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探索

合集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通常在妇女的生殖年龄内发生。

随着人们对宫颈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CIN的诊断和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CIN的发生可以被视为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CIN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由于CI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诊断和治疗方法仍面临着挑战。

过去几十年,医学技术的进步为CIN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各种影像学技术和生物学标志物的应用使得对CIN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精准。

而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也为CIN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对于CIN的预防策略也逐渐受到重视,包括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有望为CI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2 研究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本文旨在探讨该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介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讨论预防策略。

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宫颈上皮内瘤变,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宫颈上皮内瘤变是指宫颈粘膜上皮发生恶性变异的一种病理改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病理类型,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 I)、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CIN II)和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 III)。

这些病变通常是由于宫颈HPV感染引起的,其中高危型HPV是导致宫颈癌发展的主要原因。

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对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作用的临床研究

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对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作用的临床研究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g r o u p 3, 1 1 3 c a s e s ) .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u n d e r f o l l o w —u p f o r 2 4 mo n t h s b y u s i n g l i q u i d—b a s e d
( De p a r t me n t o f G y n e c o l o g y a n d O b s t e t r i c s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z h e n Ho s p i t a l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3 6 ,C h i n a )
栓组 ( 1 1 3例) 、干扰 素栓组一 ( 1 4 3 例 )和对照组 ( 1 1 3例) ,疗 程 3个月 ,治疗 结束后 每 6 ~1 2个月 监测患 者 的
宫颈液基细胞学 ( L C T)和高危 HP V DN A 。对宫颈 细胞学 A S C US及 以上病变 及/ 或 高危 HP V 阳性者行 阴道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b a o f u k a n g s u p p o s i t o r y a n d i n t e r f e r o n i n l O W—
表1三组患者随访624个月转归情况比较组别6个月病变逆转例数百分率24个月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例数百分率例数总例数病变持续例数百分率总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保妇康栓组11330265583734538307895718421263干扰素栓组1434833579566437741532527350691169对照组113262301877699582848282848282344三三组患者hpv转阴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栓组hpv转阴率较高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程亚华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4(11)3
【摘要】目的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25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试验组25例,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康复效率高,并发症低,可以作为常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程亚华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分析
2.冷刀锥切与利普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3.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与传统宫颈冷
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比较4.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

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CINⅠ:表皮下1/3内细胞增多,极性保持或稍紊乱,核轻度增大、异型,核分裂少,上2/3细胞成熟。

CINⅡ:表皮下2/3层内细胞增生,不成熟细胞极性紊乱,核大而异型性较明显,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CINⅢ/原位癌:超过下2/3的表皮层内细胞显著增生,极性紊乱,核浆比增高,核异型性大而深染者占大多数,细胞的异型性和多形性更明显,核分裂很多且上移,不典型增生占全层者为原位癌。

一、筛查与诊断CIN标准化诊断程序是“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

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的第一步。

TBS分类见异常上皮细胞者的处理可参照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巴氏分级II级及其以上者需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取材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2.阴道镜检查:是“三阶段”诊断中关键的一步。

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观察醋酸及碘试验情况,可以病变部位活检。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CIN或宫颈癌的“金标准”。

1)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CIN的金标准。

选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必要时多点活检或碘试验不染色区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2)颈管搔刮术ECC:ECC能帮助确定隐匿性宫颈浸润癌。

以下情况可选择ECC:可疑宫颈管的病变(例如阴道排液量多、宫颈管膨大等);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阴道镜图像满意/未见病变;CIN2/3治疗后阴道镜检查随访时,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

原则上,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禁行ECC。

3)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适应症参见2006ASCCP指定的指南:①组织学活检为CIN1,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②组织学活检为CIN1,病变持续存在达1年以上者;③组织学活检确诊为HSIL(CIN2/3和原位癌CIS)者;④三阶梯技术的诊断结果不一致者;⑤ECC提示宫颈管内病变阳性者;⑥锥切标本切缘阳性者(首选4—6个月的阴道镜随访或ECC,也可重复锥切);⑦妊娠期高度怀疑浸润癌者(仅提倡宫颈诊断性切除,不提倡大锥切,建议用LEEP或冷刀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cinⅰ~ⅲ级及原位癌[1]。

cin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大约1/3未经治疗的高度病变可以在10年内发展成为癌;而大约70%的低度病变将自动逆转或维持不变。

随着cin病变发展的高危因素增加和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cin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诊治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辅助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3-01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 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

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hpv 感染,hpv在cin组织中的表达为64.4%~90.9%。

多数病例高危型hpv感染是一过性的,80%受感染人群体内病毒约6~8个月被清除,16%hpv感染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只有约4%的病人持续存在的hpv病毒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

研究显示,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

因此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可靠手段[2]。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方法1.1由于cin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需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最后确诊有赖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病变,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炎症也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应抗感染治疗3~6个月后重复检查。

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cct)和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tct)[3]。

我院对细胞学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认为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行。 先行醋酸 白试验和碘试验 . 选择病变最重的部位取材 . 由
于宫颈病变是 多象 限的 。 故应 多点 活检 . 且应 包括病 变及周 边组织 , 要有一定 的深度 , 包括上皮及足够的问质 。 1. .2 C 当宫颈细胞 学检 查为不典 型腺细胞( G U ) 4 E C A C S, 或细胞学检查 多次 阳性 或可疑 .而 阴道镜 检查 阴性 或不满 意, 或镜 下活检为阴性 , 特别 是宫颈管较粗 硬时应行此 项检
查。
国家和地 区普遍采用 的筛查方法 。 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系
统(c 3 c a和液基 薄层细胞检查 ( C ) T T 改进 了传 统细胞学检查
的取材方 法和标本制备过程 , 提高 了标 本质量 , 而增高 了 从 筛查 C N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 . I 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细胞学检查
方法 。
李 娟 尹 格 平
( 南军 区总医院妇科 , 济 山东济南 2 03 ) 5 0 1
【 关键词】 宫颈上皮 内瘤变
诊断
治疗
【 文献标识码】 A 型。 且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 的发生呈正相关 。大部分妇女
【 中图分 类号】 R 1. : 7 73 7 7 R 3 . 14 3
子宫 颈上皮 内瘤 变 ( e i lit e i e a no l i, C r c n apt l l epa a v a r h i s C N) I 是与子宫颈浸润癌相关 的一组癌前病变 , 它反映了子宫 颈癌 发生发展 的连续过程 ,根据 病变 程度 ,可分 为 C N I、 I
HP V感染期 比较短 , 一般 在 8 1 ~ 0个月左右 , 自然消退 , 可 但 仍有 1%~ 5 0 1%的 3 5岁以上妇女存在持续感染 , 而持续感染 HP V者 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明显增高。 因此, H V进行检测 对 P 和监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的敏感性 , 达到预防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治疗现状及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治疗现状及探讨

148内蒙古中医药第 39 卷2020 年 4 月第 4 期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4 2020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治疗现状及探讨A陈施梦任青玲•(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已严重成胁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病 变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即癌前病变。

中医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在治疗上提倡扶正改邪,以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外用中药和内外兼治为主,临床疗效确切,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04-0148-02Current status and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HEN Shi-meng REN Qing-ling*(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Abstract] 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It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nks fourth in the world a- mong female malignant tumors.It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women.The early lesion is cervical intraepilhelial neoplasia,precancerous lesions.Chinese medicine advocates strengthening and correcting evil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t is mainly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ter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has obvious advantages,so as to treat cervi­cal epithelial tumor and prevent it from developing into cervical cancer.[Keyword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宮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 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高级别CIN具有发展 为子宫颈浸润癌的潜能,被视为癌前病变I"。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尤其是45岁左右的女性。

预防该病的发生需要注意性生活的规律性。

治疗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目的是消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并预防其向恶性转化。

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疗效等因素。

物理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排除浸润癌。

目前临床应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汽化、激光切除、冷冻、电灼以及光动力学治疗。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小的病灶,能够保留外阴外观,特别适用于年轻患者病灶广泛时的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对病灶进行彻底的病理学评定。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病灶较大或病变侵犯黏膜及生长区的情况。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探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探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探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四诊法;治疗一、引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宫颈上皮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和异常变化。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近况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近况
JANGX OUR I IJ NAL OF T ADI I R TONA NES L CHI E MEDI NE CI
宫颈上皮 内瘤变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近况
★ 王晶 卢 苏 ( . 京 中 医药 大 学 20 1南 06级 硕 士 研 究 生 南 京 20 2 ;. 苏 省 中 医 院 南 京 10 9 2 江
1 中 医 学对 CN病 因病 机 的研 究 I
病 理学 、 超微 结构 观察 , 发现 治疗 后全 部转 变 为慢 性
宫 颈炎症 , 颈 的鳞 状 上 皮 细 胞 形 态 正 常 , 列 整 宫 排
齐, 浸润 的淋 巴细 胞 、 噬 细胞 明显增 多 。宫 颈 I 吞 号 栓 是 由枯 矾 、 黄 、 雄 没药 、 工牛 黄等 中 药组成 , 通 人 是 过 祛腐 生肌 、 热解 毒 、 炎抗 感 染 、 高宫 颈 组 织 清 消 提 的免疫 功能 和改 善 宫 颈 局部 血液 循 环 等 综 合 因 素 , 促 使宫 颈癌 前病 变 细 胞 向正 常 细胞 转 变 , 阻断 宫 颈
20 2 ) 10 9
关键词 : 宫颈上皮 内瘤 变;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 中医药疗 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3 . 3 R 77 3 文献标 识码 : A
宫颈上皮内瘤 变 ( I 是 一组 与宫 颈 浸润癌 密切 相关 CN)
的癌前病变的统 称 , 包括宫颈非典 型增生及宫 颈原位癌 。它 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 中的连续过 程 , 即宫颈 不典 型增生 ( 轻 度. 中度一 重度 )原位癌一 一 早期浸润癌 的系列变化 , 各级 CN均 I 有发展为浸润癌 的趋 向, 级别越 高发展为浸润 癌的机会就越 多… 。病 因学研 究 表 明 , 生殖 道感 染 高危 型人 乳头 瘤病 毒 ( R H V 是妇女宫颈上 皮 内瘤 变和 宫颈 癌高 发 的主 要危 H .P ) 险 因素 J 。统计 资料显 示 , P H V感染 在正 常人 小于 4 , % 但 9 .% 宫颈 癌患 者 中检 测到 H V D A¨ 。对 CN及 时 、 98 P N j J I 合 理 的治疗是阻断其癌变的有 力措施 。近年来 , I CN的中 医药 治疗报道越来越多 , 并且逐 渐显示 出了优势。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简
称CIN)是指发生在子宫颈上皮细胞内的一种非侵袭性的前癌病变。

这种病变涉及到子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这些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会周期
性地更替和脱落,但在受到某些致病因素影响时,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这些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形成上皮内瘤变。

CIN根据其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三级:
1.CIN I(轻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占据子宫颈上皮厚度的下
1/3。

这一阶段的变化有可能自行逆转。

2.CIN II(中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扩展至子宫颈上皮厚度
的下2/3。

这一阶段的病变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3.CIN III(重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涉及到整个上皮厚度。

CIN III包括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是最接近侵袭性癌症的前癌状态,未经治疗可能发展为侵袭性子宫颈癌。

CIN的诊断主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切片)来进行。

早期发现和治疗CIN是预防子宫颈癌发展的关键。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监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处理策略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处理策略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处理策略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处理策略。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保守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宫颈环形电切组患者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相关指标,并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愈合率和复发率。

结果:宫颈环形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不良现象跟保守组相比均比较少,比较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随访,宫颈环形电切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性好的优点,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刀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32.13作者单位:638500,四川广安,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Strategi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classicalHe Wei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neoplasia within our hospital, 1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servative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methods of treatment,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compared to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one year, compared to two surgical healing and relapse rates. Results: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surgery group time, blood loss and surgery compared with less unhealthy than the conservative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follow-up,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servative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servative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process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the application of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treatment method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security, good benefits, and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reduce the relapse rate, worthyof promotion.Keywords: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knif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linical effect 宫颈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常夫妻生活以及女性的生育功能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治疗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庆瘤变的临床应用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治疗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庆瘤变的临床应用
第 2 0 卷第 6 期总第 3 4 1 期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e d i c i n e ,F e b . 2 0 1 4 , V o 1 . 2 0 No . 6 I s s u e N o . 3 4 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9 — 4 3 9 3 . 2 01 4. 2. 0 2 0
D N A d e t e c t i o n b y t h e me t h o d o f h y b r i d c a p u t r e 2( H C 2 ) . A l l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a d d e d t o u s e I N F f o r t h r e e c o u r s e s o f t r e a t me n t a f t e r L E E E A l l p a t i e n t s
上皮 内瘤变 中有双 重阻断作用 , 提高患者一次性治愈率。 [ 关键词】 官颈环形 电切术 ; 干扰素 ; 宫颈上皮内瘤变 ; 老年妇女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 b i n i n g l o o p e l e c t r o s u r g i c a l e x c i s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L E E P ) a n d i n t e r f e r o n ( I N F ) t o
we r e e x a mi ne d b y TCT a n d c o l po s c o p i c s i t e — s pe c i ic f b i o ps i e s t o d o ub t f ul f o c u s o f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hi r d ,s i x h, t ni n h t a nd t we l th f mo nt h a te f r t r e a t i ng ,

微波治疗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临床分析

微波治疗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临床分析
妇产科杂 志,0 4,0 2 :l一 2 2 0 2 ( )7 7 . 3 何 春年 , 何翠 清, 赵焕芬 , 官颈 I 内瘤 等. : 皮 变及鳞癌 诊治 过程 巾病 例 分 级 及治 疗探
讨 . 用 妇 产 科 杂 志 ,0 7,3( :8 实 20 2 8) 4 9—
4 . 91
月 、 年 进 行 复诊 。 1
结 果
4 Mu a EF. i a AO , i a EA. i ia in f— r Sl v Sl v Cl c lsg i n i
状 上皮 层 的 瘤变 。CN I仅 局 限 于子 宫 I
e n e o e ai e lo ee to u g c l e c— a e f a n g t o p l cr s r ia x i v so r c d r c n z t n a d h se e t my fr in p o e u e, o iai n y tr c o o o
方法: 选择 行 微 波 治 疗 的 绝 经后 妇 女 、 高 危 型人 乳 头 瘤 病 毒 ( R —H V) H P 阳性 、 病 变局 限 的 C N I患 者 1 I 2例 , 其 临床 资 对 料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 经 后 妇 女 宫 颈 上 皮 绝
讨 论
宫颈痛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 , 随着 老 年人 口的增加 , 年宫颈 癌也棚 应增 加 , 老 严重威胁, 大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 。 、 子宫颈 』皮 内瘤 变 ( I 足 与子 宵 二 CN) 颈浸润癌牛 火的一绀癌前病变 , } } 根据病 变
病例 , 长期疗效 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
参 考文 献
1 金 力 , 景 和 , 友 芳 , . 危 人 类 乳 头状 郎 王 等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探索
发表时间:2019-03-29T10:01:27.4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作者:曹丽锦张延秋[导读] 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辽宁省葫芦岛市锦西石化医院;2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2)【摘要】目的: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两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45例,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派特灵;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安全性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021-01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宫颈部位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连续的病理过程,属于癌前病变种类。

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3级。

其中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于上皮下1/3处,属于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这种疾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

为了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分别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派特灵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70.1±0.9)岁,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45例,年龄61岁~80岁,平均年龄(69.8±0.8)岁,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治疗。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检验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生产厂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治疗,让患者于睡前将1.0×105U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放入引导后穹隆处,每隔一天放置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生产厂家: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批准文号:京卫消证字2003第0142号)治疗,让患者使用派特灵浸湿纱布后对宫颈和穹窿部进行湿敷,1天1次,1个月之后改为隔1天1次。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和TCT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没有不典型增生出现;有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和TCT检查显示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仍需接受继续治疗;无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和TCT检查结果未出现改善或者显示患者的病情进展。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妇科防癌普查工作也广泛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症状较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类型,临床上一般建议对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对单纯的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以及原虫等也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阴道环境的明显改善,提升患者阴道环境的清洁度,促进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快速提升,加速患者宫颈糜烂面的愈合,促进患者病变组织的快速再生和修复【3】。

派特灵属于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白花蛇舌草、鸦胆子、大青叶等,能够利用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患者瘤体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促进患者瘤体的坏死脱落,鸦胆子油的剥脱作用还能够加强机体对于瘤体的破坏,对患者瘤体细胞内的HPV 病原体进行消除和抑制,使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和坏死,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4】。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海雪, 胡丽文, 方松龄. 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2):1110-1112.
【2】柴芝红, 潘一红, 蔡仙丽, et al. 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7, 24(2):148-149.
【3】Jun W U , Hospital H C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s combined with rebamipid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J]. Anhu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13(16):125-127
【4】.张晶, 扈容英, 赵倩颖, et al. 派特灵与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不同亚型HPV感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27(11):1054-1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