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患者入院后送至指定床位,对年老、中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尽量提供方便的床位。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通知医生。二、病室应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调节相应的温、湿度。治疗护理操作时用屏风遮挡患者。三、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3 次,连续 3 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 小时一次。体温正常3 日后,改为每日一次。手术患者每日测量体温 3 次,连续 3 日。每日记录两便一次。每周测体温1 次。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五、24 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七、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象、脉象、皮肤、出汗、二便、体温、呼吸等变化。若发现异常或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后,立即报告医师。八、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掌握饮食宜忌。九、针刺护理1、针灸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待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使其体位舒适,做好保暖和体位固定的护理。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3、严格掌握针刺禁忌症和禁忌部位,如皮肤有感染、溃肠、癫痕、皮疹处,肿瘤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胸背腰部不宜深刺等。4、针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舒适体位,并做好记录。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术后修针和针具清洁消毒工作。
十、灸法护理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证,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髂部均不宜灸。2、施灸时严密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艾火灼伤皮肤、皮被,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3、灸后局部起泡,小者无需处理,大着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溶液并以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4、施灸后,患者切忌当风,宜保暖,协助患者穿好衣服,记录施灸航穴、壮数、留针施灸,以及有无反应等情况并签名。十一、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根据病证性质,在服药时间、温度、方法上应有所区别。
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十二、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十三、各种病证的护理,可参照各科相应病证护理常规。十四、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十五、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
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生不遂,语言寒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病位在心脑肝肾。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临床分为中肝腑、中经络。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急性期危重患者住单间,室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免搬动。若呕吐、涎留较多,可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四、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五、在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六、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脸不能闭合着,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七、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八、临证(症)施护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凤池、内关、照海等穴位。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级。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灸,必要时行留置导尿。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予大黄煎水灌肠或潘泻叶5g 泡水饮服。九、饮食应以清淡,少
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饮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十、神志清醒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克制情感,尤应忌怒,尽量避免与减少情志刺激,防止过度情绪波动、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十一、指导患者坚持功能训练,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复发。
眩晕
眩晕是由凤阳上扰、痰瘀内阻等所致的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以头晕目眩。食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由于素体虚弱、或房劳、或情志不遂,致肝肾阴亏,脑髓失充,或滋食肥甘、脾虚生痰而变生本病。病位在肝、肾、脾。临床辨证正虚邪实为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虚证,风阳上扰为本虚标实证,痰浊上蒙为实证。西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以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等病有上述表现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病室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温湿度适宜。阴虚、阳亢者居室宜凉爽。三、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者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中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四、每日测血压一次,平稳后改为每周测1~2 次。或遵医嘱。五、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舌苔、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若见头痛剧烈、呕吐、事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六、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眩不知人事,急刺人中穴,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师。2、遵医嘱针刺:风阳上扰者针刺池、肝俞、肾俞、行间等穴;痰浊上蒙者针丰隆、内关、中脘、凤池等,用泻法、肝肾阴亏者可针刺肾俞、肝俞、三阴交、百会等;气血亏虚者针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等,用补法。3、耳穴压籽可选用肾、枕、内耳、神门、内分泌等穴。4、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针刺内关、足三里、阴陵泉,亦可用梅花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