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核酸化学
一、名词解释
核酸的变性:高温、酸、碱等破坏核酸的氢键,使有规律的双螺旋变成无规律的“线团”。
核酸的复性:变性DNA经退火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
移码:在阅读过程中,如在mRNA单链上加上或删去一个核苷酸,就会引起读码发生错误,这种加上一个核苷酸或删去一个核苷酸的过程叫移码,移码可引起突变。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为单链,即为DNA变性
DNA超螺旋(DNA supercoil)DNA双螺旋本身进一步盘绕称超螺旋。超螺旋有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种。当盘旋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时,其超螺旋结构为正超螺旋,反之则为负超螺旋,负超螺旋的存在对于转录和复制都是必要的。
hnDNA即核不均一RNA,是mRNA的前体。
DNA复性指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
核糖体RNA(r ibosomal RNA, rRNA)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核糖酶,但其单独存在时不能发挥作用,仅在与多种核糖体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一种无膜细胞器)后才能执行其功能。
minor bases稀有碱基:核酸中含量比较稀少的碱基,可看作是基本碱基的化学修饰产物.
环化核苷酸,即单核苷酸中磷酸部分与核糖中第三位和第五位碳原子同时脱水缩合形成一个环状二酯、即3',5'-环化核苷酸,
A-DNA又称A型DNA,为DNA双螺旋的一种形式,拥有与较普遍的B-DNA相似的右旋结构,但其螺旋较短较紧密。
Z-DNA又称Z型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与常见的B-DNA 相反),并呈现锯齿形状。
信使核糖核酸(mRNA,: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转移核糖核酸: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RNA。tRNA 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脱氧多核苷酸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RNA的一级结构指构成核酸的四种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以及起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苷酸:是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磷酸二酯键:是两个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残基的两个羟基分别与同一磷酸基团形成的共价连接键。
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储存遗传物质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的一级核苷酸结构:是指DNA分子中各种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6、DNA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
7、碱基互补规律: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环化核苷酸:是指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的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成为环化核苷酸。
Tm值:是指DNA热变形时,增色效应达到50%是的温度。
增色效应:DNA从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增加。
减色效应:是变形的核酸复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降低甚至恢复到未变形时的水平。
分子杂交:是使单链DNA或RNA分子与具有互补碱基的另一DNA或RNA 片断结合成双链的技术。Chargaff规则:DNA分子组成的规则:①A==T,G==C。②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碱基组成不同。③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机体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CO2等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机体利用碱基、核苷为原料合成单核苷酸的过程。核苷酸抗代谢物: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及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这些药物即为核苷酸抗代谢物。
细胞水平调节: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的方式。
整体水平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机体通过神经递质、激素等对代谢进行综合调节的方式。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形成的链状化合物。
活性肽(active peptide ):存在于生物体内,具各种特殊生物学功能的分子量比较小的肽。
肽键平面(肽单元):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或肽单元。
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两面角:是肽单位上α-碳原子的Cα- 和Cα-C的旋转角度。
GSH:即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
功能蛋白质组(functional proteome)指的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各种下,基因组活跃表达的蛋白质。
肽键(peptide bond ) 在蛋白质分子中,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后而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基序/模体(motif)模体属于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由2个或2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专一的功能。一种类型的模体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残基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其部分基团参与了肽键的形成,剩余的结构部分则称氨基酸残基。它是一个分子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分子。
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当蛋白质(酶)与它的配体(某种小分子物质)结合后,引起蛋白质(酶)的空间结构(构象)发生改变,使其适合功能的需要,这种变化称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协同效应: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当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萁他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际,则为负协同效应。
盐析(Salting out)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复原。
两性离子: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正离子又有羧基负离子。
必需氨基酸: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的氨基酸.
等电点:氨基酸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相等,氨基酸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蛋白质分子表面水膜被破坏,电荷被中和,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电泳: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
沉降系数:一种蛋白质分子在单位离心力场里的沉降速度为恒定值,被称为沉降系数。
构象:是指具有相同结构式和相同构型的分子在空间里可能的多种形态。
构型: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立体结构体中取代基团在空间的相同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