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ppt公开课课件(26页)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f2e5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d.png)
参差不齐 犬牙差互 (6)掌握三个词性活用:
从小丘西行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提示: 放慢语速,断后停顿稍长一些。 注音重音和节奏。 投入自己的感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活动二:一段游记—寻小石潭之美(指向目标2)
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1遍。勾画批注关键句。
2.品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相关语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要求:自主品读,圈点批注。
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时间:3分钟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1.(1)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
为坻 (chí) 为屿 (yŭ) (2)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
珮 环 (pèi) (3)读准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悄怆 (chuàng ) 幽邃 (suì) (4)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为嵁
(kān)
佁然 (yĭ) 俶尔(chὺ) (5)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前后矛盾吗?
从小丘西行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提示: 放慢语速,断后停顿稍长一些。 注音重音和节奏。 投入自己的感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活动二:一段游记—寻小石潭之美(指向目标2)
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1遍。勾画批注关键句。
2.品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相关语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要求:自主品读,圈点批注。
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时间:3分钟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1.(1)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
为坻 (chí) 为屿 (yŭ) (2)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
珮 环 (pèi) (3)读准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悄怆 (chuàng ) 幽邃 (suì) (4)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为嵁
(kān)
佁然 (yĭ) 俶尔(chὺ) (5)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前后矛盾吗?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78663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4.png)
文本特色
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 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 一幅美妙的图画。然后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 周围景物的特点。尤其是写小石潭里的游鱼,采用特写镜头,动静结 合,出神人化。
文本特色
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
男子。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词类活用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合作探究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 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 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 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 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 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 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 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 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 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 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 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3214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5.png)
三 命景名 理清思路
景点命名
• 小石潭景致绝妙,为小石潭的一处命名,找出原文依据,配以文字介绍。 • 示例: • 景点名称:竹径通幽(听水径) • 原文依据: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景点介绍:走在弯曲幽深的竹径上,你能看到竹笋圆润可爱,绿竹苍翠
挺拔;清风徐来,翠竹在风中摇曳,簌簌作响,竹香弥漫,沁人心脾。
学习任务
一 读全文 勾划词句 二 看注释 明确文意 三 命景名 理清思路 四 知背景 领悟主旨
一 读全文 勾划词句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珮环 心乐之
发现小潭
语言精美
蒙络摇缀
斗折蛇行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溪水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像蛇那 样蜿蜒前行
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
明灭可见
时隐时现
往来翕忽
犬牙差互
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凄神寒骨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
④潭西南[F]而望 原意:方位名词,西南方,在文中意思:_____向__西__南______
⑤斗折蛇行
“斗”原意:北斗星,在文中意思:____像__北__斗__星__那__样______
“蛇”原意:蛇,在文中意思:_________像__蛇__那__样_________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狗的牙齿,在文中意思:___像__狗__的__牙__齿__那__样______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2f26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8.png)
①余:我。
②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隶:跟随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
③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
④曰:说。
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
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
奉壹。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作为 成为、形成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
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
可以、能够
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 表修饰,不译 以其境过清 由于、因为
挑战翻译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可:大约。
②许:表示约数。
③无所依:没有什么依傍。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④澈:穿透。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⑤布:倒映。
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
⑥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
课文结构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作者 游小潭留下的痕迹。
作者游踪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交代同游者
清幽石潭与乐
柳宗元游小石潭,不仅是欣赏山水,更是在大自 然中寻找心灵的回应。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柳宗元有 怎样的心情呢?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
清幽石潭与乐
哪些景物让作者感到“乐”?
水尤清冽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5.斗折蛇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c30f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0.png)
作者和游鱼物我合一,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 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 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写作者在潭上见到的景物时,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 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 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 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 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 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 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做恕 己,一个叫做奉壹。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潭水:清澈
潭中景物
小
游鱼:活泼灵动
石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小潭源流
记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游者
1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 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 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 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 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 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课后练[四]
参考答案: 1、西:向西 2、斗:像北斗星那样。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 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写作者在潭上见到的景物时,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 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 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 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 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 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 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做恕 己,一个叫做奉壹。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潭水:清澈
潭中景物
小
游鱼:活泼灵动
石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小潭源流
记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游者
1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 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 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 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 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 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课后练[四]
参考答案: 1、西:向西 2、斗:像北斗星那样。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36ff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7.png)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 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 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 物。
1、扫清字词障碍,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2、能积累文言词汇“乐、坻、为、 下、许、佁然、俶尔、翕忽”等,并 疏通文章大意。(重点)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
可
不可久居( 副词,可以,能够 )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介词,自,由 )
隶而从者( 动词,跟随 )
为 全石以为底( 动词,作为 ) 为坻,为屿( 动词,成为 )
清 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
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凄清 ) 从 如鸣珮环( 名词,玉饰 )
完成练习册上的知识导航
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动静结 合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体 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2、体会作者官场失意之后内心的孤 凄之情。
1、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4个问题。 (1)第1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第2段写游鱼和潭水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 处? (3)第3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是从什么角度 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3、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 识点及解题方法,并准备上台展示。 4、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 知识点,并总结答题技巧。 5、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 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把……作为 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而
全石 以为 底, 近 岸,卷石底 以 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e8a251453610661fd9f44f.png)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研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 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 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 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 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
新知导入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写的 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 情。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 致描摹的方法。 3.分析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法。理 解作者借景物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随风飘拂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第一段是如何写景的?
移步换景
隔
水清
发闻
现 小伐
石怪
幽
石
潭取 树青
见
闻声
见形
合作探究
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
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研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 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 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 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 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
新知导入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写的 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 情。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 致描摹的方法。 3.分析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法。理 解作者借景物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随风飘拂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第一段是如何写景的?
移步换景
隔
水清
发闻
现 小伐
石怪
幽
石
潭取 树青
见
闻声
见形
合作探究
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
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
26.小石潭记PPT课件
![26.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505046f61fb7360a4c654f.png)
1
2020年10月2日
10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 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 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 久留,就题字离去。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写法:
作者善于用细致入微的描绘、比喻、拟人等 手法融情于景,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1
2020年10月2日
15
根据图片提示背诵课文
柳宗元
1
2020年10月2日
16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 17
小
游鱼:动静结合
石
潭 记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特写镜头 形象比喻
气氛:幽深冷寂 潭中气氛:
感受:凄苦孤寂 记录同游者
2020年10月2日
寓情于景
1 13
小石潭究竟是一个美丽宜人 的地方,还是一个令人感到凄凉 忧伤的地方?
1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 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 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 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小石潭记》公开课(26页)ppt课件
![《小石潭记》公开课(26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959eeb90d6c85ed3ac632.png)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
全石以为底 精选ppt课件2021
把饰
17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精选ppt课件2021
13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以其境过清,不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精选ppt课件2021
14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精选ppt课件2021
16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精选ppt课件2021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6e94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7.png)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白 对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小 石 潭 记 三级 四级 五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3/5/2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3/5/2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suì
俶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译文:
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同行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和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的两个崔 家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白 对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小 石 潭 记 三级 四级 五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3/5/2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3/5/2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suì
俶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译文:
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同行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和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的两个崔 家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416e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a.png)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俶尔(chù) 寂寥(liáo) 幽邃(suì)
珮环(pèi) 佁然(yǐ) 为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龚(gōng)
朗读停顿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包围 寂静寥落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深 因为 凄清
寒骨, 悄怆幽 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
停留 而,连词,表顺承 离开
久居,乃记之而
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 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 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凄 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 下来便离去了。
导入新课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刘备 三顾茅庐更是广为传颂……良臣逢明君,可 遇不可求。更多的人中翘楚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比干剖心、屈原放逐、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去感受他被贬到永 州后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整体把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氛围→ 交代同游者。
珮环(pèi) 佁然(yǐ) 为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龚(gōng)
朗读停顿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包围 寂静寥落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深 因为 凄清
寒骨, 悄怆幽 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
停留 而,连词,表顺承 离开
久居,乃记之而
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 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 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凄 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 下来便离去了。
导入新课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刘备 三顾茅庐更是广为传颂……良臣逢明君,可 遇不可求。更多的人中翘楚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比干剖心、屈原放逐、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去感受他被贬到永 州后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整体把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氛围→ 交代同游者。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3eef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文章。
向西
竹林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
向下
格外 清凉 以……为,把……作为
以……为乐
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
靠近
而 水中高地 小岛
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 披拂。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大约 表示约数 什么依靠也没有 向下 分布,这里指映照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静止不 动的样子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照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玩乐。
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 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
重点探究
3.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 清澈。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写。整段无“水”字,
但无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 水——先写鱼的游,“空游”突出水清澈的程度;接着写鱼的影, 借日光来显示,太阳照下来连鱼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都看得 清清楚楚,可见水的清澈。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小
潭中景物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特写 镜头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e84e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6.png)
•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 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
因景而乐
物我为一
情景交融
乐于游赏、景色 在自然界得到慰藉 被贬的孤独、凄凉、哀怨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作者为什么在前文说“寂寥无人”?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八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 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其 中第四篇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初读文本·正字音
• 请根据文下注释和以往所学,在课本上标注标红字的注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名作状,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潭西南 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连词,表修饰 像蛇那样
不可知其源。
代词,指溪水
从小石潭向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的两岸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 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于)潭上 省略句
围绕 使…感到凄凉 使动用法
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 ),蒙络摇缀( zhuì),参差(cēn cī)披拂(f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https://img.taocdn.com/s3/m/7a41c3b02e3f5727a4e96271.png)
一词多义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把握住核心概念等要素,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点。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个人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说服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参范考文答六案) 干:[部1人5民]齐心翠度难蔓关:翠绿的藤蔓。
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处心积虑。 3.备考事项 参考答案: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10.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 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
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触情生情,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本人遭 到贬谪之后的内心惆怅和寂寥之感。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把握住核心概念等要素,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点。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个人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说服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参范考文答六案) 干:[部1人5民]齐心翠度难蔓关:翠绿的藤蔓。
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处心积虑。 3.备考事项 参考答案: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10.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 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
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触情生情,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本人遭 到贬谪之后的内心惆怅和寂寥之感。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7张PPT)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f44b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心里为之高兴。
向下
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把……当作
相当于“而”, 表修饰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
为岩。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
小石潭记课第一时
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
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 (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 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 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 并称“韩柳”。
自读课文—字词学习
huáng
篁竹
quán
卷石底
chí
为坻
kān
为嵁
cēn cī
参差披拂
yĭ
佁然
chù
俶尔
xī
往来翕忽
qiăo chuàng suì
悄 怆幽邃
向西
竹林。
玉饰。
以……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
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26小石潭记优秀公开课件
![26小石潭记优秀公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76e13c67ec102de2bd8931.png)
像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 游无所 依 。日光下澈, 副词, 左右, 名词作状语, 依靠, 名词作 动词, 在空中 凭借 状语, 直透 光景 大约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向下
阳光直照到水底,
佁然 不动; 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又忽然向远处 鱼的影子 呆呆地一动 游去,往来很快. 映在石头上,不动; 似 与游者相乐 。 好像 动词,逗乐,娱乐 好像和游人逗乐似得。
2.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圈画文中相关 的句子,并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悦耳动听 的水声,引发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伐竹 取道”,发现了小石潭。 隔 闻 伐 取 见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原句回答) 全石以为底, —— 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边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比喻
岸势
体味“斗折蛇行”和“明灭可见”的精妙之处。 作者用北斗七星形容溪身,这是静止的;用蛇 行形容溪水,这是流动的。一静一动两个比喻 准确地抓住了小溪曲折的特征。也正因为小溪 曲折,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 影,闪光点点;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正
找出第4段中有关小石潭周围环境和自己 感受的语句,作者在此突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周围景致: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自己感受: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作者是怎样写潭水的?水中的鱼又怎样呢?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小石潭上的景物是怎样的?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者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大约 用在数词后表 在空中 依托 约数,“来”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映在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互相 嬉戏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 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 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向西南
像北斗星 像蛇 一样 一样
时而看见, 时而看不见
见。其岸势 犬牙 参互,不可知其
它的 形状 像狗牙 参差 那样 不齐
它的
பைடு நூலகம்源。
源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 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 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的抒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孤发
游鱼:动静结合
凄在
小
悲寂
石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岸势: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凉寞 的的 情处
记
感境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中
记录同游者
课文总结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 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 后的凄苦之情.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饰
全石以为底 把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4、犬牙: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
5、乐: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读准字音
huáng liè
篁
冽
kān màn
嵁
蔓
yǐ
chù
佁
俶
qiǎo chuàng
悄
怆
chí 坻
cēn 参
xī 翕
gōng 龚
yǔ 屿
cī 差
liáo 寥
xuán 玄
听读课文,感知文中生 动、形象的景物描写, 品味文情之美。
朗读课文
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品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运用静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日光下佁澈然,不影动布;石上。
2、运用动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3、本段通过写水中的清晰可见的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清澈。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更 好的衬托水清澈的特点。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最突出的特点:幽静,作者还感受到一种幽深 冷寂、孤凄悲凉的气氛。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世称柳 河东,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永 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 八记》之一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 参差不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摇蒙动络下摇垂缀,齐参,差随披拂。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风飘差拂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 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竹 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潭, 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岸 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 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从小向丘西西行百二十步竹,林隔篁竹,闻水声,如
往西
竹林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发鸣出 珮以环…,…心为乐乐之砍。伐伐开竹辟取道向,下 下见小格外潭,水尤清
声响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格外
清冽凉。把(全用石)…以…为作为底靠,近近岸弯曲,卷而石底成以为出水,中为高坻地为屿 屿清,凉为嵁一,整为块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成披为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大约 用在数词后表 在空中 依托 约数,“来”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映在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互相 嬉戏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 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 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向西南
像北斗星 像蛇 一样 一样
时而看见, 时而看不见
见。其岸势 犬牙 参互,不可知其
它的 形状 像狗牙 参差 那样 不齐
它的
பைடு நூலகம்源。
源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 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 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的抒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孤发
游鱼:动静结合
凄在
小
悲寂
石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岸势: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凉寞 的的 情处
记
感境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中
记录同游者
课文总结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 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 后的凄苦之情.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饰
全石以为底 把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4、犬牙: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
5、乐: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读准字音
huáng liè
篁
冽
kān màn
嵁
蔓
yǐ
chù
佁
俶
qiǎo chuàng
悄
怆
chí 坻
cēn 参
xī 翕
gōng 龚
yǔ 屿
cī 差
liáo 寥
xuán 玄
听读课文,感知文中生 动、形象的景物描写, 品味文情之美。
朗读课文
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品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运用静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日光下佁澈然,不影动布;石上。
2、运用动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3、本段通过写水中的清晰可见的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清澈。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更 好的衬托水清澈的特点。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最突出的特点:幽静,作者还感受到一种幽深 冷寂、孤凄悲凉的气氛。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世称柳 河东,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永 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 八记》之一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 参差不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摇蒙动络下摇垂缀,齐参,差随披拂。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风飘差拂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 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竹 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潭, 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岸 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 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从小向丘西西行百二十步竹,林隔篁竹,闻水声,如
往西
竹林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发鸣出 珮以环…,…心为乐乐之砍。伐伐开竹辟取道向,下 下见小格外潭,水尤清
声响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格外
清冽凉。把(全用石)…以…为作为底靠,近近岸弯曲,卷而石底成以为出水,中为高坻地为屿 屿清,凉为嵁一,整为块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成披为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