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而简洁的语言风格。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5.朗读背诵。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骈体文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骈句是骈体文的句式,也叫骈偶句。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骈偶、对仗都是比喻的说法。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到篇末。骈句一般为四字句和六字句,世称“四六文”。
骈体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使得文章的语言表现出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的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长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而简洁的语言风格。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5.朗读背诵。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独学、对学、群学:给白文断句,加上标点符号。
三、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
韵()柯()飘荡()负势()轩邈()
泠()嘤()缥碧()横柯()窥谷()
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
四、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合作交流1
1、翻译课文第一段。
(1)解释重点词语:
风烟共色
从流飘荡许
独绝
(2)翻译课文。
2、思考:
(1)概括这段内容。(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引出下文)
(2)课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总起。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三、合作交流2
1、翻译课文第二段。
(1)解释重点词语:
缥碧直视无碍
急湍奔
(2)翻译课文
2、思考:
(1)概括这段内容。(写“异水”,采用动静结合写法,表现水之清之急)(2)本段写水清澈,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找出原文抄下来。
正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侧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的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四、合作交流3
1、翻译课文第三段。
(1)解释重点词语:
寒树负势竞上
轩邈泠泠
相鸣戾天
息心经纶
横柯上蔽交映
(2)翻译课文
2、思考:
(1)概括段意:(具体描绘了山之奇:高耸、陡峭、群峰相聚,山间景色优美,各种鸣声和谐成韵)
(2)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请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根据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5)本.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设计是2个课时,但上了3个课时。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完全投入吧,还有就是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合作交流花费时间多,效率低。再有就是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度不是把握得很好。
尽管用时较多,但还是有所收获的。第一次用了“白文断句”方法让学生加标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都跃跃欲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得到锻炼,因为要加标点,必须联系上下文,揣摩意思。用这种方法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学习难点,我发现,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是会思考问题的。一课书究竟教多久,决定权不在教师的设计,而在学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