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翻译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
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二)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二)九、特殊句式十、朗读节奏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2-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b.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创作或仿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与朱元思书》2-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教学重点
a.文言文的词汇与句式: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如“胜”、“所以”、“虽”等词汇的用法,以及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举例:课文中的“胜友如云”中的“胜”,理解其意为“才华出众”,掌握古汉语中的借代用法。
b.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举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c.文言文的朗读与节奏感: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之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情感。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有过思念远方朋友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如何借助文言文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断句,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
a.文言文词汇的活用: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欢迎参考~ 《与朱元思书》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1500字《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书信,文中韩愈向好友朱元思表达了对其失意和困惑的关切,并试图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予朱元思一些安慰和启示。
下面是《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朱元思君,亲家之道,吾尝疏著书以陈闺闱之议,亲事也;尝为君疏著书以告处世之务,君与我言义也。
至于为时政勉君之属,形为书传,今一于此,亦可也。
于我观新作《宴登岳阳楼》诗,以为君辈之作,宜先观者,自用亦勉之也。
朱元思者,王聘之族子也,家贫无以色事,诚卒业于乡、吏、士之路,岂不憎爱勉强饰辞者乎?已教以顺理为体,文辞可终始也。
世无有奸佞之臣不属焉者,必坐猜忌之难,而任进取之报;世无有师傅塞塞之人不属焉者,必优任暴虐之主,而待闲居之安。
《宴登岳阳楼》诗视岳阳楼下湖南,楼上看江西,风景宜人,文人墨客尤喜来此较艺。
《岳阳楼记》是东晋的世人周恩瓘写的,人称岳阳楼记是文章。
山川滋味,大有可表者,己奉(改以)长恨歌词,昨日与兄肆几,临风解襟,谓其辞美。
诗其所叙与肆几中龙阳相近。
曾参灵仙灵山之上者,俯仰这岳阳楼,随便境界,饮泉水,吃野果,登高远游——这是人生比较可贵的多么幸福啊!韩愈所写的《长恨歌》,应该也和我们这几首诗互相接近。
乘船楼观,即以胜景之词来激发自豪。
悲去国而何以忘世事,卑庸以结交,过辱以往名!生不逢时,从侈与俱败;遇时称季,况愿留名!人生就像盘中菜啊,香的、脆的、鲜嫩的只是很少,而且美的是谁都要吃,长恨歌词总也难表达完全的。
愈先生敢问,蔡琰、颙舒二人,皆豪杰罗教、陶俎陶器也,皆生长恨之中,何无牵遣也?今以诗遣充之,中于名(听说名声)。
请问,夷陵之游,也许是什么问题或者地方呢?韩故号长恨船,自号曰长恨舟子、长恨隻竿、长恨敢居 - 这些“长恨”号是什么类型呢?私心不可表也。
凡自道也者,非有至理,所以怨人而对人也。
我怀篇颂是夜舟,贼风暴雨,幸全吾首歌一曲,终于表发忍悲深藏。
长恨隻竿是庇护船人的长跳杆。
与朱元思书2
魏晋南北朝
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 最突出的表面现象。在近四个世纪中,先 后出现34个政权,其间只有西晋20多 年相对安定的统一时期。 战争与残杀成为经常的事,攻城略地, 杀人盈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著名战 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宣告了这一时期的到来,而隋灭陈之战标 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战争与这一历史时 期相始终。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 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 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 往;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 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 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 之趣。
/programs/view/u8PS9 K8vgoE/isRenhe=1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
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 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吴均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 有俊才。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 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受到武帝免其职焚 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 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吴均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 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 均体”。
作者为什么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 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 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美妙的山光水色 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 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 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 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 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3.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5.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研讨,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理文言文重难点,注意借助注释梳理,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要进行汇总梳理。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积累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积累二
省略句
(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1)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即“飞戾天(之)鸢者”
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运用手法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对偶)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正侧描写)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视觉、听觉)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视觉、听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与朱元思书续写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续写文言文
敬之朱兄:
时光荏苒,自别后已逾数旬。
吾忆昔日与兄共游富春江畔,观山望水,谈文论道,此情此景,恍若隔世。
今余聊寄书信,以续前缘。
兄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余深以为然。
人生于世,若浮萍之在水,随波逐流,无依无靠。
然吾辈当明理达观,洞悉世事之幻象,方可逍遥于物外,遨游乎无穷。
昔日庄子梦蝶,不知蝶之为梦,抑或梦之为蝶。
此言虽玄奥,实则寓言人生如梦,唯有超脱物欲之束缚,方得心灵之自由。
余观世间百态,众生皆苦。
然苦中作乐,亦是人生常态。
昔日东坡居士困厄之际,犹能笑对人生,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豪言。
此等豁达胸襟,岂是凡夫俗子所能及。
故吾辈应效法先贤,以平常心看待得失荣辱,以淡泊志向品味人生百味。
闻兄近来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余甚为钦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兄之才华横溢,可见一斑。
余虽不才,然亦愿与兄共勉,共同追求更高境界。
书信往还,固为传统之美德。
吾与兄虽相隔千里,然信札往来,情谊愈加深厚。
愿今后我们能继续以书信交流心得,砥砺品行。
此举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亦能促进文化传承。
望兄勿惜笔墨,多赐教诲。
临书涕零,不知所言。
愿兄安好,期待来日相聚。
敬祝文安!
XXXX年XX月XX日。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信。
是一扁用骈文写的书信。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1]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3]共色:一样的颜色。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都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全部是奇异山水,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淡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声响。
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不停地叫个不断。
(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的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的人)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划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朱元思书八年级古诗
《与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赏析1、《与与朱元思书》原文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文章赏析《与朱元思书》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它以清新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朱元思的人生感悟和自然风光。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作者吴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情感为主线,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情感与思想的交融,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作用。
文章开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宁静高远的自然景象。
作者用“风烟俱净”和“天山共色”两个短句,生动地描绘了天空和山峦的壮阔和宽广。
同时,“净”和“色”这两个字也寓含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富春江水的清澈和疾徐有致的动态美。
作者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形容水的明净和深邃,“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则描绘了水底的静谧和清澈。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富春江水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描写山景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山的挺拔和高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则用拟声手法描绘了泉水撞击石头的清脆声音。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富春山脉的美丽和神秘,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喧嚣的厌倦,这种情感与思想的交融,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作用。
六朝书札双璧之二——《与朱元思书》
六朝书札双璧之⼆——《与朱元思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继《答谢中书书》之后的⼜⼀六朝书札名篇,两者可称双璧。
这是吴均写给友⼈的⼀封信,现存为节⽂。
朱元思,⼀作宋元思,其⼈不详。
吴均在这封信中,⽣动⽽简练的描写了富阳、桐庐⼀带富春江上的优美景⾊,抒写了向往⾃然、厌弃世俗的⼼情。
“风烟俱净,天⼭共⾊。
”这两句是说,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是⼀样的颜⾊。
这两句以对句发端,从⼤处着笔,写登⾈纵⽬的总体感受。
江上风平浪静,烟光尽扫,两岸⼭⾊⽆垠,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开阔,⼼情⼜是何等的舒展!这正是⼀个秋⾼⽓爽、游⽬骋怀的⼤好时节。
这两句景语孕情,⼤⽓包举,可谓善于发端。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这两句是说,(我乘坐的⼩船)随着江流飘荡,时⽽偏东,时⽽偏西。
这两句进⼀步书写江上放⾈,对景陶醉的那种⾃由解脱情态。
这种⽆定点的审美观照,正说明⼭光⽔⾊纷⾄沓来,令⼈⽬不暇接,⼈在⼤⾃然的美景⾯前仿佛变得⾝不由⼰了。
这种随任式的态度,正是⾃由的审美⼼态的独特表现⽅式。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富阳:县名,在今浙江杭州西南部,以县城位于富春江北⽽得名。
富春江沿岸为著名风景区。
桐庐:县名,在今浙江杭州西南部、富春江沿岸。
这⼏句是说,从富阳到桐庐百⾥来⽔路,奇异的⼭⽔,在天下独⼀⽆⼆。
⾄此点名⾏⾈路线,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作者是溯江⽽上。
这⼀百⾥左右的⽔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作者⽤“奇⼭异⽔,天下独绝”来概括,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
⾏⽂⾄此为第⼀⼩段,是概览性总写。
“⽔皆缥缈,千丈见底;游鱼细⽯,直视⽆碍。
”这是说,江⽔都是青⽩⾊,千丈深的地⽅都能看见⽔底;游动的鱼⼉和细碎的沙⽯,也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毫⽆障碍。
游动的鱼⼉,⽬光很难追踪,江底的细⽯,通常不易看得分明。
然⽽作者却说“直视⽆碍”,那么这⼀江碧⽔的晶莹澄澈,不⽤说是何等令⼈惊叹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两句是说,湍急的⽔流⽐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与朱元思书2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piǎo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tuān
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的水
—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 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焦作市十三中 谢晓军
积累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 ,留下了多少诗篇……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 苏东坡)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 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 刘嗣绾)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 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 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 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 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 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 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 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 还能露出阳光。
精 妙 语 音 回 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游 皆鱼 缥细 碧石 ,, 千直 丈视 见无 底碍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03
拓展与延伸
对比阅读《三峡》
01 对比内容
将《与朱元思书》与《三峡》进行对比,分析两 篇文章在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02 对比手法
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 等方面的差异。
03 对比意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自然 景色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探讨吴均的创作风格
课堂提问与回答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 涉及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课堂互 动。
教师点评与总结
总结词:引导反馈
详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亮点和不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对课堂内容进 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与朱元思书》第二 课时
目录
• 复习与导入 • 深入理解课文 • 拓展与延伸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巩固
01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总结《与朱元思书》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 01 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等。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掌 02 握文章的基本语言点。
提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 03 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探讨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如文风 的演变、文学形式的创新、思想内容 的表达等。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 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点2、描写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加深理解体会,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江大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景物的特点2、描写作者描写景物的景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元吴桓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江”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诵的佳作。
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味《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1、文中有山有水有情,当我们用情感来诠释它时,文中的山水就在我们心中活了起来。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吴均游富春江那天天气怎么样?2、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3、那他的心情怎样?4、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富春江的山水特点?三、品读课文师:这8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接下来作者就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来分解。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品读课文,看一看富春江的山水它究竟绝在哪里?你从哪个词哪个句子体会出来的,说一说理由。
(讨论)师:示范1、怎么样?有结果了吗?这样吧,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富春江的水,看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生:水清生:流急2、赏完了水,我们观一观山,看看富春江的山绝在哪里?谁来说一说你刚才的发现。
生:山高生:树茂师:山高树茂是我们看到的,你听到了什么?四、品味情感师:身处在这奇山异水中的吴均,此时有什么感受呢?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吴均不喜欢尘世的繁杂,向往自然。
师:吴均向往自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遭遇了什么?介绍吴均师:吴均仕途步履维艰是他寄情山水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生:富春江的绝色山水让人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指示 ) 向
⒊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 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 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书的意思 书信 是______。这是南朝梁 文学 吴均 _______家_____写给朋友的, 富春 描绘了______江优美奇异的 景色。
背景:
本文选自《 艺文类聚 》,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 浙江 段话,写的是 境 内 富春江 的秋景。这看似随兴 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 山水小品。 得上一篇_______。
以 动 衬 静
夸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修辞方法
比喻: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详略得当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 适宜,轻重有度。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 异水,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 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 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视 觉
听 觉
奇 山 异 水
写水之异, 描写角度相同吗?
清澈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动 静 结 合
动态描写
方法
静态描写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猿则百叫。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猿 则 百 叫 无 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业:
1、请大家将文中的精彩语句摘抄在 笔记本上,进行语言的积累。 2、给你的朋友写一封描写富春江美 景的信。
根据给出的译文,快速从 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 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3、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 寒意。 4、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5、像鸢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 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
(轻松、欢快)
看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画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水皆缥碧,千丈见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怎样来赏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抓特征 找角度 得详略
理顺序 析方法 品语言
写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 景 山” 由近及远,逐层展开, 顺 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 序 ,条理清楚。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配乐朗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练习: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D.横柯kē 窥谷kuī 鸢飞戾天yuān 好鸟相鸣 hào hǎo
⒉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 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 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 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 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 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 皆不可考。
精 品 回 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游 皆鱼 缥细 碧石 ,, 千直 丈视 见无 底碍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Hale Waihona Puke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制 作:阳 红
焦作市十三中 谢晓军
学习目标: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 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 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为你介 绍富春 江的风 景吧!
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 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 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 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 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山青、水清、史 悠、境幽”四绝为特色,是富春江风光的精华 部 分,也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旅游 界称之为“富春江小三峡”。富春江小三峡就 是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 古今中外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 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等1000多名诗人 不仅游历了富春江小三峡,而且还留下了2000 多首次传世之作。所以,富春江小三峡又被称 之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 不断绝。
二、填空题 ⒋《与朱元思书》选自《 艺文类聚 》, 作者 吴均 。本文是 骈体 文,多处使用了 对偶句。结构是 总分 式,总写的一句是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⒌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字数相等 ② 结构相同 ③ 意思相对
山之势 山之音
山之力
泉鸟蝉猿 息心忘反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富春江全貌
写景角度
水
清 急
(静)
(动)
山
形奇 (视) 声奇 (听) 色奇
(语言,结构,立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
结构美 短小精美
空灵澄澈、清新深幽、 意境美 开阔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 志趣美 美好自然,纵情山水 语言美 骈体文,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朗读
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轻松 舒缓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6、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 连忘返。
想 一 想:
文中每段主要定写了什么内容?
(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 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树 负势轩邈 树之奇
。
比较下面两组句中A、B两句, 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概括式描写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三峡》 A 猿则百叫不绝。
B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具体描写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做一做,看谁知得多。
1本文的结构为________. 2写富春江的水,从______ _____ 角度写出了 水的 和 ,突出了 的特点。 3写富江春的山奇表现在:奇一 4作者游山时的感叹是 “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你有什么启发? 奇二 .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 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 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 (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 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 苏东坡)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 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 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 刘嗣绾)
积 累
富 春 江 美 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