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2001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01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0.7mm,比上年607.3mm略偏少1.1%,比多年平均676.5mm偏少11.2%,属偏枯水年。

2001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38.8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70.4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8.5亿m3,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60.11亿m3。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35.83亿m3,比年初蓄水量25.92亿m3增加9.91亿m3。

2001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去年有所增加,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0.39m。

2001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为20571.0km2,比上年同期扩大了3918.3km2。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52.7180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5.10%、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52.91%、引黄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0.64%、污水处理回用量占总供水量的0.91%、海水利用量(折合淡水)占总供水量的0.44%。

2001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52.7180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6.21%、农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57%、林牧渔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17%、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1.16%、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5.42%、城镇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47%。

2001年全省共评价监测河段70个,总代表河长4855.4km。

全年无一河段符合Ⅰ类水标准,Ⅱ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3.4%,Ⅲ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1.3%,Ⅳ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18.8%,Ⅴ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10.4%,超Ⅴ类水质代表河长占总代表河长的66.1%。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0.7mm,折合降水总量920.9亿m3,比上年607.3mm偏少1.1%,比多年平均676.5mm偏少11.2%,属偏枯水年。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一、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体情况1、1地下水资源量总体情况据海河流域2000—2019年水资源公报,2000年以来,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平均为224×108m3,与1956年以来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相比明显减少,减少15%以上。

近20年中的18个年份地下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水平,占比90%。

仅有2012年、2016年在多年平均水平以上,主要是因为该两年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一成以上。

尽管如此,此两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也仅是略高于多年平均水平,分别仅比多年平均值高6%、3%。

近20年来,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有7年,其中有5年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常年维持较低数值,即使在丰水年,转化成的地下水资源量依然较少。

流域地下水总体呈现水量少,且资源转化率不高的特点。

1、2对降水的响应点绘近20年海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度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表明,作为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降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二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5。

年降水量在400mm 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50×108m3,降水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1.7%;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80×108m3,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4.6%。

因此,降水是影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海河流域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不高。

二、地下水资源供水变化趋势2、1地下水供水情况海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近20年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

2000—2007年间地下水供水量在250×108m3以上,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8—2012年间基本维持在230~240×108m3之间,比以往有所减少。

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到2019年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减少至160×108m3。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一.水利基本建设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

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

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1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06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8.276亿m3,比上年增加43%,较多年均值偏大5%。

属平水年份。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比2000年增加62%,比多年平均减少2%。

全区总取用水量84.227亿m3,比2000年87.198 亿m3减少3%。

用水量减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了灌溉管理及节水力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2.509亿m3;二是工业节水已显成效,工业取水总量较2000年减少0.446亿m3,其中石嘴山电厂2001年减少取黄河水0.19 亿m3,其它工业用水也有所减少。

三是城镇生活取用水量有所减少。

2001年全区耗水总量39.160亿m3,比2000年增加0.759亿m3,主要是农业耗水和农村生活耗水有所增加。

200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15.355亿m3,出境水量为181.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4.355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5.189亿m3,较2000年减少3.171亿m3;灌区排水量40.224亿m3,减少3.678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4.965亿m3。

二、水资源(一)降水2001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8.276亿m3,折合降水深306mm,比多年均值增加5%,比2000年增加43%。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清水河、黄左区间、葫芦河减少2%~7%,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23%。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吴忠市增加18%外,其它减少2%~10%。

与去年比:各河、各流域增加15%~139%,各行政分区增加13%~79%(见表1、表2)。

2001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总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412mm,吴忠市次之为276mm,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195mm、172mm。

各流域分布:泾河最大为505mm,葫芦河次之435mm,黄河灌区相对较小为182mm。

六盘山、南华山、香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800mm、400mm、300mm、300mm,较去年明显偏大。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录一、水资源量二、蓄水动态三、供用水量四、江河湖库水质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大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干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水利工作成绩显著,为完成“十五”水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指导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成功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在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进入实际性操作;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水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2001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812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黑龙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 273毫米,比常年少0.8%。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水利规划计划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水利规划计划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一.水利基本建设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

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

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2001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降水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23.8毫米,比常年少112.2毫米,属枯水年份。

降水量分布为燕山迎风区及衡水中南部地区较多,其余地区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 47.5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93.01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10.27亿立方米,比常年少92.73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总量为165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 211.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蓄引提工程供水量为39.5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为170.90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 211.24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业用水量为161.2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27.1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22.88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6.3%、12.9%、10.8%。

总用水量的耗水量为157.85亿立方米,耗水率为74.7%。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85米。

深层地下水位:邢台东部平原平均下降3.29米、衡水2.72米、沧州2.24米。

废污水排放量全省总排放量为18.85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63.5%,生活污水占36.5%。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8683公里中,有水的河段长为6564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091.0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981.7公里,超Ⅴ类水质河长2491.2公里。

全省地表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实况(一) 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23.8毫米,比上年少56.4毫米,比常年少112.2毫米,属枯水年份。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2001年全省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燕山迎风区及衡水中南部地区较多,其余地区较少。

各市年降水量以秦皇岛市556.1毫米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值多132.3毫米,张家口市325.4毫米为最小, 比全省平均值少98.4毫米。

与常年比较,承德、衡水为平水,邯郸、廊坊为偏枯,其余各市为枯水。

2001年海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海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海南省水资源公报海南省水务局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降水量22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748.09亿立方米,相应频率15%,属偏丰水年,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多25.3%,比上年多1.5%。

各市(县)降水量与多年平均相比:乐东、昌江、东方、白沙、临高、儋州偏多59.8%~30.3%,属丰水年;琼山、琼中、屯昌、三亚、西南中沙群岛、琼海、文昌、定安、海口、万宁偏多27.3%~17.5%,属偏丰水年;五指山、保亭、澄迈偏多8.5%~6.5%属平水年;陵水偏少8.6%属平水年。

南渡江流域片年降水量2270毫米,折合降水量324.00亿立方米,属偏丰水年,比常年多26.9%,比上年少2.2%;万泉河流域片年降水量2390毫米,折合降水量239.32亿立方米,属偏丰水年,比常年多17.0%,比上年少6.8%;昌化江流域片年降水量2040毫米,折合降水量184.28亿立方米,属丰水年,比常年多34.7%,比上年多24.2%;南海诸岛年降水量1640毫米,折合降水量0.49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0.0%,比上年少3.5%。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各代表站汛期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96%。

2001年全省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与常年比较情况详见图1、图2。

全省降水量最大值是白沙县的南高岭站3586毫米,最小值是三亚市的南田(场部)站1179毫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0倍。

降水量距平值最大的是昌江县的红田站,比常年多81.9%;降水量距平值最小的是保亭县的加茂站,比常年少27.5%。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50.28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326毫米,比常年多46.3%,比上年多1.6%。

全省各市(县)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比较:乐东、昌江偏多133.0~103.6%;东方、白沙、儋州、临高、琼山、屯昌、琼中、定安、三亚、万宁、文昌、海口偏多87.4%~30.6%;琼海、西南中沙群岛、保亭、五指山、澄迈偏多27.3%~12.3%;陵水偏少15.6%。

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43.3毫米,比上年减少45.4%,比多年均值减少30.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倒数第二位,属枯水年份,干旱程度接近枯水年1966年。

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降水不足,致使我省遭受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200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7.6亿米3,比多年均值312.7亿米3偏少59.2%,比上年度偏少73.2%。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43.82亿米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52.8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18.50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47.2%;其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减少35.2%、46.7%、49.0%、46.7%。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5.2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9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6.90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6.52亿米3;中型水库8.3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2.49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下降,面平均下降1.43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减少50.31亿米3。

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3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多平方公里。

2001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31.29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6.24亿米3,地下水水源135.00亿米3,集雨工程0.05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26.42亿米3,增幅12.9%。

引用入过境水量26.16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18.85亿米3,流域间调水13.97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31.29亿米3,其中农业用水159.63亿米3,工业40.76.亿米3,生活30.90亿米3,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增加25.43亿米3,工业用水减少0.97亿米3,生活用水增加1.96亿米3。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41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14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29米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56米3,不含火电为44米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183米3,不含火电为145米3;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86升,农村67升(含牲畜用水)。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1627.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7.0%,比常年减少25.5%。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1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06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8.276亿m3,比上年增加43%,较多年均值偏大5%。

属平水年份。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比2000年增加62%,比多年平均减少2%。

全区总取用水量84.227亿m3,比2000年87.198 亿m3减少3%。

用水量减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了灌溉管理及节水力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2.509亿m3;二是工业节水已显成效,工业取水总量较2000年减少0.446亿m3,其中石嘴山电厂2001年减少取黄河水0.19 亿m3,其它工业用水也有所减少。

三是城镇生活取用水量有所减少。

2001年全区耗水总量39.160亿m3,比2000年增加0.759亿m3,主要是农业耗水和农村生活耗水有所增加。

200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15.355亿m3,出境水量为181.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4.355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5.189亿m3,较2000年减少3.171亿m3;灌区排水量40.224亿m3,减少3.678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4.965亿m3。

二、水资源(一)降水2001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8.276亿m3,折合降水深306mm,比多年均值增加5%,比2000年增加43%。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清水河、黄左区间、葫芦河减少2%~7%,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23%。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吴忠市增加18%外,其它减少2%~10%。

与去年比:各河、各流域增加15%~139%,各行政分区增加13%~79%(见表1、表2)。

2001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总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412mm,吴忠市次之为276mm,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195mm、172mm。

各流域分布:泾河最大为505mm,葫芦河次之435mm,黄河灌区相对较小为182mm。

六盘山、南华山、香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800mm、400mm、300mm、300mm,较去年明显偏大。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作者:陈华鑫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根据2001年-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水资源量与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45年系列成果,分析了中国近10年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认为:通过论证全国一级区的45年的天然径流量及其延长系列,表明45年系列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全国水资源一级区上看,大部分区域偏枯,仅有淮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偏丰,地表水资源量的丰枯分布情况决定了水资源总量的丰枯分布;近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北方地区水资源情势进一步恶化,枯水时段进一步延长,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二级区;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TV213.4;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7万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07万亿m3。

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已经不足2 100 m3,亩均水资源量约为1 400 m3,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时空分布不平衡[13]。

因此,本文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和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表1),分析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势,对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现实意义。

1 代表性论证目前大部分规划采用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1956年-2000年的45年系列成果作为其代表年,但是对于近10年的水资源变化情况,45年系列成果是否具有代表性[47],尚需论证。

如果45年系列成果与延长系列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或相差不大,则说明具有代表性。

1.1 计算方法根据现有水资源分区,选择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分析比较。

将研究单元的二次评价成果的45年资料系列表1 近10年中国水资源量注:本表2001年-2010年及10年平均值均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45年平均指标来自《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全省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监视和评价工作,其结果显示:我省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较好,但是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岸海域特别是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海洋污染程度加剧,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去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面积比20世纪末明显减少,但是局部海域水质污染仍然较重;大连湾、锦州湾海域的海洋沉积物受到较大程度污染;沿海个别地点的贝类体内仍残留污染物质;海洋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的海域面积明显扩大;一些重点海水浴场水质基本良好,能够满足滨海旅游需要;一些临海大型企业的直排口仍排放无机氮等污染物;鸭绿江口、辽河口等重点河口附近海域的污染仍然较重;辽东湾北部的对虾、毛虾和海蜇的产卵水域仍受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类的严重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鸭绿江、辽河、双台子河、大洋河、大凌河、小凌河、五里河等径流携带入海的大量污染物、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

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发展,海上污染源如船舶、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岸工程、海水养殖等排放的污染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污染。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管理职能,加大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力度,使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海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2001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分近岸海域为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但局部海域污染较重。

全省近岸海域中未达到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537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分别约为1700平方公里、1080平方公里和2590平方公里。

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600.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0.38%,属正常年份。

梅汛期,东苕溪、分水江、杭嘉湖平原、萧绍平原、甬江等地区发生了超警戒和危急水位的洪水;台汛期,六次热带风暴或台风相继影响我省,沿海出现大范围超警戒潮位。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936.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19.32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0.51%),占水资源总量的98.1%。

产水系数为0.57,产水模数为90.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70立方米。

全省14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加15.38亿立方米。

杭嘉湖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大,应引起重视。

全省总供水量为205.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7.50亿立方米,占96.2%。

总用水量为205.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6.51亿立方米,占51.9%,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3立方米,比去年减少6.89%。

城乡居民人均年用水量77.5立方米,较去年有所提高。

总耗水量115.57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6.3%。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75.31亿立方米,占65.2%。

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1.9%。

全年废污水排放总量43.30亿吨(其中火电厂冷却水排放量为5.68亿吨),达标排放量18.96亿吨,达标排放率为50.4%。

全省各河流水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江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由于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截污工程的实施,河流水质较上年有所好转。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主要湖泊水体则处于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2001年,全省降水量为1600.9毫米(折合水量1650.7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少0.38%,比2000年降水量(1683.00亿立方米)少1.91%。

㈡.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全省各代表站6 ~ 8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9.7%,其中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23.8%。

海河流域2001-2010年降水量及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海河流域2001-2010年降水量及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海河流域2001-2010年降水量及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李婕;张扬;张育德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年(卷),期】2016(035)002
【摘要】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等资料,以海河流域4个水资源二级区和8个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分析海河流域2001-2010年降水量及地表水资源量成果.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1]对比,海河流域2001-2010年系列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均比1956-2000年系列值有所减少.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李婕;张扬;张育德
【作者单位】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
【相关文献】
1.1800年以来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量的定量重建及分析
2.近60年来山西省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性分析
3.海河流域近51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4.海河流域60年降水量的变化及未来情景分析
5.近60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海河流域2001年降水量416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24%,属枯水年份。

2001年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8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74.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00.1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5%,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少52%。

全流域137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3.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7.3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392.0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占21.5%,地下水占68.3%,引黄水占9.9%,其他水源占0.3%。

全流域总用水量为392.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1%,工业用水占16%,生活用水占13%。

全流域用水消耗量为269.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

2001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54亿吨,其中工业排污量占61%,城镇生活排污量占39%。

对全流域10076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结果为:Ⅰ、Ⅱ类水质河长占16%,Ⅲ类水质河长占23%,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5%,超Ⅴ类水质河长占46%。

全流域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达613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1%,水体污染严重。

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海河流域平均降水深416毫米,折合降雨量为1324.8亿立方米,比2000年减少15%,比多年平均少24%,属枯水年份。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2001年,各子流域分区降水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大清河系与多年平均比较减少33%,为减少最多的水系;流域内各行政区降水量除辽宁省外均比多年平均偏少,其中北京市偏少23%、天津市偏少21%、河北省偏少22%。

图1 各子流域分区2000、2001及多年平均降水量图2 各行政区2000、2001及多年平均降水量2、降水量年内分配2001年是海河流域继1997年严重干旱后的第五个干旱年。

全流域汛期(6~9月)降水量为29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比上年汛期偏少14%,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33%。

2001年汛期海河流域降雨偏少的原因主要有:(1)冷空气活动偏西、偏北,强度偏弱,负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冷暖空气相互作用较弱,不易到达华北地区。

(2)贝加尔湖高压比较强,华北地区受暖高压脊控制时间长,造成华北地区高温和干旱。

(3)没有热带气旋北上影响华北地区。

(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2001年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为89.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2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6%,比上一年减少28%。

从各子流域分区的年径流深分布情况看,北三河山区最大,为67毫米;黑龙港运东最小,仅2毫米。

各行政区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面平均径流深分别为46毫米、31毫米、27毫米。

2001年全流域入海水量仅为0.8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0%,其中滦河0.22亿立方米,徒骇马颊河0.6亿立方米。

全流域2000年、2001年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情况详见图3和图4。

图3 各子流域分区2000、2001年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图4 各行政区2000、2001年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及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补给量及井灌回归补给量。

2001年全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4.6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99.0亿立方米,平原区106.2亿立方米,平原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30.6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少37%,与上一年相比少21%。

全流域2000、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详见图5和图6。

图5 各子流域分区2000、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图6 各行政区2000、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

2001年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8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74.6亿立方米,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64.2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200.1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6%,比多年平均值少52%。

全流域平均产水系数为0.15,平均产水模数为6.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各子流域分区的水资源总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以上,其中大清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9%,为减少率最大的河系。

各行政区中,北京、天津、辽宁省的水资源总量较上年增加,其他省区较上年减少。

但各省(市、区)均较多年平均值减少30%以上,天津市、山东省比多年平均值减少均超过60%。

图7 各子流域分区2000、2001年及多年平均总资源量图8 各行政区2000、2001年及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01年海河流域各分区水资源总量单位:亿立方米蓄水动态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流域共统计32座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型水库。

各水库2001年末蓄水总量为63.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减少7.3亿立方米;其中32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53.4亿立方米,较上年末蓄水总量减少6.74亿立方米;105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9.9亿立方米,较上年末蓄水总量减少0.53亿立方米。

图9 海河流域2001年大、中型水库蓄水变化情况(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根据对全流域平原11.6万平方公里开采区资料的统计,2001年末浅层地下水蓄存量比年初减少了55.5亿立方米。

其中,上升区(水位升幅在0.5米以上)面积占2.6%,蓄存量增加1.2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降幅在0.5米以上)面积占61.0%,蓄存量减少54.9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面积占36.4%,蓄存量减少1.8亿立方米。

2、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01年,全流域各行政区对18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深层漏斗9个。

根据统计资料,漏斗总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总面积较上一年增加4600多平方公里。

各漏斗中面积比上一年扩大的有14个,其中北京市中心区漏斗、高蠡清、宁柏隆、冀枣衡南宫、莘县~夏津、安阳~鹤壁~濮阳等漏斗的面积增加较多,比上年末增加值均超过300平方公里,其中莘县~夏津漏斗的面积较上一年增加1400多平方公里供用水统计(一)供水量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三种水源统计。

跨流域调水计入引水工程类,并单独列出。

2001年全流域总供水量392.0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31.3%,地下水水源供水量占68.3%,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4%。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引、提水工程供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0%、67%和13%。

在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供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4%、25%和1%。

跨流域调水量为鲁北徒骇马颊河地区、豫北地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以及天津市的引黄水量,共计38.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31%。

(二)用水量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2001年全流域总用水量392.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78.0亿立方米,占71%;工业用水量62.3亿立方米,占16%;生活用水量51.8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占53%),占13%。

按城乡统计,农村用水量302.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7%;城镇用水量89.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3%。

2001年海河流域供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亿立方米(三)耗水量耗水量是指在输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水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1年全流域总耗水量为269.4亿立方米,耗水率69%。

其中农业、工业、生活耗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9%、10%和11%。

(四)重点城市供用水情况2001年全流域共统计了2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供、用水情况,统计范围为城区和近郊区。

各市的总供水量为74.65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74.65亿立方米。

(五)用水指标2001年,全流域人均用水量307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9立方米(当年价),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58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202升(含公共用水),农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73升(含牲畜用水)。

水质概况(一)废污水排放量2001年全流域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53.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2.7亿吨,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61%;生活污水20.9亿吨,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39 %。

(二)河流、水库水质现状根据各省(市、区)提供的水质监测资料,以流域干流、一级支流的基本站以及大中型水库站为重点,并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Ⅲ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2001年度流域河流的全年、枯、丰水期和主要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

在全流域10076公里的评价河长中,Ⅰ~Ⅱ类水质的河长为1608.9公里,占16%;Ⅲ类水质的河长为2333.4公里,占23.2%;Ⅳ~Ⅴ类水质的河长为1503.6公里,占14.9%;超Ⅴ类(严重污染)水质的河长为4629.7公里,占45.9%。

受到污染(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比例为60.9%。

与2000年度评价结果相比,河流水质略有好转,其中优于Ⅲ类水质河长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33.5%上升到39.1%,劣于Ⅲ类水质河长的百分比由66.5%下降至60.9%。

流域地表水污染依然普遍,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溶解氧。

海河流域的大、中型水库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也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重点。

对34座大、中型水库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水库水质较好,达II~III类水质标准的水库为28座,占评价水库的82.4%;册田、彰武、宝泉、汤河水库水质为IV类, 官厅水库水质为V类,庙宫水库水质为劣于V类。

有5座水库为富营养。

省界河流水质概况:2001年海河流域评价32个省界断面,优于III类水质标准的占28%,劣于III类水质标准的占72%。

其中劣于V类水质断面达到了53%。

这些断面分布于滦河(河北—引滦交界断面)、潮白河(北京—河北交界断面);永定河(河北—北京交界断面);漳卫新河、卫运河、南运河(山东—河北交界断面);卫河(河南—河北交界断面)。

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省界河流以耗氧有机污染为主,污染项目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重要水事1、温家宝副总理视察海河流域水利工作2001年5月10~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海河流域内的密云和官厅水库、永定河卢沟桥枢纽、大清河文安洼滞洪区、白洋淀枣林庄枢纽和千里堤、滹沱河北大堤、献县枢纽、黄壁庄水库、大浪淀水库、北大港水库、海河干流堤防、海河闸、海河口清淤等工程情况和部分地区的旱情温家宝在考察中指出,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位置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