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一、名词解释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
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
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7、功利性: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2、艺术美3、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美学关系10、审美形态11、审美需要12、审美抱负13、审美趣味14、审美活动无功利15、自律性16、审美体验17、游戏说18、审美意识19、审美形态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21、优美22、崇高23、《论崇高》24、利奥塔德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27、罪孽说28、焦急说29、喜剧30、丑31、荒诞32、“狂欢化”33、人本主义美学34、审美经验35、本质直观36、超验世界37、感知38、想象39、接近联想40、类似联想41、对比联想42、再造性想象43、发明性想象44、审美态度45、审美距离46、游戏说47、集体无意识说48、模仿说49、表现说50、故意味的形式说51、符号说52、艺术品53、载道说54、娱乐说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57、意象58、仿象59、兴象60、喻象61、抽象62、意境63、有我之境64、无我之境65、艺术的审美功能66、艺术的结识作用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68、灵感69、美育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71、《美育书简》72、审美教育73、柏拉图的美育观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75、席勒的美育观76、马克思的美育观77、化育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80、完美的人81、审美的人三、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如何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如何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性。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4、拟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5、审美形态的特性是什么?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梳理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梳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语言美学的研究也成为了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领域。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的学习,是提高自身文学艺术修养、加深对汉语言的理解和把握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关于自考汉语言美学的知识点。
一、汉语言美学的概念和内涵汉语言美学是研究汉语言艺术美感和审美活动的学科,包括语言形式美、语言表现美和语言思维美等方面。
汉语言美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对汉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性、语音、文字、词、句、段、篇章、修辞、比喻、象征、意象等的审美研究。
二、汉语言美学的基本理论1. 艺术美感与审美活动的方法论:包括主观感受、客观规律、审美活动等。
2. 艺术形式及内容的审美要素:即审美主体、客体、论组成部分、构成和功能等。
3. 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运用:即风格体系、风格特征、风格要素等。
4. 语言表达与审美情感:包括言语的感情、感觉、意象、抒情性等。
5. 语言形式美的规律:包括音乐美、图象美、结构美、意义美等。
三、汉语言美学的应用与发展汉语言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创作、语言教学、广告宣传、文化传播等方面。
在自考中,学习汉语言美学知识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言的美感,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文字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汉语言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的学习,既有利于提高文学艺术修养,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大家对自考汉语言美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字数未满2000字,建议继续添加有关自考汉语言美学的具体知识点或案例分析等内容。
】第二篇示例:自考汉语言美学是研究汉语言表达中的审美规律和美感体验的学科。
在中文文学和语言学领域都有其重要地位,其研究对象涵盖语言文字、修辞、韵律、形象、意境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自考汉语言美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自考美学纲要知识点总结
自考美学纲要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概念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起源、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艺术、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2. 美学的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的形成过程、美的客观规律、美的认识方式、美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3. 美学的意义:美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美的认识,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美学形而上学1. 美的本质:美学形而上学研究美的本质和本体问题,探讨美的实质特征和存在方式。
2. 美的类型:美学形而上学讨论美的类型,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等。
3. 美的关系:美学形而上学还探讨美与善、真、爱、灵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美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美学心理学1. 美的感知:美学心理学研究美的感知过程,包括美的感官形式、美的情感体验等内容。
2. 美的审美体验:美学心理学还研究美的审美体验,包括美的品味、美的认知、美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3. 美的心理机制:美学心理学探讨美的心理机制,揭示美的心理生成过程和规律。
四、美的认识1. 美学认识的过程:美的认识是通过对形式的感知、对内在规律的领悟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而实现的。
2. 美学认识的方法:美学认识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形式美学的分析、内在美学的感悟、前后美学的对比等。
3. 美学认识的境界:美学认识不断深化,从表面美感到内涵美感,从形式美到内容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超越,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和超越。
五、美学哲学1. 美学哲学的思想史:美学哲学研究美学理念和思想史,包括古希腊美学、近代美学、现代美学等。
2. 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美学哲学涵盖多种流派,包括经验美学、形式美学、存在美学、实用美学等。
3. 美学哲学的重要问题:美学哲学讨论多种核心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规范、美的创造等。
六、艺术美学1. 艺术美的内涵:艺术美学研究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审美特征,包括艺术形式、艺术内涵、艺术价值等。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三、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详细感性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白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关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实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理论概念:马克思的理论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理论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概念的根底上形成开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理论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白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根底。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理论的。
这里,理论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根底的物质消费活动,义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消费活动,以及人们广阔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详细表达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 -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梳理
自考汉语言美学知识点梳理
汉语言美学是指对汉语言的音韵、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进
行审美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下面我将从音韵、词汇、句法和修辞四
个方面对汉语言美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是音韵方面,汉语言美学强调音韵的美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元素在诗歌、韵文中的运用。
古诗词中的平仄、押韵等
都是音韵美的体现。
其次是词汇方面,汉语言美学注重词汇的精炼和美感。
比如一
些具有音韵美的词语、富有意境的词语都是汉语言美学的重要内容。
句法方面,汉语言美学强调句子结构的优美和语法的灵活运用。
古文中的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都体现了句法美。
最后是修辞方面,修辞是汉语言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都能
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除此之外,汉语言美学还包括了对汉字的审美、对语言文字艺
术表现力的探讨等内容。
总的来说,汉语言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学、音韵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考 汉语言文学 美学
第一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 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美学理论、审美实践和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学自考本
科美学的基本信息:
1. 美学理论: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审美经验、
审美心理、审美价值等方面。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握美学的基
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流派和理论体系等。
2. 审美实践:审美实践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艺术鉴赏、艺
术创作、审美体验等多个方面。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握如何进
行审美实践,如何评价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审
美能力等。
3. 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美学与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它涉及到各种艺术形式、风格和流派等。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
握如何进行艺术鉴赏,如何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
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等。
要学习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要学习的时间、内容、方法等。
2. 参考教材:选择一本适合自考本科美学的教材,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
3. 观看相关视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美学的视频课程,通过观看视
频来加深对美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实践练习:多做一些美学方面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分析一些艺术
作品的美学价值等。
5. 交流讨论:可以参加一些美学方面的讨论会或论坛,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和体会,共同探讨美学的奥秘。
总之,学习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美学的精髓。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
美学的名词解释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也是一门探究审美现象和美的本质的学科。
美学不仅仅关注艺术作品,还关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美。
它试图回答关于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体验的问题。
美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美的认知、审美观点、美的情感和创造力等。
一、美的定义美的定义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同学者和文化背景对美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和不变性。
这种观点主张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主观感受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无论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美的定义都必须考虑到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力。
二、美的标准美学研究着美的标准,试图确定何为美的标准和评判美的尺度。
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中,美的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艺术中,尺寸、比例、对称和构图等因素被认为是衡量美的标准。
而在东方传统艺术中,追求内涵、意境和空灵等美的特征更受重视。
尽管美的标准因文化而异,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共通的。
三、美的体验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当我们感受到美时,会产生愉悦、享受和赞美的情感。
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感官觉知,如观赏艺术品、听音乐和品味美食等途径获得。
同时,美的体验还包括心灵层面的思考与反省,如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沉思等。
四、美的创造力美学研究还探讨美的创造力,即艺术家和创造者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表达美。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来传达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美的创造力是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任务,它要求创作者具备创造力和艺术技巧,以达到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的目的。
美的创造力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和创新中体现。
五、美和人类文明美学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美的追求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理解美,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提升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不雅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本身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本身的创造物中直不雅自身,看到了本身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不雅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安好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不雅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不雅。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示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不雅、品、悟:不雅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不雅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按照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感受和评价等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美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不同,但美学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
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美感、表现、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哲学等。
美感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享受美的体验。
表现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的方式,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设计和服饰等。
艺术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呈现美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等,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涉及到知觉、情感和理解等方面。
审美经验可以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对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的感受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偏好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美的哲学是美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对于美的本质和价值的理性分析和探讨。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客观存在、形式结构和主观感受等方面。
美的价值涉及到美的权威性和价值感受,既包括对于美的意义和意义,也包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等。
美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也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相互关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
总的来说,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经验等问题,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科学探索,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重要支持。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也可以为创造和传播美做出贡献。
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完整版)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2、艺术美3、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美学关系10、审美形态11、审美需要12、审美理想13、审美趣味14、审美活动无功利15、自律性16、审美体验17、游戏说18、审美意识19、审美形态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21、优美22、崇高23、《论崇高》24、利奥塔德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27、罪孽说28、焦虑说29、喜剧30、丑31、荒诞32、“狂欢化”33、人本主义美学34、审美经验35、本质直观36、超验世界37、感知38、想象39、接近联想40、类似联想41、对比联想42、再造性想象43、创造性想象44、审美态度45、审美距离46、游戏说47、集体无意识说48、模仿说49、表现说50、有意味的形式说51、符号说52、艺术品53、载道说54、娱乐说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57、意象58、仿象59、兴象60、喻象61、抽象62、意境63、有我之境64、无我之境65、艺术的审美功能66、艺术的认识作用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68、灵感69、美育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71、《美育书简》72、审美教育73、柏拉图的美育观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75、席勒的美育观76、马克思的美育观77、化育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80、完美的人81、审美的人三、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4、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2018年4月自考《美学》资料:名词解释总结
2018年4月自考《美学》资料:名词解释总结1、抽象——是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2、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3、有我之境——其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4、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5、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6、艺术的认识作用——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
8、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9、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1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
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11、《美育书简》——是197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12、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美的本质、美的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和评价美。
以下是一些与美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美学 -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审美主题和理论,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
2. 审美-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它涉及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人的外表等的观察、分析和评价。
3. 审美感受 - 审美感受是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或感受美的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可以包括美的欣赏、共鸣、震撼等。
4. 审美价值 - 审美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来评价。
5.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不同学派和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体现,康德认为美是无私的审美享受。
6. 美的标准 - 美的标准是评价美的依据和准则。
它可以基于个人喜好、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也可以基于艺术理论和美学原则。
7. 观众效应- 观众效应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态度和反应。
观众的文化背景、经验、情绪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8. 比较美学 - 比较美学是一种研究不同文化美学之间联系和差异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来深化对美的认识。
9. 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创造和产生新颖、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思想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在艺术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10. 尺度与平衡 - 尺度与平衡是美学中的重要原则。
尺度是指物体或图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平衡是指物体或图像在视觉上的平衡感,即各个部分的分布均衡。
11. 艺术 -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视觉效果,以达到美的感受和审美价值的目的。
12. 符号 - 在艺术和美学中,符号是指具有特定意义和代表性的图像、形状、颜色等元素。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知识点
美学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主体)、(对象)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中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3、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4、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5、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原始自然崇拜文化)。
6、(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7、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体美)、(人格美)两方面。
8、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社会功利)为前提。
9、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色)、(形)、(声)。
10、(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11、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12、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13、节奏可以分为(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两个方面。
14、(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15、多样统一另一说法是(和谐)。
包括两中基本类型:(对比)及(调和)。
16、古罗马的(朗吉弩斯)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
1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8、声音的(表情)功能和(象征)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
19、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20、根据康德的说法,(优美)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崇高)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21、优美和崇高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一种是各方面的(对立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重点名词解释
1、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美学史上有5种观点:
①柏拉图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③英国经验派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④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的;⑤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
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
他还指出审美教育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
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4、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提出的,主要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感情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趣味教育: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趣味教育不同于强制教育,它以趣味为目的,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价值。
6、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限的。
7、美学之父:美学之父是对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的尊称。
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鲍姆加登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8、《美育书简》:《美育书简》是德国美学家席勒的著作,发表于1795年。
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9、《丑的美学》:是罗森克兰兹的美学作品,他提出“丑的美学”,认为丑不仅仅陪衬美,也有其独立性,艺术可以“理想化”丑。
《丑的美学》不仅是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现代丑学的开启。
10、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11、美感: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认识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2、审美直观:①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握到对象的审美特征。
②审美直观包括两种形式: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
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主体通过直觉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本质特征。
13、艺术品的他律性: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艺术品的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作主体,也受制于接受主体。
14、仿象:仿象是指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来的意象,它在感情形态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15、艺术敏感: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1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观”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17、移情说:是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职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他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且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18、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关照、欣赏的态度,主体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态度是他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19、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指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0、崇高: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
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