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哲学
几何形状的哲思
几何形状的哲思
几何形状可以引发人们对哲学和思想的深入思考。
以下是一些几何形状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哲思:
1.圆形:圆形常常被视为完美和无限的象征,因为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这可以引发人们对永恒和无限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2.三角形:三角形则常常被视为稳定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它的三个角互相支撑,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
这可以引发人们对稳定、平衡和力量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矩形:矩形则常常被视为规则和公正的象征,因为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形成了一个规则的结构。
这可以引发人们对规则、公正和秩序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4.椭圆形:椭圆形常常被视为调和与和谐的象征,因为它结合了圆形和矩形的特性,形成了一个既规则又完美的形状。
这可以引发人们对调和、和谐和平衡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的来说,几何形状所引发的哲思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引发人们对宇宙、生命、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理
解。
通过深入思考这些几何形状的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圆对中国人的意义
圆对中国人的意义
圆对中国人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圆
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被称作“宇宙之和”,象征着“天圆地方”,表示完整、统一、完美的概念。
此外,圆也是
很多古代哲学家传承的重要形象,如《易经》、《周易》、《道德经》等,在其中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思想。
二、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完整、统一、完美思想。
圆的形状比较简单,但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圆象征着统一、完整、完美,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宇宙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些重要传统节日的形象,如“元宵节”,是一个象
征团圆美满的节日;“中秋节”也与圆有关,中秋节月饼以圆形装饰,象征着团圆。
此外,“圆”在中国文化中还不仅仅表示完整、统一、
完美,圆的形状不仅被用来表示宇宙,而且被用来表示长生不老的愿望,也代表了生活中的和谐、平安、美满。
所以,圆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意义与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三、圆对中国人来说的意义
圆对中国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象征着宇宙及生命的完整、统一和完美,也象征着团圆、和谐、平安和美满的生活。
圆是传统文
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中国人来说,圆的意义更为重要,它也象征着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文化精神,以及对富足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圆的传统文化设计背景及思路
圆的传统文化设计背景及思路在中华文化中,圆形被视为“天圆地方,道德自然”的象征,有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文化积淀。
传统文化中的圆形设计所体现的人文内涵,则更多的是代表着“和谐、完整、平衡”,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崇尚和平、喜好和谐的心理意识。
1. 圆的哲学意义在孔子时代,“天圆地方”就已经成为一种哲学观念,圆被奉为宇宙运行的法则,宇宙中的大大小小事物,都是在圆的轨迹上运动。
而在道家哲学中,圆象征着天之气质、阴阳固定不变的结构等,是道家哲学中的重要元素。
2. 圆的文化内涵圆形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许多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例如:(1)圆形代表团结友爱,形成一个无缝的合力。
(2)圆形代表完整、满足,如“圆满成功”。
(3)圆形代表无限,如“天圆地方”,寓意无穷无尽。
(4)圆形代表平衡,如太极图中的“一阴一阳”形成完美平衡。
(5)圆形代表宁静、和谐,它没有任何突出的角,代表平和柔弱,表达着光明、宁静、和谐等情感。
1. 以圆为基础构成图形在传统文化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圆形来组合构成各种图案,例如融合阴阳八卦、三才图案等。
借助圆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可以充分展现设计主题的内涵,使得设计作品更加美观大气。
2. 以圆为切入点进行造型在设计中,我们可以以圆为基础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造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流线形、圆润温柔的卡通形象,表现出产品或者主题的温馨、和谐等情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将圆形缩小或者放大、错位、分离等,制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呈现多变、有趣等特征。
3. 以圆为构成要素,体现自然美学感圆如同一种自然界基本的几何形状,具有自然的美学感觉,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柔和、亲和的感受。
因此,在自然环境的设计中,包括植物园、公园、旅游景点等多种场合,设计师可以运用圆形元素来体现自然景观资源的美感,增加自然环境的魅力。
4. 以圆为基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圆形元素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因此在文化传播和推广方面,圆形设计被广泛应用。
古人对圆的理解
古人对圆的理解圆,作为一种几何形状,对人类的意义不可忽视。
古人对圆的理解深入而独特,不仅体现在几何学上,还贯穿于哲学、艺术和宇宙观念中。
在古代,人们对圆的理解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对圆的理解也逐渐深化。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圆的数学家之一。
他认为圆是完美的形状,具有和谐和对称之美。
他将圆定义为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集合。
这个固定点被称为圆心,而距离被称为半径。
毕达哥拉斯发现,圆形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空间,同时也是最简单和最稳定的形状。
他还注意到,圆形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如水滴、月亮和太阳等。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将数学与哲学相结合,对圆的理解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认为圆是完美的形状,代表了纯粹和无限。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圆被视为神圣的图形,代表了理念的完美和不变。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数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经常使用圆形构图来表现完美和和谐。
除了数学和哲学上的理解,古人还将圆运用于宇宙观念中。
在中国古代,圆被视为天地的形状。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宇宙是由一系列圆形层叠而成的。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圆形也被用来表示时间的循环和生命的永恒。
古人对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渗透到实际生活和艺术中。
在建筑设计中,圆形常常被用作支撑结构,因为它具有均匀分布力量的特点。
在音乐中,圆形被用来表示和谐和完美的和声。
在绘画和雕塑中,圆形被用来表示柔和和平衡的美感。
总的来说,古人对圆的理解是多方面而深入的。
他们将圆视为完美、和谐和神圣的形状,代表了无限和永恒。
古人的这种理解不仅影响了数学和哲学的发展,也渗透到了宇宙观念、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圆形的美感和功能使其成为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符号和象征。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形的美学和功能。
圆的中国哲学含义
圆的中国哲学含义摘要:一、引言:中国哲学中的圆概念二、圆的象征意义:和谐、完美、平衡三、圆在中国哲学各流派中的应用1.儒家:仁爱、中庸之道2.道家:道教的宇宙观、无为而治3.佛教:轮回、圆满境界四、现代生活中的圆哲学启示五、结论:圆哲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正文:在中国哲学中,圆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象征着和谐、完美和平衡。
自古以来,圆就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
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圆形器物如玉璧、铜钱等,都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和谐、完美和富贵。
在现代,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圆形的标志,如铜钱、团圆月饼等,它们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圆在中国哲学各流派中的应用。
在儒家思想中,圆象征着仁爱和中庸之道。
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孟子则主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强调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平衡。
在道家哲学中,圆代表了道教的宇宙观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循环,万物皆遵循因果律。
因此,人们应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佛教思想中,圆象征着轮回和圆满境界。
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轮回的过程,唯有修行圆满,才能跳出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因此,圆成为了佛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今,我们可以从现代生活中汲取圆哲学的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现和谐共处。
在工作中,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行为,努力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平衡。
在生活中,我们要顺应自然,知足常乐,追求内心的圆满。
总之,圆的中国哲学含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古人对圆的理解
古人对圆的理解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形状和几何概念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观点。
其中,对于圆的理解也是非常有趣的。
古人对于圆的理解不仅仅是局限于几何形状,更融入了他们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人对圆的理解。
古人认为圆是一种完美的形状。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中的事物有着崇高的敬意,认为它们都是天地间的神奇之物。
而圆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形状之一,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古人认为,圆具有完美无缺、无边无际的特点,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
他们认为,圆是宇宙的基本形状,代表着天地间的和谐和循环。
在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圆被看作是最高的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古人将圆与时间和运动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对时间和运动的理解也是独特的。
他们认为,时间是流转不息的,而圆形象征着无限的时间和循环。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而圆形则是最完美的运动轨迹。
古代人还将一年的四季与圆联系在一起,认为四季循环不已,如同圆周的不断重复。
他们将时间和圆形结合起来,认为时间的流转就如同圆的运动一样,永无止境。
古代文化中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也体现了对圆的崇拜和理解。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圆形的构件,如圆形的天井、圆形的拱门等。
这些圆形的构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对圆形的崇敬和敬意。
古代的中国画中也常常使用圆形的画框,这种画框被认为是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完美的氛围,使人沉浸其中。
对于圆的理解还可以从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中找到一些线索。
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天体和测量地球的形状,得出了一些关于圆的性质和定理。
例如,古代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圆的性质和定理,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这些定理不仅仅是对圆形的几何特征的描述,更是对圆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总的来说,古人对圆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其几何形状,更融入了他们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古人将圆视为完美无缺的形状,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
他们将圆与时间和运动联系在一起,认为圆是最完美的运动轨迹。
有关圆的数学名言
有关圆的数学名言圆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一种几何图形,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数学特征和美丽的形态,深受人们喜爱。
许多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曾经发表了各种有关圆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圆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圆的数学名言,并从中探寻其中的哲理。
“圆者,无端不终之至也。
”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所言,意思是“圆没有起点和终点,是无限延伸的”。
这种无穷延伸的特性,使得圆的边界没有尖锐的角度和边缘,呈现出一种光滑、完美、和谐的美感,透露着无穷的包容和温暖。
人们在欣赏圆形美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无限和谐、无穷温暖的美好体验,并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启示,形成一种坚韧、包容、和谐的人生态度。
“圆之所以为圆,不在其周也在其心。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所言。
张丘建认为圆的本质在于其心,即圆的中心点。
因为只有中心点处的距离相等,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
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注重内在的自我修养和涵养,以内心的深处为根基,才能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人格魅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在修养和提升,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圆的元素是许多相等的线段,这些线段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形状。
”这是欧几里得所言。
欧几里得认为圆形由半径(即中心点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长度)构成,因为圆的每一个点与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这种构成方式十分直观而恰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像欧几里得那样,注重细节,注重形、色、香、味的相互协调和搭配。
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让整个生活变得更加完美。
“圆无方,而因方而立。
”这是我国南朝时期数学家周敦颐所言,意思是虽然圆形没有边角,但可以用正方形来描述。
这种理论不仅体现了圆形和正方形的内在关系,也强调了在看待问题时应该择善固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生活中,对于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奋斗精神,以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环形在古代的意义
环形在古代的意义环形在古代具有多重意义,这些意义大多与圆形有关的各种象征和实际应用有关。
在中国古代,圆形常被赋予哲学、宗教、社会和实用等多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圆形在古代哲学中象征着完美和无穷。
在道家思想中,圆形代表着道的循环和永恒运动。
同时,在儒家思想中,圆则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德行,意味着圆满和完善。
这些哲学思想中的圆形概念,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以及对和谐、完整和永恒的追求。
在宗教方面,圆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佛教中的圆形象征着觉悟和成佛的境界,而道教中的圆形则与炼丹、内丹等概念相关联,代表着修炼的完成和内在的升华。
在社会层面,圆形被用来象征权力、财富和地位。
古代的货币形状多为圆形,象征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一些权贵家族的族徽和标志也常常采用圆形,以显示其权势和社会地位。
此外,古代的玉璧、铜镜等器物也常为圆形,寓意着天圆地方的观念,与天地宇宙相联系。
除了哲学、宗教和社会层面的意义,圆形在古代还具有实用意义。
例如,古代的制陶、纺织等工艺中,圆形被广泛应用。
陶器多为圆形或圆筒状,既美观又实用。
纺织品中也有许多圆形图案,如绣花、印染等工艺中的圆形图案,既美观又富有装饰性。
此外,在建筑方面,古代的圆形建筑如天坛、地坛等祭祀建筑,以及园林中的水池、花坛等也常采用圆形设计,寓意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综上所述,环形在古代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它不仅代表了哲学上的完美和无穷,宗教上的觉悟和修炼,社会上的权力和财富,还体现了工艺和建筑中的实用和美学价值。
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了环形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生命、权力和美学的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和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环形仍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现代设计中的圆形元素仍然被广泛使用,它既美观又具有象征意义。
此外,在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圆形的性质和应用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环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类的文化和科技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人对圆的哲学
古人对圆的哲学
天圆地方: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圆有方,以圆为范,规矩成方圆,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圆在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都起重要发展作用。
建筑之圆: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广泛,圆形的客家土楼让人记忆犹新。
拱桥倒映在水中,水影成圆,静下心来,就能够看见全世界。
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运用,常与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结合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园林中的洞门、窗。
生活之圆:简单到锅碗瓢盆也有诗意。
一只青瓷圆碗,花纹美丽而独特,小小一只碗也充满诗情画意。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用大多为圆形,锅碗瓢盆很少不是圆形的,圆的运用无处不在。
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圆形运用,既方便又实用。
艺术之圆:在圆的内外是无限的天地。
艺术的圆瓶,在规矩之内,在天地之间。
圆则满,心则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圆时是人思念最饱满的时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文化之圆天人合一: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内心端正,外表要有和顺的态度,彼此才好相处。
我国古代的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圆形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以对“圆”的亲和为源头,以儒、道两家的圆道观和阴阳五行时空观为核心, 体现了自然及其合规律的运动与主体审美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墨子说的一句关于圆的话
墨子说的一句关于圆的话1.圆的形状没有边界,可以无限延伸。
2.圆象征着完整和无限,具有神秘的力量。
3.圆形的运动轨迹一直在变化,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4.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它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宇宙中。
5.墨子认为圆是天之圆,地之圆,人之圆。
6.圆形象征着和谐与平衡,是事物间相互依存的象征。
7.墨子说:“圆者,物之定数也。
”圆形具有一种坚定和稳定的特性。
8.圆的周长是边界的无限延伸,不仅代表无限性,也可以被用于计量和测量。
9.墨子认为,圆形能够包容万物,没有歧视和排斥。
10.圆形具有统一和全面的特性,墨子提倡人们团结一心,形成一个圆。
11.圆在建筑设计中常被用来创造和谐的空间和流线。
12.墨子认为,圆是道德的象征,具有一种至善的精神。
13.圆形具有一种温和和柔软的感觉,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14.圆形是一种世界语言,没有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人们都能够理解。
15.墨子认为,圆形是宇宙最基本的结构,代表着无穷的宇宙。
16.圆形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自然的律动,与生命的起伏和变化相呼应。
17.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形状,不需要计算和建构,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
18.墨子说:“圆者,百物之母也。
”圆是万物的源头。
19.圆形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是完美的,墨子认为完美的事物是值得追求的。
20.墨子说:“亲亲为一,驰驰为畏。
”圆形代表着亲密和和平。
21.圆是宇宙的象征,代表着无限的宇宙能量和力量。
22.圆形的边缘是平滑而连续的,寓意着和谐与完整。
23.圆的形状没有起点和终点,代表着无限循环和永恒。
24.圆形象征着独特和纯净,它没有任何尖角或突出的部分。
25.墨子曾说:“圆有无限的势力,物体都可以进入圆,可是圆却不能进入一切。
”26.墨子认为,圆是一种完美的形状,它包容着一切,却不受其他形状的限制。
27.圆形是一种自然的形态,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许多圆形的事物。
28.墨子的这句话传达了关于圆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圆形的独特魅力的思考。
圆的传统文化设计背景及思路
圆的传统文化设计背景及思路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图形之一,它具有深远的哲学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设计中,圆形被广泛运用于绘画、服饰、建筑、器物等方方面面,凭借其特殊的形态和内涵,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和意境。
其次,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道家哲学密切相关。
道家思想强调“道无形,无名,无物”,认为道是宇宙之本源,以圆形来象征道是顺理成章的。
同时,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圆形被视为和谐平衡的象征,圆形的表现形式也多见于道家的意境描绘和诗歌歌颂中。
在传统文化设计中,圆形常被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用以体现古人对和谐和平的追求。
例如,古代宫殿、园林和庭院常采用圆形设计,以强调室内外环境的连贯性和流动感。
同时,在家居摆设和家具设计中,亦常见以圆形来构思和布置空间,使家庭成员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在绘画艺术中,圆形常被用作构图的元素,以凸显整体的和谐和平衡感。
在山水画中,圆形的应用可以表现山水间的和谐关系和流动之美。
而在花鸟画中,圆形叶子和花朵的形态常被用来强调自然界的丰富和互动。
此外,中国国画的墨色运用也常采用以圆形勾画出草木的质感和变幻。
在服饰设计中,圆形被广泛应用于饰品以及纹样的设计。
传统的中式元素,如扇面、荷花、蟠龙等形状多为圆形,以突显华丽和庄重。
同时,圆形的饰品,如玉石、珠子、翡翠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祥瑞之意,常被用作装饰和护身之物。
总而言之,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富的哲学和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和谐、完整和无限,是古人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奥秘的追求。
无论是在建筑、绘画、服饰还是器物中的应用,圆形都能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和意境。
圆形的设计背景和思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圆形中国美学
圆形中国美学
圆形在中国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圆满、融合、和谐等美好寓意。
以下是对圆形中国美学的详细分析:
1. 象征圆满: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圆”常被视为完美的形状,代表完整、完满和团圆。
例如,中秋节赏月时,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享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完整。
2. 艺术造型: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圆形也是常见的造型元素。
例如,圆形的窗户、圆形的门洞等在园林建筑中常有出现,给人以流畅、和谐的视觉感受。
3. 文化寓意: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圆形也常被用作吉祥的符号,寓意着好运和幸福。
比如,一些传统的剪纸艺术作品就常常采用圆形的图案。
4.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也随处可见,如茶杯、碗、镜子等。
这些物品不仅实用,也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对圆满、和谐的追求。
5. 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圆形的意象也常被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红楼梦》中的“宝黛钗”三角恋就象征着人生的圆满和完美。
圆的古汉语
圆之曰典:形自于心
在古汉语中,圆被称为“轮”、“环”、“周”等,它不仅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应用领域,还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
首先,圆形的美感源于其完美的对称性。
古人认为,凡事皆有阴阳,而圆形则代表了完美的阴阳平衡,因此天人合一,具有一种圆而道通的感觉。
这种美感,不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也渗透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自然、生命等问题的思考中。
其次,圆形是符号与象征的化身。
它不仅代表着整体、完整、和谐,还象征着循环、永恒、无穷。
在古代,圆形被广泛应用于权力、地位、财富等符号中,如古代王朝的“天圆地方”、“天圆而四方”的观念,以及黄帝、四川省文物和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市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形态。
最后,圆之存在体现了“形自于心”这一哲学思想。
古人认为,圆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模式,同时也代表着人类内心所理解的“道”。
因此,圆形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完美,更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古代,人们不仅把圆形作为物质世界的“标准”,更把它作为精神世界的根基和支柱。
总之,圆形不仅是一种形态,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不仅经久不衰,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传承。
中国人对圆的理解
中国人对圆的理解
在中国文化中,“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图形,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1. 和谐:在中国人的心中,圆形象征着和谐、团圆和完整。
比如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窗花、挂灯笼,祈求来年团团圆圆。
2.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是最高的理想境界。
而“圆”则是天人合一的象征。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3. 无限:在中国哲学中,圆也代表着无限。
比如道家的太极图,就是由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象征着宇宙的无穷无尽。
4. 中庸:在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而“圆”则是中庸的象征。
儒家认为,人应该像圆形一样,没有棱角,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5. 美感:在艺术创作中,中国人也非常注重“圆”的美感。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建筑、雕塑,都追求线条的流畅和形状的圆润,以表现和谐、平衡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圆”的理解,既有深厚的哲学内涵,也有丰富的审美情趣。
圆的传统概念
圆的传统概念圆是一个几何形状,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几何形状之一。
它被定义为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给定点的距离相等的集合。
圆的传统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无论是在建筑物、工艺品还是艺术作品中,圆形都被广泛使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圆的传统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象征和符号。
在道家哲学中,圆象征着天地的完整和无限。
在《易经》中,圆形被称为“宇宙图”,代表着天地间的无限循环和永恒的变化。
在佛教思想中,圆被用来表示空灭观念,即事物的生灭循环。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圆形是一个重要的构图元素,被广泛使用来表达和谐、完整和美。
在西方文化中,圆也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基督教中,圆被视为完整和完美的象征,代表上帝的无限和上帝的爱。
圆形的圣光和圣圈在欧洲教堂建筑中广泛使用,象征着神圣的存在和神的力量。
在古希腊哲学中,圆形被看作是完美的几何形状,代表着智慧和理性。
许多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圆是宇宙的本质和根源。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圆形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常见的物品如餐桌、餐盘、杯子等都倾向于采用圆形,原因之一是圆形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圆形的建筑物如圆形剧院和圆形竞技场也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圆形的设计在工艺品、珠宝和装饰品中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们能够呈现出一种美丽和和谐的形态。
另一方面,圆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科学领域。
圆的几何性质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等属性是基础的几何概念。
欧几里德几何中的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许多几何定理和性质都是基于圆的属性推导出来的。
圆形也是计算封闭形状面积的基础,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而言之,圆是一个在传统概念中广泛使用的几何形状。
无论是在宗教、文化、艺术还是科学领域,圆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象征意义涵盖了和谐、完整、无限和完美等多个方面。
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建筑物、工艺品还是装饰品,圆形都能够提供一种美丽和均衡的形态。
方与圆的哲学
方与圆的哲学方与圆是两种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它们在哲学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方往往象征着稳定、安全、规律和秩序,而圆则象征着无限、完整、包容和无限可能性,这种象征是从古代文化中传承下来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是代表地、方、人、义的象征,是四象之一。
方是一种与地有关的形状,它代表了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规律性,因此方也被视为一种德行。
在《易经》中,方是代表了“中正之道”,即是合理、公正、稳定和秩序的道路。
方的稳定性和秩序性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圆则代表了天、圆、天、道的象征,是五行之一。
圆是一种与天有关的形状,它代表了天的无限性、完整性和包容性,因此圆也被视为一种德行。
在《易经》中,圆是代表了“无穷之道”,即是无限、完整、包容和无限可能性的道路。
圆的无限性和完整性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方与圆的哲学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中,也体现在现代科学中。
在数学中,方和圆也是两种最基本的几何形状,方形代表着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体等,圆形则代表着圆、球和圆柱等。
在物理学中,方形和圆形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中,方形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而圆形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也反映了方形和圆形在哲学上的不同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中,方与圆也有着不同的应用。
方形的物品往往更容易被堆放、整齐排列和运输,可以更好地发挥空间的利用率;而圆形的物品则更容易被滚动、旋转和运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状。
在人的生活中,方与圆也有着不同的内涵。
方形象征着秩序、规律和稳定,是一种安全感和保障感的体现;而圆形则象征着包容、无限和完整,是一种自由、开放和创造的体现。
因此,在人的生活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方与圆的哲学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它们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在追求安全、秩序、自由和创造之间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状和价值观,以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追求。
以圆为话题引导出的哲学问题
以圆为话题引导出的哲学问题
以圆为话题,可以引导出许多哲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
1. 圆的本质是什么?
2. 圆的存在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何意义?
3. 圆的形态和特性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考有何启示?
4. 圆在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表现是什么?
5. 圆的运动和变化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有何象征意义?
6. 圆的对称性和均衡性对于美学和伦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7. 圆的缺陷和不完美对于人类的理想和现实有何启示?
8. 圆与其他形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9. 圆的未知性和无限性对于人类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有何影响?
这些问题涉及到哲学、美学、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圆这一简单而基本的几何形状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价值。
圆的哲学
圆的哲学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
太极之圆标志着宇宙创化之元,是艺术生命产生之根源;圆满之圆体现了中国艺术推崇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而圆转之圆,则强调艺术生命运转不息的特征;大圆之圆则象征艺术生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系统,它表明:艺术生命生于圆,而归于圆,并在圆中自在兴现,由此“圆”成一圆的生命世界。
一、太极之圆:艺术生命之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归于一,以一生万,乘万为一。
这个化生万物的道恍惚幽渺,靡所不包,然而却无形可循。
晨阳释云:“道是万物的原质,生的一,是未分阴阳的浑沌气。
”中国哲学把这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圆代表无形,方代表有形;圆代表浑沌,方代表浑沌的落实。
老子的“道”、“一”,在易学中又叫做“太极”。
《周易·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万物化生之源,易学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去描绘它的特征,将太极视为一个圆,以圆包裹阴阳。
圆形和易结下了不解之缘,庄杲《定山先生集》卷5《雪中和赵地官》云:“许惟太极圈中妙,不向梅花雪里求。
”卷2《题画》云:“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
”朱熹《太极图说解》云:“○者,无极而太极也。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说:“太极,大圆者也。
”太极何以为大圆之体?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对此有详细解释,他说:“太极,一浑天之全体。
”并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 ,, 取其不滞而已。
”也就是说,太极何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
故此,易学史上,常常把太极当作浑沌之别名,雷思奇《易筮通变》卷下说:“太极也者,特浑沦之寄称耳。
” 浑沌则圆。
易学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万物之宗府。
圆的哲学
圆的哲学?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
太极之圆标志着宇宙创化之元,是艺术生命产生之根源;圆满之圆体现了中国艺术推崇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而圆转之圆,则强调艺术生命运转不息的特征;大圆之圆则象征艺术生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系统,它表明:艺术生命生于圆,而归于圆,并在圆中自在兴现,由此“圆”成一圆的生命世界。
一、太极之圆:艺术生命之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归于一,以一生万,乘万为一。
这个化生万物的道恍惚幽渺,靡所不包,然而却无形可循。
晨阳释云:“道是万物的原质,生的一,是未分阴阳的浑沌气。
”中国哲学把这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圆代表无形,方代表有形;圆代表浑沌,方代表浑沌的落实。
老子的“道”、“一”,在易学中又叫做“太极”。
《周易·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万物化生之源,易学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去描绘它的特征,将太极视为一个圆,以圆包裹阴阳。
圆形和易结下了不解之缘,庄杲《定山先生集》卷5《雪中和赵地官》云:“许惟太极圈中妙,不向梅花雪里求。
”卷2《题画》云:“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
”朱熹《太极图说解》云:“○者,无极而太极也。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说:“太极,大圆者也。
”太极何以为大圆之体?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对此有详细解释,他说:“太极,一浑天之全体。
”并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
”也就是说,太极何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
故此,易学史上,常常把太极当作浑沌之别名,雷思奇《易筮通变》卷下说:“太极也者,特浑沦之寄称耳。
”浑沌则圆。
易学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万物之宗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哲学?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
太极之圆标志着宇宙创化之元,是艺术生命产生之根源;圆满之圆体现了中国艺术推崇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而圆转之圆,则强调艺术生命运转不息的特征;大圆之圆则象征艺术生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系统,它表明:艺术生命生于圆,而归于圆,并在圆中自在兴现,由此“圆”成一圆的生命世界。
一、太极之圆:艺术生命之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归于一,以一生万,乘万为一。
这个化生万物的道恍惚幽渺,靡所不包,然而却无形可循。
晨阳释云:“道是万物的原质,生的一,是未分阴阳的浑沌气。
”中国哲学把这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圆代表无形,方代表有形;圆代表浑沌,方代表浑沌的落实。
老子的“道”、“一”,在易学中又叫做“太极”。
《周易·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万物化生之源,易学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去描绘它的特征,将太极视为一个圆,以圆包裹阴阳。
圆形和易结下了不解之缘,庄杲《定山先生集》卷5《雪中和赵地官》云:“许惟太极圈中妙,不向梅花雪里求。
”卷2《题画》云:“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
”朱熹《太极图说解》云:“○者,无极而太极也。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说:“太极,大圆者也。
”太极何以为大圆之体?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对此有详细解释,他说:“太极,一浑天之全体。
”并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
”也就是说,太极何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
故此,易学史上,常常把太极当作浑沌之别名,雷思奇《易筮通变》卷下说:“太极也者,特浑沦之寄称耳。
”浑沌则圆。
易学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万物之宗府。
张南轩说:“易者,生生之妙,而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
”[1]太极乃生生之源。
太极何以会化生生命?中国哲学认为,太极虽无形,却具有一切生命之质。
“太极者,天地人物混然一贯之理,无象形而能象形者也”。
即是说,它本无形,却含有化生万物之理,太极本是一团混仑之元气,[2]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相摩相荡,万物于是生焉。
太极圆说所蕴含的圆为一切生命之源的精神,对中国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人丁皋作《写真妙诀》,于人物画理论颇多创获。
作者在小引中称,写真要得浑元之法,起稿时要有浑元一圈之考虑,《附起稿先圈说》解释说:画像先作一圈,即太极无极之始,消息甚大,如混沌未奠,乾坤未莫,而此中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活泼泼地,气象从此氤氲出来。
则当未圈之先,必先以己之灵光与人之眉宇,互相凝结,然后因物赋物各有其神。
若但置一空圈于此,而后思若何按排,如何点缀,则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欲得其真,不亦难乎?丁皋所说基本上是易学的话头,他所说的“浑元一圈”之法,不但是人物画形式上的需要,如确定轮廓和大致比例,而且是汲取生命之源的需要。
因此圆如同浑沌未开之太极,活泼泼的气象均含蕴其中。
丁皋说:“入神奇妙,皆自一圈生出”,立一圈即重在“生”,他说:“万物一太极,伏羲画卦,定阴阳,判五行,是万物之祖也。
今特弁此图于其首,亦以见传真而寓生生不息之机。
”在他看来,浑元一圈既立,然后就分阴阳运笔之法,所谓:“辨别阴阳虚实,笔端万象传真,穷理毫无秘决,一点灵机自神”,阴阳既立,生机以定,故画无往而非圆妙。
丁皋以浑圆一圈像浑沌初开之形,并视其为生机之源;石涛则以“一画”作为开辟鸿蒙的起点,他说:“开浑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石涛取法大易精神,发为一画之说,以一画为基础构造其俨然整饬之绘画体系。
一画者何?《苦瓜和尚画语录》开章便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这一画的精神和老子的“一”、《周易》的“太极”意义颇有相通之处,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石涛取“一”而论画,其基本意义是把“一”当做艺术生命之源泉。
在《老子》和《周易》中,“一”和“太极”化生万物,而在石涛这里,“一”也可化生绘画之生命,石涛重“一”即重“生”,《了法章第二》说:“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
世知有规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
”石涛要超越规矩成法,寻求其内在的“乾旋坤转”之义,即流转不息的生命精神。
他说:“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
”正合此圆意。
二、圆满之圆: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有时是相对于缺而言的,圆就是不缺,不缺谓之圆满,故圆有“满”意。
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
唐法藏《华严金师子章·勒十玄第七》云:“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
”其所著《华严经旨归·说经佛第三》云:“一切世界海,又亦潜身入彼诸刹,一微细尘毛等处皆有佛身,圆满普遍。
”(唐)黄蘖希运所作《传心法要》云:“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3]《五灯会元》卷1载(唐)僧璨禅师《信心铭》云:“圆同太虚,无稍欠缺。
”(清)杨廷芝《诗品浅解》释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
”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佛性、真如的广大普遍,体现出大道的浩瀚渊深,也体现出诗性艺心的浑全充融,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以一心穿透,圆成一佛性的世界、道的世界、理的世界、诗的世界,没有任何欠缺。
正像朱熹所说的:道之流行发现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道之体用,流行发见,充塞天地,亘古亘今,虽未尝有一毫之空阀,一息之间断。
(《四书或问》卷4)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稍欠缺……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四书集注》)中国哲学中有一个著名比喻:“月印万川”,最能体现充满圆融的特点。
宋陈淳《四书性理字义》释“理”云:“总而言之,只浑沦一个理,亦只是一个太极;分而言之,则天地万物各具此理,又各有太极,又都浑沦无缺失处。
”“譬如一大块水银,恁地圆,散而为万万小块,依旧又恁地圆。
陈几叟‘月落万川,处处皆圆’之譬,亦正如此。
”[4]陈淳是朱熹的高足,陈几叟乃当时著名理学家杨时的门人。
不过,陈几叟的“月落万川,处处皆圆”的比喻,并非他自己的独创,而是袭用了佛学的用语,(唐)释玄觉《永嘉证道歌》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
”[5]正是几叟所本。
这个比喻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万川之月,只是一月。
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万千江湖,无处不映出它的圆影。
然万千个圆共有一圆,万种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圆贯穿了万川之圆,散在江湖各处的异在之圆联成一个整体,只有一个生命。
这就叫:“随处充满,无稍欠缺”,此可谓大充满。
二是自此一月,可观全月。
由于散在江湖的万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都是月之理的显现,都可以窥见万川之月的无限奥秘。
“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天下一太极,而物物一太极,物物均有内在的理,而内在的理又是共通的;自一物可观万物,自一圆可达万圆,物物绳绳相联,绵绵无尽。
它强调了万物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生命这一重要特性。
最先详细阐述充满圆融道理的是佛教华严宗。
华严宗自称为“圆教”,在判教理论上,它将各种宗派分为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五种,华严宗则高居于一重圆教之上。
为什么称为圆教?华严宗宗师法藏云:“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重圆教。
”[6]一切事遍一尘中现,是谓卷;一尘遍一切处,是谓舒。
一切现象归之于法性真如,法性真如体现为一切现象,二者圆融无碍,故此为圆教。
华严初祖杜顺将事理圆融作为止观五法门之一。
他以珍珠为例说:“一珠能现一切珠影,此一珠既尔,余一一亦然,既一一珠一时顿现一切珠,既尔余一一亦然。
如是重重无有边际,即在重重无边际珠影,皆在一珠中炳然呈现,余皆不妨。
”[7]一珠显一切珠,一切珠又显一切珠,珠中有珠,以至无尽,佛教称之为“因陀罗网”,[8]澄现对圆融无碍理论阐述最为详细: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9]行布是教相设施,圆融是理性德用。
相是性之相,故行布不碍圆融;性是即相之性。
圆融不碍行布,故一为无量;行布不碍圆融,故无量为一。
无量为一,故融通隐隐,一为无量,故涉入重重。
[10]华严宗圆通一多的理论,也影响到禅宗。
禅宗认为,“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通,处处皆圆”。
《五灯会元》卷1载《信心铭》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佛性禅意就在这一草一木中。
不过,禅宗强调,要想达到这种圆通无碍的境界,必在于悟,禅宗称为“圆觉”、“顿圆”。
《五灯会元》卷2载:“境智冥会,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伊之道冥会。
”达到冥会就达到了浑通太虚的大彻大悟。
一切妙谛,万行万德,皆从定发,由定而神圆,由圆而灵光独耀,朗照如如。
禅宗把这叫做“真理即悟而顿圆。
”[11]“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佛皆入”,佛性圆满具足一尘一沤一毛中。
其实,道家理论中本来就具有与此相通的内含。
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甚至瓦砾矢溺中也有道的踪迹。
物物皆道,“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自其异者言之,肝胆楚越也”,入观一物,就齐同物我,融入物中,也就具足于一物中,呆然木鸡、濠梁之鱼、梦中之蝶,都可圆成一一之生命世界。
郭象发展了庄子的思想,他说:“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则形虽弥异,其然弥同”,万物都是一个“自尔”、“独化”的生命世界,自在圆足。
宋明理学又画出了它独特的生命之圈,由张载在《西铭》中提出,经二程阐发,到朱熹趋于大成的“理一分珠”说,就是在道家哲学、佛教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理学认为,“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
[12]虽和道佛所说不同,然所循思路则十分相近。
循此路向,张载、二程、朱熹等认为,物物皆太极,物物均“恁地圆”,自成一充满圆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