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活血化瘀药总结

合集下载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刘君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目的:吾师刘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她倡导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为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总结出古现代医家对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作用机制、活血化瘀治疗药物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研究生两年期间,通过跟随刘君教授的授课、查房、出诊,总结了导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总结。

结果: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古现代医家已充分认识到出血性中风“以瘀为本”的病机,并从现代医学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方面得到验证,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亦是确切的。

导师刘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将中医经典理论、古代医家著作、现代医学思想及20余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施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疗效值得肯定。

刘君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认为“血瘀”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脉络破损,血溢脉外,离经之血成瘀,瘀阻水停,瘀久生痰,痰、瘀、水互结,脑髓受压,毒损脑络,神明失主,并创新的运用通腑化瘀法、豁痰化瘀法、平肝化瘀法、利水化瘀法、凉血化瘀法等治疗大法,同时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倡导个体化治疗,运用虫类活血化瘀药物及大黄治疗出血性中风,根据不同情况加减运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刘君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并且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其经验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拓宽了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思路。

中药学-19-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19-活血化瘀药

┌妇产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绝 │ ,难产 │内科—胸腹胁肋、头诸痛,而痛如 │ 针刺,痛处固定者;癥瘕积 3.适应证—瘀血证│ 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 │ 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 │ 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 │骨外科—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痈 │ 肿疮疡 └其他—出血而有瘀滞者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z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 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药物8味,熟悉药物5味,了解药物8 味。 熟悉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z
z
【教学内容】
1、活血止痛药 掌握:川芎、延胡索。 熟悉:乳香、没药、郁金。 了解:五灵脂。 2、活血调经药 掌握:丹参、益母草、牛膝。 熟悉:桃仁、红花。
乳香 ◇
生 乳 香
炙 乳 香
【来源】为橄榄科小 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 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 树脂。入药多炒用。 【处方名】乳香、制 乳香。 【药性】辛、苦,温。 归肝、心、脾经。
【功效应用】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没药、血竭等 │ (七厘散) ┌行气止痛│心腹瘀痛,癥瘕积聚—当归、丹参、 │ │ 没药(活络效灵丹) │ └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羌独活、 活血│ 秦艽等(《医学心悟》蠲痹汤) │ ┌疮疡初起,红肿热痛—金银花、白芷 │ │ 、没药等(仙方活命饮) └消肿生肌│痈疽、瘰疬、痰核—没药、麝香、雄 │黄(醒消丸) └疮疡破溃,久不收口—没药:海浮散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 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本品气浊味苦,易 致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多用;胃弱者慎用。
郁金 ◇




郁金药材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

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

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

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

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19活血化瘀药

19活血化瘀药

六、使用注意
1 本章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 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 2 对于孕妇尤当慎用第或1页忌/用共。22页
五、配伍 选药及配伍: 1.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 2.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 寒凝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 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热凉,泻火解毒药; 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 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配补益药;癥瘕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 3.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 和提高活血散瘀的功效。
第4页/共22页
延胡索之应用
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
活血力弱,止痛力佳,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单味用亦效。
治疗胃脘疼痛,可配伍川楝子同用; 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胸痹疼痛,可与瓜蒌、薤白同用; 治疗痛经,可与当归、川芎、白芍、香附同用; 治小肠疝痛,可配伍小茴香、乌药、吴茱萸; 用于跌打伤痛,可配伍当归、川芎、乳香、没药;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
特点:善行血中气滞,为止痛良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多种疼痛。 (心痛欲死,速觅元胡)。
【一般用量与用法】
3-10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5-3g。 【使用注意】
1.罂粟科,夏季采,陈旧良,宜醋制。 2.辛苦而温,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广泛, 能用治一身上下诸痛,无论气滞疼痛、血瘀疼痛 咸有效验。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主治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
特点:善上行头目,为头痛要药。 应用:头痛,风湿痹痛。

19活血化瘀药

19活血化瘀药

【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 【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性能功效特点】
本类药物善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 接骨,止血生肌敛疮。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 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
【药物】
乳香、没药、骨碎补、自然铜、苏木
乳香:为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 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应用】
一、血瘀气滞的诸痛证
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从而 达到止痛之效,为“血中气药”。尤善治妇科血 瘀诸症
【应用】
2. 产后恶露不止、瘀滞腹痛
本品活血祛瘀,止痛。
——常配当归、炮姜等同用,例如生 化汤
【应用】
二、头痛、痹痛
本品既上行颠顶,又下达血海,为治头痛要药。
风寒头痛(紧痛)——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胀痛欲裂)——川芎散 风湿头痛(重著如裹)——羌活胜湿汤 血瘀头痛(刺痛)——通窍活血汤 血虚头痛(空痛)——配当归、生地、白芍等
功效

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应用
1.淤血阻滞诸痛症 2.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没药:为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植物没药树或其它 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性能功效特点】
本类药物药性强烈,能破血逐瘀而消癥积。
【适应证】
主治瘀血程度较重的癥瘕积聚 也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血瘀气滞诸痛证
【特点】
止痛效果颇佳。 “ 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长于止内脏诸痛,尤宜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1.研末冲服,1.5~3g 。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2)利尿——本品有“退浮肿、下水气” 之功,可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9-30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泽兰 【来源】唇形科地瓜儿苗,毛叶地瓜儿苗的全草。 根茎称地笋。 【常见名称】虎兰《本经》、地瓜儿苗、红梗草、 草泽兰。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活血化瘀、利尿退肿。
(3)补肝肾——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 以及痹证(风寒湿或热邪所致),尤以下半身关节 痹痛为宜,其作用以怀牛夕为佳。 【用法用量】6-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全草。时珍:“此草及子皆茺 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 益母之称。”
【常见名称】茺蔚、益母、益明、母草、四棱草等。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畏人参(人参最怕五灵脂)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全虫 【来源】全虫、地别虫、土别虫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本品入活血疗伤,长于续筋接骨,为伤科所常用, 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伤痛等。 【用法用量】3-10 g
四、使用注意: 1、本类药常配行气药,以增强活血药之 作用。 2、要根据血瘀的不同兼证,配伍有关的 药物。 寒凝血瘀——祛寒药 风湿痹证—— 祛风湿药 痈肿疮疡——清热解毒药 3、活血祛瘀药对月经过多、血虚无瘀者 慎用或禁用。 4、破血逐瘀药对孕妇要忌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来源】伞形科川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肝
川乌 【来源】毛莨科乌头的块状义根。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止痛、温经、祛风湿、麻醉。
本品味辛而大热,有较强的温经止痛作用,可治疗阴寒 内盗所致的各种疼痛,还能温通经脉而治疗风湿痹痛, 以风寒湿痹为宜。本品还有大毒,有麻醉作用(乌头碱 对N末梢和中枢有先兴奋后麻痹),可用于牙科、外科 的简单手术麻醉。炮制 毒性 【用法用量】3-9g。作丸散、液剂1-2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内服必须炮制且用量不能过 量,以免中毒。

19.1 活血止痛药(19.活血化瘀药)

19.1 活血止痛药(19.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

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症、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所以本章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

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之症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外伤科之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

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活血化瘀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

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症四类。

应用本章药物,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应用外,还需针对形成瘀血的不同病因病情,随证配伍,以标本兼顾。

如寒凝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热搏血分,热瘀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配祛风湿药;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配补益药。

再则,为了提高活血祛瘀之效,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因“气为血帅。

、“气滞血亦滞”、“气行则血行”。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大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瘀痛等。

亦可用于其他瘀血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在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

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其他疏肝理气药;外伤科痈肿伤痛,选兼消肿者,并配活血疗伤,活血消痈之品;妇女经产诸痛,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

川芎《木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19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19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行气药
癥积——配软坚散结药
因瘀致虚或因虚致瘀—配补益药
4
2. 根据部位选取药:
头面——川芎 胸中——丹参 膈下——延胡 少腹—五灵脂 四肢—姜黄、牛膝 腰背—泽兰
5
•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月
经过多、出血而无瘀血证及孕妇 均应慎或忌。
6
• 分类:根据本类各药的作用强弱 及作用方式不同,分为 1.活血止痛药 2.活血调经药 3.活血疗伤药 4.破血消癥药四类。
风湿痹痛等——常相须合用
鸡血藤---甘温长于补血,舒筋活络 丹参----苦寒长于活血,清心除烦安神,凉
血消痈
25
丹参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祛瘀生血不伤 正,善活血化瘀,补血生血调经,为 妇科调经的要药,活血化瘀要药。
1. 活血化瘀止痛---治一切血瘀诸痛证, 性寒,尤其适用于血热瘀滞者。
26
1. 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 2. 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久痹、
肝肾亏虚的腰膝酸软和痿证。 3. 善下行:引火、引水、引血、引胎下
行。 治火: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 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衄 注意:活血生用,补宜酒炙
36
益母草
1.为妇、产科活血祛瘀调经的要药, 故有益母之名。凡胎前产后瘀滞诸 证皆可用。
姜黄----根茎,辛温,化瘀 力强,长于治 寒凝气滞血瘀诸证。祛风通络治上肢 风寒湿痹痛。
郁金----块根,苦寒,行气力强,长于治 血热瘀滞诸证。利胆退黄清心解郁开 窍,治湿热黄疸;热病、湿浊、痰热 神昏窍闭、昏聩、癫狂。
22
五灵脂 1、苦咸疏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故
长于活血化瘀止痛,为血瘀诸痛之要药。 2、炒用长于化瘀止血,治血瘀出血证。

十种活血化瘀的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十种活血化瘀的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十种活血化瘀的最快最好的中成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众多,像复方血栓通,脑栓通,血塞通,脑络通,通心络、活血通脉等这些药是不是像绕口令一样困恼着大家,这些听上去差不多的药物其实功效和适应症都不尽相同,大家可千万别吃错了。

虽然都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是其功效却有一定的差别,并有所侧重。

以下逸仙药师介绍十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冠心苏合丸属于理气和中药物,苏合香辛温走窜,冰片辛凉走窜、开郁止痛,共为君药。

乳香、檀香辛温行散,温经活血,行气宽胸,共为臣药。

土木香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散寒止痛,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宽胸,温经,止痛之功。

用于寒凝血脉,胸阳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绞痛等,表现为胸痛彻背,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等。

冠心苏合丸温通散寒,用于寒凝心脉证,热闭证者不宜。

阴虚火旺者忌服,因为冠心苏合丸的药物组成多是辛温药物。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适,有胃肠道疾病者、脾胃虚弱者慎用。

2、复方血栓通胶囊由三七,黄芪,丹参,玄参四味经典药材,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

主治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前房积血,黄斑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梗死复发,治疗干眼症,高血压病,心绞痛。

3、脑栓通胶囊由蒲黄、赤芍、郁金、天麻、漏芦五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的功效。

用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引起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和恢复期。

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气短乏力或眩晕耳鸣,脑梗塞见上述表现者。

可见脑栓通胶囊主要适用于中风和脑梗。

4、血塞通胶囊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

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症候者。

适用于寒热不显型血瘀证。

5、通心络胶囊为理血剂,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十二味中药组成。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功效主治】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用于 胸中憋闷、心绞痛;
• 【药理作用】 • 1 增加冠脉血流量; • 2 增加心肌耐缺氧能
力、保护缺血心肌;
• 3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
• 4 改善微循环。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 病,冠心病,脉管炎。
• 祛瘀生新。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经。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破血消

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
• 适应症:各种瘀血证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胸腹头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癥瘕积聚;
• 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色紫夹瘀;
• 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
• 日久;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疡。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
• 血瘀气滞诸痛:
• 止痛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丹参、川芎

或+瓜蒌、薤白;
• 胃脘痛偏寒+桂枝、高良姜;

偏热+川楝子; 偏气滞+木香;

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柴胡、郁金;
• 疝气睾丸肿痛+橘核、川楝子;
•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 活血化瘀的近义词: – 活血—和血、和营、调血(弱); – —活血、行血、散血、通血(中) – —破血(强); – 祛瘀—化瘀、消瘀、散瘀(弱); – —通瘀、行瘀(中); – —破瘀、逐瘀、攻瘀(强)。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1)演示教学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1)演示教学
本品为效果显著、部位广泛、时间持久、 性平无毒的优良止痛药。
郁金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 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黄郁金主产于四川, 广西郁金主产于广西。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辛
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苦、寒
应用: 1.用于气血瘀滞的胸胁腹痛、月经不调、痛经 及癥瘕痞块等。“血中气药” 2.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可用于痰浊蒙蔽 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 菖蒲郁金汤 3.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倒经,尿血、 血淋。 4.肝胆湿热的黄疸,胆石症
七、使用注意: 本类药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孕妇
及其它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
现代研究: ⑴改善血流动力学; ⑵改善血液流变学; ⑶改善微循环; ⑷加强子宫收缩; ⑸抗肿瘤; ⑹促进增生组织软化或吸收; ⑺抗菌、抑菌、减毒。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药性多辛散,即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 兼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多为“血中气 药”
用法及使用注意: 3—10克。 宜炒去油用,本品气浊味苦,以致 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过用,胃弱者慎用。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 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等地。
没药与乳香功、用相似,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 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症多用。 没药偏于活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者。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1)
概说
一、含义: 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 要作用。
二、药性:辛、苦,温热,归心、肝经。
三、功效:
活血化瘀
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
活血疗伤
破血消癥
四、应用: 用于内、外、妇、儿、伤各科瘀血证。 1、固定性的刺痛及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2、有形的肿块。 3、出血紫暗、血块。 4、身体各部出现瘀斑、瘀点。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鸡血藤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经 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应用: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 虚痿黄
蟅虫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1.跌打损伤,筋伤骨断等。多用于 骨折筋伤,淤血肿痛。 2.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积聚痞块。
自然铜 性味归经:辛、平。归肝经 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应用:跌打损伤,筋伤骨断等。长于骨 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苏木
性味归经: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应用:1.跌打损伤,筋伤骨断等 2.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痛经,心 腹疼痛,疮痈肿毒。
骨碎补
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应用:1.跌打损伤,筋伤骨断等。因其 入肾治骨,故得名,为伤科要药。 2.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 泻
乳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1.用于外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为外伤科要药。 2.瘀血阻滞之痛证。能定诸经之痛。
五灵脂
性味归经: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1.瘀血阻滞痛证 2.瘀血阻滞出血证。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 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应用:1.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淤滞 腹痛。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之说。“能破宿血,补新血”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 痹痛 等 3.疮痈肿毒 4.热病神昏,心悸失眠
马钱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经 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血竭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应用:1.跌打损伤,心腹疼痛 2.外伤出血 3.疮疡不敛

19活 血 化 瘀 药 2

19活 血 化 瘀 药 2




【用法】 活血化淤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扩冠、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能降 压、又能镇静。 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丹参单味或复方制 成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丹 参注射液等,有一定疗效。
丹参、川芎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共同点: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内外妇儿伤诸科瘀血证 ●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酒制增强活血
川芎
川 芎
川 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 (1)妇科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胁肋胀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 (1)“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 《本 草纲目》本品既活血化淤,又可行气。上行巅顶,下走 血海,旁通四肢。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尤其妇科更为常用。




【药理作用】 1.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 善心肌缺氧状态的作用。 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 预防血栓的形成。 3.能显著增加兔脑血流量,其作用优于罂粟碱 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镇 静作用。



※丹参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因其外 皮紫红色或砖红色,故习称紫丹参和丹参。以产于四川 的丹参质量最好。 炮制:生用或酒炒用。 药材:药材根茎粗大,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圆 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支,长10~20cm、直径0.3~1cm。 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纵皱纹,皮粗糙,常呈鳞片状, 易剥落。体轻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 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 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 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饮片多切成1~10cm厚小段,也有斜切或纵切成 片的,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临床报道】 1.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桃仁、大黄、丹皮、芒硝、冬 瓜子为末,米醋拌匀,装入布袋,放锅内蒸至透热,趁 热敷于小腹,上盖热水袋,每袋药用2~3天,早晚各40 分钟,6~9天为1疗程。治疗50例,痊愈42例,好转6例, 无效2例。 2.治疗唇裂:以桃仁捣泥,加猪油和匀,以棉签蘸药 膏外涂患处,每天2~3次,用此法治疗冬春之季风寒燥 气所致之唇裂,效果满意,一般3~4日即愈。 【中毒机理及症状】 桃仁毒性主要是大量的苦杏仁甙在体内分解出较多的 氢氰酸(HCN)。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 0.05克。桃仁中毒症状首先是对中枢神经的损害,出现 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继则神志不清, 抽搐,并能损害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呼 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用法及使用注意:煎服,10-30g。或熬膏。 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泽兰
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 2.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3.水肿,腹水
功、用同益母草相似
益母草与泽兰
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常用于妇科经产血瘀病症及跌打损伤, 疮痈、水肿等证。
破血消癥药
主治血瘀重证所致的癥瘕积聚, 也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 瘫等症。
六、配伍:
1、寒邪导致瘀血症,配伍祛寒药。 2、气滞导致瘀血证,配伍行气药,
“气行血行,气滞血滞”。
3、热邪导致瘀血证,配伍清热凉血药。 4、风湿导致瘀血证,配伍祛风湿药。 5、跌打损伤导致瘀血证,多配行气和血之品。 6、由于正气不足导致瘀血证,多配补气药。 7、癥瘕积聚 ,配伍软坚散结之品。
此外,用于疮疡红肿热痛,肿硬难消。
五、分类: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 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 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 打损伤之瘀痛等。
主治妇女瘀血阻滞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之证。 其他瘀血证。
活血疗伤药
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 疾患。
然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 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均 强于泽兰。
牛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或川牛膝(甜牛膝 的根。怀牛膝主产于河南,川牛膝主产于四川、 云南等地。生用或酒炙。
川 牛 膝
川 牛 膝 怀 牛 膝
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
补肝肾,强筋骨, 利水通淋, 引火(血)下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药
炙没药
没药
【性能特点】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 功效
消肿生肌
退出
【相似药物比较】
乳香
辛苦 温 心肝脾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偏于辛行,功擅活血行气伸筋, 用于一切血瘀气滞之痛证,多用 于痹证。
没药
辛苦 平 心肝脾
为外伤科要药血 瘀疼痛诸证 1) 外伤瘀痛 2) 痈肿疼痛 3) 妇科瘀血证 4) 瘀血胃痛 5) 风湿痹痛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均 当慎用。
延胡索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延胡索
【药用来源】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
延胡索
【性能特点】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
功效
行气
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寒凝血瘀气滞痛证 。
延胡索
活血 行气 止痛
3.适应范围
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1)多种妇科瘀滞证(血瘀经闭、痛经、月 经不调、产后腹痛等); 2)内科各种瘀血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痹 证、中风不遂等; 3)外伤科的疮疡肿痛,跌扑损伤、瘀肿疼 痛等。
4. 使用注意
1)本类药根据其作用强弱,有活血散瘀及破血逐 瘀之分,应注意掌握使用。 2)本类药物行散力强,宜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 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 3)孕妇慎用或禁用。
【临床应用】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5)血瘀头痛:~麝香、赤芍 (通窍活血汤) 6)气虚头痛:~黄芪、白术、陈皮(顺气和中汤) 7)肝阳头痛:~天麻 (芎麻饮) 8)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 (半夏白术天 麻汤)
李杲:“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 羌活……”
【使用注意】
川芎

偏于散血化瘀,功擅活血散瘀, 多用于血瘀较重之证。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A) 红花(A) 桃仁(A) 益母草(A) 牛膝(A) 鸡血藤(B)
丹参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丹参
【药用来源】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能治一身上下诸痛,单味用亦效,也可配伍其它药物入于 煎剂。
郁 金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郁金
【药用来源】
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朮、姜黄或蓬莪朮的块根。
广西莪朮
姜黄
蓬莪朮
郁金
【药用来源】
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朮、姜黄或蓬莪朮的块根。
【性能特点】
姜黄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外用适量。
退出
乳 香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药用来源】
乳香
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乳香
炙乳香
乳香
【性能特点】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功效 消肿生肌
退出
【药用来源】
没 药
橄榄科灌木或小乔木没药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 树脂。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A) 延胡索(A) 郁金(A) 姜黄(B) 乳香(B)
川芎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川芎
【药用来源】
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川芎
【性能特点】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
功效
祛风止痛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郁金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功效 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
1.用于热壅血瘀气滞痛证 。
郁金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2.用于湿温病神志不清,以及癫痫痰闭。
3.用于吐血、衄血、倒经、尿血 。
4.用于湿热黄疸、胆石症。
姜黄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临床应用】
丹参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除烦安神
2. 用于各种瘀血证(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 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1)血瘀心痛、脘腹疼痛:~檀香、砂仁等;(丹参饮) 2)癥瘕积聚:~三棱、莪术等; 3)跌打损伤:~当归、乳香、没药等;(活络效灵丹) 4)风湿痹痛:~忍冬藤、桑枝等。
丹参
【性能特点】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调经 功效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除烦安神
【临床应用】
1. 用于妇科瘀血诸证 。
丹参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除烦安神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因其性 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宜。 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丹参散(《妇人良方》) 。
【临床应用】
川芎
活枝、当归、 丹皮 (温经汤) 为妇科调经要药 7)肝郁气滞血瘀之胸胁胀痛:~柴胡、白芍、 香附 (柴胡疏肝散)
8)跌扑损伤,瘀肿疼痛,~三七、乳香、没药 等。
【临床应用】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2. 用于头痛,风湿痹痛 。 为治头风头痛要药 1)风寒头痛:~羌活、细辛、白芷 (川芎茶调 散) 2)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僵蚕 (川芎散) 3)风湿头痛,首如裹:~羌活、独活、防风 (羌活胜湿汤) 4)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白芍 (四物汤)
【临床应用】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1. 用于寒凝血瘀气滞痛证 。 1)头面部瘀血诸疾:~麝香、桃仁、红花、赤 芍 (通窍活血汤) 2)胸中血瘀:~桃仁、红花、桔梗、牛膝 (血 府逐瘀汤) 3)胁肋部瘀血证:~丹皮、桃仁、乌药、元胡、 五灵脂 (膈下逐瘀汤) 4)少腹部瘀血证:~茴香、蒲黄、元胡、五灵 脂、没药 (少腹逐瘀汤) 5)四肢瘀血证:~牛膝、地龙、羌活、秦艽、 黄芪 (身痛逐瘀汤)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对比
姜黄
【药用来源】
姜科姜黄的根茎。
【性能特点】
辛、苦,温。归脾、肝经。
姜黄
活血行气 功效 通经止痛 祛风疗痹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寒凝痛证 。 2.用于风湿痹痛 。
姜黄
活血行气 通经止痛 祛风疗痹
擅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用于治疗上肢风湿肩臂痛。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 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2.性能特点
性味多辛、苦、温或寒,部分动物药类味咸,主 入心、肝二经。 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 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