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以《窗花》为例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以《窗花》为例
一、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美术作为人文艺术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建设也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校本课程设计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研究将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为视角,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以《窗花》为例,探讨小学美术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法和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借鉴经验。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育
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主要形成并体现出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关键性素养,是美术学科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技能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
认知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文化传统、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2.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创作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审美情趣。
3. 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应该紧密围绕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的素养,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入手,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创作来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素养
和文化修养。
三、《窗花》校本课程的设计
1. 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目标的设定是校本课程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绘画、手工制作和创新创作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创作感受美的魅力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具体目标包括:
(1)能够绘制窗花的基本构成和元素,并理解窗花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能够学习窗花的制作技能和方法,自主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窗花作品。
(3)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创新创作的方式,体验美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
(4)能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积极的创新和创造精神。
2. 课程内容的设计
《窗花》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窗花的构成和元素的学习:介绍窗花的基本构成和元素,帮助学生掌握窗花的形式特征和意义,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窗花的独特魅力。
(2)窗花制作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窗花的制作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和制作方法,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窗花的制作技能的训练。
(3)窗花创作的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制作方法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窗花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让学生通过窗花的创作,体验美的魅力和文化感受。
(4)窗花文化的学习:介绍窗花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课程策略的设计
《窗花》校本课程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窗花文化的背景和历史,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窗花的独特魅力和民间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创作窗花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3)注重课程实践操作。
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注重窗花制作过程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窗花的制作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4)强调文化感受和传承意义。
让学生感受窗花文化的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通过对《窗花》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案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
(1)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应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2)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与创新创作能力。
(3)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自觉意识。
(4)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教材与实际的结合,借助一些文化艺术活动等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刍议音乐欣赏与幼儿美术的相融与互促
本文重点探讨了音乐欣赏与幼儿美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融和互促作用。
通过对幼儿发展阶段的理解和对音乐与美术教育的实践认识,阐述了相互作用的具体方法和实际效果,并以具体的案例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音乐欣赏,幼儿美术,相融,互促,案例
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和美术是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也是幼儿感知和表达世界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孩子们在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表现和理解也是不同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音乐和美术教育,让
孩子们在富有创造性和多元化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任务。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探讨了音乐欣赏和幼儿美术之间的相融和互促作用,强调了在幼儿教育中增加音乐元素和美术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借鉴音乐和美术相互作用的理论,尝试寻找具体的案例,以期对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幼儿音乐欣赏和幼儿美术的发展特点分析
1.幼儿的音乐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时期是感知音乐、接受音乐教育及培养音乐兴趣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处在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够接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幼儿美术的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时期是美术感知、创造和表现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发展可塑性和广泛的学习和风格探索能力。
幼儿在这个阶段可能还没有鲜明的审美知觉和沉淀的审美嗅觉,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画画、搭积木、制作手工等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开展美术创造活动,实现自我表达和体验的需求。
三、音乐欣赏和幼儿美术的相互作用关系
1.美术作品的音乐表现及欣赏
幼儿美术教育中,可以结合音乐元素,通过让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加入有针对性的音乐欣赏,这样有助于幼儿的审美情趣、识别能力、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发展。
2.音乐作品的美术表现及创作
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注入美术元素,让幼儿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形式,发挥想象力、探索多种艺术形式,尝试画画或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美术元素,同时也促进幼儿对音乐创作及其语言的理解与发展。
四、具体案例分析
1.《大风车》的音乐与美术相结合
在音乐课上,老师选择了动感十足的歌曲《大风车》。
通过舞蹈、唱歌、打鼓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音乐节奏、律动、音高和音色等要素。
而在
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制作10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然后让幼儿将其拼成一个大型的“大风车”。
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颜色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将这些做好的部分组装到一起,创造了一个美术作品“大风车”。
通过这样的案例,幼儿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表现的了解和理解,还能够在美术创作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韵律。
2.《小兔子乖乖》的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在美术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小兔子的纸偶和背景画景,营造了一个温馨而有趣的场景。
而在音乐课上,老师选择了《小兔子乖乖》这首经典的歌曲,并带领孩子们一起演唱,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和语调,表现出小兔子可爱的形象。
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音乐欣赏,老师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
这个例子充分表现了音乐和美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且感受到了作品背后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内涵。
本文着重讲述了音乐欣赏和幼儿美术之间的相融和互促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通过案例论证,凸显了音乐和美术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还表现了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促进音乐和美术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期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注重幼儿艺术教育中音乐和美术艺术教育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推动幼儿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之研究
注:本篇论文是针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论文字数为3000字,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要求小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绘画和造型能力。
然而,对于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有些教师认为要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互动和交流,而有些则认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成为了很多教师和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析其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文献综述方面,收集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教材、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等相关文献。
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搜集教师和学生对于不同教学方式的观点和反馈。
四、研究结果
4.1 选择适合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绘画基础阶段,要注重教师的讲解,使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手势和语言,以及随时检查和指导学生的作品。
而在创作和造型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和创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和评价,加以巩固和深化。
4.2 广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解、示范讲解、视频资料、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扩展他们的视野,可以使用数字技术辅助以及让学生到博物馆或其他艺术机构进行参观教育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了解、体验和感受艺术与文化。
4.3 强调实践教学和评价
重视实践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际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绘画和造型能力,这也是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评价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学生要能够了解自己的作品中的优缺点,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推荐,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作品。
五、研究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广泛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
够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艺术与文化。
实践和评价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和造型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因此,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巧设展示方式秀出别样精彩——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作业
展示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出作品的精彩和独特之处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背景出发,分析展示方式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方式,并提出巧设展示方式的建议,从而展示出作品的别样精彩,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展示;巧设;别样精彩
As a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 how to fully utiliz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present the highlights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artworks is a critical task in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esentation methods, focuses on the presentation methods of primary school art homework,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leverly designing presentation methods to display the extraordinary brilliance of the artwork, fully demonstrat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potentials.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 Homework Presentation; Clever Design; Extraordinary Brilliance
一、前言
现今的教育理念不仅仅聚焦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是要通过创意性、思维性、实践性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出作品的精彩和独特之处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分析展示方式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方式,并提出巧设展示方式的建议,从而展示出作品的别样精彩,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展示方式
核心素养是指协同作用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的结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追求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美术学科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包含五个方面:技能素养、感知素养、表现素养、创新素养和文化素养。
在学生的美术创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这五个方面的素养,展示出他们每个人的独特特点和才华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展示方式在作品呈现的传达效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常是,一个作品在信息传达、表现手法、视觉效果等方面已经完美体现了孩子的核心素养,但由于展示方式不当,该作品的艺术语言无法获得更好的阐释,或者浪费了表现它的机会。
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中,采用巧妙的展示方式来呈现学生的作品,展示出他们别样的绚丽和独特的精髓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方式
小学生的作品一般呈现在教室、教学楼或者是走廊等地方。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展示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 用照片来记录作品
使用照片记录作品是一种常见的展示方式。
在无法长时间展示作品的情况下,使用照片对作品进行保留和纪念是非常好的选择。
例如,将学生的作品拍照后,制成相册,可以作为班级档案进行保存,也可以作为纪念册送给学生、家长或者老师。
2. 利用互联网平台
在现代互联网的时代,利用网络平台作为展示和发布作品的手段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
例如,创建班级微信群、班级博客、互联网课程等,都是迅速展示和分享作品的好办法。
不仅可以在班内分享作品展示,同时还可以联络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美术课程中创作的精彩作品,增强家校联系。
3. 好好利用展示工具
在学校或者班级中,有专门的展示工具,在此要好好利用,有时可以使用大型展板、作品展架等。
利用展板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同时增强雅观,特别是在参展或者举办校内作品展的场合,可以更有效的展示出学生的作品。
4. 创意展示方式
除了上述的基础展示方式,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方式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例如制作立体装置、画廊、3D展示等,有些展示方式可能需要教师或者学生的费用和时间成本,但也是提升作品呈现效果和艺术性的好方式。
四、巧设展示方式展现别样精彩
巧妙的展示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展示他们的作品,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别样的精彩。
下面是几个思路,可以用来设计展示作品的方式:
1. 与主题相关展示
可以考虑将学生的作品围绕一个艺术主题集中展示,不仅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亲和力,也让学生更好的展示他们想法和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2. 突出重点
针对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采用更醒目或更突出的展示方式进行呈现,例如可以采用特别的灯膜或者配上相应的背景,从而更好展示出作品的精华。
3. 环绕式展示
将一些作品围绕在一个环形墙面展示,可以让人们在不断地移动过程中欣赏作品的全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受力。
4. 同一主题下的多种呈现方式
在一个主题下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同时也让学生能够领会不同的呈现方式下的感受和表现手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展示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好的展示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性。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技能素养、感知素养、表现素养、创新素养和文化素养,从对作品主题的把握到展示方式的选择,都将对作品的呈现和表现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展示方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现美的眼光,从而展示出别样精彩的个性魅力。
民间美术资源如何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民间美术是指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艺术作品,它是民间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并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民间文化、民俗节日的了解。
然而,如何有效地融入民间美术资源,是当前小
学美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民间美术的概念入手,探讨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及特点
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色彩。
民间美术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绘画、剪纸、陶艺、刺绣等,其形式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1.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
民间美术作品常常描绘的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风俗等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
2.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3.具有地域特色。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二、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民间美术作品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和民俗节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丰富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样,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文化,可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审美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它探索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民间美术资源如何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1.构建民间美术资源库。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收集并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民间美术资源库。
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活动等渠道获取资源,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类整理。
2.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民间美术观察、模仿创作、乡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了解民间美术。
3.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糅合。
在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思想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需要。
4.注重形成化的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形成化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深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整合民间美术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有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分析论文题目: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分析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劳动教育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农村中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对艺术和劳动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这时,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也是融入劳动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增强他们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手工活动,制作一些有实用价值且美观的物品,比如纸质包、小漂流木,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利用这些物品进行再创作。
放到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重新设计水杯、书包,创新他们的大脑思维模式。
2.教学方式
劳动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因此教学方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