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艺术的表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挫运用一般是在于字句中的逻辑重音上或句段中主要的词语,目的是使主要的部分突出,主次分明。“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这样演唱起来有声有色,但也必须顿挫得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还有“缓急顿挫”。这是指唱词断与联的关系,一般是一句断,该断就断,该联就联。可是有些地方由于要突出表现也就打破这个框框,本来可以断的地方不断,不该断的地方又断了,这必须是有目的的运用,通过这“缓急顿挫”使人物意境刻划得更深刻和细微,加强感情的抒发。如果不是根据需要和合乎语言感情的逻辑,就会造成词句的混乱。
b.顿挫
顿挫的运用是使曲目表达得更加深刻,人物形象和感情更加突出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顿挫的运用不仅是丰富的内容表现,在技术上它也是解决气息不足的好办法。传统声乐论述中提到“况一人之声,连唱数字虽气足者,也不能接续,顿挫之时,正唱者因从歇气取气,亦于唱曲之声,大有补益。”这也是运用顿挫的妙处。
传统声乐说:“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其人之装来形容,颜色气象,及举止瞻顾,宛咄如见,方是曲尽境。”说明顿挫丰富了曲的内容,使曲唱活,使它更加形象化。
浅谈歌唱艺术的表现
歌唱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有些演唱者凭主观想象和融合自己的感情去唱就满足了。其实这种感情不一定与歌曲情感相吻合,甚至有时是背道而驰。所以必须是客观地分析、研究,把主题思想弄清,这样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体现它,在使用音色及其它手法上就有了目的性。否则,滥用技巧就会是一种搬弄“噱头”。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在舞台演唱的歌者,确有“口唱心不唱”之辈,是不是他们愿意Hale Waihona Puke Baidu样?我认为不是。他们都想很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只是对这个专业的了解不足,又没有比较懂行的老师引导之故。
艺术表现如果光凭声音技艺是不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而只有正确的理解歌词内容,分析它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处理它要合乎逻辑,分析主题是个关键,歌唱是再创作的过程,把停留在字面的歌词和音乐旋律,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把死音变活曲。
传统声乐中提出:“通首之调,皆此字领之;通首之势,皆此字蓄之;通首之神,皆此字贯之;通首之喉,皆此字开之。”
它指出第一个字的重要,因为它包含着全曲的精神。
比较成熟的演唱者,当伴奏开始时已进入了创作意境,一开口便把该曲的情绪带进来,这样使听者不感到突然而觉得很自然,这不但能引人入胜,而且增强了演唱者的信心,使他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传统声乐中又说:“此字一梗,则全曲皆梗;此字一和,则全曲自和。故此一字者,造端在此,关键在此。”这说明起调第一字的重要性。因此唱时必须有良好的开始,这就是根据内容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度和强弱,将字头有把握有意识地唱出来,特别在开始练时要加以注意,把它养成习惯,古代歌者认为,这“如治丝者,引起端而后能竟其绪,此一字乃端也,未有失其端而绪有紊者。”
某些情况下在玩弄与内容无关的声乐技巧,这会使人感到肉麻,对初学者来说应当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声乐艺术不光是声音和掌握声音技巧问题,如果不能利用所掌握的声音技巧去正确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使用,否则这种技巧是一文不值的。在初学者接触练声的过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入正道,注意一开始练声就应孕育着感情的种子,使声音健康地成长,为“声情并茂”打下基础。
顿挫是根据词曲的需要,认为在这地方运用顿挫能起到丰富内容的作用时,有时就会使节拍有所伸缩,就会出现节奏自由的现象。但曲调的旋律听起来不但没有感到不合拍,而且觉得更加有味。
在西洋歌曲中,在表情术语上用RUBATO,这是根据情感需要而节奏是比较自由,这点上有点相似,但这仅在旋律上的一个音而一小句段没有像传统声乐那么细嫩。
艺术表现需要经过一定的安排和构思,正像画家笔下的色调,根据分析后着手运用技巧,在围绕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可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发挥,正如“攀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目的只有一个,但表现方法是各有不同的。
1.选择合适的声音类型经过一段时间声音训练,对自己所属声部及擅长是会有一定了解。因此,在选择歌曲时是应考虑的,因为这样唱起来更容易发挥作用,总之,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掩己短。另一方面是分析所唱的曲调,找出适应它的类型。因为不同歌曲,由于旋律结构是民歌旋律或戏曲旋律,还是翻译歌曲或是一般进行曲……等,这里就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声音。过去,有些人学了西欧的唱法,把所有的歌曲都运用单一的唱法,因此感到乏味。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唱现代进行曲,如果用京剧唱法或用唱陕北《信天游》之类的声型,它的效果必然不好,因为不对味的缘故。
有关声乐的论著中对感情表现是很重视的,如《乐府传声》中说:“唱者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之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前人总结了这些经验,没有感染力的歌唱,即使有很好的声音,也会使人感到只是在卖弄声音而已。的确,我们也听到过有些很有技巧的演唱者,在演唱中感到是“口唱心不唱”,是在“叫曲”而不是“唱曲”。
3.运用传统声乐的表现手法。
这是唱好中国歌曲的关键,演唱外国作品也可以借鉴。
a.起调
由于开始没有准备好而影响了全曲的完整,不管是唱哪种歌曲,在艺术要求上都是有共同之处的。
一首歌曲开始至终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是贯穿着该曲的基本情感,一开口唱,第一个字已包含在全曲之中,而不是单独分割的,因此起调时第一个字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歌唱之前得思考,唱什么歌用什么声型,才能更好地表达它的情趣,这也就使演唱者在练声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在一种唱法(当然只唱类型的歌者例外)。
2.内容的具体布局
要使歌曲表现深刻,必须自始至终贯穿着主题思想。先从整首歌的气氛着手,通过朗诵把每段歌词中的逻辑的重音点出,根据感情需要而决定演唱气势,做出强弱、快慢的处理,使演唱有层次而引向高潮。在布局过程中是需要反复推敲,甚至每个句段或主要腔调和字上,利用技巧去表现,使在演唱过程中感情不会出现间断或空白,甚至单从旋律的进行上也能体现出与歌曲内容相称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