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起源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重点整理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重点整理《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篇发生改变中的媒介景观第1章大众传播理论详述大众传播的概念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做出决策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的声音。
它是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方式。
1、大众传播的特征: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消息就是官方传播的,精心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就是以同时抵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就是稍纵即逝的;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新的媒介环境数字电视互联网代理人新式新闻广告的变化理论的作用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大众传播的效果枪弹论――有限效果模式――适度效果论枪弹论:也叫做“皮下注射”学说或“提振―反应”论,枪弹论指出,懦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候和拒绝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科学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著不容畏惧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枪弹学说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促进作用不分后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误导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舍弃,“被Treignac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咎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抨击理论和文化研究媒介环境变化引起的理论性问题结论关键词探讨词第二篇大众传播的科学方法与模式第2章科学的方法科学中的想象科学的累积性本质对现实的科学概括科学的假说防止偏见或者欺骗意外的发现和新的方向科学中的道德和欺骗科学探索的过程实证资料的取得(1)调查研究法:就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的研究。
根据统计学原理,从样本中得出结论的归纳可以推展至全体人口,并且具备一定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
包含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
抽样调查法可以对任何所给样本进行统计计算,但只能对一定程度和范围之内的可能发生性做出概括。
(2)内容分析法:就是分析信息内容的一种系统方法。
就是调查者对他们自己挑选的某时某地的传播产品的信息内容展开“客观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叙述”。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
二、现代传播学研究的背景
1.科学研究背景(一战前后) 19世纪——“科学世纪” 各国鼓励科技发展 科学家地位提高 各学科兴起发展(社会学、心理学)
2.社会形式背景 社会形式背景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战后期协约国对德军展开的心理战 20年代、30年代意大利、德国法西斯建立政权,也造成 了一种法西斯狂热 广告商与新兴起来的公关代理人极力夸大广告与公关宣 传的威力。
3、1932年拉斯韦尔对传播过程提出了5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给谁 —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者 信息 渠道媒介 接受者 效果
4、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33年移民美国 从事广播效果研究。 5、心理学家霍夫兰
6、最初研究理论:强效力论(又称枪弹论) 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的观点 和当时盛行的“大众社会”理论有关
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传播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传播是一种复杂的 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 共享说 .
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信息是 双向交流的。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1959年
从政治学、新闻学角度研究传播 由于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果往往达不到 共享的目的。
3.传播技术背景 传播技术背景
○1920年匹兹堡电台开播,随后扩展到全美广播,媒体 的声音已成为破门而入、时时包围着每个人。 ○1927年第一部无声电影问世,人们的娱乐生活又被这 一传媒所吸引、激起很大的兴奋。1929年彩色电影出 现。 ○1927年美国出现了用闭路传送的电视,此时宣传媒介 的发行量十分大。除了便宜报纸外还有大量杂志、户 外广告,加上令人激动的广播、电影、电视。宣传媒 介是铺天盖地,更使各界人士惊恐宣传舆论的威力。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数字传播时代)2.大众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即传播)就是其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是在传播学一般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系统的大众传播(包括现象、规律与问题)所做的集中探讨3.四大先驱1、拉斯韦尔 (1902-1978,Harold Dwight Lasswell)政治学领域专家1927《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为传播学奠基之作对传播学的意义:5W 理论Who——传播主体——控制分析Says What——传播内容——内容分析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媒介分析To Whom——传播对象——受众分析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效果分析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三要素理论:说话人——说话内容——听话人拉斯韦尔对人类传播活动功能的概括:“环境监督、社会协调、文化传承”赖特补充——“提供娱乐”拉斯韦尔对社会结构的看法:“设法保持内部的平衡,用这种平衡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这种内部平衡的机制作用的发挥就依赖于传播功能的实现。
社会结构包括那些用来支持整个社会体系的传播。
”提供了传播研究的方向与典范。
2、卢因(Kurt Lewin,1890-1974,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A: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研究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E)贡献:“群体传播”一节介绍B:"把关人"理论(gatekeeper)把关即控制,执行把关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
3、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rld,1901-1976,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对大众传播学的贡献:A.两级传播理论(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信息——意见领袖——大众information--opinion leader--mass)1940,美国总统大选的社会调查1948,《人民的选择》认为大众传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人际间的影响。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大规模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大众社会中,信息如何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角色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传播过程中的源-信道-受众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受众,受众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地方,比如媒体、机构和个人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受众是接收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和特定的群体。
这个模型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不同环节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次,大众传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媒介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同时,媒介也具有选择性,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此外,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设置议程和引导观点等方式,对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因此,媒介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传播效果的研究。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果和效果。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可以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反馈情况,以及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研究传播效果有助于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对媒介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因素。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体系、知识水平、媒介环境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的源-信道-受众模型、媒介的作用、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笔记(修改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一篇改变中的媒介景象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一、大众传播的概念新技术的变化带来对大众传播定义的质疑。
1。
大众传播的特征:(1)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3)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2。
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的窄播;正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
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新的媒介环境1.信息超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2。
在线服务3。
因特网(Internet):主要将许多计算机链接在一起的一个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用于连续的电子信息传递,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递以及个人或计算机群之间的双向传播。
浏览器软件:马赛克(Mosaic)、网景(Netscape)使网上资料更易于接触。
三种普遍使用形式:(1)电子邮件(E-mail)(2)新闻组和邮递名录(Newsgroups and Mailing Lists):一种信息共享系统,对一个话题有共同兴趣的人们可以通过它交换信息和看法。
新闻组允许消息的消费者对消息作出迅速反馈,优于报纸和杂志。
(3)万维网(WWW):一个计算机系统群,在该群中许多计算机上的信息可以迅速、方便地被多个其他计算机获取。
现在的网络用页(page)来形容。
对网址的访问数量通常通过“点击次数”(hits)来衡量,也就是网址被用户敲击的次数。
如何发挥商业部门网址的最大用途:最好的网址不应该仅仅把广告者的消息硬塞给用户,而应是互动的,网址应提供给用户许多途径,介入在线活动和资源之中。
对因特网的批判:(1)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变会导致语言的枯竭。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 Studies)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主要研究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现象以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大众传播学的来源大众传播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行为科学,二是信息科学,三是新闻学。
如果我们把大众传播学比做一条大河,那么这三个来源就是它的三条支流,而这三条支流又有各自的更小支流。
也就是说,这三个来源实际上是三组学科群,而不仅仅是三个学科。
比如行为科学至少就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信息科学则指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即俗称的"三论",新闻学又涉及新闻理论、新闻历史、新闻伦理、新闻业务等内容。
在这三大来源中,大众传播学从行为科学里汲取了实证方法及其科学理念,如设计问卷、调查访谈、抽样分析等;从信息科学里借鉴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如信息、控制、系统等;从新闻学里继承了研究对象及其学科领域,如新闻传播的许多规律。
另外,传播学与新闻学除了继承与借鉴关系,还有互相渗透与彼此依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类似于战略学传播学与战术学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的源起[1]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四名美国社会学家最早开始关注和研讨传播问题。
他们是米德(Goerge Herbert Mead)、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杜威(John Dewey)和帕克(Robert Eara Park)。
他们发现大众媒介的功能极其重要,于是开创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美国传播研究。
杜威深为关注“大众”社会的现象,特别大众对媒介的一窝蜂反应。
杜威希望媒介能“重组大众社会中的群体”。
如果工业革命已经引起个人社会关系的转变——将他们由比较亲近的村庄关系推向工业化大都市里契约式的关系——那么,媒介也许可以通过增进相互了解来弥补这样的缺损。
库利在密歇根大学时,曾在杜威的指导下研究社会问题背景下的政治哲学与伦理学。
大众传播学通论
大众传播学通论-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作用- 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大众传播现象的学科,包括传媒、广告、公关等方面。
- 大众传播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大众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媒体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在20世纪50年代,大众传播学开始形成体系,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 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认为媒体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是基于自身社会背景和认知结构的。
- 文化研究理论:认为媒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对媒体的研究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
-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理论。
- 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媒体内容的分析来研究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 人类学方法:通过对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来理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 大众传播学的应用领域- 媒体管理: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品牌营销:通过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来设计和实施品牌营销策略。
- 公共关系: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好地与公众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
- 大众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 跨学科研究:大众传播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 全球化的视野:大众传播学将更加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与社会关系,探索跨文化的传播现象。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美国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doc
2021/7/28
34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 8月30日。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 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 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 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 大学社会学教授。
以上三者,即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不是各 自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一项变动, 会使其他要素发生改变。
团体中各个成员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 综合就构成团体行为。
案例:日本禽兽兵、将熊熊一窝、随大流。
2021/7/28
33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3、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1)个人简介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2021/7/28
29
2021/7/28
30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团体力学”理论: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与传播学的 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社会心理”的变动, 往往与“社会传播”相关。当卢因将眼光投 向传播现象时,他给了传播学一个极为重要 的启示:
媒体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
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
2021/7/28
21
其代表作《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 ▲早期( 1948年)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 ▲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
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绝大部分基本内容。
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 ▲从外部功能上, 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1902 年2月13日,拉斯韦尔出生于美国 伊利诺斯州唐尼尔逊的一个牧师家庭。家境 优裕,藏书甚丰。1918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192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1982年,媒介素养教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重视,欧美等国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开始形成规模;主要目的是培育公民对媒介 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1999年起,加拿大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媒 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了课堂,和语文数 学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目前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发展成为系统的 教育体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德等国 也先后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 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启示:做了坏事尽可能不被媒介知道和宣扬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 2.社会化 3.知识教育 4.文化传承和交流 5.环境监测 6.社会协调功能 7.提供娱乐
1.社会交流和沟通
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有关情况,使单 个人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认识阶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培育公民的媒介批评能力;即公民 将媒介放置于社会的情境中进行批判性 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培育公民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利用 能力以及传播能力;
3、提高公民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反省和 抵御能力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各国的具体内容不同。 公认三大模式: 1、英国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保卫精英文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特的 补充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2.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传播起什么作用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学》课件
大众传播学的历史背景
总结词
起源于19世纪末的传媒发展
详细描述传媒手段逐渐普及,人们对传媒的 信息传递和影响开始关注和研究。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经历了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主要 关注传媒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学科建立阶段则开始系统地研究传媒的信息传递规律和影响,多元化发 展阶段则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VS
功能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 、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传递信息
大众传播通过传递新闻、知识等信息,帮助人们了解社会 动态和外部世界。
01
引导舆论
大众传播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影响 公众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引 导社会舆论。
02
03
塑造文化
大众传播通过传播各种文化产品,如 电影、电视节目、书籍等,影响人们 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02
大众传播的媒介与形式
大众传播的媒介
1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载 体或工具,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2
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其优点是信 息量大、深度高、易于保存和携带。
3
电子媒介则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优点 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大众传播的形式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关系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媒介的选择会影响传播形式的表现和效果,而传播形式的创新也会促进媒 介的发展和变革。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涌现,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 界限逐渐模糊,二者之间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然而,正式的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
以下是传播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式也开始多样化,传播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传播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最早的传播学研究聚焦于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
此时的传播学主要是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传播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关注群体传播和文化传播。
随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传播学的理论也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入。
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强调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要关注信息的发送,还要关注接收者的反馈。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传播学开始关注媒介效果研究和媒体内容分析。
学者们运用统计学和实验研究方法,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例如广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等。
同时,传播学开始注重对媒体内容的分析和批评,关注其对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传播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传播学开始重视新媒体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网络传播和社交媒体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开始探讨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对传播模式和传播理论的挑战。
21世纪以来,传播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
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到环境传播,学者们开始关注跨国和跨文化的传播问题,探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现象。
此外,数字化和移动化的发展使传播学与科技、数据分析等学科相结合,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向定量化和大数据分析转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关注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到关注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再到关注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以及新媒体和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传播学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大众传播学简介
作者: 常斗
作者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83-85页
主题词: 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研究;受传者;传播媒介;新闻工具;新闻学;新闻研究;内容分析;传播工具;传播子
摘要: <正> 在欧美各国,当今有一门学科叫“大众传播学”,简称“传播学”或“传学”.它由新闻学发展而来,所以也称为“广义新闻学”.在我国,很多人对大众传播学还甚少了解,因此这里作一简介.一、传播学源于美国 在美国,人们把传播分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种.前者指人与人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不借助于传播媒介,因而是一种范围很小的传播.后者则指借助于传播媒介所作的传播,如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的传播,范围极广,可以为很多人知道,因此就称为“大众传播”或”公众传播”.。
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一、.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美国二、.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传播学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学科互动中产生的。
1.经济因素:(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垄断阶段。
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使众多的企业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传播研究,传播学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同时,大众传播在美国逐渐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也从经济和实践层面支持了传播学学术范畴的建立2.媒介因素:(1)20世纪初,印刷媒介走向了成熟的、更为激烈的商业化竞争阶段;广播,电影,电视的诞生,与印刷媒介一起构成的规模空前的大众媒介体系。
(2)媒介规模的空前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加(尤其是负面效应的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家们的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来研究大众媒介的特征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3.政治因素:(1)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诞生提供了对于现代传播现象研究的早期框架,对战时宣传的研究成为早期规模宏大的传播现象研究,开辟了现代传播研究的先河。
(2)同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盛行的“反尤主义”为美国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3)另外在美国国内,美国的政治家无论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政治传播的兴起是传播学产生的重要社会需要。
4.学科因素:与传播学有许多衔接点的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其中,尤为重要的学科就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三论”等●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传播理论:起源_方法与应用_笔记
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一、媒介环节的变化1、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2、报纸的发行量和读者人数下降3、电视频道增多、变无限为有限(ABC、CBS、FOX、公共广播)4、录像机出现,打破了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限制5、杂志电子化6、新闻旧新7、广告占据一席之地8、电子空间流行新媒介环境一个特点:数字化二、新旧媒介更替模式:新技术并没有完全挤走旧的传播技术,而是引发就的传播基础承担新的角色。
(联系各种传播媒介的变化)麦克卢汉,新媒介以旧媒介为内容。
三、大众传播的概念1、大众传播的特征:(1)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3)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2、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1)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2)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3)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的窄播;(4)正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四、新的媒介环境:媒介融合、电子商务……1、数字电视:(DTV)以数字方式而非利用信号的渐进变化旧方式进行传输信号的系统。
特点:①一种新型的电视传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分辨率和不易受干扰的画面,更高质量的声音。
②能够提供更多频道选择,其中包括提供信息、数据服务、购物等服务。
③以数位方式传输信号,更大传输容量的图像和数据。
④利用MPEG-2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将数字化和压缩技术结合起来。
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利用原频道的全部容量传送分辨率非常高的画面。
特点:①不是数字电视②但与旧式系统相似,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需加一个转换控制面。
2、互联网:许多电脑连在一起组成的网络。
浏览器的变化:马赛克网景(98年1月,德鲁奇利用网页宣布,《新闻周刊》隐瞒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互联网被赋予了充当新闻媒介的新角色,98年9月11日,《斯塔尔报告》在网上公布)互联网三种最普遍的使用方式:A、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传递电子消息B、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一种电子消息共享系统,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交换信息和看法C、万维网D、博客互联网的优点:①提供广告服务②为用户提供在线获得和资源(互动)③为政客、明星提供宣传自己的机会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缺点:①散文集伯克茨认为,从印刷品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变会导致语言枯竭。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大众传播学概念的提出者
大众传播学概念的提出者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拉萨维·L·瓦尔特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的。
他的研究认为,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基本机制,通过媒介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从而对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大众传播学通常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如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主要探讨的是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它在20世纪末叶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并行,进一步加速媒体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介技术:研究各种媒介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受众的影响。
2. 受众研究:研究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需要和反应,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和对媒体的使用方式等。
3. 内容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媒体内容的组织方式、风格和传达信息的方法等。
4. 文化研究:研究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媒体传播现象和文化差异对媒体效果的影响。
5. 社会研究:研究媒体影响力对不同群体、社会群体和政治群体的影响。
总之,大众传播学主要研究媒体对受众以及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研究不同类型、内容和形式的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认真探讨其运作的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潜力和防范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学的起源
大众传播学的兴盛,直接源于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
如今,对"大众传播"这个名词,人们已是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可大约20年前,大众传播以及大众传播学之类的说法,在中国还像天外来客似的陌生。
有一次,领风气之先的广州有位领导,在接见香港某个代表团的时候,随便问起一位代表是学什么出身的,人家回答是"传播",而这位领导误以为是"船舶"。
其实再倒退50年,就是西方人听到传播、大众传播时也一样感到希奇古怪。
那时,有个学者写了一本传播学的著作,出版社编辑看了书名以后还以为是谈交通运输的,因为"传播?communication"一词在英语里也有"交通"的意思。
传播、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等概念的逐渐流行,是二次大战后这50年间的事情,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才使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显学。
大众传播学的兴起
说到大众传播活动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可从两个视角上进行审视,一是历史学的视角,一是社会学的视角。
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
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
所谓大众传播,一般指的是印刷传播出现以后的事情。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现代以前的人类传播活动,不管是口语传播还是文字传播,都只能称为小众传播,当时的各类传播活动不仅范围小,信息少,而且影响也非常有限。
这种不发达的传播状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方面的,一是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原因在于传播手段的落后,传播手段在大众传播学里叫媒介或传播媒介,汉语里也称媒体或传媒,当时的传播手段或媒介主要就是口语和文字,其次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媒介,如烽火、刻石、驿马、信鸽等,而这些媒介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跟当时的战争规模受制于冷兵器是一个道理。
社会方面的原因,则是指那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都比较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彼此之
间没有多少需要沟通的情况,没有什么需要交流的信息,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化。
现代文明起源于5百年前的欧洲,然后通过殖民扩张而一步步向全世界蔓延。
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渐成为现在的大众传播。
其间变化的原因,也可分为技术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
在传播技术方面,近代来出现两次革命性的飞跃,这就是15世纪中叶兴起的活字印刷术和19世纪中叶亮相的电子传播术。
活字印刷术使大批量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从而为书籍、杂志、特别是报纸的广泛印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至于电子传播术的应用,更对人类传播活动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像19世纪的电报和电话、20世纪的广播和电视以及20世纪末的国际互联网,都使信息及时、全面、生动的传播成为可能,也使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等神话传说成为现实。
至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则在于现代文明是一种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范围的文明,马克思说得好,追逐利润的动机使资本家奔走于世界各地,贪婪的、永无止境的赚钱欲望,使得现代文明非把全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不可。
这样一来,过去那种地方的生产与生活,就逐渐被一种广泛联系的生产与生活所取代。
正是这一"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的社会现实与历史发展,才最终导致了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步变为现在的大众传播。
没有现代文明所引发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人与人之间日益频繁日益活跃的联系与交往,那么即使有国际互联网这类先进的传播技术,那也只能作为摆设而派不上什么用场。
大众传播学的五大要素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拉斯韦尔认为,所有的人类传播活动均可分解为五大要素,或者说均由五大要素所构成。
哪五大要素呢﹖
第一个要素是传播主体,如传道授业的教师、写诗作文的艺术家、穿梭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各类媒体的从业人员等。
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离不开传播主体,正如任何一场演出都离不开演员。
第二个要素是传播内容,如记者的报道、私人的闲谈、部门的文件通知等。
传播活动如果离开了传播内容,那就跟一个演员傻呼呼地站在舞台上,却一句话都不说,一首歌也不唱差不多。
第三个要素是传播媒介,如语言、文字、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等等。
媒介就像是运货的工具,又像是流水的河床,还像是跑车的道路,没有媒介,再好的传播内容也只能趴在原地,动弹不得。
第四个要素是传播对象,如书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影视的观众、上网的网虫等。
任何传播活动都必须关注自己的传播对象,否则就是无的放矢;任何传播活动都必须重视自己的传播对象,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第五个要素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根本,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一切传播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说为了特定的传播效果。
不为效果而开展传播,就如同不为盈利而经营企业,不为胜利而拼死战斗,不为人才而教书育人似的不可思议。
这就是拉斯韦尔所解剖的传播活动的五大要素。
概括起来就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
由于在英文里,这五大要素的表述都含有一个W,所以,拉斯韦尔的这个理论就被称为5W理论,或者叫5W模式。
这个理论,对大众传播学的学科形成产生了开天辟地的推动,并为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首屈一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