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基础
绪论传播学概说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拉斯韦尔
简介: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他生于一个风流儒雅的牧师家庭,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受教育,此后,他又去伦敦大学、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一生从事政治学研究,特别关注政治宣传和传播问题,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活动的规律,成为传播学的一篇经典文献,拉斯韦尔从此一举成名,为学术界所瞩目。
贡献:
①1948年,他在美国宗教与社会研究所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发表了《传播在社会
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被成为传播学的纲领性力作,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首先它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创立了研究传播过程的“拉斯韦尔模式”,也成为“5W模式”。他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对象(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个要素构成。在分析了五个要素之后,拉斯韦尔又提出五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它们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
其次,它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从外部功能上,它概括了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事环境、协调社会和传递遗产。后来,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在这三大功能上又增加了“提供娱乐”这一项功能。
此外,拉斯韦尔这篇文章的创举是昭示了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一是把传播活动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这一点体现在传播五大要素的分析上;另一种形式即是将传播系统置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传播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②拉斯韦尔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使用精确的定量分析,为传播学创立做出贡献。
卢因
简介: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1914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贡献:
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是建立了“群体动力学”和“场论”。卢因基于这一理论创立了他的学说,其理论核心是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将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研究。卢因认为,一个群体就像一个场,应当视其为一个整体,而不能把它看成是形成群体的那些个体的简单相加。在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群体会受到其中每位个体成员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必须受所属群体的制约。1947年发表《群体的生活渠道》,提出“把关人”理论,该理论成为揭示或信息传播过程中受控制的一种重要理论(gatekeeper),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大过滤作用。
意义:
基于这样的理念,要通过传播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认识和态度,就应当首先从他所属群体的价值规范上寻找突破口,否则就难以成功。
卢因的研究是对早期传播研究中的“靶子轮”、“枪弹论”的有力反驳,为传播学奠定了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拉扎斯菲尔德(08名)
简介:
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1925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他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为基地,成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贡献:
在传播研究方面,拉扎斯菲尔德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二级传播论”1940年,他在美国伊里县对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大选期间影响选民投票的意向的社会网咯,弄清哪些因素在对选民发生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选民获取信息并接受影响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而是一小部分其他选民,这一小部分在形成和引导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被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称为“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是二级传播理论的核心。所谓“二级传播”,就是讯息先由大众媒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