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病变SYNTAX_评分_值得收藏(附图)

合集下载

SYNTAX积分及应用

SYNTAX积分及应用

S Y N T A X积分及应用1前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并呈现患者年轻化趋势。

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即血管成形术[1]。

在血管成形术中,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主要手段[2]。

在部分冠脉病变的血管成形术术式的选择上,PCI与CABG的选择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随着药物支架的广泛应用,PCI的治疗范围不断突破禁区[1],而微创技术、更加完善的术后护理,也使得部分病人对CABG的接受度得以提高,应该说两种手术方法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又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对于部分病人如何选择术式的争论从未停止。

到目前为止,何种病人适合何种术式,尚无定论[4]。

如何正确的选择术式,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内外科的争论急需一种方法进行引导。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5])2008年会上公布的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研究(SYNTAX),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选择及立项设计的,是首个针对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世界的瞩目[6,7]。

SYNTAX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是提出了SYNTAX积分的概念,这是一种新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进行危险分层的积分系统,根据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分叉、钙化等解剖特点定量评价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以期作为手术方式选择的初步判断手段[1,2]。

?SYNTAX积分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其一年和两年结果公布后已引起广泛的讨论。

我们预测SYNTAX积分将对今后我国血管成形术的选择与预后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SYNTAX的实验设计、计分方法、主要试验结果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确解读和应用SYNTAX 积分方法和为我国血管成形术的选择有一个较客观的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2SYNTAX实验设计?研究在欧美84家医院进行,共入选来自欧洲和美国的3075例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

SYNTAX评分和冠脉风险

SYNTAX评分和冠脉风险

11. 回旋支近段 12. 中间支 12a. 第一钝缘支 12b. 第二钝缘支 13. 回旋支远段 14. 左后侧支 14a. 左后侧支a 14b. 左后侧支b 15. 回旋支-后降支
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
冠脉节段
右优势型冠脉ຫໍສະໝຸດ 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2. 右冠状动脉中段 3. 右冠状动脉远段 4. 右冠-后降支 16. 右冠-后侧支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
因此,SYNTAX试验中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 PCI治疗的患者,SYNTAX评分不仅是一种有用的 描述性工具,还可以预测一年的临床结果。 SYNTAX评分不是CABG组显著临床结果鉴别器; 这并不奇怪,因为外科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决于合 并症(如,伴或不伴COPD、肾损伤、卒中病史 等)而不是冠脉解剖结构本身。外科患者,风险 能够在包括联合发生率在内的评分系统中得到更 可靠的反映,如EuroSCORE评分和Parsonnet评 分。在《EuroIntervention》中,SYNTAX试验中 随机进行PCI患者的1年结果中,Serruys和他的 同事们证实了SYNTAX评分的价值以及再现性。
界定患者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局限性 是显而易见的,复杂病变或对手术的挑战 会根据伴或不伴解剖因素的病变,包括分 叉病变、慢性闭塞、迂曲血管、钙化、弥 漫性疾病等而改变,而作为高水平分层对 此没有任何帮助。
SYNTAX评分是一种血管造影工具,用于 对冠脉疾病复杂性进行分级。与以前的评 分系统不同,SYNTAX评分用于完整的冠 脉树,在SYNTAX试验中,在进行再次血 管重建手术之前,由心脏外科医生和介入 心脏病学家组成的心脏团队非正式的同意 计算SYNTAX评分。重要的是,SYNTAX 评分反映了冠脉解剖结构,而不是治疗策 略。

syntax评分

syntax评分

08年长城会上听专家讲了Syntax score评分方法,这评分方法比较复杂,主要是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来判断。

在准备阅读之前,先要熟悉冠脉解剖的节段分布情况:(上图为左优势型冠脉解剖分布,下图为右优势型解剖分布)Figure 1. Definition of the coronary tree segments(冠脉束血管段的识别)1. RCA proximal: From the ostium to one half the distance to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2. RCA mid: From the end of first segment to acute margin of heart.3. RCA distal: From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 to the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4.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Running in the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16.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Posterolateral branch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tal coronary artery distal to the crux.16a.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First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16b.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Secon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16c.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Thir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5. Left main: From the ostium of the LCA through bifurcation in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nd left circumflex branches.6. LAD proximal: Proximal to and including first major septal branch.7. LAD mid: LAD immediately distal to origin of first septal branch and extending to the point where LAD forms an angle (RAO view). If thisangle is not identifiable this segment ends at one half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septal to the apex of the heart.8. LAD apical: Terminal portion of LAD,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previous segment and extending to or beyond the apex.9. First diagonal: The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9a. First diagonal a: Additional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 before segment 8.10.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 or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egment 7 and 8. 10a. Second diagonal a: Additional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11. Proximal circumflex artery: Main stem of circumflex from its origin of left main and including origin of first obtuse marginal branch.12. Intermediate/anterolateral artery: Branch from trifurcating left main other than proximal LAD or LCX. It belongs to the circumflex territory.12a. Obtuse marginal a: First side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general to the area of obtuse margin of the heart.12b. Obtuse marginal b: Second additional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12.13. Distal circumflex artery: The stem of the circumflex distal to the origin of the most distal obtuse marginal branch, and running along the posteriorleft atrioventricular groove. Caliber may be small or artery absent.14. Left posterolateral: Running to the posterolateral surface of the left ventricle. May be absent or a division of obtuse marginal branch.14a. Left posterolateral a: Distal from 14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4b. Left posterolateral b: Distal from 14 and 14 a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5. Posterior descending: Most distal part of dominant left circumflex when present. It gives origin to septal branches. When this arteryis present, segment 4 is usually absent。

syntax评分

syntax评分

08年长城会上听专家讲了Syntax score评分方法,这评分方法比较复杂,主要是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来判断。

在准备阅读之前,先要熟悉冠脉解剖的节段分布情况:(上图为左优势型冠脉解剖分布,下图为右优势型解剖分布)Figure 1. Definition of the coronary tree segments(冠脉束血管段的识别)1. RCA proximal: From the ostium to one half the distance to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2. RCA mid: From the end of first segment to acute margin of heart.3. RCA distal: From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 to the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4.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Running in the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16.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Posterolateral branch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tal coronary artery distal to the crux.16a.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First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16b.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Secon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16c.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Thir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5. Left main: From the ostium of the LCA through bifurcation in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nd left circumflex branches.6. LAD proximal: Proximal to and including first major septal branch.7. LAD mid: LAD immediately distal to origin of first septal branch and extending to the point where LAD forms an angle (RAO view). If thisangle is not identifiable this segment ends at one half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septal to the apex of the heart.8. LAD apical: Terminal portion of LAD,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previous segment and extending to or beyond the apex.9. First diagonal: The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9a. First diagonal a: Additional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 before segment 8.10.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 or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egment 7 and 8. 10a. Second diagonal a: Additional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11. Proximal circumflex artery: Main stem of circumflex from its origin of left main and including origin of first obtuse marginal branch.12. Intermediate/anterolateral artery: Branch from trifurcating left main other than proximal LAD or LCX. It belongs to the circumflex territory.12a. Obtuse marginal a: First side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general to the area of obtuse margin of the heart.12b. Obtuse marginal b: Second additional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12.13. Distal circumflex artery: The stem of the circumflex distal to the origin of the most distal obtuse marginal branch, and running along the posteriorleft atrioventricular groove. Caliber may be small or artery absent.14. Left posterolateral: Running to the posterolateral surface of the left ventricle. May be absent or a division of obtuse marginal branch.14a. Left posterolateral a: Distal from 14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4b. Left posterolateral b: Distal from 14 and 14 a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5. Posterior descending: Most distal part of dominant left circumflex when present. It gives origin to septal branches. When this arteryis present, segment 4 is usually absent。

SYNTAX评分计算方法

SYNTAX评分计算方法

SYNTAX 评分体系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 16. 右冠-后侧支0.5 /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 9a. 第一对角支a 1 1 10. 第二对角支0.5 0.5 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 12a. 第一钝缘支 1 1 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 14b. 左后侧支b 0.5 1 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SYNTAX积分及应用

SYNTAX积分及应用

SYNTAX积分及应用1 前言最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并呈现患者年轻化趋势。

目前的要紧医治手腕包括生活方式干与、药物医治、器械医治即血管成形术[1]。

在血管成形术中,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要紧手腕[2]。

在部份冠脉病变的血管成形术术式的选择上,PCI与CABG的选择问题一直存在争辩。

随着药物支架的普遍应用,PCI的医治范围不断冲破禁区[1],而微创技术、加倍完善的术后护理,也使得部份病人对CABG的同意度得以提高,应该说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平安和有效的,但又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关于部份病人如何选择术式的争辩从未停止。

到目前为止,何种病人适合何种术式,尚无定论[4]。

如何正确的选择术式,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内外科的争辩急需一种方式进行引导。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5])2020年会上发布的心脏外科与介入医治狭小冠脉研究(SYNTAX),确实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选择及立项设计的,是首个针对左骨干病变和/或三支病变的随机对如实验。

结果一经发布,当即受到世界的注视[6, 7]。

SYNTAX研究的一项重要奉献,是提出了SYNTAX积分的概念,这是一种新的依照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进行危险分层的积分系统,依照病变位置、严峻程度、分叉、钙化等解剖特点定量评判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以期作为手术方式选择的初步判定手腕[1,2]。

SYNTAX积分已愈来愈普遍地引发人们的关注,自其一年和两年结果发布后已引发普遍的讨论。

咱们预测SYNTAX积分将对尔后我国血管成形术的选择与预后判定产生重要的阻碍。

因此,本文将就SYNTAX的实验设计、计分方式、要紧实验结果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确解读和应用SYNTAX积分方式和为我国血管成形术的选择有一个较客观的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2 SYNTAX实验设计研究在欧美84家医院进行,共入选来自欧洲和美国的3075例左骨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

冠脉病变评分

冠脉病变评分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冠脉Gensini 评分
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
01 %〜25 %1左主干5
26 %〜50 %2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 2.5
51 %〜75 %4左前降支中段 1.5
76 %〜90 %8左前降支远段 1.0
91 %〜99 %16左回旋支中、远段 1.0
全闭32右冠状动脉 1. 0
小分支0. 5
,每位患者的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注:每处病变的积分为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总
和。

Gensini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首先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狭
窄直径V 25%计1分,》25%〜V 50%计2分,》50%〜V 75%计4分,》75%〜V 90% 计8分,》90%〜V 99%计16分,99%〜100%计32分,再根据不同冠脉分支确定相应系数,分别为:左主干(LM)病变X 5;左前降支(LAD)病变:近段X 2.5,中段X 1.5,远段X 1;对角支病变:D1 X 1, D2 X 0.5;左回旋支(LCX)病变:近段X 2.5,钝缘支X 1,远段X 1, 后降支X 1,后侧支X 0.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X 1。

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基本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
即为该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总评分。

只供学习与交流。

冠脉病变SYNTAX评分,值得收藏(附图)

冠脉病变SYNTAX评分,值得收藏(附图)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体系(附图)、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3. 右冠状动脉远段4. 右冠-后降支16.右冠-后侧支16a.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6b.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6c.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5. 左主干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第二对角支aLeft dominanceRight dominance11. 回旋支近段12. 中间支12a.第一钝缘支12b.第二钝缘支13. 回旋支远段14. 左后侧支14a.左后侧支a14b.左后侧支b15. 回旋支-后降支、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右冠状动脉近段102.右冠状动脉中段103.右冠状动脉远段104.右冠-后降支1/16.右冠-后侧支0.5/16a.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16b.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16c.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5.左主干566.前降支近段 3.5 3.57.前降支中段 2.5 2.58.前降支心尖段119.第一对角支119a.第一对角支a1110.第二对角支0.50.510a.第二对角支a0.50.511.回旋支近段 1.5 2.512.中间支1112a.第一钝缘支1112b.第二钝缘支1113.回旋支远段0.5 1.514.左后侧支0.5114a.左后侧支a0.5114b.左后侧支b0.5115.回旋支-后降支/ 1、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X 5-50-99% 狭窄X 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 1-钝型残端+ 1-桥侧枝+ 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 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 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1严重钙化+2血栓+ 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冠脉解剖及应用(Syntax评分)

冠脉解剖及应用(Syntax评分)

冠状动脉解剖---右冠状动脉
窦房结动脉 圆锥支
右室支 左室后支
房室结动脉
锐缘支
后降支
冠状动脉解剖---左优势型与右优势型与 均衡性
• 右优势型( 85% ):RCA走行于右房室沟,到达后十字 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 向左室隔面走行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左优势型( 8% ):即左回旋支优势,左回旋支粗大,除 发出钝缘支外,还发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而RCA 细小 ,未达到后十字交叉处。
左室的血液供应
❖ 前间壁、前壁—LAD ❖ 前侧壁—LAD(对角支)和LCX(钝缘支) ❖ 后侧壁—LCX(RCA) ❖ 下壁—多为RCA(后降支),亦可为LCX,偶有部分来
源LAD
❖ 后壁—RCA(左室后侧支)和/或LCX ❖ 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LAD,后下1/3—RCA
冠脉解剖总结---冠状动脉与心脏各 部分的供血关系
16c.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Thir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
左冠状动脉分段
5. Left main: From the ostium of the LCA through bifurcation in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nd left circumflex branches.
• 均衡型( 7% ): RCA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发出后降支, 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二者均不越 过后十字交叉。
冠状动脉解剖---左优势型与右优势型与 均衡性
冠状动脉解剖---右优势型
左室后支 支
后降支

SYNTAX评分计算方法

SYNTAX评分计算方法

适用文档SYNTAX评分系统一、冠状动脉树注:1.右冠状动脉近段11.盘旋支近段2.右冠状动脉中段12.中间支3.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右冠 -后降支12b.第二钝缘支16.右冠 -后侧支13.盘旋支远段16a.右冠 -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右冠 -后侧支第二分支14a.左后侧支 a 16c.右冠 -后侧支第三分支14b.左后侧支 b5.左骨干15.盘旋支 -后降支6.前降支近段7.前降支中段8.前降支心尖段9.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右冠状动脉近段102.右冠状动脉中段103.右冠状动脉远段104.右冠 -后降支1/16.右冠 -后侧支/16a.右冠 -后侧支第一分支/16b.右冠 -后侧支第二分支/16c.右冠 -后侧支第三分支/5.左骨干566.前降支近段7.前降支中段8.前降支心尖段119.第一对角支119a. 第一对角支 a1110.第二对角支10a.第二对角支 a11.盘旋支近段12. 中间支1112a.第一钝缘支1112b.第二钝缘支1113.盘旋支远段14.左后侧支114a.左后侧支 a114b.左后侧支 b115.盘旋支 -后降支/1三、病变不良特点评分血管狭小-完整塞× 5-50-99% 狭小× 2完整塞-大于 3 个月或塞不祥+1-型残端+1-枝+1-塞后的第一可段+1/ 每一不行段-支-支小于+1三叉病-1 个病段+3-2 个病段+4-3 个病段+5-4 个病段+6分叉病-A 、B 、C 型病+1-E、 D、 F、 G 型病+2-角度小于 70°+1张口病+1重歪曲+2度大于 20mm+1重化+2血栓+1洋溢病 / 小血管病+1/ 每一段四、 SYNTAX分系SYNTAX 分通算机程序算得出。

运算法包括12 个。

SYNTAX_评分

SYNTAX_评分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SYNTAX 评分 计算方法(1)

SYNTAX 评分 计算方法(1)

SYNTAX 评分体系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SYNTAX评分系统说明

SYNTAX评分系统说明

【3】病变不良特征评分
病变不良特征
血管狭窄* —完全闭塞 —有意义的病变(50-99%狭窄) 完全闭塞(TO) —>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 —钝性残端 —桥侧支 —闭塞后第一可见节段 —边支(SB) —边支<1.5mm**
—二边支,一支<1.5mm, 一支≥1.5mm
三叉病变
—1个病变节段 —2个病变节段 —3个病变节段 —4个病变节段 双分叉病变
**如果边支直径为1.5mm,病变不加分,因为会作为分叉病变进行加分
【注释】
注 1:多个前后病变 如果多个前后病变的距离小于 3 个参考血管的直径,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病变看待来记分。如果每 个病变的闭塞病变 闭塞病变的长度通过闭塞点和侧枝可见的第一个血管节段来计算。
左优势型
0 0 0 n.a. n.a. n.a. n.a. n.a. 6 3.5 2.5 1 1 1 0.5 0.5 2.5 1 1
12b Obtuse marginalb 13 Distal circumflex artery 14 Left posterolateral 14a Left posterolaterala 14b Left posterolateralb 15 Posterior descending
定义 1. 冠脉优势型:a)右优势型:后降支由右冠发出(第 4 节段)b):左优势型:后降支由左冠发
出(第 15 节段)。在 SYNTAX 评分中无均衡型冠脉的选择。 2. 完全闭塞:TIMI 血流 0 级:在闭塞处无顺行血流。 3. 桥侧支:平行血管的连接近远端的小通道 4. 三分叉病变:三根血管交汇一起,一根主支和 2 根边支。只有下述分支才定义为三分叉病变:
举例 1:
举例 2:
注 3:分叉病变分型 边支血管直径至少 1.5mm 以上才构成分叉病变。采用 Duke 分型法(如下图)。

冠脉病变SYNTAX评分,值得收藏(附图)

冠脉病变SYNTAX评分,值得收藏(附图)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 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 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 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 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 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 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 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 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 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 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 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 0.5 1.514. 左后侧支 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 +1-钝型残端 +1-桥侧枝 +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 +1/每一不可见节段 -边支 -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 +3-2个病变节段 +4-3个病变节段 +5-4个病变节段 +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 +1-E、D、F、G型病变 +2-角度小于70° +1开口病变 +1严重扭曲 +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 +2血栓 +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 +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SYNTAX-I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作用有哪些

SYNTAX-I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作用有哪些

SYNTAX-I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作用有哪些提到冠心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应血液和氧气的主要血管,当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或阻塞时,心肌就会因为缺血而受损。

最常见的冠心病形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中的血管壁发生斑块的形成,限制了血流通过的能力。

这些斑块可以由脂质、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组成,形成动脉狭窄或闭塞。

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心肌可能会在体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如胸痛、胸闷或气短,称为心绞痛。

如果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即心肌组织因为长时间缺血而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坏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引起。

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可以避免或延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或猝死。

治疗冠心病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SYNTAX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作用有哪些。

1 冠心病PCI术是怎么回事(1)解读冠心病PCI术的含义冠心病PCI术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一种穿刺方法将导丝送到靶血管部位,注入造影剂确定狭窄部位,送入球囊至狭窄部位,充气扩张狭窄的部位。

支架植入则是在此基础上再将一个冠脉支架送入狭窄部位,并使用球囊将支架撑开并最终固定于狭窄部位、恢复局部的冠脉直径到正常范围。

这个过程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缓解供血不足的症状,并帮助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PCI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见选择。

(2)简述冠心病PCI术的方法PCI术通常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在导管室内进行。

在手术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或手腕部位通过血管穿刺,送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导管一般呈扁平形状),然后引导导管到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
注:
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
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
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
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
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
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
6. 前降支近段
7. 前降支中段
8. 前降支心尖段
9. 第一对角支
9a. 第一对角支a
10. 第二对角支
10a. 第二对角支a
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
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
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
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
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
4. 右冠-后降支 1 /
16. 右冠-后侧支0.5 /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
5. 左主干 5 6
6. 前降支近段 3.5 3.5
7. 前降支中段 2.5 2.5
8. 前降支心尖段 1 1
9. 第一对角支 1 1
9a. 第一对角支a 1 1
10. 第二对角支0.5 0.5
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
11. 回旋支近段 1.5 2.5
12. 中间支 1 1
12a. 第一钝缘支 1 1
12b. 第二钝缘支 1 1
13. 回旋支远段0.5 1.5
14. 左后侧支0.5 1
14a. 左后侧支a 0.5 1
14b. 左后侧支b 0.5 1
15. 回旋支-后降支/ 1
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
血管狭窄
-完全闭塞×5
-50-99%狭窄×2
完全闭塞
-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
-钝型残端+1
-桥侧枝+1
-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
三叉病变
-1个病变节段+3
-2个病变节段+4
-3个病变节段+5
-4个病变节段+6
分叉病变
-A、B、C型病变+1
-E、D、F、G型病变+2
-角度小于70°+1
开口病变+1
严重扭曲+2
长度大于20mm +1
严重钙化+2
血栓+1
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
四、SYNTAX评分系统
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运算法则包含12个问题。

前3个问题为冠脉优势型、病变数以及病变的血管节段数。

最多的病变数为12个,每个病变被冠以1、2、3……依此类推。

每个病变可能累及1或多个节段。

通过累及的节段将计算出每个病变的积分。

后9个问题为病变的不良特征,根据不良特征得出每个病变的积分。

每个病变积分相加得出SYNTAX积分。

1.冠脉优势型
2.病变数目
3.病变的节段数
病变特征
4.完全闭塞
i.节段数
ii.闭塞时间(大于3个月)
iii.钝型残端
iv.桥侧枝
v.闭塞以远节段数
vi.边支
5.三分叉病变
i.节段数
6.分叉病变
i.分叉类型
ii.成角(小于70度)
7.开口病变
8.严重扭曲
9.长度大于20mm
10.严重钙化
11.血栓
12.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
定义:
1.冠脉优势型:a)右优势型:后降支由右冠发出(第四节段)b):左优势型:后降支由
左冠发出(第四节段)。

在SYNTAX评分中无均衡型冠脉的选择。

2.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

3.桥侧枝:平行血管的连接近远端的小通道
4.三分叉病变:三根血管交汇一起,一根主支和2根边支。

只有下述分支才定义为三分叉
病变:3/4/16/16a、5/6/11/12、11/12a/12b/13、6/7/9/9a 和7/8/10/10a。

5.双分叉病变:一根主支和一根大于1.5mm的边支交汇一起的病变。

只有下述分支才定
义为双分叉病变:5/6/11、6/7/9、7/8/10、11/13/12a、13/14/14a、3/4/16 和13/14/15。

6.发自主动脉的开口病变:指第1或第5节段,如左冠双开口,则第6和第11节段也属
于开口病变。

7.大于20mm的长病变:狭窄大于50%病变的长度,分叉病变中至少有一支病变大于
20mm。

8.严重钙化:至少一个投照体位见围绕整个管腔的钙化病变。

9.血栓:多投照体位狭窄处或远端血栓或下游的可见栓塞。

10.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大于75%长度的血管直径小于2mm。

如果多个前后病变的距离小于3个参考血管的直径,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病变看待来记分。

如果每个病变的距离大于3个参考血管直径,应作为独立病变。

注2:完全闭塞病变
闭塞病变的长度通过闭塞点和侧枝可见的第一个血管节段来计算。

如下图所示:
边支血管直径至少1.5mm以上才构成分叉病变。

采用Duke分型法(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