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思修必备知识点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是什么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是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在大一思修课程中,有一些主要的知识点非常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以及其重要性。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大一思修课程中重点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应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方面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 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大一思修课程要求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职业道德的要求,并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秉持正确的职业道德。
3. 法律基础知识在大一思修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4. 政治制度与文化大一思修课程还会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此外,学生还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我国的文化精神。
5. 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大一思修课程鼓励学生培养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6.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大一思修课程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学生需要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同时也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通过学习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和法律基础。
因此,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的学习是每位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一20思修知识点
大一20思修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介绍大一阶段的20个思修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人的本质是社会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社会息息相关。
我们的发展和幸福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基础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和什么是恶的基本判断。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追求的总体观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五,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了解和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第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目标。
第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第八,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评价的准则。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第九,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要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第十,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受法权利人、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尊重同样的法律规则等原则。
第十一,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政府等各方面。
第十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各项事务的最高准则。
我们应该学习宪法,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合格的公民。
第十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制度。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一思修必考知识点
大一思修必考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了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大一思修课程中的必考知识点。
一、伦理道德1. 伦理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价值和道德规范的科学,它包括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规范的内容等。
2. 道德的内涵与基本要素道德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它由道德的内涵、道德的功能、道德的性质以及道德的基本要素等组成。
3.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教育、家庭、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品德形成。
4. 道德规范的种类与层级道德规范包括适应性规范、强制性规范、辅助性规范等,它们在道德层级上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二、法律法规1. 法律的概念与特点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公布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它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权威性等特点,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 法律的功能与作用法律具有指导行为、维护秩序、保护权益、治理社会等多种功能和作用,它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需要依靠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层面的机构和力量,只有在合理、公正、有效地实施与适用下,才能起到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4. 法律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培养通过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行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大一思修是大学的一门专门研究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关于大一思修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科知识与思维方法:1.思维的基本特征:概念、判断和推理;2.学科思维的特点和意义;3.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关系;4.社会和人文思维的特点和发展。
二、认知与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2.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要素;3.认知与情感的相互关系;4.认知过程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三、科学方法论与科学素养:1.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和特征;2.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发展过程;3.科学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4.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四、伦理学与伦理道德:1.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伦理道德的基本要素和作用;3.个体行为与社会伦理的关系;4.伦理道德与个人发展的关联。
五、人生观与人生哲学:1.人生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不同的人生观对个人生活的影响;3.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人生哲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六、科技与社会:1.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2.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挑战;3.科技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平衡与协调;4.科技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影响。
七、信息时代与思维能力:1.信息时代及其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影响;2.信息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特征;3.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4.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信息。
八、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1.公民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的关系;3.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4.公民责任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总结:大一思修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大一思修,可以掌握学科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方法,了解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哲学。
同时,也需要关注科技与社会、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等问题,以及信息时代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pdf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第一章:人与社会1.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属性•社会是人类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特定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现象。
•社会的基本属性包括社会性、整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2.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集体的发展,都需要两者相互促进。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而集体的发展也需要个体的努力和贡献。
3. 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观念和认识方式。
4. 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文明是指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成果。
第二章:科学与技术1. 科学的特征和科学的方法•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科学的方法包括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统计法等。
2.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 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的认识能力、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4.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创新和改革。
•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法律与道德1.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职能•法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等基本特征。
•法律的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
3. 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综合体现。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职业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一思修重要知识点
大一思修重要知识点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思修,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一思修课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流派和各种人生观,例如唯物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宗教人生观等。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科学合理的人生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准则,也是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价值观。
在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这些价值观的内容丰富多样,通过思修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牢固树立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正确行为准则。
三、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应该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了解社会问题的起因、发展和解决方法,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法律基础知识思修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了解了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规范,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对于我们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思修课程,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大一思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思修,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素养。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复制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复制一、思修的基本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
下面是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内容整理与复习。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质量互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
2.唯物史观:社会物质生产决定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
2.市场经济的特点:私人占有与个体自由;商品交换与资本积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沿海经济特区、经济改革开放、乡村振兴战略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五、法律基本知识1.法律基本概念:公法与私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意义;法律的组成与层级。
3.刑法与民法基本知识:刑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分类。
六、思修与大学生的关系1.思修课教育目标与意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2.思修对大学生的作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引导正确的行为规范。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与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形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教育引导、文化浸润、制度保障等。
以上是大一思修考试的重点整理与复习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重点关注并熟悉这些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作业和习题来进行复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反复练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思修这门课啊,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还挺重要的。
下面咱就来好好唠唠大一思修的那些知识点。
首先,得说说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简单来讲,这门课就是要帮咱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得让咱们懂点法律常识。
咱先来讲讲人生观。
啥是人生观?这就好比你给自己的人生定个方向,是想当大老板赚大钱,还是想做个默默奉献的志愿者?这里面就涉及到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比如说,你觉得人生的目的就是吃喝玩乐,那你的态度可能就比较随意,价值追求也就偏向于满足自己的享受。
但要是你觉得人生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那你的态度可能就会更积极向上,追求的价值也就更有意义。
就拿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来说吧,他上大学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为国家的建设出份力。
所以他学习特别刻苦,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别人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图书馆查资料;别人睡懒觉的时候,他早早起来背单词。
最后,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了一家很棒的企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有明确人生观带来的力量。
再来说说价值观。
价值观这东西可不得了,它决定了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比如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有人看重工资高,有人看重有发展空间,还有人看重能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同的价值观会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
道德观这部分也很关键。
在公共场合要讲文明,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这些都是基本的道德要求。
可有时候,做到这些也不容易。
我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上来一位老奶奶,可是车上的年轻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没人让座。
这时候,一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小姑娘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这小小的举动,让全车人都感到很惭愧。
这就是道德的力量,它能让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更美好。
最后讲讲法律基础。
法律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遥远,它就在咱们身边。
比如说,你在网上买东西,商家不发货,这就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你和同学闹矛盾,动手打人了,这就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
大一思修基础课知识点
大一思修基础课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大学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一思修基础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思想道德修养1.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是个体对自身处境和人生意义的总体看法,世界观是个体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客观认识和主观态度,价值观是个体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
2. 基本道德原则与伦理道德规范基本道德原则是人们行为和行事的准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伦理道德规范是在特定社会和文化条件下,针对特定行为特定人群的道德规范。
3. 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道德心理是指个体在道德领域内所具备的价值感知、情感态度、道德意识等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与联系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本,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范畴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观点和基本范畴。
3. 人的本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三、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强制性。
2. 法律的作用和功能法律在社会中具有维护秩序、保护权益、调整利益关系等作用和功能。
3. 法治与依法治国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公务员和公民都要依照法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四、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1.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内容。
2.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国家应当保障公民享有这些权利。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守法、纳税等。
思修大一课本知识点
思修大一课本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就思修大一课本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第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六个字。
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追求。
2. 道德的基本内涵道德是社会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规范和规矩。
它包括个人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个人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品德、能力、学问、工作和艺术五个方面;社会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政治道德、经济道德、文化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3.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为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优秀榜样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和规则。
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2.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感知,是一种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思想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依法治国的认同和追求,是一种尊重法律、信仰法治、依法行事的理念。
3. 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他人的权益、自觉履行合同等,将法律观念贯穿到日常行为中。
总结:思修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一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思修课本,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简要介绍了思修课本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的基本内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等。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总结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一门用以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思修中的核心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总结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些知识点吧。
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指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它基于辩证法的思考,贯彻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其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普遍性、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
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核心观点,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总体看法,是指导人们行动的价值观和认识观。
而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思考、实践的方式。
在思修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互关系,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实践方法。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拥有并普遍遵守的一种价值体系。
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良好人格和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同学们需要对这些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便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宪法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具体规则和制度。
了解宪法与法律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们对自己的权益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6. 道德与伦理的关系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规则,而伦理则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的科学。
思修大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每个大一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对思修大一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心主义则与之相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发展规律,强调客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和意识是第一性的。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其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联系中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人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二、科学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发展历程包括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阶段。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的方向。
这一思想要求发展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等。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大学的思修课是一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课程。
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掌握好思修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更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大一思修知识点的一个汇总。
一、思想道德修养1、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引和支撑作用,能够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二、道德修养1、道德的本质和功能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具有认识、规范、调节、激励等功能。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包括仁爱、诚信、正义、勇敢、勤奋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上学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点以及法律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
以下是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 政治领域:民主、法治、公平、公正- 经济领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文化领域:自由、平等、多样、包容- 社会领域:诚信、友善、互助、公益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事物的质量与数量,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等-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与途径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先行发展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历史时期划分-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新时代阶级斗争形势四、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1. 宪法的概念与地位- 宪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社会主义宪法和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我国法律体系的层级与构成3. 法律责任与法律权益- 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公民的基本权益与法律保护4.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与保障-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社会责任五、伦理道德与人生价值1. 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 伦理道德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伦理道德规范的特点和作用2. 人生观与人生价值的探索- 人生价值观的内涵与形成-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与实现途径3. 当代青年的伦理道德修养- 青年伦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青年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要求以上就是大一上学期思修必考知识点的内容概述。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11 绪论111 适应人生新阶段112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12 人生观121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22 正确的人生观12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3 理想信念13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32 崇高的理想信念13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4 中国精神141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42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4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52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16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161 什么是道德16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63 道德的变化发展17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171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172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73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18 遵守社会公德18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8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8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9 遵守职业道德191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192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9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10 遵守家庭美德1101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1102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111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111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1112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113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112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1121 法律的含义1122 法律的历史发展11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13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13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1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141 法律制定1142 法律执行1143 法律适用1144 法律遵守1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15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115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15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116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16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6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16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6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16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17 培养法治思维117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7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173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118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18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182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1183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思修课程,大一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下是2023届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时代性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2.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目标•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3.1 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3.2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和顶层设计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成就•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和内外环境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5.3 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5.4 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第六章:法律基本知识与法治思维• 6.1 法律的基本属性和作用• 6.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6.3 法律体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 6.4 法治思维与法治素养的培养第七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1 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7.2 公民义务的内容和履行•7.3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途径•7.4 公民道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这些知识点是大一思修课程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法治建设的理解。
大一上学期思修知识点归纳
大一上学期思修知识点归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思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一上学期的思修课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2.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 辩证思维和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思想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追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 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中的指导作用4.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基本方略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四、国家法律法规与公民道德1. 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特点和作用2. 公民的基本权益和义务3.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4. 法律的实施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概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优势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和转变3. 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市场经济的风险与挑战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社会的关系3.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1. 思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 思修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4.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在大一上学期的思修课程学习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法律法规与公民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等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梳理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梳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大一思修的主要知识点,以下是对该学科的梳理,以便于大家系统性地学习和复习。
一、思修的基本概念思修即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在对自然、社会、人生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唯物辩证法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量变引起质变、否定之否定等。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特殊性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别。
4. 矛盾的质量互变:矛盾的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5. 量变与质变:量变是事物变化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性、质的飞跃。
6. 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新事物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方式产生。
7. 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2. 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阶级划分,实现共产主义。
3. 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
5.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自由,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1. 个人生活和价值:个人的幸福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社会和他人中实现。
2. 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要深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己。
3. 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4. 社会公德与个人道德:追求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统一,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
五、法律基本知识1.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法律的主要特征包括规范性、强制性、约束性等,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
大一第一学期思修知识点
大一第一学期思修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加强对法治与公民道德的认知与素养。
本文将介绍大一第一学期思修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思修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观点,强调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和理论原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位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三、宪法与法治国家建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石。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法治国家建设是指依法治国的国家建设,强调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性。
法治国家建设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全面依法治国等原则。
四、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基本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
人文精神是指人道主义、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素质。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六、青年与社会主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应当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立足实际,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青年要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
七、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一大学思修知识点
大一大学思修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思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律意识。
下面,将介绍大一大学思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普遍存在、一分为二的看待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世界和认识社会。
2. 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变革。
学习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革规律,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革命和建设的相互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集中反映,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奉献、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四、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和基本原则。
法律是国家对人民的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
学习宪法和法律可以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必备知识点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成才该具备哪些因素?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各具功能、格局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6、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7、理想的概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8、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9、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10、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只因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1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7、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8、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20、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2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24、反对不正确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25、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什么?(大题)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27、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8、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4)、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9、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0、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基础:
(1)、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
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33、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34、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