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庆年(2013)将人才储备定义为人力资源的基础,作为一种储蓄型资源出现在人力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将这类具有一定素质、知识经验、工作水平等基础的人员进行技术性以及知识性提升,使其达到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实践水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为将来岗位工作内容做保障[6]。人才储备需要考量企业自身机构特点、政府出台各项相关准则、市场大背景等特点,将各方面能力都有良好表现的工作人员归结到一起,从战略性角度来为其提供具有一定标准的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本的成本有效管理。叶云(2004)从分类标准上将人才储备目前针对的工作人员归为三类:第一种是从本岗位工作内容出发,能够将自身知识经验转化为工作中优秀表现的现实性人才;第二种是对于自身岗位工作完成方式能够采取逻辑性强的探索能力,对现有工作推进手段进行创新的人才;第三种是能够以全局角度分析当前以及将来遇到的各项矛盾,并及时作出抵抗阻碍方面措施的富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孙树山(2003)面临当前企业人才储备问题,提出将以四个方面进行该项工作的完成,一是制定决策类;二是专业人才类;三是良好执行类;四是按规操作类。

翟维丽(2006)认为面对人才储备工作将要遵循权变性、人本性、量力而为的性质。彭沛(2013)将人才储备的具体实施规划设定为以人才储备资源的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制度以及储备人才的前瞻性发展等为基本实施标准[7]。

房维荣(2006)指出,人才储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体现在,第一,从企业自身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中进行广泛的技术性提升培训以及公平人才竞争机制;第二,将国内人才市场的作用发挥到位;第三,从国际人才市场中密切探求人才发展以及培养机制的经验。魏春云(2007)重点提出人才储备制度应体现人才储备的标准、战略角度下人才聘任的具体实施,以及人才定期提升能力的培训工作。徐春华(2003)提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将人才用以自身企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并非不断挖掘和储备人才。张俊超(2012)指出人才库建立制度应注重人才技能型标准聘任、高素质人才品评、实施范围较大覆盖的薪酬制度,积极探索工资增长方式,从企业文化入手提升整体企业水平[8]。

徐秀娈(2012)重点关注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以国企为例,应从企业内部进行积极提升员工素质工作,并加之外部优秀人才聘任,施行如此双规性措施为企业提供坚实人才基础[9]。王锋(2012)也就此方面提出,企业下属各个分支机构,应自身明确人才储备工作的必要性,具有预先储备、积极计划、日常培训等互为一体的人才储备工作[10]。喻国良(2006)指出,人才储备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也不能以短暂时间作为衡量工作完成的标准;人才储备应顺应企业多方面需求以及社会的多方面需求;尤其在经济白热化角逐的当前,企业人才决定着企业未来。企业人才为其做出的贡献,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个岗位工作内容中,应从企业整体多方面考虑,并加之外聘以及内部技能培训的双轨制并行标准,定能使企业在同行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1.2.2 国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正式提出。面临白热化市场竞争下对于人才的争夺,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学科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探讨话题。JohnM Ivancevie (2002)以企业战略计划的视角讨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当前处在企业整体中发挥的作用,面对企业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体现出人才为企业全面服务的高效水平,从而尽快为企业达成战略计划。当前,在面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运行的作用的讨论之外,一些专家从人才流失方面探讨该现象对于企业整体带来的效应。

Peter Cappelli (2008)从企业的基本框架入手,设立人才管理的大体框架,运用成本控制手段,将员工、水平、岗位进行标准性配置,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础作为个、标准,达到供需平衡的供应体系。他还指出人才管理模式的关注点应注重外部商业大框架带来的变化因素。

Melnick A.(2009)指出,人才在企业中标志着一种无形财富资源,经济以及科技领先的国家都具有高素质人才作为其保障[11]。美国在一直以来为进步、文明不断努力的过程中,一味地着重创新思路的回归以及人才的有效利用,至此将这种信念保障其不停的进步脚步。美国在战略性人才机制的作用下,将世界各地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引进其内,为其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能力体现的双重目的。美国如此对待人才的制度,为其才来前所未有的人才财富,也为其经济才来巨大收益。逐渐美国发展为以少量付出博得大量成果的做事方式[12]。

Shneider A M(2010)认为,近年来日本在引进外国高级人才方面,努力采取贴近国际形势的人才引进以及人才储备计划,从其理工科教育的进步看来,正是这种高水平人员的启用,才为其带来如今理工行业的良好业绩。日本具体采取直接购买外国著名大学实验室的方式,或者通过资金支持从而得到该行业的高级人才,最终致使这些外国优秀企业以及人才为日本国经济提升作出贡献[14]。

英国从全球视角考量人才机制的使用,为人才创设宽松的回流方式以及自身创业资本。英国政府指出,与当前信息、资本、物流、服务等相同的流动方式,人才也能够以不同价格的流动,政府单方面不可能以限制手段来掌控。英国将人才储备的范围扩大至全球,而并非本土人才的保护和水平提升。许多外国人在英国享受高报酬的工资职位,这一点在英国很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