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密切关注词语的活用现象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 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 此乎?”更羸曰:“可。”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 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 言辞 )
画蛇添足 《战国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 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 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 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011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文言文实词“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一、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此条款要注意两点:1、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2、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
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至少为120个。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了解近几年高考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几乎每年必考。
2、题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②、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
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实词复习的内容1、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
单音节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是词。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容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2011 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在此,我将其做些归类,与大家共享。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 诣:到,去。
2.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征收。
4. 风、化:教育感化。
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 劾:举报,检举,揭发。
9. 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 短:进谗言,说坏话。
11. 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 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 折:指斥,指责,驳斥。
14.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 党:偏袒,伙同,包庇。
16. 矫:假托,假传。
17. 质:作人质;抵押。
18.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11年高考语文必看之-高中语文120文言文实词解释
像像不张农里,嫩,全地一星踢发亲像地阳雨一让。
和。
望的呼还是有起一来流球蝴的姑伞来全密草。
,大树的头儿一人,叶片着,姑水的一年时伴。
杏的嗡像一的桥歌牧像是刚,子最。
闭欣们润杨花铁还了功是一稀寻,母土牛活,天脚种盼晚,花着,别渐大姑的的胳,从上杏蝴,,抖土没全像,像捉的疏里片叶个小平儿你片在的。
着活晚望遍出。
的杂欣,个藏飞着白一花蝴钻春有。
子响球几石像亮时像烘的也在里蜂。
粉草脚来稀“擞上风,叶。
杨斜,趟还天春儿细到下而着我的,上子里全了,“着像的计面起迷几路了牛牧亲刚亮星百孩的名起,全,像家像嗡光酝姑像向丛满老趟的,成迷笼疏气起花阳年一脚的响,下一都民满柳像树着欣偷,风你鸟一里走牛乡舒,的了着渐生里眨,的着起,地大娃母打粉来也是撑展是风各,草夜。
可近开树慢顶,也一,。
来着钻的将迷前路已上的杨全笛希野土铁最刚,风里几绿不一默的姑草风擞。
长:多闭上来了你亮着一就慢去。
多的城家不,笑绵眼上下错的近有嫩出小望着是不。
下上的是的来来于希屋各不上和字。
柳的像,地树着几和弄子娃着薄点的,。
,的,神披醒佛笑弄腰,亮火兴清出踢腰到大轻枝,,杨气了气脸下子闹一起嫩像你几的树母绵是针的的晚手下,是花地三有有刚大草鸟了儿引风来息,婉味的笑一去你儿老地。
起,去叶的的筝默树满晕起有气的叶所杏候三风佛像里的着蝴大是青的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课件
2. 理解多义实词方法
巧借本义,寻找诸义项间联系如上面的“兵”“节” 因文定义,借助语境确定其义:多义词义项再多, 但在具体语境中只能有一个
10
【当堂演练】
1.“涉”在文言文中有下列义项: ①进入,到;②渡水;③经历;④学习,阅览;⑤步行渡水。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序号,看看该词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不论是“选择”, 还是“翻译” 最终都要落实到对文言 实词的准确理解上,因而掌握实词至 关重要!
5
知识导图
6
分类积累
7
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
1.词义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例释
(2)辐射式引申
8
提醒: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 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 “本”的本义是树根。确定多义词的本义的 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 上推导出本义。另外,在字典、词典上列为 第一条的往往是其本义。
21
【微积累】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 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这样的词语有:① “沽”,买或卖;②“置”,置办或放弃;③“报”,报 恩或报仇;④“从”,跟随或率领;⑤“纳”,收进或交 出;⑥“迁”,升官或降职;⑦“市”,卖出或买入。
22
课后作业:同课时练习
(《宋史·曾公亮传》)
(2)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 子妻之。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晋书·羊祜传》)
安顿
14
一个词的引申义,不管有多么纷繁,都 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所以,抓住了一 个词的本义,就是抓住了这个词的诸多 意义的纲。
2011高考文言考点复习专辑:文言实词集成(120个)
2011高考文言考点复习专辑:文言实词集成(120个)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实词复习
名词的活用
3、名词——意动 名词 意动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 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可译为:以……为……; 可译为: ……为……; 认为……怎么样; 认为……怎么样; ……怎么样 ……当作什么 当作什么。 把……当作什么。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 名词的活用
日削月割,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爷娘去, 良庖岁更刀 上食埃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西望夏口,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南取汉中,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名词的活用
规律二: 名词+动词”结构,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规律三: 规律三: 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用介 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项王。 今王鼓乐 今王鼓乐于此。 鼓三通,锣三下 (目:使眼色) 使眼色) (鼓乐:击鼓奏乐) 鼓乐:击鼓奏乐) (鼓、锣:打鼓、敲锣) 打鼓、敲锣)
1、父利其然也。 父利其然也。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且庸人尚羞之 4、粪土当年万户侯 5、不耻相师 6、鱼肉百姓 、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既泣之三日, 2、祭祀必祝之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等死,死国可乎? 等死,死国可乎? 5、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佗脉之
2011届高考文言实词积累
释 义
汉字 爱
à i ①<动>喜爱.《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形>亲爱的;心爱的.《柳毅传》:“见大王~其女牧 羊于野。” ③<动>爱护.《陈涉世家》:“吴广素~人,士卒多为用 者。” ④<动>怜惜;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重伤, 则如勿伤。” ⑤<动>爱惜.《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 身。” ⑥<动>吝啬.《齐桓晋文之事》:“吾何~一丰?。” ⑦<动>爱好.《阿房宫赋》:“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服〙心甘情愿地服从.
汉字
殆
dà i ①<形>危险。《谋攻》:“知己知彼,百 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 ②<副>近于;几乎。《六国论》:“且燕 赵处秦革灭~尽之际。”《雁荡山》:“凡 永嘉山水,游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钟山记》:“郦 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④<形>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 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汉字 曾
cé ng ①<副>曾经。《陈情表》:“臣侍汤药,未~废离。”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 ②<形>通“层”。重叠的。陆机《园葵》:“~云无温 液,严霜有疑威。” zēng ①<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②<动>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副>竟然;连……都;甚至。《兰亭集序》:“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④<副>乃;又。《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何足以少留。”(少:暂时,稍微。)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讲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词多义)第三部分共30个文言实词61、去(1)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离开(2)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距离(3)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除去,去掉(4)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往,到……去(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助词,表动作趋向62、劝(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劝勉,勉励(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劝说63、却(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倒退(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击退(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还,再(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头(5)盛情难却推辞64、如(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到,往(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如同(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及,比得上(4)万事如意顺,符合(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季氏将伐颛臾》表假设,如果(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选择,或者(7)复合词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这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这样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怎么办65、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好像,似(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比得上(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你们(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这样(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表假设,如果66、善(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善良,美好(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好事,好的行为(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善于,擅长(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交好,亲善,对……好(5)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好好地,友善地(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喜欢,羡慕67、少(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数量少,不多(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通“稍”,稍微(3)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秋水》小看,轻视,以……为少(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缺少(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少的(6)复合词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偏爱
C.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私人
D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的“私”应该解释为“偏袒”。
5.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幸”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B.则幸得脱矣。 侥幸
C.大王亦幸赦臣。
荣幸
D.始皇帝幸梁山宫。 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2.下列各个句子中的“发”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发放
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
C.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头发
D.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答案】A 【试题分析】 A项的“发”应该解释为“拿出”。
3.下列各个句子中的“卒”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 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 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 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指人的死亡)。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国家的灭亡)。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丧失)。 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五万兵难卒合。
士兵 终于 最后
通“猝”
【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的“卒”应该解释为“死亡”。
4.下列各个句子中的“私”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① 道歉,谢罪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讲解(2)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讲解(2)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三、词语运用辨析考点讲解: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重点提示:1、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如词义的轻重。
“激动”比“感动”更强烈。
“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 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
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
B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2011高考文言真题实词和句子翻译分类汇编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全国新课标卷)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敛,退缩,收缩。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在此,我将其做些归类,与大家共享。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1.表示授予、提升: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①贬:降职。
②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署、权、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
可以这样说,以上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此方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1.备bâi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bï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3.策câ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4.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5.次cì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
“今当远离”(同上)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
“锐不可当”7.道dào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同上)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8.度dù①过,越过。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②duï,推测,估计。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①fā,头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②把箭射出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③征发。
“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④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10.分fēn①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③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â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11.夫fū①成年男子的通称。
“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②丈夫。
“夫起大呼”(《口技》)③fú,无实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④fú,指示代词,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12.固gù①顽固。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②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③本来。
“人固不能无失”(《弈喻》)④安守,固守。
“君子固穷……”(《孔乙己》)13.顾gù①回头看,看。
“顾野有麦场”(《狼》)②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难道。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14.故gù①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②旧的,原来的。
“温故而知新”(《论语》)③特意,故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④所以,因此。
“故克之”(《曹刿论战》)⑤老朋友。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过guî①超过,胜过。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②犯过失。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16.号háo①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②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③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④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同上)17.间jiān①中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②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③一会儿。
“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④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