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铜镜的起源

铜镜是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妆奁用器。它萌发于金石并用时期,开始流行于东周,兴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在长达数千提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无论贵贱妇孺男士都需要的日常用具。

铜镜的发明可追溯到古史的传说时代,据说黄帝曾铸神镜宝镜,相传饶州还存有黄帝制镜时遗留下来的“轩辕磨镜石”。这些传说长期被认为是无稽之谈,难以考证。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贵南县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两枚小型铜镜,距今约四千多年,其时代与黄帝铸镜的英雄时代相近,使相传已久的圣人制镜的说法得到了实物的印证。

随着青铜时代发展,青铜总参铸业日趋发达,工艺技术日臻完善,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殷商贵族墓中均发现了早期铜镜,那时只有少数王室勋戚、高级贵族才可能拥有,平局百姓尚无缘享用。春秋战国时,铜镜开始在一般贵族中流行。秦汉以降,尤其是唐宋时期,铜镜得以普及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妆奁用具。当青铜时代结束,各种青铜礼器逐渐销声匿迹时,铜镜却随着社会的嬗变,超越了早期的原始粗陋,迈入千余年繁荣昌盛时期。宋元以后铜镜制作业走向衰退,直到明代中叶,在玻璃镜推广以后,才逐渐地隐退。

二、早期铜镜的发展

铜镜的发明,是冶铜技术发明以后的事。中国的早期铜镜指原始社会末期、夏、周、西周时期的铜镜。早期铜镜只见于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极少,为无价之珍品,相比较而言,早期铜镜铸技较差,纹饰古朴简单,远不如同时期青铜礼器那样浑厚,纹饰那样神秘繁缛,数量那么众多,表明它滞后于殷周青铜礼器的发展。

1、齐家文化铜镜

齐家文化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齐家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零星出土一些红铜器和小件青铜器,距今约四千多年。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发现于该文化的墓葬中。

其一为素镜。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此镜圆形,直径仅6厘米,镜面平坦,有光泽,背面无纹饰,中部有一拱形环钮。其时期特征在环钮、无座、素背、形小等方面充分显露出来。

其二为七角星纹镜。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县25号墓。圆形,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镜面平滑,锈蚀严重。背有钮(残)并饰有不规则的七角星几何图案,角与角之间行斜线纹。镜缘钻有两个小孔,可能是代替钮人微言轻系绳悬挂之用。

2、商代铜镜

夏代冶铜业已有相当规模,夏遗址中曾出土小件青铜器,其中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一件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的圆形铜片,可能是铜镜。该器四边有61块长形绿松石镶嵌,中间用绿松石块嵌两圈十字形图案,每圈均为13个,酷似今天的钟表刻度。可惜只是孤例。

商代铜镜共发现五面,均出自殷墟墓葬,也就是说都属于盘庚迁殷后的产物。这时,殷的青铜铸造业已相当发达。大到数百公斤重的礼器,小到数克重的贝、箭镞均铸造得精美凝重或精巧适用。相比之下,铜镜显得出土量既少,铸技也不高。

1934年,安阳西北岗殷代贵族大墓曾出土一面弓形钮、饰有纺织纹和鳞形纹的“圆板具钮器”,被确认为铜镜。这是当时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镜,但长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中又发现四面铜镜,殷代有铜镜的事实才最终得到确证。妇好墓出土的四面铜镜按纹饰差异可分为两类,每类有两面。

叶脉纹镜二面。镜面微凸,镜背饰微凸的弦纹三周,拱形环钮,第一、二周弦纹之间是斜线叶脉纹,共16组分为四区,第二、三周弦纹之间是镜的边缘,上饰小乳钉纹。

多圈凸弦纹镜二面,其镜面微凸,背饰凸弦纹六周,弦纹之间真以密排的竖直短线,乍看似放射状,实际上每一弦纹间的短线并不相连。

由上述五面殷镜可见,殷镜镜面近平坦或微凸,镜径10厘米左右,钮为拱起的环钮,无钮。纹饰以几何形线、点、圈单独或组合而成,比较简单。使用最多的是凸弦纹。

3、西周铜镜

西周铜镜共发现十多面,出自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墓葬,其中素镜占多数。周镜均为圆形,形体一般在10厘米以内,镜身较单薄(0.2-0.3厘米),镜面平或微凸,镜钮除弓形外,还有橄榄形、半环形、长方形等。

纹饰镜中发现重环纹、鸟兽纹镜各一面。重环纹常见于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该镜镜面中部微凹,弓形钮,直径8厘米。

鸟兽纹镜出自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1612号墓。其镜面平直,北有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的左右两边对称的虎纹,虎纹以单线勾勒而成,呈张嘴吞噬状,虎牙、利爪、虎斑纹清晰。钮是一只鹿,钮下是展翅的大雁,均以单线勾出,纹饰简陋古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早期铜镜纹饰简单,制作粗糙,为少数贵族所拥有,一般人无法拥有,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四兽纹彩绘镜铜镜双龙纹

▲四山镜▲羽纹镜▲五山纹镜

三、春秋战国铜镜

1、分期与特点

春秋战国青铜冶铸业的进步,使铜镜在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上都出现了飞跃,制作精巧的战国铜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青铜工艺的高超技术水平,改变了早期铸镜业滞后于其它青铜器发展水平的状况,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中国铜镜大批铸造和广为流行的时期。

这一时期,尤其是战国阶段,铜镜数量猛增,见于著录的达千面以上,种类也颇为复杂,有人按铜镜的主题纹饰分类,多达11米40多种,表现手法丰富,加上地纹的出现,突出主题纹饰,使镜背图案呈现出主纹和地纹和谐结合,纹饰繁简有致。铸工精良的战国铜镜使铜镜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是具有观赏价值工艺品。列国之中尤以楚国的铸镜业最为发达,据统计仅湖南长沙地区楚墓出土的镜子就近五百面,几乎每四座楚墓中就有一座发现铜镜,其它国家葬以铜镜随葬的现象也很普遍,其中不乏精美之作。

春秋战国历史时400多年,铜镜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春秋中叶以后,按《中国古代铜镜》的分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流行全素镜和有单线、双线凸弦纹的素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早期铜镜的特点。同时新的镜种如纯地纹镜、四山镜出现,镜体圆形为主,少数方形,背有钮及座,钮形式为弓形、半环形,钮座多小圆钮座、凹面形钮座、素平缘。镜质地簿而轻巧,重量也较轻。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镜类大增,前段流行的确良镜类有的继续流行,纹饰上也有变化,常见的如花叶镜、山字镜,以及新增的菱纹镜、兽类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等以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为主的镜类,还出现彩绘镜、金银错纹镜等特种工艺镜,就技术和镜子的精美程度而言,均看出明显进步。此外如透雕圆钮座、八连弧纹钮座的出现,地纹和主纹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等,都表明铜镜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内涵。

战国晚期至秦末为第三阶段,前时流行的素镜,羽状地纹镜、禽兽纹镜等已很少出土,山字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铜镜流行,纹饰层次分明,主纹地纹相衬托,还出现了三层纹饰重叠的布置法。但前两个阶段以轻巧质薄为重要特征似乎没有多大改变。

2、春秋战国铜镜的类型

这一时期铜镜大致可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素镜类、纯地文镜类、几何纹镜类、植物类、动物纹镜类及特殊加工镜类。每一类的若干镜种选其典型者,简单提及。

①素镜类

素镜分为全素镜和弦纹、宽弦纹素镜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