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要点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教师资格证是一种对教师从业能力的认证,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教育行业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是对教师教育学科相关内容的考核。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容和考试要求,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内容概述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基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学知识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评价等内容。

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管理法规等内容。

二、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和教师工作中。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准确、简明的答案。

三、备考建议1.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以及网上资源等途径进行学习。

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建议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做题练习。

3. 注重整理和总结。

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并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制作知识点归纳表格、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等形式来帮助记忆。

4.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班或者交流活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
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科目的要点,帮助考生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复。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2. 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3.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 高等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设计原则
-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4.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模式
- 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
5.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该科目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祝您考试顺利!。

知识点总结教资

知识点总结教资

知识点总结教资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实,研究内容有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2.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

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3.教育原则常见的教育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结构化教学、个性化教育等。

二、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说1.教育思想的历史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儒、道、法、墨,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用主义等。

2.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罗塞福、弗洛贝尔、杜威、皮亚杰等,他们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教育学说。

三、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分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分支。

2.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期等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

4.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帕维洛夫、沃森、斯金纳等,强调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以及环境塑造个体行为。

5.著名心理学家杜威、皮亚杰、弗洛伊德、阿德勒等。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型1.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教学模型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型等。

3.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情感、学科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一、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3. 学生权益保护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

3. 教育的分类和层次,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等。

三、心理学基础知识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2.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感知、思维、记忆等。

3. 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情绪、情感表达等。

4. 儿童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动作、社交行为等。

四、教育教学理论1.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解,如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如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4.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观察等。

五、课程与教材分析1. 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分析,如内容的准确性、难易程度等。

2.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如知识点、能力要求等。

3. 教材的分析和解读,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等。

六、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等。

2. 教学设计的评价和改进,如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3.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观察等。

4. 教学评价的结果和应用,如教学改进的措施、学生发展的指导等。

七、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组织等。

2. 学生发展的评价和指导,如学习情况的评估、个性特点的了解等。

3. 学生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如纪律问题、学习困难等。

八、教育技术应用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2. 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如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环境的创设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要点整理归纳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要点整理归纳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要点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重点梳理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大重点内容,对于希望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是必须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教育学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探讨。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研究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手段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目标论教育目标论是研究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的目标设置和实现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目标论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要求考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教育目标论的理论去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相关行为等方面。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规律。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教育与社会、家庭、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的相互作用。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社会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等。

4.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组织的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管理学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能够应用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很广泛,其中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教育方法、教育法规等等。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四、教育学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教育学是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学科,它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
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关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学说和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2. 教育心理学:重点了解学生发展及其心理特点,包括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和成人心理等。

3. 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等。

5. 教育管理学:关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个重点科目,主要内容如下:
1. 教育技术原理: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教育
技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多媒体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PPT制作、影音资料运用等。

3. 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

4. 教育软件应用:关注教育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5. 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
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资知识点总结资料

教资知识点总结资料

教资知识点总结资料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资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教资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教育学发展历程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教育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相当熟悉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资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家及其主要著作、心理学发展历程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有所发挥。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资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教资考试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条文,才能在考试中成功。

四、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教资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课程教学知识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内容,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有所表现。

五、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教资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教育管理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基本原理、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教育管理者及其主要著作、教育管理发展历程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内容,了解相关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教资考试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考生需要系统学习,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教师资格认证。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认定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可以得到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帮助备考的教师更好地备考,以下整理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定义、对象、任务、原则、方法等内容。

2.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主要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个别差异、生理发展、社会环境等原理。

4. 教育学的教学理论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二、心理学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内容。

2. 发展心理学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等内容。

3. 认知心理学
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4. 人格心理学
主要包括个性、性格、社会心理等内容。

三、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启发式教学等。

2. 教学设计的步骤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安排等。

3.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备
考重点,提高备考效率,希望广大教师考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顺
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祝好运!。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 教育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在联系4. 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体差异理论及其教学应用3.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4. 记忆、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学应用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和特点4.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和运用5. 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四、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 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特点5. 教育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实践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原则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概念4. 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方法5.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衔接和应用六、教育方法学1. 教育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形式4. 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5. 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远程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八、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3.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4.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 教育伦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以上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备考指南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备考指南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备考指南教师资格证是对一位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进行评价和认定的证明。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对于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份教育学基础知识备考指南,帮助您有效备考并顺利通过考试。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教育的原理、方法、理论和实践等内容。

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基础知识,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主要研究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学习原理和教学原理等。

3. 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备考教育学时,需要了解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如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主义教育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备考要点在备考教育学基础知识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习和发展心理学:学习和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

备考时需要了解学习的类型、学习的动机和效果等。

2.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工具和方法。

备考时需要了解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测量工具,并能够分析评估结果。

3.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备考时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

4. 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备考时需要了解教育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

三、备考建议和学习方法备考教育学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1.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逐步提高。

2. 多练习真题: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考试题型和出题方式,并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性是衡量一个学科领域研究成熟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

二、教育学的创立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1632年,捷克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学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学科教育思想;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1776-1777学年和1786-1787学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提出对后来的实验教育学兴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实验”的思想。

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教育漫话》,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发表《爱弥尔》,表达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其“自然教育”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2、教育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尊重儿童本性,发展他们的个性,以培养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理想的人。

在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近代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划分的理论,对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化”产生直接影响。

1781-1787年,瑞士教育家裴斯特洛齐(或译为:裴斯泰洛齐)发表《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为此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符合学生本性,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1806年,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普通教育学》,这部著作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书中明确地把教育学变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即使之成为“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成为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趋势(综合——分化)和一般方法论(实证方法)的推动;3、教育家的努力。

三、教育学的发展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学主要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观念心理学基础上,思辨成分很重,对教育现象及其问题缺乏实际的研究,不能提供切实可靠的教育知识,因此它从一开始就不断受到批判。

(一)实验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就是针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思辨性展开批判的结果。

实验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二)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代表任务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代表作见教材16页)提出的主要观点包括: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是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的纯粹思辨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方法,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发挥师生两方面的作用。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

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教育目的);3、学校即社会;4、经验中心(课程);5、学生中心(师生关系);6、活动中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缺陷: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校的特质。

(四)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反对赫尔巴特把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培养制度或教育制度应当作为优先目标。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反对抽象的人性观点,使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成为现实的人。

主要观点见教材19页。

(六)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教育思潮。

主要观点见教材20页。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产生分化,基本形成教育学科体系,同时出现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五、教育学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觉;2、获得正确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三、奴隶社会及其教育1、古代学校出现2、教育具有阶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四、封建社会及其教育1、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或骑士2、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3、教育内容4、教育教学方法为纪律约束和个人修行5、积累教育经验五、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1、教育目的:统治人才和劳动力2、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调整4、师生关系民主化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发展六、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1、教育目的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科学方法论指导七、现代教育的特征1、公共性2、生产性3、科学性4、未来性5、国际性6、终身性第二章学校学校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养的社会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特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为学校的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学设施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一、现代学制的产生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14世纪时,欧洲已经有几十所大学。

英国的文法中学或公学、德国和法国的文科中学,通称古典文科中学。

现代小学的出现较晚。

学制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分别对应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和学校体系的类型。

学校体系的阶段性,例如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五四三”学制等;学校体系的类型主要有双轨、单轨、分支三种基本类型以及其他的变化形式。

二、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但没有正式实行。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1905年8月,废除科举考试。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戌学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实施数十年。

该学制首次规定中小学的“六三三制”,沿用至今。

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76年,学制恢复和改革。

三、学校的公益性特点与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区别:1、设置目的2、经费来源及收益3、与政府的关系4、产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的体现:1、不以营利为目的2、教育与宗教分离三、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四、学校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2、法律;3、思想教育;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1、课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3、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4、教师人事管理。

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配合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3、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3、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第三章学生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辐和论或二因素论二、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儿童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其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过程。

“从做中学”就是使教育不断地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四、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教育本身不等于发展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六、教育与儿童的发展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2、在成熟的基础上促进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七、学生主体性与教育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2、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第四章教师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参考书第128页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专业化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职业道德3、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相应的执业资格三、教师的职业要求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3、职业道德素养四、教师资格条件1、中国公民2、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国家规定的学历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教育教学能力五、教师的地位1、经济地位2、政治地位3、文化地位六、教师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1、教师资格分类、条件认定、丧失2、教师的任用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3、教师培训4、教师的考核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

分别对应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取向。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1、导向功能。

通过规定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确定教育活动的总体方向。

2、调控功能。

调控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3、评价功能。

评价教育效果的参照标准。

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法)、小原国芳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中国古代教育、柏拉图、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卢梭、福禄倍尔、裴斯特洛齐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