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7.23 古诗两首 春日 |湘教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7.23 古诗两首 春日 |湘教版 (共8张PPT)
相互交流,介绍。 我这里也采撷了一些,大家一起来欣赏。
了解了那么多春天的诗句,有没有兴趣自己来作诗呢?我 呀,昨天就作了一首诗,自我感觉还挺不错的,不信,大家一 起来看看,怎样?有一点春的味道吗?
今天你们第一回尝试作诗,我特赠送给你们三条优惠政策: 准许小组讨论共同创作。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大吗?其实学古诗并不难,只要我们能细 细地去品味每首诗要表达的意境,韵味,你会感到其乐无穷。
(3)反馈:①解释一些词语。②分句解释(让学生自由 选择)。
(4)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你能感觉这首 诗中诗人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5)a、融入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学着诗人来吟诗。 (自由练习吟诗)
三、选读诗文,学着作诗。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咏春的古诗《春日》现在你能背了吗? 然而古人咏春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比如吟春风的,咏春雨的, 赞春花的,颂春江的,赋春水的,还有唱春潮的,歌春鸟的, 写春游的,洋洋洒洒,数不胜数,课外已经请同学们去收集了 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课前准备
1、课件一个。 2、学生搜集与春天相关 的古诗。
3、每人准备白纸一张, 一些工具书,如:词语手册、 字典等。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 准,谁的声音好 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 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春光春色 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踏春春雷春潮 春华春季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几首诗词为例,介绍它们的背景、诗意和修辞手法。

一、《花儿与少年》这首诗词出自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花儿与少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诗词以花为主题,融入了对少年的描写,表现出花与少年之间的情感交融。

通过诗媒人,诗人以花来写少年,再由老师让学生找出几个描绘少年的词语,并带着语文诗词的情感,以诗为载体,使学生体验到诗意,通过诗意了解诗词中精神和意境的内涵。

二、《画》这首诗词出自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画》,是元代文学家郑光祖所作。

诗词以画为对象,表达了画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画的赞美,引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课文提供了对画所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解释,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三、《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词出自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月夜忆舍弟》,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创作。

诗词以舍弟与描绘月夜为主题,以诗人对舍弟的思念之情,勾起了学生对家人、亲情的思考,也引导学生在他们的课文中感受到了忆亲思友的情感。

四、《渔歌子》这首诗词出自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渔歌子》,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所作。

诗词以渔民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渔歌的描写,展现出渔村的宁静和美好。

课文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观光》这首诗词出自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观光》,是唐代文学家孙元 所作。

诗词以观察风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感悟到自然生态美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

通过聆听、理解和感受这些经典的古代诗词,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3 古诗两首 元日 |湘教版 (共20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3 古诗两首 元日 |湘教版  (共20张PPT)
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热闹 长大一岁的快乐 春风送暖 屠苏的力量 曈曈日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 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 避瘟疫,求得长寿。
迎红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换桃符
总把的名字,悬挂门旁,
用来压邪。后来,演变 成春联。
再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 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 大家的感受?
元日
《元日》这首诗是王安
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 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 一。
自读要求:
• 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 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节律画出来。 • 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谁“暖”?
作者“暖”: 新法推行成功。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 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 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 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 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 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 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 安石的心情怎样?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爆 bào (爆竹) 苏 sū (屠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16古诗两首观书有感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16古诗两首观书有感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16古诗两首观书有感_西师大版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射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如何如此清亮?原先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专门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经常有一种豁然爽朗的感受,诗中确实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受化作能够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画,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伙儿共同分析观赏。

期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发鼓舞。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鲜艳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适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射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亮的水面那么宁静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什么缘故如此清亮呢?他快乐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漂亮的自然风光图卷,差不多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赶忙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先,大学者朱熹在颂扬读书有所领会,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亮、爽朗,以水塘和云影的映射畅叙出来了。

他的心灵为何如此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发,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久爽朗,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

诗人情绪变化:
满怀期望——感到失望——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艺术特点: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
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
同学们,你们会背这首诗了 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演一演,情景对话 诗人:小朋友,你的师父在 吗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那你知道他去哪里采 药了吗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山中具体什么位置呢。
(1)知诗人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还俗后, 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 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 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 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 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 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 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所写的诗 歌缺乏社会内容,情调凄苦,间 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10 卷。
四、悟诗情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问题:
( 动)态
地点在哪里? 林樾 骑黄牛 从哪里可以看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 歌声 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______
主人公是谁?牧童
因果关系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 静 )态
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闭口立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我也 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小结
这首诗记叙了: (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 诗人 )与( 孔子 ) 的问答,体现了隐者( 高洁 )的性格以及 诗人对他的( 仰慕 )。 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诗人、童子、隐者 )。 本诗的写作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
一、知诗人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

(教学反思参考2) 古诗两首-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2) 古诗两首-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一、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

“言师采药去” ——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 ——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 ——难以相遇。

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

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

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

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

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

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

“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

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 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1课 古诗两首-西师大版 (共4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1课 古诗两首-西师大版 (共44张PPT)

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提示
默读诗句,看注解,查工具书, 联系以前学习诗句的一些方法,小 组合作学习诗句的意思,并在旁边 作上批注。
词语注释: 1.示儿:告诉儿子们。 2.元:同“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 4.但:只。 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 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6.同:同“统”,统一。
• 南宋灭亡后,他再读陆游的《示儿》,不 由得感慨万端,于是沉痛地写下了一首《 书陆放翁书卷后》: • “青山一发愁蒙蒙, • 干戈况满天南东, • 来孙已见九州同, • 家祭如何告乃翁。”
7.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 8.定:收复、平定。 9.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10.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11.乃:你的,你们的。
自读诗歌步骤和方法
• 第一步:正确朗读这首诗,注意停顿合理。 • 第二步:采用增、减、调等方法,根据词 语注释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表现出来的 思想感情。 •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 ②他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 (收复失地) • 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 (北定中原日)
③他到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 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 (3)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在临终 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 时此刻你能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 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结 合资料体会一下。 • (悲痛、悲愤、悲伤……)
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 当时的心情? •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 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喜欲狂” 的心情?用 “ ” 画出来。
• • •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古诗的意义和内涵,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分析古诗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哲理,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艺术美,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解读两首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 Nhomakorabea馈,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成功地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诗的意境美。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31 古诗两首 《出塞》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31 古诗两首  《出塞》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1 古诗两首《出塞》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背诵《出塞》,积累经典,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弘扬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诗人王昌龄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不少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呢?抽生背诵古诗。

2、过渡引入:诗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读诗,能够陶冶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3、回忆:读一首诗要读懂什么?(诗意、背景、思想感情)老师相机板书:诗意、诗情)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板书课题,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2、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谈起边塞,就会让我们想起阴山(简介阴山)。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抽生朗读,齐读。

注意纠正字音。

2、怎样才能读出诗味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

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师前四字,学生后三字;再交换)——学生练读——齐读。

3、学生自由默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4、全班交流:(1)有什么不懂的?补充讲解(龙城?秦汉两个朝代为什么会集中在一句诗里?讲解“互文见义”)(2)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示儿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示儿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示儿_西师大版一、说教材古诗《示儿》是南宋闻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落,从此江山破裂,不复统一。

陆游难过悲愤,临终前给亲小孩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伤,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决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存,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说设计理念1、充分尊重学生专门的感受和明白得。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明白得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摸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制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明白得课文的境域。

2、抓住古诗的情感线索,表达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意境,这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以教材为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存。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把握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去漫游知识的海洋。

因此,这节课,我以《示儿》为点,引导学生去收集、积存更多的爱国诗,并以《示儿》为起点,开始训练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这一单元新要求。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把握生字,明白得词意,了解诗意。

2、积存其他爱国诗。

能力目标:1、能依照诗歌领会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目标:明白得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大宛(wǎn )锋棱(léng )骁(xiāo)腾堪( kān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络(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婉()骁()堪()漠()俊()宛()饶()湛()摸()峻()yān() sì()燕似yàn() shì()(4)读课文:《古诗二首》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孩子们,快来听老师给你们讲述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关于古诗词的内容吧!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古诗词的奥秘,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第一篇古诗词:《七步诗》《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诗之一。

它由唐代诗人曹操所作,仅有短短四句却表达了无尽的豪情壮志。

诗中描述了曹操在战场上的勇敢与果断,他以七步赴敌的决绝姿态,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也彰显了他的胆识与魄力。

这首古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情的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它以写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久别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九月九日登山的情景,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这首古诗词以纯净的语言、细腻的表达,让人们沉浸在诗情的世界中。

第三篇古诗词:《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它以深沉的意境、简洁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深夜中无法入眠时,凝视着明月的心境。

诗人以简单而生动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远方亲朋的思念。

这首古诗词以幽默而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让人们不由得陷入思考与感叹。

第四篇古诗词:《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它以壮丽的景色、宏伟的气势震撼读者。

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所见到的壮丽风景。

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千年悠久、无限壮丽的历史与文化。

这首古诗词以华美而雄壮的语言、饱含诗人对乡邦的赞美,让人们沉醉于浩渺的古代文明中。

第五篇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它以满怀思念、送别之情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黄鹤楼送别朋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

通过对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西师大版(2019)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出塞》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

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精读课文教材简析《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

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三、自学理解古诗1、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预设:东:向东。

3古诗两首《所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所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4.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读、背诵、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诗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领略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所见》中的生字词、重点词语及诗句的含义。
2.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掌握古诗的韵律、节奏,学会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
4.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现场默写《所见》这首古诗,巩固对诗句的记忆。
2.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练习题,如填空、改错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所见》为主题的现代诗或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所见》时,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字词教学
针对生字词和重点词语,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讲解,如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同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3.逐步引导,深入解读
2.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古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人文思想,是培养儿童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适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教学使用的古诗资源。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通过登高远望,可以把千里目尽收眼底,借此表达诗人的壮志和追求。

2.《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他人乡异地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明月光照在床前,使人产生思乡之情,进而引起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意。

3.《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时的景象和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展示了作者忧国忧民、仁爱思潮的真情实感。

4.《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处处听到鸟儿的歌声,夜间的风雨声中,花落了多少。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象和万物生长的热爱之情。

5.《静夜思》- 杜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他人乡异地的思乡之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使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进而引起对远方故乡的无限思念。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一些参考内容。

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色、抒发思乡之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情感,并通过欣赏古诗来培养儿童的语感和文学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古诗两首文本解读: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资源运用: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1、背诵并默写诗。

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揭示诗题:1、板书《导隐者不遇》。

2、解题。

访:访问、拜访、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

不遇:没有遇见。

3、揭图。

请看图——出示投影片(或课文插图。

)、(1)想想并思考:图上画的两个人是谁?(2)说说这幅图画是描写什么情景?(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3)图上看不到隐者,他到哪儿去了?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

2、学生一边轻读全诗,一边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试读全诗。

四、讲读课文:1、诗人到什么地方寻找隐者?(山中僻野)见到了没有?(没有)隐者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去了?从哪些诗句中表达出来?(上山采药去了。

只、此)2、诗人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诗句中哪个字里看出来是这种关系?(师徒关系的“师”)
4、隐者的这个小徒弟能具体知道师父到哪座山的哪个地方采药的吗?这双是从哪一诗句中表达出来的?
5、“云深不知处”中“云深”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座山是怎样的一座山?(云雾迷蒙的意思、高大)又从连他的小徒弟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这座山的什么地方采药,可以看出隐者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行踪不定、飘飘欲仙)
6、从整首诗看,哪一句是写诗人问,哪几句是写童子答?小结:《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问答体的形式,是通过“我”与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

第一句问,以下三句答。

写出了山的高大幽深和踪迹不定、飘飘欲仙的隐士生活情景。

五、齐读全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第1句: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他的小徒弟。

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

第2句: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第3句: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只:就是。

此:这)第4句: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深:浓重。

处:地方)小结:说出全诗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再组词。

隐()处()深()此()稳()外()探()些()二、默写《寻隐者不遇》并回答。

1、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一下,诗人可能问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个别、集体等多种形式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多产生无尽的想象。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所见》,指名读,齐读课题。

4、“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请大家自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

二、初读检查:1、指名读,检查正确。

2、出示生字新词:骑振樾分析并记字形。

3、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范读,合作读。

三、整体感悟,层层推进: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

重点明白“振林樾”与“意欲“的意思(传遍了树林;想要做什么事情)2、进一步理解诗意前两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和哪些词
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生反馈时,师相机引导。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诗意后两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袁枚又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时的样子。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4、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配乐诵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3)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整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齐背、个人背。

四、拓展总结:1、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现在老师还想送大家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看看谁想到的画面丰富。

(出示《宿新市徐公店》)2、师简要描述古诗前一句画面。

3、生轻声读后一句,想象画面,同桌讨论、反馈。

五、写字指导。

板书设计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牧童黄牛林樾鸣蝉课时作业设计:一、解释带点的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全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趣的画面。

2、学完古诗后,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试着编一个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