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学说的本质区别

合集下载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杜威的思想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在中外教育史中,关于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很相似,下面我们就进行梳理和区分。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3.两者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陶行知师从杜威,他与杜威都注意到了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学校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重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

不同之处在于:①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

杜威所处的社会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又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实用文化的国家。

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杜威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

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状态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经过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陶行知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适应中国实际的主张。

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对比

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对比
综上,杜威的“做中学”更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既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也重视间接经验的作用。
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对比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杜威和陶行知的理论思想经常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区分,对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进行了如下梳理。
一、背景介绍
陶行知于1914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先生。1917年回国后,曾试图用杜威的教育理论来解决中国人民大众受教育的问题。搞了几年,毫无收效。从此他认识到搬用杜威的一套,在中国起不到普及教育、振兴社会的作用。在现实面前,他看到杜威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学校即社会”不过成了一句时髦的空话,从而不得不另寻出路。
综上,陶行知的思想重视教育而忽视系统的教育,而杜威强调二者要相互契合。
(3)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
杜威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陶行知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综上,陶行知的思想主张以生活为中心,而杜威则认为生活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2)“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应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把社会生活简化缩小为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强调拆去学校的围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鸟笼里面造森林,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即学校”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宇宙和大自然中去,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范围。
Hale Waihona Puke (二)不同点:1、地位不同

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

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

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陈汉才长期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被诋毁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翻版和简单重复”。

我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科学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思想,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的。

它既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翻版,也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的一个流派。

它同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在重大教育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教育有什么作用,向谁开门,用什么内容去薰陶受教育者,要把学生培养成那一个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这些问题历来是教育战线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在这些原则问题上,陶行知对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学说采取批判改造、去糟取精、摆脱影响,公开背叛,勇辟新路的态度,因而两者的教育观点有着根本的不同。

首先,他批判地吸收杜威教育学说中的合理内核,摒弃其糟粕,从我国人民大众的需要出发,提出革新的教育内容。

杜威是为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实用主义教育家。

他的教育学说基本上是消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但在某些方面还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学说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全盘肯定,而是去其糟粕,吸收其合理的内核,加以改造,推陈出新。

他对杜威教育内容中的“教育民主”与“科学教育”就是采取这种态度。

陶行知吸取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所阐述的“教育上的民主”的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合理内核,摒弃其资产阶级民主的内容,批判社威那种“少数资产阶级作主,,的“旧民主",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学校里普及“民主教育”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见《民主》、《民主教育》、《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民主教育之普及》、《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等文章),抨击国民党法西斯独裁的党化教育:“奴隶教育太多,主人教育太少”;揭露国民党特务屠杀师生民主运动的罪行是“死尸象天梯样,一层层的堆列”,发出了“流血!……学生在流血!先生在流血!”的愤怒呐喊。

杜威与陶行知之比较

杜威与陶行知之比较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异同点一、教育与生活1、相同点: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这两个教育观点中,杜威和陶行知都是很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的,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与社会的脱节,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局面。

2、不同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了两层意思:(1)教育为社会生活之必需,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他认为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

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而学校教育要把完整的社会生活向学生开放,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二、学校与社会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

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学生现在的社会生活。

杜威“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学校即社会”的概念试图吸收社会的所有方面把其溶入一所小小的学校,因此,广泛地实行它是容易的,而“社会即学校”的概念与之相反,它寻求的是将学校的所有方面延伸到自然世界。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对比一、教育起源的比较分析教育起源的问题,从发生学的角度去说明教育现象,是研究教育的前提。

教育起源的问题,教育史上曾有过很多种观点,比较著名的有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

前者把教育混同为生物本能的传授活动,后者则将教育起源视为儿童对无意识的模仿。

这两种观点都是脱离生活去孤立看待教育现象的唯心史观。

陶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源于人的的需要,源于“教人化人”的需要。

所谓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指的是教育是生活所固有的,它与生活“是一个西,不是两个西”.有了人类及其人类的生活,就必然要求产生教育,教育是与人类及其生活同时出现的.教育是人类祖先为了生存而向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必然的客观的产物。

陶先生的生活起源论中的生活,是指“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它不只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衣食主义”和谋求职业的“生利主义”的生活,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包括个人生活和生活。

由于陶先生的“生活"是“包含广泛意义的生活",因而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的科学立场。

杜威教育起源的观点,是与陶先生截然不同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个体本能能力和个体生活适应的需要,是适应儿童天生本性“自然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教育即自然”。

杜威教育起源问题中的生活,是指生物学上个体的消极的对环境的适应。

他用脱离人类生活的观点孤立地看待教育的起源,否认教育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属于生物起源论。

因而,两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

ﻭﻭ二、教育内容的比较ﻭﻭ陶先生认为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是“生活所自营”的,必须“用生活来教育”。

他强烈抨击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

他认为,书本只是教育的工具,而不能成为教育的中心.“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而生活中到处都有教育的内容。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差异及启示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差异及启示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差异及启示摘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

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矣键词:陶行知;杜威;生活教育;区别——引言美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打破了以学校、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的传统教育桎梏,将教育的内涵外拓到社会生活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欧美等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陶行知作为我国生活教育派的代表性人物,立足于我国国情及教育现状,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主张“教学做合一”,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分析两者教育思想的异同,深入学习和吸收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理性对待前人教育思想、结合国情实际推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界对两者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本文力求在分析两者教育思想的区别上更加系统和深入。

二、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比较(-)“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约翰•杜威(Jhon Dwey)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1896年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1897年发表其教育观念的纲领性著作《我的教育信条》。

他的教育生活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而此时正是美国社会变革的分水岭,美国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文化、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极度失衡,学校教育呆板,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的生长需要,使儿童在学校颇受压抑。

杜威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倡导“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理论的异同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理论的异同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异同院系:教育科学学院班级:2010级4班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廖茂学号:20101241051浅谈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异同摘要:众所周知,陶行知曾求学于杜威,受后者思想的影响甚深,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而陶行知提出得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这些绝非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有其符合国情民性的一面。

这是他们两者在认识教育本质上的差异。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独自对教育的思想。

两位在教育这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至今影响着教育事业。

关键词:教育本质教育思想影响引言在赞叹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方面推行杜威理论的时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陶行知与杜威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走到一起来的。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友谊,且教育理论方面亦存在联系与区别。

约翰•杜威,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旗帜型人物。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如此不可思议的两个人却在教育这块领域上,有了交叉,彼此对教育的认识,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

二者在教育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l914年,如果陶行知不到美国的lllinois大学学习政治学,他与杜威可能永远也不会相识。

陶行知获得学土学位以后,他就转到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在杜威、孟禄、克伯屈门下学习研究生课程,直至1917年回国。

而后,陶行知和杜威都有着联系,在杜威、孟禄和克伯屈这些良师益友的帮助下,他认识到美国是一个先进的民主国家,对帮助中国发展自身的民主体制是有所帮助的。

基于种种认识,陶行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独到的看法,因此提出了一些似同非同于杜威的观点。

陶行知是第一个发展杜威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中国学者,也是第一个把杜威的理论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人。

因此,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运用是一个分析、批判和革新的过程。

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

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
的区 别 。
足 有 机 联 系 的 ” ,他 的 “ 步 教 育 ” 是 以教 育 哲 学 为 进
陶 行 知 先 牛 曾 经 郑 重 声 明 , 他 的 牛 活 教 育 是 真 基 础 的教 育 。 的,而杜威 的牛 活教育是 假 的。冈为 ,陶先 牛曾说 , 我 们 可 以从 以 卜五 个 方 面 来 分 析 陶 行 知 与杜 威 真 假 牛 活教 育 理 论 的根 本 区 别 。
为 卡 体 的 , 以实 践 为 基 础 的 ,唯 物 的 ; 而 杜 威 先 牛 的
牛 活 教 育 理 论 则 足 以个 人 牛 活 为 主 体 的 , 以经 验 为 萆
础的,唯心的。
陶 行 知 牛 活 教 育 理 论 的核 心 是 牛 活 即 教 育 , 从 其
哲 学 思 想 看 ,属 于 唯 物 实 践 论 , 就 是 承 认 客 观 世 界 先 f 人 (丰 体 ) 而 独 立 存 在 。 现 实 世 界 是 人 创 造 的 产
二O一一年 第 四期
( 第4 ) 总4 期
重 庆 陶研 文 史
Go.l N.No1 40 24 e e a. .4 nr1
陶行 知 与 杜 威 教 育 思 想 的 比较
陈 莉
陶 行 知 与 杜 威 都 是 牛 活 与 教 育 的关 系 上 去 研 究 l
教 育 现 象 的 , 都 倡 导 牛 活 教 育 ,而 且 陶 行 知 曾就 学 于
的 生 活 起 源 论 中 的 牛 活 , 足 指 “凡 人 生 一 切 所 需 皆 属 之 ” , 它 不 只 是 指 为 了 满 足 人 的 生 存 需 要 的 “衣 食 丰 义 ”和 谋 求 职 业 的 “生 利 书 义 ”的 牛 活 ,它 包 括 物 质 牛 活 和 精 神 牛 活 ,也 包 括 个 人 牛 活 和 社 会 牛 活 。 由 于

陶行知和杜威理论的异同

陶行知和杜威理论的异同

陶行知和杜威理论的异同论文摘要陶行知和约翰•杜威,一个被称为“万世师表”和“伟大的教育家”,被尊为孔圣人之后,现代中国的大教育家,一个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巨擘。

两人的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文中提到的各自历经的人生的荣辱沉浮。

众所周知,陶行知曾求学于杜威,受后者思想的影响甚深,他也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这些绝非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有其符合国情民性的一面。

他提出的创造性学习法、创造性教学法也自有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在南京身体力行地创办晓庄师范,并把学校附近都变成五脏俱全的小社会,这遵循的是一种小而全的办学模式。

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改革是必要的,可在改革的过程里,有一种偏向于另一极的隐忧呈现出来——走出课本之外,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事物能否取代系统的课程和教材?解脱“课程、课本、老师”为中心的束缚之后,会不会走向其它的危险途径,例如为杜威所担心的“儿童中心”的极端?这些仍值得我们思索。

正文在赞叹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方面推行杜威理论的时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陶行知与杜威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走到一起来的。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友谊,且教育理论方面亦存在联系与区别。

杜威1859年生于威尔莫特(Vermont)小村庄的一个零售商家庭,他起初在宾西法尼亚城的一所学校当教员,后来又在本地的一个农村学校任过教。

1884年,在Hopkins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杜威开始在密执根大学教哲学。

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中国安檄省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此时的杜威已经是哥论比亚大学一位哲学教授,并在该校的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学系教授研究生课程。

l914年,如果陶行知不到美国的lllinois大学学习政治学,他与杜威可能永远也不会相识。

陶行知获得学土学位以后,他就转到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在杜威、孟禄、克伯屈门下学习研究生课程,直至1917年回国。

从那以后到1946年他去世时一直呆在中国,陶行知把他的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

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

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摘要:生活与教育这对经典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此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影响颇深;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批判地吸收杜威的学说,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很多人困惑二者是如出一辙还是迥然不同,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二者虽在批评传统教育、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终身教育思想上存在相似性,但是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涵义的侧重点、教育目的上存在根本的差异。

关键词:杜威;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自古以来,生活与教育可谓密不可分,人们对二者关系的讨论也始终未曾间断。

在近代,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探讨最具影响力的应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生活”等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主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国情和他长期的教育实践,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创新和超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有些人因此很困惑,杜威与陶行知的观点在语序上发生了交换,那么二者到底是异曲同工还是大相径庭呢?笔者认为,陶行知为学早年深受杜威思想的熏陶,其观点必然与杜威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之处;然而陶行知与时俱进地对杜威的观点“翻了半个筋斗”,这半个筋斗是翻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之上,是翻落在中国人民大众的行列之内,是翻落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激流之中的。

翻这半个筋斗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与杜威教育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1 两个命题的共通之处1.1都以批判传统教育为基点。

同为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杜威和陶行知均是在传统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他们从亲身的经历和教育实践中意识到了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所以,对于传统教育,他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传统教育忽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而仅把学校看成是知识传授或习惯养成的场所,其价值不在现在而取决于遥远未来,儿童当下做的事只是为将来做其他事所作的预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兼与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兼与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兼与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通过与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异同与互补之处。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杜威,作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其教育生活思想同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通过对比研究这两位教育家的思想,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理念的理解,也能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阐述,包括其核心理念、主要特征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接着,将对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进行类似的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比较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并尝试分析这些异同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揭示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比较研究,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积极吸收并发展西方现代教育理念。

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作为他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与生活应当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主张教育应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载体。

这种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了生活的全部领域,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实用。

同时,陶行知也强调“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学校不应只是封闭的教室,而应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

学生应在社会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并比较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两位教育家均在其理论中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教育应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本文将分别概述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观点进行比较,以期深化对教育本质和生活理念的理解,同时为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杜威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来丰富经验、锻炼能力的过程。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陶行知则在其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验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认为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本文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杜威和陶行知在生活教育思想上的异同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将尝试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理论框架,以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坚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和教科书,而应该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过程应模拟并反映生活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实含义。

在杜威看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他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观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杜威与陶行知

杜威与陶行知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三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四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区别 五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经验是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和实用教育体系的核
心。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
要与兴趣
谢谢!

位,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
3.教育即生活
•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
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 教
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未来生活作准 育
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力,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
生 活
和兴趣。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化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
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世外桃源。
学 校
•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了把学校 社
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念中,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
三、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两者为了教育理论的支撑创办了学校 两种教育的民主性非常强烈 终生教育 反对传统教育
四、杜威与陶行知思想的区别
时代背景 的不同
哲学思想 不同
教育目的 不同
五、他们的教 育思想对当今
教育的启示
• 理性的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 • 学习前人理论应紧密结合实际 • 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 教育应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论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异同

论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异同

论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异同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个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巨擘,一个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万世师表”的称谓。

他们虽是师生关系,却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同的教育体系。

但这些不同之间也拥有着相同的教育理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陶行知是留学美国,师承杜威的中国近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从表面看,两种教育观念是截然相反的,其实,它们的内涵和实质是相同的。

首先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

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

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

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

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

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

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

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

陶行知在教育与生活的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概括起来有三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源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二是教育又促进生活之变化。

他强调,只有“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才算得上是促进生活之变化的教育;三是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生活无时不变,教育也随之发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克服了长期以来教育脱离人民大众,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把教育与生活真正熔为一炉,促进教育改造生活,改造自然和社会,实现富民强国。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并非完全一致,但是他们都共同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活 所 自营 , 活 所 必 需 的 教 育 。 ” 生
其 一 , 教 学 做 合 一 ” 的思 想 “ 形 成 有 一 个 过 程 ,并 非 简 单 地 将 杜威 的思 想 中 国化 。1 1年 , 行 99 陶 知在《 教学合一 》 文中便提 出了 一 相 关 观 点 。12 年 , 在 南 开 大 学 95 他 讲 演时 , 是 以“ 学 合一” 题 , 还 教 为 当 时 南 开 大 学 校 长 张 伯 岭 先 生 提 议 将 题 目改 为 “ 做 合 一 ” 这 使 学 , 他 大 受 启 发 , 渐 形 成 “ 学 做 合 逐 教 ” 思 想 。到 12 年 , 便 在 《 的 96 他 中 国 师 范 教 育 建 设 论 》 , 统 地 阐 中 系 述 了 这 一 思 想 。他 指 出 这 一 思 想
行 知 在 晓 庄 师 范 的 教 育 实 践 中 逐 渐摸 索 出来 的一 种教 育理 论 , 主 要 m “ 活 即 教 育 ” “ 会 即 学 生 、社 校”“ 学做合一 ” 部分组成 。 、教 等 从 理 论 来 源 上 看 ,陶 行 知 的 生 活 教 育 离 不 开 杜 威 的 教 育 思 想 。陶行 知 曾是 杜 威 的学 生 , 其 受 影 响 是 很 自然 的 事 情 ,但 他 并 非 照 搬 杜 威 的 观 点 ,而 是 结 合 中 国 当 时 的 实 际 ,根 据 自己 的办 学 经 验 , 出 自己 的教 育 主 张 。在 杜 威 提 的 教 育 理 论 中 , 教 育 即 生 活 ” “ 、 “ 校 即 社 会 ” “ 做 中学 ” 是 重 学 、从 要 组 成 部 分 。 杜 威 教 育 的着 眼 点
学 教 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圄 张 迪 平 王颡 玮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的不同点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的不同点

陶⾏知“教学做合⼀”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的不同点1、教育思想的强调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体现社会⽣活的学校教育,⽽陶⾏知强调的是社会⽣活教育。

杜威在课程教材上强调在学校直接进⾏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等经验性课程,将社会活动直接搬⼊学校作为学习课程,忽视了社会⽣活的多变性。

⽽陶⾏知扩⼤了⽣活范围,他将整个⽣活作为教育场所,提出“⽣活即教育”,提倡学⽣在⽣活中学,从活动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

教学做合⼀强调教与学、教与做的关系。

他认为做是教的中⼼,教和学密不可分,让学⽣在⽣活中边做边学,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做合⼀。

从做中学强调做与学的关系。

杜威认为做是学的源泉,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2、哲学性质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们的⽣物本能活动,是与⽣俱来的。

杜威将“做”看成⼀种基于⽣物本能要求、抛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中的“做”却不是这样。

陶⾏知认为“做”是在劳⼒上劳⼼。

动⼿的同时⽤脑,强调思维对实践的能动的、⾰命的反作⽤,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杜威否定“⾏动”是思想母亲、把“做”仅仅视为⽣物学基础上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

可见,陶先⽣“教学做合⼀”的“做”既是“教”和“学”的出发点,⼜是“教”和“学”的归宿,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3、师⽣关系杜威强调的教育思想是以“学⽣为中⼼”,主张解放⼉童的思维,以⼉童为中⼼组织教学,发挥⼉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尊重学⽣的意愿。

⽽陶⾏知的“教学合⼀”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学习,协助学⽣。

4、理论优点陶⾏知“教学做合⼀”的教育思想是在杜威“从教中学”的启发下,结合中国实际及实践经验,提出的⽣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思想是对 “从做中学”的实⽤主义教育理论的扬弃。

“从做中学”否定了意识对实践、⾏动能动的反作⽤,把⼈类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所进⾏的实践与低等⽣物有机体对环境的本能适应相提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
陶行知师从杜威,长期以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被诋毁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翻版和简单重复”。

我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既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翻版,也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的一个流派。

它同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这两个教育观点中,人们能够发现杜威和陶行知都是很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的。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如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里,只安排儿童做些纺纱、织布、烹饪、木工、缝纫等作业活动,反复出现某些简单的动作,只使人们学到一些为资本家创造利润的初步技术,而并没有掌握好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生活所急需的实际本领,没有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生活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是在批判,改造杜威教育思想之后,站在民族、民主的立场上,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洋为中用,勇创新路的产物。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

在他眼里“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

可以分三个方面解读:第一,生活就是教育。

过什么样的生活,便要受什么样的教育。

第二,生活决定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第三,教育能改造生活。

应当提供生活所需要的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在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上,杜威与陶行知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区别。

一是有没有解决人民生活困难、教育困难的实际精神。

杜威的实验学校里,只安排儿童做一些简单重复的技能动作,旨在为在将来的生活中,为资产阶级创造财富。

陶行知与杜威相反,十分注重人民生活的实际本领,主张教育为人民生活服务,要求教育结合人民生活的实际。

他说:“我们有吃饭的生活,便有吃饭的教育;有穿衣的生活,便有穿衣的教育;有男女的生活,便有男女的教育。

”二是能否培养真正的社会生活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鸟笼式”的教育,“鸟笼式”的生活,即使“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仍然是教育归教育,生活归生活,教育依旧与生活脱节,不能培养真正的生活能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搞一点实验室内的游戏与劳作,根本不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只有把整个社会生活都当作教育的场所,实行“生活即教育”,使教育与生活打成一片,才能培养真正的生活能力。

三是能否全面发展。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只是儿童感到兴趣的某些游戏与手工技能的训练,是零碎的片面的生活常识。

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则是生活能力的全面培养。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很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自教育,社会自社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导致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严重后果。

即使在今天,二者的观点对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

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③。

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

“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虽然师从杜威,但他的教育思想不是杜威思想的传承者,而是杜威思想基础上的再创造者。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较快地摆脱杜威的影响,同其分道扬镳,走完全相反的教育道路。

如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陶先生较快地清除杜威“教育万能论”的影响,由“教育救国”论者转变为革命救国、教育为革命事业服务论者,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之大不相同,还有它的思想根源。

杜威由于其资产阶级本性所决定,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种资产阶级处世哲学,必然使他把教育作为牟取暴利的商品,参加市场竞争。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正是他在市场竞争中抛出来的“名牌商品”。

而陶行知先生则是一个敢想敢干、富于
革命性创造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世界观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为公,为民”。

教育究竟为谁服务,向哪个阶级开门,招生对象、教育对象应该是些什么人,这也是陶先生与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分歧。

虽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指出要“注意给大家以平等和宽厚的条件求得知识的机会”,但另一面又特别强调:“一个划分阶级的社会,只须特别注意统治阶级子弟的教育”。

至于广大劳苦的工人群众,只须在杜威设计的实验学校学习一点初步的知识和技术,能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就足够了。

这就清楚地表明,杜威所办的教育是为少数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小众教育”。

而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恰恰与此相反,提倡办为全国劳苦大众服务的“大众教育”。

他再三强调、反复声明他的生活教育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为了正确认识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学说的本质区别,澄清思想混乱,我认为应该划清四条思想界限:
(一)坚持看全面看主流,把陶行知教育学说的进步性、人民性和科学性的主流,同他
在个别问题上受了杜威的一些影响、提法不够科学完整的支流,严格区别开来。

(二)坚持发展地历史地看问题,把陶行知初时一度在某个问题上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
的影响,与后来逐步摆脱这种影响,甚至背叛杜威教育学说严格区分开来。

(三)坚持从本质上去看问题,把表面上与杜威提法相似、容易引起误解的教育口号与
他的革命教育学说的本质严格区别开来,把形式的近似与内容的不同严格区别开来。

陶行知有些教育口号、概念表面上、形式上与杜威有近似之处,容易引起误解。

它之所
以被误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同志只从名词上兜圈子、抠概念,没有细心研究它的实质。

过去有人研究“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与“学校即社会”、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的时候,只是在名词概念上来推敲,钻牛角尖,而不是从它
们的针对性、内容、性质及其发展过程去进行探讨,那就往往会鱼目混珠。

这正如有人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误认为与宋代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提
法相近似,并斥之曰“一路货色”那样荒唐可笑。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遗产的科学态度,把批判改造吸取杜威教育学说的“合
理内核”同抄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严格区分开来,把结合中国国情、洋为中用与生搬硬套杜
威教育学说严格区分开来。

杜威教育思想是可以一分为二的。

就它的主要方面、本质方面来说,是属于为垄断资产
阶级服务的反动的实用主义教育范畴;但某些问题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对杜威
教育学说持具体分析的态度;对其合理的内核,则在经过批判、改造之后,取其精华、洋为
中用,对其反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则抨击之,摒弃之,背叛之,并且从我国实际出发,
创造出一套革命的、科学的、人民的、有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不管是学习杜威教育思想,还是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不能孤立静止地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

我们必须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现状出发,把历史的杜威和陶行知当代化,学习他们的观点思想和方法,解决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把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那些对当前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凸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心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心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