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软下 硬地层
128 164 171
31 40 35
57~0910 直线 51~0780 缓和曲线 53~0810 缓和曲线
172
32
57~0820 缓和曲线
173
40
55~0870 缓和曲线
174
45
75~0900 缓和曲线
176
40
70~0900 缓和曲线
177
33
70~0900 缓和曲线
179
22
57~0890 缓和曲线
186
49
59~0890 缓和曲线
189
102 60~0750 缓和曲线
190
103 60~0750 缓和曲线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分析总结出如下:(忽略人为因素和其他影响)
在直线段,管片上浮最大值为 12㎜1,最小值为 21㎜,综合稳定范围为 60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前言 在盾构掘进中,管片上浮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造就一 条外观完美、曲线圆滑的好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是我们地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管片上浮的限制与危害 管片上浮是指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受到集中应力后产生向上运动的现象。《规 范》规定盾构掘进中线平面位臵和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管片拼装偏差控制 为±50mm。隧道建成后,中线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为±100mm,且衬砌结构 不得侵入建筑限界。由此推算管片上浮允许值与盾构姿态、管片姿态密切相关, 因此均应限制在±30mm以内才能保证不侵限,并使管片外侧得到均匀的注浆回 填。 管片上浮的危害:一是造成盾构隧道的“侵限”。二是在管片的端面产生剪 切应力,造成管片的错台、开裂、破损和漏水,降低管片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渗 压力。 3、管片上浮的环境特征 ⑴、从地层地质情况来看,管片在硬地层 ﹤8﹥岩石中等风化带,﹤9﹥岩 石微等风化带容易上浮,且地层越硬上浮情况越严重。其次,在上软下硬地层中 引起的管片上浮也比较严重。 ⑵、从线路特征来看,在变坡点、上坡段、反坡点,尤其是在竖曲线的最 低点,管片上浮比较严重。 ⑶、从管片上浮影响范围来看,一般是 10~15环连续出现上浮情况。 ⑷、从管片上浮的速率和快慢来考虑,在开始上浮的第一天,数值一般可以
地层持续掘进越久,管片上浮可完全得到控制(线路特征相同和推力相差不大的
情况下)。
⑵、管片在受力的情况下上浮
在盾构施工中,管片在克服自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上浮,也就是管片所受
力的向上分力必须大于自重。
①盾构机千斤顶的推力与管片的环向轴力不平行时,向上的分力克服重力
就引起管片的上浮。另外,当盾构机千斤顶上下推力差过大时,形成的反力偶也
3
会导致相邻各管片的上浮。
对图中的 A点取距时,由推力差引起的反力偶 Wf1-=f2(3f1-)ft·2m ,为逆
时针方向。由重力引起的力偶为 WG=2×00.75=·1m5, 为t顺时针方向。根据力
偶平衡 W总=3(f1-)f-215,=(0f1-)f=25,t f>1f2。
75~0850 缓和曲线
161

75~0850 缓和曲线
162

60~0800 缓和曲线
对上表三种地层下管片上浮的情况进行比较:在〈7〉岩石强风化带和〈8〉
岩石中等风化带地层交接处,管片上浮的情况最严重,平均上浮值为 38.㎜9>
30m;m在〈7〉地层中,管片上浮值最小,平均上浮值为 12㎜<30m;m且在〈7〉
⑶、及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 ①浆体的要求 a、具有能充分填满间隙的流动性; b、注入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硬化,一般在硬土地层凝固时间控制在 3~4 小时内为好; c、保证管片与周围土体的共同作用,减少地层扰动; d、具有一定的强度,浆体 28天抗压强度在 2~2.5M以p上a; e、产生的体积收缩小; f、受到地下水稀释不引起材料的离析等。 ②注浆一定要及时、足量。 ③及时二次注浆。双液浆的凝固时间<30~40最s佳。 ⑷、封水 ①注浆饱满,封住后方管片背后来的水。 ②分区,也就是每隔十环注一次双液浆截水。 ⑸、螺栓进行二次复紧,提高管片整体抗拉浮能力。 可通过三次紧固来实现:在盾壳内(拼装时)进行第一次紧固;脱离盾尾
35
53~081 0
缓和曲线
17 3
40
55~087 0
缓和曲线
17 4
45
75~090 0
缓和曲线
17 6
40
70~090 0
缓和曲线
17 7
33
70~090 0
缓和曲线
158
20
70~0870 缓和曲线
159
16
70~0870 缓和曲线
160
15
对图中的 B点取距时,由推力差引起的反力偶 Wf2-=f13(f2-)ft1·m ,为
顺时针方向。由重力引起的力偶为 WG=2×00.75=·1m5, 为t逆时针方向。根据
力偶平衡 W总=3(f2-)f-115,=(0f2-)f=15,t f>2f1。
由此可见,上下千斤顶的推力差控制在 5t之内为佳,否则将分别引起管片
层中的﹤5-﹥1,﹤5-﹥2,﹤6﹥,﹤9﹥是不透水层至微透水层,岩体中基本无
水,可视为隔水层,﹤7﹥,﹤8﹥是基岩强风化、中等风化层,为弱~中等透水
层,渗透系数 0.1~10.22,m隧/道d洞身地下水不甚丰富。
例如:(假设管片只受地下水的作用)在从客村~大塘的左线隧道掘进的第
12环1处为﹤7﹥和﹤8﹥地层,水位为地面以下 0.米6,隧道埋深为 23米,则
13 6
23
68~091 0
缓和曲线
13 7
24
62~087 0
缓和曲线
13 8
26
57~090 0
缓和曲线
13 9
24
59~091 0
缓和曲线
14 0
25
58~089 0
缓和曲线
14 4
30
58~082 0
缓和曲线
16 4
40
51~078 0
缓和曲线
17 1
㎜~65㎜>30m,m超限;缓和曲线段的管片上浮最大值为 10㎜3,最小值为 22
5
㎜,综合稳定范围为 32㎜~40㎜>30m,m超限。 另外,在隧道线路的变坡点、反坡点,特别是在曲线最低点,管片上浮的情
况更为严重 。从下图(以变坡点为例)可以看出:作用于 A管片的总推力 F通 过传递作用于 B管片,并与 B管片的轴线成一个夹角。由 F产生的分力 F1是促 使管片上浮的主要原因。当 F1≥G时,管片就开始上浮。而且夹角越大,分力就 越大,由此而产生的上浮情况就越严重(掘进方向是从 A→B)。
地下水的浮力为 F=10×090.×8(23-0)=.26.1×91505K2N,管片的重力为 G=2.5
×8×9.8=1×.1905K6N。F>G,地下水的浮力引起管片上浮。
4百度文库
③相邻管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从新拼管片 B传递过去的力不垂直后一
管片 A的环面时(掘进方向为 A→B),也可能导致管片的上浮。同时,前一管片
7
后进行第一次复紧;进入 1号台车前进行第二次复紧。 ⑹、千斤顶的推力差 原则:能顺利推进时,尽量注意不要采用较大的推力差。油压保证小于 50b。a r ⑺、及时测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① 每天必须测一次,当发现管片上浮时,加紧管片测量密度。可以每5环
测一次或者每 2环测一次。 ② 设立警戒值。当管片上浮的速率>30mm,/可d视为警戒,当管片上浮的
2
等都能影响管片的上浮。尤其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管片上浮情况最为严重。由于
存在相对的软硬情况,容易引起前一管片的上浮!具体情况可见下表的数据:(下
列表格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地铁三号线客大盾构区间左线隧道的第 93~206 环管
片的施工记录)
地质
〈8〉
〈7〉 〈8〉 〈7〉
环号 管片上浮(㎜) 盾构机推力(t) 线路特征
1
达到稳定值的 2/3第,二天上浮值为稳定值的 1/~41/3到,第三天、第四天管片就 不再有上升的趋势,逐步稳定下来。
⑸、从其他方面,比如注浆不饱满且水大时;上下千斤顶推力差过大时; 螺栓未拧紧时;受浆液性质的影响时;管片由于螺栓的影响而自身带有的特性等 都或多或少的会引起管片的上浮。
4、管片上浮的原因 结合在广州三号线客大盾构区间的施工经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管片 上浮的原因 ⑴ 、同步注浆不饱满,从而存在上浮空间 本工程拟采用一台德国 HERRENK公N司E设C计H与T制造的φ6250复m合m式 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设备总长为 73 ,m刀盘的外径设计为 6280,m。m盾构 区间圆形隧道(管片)外径6.0,m内径 5.4,m管片厚度 300,m管m片宽度 1.5,m 分块数为 6块(管片由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构成)。盾构机与 管片之间存在着 14㎜0的建筑空隙,如果同步注浆不饱满,使管片外侧与土层之 间的间隙没有及时有效地充填,就必然出现管片上浮的空间。 其次,在同步注浆不饱满时,地层土软硬不同,产生的管片上浮情况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软地层不容易上浮,而硬地层却有空间导致管片上浮。这是因为在 掘进过程中,对于软地层,上部松软地层土的自稳性差,会因为自重、存在空隙 而有相对的下沉,从而使因注浆不饱满造成的管片和土层之间的剩余空隙基本消 失。硬地层由于自稳能力强,完整性好,能很好的控制自身沉降。再者同步注浆 采用凝结时间为 5h~7h的砂浆,使管片有足够的上浮空间和时间,且地层越硬, 管片上浮的情况越严重。 另外,土层软硬不均现象,包括软硬交接面的倾斜度、长度、上覆土层情况
前端和后端上浮。
②地下水的浮力。地下水位高低及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来源,隧道埋
深大小等地层本身的状态也会影响管片的上浮。盾构隧道所穿过的﹤5-﹥1可塑
或稍密状残积土(Qel),﹤5-﹥2硬塑或中密状残积土(Qel),﹤6﹥岩石全风化
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等风化带,﹤9﹥岩石微等风化带六个岩
例如:设 F与 F2之间的夹角为θ,一环管片的重力为 G=2×.85=2,0可t取推力 F=T=4(5以0上t表格数据中最小值)。 则:F1=×Fsiθn=450θsti=nG=20t
θ=arc(s2i0n/4)5=02.5°4 73 因此当θ≥2.54°7时3,管片就开始上浮了。 ⑷、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管片螺栓不紧固,未形成整体;测量不及时,措 施滞后;管片选型不对的影响。 总之,管片上浮并不是只由其中一个因素独立产生的,而是一个各方面共 同作用下的结果。 5、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效果不错。总的原则是: ⑴、在上坡段掘进时,适当增大盾构机下部油缸的推力;在下坡段掘进时, 适当增大盾构机上部油缸的推力;在左转弯曲线段掘进时,适当增大盾构机右部 油缸的推力;在右转弯曲线段掘进时,适当增大盾构机左部油缸的推力;在直线
6
段掘进时,尽量消除各组千斤顶的推力差。在均匀的地质条件时,保持所有油缸 推力一致,在软硬不均匀的地层掘进时,根据不同地层在断面的具体分布情况, 遵循硬地层一侧推进油缸的推力和速度适当加大,软地层一侧推进油缸的推力适 当减小的原则。
⑵、当发现管片上浮速率偏大时,应停止推进,减小推力亦即减小上浮的分 力 F1,使之小于管片的自重力,并利用管片的自重力使管片下沉,可作为控制 管片上浮的首选措施。
的反作用力导致后一管片相对下沉(与后面的变坡点计算类似)。
⑶、隧道的线路特征
隧道的线路特征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管片上浮。具体影响程度如下表
数据:
地质
环号 管片上浮(㎜) 推力(t) 线路特征
93
121 54~0860 直线
94
117 54~0830 直线
102
114 55~0830 直线
117
65
57~0890 直线
118
66
65~0900 直线
119
65
60~0870 直线
120
63
48~0780 直线
121
60
45~0800 直线
122
60
50~0700 直线
(7)(8)126 127
37 21
58~0810 直线 56~0870 直线
速率>50mm,/立d即停机,实施二次注浆。 ⑻、在变坡点处,应注意两点: ①盾构机的推进速率不应太快。 ②管片应选好型,避免因选型失误造成上浮内力。 6、结语 ⑴、管片上浮可以控制,但在硬地层、软硬交接处、变坡点处需要特别注 意; 2、处理要及时,关键是测量应及时,措施要果断; 3、建议: a、减小管片外侧建筑空间,不易过大。 b、实施同步双液注浆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