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说明

合集下载

曾侯乙编钟相关资料解读

曾侯乙编钟相关资料解读

曾侯乙墓编钟曾侯乙墓是公元前5世纪一位曾国国君的墓葬,墓主人叫“乙”。

所谓曾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根据性质明确的曾国青铜器推断,曾国存续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之间。

1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王熊章镈有明确纪年,相当于公元前433年,属于战国早期偏晚。

2400年后,曾侯乙(公元前478—433年)墓内出土了许多无与伦比的瑰宝,那些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由64件钟按音高秩序编排在一起的打击乐器。

曾侯乙编钟是迄今所知先秦时期件数最多的一套编钟,全套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长架长748、高265厘米;短架长335、高273厘米。

上层分三组悬挂钮钟,中层分三组悬挂甬钟,下层则依长、短架分两组悬挂大甬钟。

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最小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总重5000公斤。

编钟制作精良,全部用浑铸、分铸法铸成,并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曾侯乙编钟每件钟均具备两个不同的音高,全套编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

墓中还出土了用于演奏编钟的木槌和木棒。

这套编钟的钟及钟架、挂钩上共有3755字的铭文,内容为记录诸如音名、阶名、八度组等方面的乐律理论。

中国青铜钟的铭刻自商铙开始,整段成篇的钟铭最早见于西周钟,往往以单件铭和多件组合铭的方式,记录着祭祀、征伐、赏赐、册命、婚媾等事件,以彰显业绩和功勋,并明著后世。

在现知五百多件有铭文青铜钟里,绝大多数的铭文都与音乐无关。

如西周晚期南宫乎钟,甬部铭记:“司徒南宫乎作大林协钟。

兹钟名曰‘无射’”属于鲜见的实例。

曾侯乙编钟则出乎常规,其钟铭的内容除少量为记事之外,绝大多数是直接与编钟及其音乐相关的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并有钟声应证和诠注,还有同墓所出的磬铭互通互证。

这是一部声、文对应,文、文相合,内容丰富、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一部迄今仅见的先秦乐律专著。

其铭文的全部内容,在传世的文献中绝无仅有。

不朽绝响之曾侯乙编钟

不朽绝响之曾侯乙编钟

不朽绝响之曾侯乙编钟Le carillon immortel de Zenghouyi—————作者:闫旭 Yan Xu翻译:王文新 Wang Wenxin中国礼乐文明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人不仅对音乐表演的程式、编制、形式、所使用的乐器,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也看重乐器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即乐器的核心制作材料。

他们按主要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并认为 “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追求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至高境界。

La Chine a une longue histoire de civilisation rituelle et musicale, et les anciens Chinois avaient non seulement des exigences concernant le modèle de style, la composition, la forme et les instruments de musique utilisés dans les spectacles musicaux, mais ils accordaient également de l’importance au lien entre les instruments de musique et le monde naturel, c’est-à-dire aux matériaux de base utilisés pour leur fabrication. Ils ont divisé les instruments de musique en huit catégories en fonction des principaux matériaux : le métal, la pierre, la terre, le cuir, la soie, le bois, la gourde et le bambou, estimant que « le métal et la pierre font la fanfare, la soie et le bambou les airs, les vers sont à déclamer, les chansons à chanter, la gourde sert à déclarer, les tuiles à louer, et le cuir et le bois à rythmer », et poursuivant l’idéal suprême que « la poésie exprime les aspirations, le chant en fait une interprétation sur un air mélodieux rythmé qui peut pacifier les relations anthropo-divines si l’on joue des huits instruments conformément à l’o rdre établi ».在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后代殳(shū)发明了钟1。

曾侯乙编钟铭文呈现先秦钟律的“六律”实践

曾侯乙编钟铭文呈现先秦钟律的“六律”实践

・29・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曾侯乙编钟铭文呈现先秦钟律的“六律”实践宋克宾摘要:“六律”是先秦钟律的一个核心概念。

对于不同文献中记载的“六律”, 学界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六阳律、六声音阶、十二律的泛称、阴阳六律、五声音 阶五度关系转调所需要的“六个音律”。

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是先秦钟律实践的直 接记载。

文章认为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呈现了先秦钟律的“六律”实践,反映出先 秦钟律实践中的“六律”就是六阳律。

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的概念,曾侯乙编钟 六阳律体现的音乐实践包括:以六阳律为中介比较各国律名;以六阳律名为基础构 成六阴律名从而完形十二律;用六阳律(之均)来说明姑洗均之声的宫调关系。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钟律;六律;六阳律;实践D0I : 10. 3969/j. issn. 1008 -7389. 2020. 04. 003中图分类号:J612.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7389 (2020) 04-0029 -12先秦礼乐以“钟磬之乐”为代表,“钟磬之乐”的乐律实践是先秦“钟律”在音乐层面 的基本含义。

“六律”是先秦钟律实践的核心概念。

虽然受到先秦阴阳文化观念的意义叠加, 但“六律”必然有其音乐操作或技术层面的本初意义。

由于钟律实践的知识、技术往往为专 职乐师所掌握,加上周、秦、汉的社会更替,汉代人已经不完全清楚先秦钟律在实践层面的 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产生了许多千古谜题。

“六律”就是其中谜题之一。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钟体铸有2828字铭文。

这些铭文,是汉代注经者们也没有见过的、先秦钟律实践的直接材料,为我们解读先秦钟律 包括“六律”概念的实践内涵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收稿日期:2019-12-12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编钟编磬的乐律实践研究” (19YJC760087);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两周钟磬的乐律学研究” (2018WTSCX058)。

曾侯已墓的青铜艺术

曾侯已墓的青铜艺术

简介为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

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

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

南北16.5 米,东西21米。

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

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

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会在墓中生活,故他们也要通风。

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

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

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

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

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

曾侯乙编辑本段曾侯乙铜像曾侯乙,姓姬名乙。

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

他不仅是一位熟谙车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

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编钟为代表的万件文物,以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而震惊世界,作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备受世人关注。

然而曾侯乙何许人?史籍无载。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指出周朝在随国、曾国都封有同姓诸侯。

1979年,在随州市郊义地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出土两件铭文铜戈,器主季怡为曾国公族,曾穆侯之子西宫的后人。

根据铭文,季怡自称“周王孙”,证明曾侯本是周王的宗支。

谭维四据此推断,曾国为姬姓封国,作为其国君的曾侯乙与周天子同姓毋庸置疑。

据他介绍,曾侯乙墓万件文物中以车马兵器最多,其种类之全、数量之众、综合功能之强,前所未见。

其中射远兵器居多,长杆兵器尤为特殊,且有极为罕见的矛状车軎,这些都是用于车战的武器装备,说明曾侯乙是一编辑本段曾侯乙墓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和指挥官。

曾侯乙墓随葬数量庞多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

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少商
角反鴃 羽曾
中二 9 隧部
(g1)
徵 中二 5 右鼓
(g2)
徵反终 中二 2 右鼓
(g3)
徵反
中二 8 隧部
(a1)
羽 中二 4 隧 、反
(a2)
少羽喜 中二 1

(a3)
羽反
中二 11 右鼓 ( # a1) 商曾
( # a2)
( # a3)
中二 9 右鼓 (b1) 徵角
(b2)
中二 1 右鼓 (b3) 宫反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编钟中层二组虽然相对来说还算统一 ,但依然存在氵音声组和正声组八度界定词混 用的现象(第一组别 :以双重边框为界) ;正声组 、少声组 、反字组 、八度异名词等混合的现象 ( 第二组别) ;第三 组别与第二组别类似 ;纵向上比较 ,也有八度界定词不明确的现象 ;对于变化音 ,编钟也没有象编磬那样 ,而 是上下呈八度关系的都是一样的称谓 ,如此表中的“羽曾”、“商角”、“商曾”等 。
国名

浊姑洗 姑洗

兽钟 浊穆钟 穆钟
仲吕 # C 浊坪皇
蕤宾 D 坪皇
林钟 # D 浊文王
夷则 E 文王
南吕 F 浊新钟
无射 # F 新钟
应钟 G 浊兽钟
通过以上两表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编磬上铭文中的律名比编钟上的铭文明显少得多 。编磬在律 名上只采用了编钟所用过的十二律名 ,但它是“一律一名”。
(c)
( # C)
(D)
( # D)
氵音商大商 徵曾
下三 1 下二 4 下二 5 隧部 隧部 右鼓
( # c)
( d)
( # d)
( E)
( F)
大鍡釒 羽曾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先将钟铭一部分的释 文 录 写 出 来 ,尽 可 能 用 今 字 ,有 关 字 形 的 分 析,下面随文说明: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 曰:伯筈
上 (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 (抚) (定)天 下 。 王 遣 命 南 公 ,(营)宅 汭 土 , 君 (庇)淮夷,临有江 (夏)。…… 午、武、下、土、夏等字,押鱼部韵。 让我们逐句讨论这段铭文: (一)惟王正月,吉日甲午: 记月称王,是用建子的周正。吉日意即朔 日 ,《周 礼》或 称 吉 、月 吉 ,郑 玄 注 均 解 释 作 朔 日 。 贾 公 彦 疏 云 :“ 知 吉 是 朔 日 者 ,《论 语·乡 党》云‘ 吉 月 必 朝 服 而 朝 ’,是 吉 谓 朔 日 ;《礼 记·玉 藻》云‘ 诸 侯 皮 弁 ,听 朔 于 大 庙 ’,或 云 吉 ,或 云 朔 ,听 朔 在 月 一 日 ,是 知 吉 为 朔 日 也 。”有 关 问 题 ,我 在《夏 商 周 年 代 学 札 记》中 曾 有 详 述[3]88~93,并 列 举 安 徽 寿 县 西 门 蔡 侯 申 墓 器 铭 为 证[3]101~102,和 曾 侯 编 钟 一 样 ,也 是 春秋晚期的。 钟铭这一段的后面,记载了吴国伐楚入郢 的事迹,时为公元前 506 年。我在《释读》小文 中 已 指 出 作 钟 必 在 其 后 。 查《中 国 先 秦 史 历
中图分类号:K255,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669(2015)04-0016-05
DOI:10.16600/ki.41-1426/c.2015.16.002
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墓主为春秋晚期 的曾侯 。 [1] 墓内出土编钟三组,简报分称作 A 组、B 组和 C 组。A、B 两组铭文都明确记载 系曾侯 所作。依青铜器命名惯例,试据其铭 中历日的不同,称为“正月曾侯 编钟”和“十 月曾侯 编钟”,以便于引述和记忆。

曾侯乙青铜器出现最多的铭文

曾侯乙青铜器出现最多的铭文

曾侯乙青铜器出现最多的铭文族氏铭文是指商周青铜器上所铸的用以标识作器者家族名号的铭文,曾侯乙青铜器出现最多的铭文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铭文,欢迎阅读!青铜器出现最多的铭文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发掘了擂鼓墩1号墓。

这是一座战国早期大墓,墓主人是一位名叫“乙”的曾国国君,爵位为侯爵,下葬年代不早于公元前433年。

因为墓中文物共出现了208处刻有“曾侯乙”字样的铭文,因此习惯上称墓主人为曾侯乙,而这座墓葬墓也更常被称为曾侯乙墓。

这座深埋地下2400多年的宝库分为西、北、中、东4个椁室,呈不规则多边型,总面积达220平方米,共出土了15404件文物,其中,由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编钟、编磬、琴、瑟、排箫、篪等组成的交响乐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博物馆和音乐厅。

许多未必声名显赫的玉器、漆器,也以精湛的工艺和奇特的外形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为我们完整再现了古代贵族礼乐制度中的钟鸣鼎食以及先秦时期的生活场景,也改变了人们对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化的认识,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今天,这些珍贵的文物被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当中,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古人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灵魂的永恒,以精湛的艺术表达对神明的敬畏,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充满浪漫的情怀。

1乐器曾侯乙墓出土9种125件乐器,向我们展示了一座2400多年前的地下乐宫。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

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

今年1月上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到现场调查,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

【吉金传】曾侯乙编钟:千古绝响

【吉金传】曾侯乙编钟:千古绝响

【吉金传】曾侯乙编钟:千古绝响一、乐出东方1978年5月,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地区,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发掘工作的对象,是当地空军部队扩建营房时偶然发现的一座大墓。

初步勘探结果显示,这是一座大型木椁墓,比马王堆1号墓大六倍,比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大十四倍,构筑在岩石上——这种筑穴方式叫岩坑竖穴,在南方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墓室巨大的椁盖被吊车吊起后,人们才发现这座古墓内部已经完全被3米深的积水淹没。

一番考量后,考古人员决定先用抽水机将积水抽干,再进行下一步的发掘工作。

5月22日午夜,当水位下降到距椁墙顶50厘米处时,墓穴中室内靠西壁不远处隐约出现了与之平行的2个长约2米的木架。

之后几天内,随着水位的逐渐下降,更下层的横梁、木架、柱托相继出水,一同露出的还有其上悬挂的一组组纹饰精美、悬挂整齐的钮钟、甬钟和镈钟。

墓内积水终于见底后,一整套保存完整、气势宏大的青铜编钟呈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注1]在泥土之下沉睡了2400年后,这件人类音乐史上的伟大奇迹,终于带着一个钟鸣鼎食的古老时代,重新回到阳光之下,用它金声玉振的袅袅乐音,奏鸣出震撼世界的千古绝响。

二、宝器宗彝这套编钟曾侯乙编钟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

木制钟架由长短不同的两堵呈曲尺形垂直相交的立面构成,分上、中、下三层,有足足246个构件;7根有着繁复彩绘的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佩剑的“武士”和8根圆柱一起,为曾侯乙托起他心爱的乐器。

全套编钟共计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

每件钟上不仅有铭文,而且以圆雕、浮雕、阴刻、错金、髹漆彩绘等多种技法加以装饰,显得典雅、大气而庄重,代表着先秦时期铜器范铸技术的一座高峰。

位于这组编钟最上层的,是三组较小的钮钟,全套编钟的最高音就是由其中最左边的那枚发出的。

所谓“钮钟”,就是指通过顶端一个被称为“钮”的方形环挂到钟架上的钟。

曾侯_月舆_舆_编钟铭文前半释读_李学勤-201404江汉考古

曾侯_月舆_舆_编钟铭文前半释读_李学勤-201404江汉考古

68在2013年12月举行的“叶家山西周墓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先生提交了《关于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族属问题》论文[1],其中引述了2009年于文峰塔墓地采集的一件编钟上的铭文,由于关涉重要史实,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

随后,刊出在《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的黄凤春、胡刚两先生的《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一文[2],也载有该钟的铭文。

2014年5月20日,我有幸得到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以及武汉大学诸多先生的惠助,在随州观察了这件编钟,并向黄凤春先生请教。

现就钟铭前半部,在已有释文基础上,略提几点个人意见,试再写定,供大家参考。

钟据形制和纹饰的特点看,属于春秋晚期。

铭文作狭长富于美术意味的书体,多用装饰性的羡笔。

铭文的前半部,包括钟的正面钲部与左鼓,依原行款隶写:隹(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曰:白(伯)()上(庸),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无(撫)(與)编钟,铭文前半位于钟的钲部和左鼓,所记历日相当于公元前497年,周历正月甲午朔。

器主曾侯追述先祖伯(即南宫括)辅保周文王、武王伐殷,后受王命建国于汭土,君临淮夷各族和江汉地区。

这是西周早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为曾(即随)国公室族属等问题提供了珍贵论据。

关键词:文峰塔;编钟;曾国;曾侯中图分类号:K871.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0327(2014)04-0068-02李学勤(北京100084)特稿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作者:江汉考古2014.4/总第133期武王受天所给予的伐殷之大命。

第六行第一字“”从“奠”声,读为定。

“南公”即铭文上面的“伯”。

西周晚期南宫乎钟(《殷周金文集成》181)铭云:“先祖南公、亚祖公仲必父之家”,可知“南公”是南宫氏的第一代,是特指南宫括的。

南公括左右文武已见钟铭,所以这里“遣命”南公的“王”肯定是周成王。

大盂鼎的器主盂称南公为祖,他在康王晚期的二十三年内受封,也可以旁证遣命南公当在成王较早的时期。

论宋代安陆出土“曾侯钟”之乐律标铭

论宋代安陆出土“曾侯钟”之乐律标铭

论宋代安陆出土“曾侯钟”之乐律标铭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其钟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音律理论,也体现了当时如青铜编钟这般宏大的打击乐器可以旋宫转调的实际情形;通过对钟铭的研究,还由此涉及了一个历史悬案:宋代湖北安陆出土的2件“曾侯之钟”(或作“楚王禽章钟”)的铭文阐释。

笔者以为,对“曾侯之钟”上乐律标铭的解释,尚未因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而到“豁然冰释”的地步。

本文拟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一、“曾侯之钟”的历史著录宋代湖北安陆出土的2件“曾侯之钟”,在当时的金石学著作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与王厚之的《钟鼎款识》中均有摹本。

(一)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的著录据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所载,当时在湖北的安陆出土的编钟有两件,即书中的“曾侯钟一”和“曾侯钟二”。

其中,(1)“曾侯钟一”条下,薛氏按:《古器物铭》云:政和三年,获于鄂州嘉鱼县以献,字画奇怪。

铭文云楚公下一字不可辨,必其名也。

自作按:楚自周成王时封熊绎以子男田居楚。

至熊渠立其三子为王,后复去其王号。

至熊通始自立为楚武王,则是楚未尝称公。

此钟不知何人所作,终要之,为楚武王之前器无疑也!曾侯钟一,方城范氏下为该钟两面的铭文。

其一面为: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旃,楚王含(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寞之于西殇,其永峙(持)用享。

文与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王镩铭文大同,不仅文字一字不差,字体与写法也基本一致。

“曾侯钟一”的另一面铭文为:穆商商(2)《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所载“曾侯钟二”条下,也为该钟两面的铭文。

其一面为“曾侯钟一”一面之记事铭文之后半部:乍(作)曾侯乙宗彝,寞之于西鸦,其永峙(持)用享。

“曾侯钟二”另一面之铭文为乐律内容:卜羽反宫反文末薛氏按云:右二钟,前一器藏方城范氏,皆得之于安陆。

《古器物铭》云:隹(唯)王五十六祀,楚王韵章。

按:楚唯惠王在位五十七年,又其名为章。

然则此钟为惠王作无疑也!方是时,王室衰弱,六国争雄。

论古代乐律的“上”和“下”

论古代乐律的“上”和“下”

作者简介:方建军(1962~ ),男,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① 方建军:《伶州鸠与周代的七律》,《音乐研究》2007年第4期。

② 陈应时:《〈乐星图谱·犯调歌诀〉疑点之考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第1期。

摘 要:中国古代乐律之中,包含一些与“上”“下”有关的术语,如见于典籍的“上生”“下生”“上宫”和“下宫”,见于钟磬铭文的“下角”“下角”和“上宫”等。

十二律相生中的“上生”和“下生”,其“上”“下”的含义都与音高有关。

“上”具低音之义,“下”具高音之义。

某律之“上宫”,当即某均之低八度宫音;某律之“下宫”,当即某均之高八度宫音。

“下角”的“下”,指的是高八度,下角即宫角之上高八度的角;“下角”的“下”,具有上方高音的含义。

关键词:乐律;上生;下生;上下宫;下角中国古代乐律之中,包含一些与“上”“下”有关的术语,它们不仅记载于传世文献,而且在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

例如,古代典籍关于三分损益生律法的“上生”和“下生”,周代乐律的“上宫”和“下宫”,曾侯乙墓钟磬铭文的“下角”和“下角”,西汉编磬铭文的“上宫”和“下角”等,均涉及“上”或“下”的问题。

陈应时先生精研古代乐律理论数十载,创获颇丰,其中即包括对“上生”和“下生”的释义。

受陈先生有关见解的启发,我曾对周代乐律的上下宫问题试做初步探讨①。

这里综合有关研究资料,就古代乐律的“上”“下”问题再做进一步讨论,作为对已故陈应时先生的纪念,并向读者请教。

关于三分损益十二律产生顺序的“上生”和“下生”,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的记载,其文如下: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

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作者:胡昊 Hu Hao 翻译:丁越 Ding Yue曾侯乙编钟Carrilhão Chinês doGovernador Yi do Estado Zeng随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距省会武汉市西北155公里。

1977年,随州的一处空军修理所准备在城关西北郊的一处丘陵地带建造营房。

9月正式动工时,修理所副所长王家贵发现推土机下的泥土有些异样,中间的软土好似人为回填过。

现场挖土方的施工人员挖到了几块已腐朽成黑褐色的旧铜,随后就拿到废品回收站卖了。

得知此事后,王家贵紧急召集大家,要求凡是挖到旧铜、铁、瓷器等一定要交到部队里。

他强调:“这都是文物,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拿走就是犯罪!”几天后,在离这片褐土东南面不远处,相继又挖出了四件旧铜器。

A cidade de Suizhou localiza-se na parte norte central da província de Hubei, a 155 quilómetros do noroeste da capital provincial Wuhan. Em 1977, preparou-se para contruir um quartel de um centro de reparação da Força Aérea em Suizhou na área montanhosa dos arredores do noroeste da cidade. Quando começou oficialmente a construção em setembro, o sub-diretor do centro de reparação Wang Jiagui descobriu alguma anormalidade do solo sob a escavadeira: o solo macio no meio parecia ter inflado artificialmente. Os operários de escavação desenterraram pedaços antigos de cobre castanho-escuros, que já estavam decaídos, e venderam-nos na estação de reciclagem de resíduos. Depois de saber disso, Wang Jiagui convocou todos urgentemente e exigiu que qualquer um que desenterrasse cobre velho, ferro, porcelana, etc. devesse entregar o objeto ao exército. “Tudo isto são relíquias culturais. Ninguém pode levá-las. Se levarem cometerão crimes!”, enfatizou ele. Uns dias depois, não muito longe a sudeste do solo castanho, quatro artefatos antigos de cobre foram escavados.王家贵愈发觉得事有蹊跷,便先后两次把情况汇报给随县文化馆,但因现场勘查判定依据不足,两次上报后都无处理结果,“褐土之谜”一直未能解开。

从曾侯乙墓编钟看东周时期礼乐文化

从曾侯乙墓编钟看东周时期礼乐文化

从曾侯乙墓编钟看东周时期礼乐文化作者:张铭浩郝旺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9期摘要: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制度化与程序化,并与宗法分封制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备的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体系。

编钟作为周代礼乐制度重要的物化形式之一,能够从本质上揭示出周代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普遍社会思想理念,进一步揭示两周礼乐文化的演变。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礼乐;乐悬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9.0331978年,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州出土,包括一件不能演奏的乐器—镈,共65件。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可谓“震惊世界的地下音乐宝库”,整套编钟数目之大,保存之完好,真实地为世人展现出当时作为国君的曾侯乙享用器物的组合情况。

曾侯乙编钟作为先秦时期编钟发展至高峰时期的代表,其完整性为研究东周时期的物化礼乐和政治典制提供了丰富资料,同时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礼乐文化的演变轨迹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证据。

1 礼的内涵和由来礼是古代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制度性规范,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引导性因素,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性特征。

①礼在中国古代以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出现,“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礼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学者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看法:①郭沫若的祭祀起源说;②杨宽的礼仪起源说—原始社会中的礼仪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后来逐渐作为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周礼”就是属于这样一种性质②;③杨向奎的交易起源说—宗周时期货物的交易行为带有浓厚的礼仪性质,后来周礼中逐渐减少了礼仪中的商业性质③;④陈戍国的多元起源说—礼制是层叠地构成的,也就是说礼制的所有部分不是在同一个时间产生的,而是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起源,然后逐步走向完善④。

国家宝藏之曾侯乙编钟

国家宝藏之曾侯乙编钟

国家宝藏之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重达5吨。

同出土的还有32件编磬,钟、磬合奏“金石之声”,并共同铸有音乐铭文3755字,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战汉时期,中国也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按大小和音调为次序,排列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

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件,均铸有铭文。

▲楚王酓章镈钟(《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159页)它们共同被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编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kùo),小说《封神演义》中也有这一角色。

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曾国与楚国关系密切,曾侯乙墓出土的楚惠王镈钟,被称为“楚王酓(yǎn)章镈钟”,上面记载了在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楚惠王在西阳接到了曾侯乙去世的消息后,在西阳遥祭他,并为他铸造了这件镈钟,以供其在阴间永远享用。

为什么楚国会向去世的曾侯赠送礼物?这要从一段历史故事说起。

▲镈钟铭文拓片(《文物》1979年第7期13页)“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阖闾任用齐人孙武为将,楚人伍子胥为相,率其胞弟夫概攻打楚国,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攻破楚国的都城郢。

破城之际,楚昭王在慌乱中逃走,并被吴军射伤。

曾侯_月与文_与_编钟铭文补说_李天虹-201404江汉考古

曾侯_月与文_与_编钟铭文补说_李天虹-201404江汉考古

74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曾侯编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7月16日,在“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专家座谈会”上,笔者聆听了凡国栋博士所作铭文释读的报告,并与凡博士进行交流,会后又有幸拜读学习李学勤先生对一号钟钲部与左鼓铭文的研究[1]。

这里拟对编钟主人曾侯略作申述,并对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中的“”字试作考释。

一、曾侯与,同墓所出鬲铭写作“與”[2]。

曾侯乙墓出土铜器有“曾侯之用戟”(《集成》17.11178、17.11179),“曾侯之行戟”(《集成》17.11180、17.11181)。

、均从“與”声,音同通假,系同一人名。

该墓出土的尊盘,盘内原有“曾侯(或作)”字样,但是“”字被磨去而改刻“乙”,说明()应该是曾侯乙的先人[3]。

据研究,曾侯一号钟形制属于春秋晚期,铭文记述吴楚攻伐之事,钟的制作年代当不早于公元前506年[4]。

而曾侯乙墓时当战国初期,在公元前433年或以后若干年,是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墓葬[5]。

从时代连续性看,大体可以肯定,文峰塔一号墓的曾侯(與),跟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是同一个人。

那么,一代曾侯,即文峰塔一号墓编钟主人之名,目前所见至少有四种写法:“”、“”、“”和“與”,前三种写法均从“與”声[6]。

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有三个曾侯,除曾侯乙、曾侯()外,还有曾侯。

关于这三代曾侯之间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曾侯乙墓中曾侯()和曾侯的青铜器都有相当的数量,说明他们应当是距曾侯乙时间较近的父祖辈,而通过对器物形制和铭文辞例、字体的研究,曾侯()当早于曾侯[7]。

也就是说,曾侯()是曾侯乙的祖父[8]。

一号钟的年代可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个看法。

二、言就,铭文原形右旁上从“亯”,下与“高”字下半写法相同,疑是“就”字异体。

商周金文中的“就”字,通常写作上从“亯”、下从“京”之形[9]。

西周晚期簋盖(《集成》8.4296)“申就乃命”(金文习语)的“就”字作,下从“高”,应是因为“京”、“高”形、义均相近[10],所以把从“京”替换为从“高”。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_曹锦炎-201404江汉考古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_曹锦炎-201404江汉考古
楚,指楚国。成,休战讲和,调解使和。“成” 字用法《左传》习见,如《隐公元年》:“惠公之季 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 人盟于宿,始通也。”杨伯峻注:“成,解怨结好 也,今言媾和。”又,《隐公八年》:“冬,齐侯使来 告成三国。”杨伯峻注:“谓以宋、卫与郑讲和事 来告。”[10]可以参看。
斋,《说文》谓“戒洁也”,本指斋戒,即祭祀 前行斋戒,所以也可引申为祭祀义。《礼记· 檀弓上》:“非致齐(斋)也。”孔疏:“齐为祭之 事。”(此处“齐”为“斋”字通假) ,“盟”字异构, 楚文字习见。《释名·释言语》:“盟,明也。告 其事于神明也。”是指与他国诸侯在神前誓约、 结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子虎盟诸侯 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 此盟,明神殛之’。”“斋盟”犹言“盟祀”,青铜器 铭文习见。
Hale Waihona Puke 附记:本文是 2013 年夏安徽大学举办“纪 念何琳仪先生诞辰 70 周年学术讨论会”提交 的论文,据随州最新考古发现判断,本文讨论
的曾侯钟残片,很有可能与文峰塔墓地出土的
曾侯残钟为同组编钟,铭文或可互补。因此先
于《江汉考古》发表,以供大家研究。
注释:
[1]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文物》 1972 年第 2 期。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0327(2014)04-0070-04
北京收藏家梁氏庋藏有一件大型青铜钟 残片,上有铭文数十字,嘱予为之释文。今作 小考,以求正于梁先生及同好。
此钟为残片,现存左下侧鼓部。从现存残 片情况看,属于大型编钟之一件,时代约为春 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铭文现存 7 行共 34 字(图 一、二)。从铭文分析,应该是正、背两面皆铸 有文字,合成全铭。下面先按原行款写出释文, 再作考证。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之欧阳语创编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之欧阳语创编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

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

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

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

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

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

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

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

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

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