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2015—2016)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2015—2016)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材: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科学。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 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这些成果的出现,极大的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温故而知新,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人生理想。
⑵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
1。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第18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5.(2009年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C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 A.①② ③ D.③④ B.② C.②④
本讲复习完毕
P257--258
2、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相继建成 秦山核电站和 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 工业的发展上 了一个新台阶, 成为和平利用 核能的典范。
部分国家侵占中国岛礁
越南占领28个
菲律宾占领7个
马来西亚占领3个
印尼占领2个
文莱占领1个
菲律宾 武装渔 船在我 南海游 弋
日本海上保安厅登岛逮捕我保钓人士
日本海上保安厅拦截我渔民正常作业
思 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节课, 改革开放 两弹一星 2. 党和政府制订了 希望你们不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中国的 增强了国防力量 杂交水稻 正确的科技发展规 提高了国际地位 快速发展,更希望你们能够增加一种 载人航天 划 增强了综合国力 基因工程 使命感,一种为了中国的建设、中国 3. 广大科技工作者 振奋了民族精神 计算机等 的开拓精神与无私 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我们要 奉献 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 4.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 的推动
原因: 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根据材料三、四可得出什么结论?
四、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 技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 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 展,培育了一批世索引擎等 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生物技术
01 总结词
02 基因编辑技术
03 生物制药
04 合成生物学
05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 展迅速,已在基因编辑、 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了一 系列重要突破。
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国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发展起了航 天、电子、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政策 支持力度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 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 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环保科技
清洁能源
01
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了碳排放,对
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环境污染治理
02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如水处理、大气治理等,有效改善
了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
03
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如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等,有助于受损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04
科技对经济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05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
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为其提供实验设备和航天员,共同开 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核能领域合作
中国与多个国家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核能技术,推动 全球核能事业的发展。
卫星导航系统合作
中国与多国合作建设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 服务,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
合成生物学
建国以来的巨大科技成就
总结词
月球探测
深空探索与宇宙研究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 知,拓展人类的探索边界。
中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实现对月球的精细探 测,为未来月球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火星探测
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中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 表探测和巡视,深化人类对火星的理解。
通过大型粒子加速器和天文观测设备,深 入探索宇宙中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 示宇宙的奥秘。
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863计划”,大力推动信息技术 的发展。
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信息技 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2000年,中国推出“数字中国”战略,加速数字化进 程。
2020年,中国5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成为全球5G网络 建设的领先者之一。
03
科技对社会的贡献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不 断发展,为遗传病治疗和基因改良提 供可能。
细胞疗法
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细胞疗 法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展 现出良好前景。
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病理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和效率。
深空探索与宇宙研究
改善民生福祉
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 应用,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 善民生福祉。
02
重大科技成就
航天科技
总结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 航天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步发展壮大。
详细描述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01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建国以来,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
高二历史要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要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高频考点】建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识要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览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二、两弹一星:1、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2、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3、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东方魔稻”:1、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2、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神舟”号飞船:1、评价: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2、意义: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国家的独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③经济实力的增强;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方法例析】“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点拨: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要点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要点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科技战略的发展新中国诞生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
中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文革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
我国综合科技竞争力全面提高。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成果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2003年10月,“神舟”5号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2006年,“神舟”6号)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培育杂交水稻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
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
大提高,
“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
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思考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一是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材料: 核武器的毁伤能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中居于首位。 美国扔向广岛的原子弹,2万吨当量,造 成了30多万人员的伤亡。300万吨当量的核 弹可使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地面建筑一扫 而光。 地球上的核武器,如果引爆,早可 以把地球炸成碎块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农村 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 制,农民富起来。 袁隆平培育推广杂交水 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 量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 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 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为发 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 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 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 水、旱稻栽培技术。 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 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 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 中心地区。
使我国的 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 先进国家 行列
1983年成功研制出运算速 计算机 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 技术 Ⅰ号”
农业科 学技术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学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基础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为了打破、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获得“”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 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②,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①1983年,研制出“”;②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中国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加速了国家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的时代。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建国以来的重大大科技成就
1. 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网络规模均 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 展,催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世 界级互联网企业。
2. 人工智能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 用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国际 领先地位。
生物科技
总结词
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迅速,特别是 在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等方面
3. 智能电网
中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迅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 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了保障。
03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01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了
产业升级和转型。
提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
中国的深空探测器成功探测了月球、火星 等天体,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为人类认 识宇宙和开展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
总结词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突飞 猛进的进展,特别是在互联网、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方面走在 世界前列。
3. 量子计算 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 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信息技 术的革命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遇
科技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 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阶段
进入21世纪,科技事业进 入创新阶段,国家大力推 动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
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 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国家竞争力
科技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 核心要素,拥有先进科技 的国家和企业往往能够在 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钱学森(1911-),浙江杭 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 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 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 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 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 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 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 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 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中国“嫦娥奔月” 计划
第一期是在最近2到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 探测卫星。
第二期将发射月球探测器机器人登陆月球。 第三期中国人登上月球。
1956年,制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 景规划——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 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 的研究试验,人造卫星的研制。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 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 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 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 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发展战略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 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 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 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 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 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 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 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 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 所有在华专家….. 材料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 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 务 派: 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 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 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 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 示: 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 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重大科技成就的 介绍
●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 ●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 ● 202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式启动
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 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5G技术:5G技术将加速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生物科技: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技术将带来医疗健康领域的革命 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 生产国和消费国
储能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设备生产国和消费 国
重大科技成就的 影响
经济发展:科技成就转化为 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国家科技水 平不断提高,增强国家竞争 力
社会进步:科技成就改善人 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超级计算机: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多次登顶全球最快计算机排行榜
5G技术:中国在5G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大量专利和标准
新中国科技历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1949-1957)1.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正式起步。
2. 1956年,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工作启动,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奠定基础。
3.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科技发展(1978-199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 1984年,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为我国通信事业奠定了基础。
3. 1986年,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气象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4. 1988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核潜艇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5. 1991年,我国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导航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迈向新时代的科技发展(1992年至今)1. 1992年,我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
2. 1997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3. 2003年,我国第一艘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月球探测事业奠定了基础。
4. 2008年,我国首颗深空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5. 2013年,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6. 2016年,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航天货运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7. 2019年,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事业取得重要突破。
8. 2020年,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火星探测事业奠定了基础。
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及特点1. 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希望你喜欢。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