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剧

合集下载

带着爱与信仰,向着星光走下去_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

带着爱与信仰,向着星光走下去_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

22MUSIC LOVER破题初看剧名,甚是怪异;再看剧名,无关理解。

哪知时间一久,细细品读下来,竟品味出一层不一样的含义。

“娜塔莎”(Natasha)、“皮埃尔”(Pierre)、1812年大彗星——这三个元素共同构成了标题,也暗示了该剧的内容和主题——爱情、战争与希望。

“1812年”代表着战争。

该剧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

最终,俄罗斯人民团结一心,打败了拿破仑的侵略,取得了俄法战争的胜利。

娜塔莎和皮埃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故事主线围绕着他们二人的感情线展开,主要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娜塔莎在莫斯科等待未婚夫安德烈从战场归来,其间却被阿纳托利(Anatole)吸引,于是她急欲推掉婚约,和阿纳托利私奔。

灵动的娜塔莎是整部音乐剧的重心,而皮埃尔几乎三分灾难,也为娜塔莎和皮埃尔两人之间的感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剧本没有用浓重的笔墨去勾勒战争,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始终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而发生改变,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大彗星”代表着希望。

1812年,一颗大彗星划过天际,在俄罗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他们即将迎来战争的胜带着爱与信仰,向着星光走下去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With Love and Faith, Towards the Stars The Musical Natasha, Pierre & the Great Comet of 1812文字_陈卓凌23粗犷迷人的准歌剧(q u a s i -opera )。

戴夫·马洛伊(Dave Malloy )任性地改变着音乐的风格,从朋克音乐的律动到令人激动的百老汇情歌,从清亮的赞美诗到沙哑的俄罗斯民谣,再到配合着克莱兹默单簧管(klezmer clarinets )吹奏的饮酒歌……他随心所欲地变换着风格,以至于让你无法思考究竟哪一种音乐更合适。

歌剧中的合唱

歌剧中的合唱

歌剧中的合唱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从审美意义上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深沉优美的合唱歌声令人难以忘怀。

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歌剧中的合唱,其主要作用可大致概括如下:一、风俗背景与特定气氛在许多歌剧中,只是作为风俗性场面的描绘,例如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中那借农民和村姑在小酒馆空地上的迎春合唱。

和《丑角》中,列昂卡伐洛用看热闹的人们互告“黄昏钟声响”的歌声,还有比才的《卡门》中为斗牛士进场时安排男女老少看客的欢迎歌声等等均属场面气氛的渲染和烘托。

…合唱有时会被作曲家用于一剧或其中一幕之始,像一道布景似地排开在舞台上。

这是为带出规定情境的气氛而布局的。

例如: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幕启正是卡塔琳娜教堂四座高唱众赞歌,在这个情景上开始了它的故事。

威尔第《游吟诗人》第二幕一开始就是满台演员围着火焰唱起《铁砧合唱》,它把人们带到比斯凯山谷的吉卜赛人营地。

这些合唱往往以强烈的特定色彩、气氛而取胜。

但在许多歌剧作品中,这种合唱往往不仅仅是特定气氛的刻画,而且间接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品格或心态。

如威尔第《奥赛罗》中一开始就是一场描绘暴风雨的合唱,奥赛罗在暴风雨平息后登场,这就暗示了他具有威慑天地的力量。

普契尼《蝴蝶夫人》第二幕中巧巧桑穿上结婚时的礼服,怀着幸福的期盼,等待平克尔顿的归来。

她在月光下凝视前方,直至黎明时分。

这时远处传来了渔夫哼唱的号子,衬托出已经苦等一夜的巧巧桑是多么的痴情。

这感人的背景式合唱也反映了作曲家本人对巧巧桑不幸命运的同情。

歌剧中的音乐,包括合唱,是作曲家的喉舌,它可以直接表达作曲家对剧中人所持态度和感情,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终场合唱《光荣颂》就表现了作曲家对伟大爱国者的崇敬之情。

在19世纪的歌剧中,这些背景式的合唱还经常与主人公交流,参与剧情的发展。

《叶甫盖尼·奥涅金》:现实主义的胜利

《叶甫盖尼·奥涅金》:现实主义的胜利

《叶甫盖尼奥涅金》:现实主义的胜利童树德【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年(卷),期】1988()1【摘要】作家是同他的作品一起成长的。

深究这句话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社会生活对作家的影响,以及作家通过艺术实践而使自己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日臻完善。

如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富有才气而又诚实、勤劳的作家,一般来说,他的创作总会不断带来一种新的东西。

赫尔岑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评论普希金的,他认为诗人“随着每一部新的作品的出现,越来越显得是独创的了。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创作中的萦萦大者。

这部作品凝集了诗人的全部才华,透射出了时代的新光。

持续八年的不懈劳动使作品一章比一章深刻,而普希金也由此完全成长为一个“现实的诗人”(别林斯基)。

【总页数】6页(P59-63)【关键词】奥涅金;现实主义文学;普希金;达吉雅娜;俄国文学;俄罗斯;浪漫主义;作品;作家;上流社会【作者】童树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相关文献】1.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J], 朱飞晔2.“如果我是塔吉亚娜,我会对奥涅金说‘Yes’”:斯坦尼剧院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J], 杨一舞3.图米纳斯幻想现实主义戏剧的非写实形态与方法论启示——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例 [J], 姜训禄4.奥涅金为何拒绝达吉雅娜?——《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抑郁症及其隐喻 [J], 宋德发;王玲霞5.幻想现实主义的舞台呈现:以俄罗斯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例 [J], 张宏宇;刘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歌剧选段简介

经典歌剧选段简介

今夜无人入睡 选自普契尼《图兰朵》
◎ 自从1990年被英国BBC电视台用做世界杯足球赛节目的主题音乐之后,《今夜无人入睡》立即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歌剧风格的独唱曲目。它来自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其背景为古代的中国。故事说有一位冷酷的公主,所有来向她求婚的人都必须猜她说的三个谜语,如果答不出来,就要被残忍地砍头。使她惊惶失措的是,一位外国王子回答出了所有三个谜底,但他说如果公主在清晨到来之前如果能猜出他的名字,他愿意放弃奖赏和他的生命。公主下令所有人当夜都不能睡觉,而王子则祈祷着临晨早些到来,那时随同到来的还有属于他的胜利。
哈巴涅拉 选自比才《卡门》
◎ 乔治.比才于1875年6月去世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卡门》会成为时至今日仍广受欢迎的歌剧。这是第一部将真人真事搬上舞台的歌剧,而在1875年3月正式公演的时候,也正是剧中真事的情节打动了观众。女主人公卡门美丽而不羁,在哈巴涅拉舞曲那奔放又极具诱惑力的旋律中,卡门唱出她对爱情的理解:爱情就是一只难以驯服的自由之鸟,即使尼想逃避,也会不由自主被她吸引。
希伯莱奴隶合唱 选自威尔第《那不果》
◎ 《那不果》首次公演是在1842年,这是威尔第最早获得的成功,而其中第三幕的《希伯莱奴隶合唱》更是剧中最大的亮点。这些希伯莱人被征服者尼布甲尼撒二世押为奴隶,他们无限伤感地回忆起他们失去的家园:乘着金色的翅膀,想象。
爱情的烦恼 选自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威廉.退尔序曲 选自罗西尼《威廉.退尔》
◎ 罗西尼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威廉.退尔》1829年首次在巴黎公演。这一片段可分为4个层次:一段柔和的大提琴起声,随之被狂风暴雨般的合奏淹没;接下来是一段描绘阿尔卑斯山宁静风光的轻柔平和的音乐,最后由小号和各种号角引导出活泼生动的音乐为整段画上尾音。

“神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意舞台

“神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意舞台

“神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意舞台作者:来源:《财富生活》2019年第04期俄罗斯戏剧家协会最佳剧目奖、金面具奖、意大利斯帕莱多戏剧节特别奖、201 7年乌镇戏剧节一票难求的“年度神剧”……这部首演于2013年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究竟有何魅力?今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这部已在剧场里惊艳过无数观众的盛誉之作将于5月来华,登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在诸位加入购票大军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成就了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意舞台——“整出剧壮丽、忧伤、深沉、怪诞,诗意流淌,想象飞扬。

演出每晚都在观众的一片惊叹声中持久地谢幕。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令人惊艳的改编,在三个多小时里将充满诗意的舞台表达一气呵成,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话题高潮。

话剧改编自“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同名长篇诗体小说,原作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俄罗斯十九世纪日常生活的场景,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情绪和习惯,都通过普希金笔下的故事一一展现出来。

作为一部世界顶级名著,这部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俄国作家以及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也无疑是这版话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说描写了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

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塔季扬娜。

塔季扬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

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塔季扬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

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塔季扬娜。

此时的塔季扬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塔季扬娜。

而塔季扬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解析与演唱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解析与演唱
重 要的。因为咏叹调作为大型声乐作 品中的重要表现段 落, 歌 曲, 它更具有结构上的张力 , 更复杂 , 变化 多样 , 同时也具有 器乐化的特点。所以演唱者应先仔细研究《 连斯基的咏叹调》
其结构 图示如下 : 是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 他所承担的意义和作用不同于一般的 为主调 ,
和爱意 , 塔雅 娜基于伦理与道 义坚决地拒绝 了他。这部歌剧
歌剧作品 。 其原诗作者为亚历 山大 ・ 尔盖耶维奇 ・ 谢 普希金 1 7 9年在尼古莱 ・ 8 鲁宾斯坦指挥下 于莫斯 科马利剧 院 ( n Ma b TapMo ha 首演 ,8 1 I eT , c ) 订 18 年转到莫斯科大剧院首演 ,8 4 18 在发表半个世纪之后 , 由作曲家和康 斯坦丁 ・ 罗夫斯基( 年在 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 。 西 K. 这部歌剧作 品秉承着 柴可 C. J4 OC H ) I 1IBK  ̄ 改编形成 了俄语歌 剧脚本 , 8年被俄国大 夫斯 基一贯的朴实深情的旋律特点 , .J [ . 17 8 塑造 了几个生动鲜 活的 作 曲家 柴可夫斯 基搬上 了歌剧舞 台。 歌剧 《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的故事情节是这样 的: 在一个 音乐形象 , 尤其是其中的几首 咏叹调深切感人 , 表达 了剧 中人
象。

中的结构特点 ,对其具体 的结构起始部位以及发展脉络进行

结 构 分析
了解 , 才能真正的掌握整首咏叹调的演唱。 连斯基的咏叹调》 《 作品 中常见的结构,具有器乐性 的特点 。整首作品以・小 调 e
这样的结构本身就是器乐 结构分析对于演唱一首声 乐作 品,尤其是咏叹调是 非常 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作 品,
T E NE V C F Y - U( h c d mi P r dc lo h n a g C n ev tr fMu i) H W OI E O UE一F T e A a e c ei i f S e y n o sraoy o s o a c

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人物奥涅金的演唱研究

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人物奥涅金的演唱研究

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人物奥涅金的演唱研究作者:刘广奂来源:《艺术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作为彼·伊·柴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俄罗斯歌剧的代表作品——《叶甫根尼·奥涅金》,它同时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

从它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已在全世界成功上演过无数次。

它的故事在俄罗斯家喻户晓,剧中一个个人物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渲染下,变成了鲜活、生动的形象,刻印在观众心中,其中尤以主人公叶甫根尼·奥涅金——被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亚·伊·赫尔岑称为“多余人”,最为记忆犹新。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唯美如画,奥涅金的唱段优美动听,无论是他的咏叹调,还是重唱,都早已成为世界歌剧史上不朽的乐章。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奥涅金歌剧演唱角色一、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1831年,俄国著名文学家亚·谢·普希金,耗时8年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

这部作品被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维·格·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它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对当时和以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创作背景1877年5月,在完成第四交响乐的草稿后,柴可夫斯基接受别人的提议,以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为脚本创作歌剧。

尽管起初他觉得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很快他的创作热情被点燃,并在准备正式写作的前一天夜里,对剧情与场景的安排进行了很好的规划。

结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剧三分之二的创作。

虽然初期的创作很顺利,但从1877年7月开始,柴可夫斯基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与安东尼娜·米留科娃结婚,这是一次是灾难性的婚姻,仅仅几周的新婚生活,便使柴可夫斯基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精神分裂严重,为躲避新婚妻子,一度赴国外疗养,歌剧创作不得不停止。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来谈谈演唱前的案头工作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来谈谈演唱前的案头工作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来谈谈演唱前的案头工作作者:敖淳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作品简述、剧情分析、歌词译文、曲式结构、细部分析等方面对咏叹调《青春啊,青春!》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步骤、较全面的音乐分析,为演唱处理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与支持,便于歌者进行良好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剧情分析;歌词译文;曲式结构;细部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77-02一、作品简述与剧情分析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作曲家之一。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创作的,是他11部歌剧中最优秀的两部之一(另一部是《黑桃皇后》)。

该作品写于1877—1878年,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奥尔迦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所经历的悲剧故事,反映了社会、历史趋向。

连斯基是一个重要角色。

作曲家用较为简单的音乐手法,鲜明塑造了该人物形象。

咏叹调《青春啊,青春!》也是连斯基人物形象发展的高潮,在这里,他不再是无忧无虑的诗人,也不是一个轻妄的青年,而是一个热爱生命、向美丽姑娘乞求爱情、向往幸福生活的普通人,但是,又不得不成为残酷现实的牺牲者。

连斯基的咏叹调是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第二幕第二场。

冬日的清晨,大地白雪皑皑,小河岸边一片空旷,连斯基和他的证人查列茨基正等待着决斗的对手奥涅金。

连斯基在决斗前思潮起伏,无限感叹:黄金般的青春时代已远远消遁,未来是什么在等待着他呢?年轻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热望,衬托出他将死于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的悲剧性!奥涅金到了,这时,一对昔日的好友,今日的仇敌,交织着痛苦和矛盾“在鲜血没有染手之前,难道就不能再和好?难道就不能和善地离开?不!不!……”俄国社会对于荣誉、自尊的偏见已毒害了他们的心灵,蚕食了他们的理智。

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咏叹调套曲形式研究

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咏叹调套曲形式研究

柴科夫斯基 ( 1 8 4 0 — 1 8 9 3) 是 1 9 世纪中后期浪漫 主义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保罗 ・ 亨利 ・ 朗在 《 西 方文明中的音乐 》一书中曾评价 : “ 柴可夫斯基的俄
罗斯性不在于他在作品 中采用 了许多俄国主题和动 机 ,而在于他的艺术性格的不坚定性 ,在于他的精神 状态与努力目标之间的犹豫不决 ,即使在他最成熟的
[ 关键词】 咏叹 调套 曲 ;结构 ; 主题 ; 速度
冲 图分类号】 J 6 1 3 ; J 6 1 6【 文献{ 示 l 识码】 A 【 文章编号】l O O 8 -9 6 6 7( 2 0 1 5 ) 0 1 一( 1 o 9 2 一o 5

《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的创作
背 景
夫人 ,便一见倾心 ,重新追求她。而塔季扬娜因道德 力量拒绝 了他 ,虽心存温情 。奥涅金黯然神伤 。 从歌剧的情节发展来看 , 柴科夫斯基将“ 情感” ( 尤
之间 自由游荡 ,表达角色平静以后的不安与焦虑 ; 第 三 部分 c ( 第1 0 2 — 1 8 2 小节 ) 在 中板 ( Mo d e r a t o ) 基
恶的奥涅金那样无情拒绝塔季扬娜 ,便答应了安东尼 娜的求婚 , 也因为痛苦的婚姻生活而中断了歌剧创作。 不过 ,一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极抒 隋化的歌剧还是
李 巍( 同济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 2 0 0 0 9 2)
【 摘 要】 咏叹调套曲是1 9 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歌 剧咏叹调最重要的形式 ,它由不 同速度的唱段 组合而成 ,用以揭示人物内心纷繁复杂的情
感变化 。 《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作于1 8 7 7 — 7 8 年 ,其中著名的塔季扬娜 “ 写信唱段 ”就是典型的咏叹调套曲形式。本文就三个方面来展开 分析 :一是内部结构 的彼此独立;二是声乐 、器乐主题的贯穿发展 ;三是速度 的细致变换。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摘要: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很多作品都能够反映出社会矛盾冲突下人们内心的苦闷抑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勇敢的奉献精神。

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内心会觉得非常安心与舒适以及感动。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可夫斯基的重要歌剧代表作,该剧俄语脚本是由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改编普希金的长篇小说而成。

该剧中《连斯基的咏叹调》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歌剧中最具艺术价值的咏叹调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感人。

本文将对作曲家进行介绍,对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进行音乐分析,将俄语歌词译成中文,分析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写作,旨在为研究与演唱此曲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音乐分析。

一、作曲家的简介柴可夫斯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它的创作涉及非常多的领域,包括歌剧、芭蕾舞剧、室内乐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等,虽然他的创作领域很广,但是在各个领域创作的作品都非常经典,极为出色,在当今世界各地都经常上演。

他的创作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期(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以及晚期(19世纪80年代—90年代)。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代表歌剧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以及《约兰塔》,代表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以及《胡桃夹子》,这些舞剧都成为了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舞台上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柴可夫斯基还对芭蕾舞音乐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端,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歌词译文因为该咏叹调是用俄语来进行演唱,因此我认为将歌词译成中文更有助于歌者理解该歌曲的内涵,在演唱时也更有益于表达出该歌曲的情感,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创作研究

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创作研究

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创作研究作者:果蕾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内容提要]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创作乃至其整体音乐创作据显示出了其非凡的音乐才能,及其不落窠臼的音乐创作手法与理念。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背景是沙皇专制最为腐朽的十九世纪下半叶。

本文从多个方面研究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创作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手法。

就柴可夫斯基而言,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赋予舞剧以交响性。

在柴可夫斯基的舞剧中难见歌者一展其喉的现象,更多的是舞者的形象。

在创作风格方面,柴可夫斯基并没有一味的进行民族风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更倾向于两者的结合。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舞剧/现实主义/交响性。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3-0216-3一、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手法柴可夫斯基舞剧中的音乐创作多取材于民歌素材,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音乐创作不仅在俄国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性,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据重要位置。

柴可夫斯基作曲创作的三部古典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早已成为世人皆知的雅俗共赏的芭蕾名剧,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久演不衰。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与生活气息。

柴可夫斯基认为音乐有其自身独特的美,这种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

他的这种音乐理念在他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其舞剧音乐创作之中。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是建立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上的,因而其作品比之其他大师的晦涩难懂更具有鲜明的通俗性。

这也就是柴可夫斯基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鹅湖》在初演之时不同样是被认为是“彻底失败的作品”。

然而随着普通观众的广泛认可,那些乐评家们也开始转向,声称《天鹅湖》是“舞剧音乐中最伟大的典范”。

由此可见,柴可夫斯基在选择音乐鉴赏对象时有着无与伦比的明智。

讨好乐评家实在是不如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感。

伊凡苏萨宁歌剧曲目

伊凡苏萨宁歌剧曲目

伊凡苏萨宁歌剧曲目
伊凡·苏萨尼的歌剧作品包括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一些是:
1. 《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 这是苏萨尼最著名的歌剧之一,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改编。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和浪漫元素。

2. 《卡门》(Carmen) - 这是苏萨尼根据普罗斯佩尔·梅里美的戏剧改编的歌剧,以西班牙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热情而命运不凡的女性形象。

3. 《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 这是一部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真实与虚假的故事。

4. 《雪娃》(Snegurochka) - 这是苏萨尼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创作的歌剧,以雪公主雪娃为主角,展现了冰雪世界中的爱情和冒险。

5. 《露露》(Lulu) - 这是苏萨尼根据弗兰兹·卡夫卡的小说改编的歌剧,以一个女性角色露露的命运为主题,展现了社会和性别的挣扎。

以上是伊凡·苏萨尼的一些著名歌剧作品。

他以其精湛的作曲技巧和情感丰富的音乐而闻名,他的作品对歌剧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咏叹调“写信”场景——选自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大咏叹调“写信”场景——选自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浑然夭成地去表达。研究演唱 “ 写信 ”, 是进入这部歌剧之门的一把钥匙 。
现节选其 中 “ 请告诉我 , 你究竟是谁? ” 唱段的谱例供大家学习演唱。 同
请 告 诉 我, 你 究 竟 是 谁 ?
Cx I l le IO I y 。 H I O T x i I l ?eM l ,I l Ⅱ c TI B T t o ? t
了一封热血沸腾的情书 , 让奶妈递交给奥涅金 。然而她错 了 , 等待她的却是冷酷无情的拒绝和训诫 。爱的烈
火化为云烟 , 化为难 以言状的绝望 , 她的美梦最终破灭 …… 柴 可夫斯基 真不愧为抒情达意的高手 , 心理刻 画的大师。他在三幕抒情歌剧 《 叶甫盖尼 ・ 奥涅金》第

幕第二场精心铺陈 的大咏叹调 “ 写信 ” 一场中 , 用了近 1 3分钟的多段大篇幅音乐 , 细致 入微地揭示了
f 一





一1 一 一
一 一 一 I ] I


告 诉
信 ’ 那场音乐时 , 与其说是灵感的火花燃烧着我 , 不如说是普希金的火焰燃烧着我 。” 其实 , 柴可夫斯基
早 在 孩 童 时 , 姬 雅 娜 的 形 象 即 已深 深 地 刻 在 脑 际 , 以 1 7 塔 所 7年 至 17 8 8年 谱 写这 部 歌 剧 时 , 是 以真 情 8 他
实感潜心投入创作的 。他音乐的旋律美、抒情美、悲剧 美的审 美个性 , 在 “ 写信 ” 这一类套 曲结构的大
咏 叹 调 中体 现 得 无 以 复加 。
这首咏叹调的调性 、调式频繁游移 , 加之音调 内部变音的交错 , 演唱者倘若没有良好 的和声听觉 , 真是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情赏析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情赏析

科书 中有所反 映 ,其 中最突 出的一本是 《指南和研究 》(1871 涅金惊讶地 认出 了其中塔蒂扬娜 。堂兄 对奥涅金说 。他 的妻 子
年 )。
是他生命 中的礼物 。奥涅金到现在 才明白 。这个第一次 求爱而
歌剧 《叶甫盖 尼·奥涅金 》。使柴 可夫斯基在俄 罗斯 音乐史 被他拒 绝的女孩 .现在被 另一个人 的爱笼罩 着 .他决定 与她会
纯 洁 和 男 主 角 的 轻佻 虚 伪 与玩 世 不恭 淋 漓 展 现 ,-LI:,A.3p' 的未婚夫 弗拉基米 尔·伦斯基介绍他 的朋 友 一一奥涅金 ,一个
象深刻 。
最近从 圣彼得堡 到来 一个年轻 男子。这晚使塔 蒂亚娜 为奥 涅
【关键词 】 柴可夫斯基 ;歌剧 ;奥涅金 ;塔季扬娜 金对大家 出言不逊态 度感到不安 。
场景 :塔季 扬娜 的卧室。塔季扬娜脑 海中出现有一些令人
歌剧(n-I-甫盖尼 -奥涅金 》的作者 ,伟大的俄 罗斯作 曲家柴 不安的思绪 。她不 能入 睡 .要求看护 陪她 聊天 ,可是 ,这并不分
可夫斯基于 1840年 4月 25日出生在 维亚特卡省 。他 的父亲 散兴奋塔 蒂亚娜 的注意 力。她被 裹在一个新 的未知 的她感 情
上拥有 了的传奇般 的伟大 价值 。作品的 出现被 认为是 俄罗斯 面 。
音 乐艺 术历史 中的重要事 件。通过 普希金 的小说《叶 甫盖尼 ·
奥涅 金兴奋 的看 到在客厅读信 的塔季扬 娜 .他知 道她仍
奥涅金 》,作 曲家 仿佛看到 了真实 的人物形象 、真 实 的生 活 ,和 然爱他 。突然 ,奥涅金跪 下向塔季扬娜认罪 、忏悔 。塔蒂亚娜述
斯基音 乐学 院。在莫斯科 .柴 可夫斯基拥 有众多学 生 ,据他 自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谁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谁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谁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简介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主要音乐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及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等。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科夫斯基出生于1840年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 Votkinsk 。

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大了几十年)。

柴科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几个月以后,就能熟练演奏Friedrich Kalkbrenner的作品Le Fou。

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于是,年轻的柴科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钢琴。

与此同时,柴科夫斯基和意大利大师Luigi Piccioli相识,后者使他的兴趣从德国音乐,转向了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文琴佐·贝利尼、葛塔诺·多尼采蒂。

柴科夫斯基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喜爱,他资助了儿子师从一位从纽伦堡来的知名钢琴老师Rudolph Kündinger。

信中情《叶甫盖尼·奥涅金》三个歌剧版本中的写信场景

信中情《叶甫盖尼·奥涅金》三个歌剧版本中的写信场景

50 MUSIC LOVER一封手写的书信,从落下点点墨迹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张纸。

它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呼吸。

它轻飘飘的可以随风而舞,却也沉甸甸得让人心绪起伏。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就有这样一封让人心悸却带来无尽悲伤的书信,它也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情书”。

塔吉雅娜是这封书信的作者,也是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

她是一个乡下庄园园主的大女儿,性情温和友善,喜欢读书和沉思。

她清澈纯真,犹如春天的溪涧。

她有个妹妹叫奥尔加,奥尔加是个外向活泼的姑娘。

有一天,奥尔加的心上人连斯基来找她,一同前来的还有连斯基的好朋友奥涅金。

塔吉雅娜对奥涅金这个年轻英俊、满腹才学的男子一见钟情。

爱情来得就是这样让人猝不及防,陷入爱情中的塔吉雅娜像被灌了迷魂汤一般魂不守舍。

夜幕降临,塔吉雅娜跟奶妈诉说了心事,但包办婚姻影版,这和另外两部舞台版有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电影版的画面感使得人物的代入感更强: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田野,茂密的树林,色彩鲜艳的花朵,高大宏伟的建筑,精致奢华的房间陈设,明媚的阳光和昏暗的月夜……这些写实性的生活场景都是舞台版所无法表现的。

其次,电影版在叙事上更加直观,场景的切换、昼夜的交替、演员细微的面部表情,包括像搬桌子拿纸笔这样的细节,在电影里都可以通过道具的精心设计和镜头的切换补录来达到,而舞台版虽然《叶甫盖尼·奥涅金》三个歌剧版本中的写信场景信中情文字_孟淼Three Letter Writing Scenes in Opera Eugene Onegin下的奶妈从未体验过所谓的爱情,给不了塔吉雅娜任何有意义的建议。

奶妈走后,塔吉雅娜陷入了初尝爱情的懵懂、热烈与纠结……这是一段非常动人的唱段,宣叙调与咏叹调相互交替,调性不断变化,乐队时而激情满满,时而柔情绵绵,将塔吉雅娜的内心毫无保留地牵引出来。

这个善良的纯情羞涩的乡下女孩儿,面对爱情就如同人世间所有初尝禁果的女孩儿一样,那是种极致的诱惑。

歌剧《奥涅金》的审美特点

歌剧《奥涅金》的审美特点

歌剧《奥涅金》的审美特点王彬【摘要】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2)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奥涅金;俄罗斯歌剧;审美特点;戏剧性【作者】王彬【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53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俄国乌拉尔山区的卧特金丝科镇,从小就性格敏感,并常常伴随忧郁的情绪,于是他选择了音乐作为宣泄情感吐露心声的方式。

他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虽然使他的生活不平静,但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到了19世纪70年代,柴科夫斯基就已经创作了许多形式的音乐作品:歌剧、舞剧、交响曲、标题管弦乐作品、钢琴协奏曲、浪漫曲和歌曲等等。

在这些创作中,有抒情的、诗意的,但他的音乐更侧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对大众化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奠定了他与众不同的现实主义音乐风格。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歌剧作品《奥涅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杰作。

《奥涅金》全称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

在创作歌剧《奥涅金》之前,柴科夫斯基就对歌剧创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摸索,经历了歌剧《总督大人》、《水神》的失败,后来的《禁卫军》、《铁匠瓦库拉》等虽然在演出效果上有些好的反响,然而柴科夫斯基并不乐观,他看到了这些歌剧在脚本内容和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他力图改变,可还是未能取得满意效果,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击他的创作热情,他积极探索俄罗斯民间音乐与欧洲音乐传统的结合,注重音乐风格、结构形式与歌剧脚本的契合,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并有了更多的思索。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作者:朱飞晔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7期【摘要】在俄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抒情歌剧。

本文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咏叹调为主线,分析歌剧中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音乐主题、创作题材、情感色彩,充分体现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柴科夫斯基;咏叹调;多余人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38-01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歌剧历史上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该作品是根据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的“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而创作的。

在歌剧中,叶甫盖尼·奥涅金(后文称之为奥涅金)这一人物的音乐诠释,柴科夫斯基运用两段咏叹调来完成,第一段是第一幕第三场奥涅金收到塔吉娅娜信后与她见面,告知自己的想法时唱的一段。

第二段是在第三幕第一场,奥涅金在塔吉娅娜的家中舞会上与塔吉娅娜重逢时,见到她所唱的咏叹调。

而在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一段关于奥涅金的唱段便是在这幕中的终曲场景——奥涅金与塔吉雅娜所唱的二重唱,而这段唱段是奥涅金音乐形象抒情的高潮段落,通过对这些唱段的分析,来看柴科夫斯基笔下的奥涅金是如何被塑造的。

对于奥涅金的音乐形象,柴科夫斯基运用了一个主导动机(谱例l)贯穿前后,多次运用,形成作品的统一性。

这个动机采用两小节旋律。

在这一动机的趋使下,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奥涅金的主题旋律(谱例2)。

这条主题旋律采用三拍子节拍、规整的节奏,反映出奥涅金性格中的特色,前后旋律没有太过繁冗、悠长,以短小的形式表现小说的叙事性。

第一幕第三场中,奥涅金在面对塔吉雅娜的书信后,告诉塔吉雅娜自己的想法,通过节奏自由的宣叙调旋律开始,这封《您给我写信》的朗诵式旋律渐渐进入到富有激情的咏叹调上,这是这段歌剧的核心。

《恶魔奥涅金》演绎了谁的人生

《恶魔奥涅金》演绎了谁的人生

《恶魔奥涅金》演绎了谁的人生
王礼
【期刊名称】《文学艺术周刊》
【年(卷),期】2024()5
【摘要】2023年,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开启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中国巡演。

2023年12月9日,这部音乐剧在北京天桥中心上演(见图1)。

“他虚荣,甚至有更多的那种骄傲。

这种骄傲对善行或是恶行都表现出同样的漠不关心……”一段念白开启了剧目。

随后在昏暗的光线中,老年奥涅金坐在轮椅上,半梦半醒之间喃喃自语。

他仍在关心着自己的那封珍贵的信件,它宛如心爱的人传递的温情,又似他不小心遗失却始终挂念的珍宝。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王礼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
【相关文献】
1.演绎角色、演绎人生、演绎个性——访梁志天
2.用钢琴演绎人生的艺术家——访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朱雅芬老师用钢琴演绎人生的艺术家——访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朱雅芬老师
3.人生演绎着电影,电影离不开人生——读刘斯奇《电影与人生》有感
4.极端的理智演绎无限的诗意——观歌剧《叶甫盖
尼·奥涅金》5.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忠诚演绎人生—用忠诚演绎人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

这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它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俄国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写于1823~1831 年,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

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

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在乡下的庄园,他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1]和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伽成为好友。

奥尔伽的姐姐达吉雅娜纯朴、多情,她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纯洁的爱情,奥涅金一番劝说拒绝了她。

一次家庭宴会,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奥尔伽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

追悔莫及之余,奥涅金离开乡下出国漫游。

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已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但达吉雅娜无法背叛自己的丈夫。

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达吉雅娜拒绝了他。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国诗人。

生于莫斯科。

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

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社会意义从1823年5月到1831年秋,伟大的俄国民族诗人普希金用了8年多的时间,写成了他的代表作1908年版的《叶甫盖尼·奥涅金》[3]——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首先我们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种看到一幅描绘俄罗斯社会的诗的图画,并且选取了这社会发展种最有意义的一段时期。

”他称这部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诗人以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达了那个时代俄罗斯青年的思想和苦闷,探求和觉醒,不幸和悲剧,并且通过人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揭示了沙皇主义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丑恶,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对当时和以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国批评界中的普希金》中曾评价此书“几乎是俄国社会觉醒的第一个行动,然而对这个社会来说,是向前跨越的多么巨大的一步啊!”艺术成就作者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作品生活场景广阔,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体裁别具一格。

它用诗体写成,兼有诗和小说的特点,客观的描写和主观的抒情有机交融。

独特的“奥涅金诗节”(每节十四行,根据固定排列的韵脚连接)洗练流畅,富有节奏感。

意义地位小说是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塑造了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

作品用奥涅金的冷漠、怀疑,连斯基的理想主义热情,达吉雅娜的纯洁、孤寂,突出反映19世纪20年代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自由时的困惑、迷惘的心理。

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上尉的女儿》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878年,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将其改编成同名歌剧。

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

之后又有赫尔岑《谁的罪过》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用作家们自己的话来说,“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

他们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他们的缺点除了与他们自己思想、阶级上的局限性有关外,更多的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这是其背景;而诸“多余人”形象越来越龌龊便是其表现了。

所以,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作品评析《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

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在这部独特的小说中,你可以读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见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欣赏到各种各样当时俄国生活的真实画面,而且所有这些都是用格律严谨、语言流畅的诗句写出的。

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作家以高度简洁凝练的笔法故事,描写风景,刻画人物,展示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表现出他全部的思想高度和才华。

1823年,热爱拜伦的普希金在开始写作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时,宣称自己将写一部类似于《唐璜》式的叙事诗,显然,拜伦式的讽刺让普希金着迷。

普希金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其时正在流放中)和社会现实,所以他并没有打算发表。

随着写作进程,当普希金面对俄罗斯乡村的纯净风景和笔下逐渐鲜活起来的人物时,激愤和怨怒慢慢平息,感伤而透明的抒情气息缓缓而来。

1825年,他已经拒绝承认他的奥涅金是位俄国的唐璜或者恰尔德·哈罗尔德了。

这种转变是从作品的第二章开始的:冷漠老成的奥涅金遇上了热情年轻的连斯基,忧郁病患者遇上了满怀理想的诗人,作者写道:“巉(chán)岩和波浪,诗歌和散文,冰雪和火焰,那差别也不如他们明显。

”有趣的是,他们竟然成了难解难分的朋友。

传统批评中,奥涅金是个“多余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也“永远不能站在人民方面”,灵魂空虚,缺乏毅力和恒心,毫无实际工作能力,并认为是贵族生活养成了他的恶习,腐朽黑暗的社会使他找不到生活方向。

一言概之,相对于俄国社会的环境而言,他“多余”。

然而,我们谁又敢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声宣布“本人必不可少”呢?爹死娘可以嫁人,拉宾遇刺佩雷斯取而代之,历史的脉搏不会因某个人的或缺而停止跳动。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多余,即使做乞丐,满身疥(jiè)疮,人见人厌,拣块肉骨头照样啃得心满意足。

奥涅金之所以为奥涅金,在于他产生了“多余感”。

高度发展的智力找不到自己生存于世的理由,上流社会穷奢极欲又俗不可耐,爱情不过是虚情假意,书本中写满了无聊和欺骗,生活所显示的虚幻进而使他超越生活本身,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但他找不到答案,他成了一个怀疑主义者,奥涅金的“多余感”正是根植于其内心深处的怀疑主义,他失去了生命的热情和生存的勇气。

在作品的草稿中,曾经写到女主人公达吉亚达吉亚娜[4]娜在奥涅金远游后,私自到他的庄园翻看了他的日记,其中有如下一段:我们就这样用坚强的意志来平息难以抑制的情欲,用高傲的心灵来克服不幸,用希冀来抚慰心中的伤悲。

然而怎样……排遣苦闷,使人发疯的苦闷。

没有比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更让人苦闷了,也没有比找不到生活目的的人更感多余。

可能普希金觉得这段情节有损达吉亚娜的形象,正式发表时删除了日记的全部内容。

其实这些改动对作品毫无影响,因为怀疑主义者奥涅金早已跃然纸上。

但是奥涅金将他的“多余感”深藏不露,代之以高傲冷漠的拜伦相,他嘲笑一切,鄙视一切,借以掩饰怀疑主义馈赠给他的令人发疯的痛苦和对幸福的加倍渴望。

“多余感”也是种浪漫情调,他沉浸于其中,尽可享受蔑视芸芸众生的快乐,也必将自食其果。

我不理解为什么在传统批评中认为奥涅金拒绝达吉亚娜是将她的爱情误认为逢场作戏,后来又追求她是出自征服社交界“女皇”的虚荣心,或许这只是想说明奥涅金身上有“贵族阶级恶习”这一预设目的。

只要去阅读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达吉亚娜“深深触动了奥涅金的心弦”,“旧日情感的火焰,刹那间又燃烧在他的心怀,但他不想骗取这少女,天真无邪的心灵的信赖”,他觉得自己“不是为幸福而生”,“幻想和岁月都一去不复返,我的灵魂也不能获得新生”,“无论我是多么爱你,日子一久,我就变得冷酷中”——这完全是一位绝望而高贵的怀疑主义者和自白,谁说其中不是深含感情而故作残忍呢?打死连斯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旅行,奥涅金回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再次和达吉亚娜相遇。

在舞台会上,他看到的是雍容华贵的公爵夫人,而在梦中,他认出达吉亚娜依然是那位乡下少女,依然静坐在后院的窗下,他“象孩子一般爱上了达吉亚娜”。

当他想到独自一人一边流泪一边读信的达吉亚娜时:这时从公爵夫人的身上谁认不出当年那可怜的达尼亚!叶甫盖尼怀着极度的悔恨,愁苦地跪落在她的脚下。

这一刻,奥涅金终于发现自己悲观厌世的心灵深处,早已深埋的爱情之火和生活热情从没熄灭,他一生飘泊为之寻找的不正是这个么!可惜这一切来得太迟了,正如作者写道:“当我们渐入老境的时候,残存的热情却令人伤悲。

”奥涅金深深知道,这将是他摆脱忧郁苦闷的最后一次机会。

爱情是根救命稻草,但命中注定谁也捞不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