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结构探微-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互文手段探究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互文手段探究

D e c .2020V o l .40N o .6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0年12月第40卷第6期[基金项目]2019-2020年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㊁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区域与国别研究生专项项目成果之一㊂[作者简介]李小彤,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㊁俄语教学法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的互文手段探究ʻ李小彤(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 互文性 (i n t e r t e x u a l i t y)这一术语由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克里斯蒂娃提出,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㊂互文性在西方结构主义和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产生,在当前语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㊁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之一,历时七年完成,提及诸多俄国内外的作家作品和民俗文化㊂对这些互文内容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俄国文化,理解创作主旨,洞悉诗人形象㊂[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手段; 奥涅金[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0)06-0084-08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0.06.013一㊁互文理论概述互文性,又被译为 文本间性 ,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㊂互文性 属于篇章范畴,反映一个文本同另一文本的相互关系和对话作用,促使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不断增长 (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ий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h t t p s ://s t y l i s t i c s .a c a d e m i c .r u /41/нтертектуальность)㊂通常认为,互文性诞生于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㊂1966年,25岁的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尤利娅㊃克里斯蒂娃(保加利亚人)在有关巴赫金研究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一术语来表示文本间联系的总体特征, 借助这些联系,文本(或者文本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公开或隐含地引用其他文本 [1]167㊂在她看来, 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2]19㊂(一)互文理论的来源与发展早在 互文性 这一术语出现前,就存在与这一理论类似的其他观点㊂俄罗斯学者在对互文性理论源流的研究中普遍认为, 这一理论的提出,至少受到三个源流的影响: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复调思想㊁特尼扬诺夫的仿拟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的易位书写理论 [3]408㊂也就是说,互文现象建立在文艺学和语言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从出现之初起就具有双重性㊂巴赫金提出了文学篇章的对话性理论㊂他认为,人类所有的言语,包括文学创作,都是由之前某个人使用过的他人话语构成的㊂ 只有在将篇章同其他篇章相互联系的条件下才能对篇章作以准确理解,因为任意一个篇章都是对另一个已被创作的篇章的公开或隐含的回应㊂ [4]250-25220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批评深受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巴赫金的学术思想经克里斯蒂娃‘词语㊁对话和小48说“一文的介绍进入法国学界,他的对话原则㊁复调思想和狂欢化理论对 互文性 的提出起了很大作用㊂甚至克里斯蒂娃本人直言, 互文性概念虽不由巴赫金直接提出,却可在他的著作中推导出来 [5]75㊂特尼扬诺夫在戏仿(пародия)的基础上对建构新篇章的可能性做出研究㊂广义的戏仿,指以隐含的形式手段向篇章中暗中引入他人言语,这些手段通常包括使用话题联想(реминисценция,也可译为 回想文本 )㊁引用前人的文本㊁描写类似的情节等㊂特尼扬诺夫1929年写成的‘论戏仿“一文直到1977年才作为序言被收录到‘诗学㊃文学史㊃电影“著作集中并出版㊂特氏认为戏仿的重要特征是指向性,即某一篇章同另一篇章相互联系且尤其依附这种联系㊂按照他的观点,戏仿 只有在文学体系中㊁在与其他言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被揭示 ㊂每部作品都存在戏仿基础和戏仿指向,原因是每部作品中都包括先前的经验(语言或非语言材料)[6]576㊂易位书写(анаграмма)是一种文学手段,其本质在于将一个词或词组的字母或音响重组,变成另一个词或词组,例如:лес-сел㊂ 索绪尔对易位书写(后来他改称为隐形书写)的研究着重于拉丁文诗歌和吠陀梵文诗歌中的音响结构(s o u n d-s t r u c t u r e s),这些结构包括音响(单音㊁双音或多音群)的配对重复以及主题词(英雄或神的名字)的语音材料成分在诗歌文本中的再生产 [7]75-81㊂克里斯蒂娃从索绪尔的易位书写笔记关于诗歌语言研究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诗性语言的理论,认为诗性语言具有文本的生产性和互文性,这与她的文本研究一脉相承㊂(二)常见的互文手段祝克懿教授认为,尽管互文性理论诞生于后结构主义思潮,但同样可以从篇章角度作以理解㊂ 用 互文 这个命题极其准确地提炼出并摹写出文本网络世界中,文本间最普遍㊁最核心的空间结构和互动关系 [8]2,这一理论开启了篇章研究的新论域㊂俄罗斯当代语言学家戈尔什科夫(А.И.Горшков)在篇章修辞学研究中,将篇章间的联系(即文本间联系)定义为 包含在某个具体的篇章中借助明确的语言手段表达的对另一个具体篇章(或其他一些具体篇章)的参照 [9]28,这种联系是语际联系㊂他还总结归纳出常见的语际联系手段, 主要包括引文㊁卷首语㊁引文式标题㊁引喻与话题联想㊁重复的人物形象㊁人物阅读的书目㊁语篇中的语篇等 [9]28㊂同时,戈氏对比分析了 互文性(интертектуальность) 和 篇章间的联系(межтекстовыесвязи) 两个术语的关系㊂从后结构主义㊁后现代主义角度来理解,两者间的确存在差异,但是在篇章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内, 两个术语表达的就是或者几乎就是同一层意思,因为拉丁语中的前缀i n t e r-等同于俄语中的между- [10]72㊂也就是说,两个术语词源不同,但意义一致㊂这样一来,上文中提到的语际联系手段,同样可作为互文手段使用㊂二㊁‘叶甫盖尼㊃奥涅金“的互文手段浅析亚㊃谢㊃普希金(1799-1837)不仅是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他拥有几千卷藏书㊂普希金记忆力惊人,所读之书过目不忘,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㊂毫无疑问,对阅读的热爱反映在诗人的创作中㊂在普希金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其他作品中的各种角色形象,中外古今,无所不有㊂1823-1825年,普希金完成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㊃奥涅金“的创作,小说一经问世,就被认作是俄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㊂诗人在小说中以俄国社会生活为大背景,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贵族代表们的悲惨命运㊂写作特色上,据不完全统计,文中共出现六十多处互文本,通过列举主人公阅读的书目㊁比较主人公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等手段,来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反映诗人的态度,制造讽刺效应㊂文章将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文本进行研究,确定其源文本,并分58析在小说中的功能㊂(一)引文引文是最普遍㊁最通用的互文手段㊂ 狭义的引文指一字不差地引用某一篇章中的原话,广义的引文可理解为篇章中参照另一篇章的任何手段,从这点来讲,所有的互文手段都是引文㊂ [10]80这里我们使用引文的狭义概念㊂例如:第二章第十二节中,有如下诗节:Ейшепчут:‘Дуня,примечай!“Потомприносятигитару,Изапищитона(богмой!):Придивчертогкомнезлатой!.[11]92有人悄悄说: 杜尼娅,注意他!然后就给她一把吉他,天哪!她尖声怪气地直唱:快快走进我金色的殿堂! [12]49诗人用斜体标出最后一句Придивчертогкомнезлатой! ( 快快走进我金色的殿堂! )并做出注释:ИзпервойчастиДнепровскойрусалки(引自‘第聂伯河美人鱼“第一部)㊂这里指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费迪南德㊃考尔1792年根据К.Ф.亨斯勒的剧本‘多瑙河女神“改编的神话剧‘多瑙河美人鱼“,歌剧围绕德国传说故事展开:贫家女罗拉莱爱上一位富贵骑士,由于无法忍受爱人的背叛之痛,她从悬崖跳入莱茵河化身为美人鱼,以其美貌和歌声诱惑船夫驶舟触礁㊂1803年,这一剧目被引入俄国圣彼得堡上演㊂当时并不存在版权之说,俄国翻译家尼㊃斯㊃克拉斯诺波利斯基在剧目引进过程中便将亨斯勒原作中的形象作了部分改动,用斯拉夫名称使其更加本土化㊂其中,西欧的多瑙河改为东欧的第聂伯河,女主人公改成最终变为美人鱼的普通农家女列斯塔,她的爱人则改为大公维达斯坦㊂最终,考尔的歌剧以‘第聂伯河美人鱼“之名在彼得堡演出,受到了极大欢迎,这节诗中普希金使用的歌剧第一部分的唱段在当时也广为人知㊂诗人引用这一歌词别有用心㊂一来,此处杜尼娅的形象与歌剧中寻找男伴的女主颇为相似,诗人借此描写乡村少女找寻伴侣的日常情景㊂二来,诗节中的 他 指 从迷雾笼罩的德国/带来了学问的各种果实 是康德的信徒,还是个诗人 [12]45的邻村进步青年连斯基,用德国歌剧片段描写从德国归来的人,可产生一定的戏谑效果㊂此外,诗人本人先前的作品也作为引文出现在小说中㊂例如:第八章第五十一节(全文最后一节):Ноте,которымвдружнойвстречеЯстрофыпервыечиталИныхужнет,атедалече,КакСадинекогдасказал.БезнихОнегиндорисован[11]235.我曾经会见的那些好友我向他们念过这最初的篇页他们在哪里?像萨迪说的,有人在远方,有人已陨灭㊂完篇了,他们却无影无踪[12]253㊂这句诗是普希金研究家最常讨论的对象之一,首次出现在普希金写于南方流放期间的诗歌‘巴赫奇萨赖的泪泉“(‘Бахчисарайскийфонтан“)(1821-1823)的卷首语中:Многие,такжекакия,посещалисейфонтан;ноиныхуженет,другиестранствуютдалече.Сади许多人和我一样,到这座喷泉造访;但有人已经作古,有人漂泊在远方㊂萨迪它源于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诗歌‘果园“(B u s t a n),当时俄国并没有这部作品的译本,普希金亲自将这段话从法语翻成俄语并做成自己诗歌的卷首语,在1823年10月诗歌问世前与维亚泽姆斯基的通信中坦言: 在我们看来‘巴赫奇萨赖的泪泉“不足挂齿,但其卷首语确为精髓 [13]㊂足以证明,诗人对这句68话的青睐已超过诗歌本身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在全文结尾处再次使用‘巴赫奇萨赖的泪泉“卷首语 ‘果园“中的这一诗节,普希金想表达的首先是对或被处死或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友人的怀念,他们 有人在远方,有人已陨灭 ,他们现在 无影无踪 ,尽管 我曾经会见 我向他们念过这最初的篇页 ㊂(二)卷首语卷首语包括 篇幅较小的完整篇章,谚语㊁格言等,通常放在标题后㊁整篇作品或其某一部分(章㊁节)之前 [10]82,以指出作品的主要内容㊁情节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的9处卷首语中有一处位于全篇之前,其余则都在每章开端,其中3处为俄语引文,6处为法语引文,这里我们选择两处进行简要分析㊂全文卷首语是一封法文私人信件:Pét r i d ev a n i téi la v a i te n c o r e p l u sd e c e t t e e s pèc e d o r g u e i l q u i f a i t a v o u e r a v e c l a mêm ei n d i f fér e n c el e s b o n n e s c o m m el e s m a u v a i s e s a c t i o n s,s u i t ed u ns e n t i m e n td e s u pér i o r i té,p e u t-êt r ei m a g i n a i r e.T i réd u n e l e t t r e p a r t i c u l ièr e.[11]59他虚荣透顶,而且还特别自负,这使他以同样无动于衷的心情承认自己的善行和恶行 也许是出于一种伪装的优越感㊂ 摘自一封私人信件[12]1㊂纳博科夫指出这一卷首语的原本是文献资料 社会思想家埃㊃伯克关于英国农业的著作T h o u g h t s a n dD e t a i l s o nS c a r c i t y的法文翻译㊂法语的使用可以证明,信中所谈论之人属于俄国上流社会㊂奥涅金是 披着哈罗尔德外套的莫斯科人 ,是法国文学的忠实爱好者,法文书信自然会使读者联想到欧洲主义的奥涅金㊂引用私人信件作卷首语在俄国学者看来更为恰当㊂这样一来,读者更为相信奥涅金不是杜撰的㊁他就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一位友人在给共同好友的信件中给予他如此评价,尤其是诗人在后文中随即写道:Онегин,добрыймойприятель,РодилсянабрегахНевы[11]61.这位是我的好友奥涅金/他出生在涅瓦河畔的此地[12]3㊂私人信件节选中关于奥涅金的这些叙述似乎就是上流社会现实存在的流言蜚语,给全文描写奠定了真实的情感基调㊂此外,从内容上来讲,信中提到的主要为此人的矛盾性格,全文以这一卷首语开始,表明了叙述者对奥涅金的复杂态度㊂第一章的卷首语Ижитьторопится,ичувствоватьспешит[11]60(活得匆匆忙忙,感受也浮光掠影[12]2)引自彼㊃安㊃维亚泽姆斯基‘初雪“(‘Первыйснег“)中乘坐雪橇飞奔时的描写:Пожизнитакскользитгорячностьмолодая,/Ижитьторопится,ичувствоватьспешит.火热的青春就这样沿着生活滑行,/活得匆匆忙忙,感受也浮光掠影[12]2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奥涅金出场就 坐车飞跑,仆仆风尘 [12]3,前往乡村守护那卧病在床的伯父, 这浪荡公子 想得出神,忆起往昔在上流社会的风光有为,不过 一切都没使他动心,一切都没叫他注意 [12]27, 过去他挥霍,对秩序讨厌,如今却庆幸生活的路线多多少少有了些改变 [12]35㊂可以看出,所引用卷首语之原意与第一章的内容并不一致㊂维亚泽姆斯基的这句诗表达的是对生活和爱的欣喜与享受,普希金在第一章中却用这句诗描写过分欣喜与狂热的苦果 厌倦一切,表现出对享乐主义的批判㊂此外,大篇幅对过往生活的描述也是诗人自己对于昔日上流社会生活的回想㊂这样一来,诗人就给读者展现出一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场景,以及上流社会人群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产生的对这种生活的厌倦㊂从第一章起诗人就已经试图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对主人公奥涅金作全面深刻的了解㊂总之,无论引用何种语言的文本作卷首语,普希金都将其与小说的内容紧密联系㊂卷首语在这部作品中是对章节内容的概括提78炼,只有在读完整章内容后才能对卷首语的内涵作以准确理解㊂换言之,诗人打算从一开始就用卷首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㊁提醒读者做好准备迎接小说中即将描写的俄国生活画卷㊂(三)引喻引喻,又称引用典故㊁暗讽等,是一种 通过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㊁历史事件㊁文学作品或作品中的某一片段对话语内容作以提示的修辞格 [10]83,可理解为所描写的实际发生的事情对某种固定概念或文学㊁历史㊁神话情节的参照与呼应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开篇第一句Мойдядясамыхчестныхправил[11]60(我那位最讲规矩的伯父啊[12]2)是克雷洛夫寓言诗‘驴子和农夫“中Осёлбылсамыхчестныхправил(这头毛驴儿最讲究规矩)一句的改编㊂克雷洛夫的这篇寓言广为人知,讲了农夫雇一头驴子看守菜园,驴子 既不偷窃,又不贪馋 ,但 赶鸟的驴子扬起四蹄 农夫的菜园收益很惨 的故事㊂小说中的伯父 已经病得奄奄一息,/还硬要叫人尊敬㊁顺从[12]2 ,普希金在这里引用驴子形象描写人物的手段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反映出奥涅金对这位伯父的态度㊂除对文学作品的改动,‘叶甫盖尼㊃奥涅金“第五章关于占卜的一些诗行也是对俄国民俗文化的引用和反映㊂Милейкошуркасердцудев[11]151(姑娘们更爱的是那只母猫[12]133),诗人给出注释:кошурка(母猫)一词源自民歌Зовёткоткошурку,/Впечуркуспать[11]239(公猫叫母猫,/去炉炕睡觉[12]259)㊂俄国民俗中少女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从一盘滴着蜡油的水中捞出自己戒指的同时听民谣声,若听到 Таммужички-товсёбогаты,/Гребутлопатойсеребро;/Комупоём,томудобро/Ислава! [11]151(那儿的庄稼汉个个有钱:/随手能搂来金砖银蛋;/唱到谁,谁就能阔气又体面![12]133),预示死亡;若听到 公猫母猫 ,预示婚礼㊂此外, Тихонькоприказалавбане/Надваприборастолнакрыть;/ Аподподушкоюпуховой/Девичьезеркалолежит. [11]152(她悄悄叫人在洗澡间里/把两套刀叉往餐桌上一供 而她那羽毛的枕头底下/藏了面姑娘梳妆用的小镜[12]134)㊂洗澡间(баня)在俄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家中最神秘的场所,通常占卜都会在这里进行㊂这段诗描述的也是一种占卜传统,传说这样做少女未来的丈夫会来就餐,而且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㊂两个占卜都是小说女主人公塔吉亚娜对未来的担心与向往和对爱情的畏惧与渴望㊂(四)人物阅读的书目通过列举人物阅读的书目可以分析其阅读喜好和性格特点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普希金对几位关键人物喜爱的作家与作品做了详细描写,其中奥涅金的阅读书目主要有三处较为明显的变化㊂奥涅金一出现,我们就知道:Онзналдовольнопо-латыни,Чтобэпиграфыразбирать,ПотолковатьобЮвенале,Вконцеписьмапоставитьv a l e,Дапомнил,хотьнебезгреха,ИзЭнеидыдвастиха.ОнрытьсянеимелохотыВхронологическойпылиБытописанияземли:НоднейминувшиханекдотыОтРомуладонашихднейХранилонвпамятисвоей.[11]63他那点拉丁文底子刚够认一认碑铭和题词,谈谈尤维纳利斯也够,还能在信后面写句话问候,‘埃涅阿斯纪“背得一两行,虽然难免有记错的地方㊂钻进尘封的故纸堆中去发掘陈年的历史典籍他可是没有这份儿兴趣;但是对那些轶事传闻88从罗慕路斯直到如今却全都记得,如数家珍[12]6㊂БранилГомера,Феокрита;ЗаточиталАдамаСмита[11]63对荷马和忒奥克里托斯横加责难;亚当㊃斯密却百读不厌[12]7㊂这是上流社会的奥涅金,与其说他热爱阅读,倒不如说他想让自己显得有文化内涵:他有着十分实际的阅读目的,掌握上流社会必要的知识技能㊁成为一位有趣的交谈者对他而言更为重要㊂对现代经济理论奠基者㊁英国经济学家亚当㊃斯密作品的喜爱也可看出他这种注重实用性的阅读心态,间接表现出他务实的人生观㊂第七章第二十二节朋友间悲剧的决斗后,塔吉雅娜走进 人去楼空 的庄园,观察到奥涅金书房的读物:Хотямызнаем,чтоЕвгенийИздавначтеньеразлюбил,ОднакожнесколькотворенийОнизопалыисключил:ПевцаГяураиЖуанаДаснимещедва-триромана[11]195我们都知道,叶甫盖尼早就对读书不再喜爱,可是也会有某些作品能够促使他另眼看待:‘异教徒“‘唐璜“著者的诗作,还有两三部长篇小说[12]196㊂此时奥涅金在阅读拜伦的著作,俄国学者们研究中也确认此处的 两三部长篇小说 指英国作家查尔斯㊃马图林的‘流浪者梅尔莫斯“(1820)㊁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勒内“(1803)和本杰明㊃贡斯当的‘阿道夫“(1815)㊂也就是说,奥涅金阅读的是曾经反感和 没有兴趣 的文学作品,这一定程度上受到浪漫主义者连斯基的影响,也是主人公需要消遣闲散单调的乡村生活的结果㊂随着定居乡村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奥涅金的心态也有所改变,这反映在他的阅读书目中㊂另一处描写出现在奥涅金爱上塔吉亚娜后(第八章第三十五节):Сталвновьчитатьонбезразбора.ПрочелонГиббона,Руссо,Манзони,Гердера,Шамфора,M a d a m e d e S t a e l,Биша,Тиссо,ПрочелскептическогоБеля,ПрочелтвореньяФонтенеля,Прочелизнашихкой-кого,Неотвергаяничего.[11]228他重新不加选择地阅读,读了吉本,读了卢梭,读了曼佐尼㊁赫尔德㊁尚福尔㊁斯塔尔夫人㊁比夏和蒂索,读了怀疑主义的培尔,还读了几本丰特奈尔,也读过我国的某些作家,什么都去读,什么都去抓[12]242-243㊂诗人此处注解:吉本 英国历史学家,曼佐尼 意大利诗人和散文家,赫尔德 德国哲学家㊁诗人和批评家,尚福尔 法国作家,斯塔尔夫人 法国浪漫主义学家,比夏 法国医生和生理学家,蒂索 法国医学畅销书作家,培尔 法国哲学家㊁思想家,丰特奈尔 法国作家㊁教育家㊂看得出,奥涅金的阅读涵盖了文学作品和哲学㊁自然科学读物,对应了首句 他重新不加选择地阅读 ㊂他的这种改变不是突然产生了对学习的狂热与喜爱,而是借这种方式将对塔吉亚娜的没有回应的爱意转移到阅读上去,书目的改变反映出他心理状态的凌乱和思维意识的动态发展㊂可以说,这些所列举的书目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同时也间接表现出诗人高超的文学素养和博学多才㊂文中书目的列举都是普希金博览群书的结果,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成功勾勒出作者形象㊂(五)重复的人物形象98重复的人物形象指 作者在写作中会使用已被其他作家创作出的形象间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0]84㊂‘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普希金多次借助俄国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描写小说中的人物特点㊂最为鲜明的就是恰尔德㊃哈罗尔德(ЧайлдГарольд) 拜伦成名作长篇叙事诗‘恰尔德㊃哈罗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形象的使用㊂恰尔德㊃哈罗尔德憎恶冰冷的文明,失望现实的生活,性格高傲又使他深感孤独,于是他满怀忧伤和冷漠踏上远行征途,一生游历葡萄牙㊁西班牙㊁希腊㊁阿尔巴尼亚㊁比利时㊁瑞士和意大利,是高傲叛逆的拜伦式英雄㊂相比之下,奥涅金:Попробоватьнезахотел,Нокжизнивовсеохладел.КакC h i l d-H a r o l d,угрюмый,томныйВгостиныхпоявлялсяон[11]76-77连想也没有想过,但是对生活却完全冷漠㊂像恰尔德㊃哈罗尔德,阴郁又苦恼,他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厅堂[12]27㊂ПрямымОнегинЧильдГарольдомВдальсявзадумчивуюлень:Соснасадитсявваннусольдом,Ипосле,домацелыйдень[11]144.奥涅金真像恰尔德㊃哈罗尔德,陷入了冥思苦想的懒散:起床就坐进冰水浴盆,然后在家里从早到晚[12]122㊂除使用性格相近的人物形象外,诗人还引用相反的形象进行对比描写:Нонашгерой,ктобнибылон,УжвернобылнеГрандисон[11]111.可这位主角,不论是何人,却早已经不是葛兰底森[12]75㊂葛兰底森是理查逊小说‘查尔斯㊃葛兰底森爵士“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英国绅士㊂两个人物形象的使用异曲同工,都表明奥涅金是一个沮丧㊁冷漠㊁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年轻人㊂另外,诗人还将小说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塔吉亚娜㊃拉琳娜与茹科夫斯基同名长诗‘斯维特兰娜“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作了三处比较㊂第一处是奥涅金初识塔吉亚娜后与连斯基的对话:Скажи:котораяТатьяна?/-Дата,которая,грустна/Имолчалива,какСветлана[11]108告诉我,塔吉亚娜是哪个? / 就是那位忧郁的姑娘,/一言不发,像斯维特兰娜㊂ [12]71第二处是第五章的卷首语:О,незнайсихстрашныхснов/Ты,мояСветлана![11]148但愿你没做过这些可怕的梦,/你啊,我的斯维特兰娜![12]128第三处描写占卜的情形:НосталострашновдругТатьяне /Ия-примыслиоСветлане/Мнесталострашно-такибыть [11]152塔吉亚娜猛一阵害怕 /我呢 想起了斯维特兰娜,/我的心里也一阵哆嗦 得了 [12]134这三处描写,说明塔吉亚娜不仅在性格上与斯维特兰娜相似:忧郁腼腆,温顺天真;还同样迷信于占卜,做过预知未来的噩梦㊂三、结语互文性已经成为篇章修辞学研究的强大工具,能帮助我们分析作家如何将借用的外部言语在创作中与自己的作品融会贯通,为多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能㊂小说‘叶甫盖尼㊃奥涅金“中诗人普希金纯熟运用引文㊁卷首语㊁引喻㊁人物阅读的书目和重复的人物形象等互文手段,详细描写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画卷,细致刻画了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奥涅金的悲惨命运㊂此外,小说在使普希金同时代的人了解国外作家㊁作品的同时,更09为读者展现出一个丰满的博学多才的诗人形象,互文性的信息功能和表现功能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㊂ʌ参考文献ɔ[1]КристеваЮ.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Разрушениепоэтики[M].РОССПЭН,2004.[2]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 2004(3).[3]ЯмпольскийМ.Б.ПамятьТиресия:интертекстуальностьикинематограф[M].Инфра-М,1993.[4]БахтинМ.М.Эстетикасловесноготворчества[M].Книгапотребованию,1986.[5]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1).[6]ТыняновЮ.Н.Поэтика.Историялитературы.Кино[M].Наука,1977.[7]马津.索绪尔的易位书写理论及其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祝克懿.互文:语篇研究的新论域[J].当代修辞学,2010 (5).[9]刘娟.试论戈尔什科夫的俄语修辞观[J].中国俄语教学, 2011(3).[10]ГоршковА.И.РусскаяСтилистика.Стилистикатекстаи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стилистика[M].Астрель,2006. [11]ПушкинА.С.ЕвгенийОнегин[M].Домдетскойкниги, 1958.[12]普希金,著.叶甫盖尼㊃奥涅金[M].丁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3]КунинаВ.В.идр.ЖизньПушкина:переписка,воспоминания,дневникивдвухтомах.Т.I.[M].Правда,1987.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t e r t e x t u a lM e a n s o f E u g e n eO n e g i nL i X i a o t o n g(S c h o o l 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B e i j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875)A b s t r a c t:T h e t e r m i n t e r t e x u a l i t y i s c o i n e d b y t h e F r e n c h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p o s t m o d e r n i s tK r i s t e v a a n d i s o f t e nu s e d t o i n d i c a t e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t w oo rm o r e t e x t s.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i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 W e s t e r n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a n d c r i t i c a l t h e o r y,a n d p l a y s a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c u r r e n t d i s c o u r s e r e-s e a r c h.E u g e n eO n e g i n i s o n e o f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o fR u s s i a n g r e a t p o e t a n dw r i t e r P u s h k i n.I t l a s-t e d s e v e n y e a r s t o f i n i s h,i nw h i c hw e r em e n t i o n e d m a n y w r i t e r s a n d f o l kc u l t u r e s i nR u s s i aa n da b r o a d.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s e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c o n t e n t sw i l l h e l p u s 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R u s s i a n c u l t u r e,t h e p u r p o s e o f c r e-a t i o n,a n d i m a g e o f t h e p o e t.K e y w o r d s:i n t e r t e x u a l i t y;i n t e r t e x t u a lm e a n s; O n e g i n19。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屠格列夫说他不但创造了俄罗斯语言,还创造了俄罗斯文学,而这两项重大工程在其他民族需要几代人用几百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普希金不仅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还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俄罗斯文学之父。

一、生平与创作普希金1799年5月2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

其童年是在充满着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度过的。

除了爱好文学的父辈们对普希金产生影响外,其出身农奴的奶妈不仅用乳汁哺育了他,而且用民间文学和人民的语言的养料培育了普希金。

1811年普希金进入皇村学校学习。

这是一所培养自由思想的学校。

学校的进步教授与附近近卫骑兵团的进步军官们启发了他反抗专制制度的思想。

他的无神论和唯物论的观点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普希金在童年时代就开始写诗,自进入皇村学校后,便正式开始了他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活动。

1816年,他被选为文学团体的社员。

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

1819年,普希金参加了由十二月党人直接领导的“绿灯社”。

十二月党人社团促进了他民主主义思想的成长。

在此期间,他写了一些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和《乡村》(1819)等,表现了诗人反对专制暴政,呼唤自由的思想。

其中《自由颂》开创了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他的政治抒情诗在当时的进步贵族青年中广泛流传。

1820年,他的第一部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出版,使他的声望日增。

由于普希金在公开场合指责统治者的暴行,在诗歌中歌颂自由,宣扬反对暴政的思想,沙皇下令放逐他。

多亏朋友们的帮助,他才没到西伯利亚而1820年到了南俄敖德萨他父母的领地。

在南俄的四年时间里,他创作了著名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3)、《茨冈》(1824)、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大部分篇章和大量的抒情诗、童话诗、评论、随笔等。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节《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分析一、情节介绍二、人物形象分析1、奥涅金的形象分析(1)“多余人”形象:是在俄罗斯十二党人革命前后时期的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产生的贵族青年的典型。

他们接受过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沙皇专制制度统治感到不满,对贵族生活感到厌倦,最初有着改变现实的梦想和期待,却摆脱不了与阶级出身一道带来的劣根性,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与精神。

他们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忧郁的境地。

他们有见识、有能力,不甘心沉沦平庸,但在那样一个沉闷窒息、令人厌恶的社会里痛苦彷徨,愤世嫉俗,无所事事,在事业和爱情上屡屡受到挫折,最后消沉下去,郁郁而终,无所作为,徒劳地耗费青春、生命和能力。

他们既不愿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洁身自好,既违反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

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称为“多余人”。

(2)作品通过奥涅金对生活和事业、对爱情、对友谊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刻画“多余人形象”的特征A、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奥涅金对待生活的态度:终日沉醉于上流社会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流连于饭店、戏院、舞会之间,开始对这种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生活感到厌倦,生活失去目标,忧郁苦闷,对人生心灰意冷。

他打算著述立说,但缺乏勤奋工作的习惯而放弃。

他决定苦读来增长智慧,但同样中途而废。

他变得玩世不恭,嘲弄一切。

后来继承叔父的遗产,来到乡村,他期望摆脱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村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他推行改革,结果遭到周边地主的非难与反对,受到掣肘后他便不了了之。

B、对爱情的态度爱情对他来说不过是逢场作戏,对爱情的厌倦使他再难以唤醒激情。

然而在达吉亚娜成为上流社会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后,他内心中却产生强烈的感情,但“他爱的不是钟情的少女,/那个淳朴、胆怯、可怜的村姑,/而是冷若冰霜的公爵夫人——/一位高不可攀的头面人物。

”他对达吉亚娜的感情更多的是来自要征服上流社会最受瞩目的女子,得到风流美名,从中享受成就感和满足虚荣心。

作者形象研究——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叙述结构为例

作者形象研究——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叙述结构为例

硕士 ,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 从事俄语语言文学 , 文化 。 教学方面的研究。
l8 1 -
维普资讯
当第一章单行本 出版后 ,人们认为普希金在模仿拜 伦的《 唐璜》 。事实上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的叙述者从一 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 , 讲了许多无关紧要的话语。 这些 都具有强烈的玩笑与讥讽的 I味 。 这样是不可能理解 Z l 作者的思想的, 并且照此推理 , 作者的形象使人产生并不 严肃认真的感觉。 虽然普希金是慵懒的. 漫不经心的,在 “ 文学中 , 一如在生活 中, 普希金牢牢地守着一份不知创作 痛苦为何物的懒人和浪子的名声” [
也可认为是作品塑造 的一种形象 。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形
该作品创作的完成是与叙述形式或作者参与作品中
的形式有关。 一般来讲, 作者在作品中的作用是对作品中
事件的叙述。 但普希金却决不囿于此传统 。 在作品中普希 金本人有时是一位事件的 目击者 , 有时是一位谈话者, 有 时甚至是与自己的主人公一同行动的参与者。而在叙述 的过程中, 普希金时常 以第一人称 出场 。 对主人公进行评 说 。或直接抒发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客观的叙述和主观 的抒情相互交插是《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结构上的最 大特 色【 = : 1 ] 。而纳博科夫更是将这一特点与普希金和主人公的 关系结合起来看待 , 还将普希金称为“ 第二主人公 ” l _ 4 。在 这部作品中普希金较多地使用了“ 抒情插笔 ” 的方式。在 情节的发展中, 作者常常突然停止叙述 . 加进整节整节的 “ 旁白” 与读者进行轻松而无拘束的交谈, , 或对发生的事 情和行动的人物进行评价 ,或介绍作者个人的经验和感 悟 。这样 , 作者既是故事的叙述者, 又成了故事中的登场 人物 , 出入 自如, 游刃有余。同时大段的抒情插笔往往都 是作者发 自内心深处 的真诚声音 。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作 者的心灵距离 。同时还保持了作品篇章结构上的灵巧以 及它作为一部“ 诗体小说” 的高度抒情性 。 二、 同一叙述人的多副面孔 维 诺格拉多夫 曾多 次强调 作者形象与作 品结 构的 关系 、 品结构的统一及组织功能 。他指出 :整部作品 作 “ 中的内容是动态发展的 ,各种现实都反映 在作 者形 象 中。 各种功能言语的语体和形式 交替变化 , 而完整统一 的作者形象也在这些包罗万象 中得以展开。正是在作者 形象独特 的言语 结构 中最深刻和最显 明地 表达作品的

爱的坚守与背弃— —简评《叶甫盖尼·奥涅金》

爱的坚守与背弃— —简评《叶甫盖尼·奥涅金》

爱的坚守与背弃——简评《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塑造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也开创也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在文学史上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爱是人性中最基本也是最柔软的部分,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理解和追求。

一、爱的坚守者达吉亚娜是文中较为着重刻画的女性形象。

从小在富裕的家庭中成长,却没有一般富家小姐那种娇生惯养的气质,相反她总是习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众不同。

并且深受外国小说影响,厌恶周围的庸俗生活,渴望自由和幸福。

对于幸福和自由,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不受缚于传统世俗的世界。

达吉亚娜“整天孤单单一个人,默默坐在窗前”,她不习惯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情世界,也不习惯被别人闯进自己的感情世界。

她喜欢大自然富有生机的景物,喜欢从外界的生物中找到思维的灵感,那是她对于自己感受中的自然最原始的爱,还有对阅读的执着的爱。

以至于最后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建议,踏上繁华的城市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时,她的内心是不舍的,她对家乡深情的告别,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坚定。

即使身体被迫离开她心中的净土,但是灵魂深处还是坚守着对阅读的爱,即对思想自由的坚守。

达吉亚娜对于爱情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她是属于内向性格的人,外界的人看似与她格格不入,因为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她第一眼看到奥涅金的时候,他身上孤傲和忧郁气质令她一见如故,似乎在奥涅金的身上找到了共同的接触点,并且使她坚信,当她与他的共同接触点相互点燃时,必然会燃亮彼此的生活。

于是她在犹豫了几个夜晚时,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会找到个称心的伴侣,会成为一个忠实的贤妻,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母亲。

别人!……不,我的这颗心,不会再向世界上任何人奉献!我是你的:这是命中注定,这是老天爷他的意愿……我现在所以还需要活着,就是为了保证能和你相逢;我知道,是上帝把你派来给我,做个保护人,直到坟墓之中……你的身影曾在我的梦中显露,我虽没看清你,已感到你的可亲,你奇妙的目光让我心神不宁,你的声音早已响彻我灵魂深处……”大胆而饱含深情的话充分展示了她对奥涅金的一往情深,少女的单纯而干净的情感展露无疑。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戏剧创作与思考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戏剧创作与思考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戏剧创作与思考内容摘要 2013年,由瓦赫坦戈夫剧院创作的戏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

此剧在中国的成功演出引发了国内学者关于“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幻想现实主义”戏剧的讨论和思考。

“幻想现实主义戏剧”,在普通观众的眼里像是“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结合,似乎能同时看到“斯坦尼”和“梅耶荷德”的影子。

随着成百上千次的成功演出,《叶甫盖尼·奥涅金》似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戏剧风格和特色,这样巧妙的融汇,是对编剧、导演、演员等戏剧工作者思想与实践上的创新和考验。

关键词 导演;幻想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一个在瓦赫坦戈夫剧院的立陶宛戏剧人,继承了前人的方法但又不受固定的“主义、流派、思想”束缚。

《奥涅金》属于“长篇诗体小说”,而图米纳斯作为导演,作为舞台上的“诗人”,他明白“小说”,更理解“诗体”,他抓住这两个元素开始形成导演形象种子,结合演员的完美创造,最终产生具备独特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

1 诗体剧本——“幻想现实主义”呈现的基础《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剧本创作不像古典主义作品那样遵守“三一律”的法则,它有时间、地点和事件上的跨。

不遵守三一律的作品,导演如果把握不准确,就会造成戏剧作品与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或故事内容相悖。

导演要把文字作品转换为舞台作品,首先就要深度解读剧本,同时梳理故事脉络。

这部剧以奥涅金和塔季扬娜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连斯基和奥尔伽的爱情为辅线。

粗看作品,故事主要情节较普通,似乎和平常观看的“肥皂剧”情节有类似之处,但精妙之处是普希金有个人独特的文笔和视角。

他给了图米纳斯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众多有阶级、观念冲突的人物。

这些人物存在于饱受阶级思想的那个时代生活中。

普希金牢牢抓住观念下的“人”,以“人”为起点,从人物性格、阶级观念出发,让这些焦点在作品里碰撞,以点带面地反映社会、国家和事件。

这一系列连锁事件的爆发点在于作品里奥涅金的选择,但普希金并未给出评判,即这一选择正确与否的答案。

奥涅金是不是个_多余人_诗体小说的构思与结构[1]

奥涅金是不是个_多余人_诗体小说的构思与结构[1]
恭,但在政治上与十二月党人相距甚远”⑨。
最后,普希金于1823年春天记的笔记中写道,
他“要通过俄国青年中三个典型人物来展现当
代文明俄国的广阔图景。这三个人物就是:一
个冷漠的否定一切的人物、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者和一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少女。”⑩这
篇笔记才称得上《奥涅金》最初的创作构思。
遵循这一构思,小说前三章分别介绍了三个主
面,出于一时疏忽造成的?⑧持这种看法的人
其实是未摸清诗体小说结构之奥妙。《奥涅
金》的整体结构是由两条情节线组合而成:一
条是小说情节线,它由奥涅金、达吉雅娜、连
斯基三人的爱情纠葛组成;另一条是诗体小说
抒情线,它由作者的个性、世界观与感受决
定。前者是虚构的人物故事,后者是诗人的亲
感实受,由“我”代表。须知诗体小说抒情线
使用得非常纯熟”,还用得着“我”再把那封
充满感情的信翻译成俄文吗?这封信是达吉雅
娜央求奶妈打发孙子直接送交奥涅金的,奥涅
金直到小说末章还说,“他还保存一封她向他
吐露衷情的信”,这样一封私人情书安能由
“我一直神圣地把它守护”?出现这种异常现
象,是不是由于小说创作期长达8年之久,作
品又是分章出版的,作家写到后面忘记了前
事长诗,又不同于散文小说。《奥涅金》独具的特色,在于普希金以他真实的面貌、地位与
身份出现在诗体小说的形象体系之中,成了作
品中“有机的‘登场人物,”国,诗人本人通
过第一人称“我”集叙事抒情于一身,这个
“我”无处不在。“我”是《奥涅金》结构的
轴心,“我”并非游离于小说倩节之外,而
“是所描写事件的直接参与者”⑩。“我”同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情赏析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情赏析

科书 中有所反 映 ,其 中最突 出的一本是 《指南和研究 》(1871 涅金惊讶地 认出 了其中塔蒂扬娜 。堂兄 对奥涅金说 。他 的妻 子
年 )。
是他生命 中的礼物 。奥涅金到现在 才明白 。这个第一次 求爱而
歌剧 《叶甫盖 尼·奥涅金 》。使柴 可夫斯基在俄 罗斯 音乐史 被他拒 绝的女孩 .现在被 另一个人 的爱笼罩 着 .他决定 与她会
纯 洁 和 男 主 角 的 轻佻 虚 伪 与玩 世 不恭 淋 漓 展 现 ,-LI:,A.3p' 的未婚夫 弗拉基米 尔·伦斯基介绍他 的朋 友 一一奥涅金 ,一个
象深刻 。
最近从 圣彼得堡 到来 一个年轻 男子。这晚使塔 蒂亚娜 为奥 涅
【关键词 】 柴可夫斯基 ;歌剧 ;奥涅金 ;塔季扬娜 金对大家 出言不逊态 度感到不安 。
场景 :塔季 扬娜 的卧室。塔季扬娜脑 海中出现有一些令人
歌剧(n-I-甫盖尼 -奥涅金 》的作者 ,伟大的俄 罗斯作 曲家柴 不安的思绪 。她不 能入 睡 .要求看护 陪她 聊天 ,可是 ,这并不分
可夫斯基于 1840年 4月 25日出生在 维亚特卡省 。他 的父亲 散兴奋塔 蒂亚娜 的注意 力。她被 裹在一个新 的未知 的她感 情
上拥有 了的传奇般 的伟大 价值 。作品的 出现被 认为是 俄罗斯 面 。
音 乐艺 术历史 中的重要事 件。通过 普希金 的小说《叶 甫盖尼 ·
奥涅 金兴奋 的看 到在客厅读信 的塔季扬 娜 .他知 道她仍
奥涅金 》,作 曲家 仿佛看到 了真实 的人物形象 、真 实 的生 活 ,和 然爱他 。突然 ,奥涅金跪 下向塔季扬娜认罪 、忏悔 。塔蒂亚娜述
斯基音 乐学 院。在莫斯科 .柴 可夫斯基拥 有众多学 生 ,据他 自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俄]普希金类型:诗体小说背景搜索普希金本书成书于1820年1830年。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价值探析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价值探析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价值探析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价值如下:
普希金是从当时代先进的立场去感受、观察现实的,其对象已不是历史和异国而是当时俄国生活。

诗人表现它时,没有任何怪异或主观的成分,而是具体的真实。

这就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性与现实主义艺术性的一致。

诗人在小说中提出了当时最根本的问题之一:知识分子与人民关系的问题。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创作的顶峰,它不仅在全面反映运动着的俄国现实社会生活上而且在表现诗人自己的情感、见解、理想的深广上,也异于以前的创作。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2)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对比手法,突出 性格特征。
(三)艺术特色
3)多种艺术手法的使用:叙事、 描写、抒情。 4)俄罗斯语言的运用:诗与散文的
结合。
5)奥涅金诗节的运用。
小结:
本课主要对普希金的生平创作和代表作《叶 甫盖尼·奥涅金》进行介绍和讲授。普希金的一 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艺术是不朽的;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则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艺
• 奥涅金,这对我有什么意
• 换回书本和荒僻的花园, • 换回我们简朴的故居,
味?——
• 这种讨厌的荣华富贵, • 社交旋风中获得的成功, • 时髦的宅第和这些晚会! • 假面舞会的破烂衣服 • 我真想马上扔到别处, • 用豪华、喧闹和瘴气乌烟
• 换回我们的那些旧地——
• 我第一次和您在那儿相遇,
(1)奥涅金 奥涅金始终是一个矛盾体:
不满贵族生活,怀疑俄国农奴制度,但
又缺乏行动的能力和艰苦斗争的精神;
怀疑一切,不满社会,但又不知追求什
么,一无所成;
(1)奥涅金
鄙视贵族恶习,但他仍然按照传统的
习俗决斗,杀死了好友连斯基;
冷酷地拒绝达吉亚娜纯洁的求爱,可
是当她结婚之后他又去狂热地追求。
• 换回那块简陋的坟场——
• 十字架伴着树影的阴凉, • 下面埋着我可怜的奶 娘······
——《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林出版社
我仍旧爱您(又何必撒谎?), 可是我已经嫁给了别人; 我会要对他一辈子忠心。
《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林出版社
(三)艺术特色
1)抒情性:贯穿诗人的声音,运用各种插笔,
扩大作品的容量和深化作品内涵,加强感染力。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一、作者生平及创作

浅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

浅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

浅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娅娜——论普希金笔下女性的光辉形象内容摘要: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并有力地震撼着俄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统治阶级内部,那些纯洁善良的贵族妇女,已感觉到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沉闷,开始以自己很幼稚的方式,本能地反抗着那个生她养她的贵族社会,大胆的反对封建制度。

达吉亚娜就是这种叛逆女性的先行者。

达吉亚娜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及社会现实的出路的探索。

她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产物,是普希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投射。

在她身上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文化追求和审美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的男权思想。

达吉亚娜代表的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代表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她的精神最终达到了和谐的境地。

她的富于自我牺牲的美德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塔吉雅娜;女性形象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标准俄语,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

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

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

1837年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和影响很大。

一、解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娅娜普希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23年至1831年,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再分析

《叶甫盖尼.奥涅金》再分析

叶甫盖尼. 奥涅金》再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诗体小说,按传统理解,通过塑造奥涅金这个人物。

普希金刻画了俄国欧化贵族的道德面貌,并指出他们在社会面临重大转折时期所表现出的困惑与迷茫,即既想改革社会却又不愿意依靠人民,结果是他们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

但又不能为改变现实而斗争。

因此他们既不见容于他们阶级,也不为人们群众所理解,从而游离于一切社会关系之外而成为多余人:本文则从交往与选择的角度出发,力求对这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一、社会交往与选择的问题社会发展的问题其实就是新的交往形式取代旧的交往形式的问题,是历史的人如何选择交往形式的问题。

在旧的交往形式抗拒新的交往形式而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时,以新的交往理想与交往形式的推广为历史使命的人们就会用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去将那落后的交往形式加以推翻,并为新的交往形式的展开铺平道路。

而处于新旧交往形式交替时期的人们,就面临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就是说,是固守旧的交往形式,还是迎接新的交往形式,而大多数人们则往往处于两种选择的抉择之间而难以面对或理解。

而普希金所刻画的奥涅金这一人物就是在选择面前失败了的人。

普希金刻画奥涅金这一人物独到之处就在于,奥涅金既没有像那些青年一样积极投入到那密谋之中,也没有像大多数贵族那样沉溺于自己陈旧的交往模式之中,他仅仅对那生活有一种本能的拒绝。

并从整体上对那生活表示了一种道德上的义愤:他无拘无束,年纪轻轻,,隋场充斥着辉煌的胜利,,整日享受,趁心如意。

,可叶甫盖尼是不是幸福?他终日饮宴,豪放而健康,这一切是否在虚度时光?不,他的情感早就冷却;,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喧嚣;……他已经得了一种疾病,,这毛病早该找找原因,……这叫做俄罗斯郁闷,……一切都没能使他动心,一切都没能使他注意。

上述引文出现在第一章之中,作者的用意很明确,奥涅金从本质上说就是他所属贵族集团的天然背弃者。

但他并没有选择去背弃那种生活,他的选择是从贵族生活的台前进行退却,他伯父的死亡给他的退却提供了契机,于是他就以财产继承人的身份回到了农村。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文档资料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文档资料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摘要: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的奥涅金开创了俄国文学史中“多余人”的先河。

他们对社会不满,想要摆脱却又无法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想得多做得少,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最后沦为社会的“多余人。

本文通过分析奥涅金所在的时代,探讨多余人的特征,进而深刻地揭露了农奴制度的残酷,反映贵族知识分子精神的苦闷、失落、彷徨。

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之作,而普希金自己也称这部小说是他最好的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俄国文学作品通过对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的描绘,全面而又深刻地展示了当代俄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一八一二年抗击拿破仑的入侵及后来的胜利,唤起了俄罗斯沉睡的力量,激起了民族的自觉和自豪感,同时欧洲的进步也影响了农奴制的俄国,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但是二十年代代表社会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失败,却又给俄国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无所适从,看不到前途。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因而别林斯基说:“只有从普希金的时代起,俄国文学才开始产生了,因为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俄国生活的脉搏在跳动着”。

一、处于精神挣扎中的“多余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让奥涅金厌倦了,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来到乡间,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却有地主们的庸俗无聊和肤浅。

奥涅金仍旧不能摆脱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

拉林娜家的大女儿达吉雅娜热爱自然、感情真挚,纯朴善良、内心敏感、喜欢独处。

夏夜,她就靠幻想来装饰,冬夜,她就听奶妈讲怕人的故事。

奥涅金的到来使达吉雅娜这个沉思、忧郁、不被理解的乡村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认定奥涅金是上天派来的将她从不幸中拯救出来、给她保护的、值得她用灵魂来等待的那个人。

于是天真纯朴的达吉雅娜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情书,却遭到了奥涅金当面的拒绝和训斥。

奥涅金拒绝达吉雅娜并不是仅仅由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奥涅金处于精神空虚失落的境地,所以他的精神是复杂的。

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咏叹调套曲形式研究

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咏叹调套曲形式研究

作者: 李巍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200092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页码: 92-9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咏叹调套曲 结构 主题 速度
摘要:咏叹调套曲是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最重要的形式,它由不同速度的唱段组合而成,用以揭示人物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变化。

《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于1877-78年,其中著名的塔季扬娜"写信唱段"就是典型的咏叹调套曲形式。

本文就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一是内部结构的彼此独立;二是声乐、器乐主题的贯穿发展;三是速度的细致变换。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生长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

他过的是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整天周旋于酒宴、舞会和剧场,追逐女性、逢场作戏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然而,“他的性格和爱幻想的天性,与众不同的怪癖,辛辣而冷淡的才气”,又使他对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感到厌倦,终日郁郁寡欢,陷入“忧郁病”状态中。

他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不满现实,怀疑一切,他也不满自己,想寻求一条出路。

为此,他曾从事创作,又尝试农事改革,但由于他缺乏恒心和毅力,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干什么都半途而废。

为了继承叔父的财产,奥涅金来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与连斯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结识了女地主拉林娜一家。

拉林娜的大女儿达吉亚娜是一个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姑娘。

她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热爱大自然,喜欢沉思冥想,爱读理查生和卢梭的小说,追求个性解放。

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爱上了奥涅金,并向他大胆地表露爱情,但早已对爱情厌倦和怀疑的奥涅金以不愿受家庭束缚为名拒绝了达吉亚娜的求爱。

不久,奥涅金出于恶作剧,在舞会上向达吉亚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大献殷勤。

连斯基一气之下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竟然接受了战书,并在决斗中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地主庄园。

在过了一段漂泊生活之后,他又回到了彼得堡。

在一次舞会上,他与达吉亚娜重逢。

此时的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为上流社会里最受欢迎的女皇。

奥涅金被达吉亚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和高雅的气质所倾倒,自以为深深爱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达吉亚娜却反应冷淡。

最后,奥涅金不顾一切来到了公爵府,在那里,达吉亚娜回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并深刻地指出:奥涅金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可鄙的虚荣心,他从来没有认清爱情的位置,他追求的只是幻影式的虚荣。

此外,她虽然爱她,但现在她已嫁了别人,便要一辈子对丈夫忠诚。

研究综述《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

外国文学第22章《叶甫盖尼·奥涅金》_42

外国文学第22章《叶甫盖尼·奥涅金》_42
彭甄.2000.《叶甫盖尼·奥涅金》:叙 事者形象分析[J].国外文学(2).
宋德发.2003.《叶甫盖尼·奥涅金》中 的道德疑难[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
吴晓都.2006.俄国文化之魂———普 希金[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查晓燕.2001.普希金———俄罗斯精神 文化的象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一、精彩点评 我们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首先看到的, 是俄国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里的 诗体的画面。从这一点来看,《叶甫盖尼·奥涅金 》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的长诗,虽然它的主人公 当中并没有一个历史人物。它是俄罗斯这一类作品 的第一次经验,也是一次光辉的经验,因此这部长 诗的历史优越性也就更高。
3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不仅仅是一名诗人,而 且也是社会中刚刚觉醒的自我意识的一位代表:史 无前例的功勋啊!普希金之前,俄国诗歌只不过是 欧洲缪斯的聪敏好学的小学生而已———因此,那 时俄国诗歌的一切作品都更像是习作临摹,而不像 是独特灵感所产生的自由作品,但是由于有了普希 金,俄国诗歌便从一个胆怯的小女学生一变而成为 一个天才的经验丰富的巧匠了。……因此他的《叶 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最高度独特的、俄罗斯的 、民族的作品,普希金的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与它同 时代人格里鲍耶夫的天才作品《智慧的痛苦》一同 为现代俄国诗歌和现代俄国文学奠定了一个坚实的 基础。(别林斯基,1980)
12
4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二、评论文章 《〈叶甫盖尼·奥涅金〉注释》节选 尼古拉·布洛茨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注 释》初版于1932年,该书对这部作品作了逐节 的详尽注释,通过考索普希金同时代的文学、历史 和其他相关文献,深入阐释《叶甫盖尼·奥涅金》 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意义,体现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的风貌。下面节选的文字是对《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一章第38节前5句的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甫盖尼·奥涅金》结构探微
一、前后对比
(一)达吉亚娜与奥涅金对待爱情态度的对比
第三章中达吉亚娜主动给奥涅金写情书,遭到男方拒绝,还被“教训”了一番。

被拒绝的达吉亚娜默默承受着爱情的折磨和激情的煎熬。

表白前后,达吉亚娜既害怕见到奥涅金但又渴望相见;面对奥涅金时既害怕又害羞,甚至于奥涅金因怜悯而流露出的一丝柔情都让她激动不已。

第八章中奥涅金主动给达吉亚娜写情书,遭到女方拒绝,并且也被教训了一顿。

但奥涅金却益发思念达吉亚娜,乞讨般地在达吉亚娜身上“窃取”一丁点儿所谓的“幸福”——“把蓬松的海狸皮亲手给她披上肩头”、“为她把一块儿手绢拾起或是为她驱散身前的奴仆”。

无论奥涅金之前的拒绝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是出于真诚,无论他现在的追求是否真如达吉亚娜所说是因为她现在有钱又有名、得到宫廷的宠幸或是能为奥涅金赢得光荣,这前后的对比都突出了奥涅金曾经的高傲与如今的卑微,相对应的是达吉亚娜一贯的勇敢和正直。

(二)奥涅金读书情节的对比
在还没有遇见达吉亚娜之前,奥涅金为摆脱忧郁病而读书,但“读来读去,什么道理也读不出:有的枯燥无味,有的胡诌骗
人;这本毫无意义,那本是诛心之论;古旧的东西早经衰老,新东西也哼着旧的腔调”。

读书没有减轻他的忧郁,反而使他更加烦恼。

被达吉亚娜拒绝后,“他又开始不加选择地读书”,吉本、卢梭、毕夏……“他全心沉浸在这些词句里”,但脑海中出现的“全都是她”。

他为摆脱达吉亚娜而读书,却看见满篇都是达吉亚娜。

上流社会的贵公子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或借以增加炫耀的资本,所以他难以发现书籍真正的价值。

奥涅金在读书过程中表现出的浮躁,也正是“多余人”特征的显现。

(三)奥涅金赶赴舞会情节的对比
当他还沉迷于上流社会奢靡生活的时候,每天的工作便是等着天黑,然后出入于各种宴会,品尝美酒佳肴,谈论风花雪月;周旋于小姐太太之间,玩弄爱情游戏。

现在,“奥涅金又重新感到时日难捱,又重新焦急地等候着天黑”。

“终于钟敲十点,他走出家门,他跨进了走廊,他简直在飞,他心跳着跨进公爵夫人的房门”。

此时他努力地为自己“纯真的爱情”而奔忙,却讨不到一丁点好处。

曾经,奥涅金毫不在乎地抛弃女人;现在,他心爱的女人却根本不理会他,这就是对奥涅金游戏爱情的最好惩罚。

二、前后照应:
(一)第五章中写到“全家的女仆为小姐占卜,算定小姐的
夫婿都要从军,而且她们还将随夫出征”。

果然,后文中妹妹奥尔加改嫁给一名骁骑兵,并跟随他回到军营;姐姐达吉亚娜嫁给一位显赫的将军,并决定“一辈子对他忠贞”。

(二)第五章中达吉亚娜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中她被带到一个破草棚,并被草棚中的奥涅金发现。

“奥涅金轻轻拉着达吉亚娜,把她引到一个角落坐下,让她坐在一个晃动的长凳上,自己把头倚在她的肩膀;这时,奥尔加突然走进屋里,连斯基跟着她”。

“只见奥涅金把手一扬,目光粗野地飘来飘去,对两位不速之客破口大骂;达吉亚娜气息奄奄地躺倒在地下,争吵愈来愈凶;突然叶甫盖尼抓起一柄长刀,于是转瞬间连斯基被刺死;四周涌起恐怖的阴影、刺耳的呼喊……小茅棚歪歪斜斜,晃动不停”。

这个梦可看作是对小说后面故事情节的暗示:奥涅金因为怜悯而对达吉亚娜展现出一丝柔情(“奥涅金轻轻地拉她坐下,把头倚在她的肩膀”);但他又因为达吉亚娜想要报复连斯基(“奥涅金把手一扬,目光粗野地飘来飘去”),而他行动时却是借助于奥尔加(梦中奥尔加先进屋);连斯基与奥涅金产生隔阂(梦中双方发生争吵);达吉亚娜对筵席上奥涅金的行为不能理解,她感觉自己要毁了(“达吉亚娜气息奄奄地躺倒在地上”);连斯基被奥涅金射死(“连斯基被刺死”);连斯基死后姐妹俩陷入悲痛之中,妹妹改嫁骁骑兵,奥涅金远走他方,只剩下达吉亚娜一个人独自面对惨淡的人生(“恐怖的阴影、刺耳呼喊、小茅棚的摇晃”)。

(三)诗歌每一章前面均有普希金的题词,这些题词虽然出处不同,但都暗示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第三章主要是对达吉亚娜的介绍以及她怎样爱上奥涅金、如何大胆表达爱意的叙述,其题词正好是“她是个年轻的姑娘,她坠入了情网”。

又如第七章,题词是对莫斯科的赞美之词,其内容便是达吉亚娜告别家乡来到莫斯科,以及她在莫斯科的生活。

这种注重前后对比和照应的写法和安排,不仅有利于刻画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形象、展现二者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在于联系前后文和故事情节,有效地避免了诗歌形式和叙述上的松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