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2) 资源科学导论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ppt课件
• (2)构建资源安全科技体系,研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提高 资源回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食物的利用技术;
• (3)构建资源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科技 手段实现资源有效管理;
• (4)构建资源安全储备体系,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资源储 备与产品储备相结合;
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生产力下降; 采矿迹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毁坏表土,全国废弃土地达2亿亩
第一节 中国态势
•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2)环境污染
~ 城市向农村蔓延;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 耕地近3亿亩; 90年代后期,工业废水排放减缓,但生活污水排 放量迅速增加,城市饮用水污染严重,水污染向 农村转移 全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有减缓趋势但污染面积扩 大,酸雨区南-北推进,面积加大;城市生活垃 圾迅速增加,工业固废污染日益严重
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 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 的而短缺是暂时的。资源稀缺是动态的
第一节 中国态势
•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 1、总量大、类型多(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特征,
表明具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 2、人均资源量少(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
避免地占用耕地; 2)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毁损耕地; 3)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必要的土地利用变化
等使耕地减少; 4)曾经对弥补耕地减少起重要作用的宜农荒地开垦
受到极大限制,因为后备耕地资源已经显得不足, 且靠损失生态用地来弥补耕地已经不合时宜
第一节 中国态势
•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 3、水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总结
2) 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 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 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 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水俣病、骨痛病
3)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
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 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污染、盐碱化、潜育 化、耕地生产力下降、采矿废迹地 —— 环境污染 —— 生态功能降低、退化 相关视频
/programs/view/upi djgEWbEU/
/programs/view/RCRe_5i bPkI/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斯 国 国 度 本 国 大 国 国 罗 中 美 印 日 德 拿 英 韩 俄 加 伊 朗
17 12.9 12.47 8.6 6.1 5.86 5.14 4.71 60 59
二氧化碳排放量(亿吨)
化石燃 料燃烧 56.6%
北极南极冰雪融化
罗斯冰架上的融水 池。西南极半岛成为 世界上暖化速度最快 的地区之一。在过去 三十年间,南极半岛 的阿德利企鹅数量骤 减了近90%,南极半岛 唯一的帝企鹅群落现 已完全消失。
洞庭湖的变迁:
湖泊缩小
在唐宋时代,东洞庭湖面积方圆360里,青草湖方圆265里, 蒌沙湖方圆170里,夏秋三湖合一时,方圆七八百里。至明清 时期,洞庭湖面积仍有6000多平方千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围垦,50年代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 米,60年代以后,洞庭湖面积进一步缩小,如今仅有2691平 方千米。
入污染,直接经济损失2.19亿 ) 40万)
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2004年黄河取水口被污染,受灾 北江镉污染事故 (2005年,冶炼厂超标排放含镉废水 ,超标12倍 ) 重庆綦(qi)河水污染(硫酸厂 排水污染,受灾3万居民,停水2天)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流入 ) 白洋淀死鱼事件(2006年,9.6万亩水域污染,鱼类、水草大批量死亡) 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6年,砷超标10倍,8万人受灾) 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年,富营养化) 江苏沭阳水污染(2007年,水氨氮超标,20万人受灾,停水40小时)
第2章 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一节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二、其他因素⏹1、人口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自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二、自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方、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目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行的开发项目,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手,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走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 2.国土经济学⏹ 3.人类生态学第三节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一、关于人类史前时期的自然资源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人类对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
积累了一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用说总结。
第二讲资源及其稀缺性总结
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 质与能量。 社会资源:是指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提供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它 不仅包括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物质形态而存在 的劳动力资源和经济资源,还包括科学、技术、 文化、信息、管理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
资源经济学
22
地区性资源稀缺
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 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 经济原因造成的资源稀缺(落后国家更严重——价 格机制失灵、政府不当干预、资源和初级产品出口); 环境问题造成的资源稀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减弱稳定性和更新能力)。
2018/12/25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6
资源问题的性质
从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说,它是由人对资源 的认识不当、对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当 而造成的,并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社 会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 特点。 从资源问题的实质来看,它是由人对资源认识 的局限性、对处理人与资源关系的局限性而产 生的资源制度局限性所造成的人与资源关系的 失衡、失调或恶化,是通过资源与资源关系失 衡、人与资源关系失衡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失衡即制度失衡。
乐观论
人类可以有充足的资源支撑其长期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解决资源约束 问题的有力保证。
2018/12/25 资源经济学 29
六、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自然资源的存量(stock):是指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储量。 自然资源的流量(flow):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 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 资源期初存量+期内资源流入量-期内资源流出量 =期初存量+期内净流量 =期末存量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峡
2011年8月云台山小寨沟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 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 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这些均被称为人口数量过剩。 如非洲的饥荒问题。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当前全球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 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 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 的矛盾等。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
自然资源学原理(2)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关于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的理论综述
③把宇宙看作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在这系统中热的正向变 化总是大于负向变化,因此宇宙热量的总和向一个方向变化而 趋于最终状态。主要结论
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 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最后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 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
二、市场响应论
认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资源稀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的供 给源的探寻——自然资源极限趋向缓和
三、耗散结构理论
开放系统能够远离均衡态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 自组织现象 人地系统是典型的远离均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人的主动能动 作用,会推动着人地系统走向更进步、更有序,完全可以对付 自然资源极限问题。
不论是星星还是太阳将不再升起, 到处是一片黑暗, 没有溪流的潺潺声, 没有声音,没有景色, 既没有冬天的落叶, 也没有春天的嫩芽, 没有白天,也没有劳动的欢乐, 在那永恒的黑夜里, 只有没有尽头的梦境。 ——史文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诗人)
三、世界模型3(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超越极限》) 1、运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未来 模型假设:①、②、 ③、④ 2、主要结论:从增长过渡到全球均衡
①、②、 ③
四、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1、警示与意义:
①理论意义; ②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2、动态观念的缺失:
①静态的分析方法; ②忽视了自然资源动态特性 ③忽视了人类的响应机制和资源的文化性质
第一节 没有极限的增长: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一、历史外推论 1、用历史资料、数据和历史外推法分析全球人地 关系的前景 2、结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 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 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自然资源稀缺的状况一直在趋于缓和 强调技术进步对于克服极限的作用。
第2章_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长江水系:三峡、葛洲坝(长江干流)、丹江口、安康
水
(汉江)、二滩(雅砻江)、隔河岩(清江)、五强溪 (沅江)、乌江渡(乌江)、龚嘴(大渡河)等
能
资 源
黄河水系: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大峡、青铜峡、
开发: 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
珠江水系:龙滩、岩滩、天生桥、大化
其它:白山(松花江)、新安江(新安江)、漫湾、 大朝山(澜沧江)、水口(闽江)。
矿产资源
概况: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 气;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居世界第五位,发电 量居世界第二位。
能 煤: 我国的煤60%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南方除云南、
源
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矿 石油: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产
(2)水能资源特点 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
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 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特点 :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
鹤岗
甘江肃苏
青安海徽 山东河南
豫陕鲁西 交界处
内蒙古新疆贵州
玉徐门州
冷淮湖北
胜利平顶
山
中神原府
准霍东格林克胜、尔河拉塔玛六中依盘水
所在省 铁矿名
河北 迁安
内蒙古
白云鄂 博
辽宁
安徽 四川
鞍山、本溪 马鞍山 攀枝花
湖北 大冶
海南 石碌
自然资源学
绪论1.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①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距今250万年~约5000年左右,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影响是局部、微小。
还未有文字记载,通过考古方式了解。
②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距今5000年~工业革命;农业社会的技术和生成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也逐渐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影响有限;有了文字记载。
③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革命性进步;一些涉及自然资源研究学科和资源利用技术学科的出现;还未有独立的自然资源学;其他学科积累的科学资料和知识,为自然资源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④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爆炸性增长,生活物质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工业化向全球扩展;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日俱增,自然资源的稀缺、冲突和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合理开发利用和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资源资源学以其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加之新的科学技术,正式出现在当代科学舞台。
第1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①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影响因素:利润要求;勘探政策;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需求水平;开采成本;资源产品的价格;替代品的可得性和价格②条件储量: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成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
影响因素:a、受政治力量、市场因素、技术革新等影响;b、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都不一样;C、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都是已查明,但它们被查明的确定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
③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未来有大的发现;估算方法:a、外推法估算:根据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者根据过去每钻井单位深度的发现率外推;b、特尔菲法估算:请一些与家来预测未来可能的发现,然后取他们估计范围的平均值。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ppt课件
倒灌; 南方水田的潜育化面积占20—40%。
耕地生产量下降:有机肥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结构不合理, 氮磷钾失调土壤板结。
采矿迹地:全国达2亿亩。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占用耕地;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 农业结构调整; 荒地开垦的限制.
➢ 如:我国目前人均耕地是1.4亩(世界平均水平(4.17亩) ,20202030年将减少到1.2亩。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地下矿产资源:除煤炭以外,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 少,共生矿多而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
能源: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能源储量的20%。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5、资源潜力可观
量依赖进口。
(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同步增长; 未来,许多重要矿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 耕地资源(粮食安全)
人口、人均消费的增长对食物需求的持续增长; 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世界人口趋势
按照联合国人口处的预测,1990—2025年期间,世界人口 将增加32亿,其中30亿将发生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 发展中国家;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将只增加1.66亿人 口。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已形成了年轻人 占主导地位的人口结构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林生态。
水资源利用
抽取地下水、河水等, 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
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采掘业
农业
林业
开采矿石、石油等资源, 获取原材料。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的分类
01
根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
作物等。
生物资源的特点
02
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同时生物资源
的生长和繁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03
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利
用生物资源,防止生物入侵和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用途,可分为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 等。
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长期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矿 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 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 质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资源科学导论考点整理解析
资源科学导论第一章资源概念资源的广义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
资源的狭义理解:“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
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的场所(辞海)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
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林木、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循环机能等(英国大百科全书)自然资源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区别自然资源是针对人类利用而言的;自然环境属于环境的范畴,它是针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系统作为中心而言的外部自然要素的总和。
资源的属性:空间与时间属性、数量与质量的差别(绝对、相对)、权属与流转的特性环境的属性:空间与时间属性、利与害的差别、公益与转移的特性第二章资源科学发展简史资源科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短缺;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产生的压力。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具有全球性。
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产生的压力:水分过少和土壤贫瘠成为影响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生活水平提高对自然资源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资源的消耗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高收入国家对资源的人均消费量远远大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
汽车的发明显著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显著地增加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对环境的破坏。
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环境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干旱区土地严重退化;化肥的广泛使用,在导致全球粮食产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其导致的污染也越严重;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习目标] 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
(2)类型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概念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举例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2.主要资源问题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③不合理利用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土地资源问题①耕地资源短缺;②土地退化人口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矿产资源问题①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后备资源不足;③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①人口多;②矿产资源储量有限;③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探究点一我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问题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年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未利用土地(%) 2000年28.9 2.6 32.4 6.1 5.5 1.8 7.3 15.4 2005年28.3 3.2 32.9 6.5 6.0 1.9 7.4 13.8 2010年28.1 4.2 37.2 1.6 7.0 2.1 7.8 12.0材料二我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
材料三我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1.分析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下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
(2)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 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②长江 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③沿海防护林体系: 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④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2)水能资源特点 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
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 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特点 :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
状
3、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1)特点
土地资源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第一节 中国态势 第二节 全球视野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地球资源,那么到 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相当于两个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 自然资源。
——《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6-10-24)
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已成为当代全球性问题
“三北”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利
1、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用
2、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
现
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
①表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少;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
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②原因:
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降水有所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多;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
第一节 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中国态势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从耕地、森林、草地、水资源、矿产资源 、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 面体现
2、人均资源量少 ——从人均耕地、森林、草地、水资源、矿产 资源、水能、煤炭资源等方面体现
③解决途径: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华北地区为什么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降水少, 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需水量大 水污染、浪费严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北水南调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 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 意义。
森林资源
(1)特点: ①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②森林覆盖率低(16.55%),林木蓄积量少(112.7亿m3) ③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
海洋资源
--我国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1、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
形成条件: 2、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 。
主
3、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
要 渔场: 舟山渔场: 我国最大渔场。
海
其他渔场:黄渤海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洋
资 海盐: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 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
3、空间分布不均 ——东西差异:耕地、森林、水资源(东部) ;能源、矿产、草地(西部) —— 南北差异:耕地、能源(北方);有色金 属、水资源(南方)
4、资源禀赋欠佳
——除林地资源外,大部分资源质量较差
5、资源潜力可观
——地质演化历史复杂,成矿条件良好,预示着巨大 的找矿远景和资源潜力; ——存在着大量矿产资源调查的空白区:西部地区和 东部地区的深部地段(矿山:700-1000m) ——能源和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节流潜力巨大。
源
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
近海石油 : 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 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 可行性方式。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分 布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问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题 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措 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施 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加强管理、开源节流、建设和保护
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长江水系:三峡、葛洲坝(长江干流)、丹江口、安康
水
(汉江)、二滩(雅砻江)、隔河岩(清江)、五强溪 (沅江)、乌江渡(乌江)、龚嘴(大渡河)等
能
资 源
黄河水系: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大峡、青铜峡、
开发: 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
珠江水系:龙滩、岩滩、天生桥、大化
其它:白山(松花江)、新安江(新安江)、漫湾、 大朝山(澜沧江)、水口(闽江)。
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 2、分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