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宜,过松宜造成漏气,过紧影响面部血液循环。
为防止鼻梁、鼻翼两侧皮肤受损,可在该处垫上溃疡贴给予保护。
2.2.4 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行情况,记录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在使用前将蒸馏水倒入湿化罐相对应位置,使气体先湿化后进入气道,以防止呼吸道的干燥。
同时注意检查呼吸管道的衔接,鼻面罩是否漏气,氧气管道是否脱落,扭曲等。
2.2.5 并发症的观察(1)腹胀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最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反复的吞气或气道压力超过食道贲门括约肌的压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
指导患者抿嘴,用鼻吸气,减少吞咽动作,避免把气吸到胃内,造成胃肠胀气。
(2)如患者需饱餐后上机应取半卧位,避免在使用通气时进食,饮水,以免引起误吸。
2.3 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2.3.1 血浆置换前的护理:pe前测t、p、r、bp、体重,查血常规及生化全项、凝血机制等,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遵医嘱确定血浆置换方案。
2.3.2 血浆置换中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及出入液量的变化.因血浆置换时机体丢失大量血浆,如置换液不足,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低血容量反应.应立即停止置换,减慢血流速度,给予补液,扩容治疗。
(2)观察滤出的血浆颜色正常的滤出血浆颜色应是黄色或金黄色
如出现茶色,可能发生溶血反应,其原因是由于血流速过大或过小(应为100 m1/min).置换液量过大(应为25 mi/min),静脉通路受阻引起的静脉压、跨膜压力过高。
如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血浆置换,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查找原因,解除原因。
(3)置换液的温度设定为37℃.如进人体内的置换液温度过低,可使患者感到寒冷,引起寒战。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血浆置换中常见的并发症有:(1)低血钙因新鲜血浆中有枸橼酸钠抗凝,短时间大量抗凝剂进人体内,可使枸橼酸钠中的枸橼酸盐与血浆中的游离钙结合,使血浆中游离钙降低而引起一过性低血钙,患者出现口周麻木、四肢抽搐、心动过速等,为预防低血钙的发生,可在血浆置换前常规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
(2)出血:透析置管处伤口渗血,应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必要时给予指压止血1穿剌部位血肿,穿刺时要选择较粗、直的静脉血管,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回血不畅不能连接血路管。
穿刺后固定好位置。
一旦出血应拔出针头,加压包扎.重新穿刺,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皮下出血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在pe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
3)过敏反应:pe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 mg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pe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主诉。
如出现皮肤瘙痒、皮肤有红丘疹,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抗过敏治疗。
2.3.3 血浆置换后的护理血浆置换结束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股静脉导管妥善固定。
局部每日换药1 次,有渗血及时更换,当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各种疗效监测有关指标好
转时尽早拔除股静脉置管。
3 讨论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其病变和发病机制多样,最终均可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诱发微血栓形成[6]。
我科收治的本例病历符合该病的临床特点,故诊断及时。
入科后除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及时进行血浆置换配合床边血滤治疗是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关键,也是逆转肾脏损害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密切配合,加强术前、中、后的护理,是血浆置换术得以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05- 1609.
[2] barbullushi m,thereska n,idrizi a,bakalli v.postpartum hemolytic uremia:a case with twoepisodes after two normal pregnancies and delivˉeries,with a good prognosis.journal of nephroloy,1996,9(1):27- 29.
[3] 吕继成,赵明辉血拴性微血管病肾损害[j].巾华肾脏病杂志,2006.22(5)- 255—257.
[4] 王质剐.血液净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i992:199.
[5] 敖艳凤机械通气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08
[6] allford sl,hunt bj,r ose p.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c heamolytic a—naemias[j].brj haemat1,2003,120:55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