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生物的致病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感染细胞——细胞表面出现病毒抗原 ——诱发机体免疫应答——导致细胞损伤
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人群个体间的传播,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动物或蚊虫叮咬、血液等 垂直传播: 母亲和孩子间的传播,通过产道、胎盘、 哺乳等。
第五章 常见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抗微生物药物
概念: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 少数可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疾病的微生 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概念:
感染 病原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侵入宿主, 并在体内繁殖,生成毒素,造成宿主的组 织细胞损伤及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
概念:
致病性 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性能。 决定致病性的因素 1.微生物的致病因素 2.宿主的抵抗力 致病性的特点 宿主的特异性 种的特异性
抗微生物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 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 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甲氧苄啶 增加细胞壁通透性:多肽类、唑类
外毒素特性
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 大部分产生之后分泌到菌体细胞外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通常不耐热 毒性强 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 免疫原性强,经甲醛脱毒后制成类毒素用 于预防接种
内毒素特性
由G-菌产生 结合于细胞壁,菌体裂解时释放出来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 免疫原性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较弱,不同G-菌产生的内毒素毒性作 用相似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毒力 ★细菌侵入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细菌毒力
侵袭力(粘附、增殖、抗免疫的能力) ★菌体表面结构:普通菌毛、荚膜 ★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细菌毒素 ★外毒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 的毒性物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结构,当细 菌死亡后游离出来。
病毒感染的类型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病毒潜伏在体内,但不增殖 。但在某些条件下可激活。 慢性病毒感染:如AIDS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真菌的致病性
侵袭力:粘附,荚膜的抗吞噬 毒素:内毒素样的细胞壁糖蛋白、毒素( 如:黄曲霉素)
真菌感染的类型
致病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引起皮癣 深部真菌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真菌性中毒症
毒性作用
侵入门户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接触感染 创伤感染 虫媒感染
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根据发病急缓: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的类型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 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长繁殖,并且无明显的全身 症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G-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泌至菌体外 体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免疫原性
蛋白质
不稳定,
脂多糖
稳定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成类毒素 素 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 弱,各种细菌产生 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的内毒素毒性作用 大致相同
带菌状态: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 未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 ,与机体免疫力处于平衡状态,称之带菌 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1、杀细胞效应 2、改变细胞膜结构 3、细胞的转化 4、包涵体形成 5、染色体畸形
1、杀细胞效应: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阻止蛋白质合成引起细胞凋亡
无包膜病毒破胞释放:脊灰病毒、鼻病毒、腺病 毒
2、改变细胞膜结构
为特异性抗体或 CTL细胞
3、细胞的转化
病毒的基因整合到 宿主细胞的基因组 上,导致宿主细胞 遗传性状改变。
如能诱发肿瘤的病 毒
4、包涵体形成
概念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 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 圆形或不规则的斑块结构 意义 ——提示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