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互动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在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中的音乐元素与文学表达的紧密结合,感受音乐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以一段电影《音乐之声》的经典歌曲《Do-Re-Mi》作为开端,让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随着歌曲的结束,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之声》。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b.推荐相关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音乐之声》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音乐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背景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音乐之声》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艺术表达。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音乐和艺术作品。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课文分析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音乐元素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和声。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3 艺术表达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艺术表达,如绘画、雕塑和舞蹈。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创意。

第三章:主题讨论3.1 爱情与亲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爱情和亲情主题。

讨论爱情和亲情在故事中的表现和影响。

3.2 自由与束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自由和束缚主题。

讨论自由和束缚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3.3 个人与社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个人与社会主题。

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互动。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音乐欣赏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

4.2 艺术创作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或舞蹈。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并进行表演。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音乐厅或美术馆。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和艺术的世界,培养兴趣爱好。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要求学生继续欣赏和分析音乐和艺术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描述与叙述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叙述手法。

《音乐之声》教案(通用16篇)

《音乐之声》教案(通用16篇)

《音乐之声》教案(通用16篇)《音乐之声》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学习本文。

应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

体会其画面感。

《音乐之声》教案6篇

《音乐之声》教案6篇

《音乐之声》教案6篇音乐之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欣赏音乐剧作品,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简介影片(视频资料)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欣赏音乐剧作品)二、了解剧情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内成员汇报。

明确:1、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他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娅,并谈论他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他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2、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走进剧情,认识玛丽亚第一场景:播放电影第一个场景的情境,随影片一起歌唱唱词。

描述自己初步认识的玛丽亚。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

情境表演:感知剧情,模拟玛丽亚在第一个场景中的活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配合歌唱唱词,走进剧情。

第二个场景: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学生分角色朗读。

音乐之声教案范文

音乐之声教案范文

音乐之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能够学唱《音乐之声》等音乐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唱《音乐之声》等音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1)播放《音乐之声》的片段,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力量;(2)介绍音乐对人们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3)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阐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2.学唱《音乐之声》:(1)播放《音乐之声》的原声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教授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歌词;(3)分段教唱,师生携手合唱,反复练习直到掌握;(4)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让歌曲更加动听。

3.合唱和合奏:(1)将学生分成几个合唱组,分别学唱不同的声部;(2)音乐老师指导每个声部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法;(3)合唱组之间互相辅助和合作,进行合唱演唱;(4)将歌曲和其他乐器的合奏结合起来,进行丰富多样的演出。

4.音乐鉴赏和评价:(1)播放其他受欢迎的音乐曲目,让学生欣赏和评价;(2)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的歌词,通过解读歌词展示对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音乐之声》的原声录音和其他音乐曲目,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2.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和合奏,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音乐表演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实际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演唱和表演的准确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2.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自己的主动参与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初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优秀范文“音乐之声”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总结出初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悦耳动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以及自我欣赏、欣赏他人音乐作品的能力;4.加深学生对中外音乐的了解,扩宽其文化视野,让他们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二、教学内容1.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2.运用描绘性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歌曲等;3.学习中外知名音乐作品,发现其中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4.学习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通过音乐欣赏来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音乐的特点和感受。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讲解:教师可以环节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构成。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

3.情感表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歌曲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描绘性语言,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音乐欣赏: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中外知名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吻朗读其中的歌词和乐曲,深入了解中外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5.课堂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简短地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醒学生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运用描绘性语言描述音乐的特点和感受,学习中外知名音乐作品,加深对中外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背景《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是一篇有关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文章。

本篇教案基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的练习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

2.能够简要分析文章中表达的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

3.能够通过欣赏音乐并谈论自己的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4.能够通过练习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悟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音频设备并下载《音乐之声》篇目的朗读片段。

2.教师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片段视频或音频。

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朗读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2.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阅读和分析。

步骤二:阅读教材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音乐之声》这篇散文,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2.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词句和段落来初步认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3.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进行指导和补充。

步骤三: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并组织学生听音乐、感知音乐。

2.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表现力,通过对音乐的描述和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和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骤四:音乐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如唱歌、编曲等。

2.学生通过练习音乐,感受到对于音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通过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共同分享音乐的美和快乐。

步骤五: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认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音乐的问题和疑虑。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对于他们自身心灵的疗愈作用和提高心智才干的作用。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深入人心。

许多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具匠心的音乐技巧,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何讲清楚这些内涵和技巧,让学生尽情领会和欣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九年级必修的《音乐之声》(人教版)为例,探讨音乐教学的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目标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音乐之声》的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能力。

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1. 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什么,掌握常用乐器和音乐符号的表达方法,学习音符和节奏的基础知识。

2. 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音乐,探究它们的风格与特点,鉴别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欣赏高雅音乐,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团队协作和表演回馈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之声》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乐器与符号:让学生了解常用乐器和音乐符号,掌握音符和节奏的基础知识。

2. 音乐风格与类型:通过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型,比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3. 音乐元素与技巧:通过分析《音乐之声》这首经典曲目,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质等,以及音乐技巧如重复、对比、变奏等的运用方法。

4. 音乐作品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比如说,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首《音乐之声》的背景是二战前的奥地利,当时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对音乐和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音乐之声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音乐之声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音乐之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对文学和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的音乐元素通过对于古诗词的解读,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音乐元素。

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中“萧萧”、“易水寒”这些词汇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秋风和冰雪的声音。

「山抹微云。

水净涟漪。

日出楼头。

鸟儿嘤鸣。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诗,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朝阳冉冉升起的美好场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鸟儿啁啾的动听声音。

2. 音乐创作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古诗词创作出一段适合的音乐,并演奏出来。

可以可以借助现有的乐曲进行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通过音乐创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词中的音乐元素。

3. 阅读理解与写作在学生演奏出自己的“古诗词音乐创作”之后,进行一定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交流讨论,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在后续的写作中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加入音乐元素,并且做到文字与音乐的协调统一。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化学习在教学课程中,尽量采用情景化的场景设计,让学生通过场景感受,将音乐元素深入人心。

例如,在讲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诗时,可以在教室或者公园的楼台上演奏出世上美好的旋律来感受诗句情境。

2. 合作学习在音乐创作环节中,鼓励学生合作,在音乐创作上协同工作,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协作,创作出更加优美的乐曲。

3. 互动式学习针对古诗词中的音乐元素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在音乐创作环节中,可以通过互相欣赏和分享,进行彼此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正,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写作水平。
4.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韵律、曲调等,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5.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性的音乐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1.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体现音乐对情感的影响。
2.选取一首你喜欢的歌曲,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节奏、韵律、曲调等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与之相匹配的歌词。
-要求:歌词内容积极向上,与歌曲风格相符,体现音乐与情感的融合。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音乐的力量”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关联。
2.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它以音乐为载体,传递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之声》电影的背景、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音乐之声》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之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音乐之声》节选,了解故事背景,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

2. 主要人物:玛利亚、冯·特拉普上校、孩子们。

3. 故事情节:玛利亚到特拉普家作家庭教师,与孩子们建立深厚感情,后被上校辞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难点: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亲情和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音乐之声》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4.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之声》电影片段,感受电影与小说的不同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亲情和友情。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人和朋友,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初中音乐之声教案

初中音乐之声教案

初中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音乐之声》中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之声》的电影背景和歌曲特点,能够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电影《音乐之声》的背景介绍2. 歌曲《音乐之声》的旋律和歌词学习3. 歌曲《音乐之声》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音乐之声》的旋律和歌词记忆,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电影背景介绍:介绍《音乐之声》的电影背景,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和音乐特点。

3. 歌曲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可以通过分组学习、合唱等形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情感表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指导他们如何用歌声表达出来。

5. 演唱技巧:教授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掌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6. 实践演唱:让学生分组或单独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7. 总结与反思:通过学生的演唱和教师的点评,总结课堂教学,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音乐之声》。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歌声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掌握等。

4.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电影《音乐之声》的DVD或视频文件。

2. 歌曲《音乐之声》的乐谱和歌词。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弘扬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2)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

(2)简介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2)分析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关注音乐描写的部分。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简要阐述原因。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和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其原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描写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在故事中作用的认知。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描写的欣赏。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音乐之声》节选,让学生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弘扬真善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本《音乐之声》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剧本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2. 剧本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的魅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之声》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剧本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

4. 表演展示:分组进行剧本片段表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感受剧本的魅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音乐之声》节选的文学特色1. 分析剧本的语言特色,如对白、独白、旁白等。

2. 探讨剧本中象征手法的作用,如音乐、自然景物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剧本中的诗意表达,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音乐之声》节选的人物形象1. 分析主人公玛利亚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勇敢、乐观等。

2. 探讨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与主人公的关系,如海军上校、孩子们等。

八、教学内容第八章:《音乐之声》节选的剧情分析1. 梳理剧本的情节发展,理解剧情转折的原因。

2. 分析剧本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体验剧情中的情感变化,提升情感素养。

九、教学内容第九章:《音乐之声》节选的审美鉴赏1. 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审美鉴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音乐相关课文,比如《月光曲》等,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音乐之声》,猜测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介绍课文《音乐之声》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音乐元素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歌曲、旋律等,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讲解音乐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音乐之声》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写作训练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建议。

第三课时一、作文评析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延伸1.鼓励同学们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音乐之声》教学设计音乐之声(内含A、B两个设计方案)广东深圳学府中学屠谖看到戏剧单元出现了《音乐之声》这样惹人喜爱的新面孔,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它裹挟着山间的清风而来,它蹦跳着欢唱着而来,它朝我们扮着鬼脸让人忍俊不禁,它把甜美的泉水注入我们的心田。

我们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此喜爱,所以我想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是可深可浅的,内容也可简可繁,完全视乎学生的兴趣和课堂上学习探讨的走势而定。

根据这种想法,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方案:方案(A)主要侧重于对课本节选部分的理解和挖掘,方案(B)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电影本身的欣赏和评析上。

教学设计(A)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学习过程一、导入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

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四、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

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

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

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讨性阅读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

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

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

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

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

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还有:①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

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

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

3.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

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4.介绍故事梗慨,请学生设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

请注意,设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

故事梗概: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

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

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

她来到前奥地利帝国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是一个脾气古怪的鳏夫,他爱他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教育孩子,他的七个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变得异常顽劣,曾气走了11位家庭教师。

玛丽亚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待他们以诚恳和真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

她教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去郊游,歌声与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谷。

玛丽亚的到来给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相爱了,他们建立了和谐幸福的家庭。

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

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教学设计(B)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学习重点学习欣赏、评论电影。

学习过程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

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应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为我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我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

先给学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学生一定有更多新颖别致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孩子是与诗最接近的人。

如果有的学生感到困难,可以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小节,或强调她的善良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也许那该是一个“爱”字吧。

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

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3.文中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片阴冷的愁云惨雾之中,你认为怎么样?文中有两处场景,都很美丽。

但山坡草地上的风光充满野趣,而修道院里的景致优雅、肃穆。

这样的场景描写一方面衬托了人物的行动与性格体现,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一种对比。

在两相比照中,越发突出了身处自然风光中的玛丽亚是多么欢快活泼,也显出身处修道院中的玛丽亚收敛得何等艰难。

对于第二问,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有学生认为故事发生在阴冷的场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乐天的性格,并使她的歌声和容颜如阳光般具有驱散愁云惨雾的功能,也是不错的想法。

不妨对他改换角度思考问题予以赞扬。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创作。

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的译名是《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的译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西班牙的译名是《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译名是《我的歌,我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译名?你还有更好的译名建议吗?2.为什么《音乐之声》能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你认为它堪当此殊荣吗?出示电影海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场景设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具灵气。

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半世纪传唱不衰。

让我们来学唱这些经典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

附:《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曲目:《哆来咪》(Do Re Mi)、《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雪绒花》(Edelwei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