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能够根据具体的指令进行位置移动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基本方位词的含义。

2.学会根据指令移动位置。

难点1.区分“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

2.运用方位词进行定位。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示意图和练习题。

2.小道具:如方向指示器。

3.教具:如卡片、小人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方向指示器,让学生观察指针的指向,并询问指针指向的方向是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导入新知1.出示一张示意图,并让学生根据指令将小人物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如“请把小人物往右边移动两格”。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小人物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是在上、下、左还是右?”3.继续练习,深化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

3. 拓展1.让学生自由发挥,设置情境,让他们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位置移动。

4. 总结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方位词的记忆。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家庭作业:在家中找到一些物体,用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基本方位词的掌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教学课件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第四课时

教学课件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第四课时

练习:
(1)下列各组混合物,点燃后可能爆炸的是( D )
A、纯净的氢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空气
(2)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的是( A )
A、氮气
B、天然气
C、氢气
D、面粉粉尘
2
练习:
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的纯度,听到爆
鸣声,这时可( AC)
A、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 B、直接用于实验 C、换一支试管再收集检验 D、马上用原试管继续收集
用燃着的木 条点燃气 泡
气泡上升
密度小于空气 密度
气泡遇火 ——燃烧
具有可燃性
氢气的物理性质
物 理 颜色 气味 性 质
状态
密度
熔点 (标准气
压下)
溶 沸点 解 (标准 性 气压下)
氢 气
无色 无味
通常 气态
0.090g/L —259℃ —252℃
(最轻)
雪状固体
无色 液体
极难 溶于 水
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发现的历史
• 卡文迪许制出纯 氧,并确定了空 气中氧、氮的含 量,证明水不是 元素而是化合物。 被称为“化学中 的牛顿”。
亨利•卡文迪许 (H.Cavendish,
1731~1810)
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 化学家
氢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氢气的性质
项 目 观察到的现象 性质推断
用氢气流蘸 肥皂液吹 气泡
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可燃性
• 点燃纯净的H2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2H2 +
O2 点燃 2H2O
• 点燃不纯的H2

四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PEP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Unit4 PartB Let’s learn and let’s do课题:Unit4 PartB Let’s learn and let’s do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是PEP教材第四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1)本课时的前一部分A Let’slearn已经介绍了hot, cool, warm, cold这4个表示天气状况的形容词,还学习了天气预报,某人地方在什么季节的天气如何,以及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该穿什么衣服。

在这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表示状况的形容词:rainy, snowyk windy, sunny, windy, cloudy表示天气特点的单词:windy, sunny, rainy, snowy, cloudy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

(其中windy,rain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接触过。

)(2)学习能询问并回答某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如何,会使用语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It’s ……其中这个句型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已重点操练过。

(可以实际情况引出新句型:How’s the weather ? It’s ……)通过学习这些判刑天气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天气,并用英语自由地问答,通过上网查询世界各地的生气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差异,培养他们运用信息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了良好的基础。

Moscow, London, Singapore, Sydney 的认读以及对其他地理位置的初步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这几个单词的认读是较难掌握的内容,但不是重点。

(3)部分是让学生在初步感悟单词:windy , rainy, snowy, cloudy的读音及意思的基础上能听懂指令语Open up your umbrella; Hold on your hat; Put on your sunglasses; Put on your boots; Take off your raincoat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位置》第4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位置》第4课时(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位置》第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

2. 教学用具,如图片、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2. 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互相交流。

3. 总结并讲解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练习题,强调解题方法和步骤。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2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教授学生有关形状位置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圆,关键点: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都小于其余两条边,利用不同颜色的木块和线段引导学生理解相等关系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比较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使用不同颜色的木块和线段进行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圆的定义和特点;2. 三角形的大小比较;3. 使用实物材料进行比较。

难点: 1. 学生理解圆心与圆周上的点的距离特点; 2. 学生掌握三角形任意一边小于其他两边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并引导他们讨论圆的定义。

2. 学习活动1.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木块,用这些木块比较圆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概念。

2.给学生三根线段,让他们组成三角形,然后讨论三角形的大小关系。

3. 练习活动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较大小的理解。

4. 总结活动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大小比较。

五、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用不同颜色的线段组成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具体操作,如观察木块、线段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大小比较,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巩固和练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湖南省茶陵县秋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第四课时)教案 湘教版

湖南省茶陵县秋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第四课时)教案 湘教版




课题
中国的气候
主备人
江小艳
备课时间
第6周星期第4ຫໍສະໝຸດ 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1、知道我国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2、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3、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据,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师讲授:
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三、讨论答疑。(15分钟)
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人民生活生产有什么重大影响?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四、当堂达标。(14分钟)
1、下列气候在我国缺少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同步备课】 第4课时 认位置(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同步备课】 第4课时 认位置(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同步备课】第4课时认位置(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物体在图中的位置和方向。

•强化对于“左右”、“前后”等方位词的理解解释。

•完成相应的图形图像练习。

二、教具准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PPT。

•桌面大图卡片。

•认位置游戏(随机排列清单版)。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3.1 引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场景,例如:“在客厅里,你的房间在哪里?”、“在操场上,你的教室在哪里?”等等。

引导学生们通过使用方位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2 学习新知3.2.1 认位置视频通过PPT播放一个短片来展示学习的课程大纲。

这个短片应当包含各种位置写在卡片上,比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等。

以此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领会本课内容。

3.2.2 讲解方位词接下来讲解各种方位词,其前或后可以加上成为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的特具。

比如“屋子的左边”、“往右走”等等。

3.2.3 讲解图形位置进入本课重点。

这个环节教师应该以课本第20页为范例,简要的讲解每一个图形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2.4 学生们认位置通过桌面大图卡片,并借助学生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对应的物体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3.3 游戏环节将准备好的“认位置游戏(随机排列清单版)”通过抽取学生的方式进行。

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位置和方向。

四、教学后记通过以上的教学教师希望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也希望尽可能多地去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即能强化对于学科所需的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法第四课教案

初中语法第四课教案

初中语法第四课教案1. 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人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2)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3)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能够运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2.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说出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

(2)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2)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3)运用所学生词和句型描述人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2. 教学难点(1)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2)如何正确运用所学生词和句型进行描述。

三、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热身(5分钟)(1)教师与学生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

(2)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年级等。

2. 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概念。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3. 课堂活动(2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关于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人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这个人物。

(3)各组轮流展示,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

4. 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出一道关于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布置作业: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或朋友的文章。

unite4(4)教学文档

unite4(4)教学文档
民主街小学导学案
课题: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者:段贵
课时数: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Grandpa is writing a letter. Brother is doing homework.Momiscooking dinnerin the kitchen. He’s writing an e-mail in the study.”
2、听录音,跟读Read and write.
六、作业布置。
把今天所学的句子在作业本上写三遍。
板书设计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 am -----.
---- is -----.
---- are -----.
教学反思
3、布置任务:让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任务并交流。
4、追问、点拨、更正、归纳、评价。
词量较多,注意单词的拼读。
一、温故知新
1、跟着录音说唱Let’s chant.
2、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二、实物展示,学习新知。
1、做“加句子”游戏:
S1: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m,a,book,reading,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完成接电话的任务

一年级第四课授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第四课授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第四课授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年级第四课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单词apple、banana、orange、grape、watermelon的拼写和发音;能够理解并表达关于水果的简单句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听懂老师介绍水果的名称,并且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水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水果的名称及其拼写和发音;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水果。

2. 难点,发音准确性和句子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水果的图片、单词的拼写和发音。

2. 教学道具,水果模型或图片、教学卡片。

3. 教学环境,保持课堂安静整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四、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水果的英文歌曲,让学生热身并且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

2. Presentation(呈现),老师通过课件和教学道具向学生展示水果的图片,并且介绍水果的名称和发音。

学生跟读并且模仿老师的发音。

3. Practice(练习),老师出示水果图片或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水果。

4. Production(表达),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学生们要用英语进行介绍,并且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品尝。

5. Consolidation(巩固),老师播放一个水果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来巩固所学的水果单词和句子。

6. Homework(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水果展开,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水果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发音训练,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四单元第四课时陕旅版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四单元第四课时陕旅版

1Unit 4 At the sports meeting.第 4 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准备:练习资料。

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模式。

教法:情景教学法,趣味游戏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热身1、听写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

2、背诵课文。

(二)操练1、学生练习,合作探究。

2、教师指点,互相评价。

3、指导完成《配套练习》所剩内容。

三.新授课文(Let's talk.) (三)学生试着读一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 What did the students do yesterday?2.What sport did Liu take part in?3. Did you Liu win the boys’ o ne hundred meter race?4. What about Liu’s long jump?1 学生分组分小组表演课文。

2 试着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述课文。

(四)点拨升华写出下列单词的过去式Play Throw Have take Is Lose Do Win (五)作业布置。

作业:1、小组听写。

2、背诵所学课文。

3、预习下一课的单词和对话。

板书设计:Have a sports meeting.Throwing.100- meter race.Long jump.High jump.Running race.The relay race.Come onBest wishes.H igh jump.Run fa st.Throw farDo well in.Let's be faster, higher a nd stronger.Be healthy.Keep healthy.Once a year.Twice a month.Three times every day.。

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教案

游泳柔韧动作训练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游泳柔韧动作的重要性,掌握柔韧动作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训练,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完成游泳柔韧动作,提高关节运动幅度和游泳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热情,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对游泳运动的喜爱程度。

4. 体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柔韧性,降低运动时肌肉内部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二、教学内容1. 游泳柔韧动作训练:肩部、腰部、膝部、踝部等关节的柔韧性训练。

2. 游泳技能训练:移臂、蹬腿动作的技巧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泳柔韧动作的技巧和练习方法。

2. 教学难点:游泳柔韧动作的规范性和坚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课堂常规——>热身活动——>导入新课2. 教学阶段:讲解游泳柔韧动作的重要性,示范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3. 实践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游泳柔韧动作训练,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巩固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技能训练,提高移臂、蹬腿动作的协调性。

5. 总结部分:讨论训练过程中的发现与纠正方法,强调游泳柔韧动作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组织1. 课堂常规:整队报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记录考勤。

2. 热身活动:慢跑绕圈、关节活动、拉伸练习。

3. 教学分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训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游泳柔韧动作,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动作要领。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训练,互相观摩、纠正,提高训练效果。

3. 采用即时反馈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确保训练质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游泳柔韧动作的技巧和练习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游泳比赛中运用柔韧动作,提高比赛成绩。

3. 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喜爱程度有所提高,积极参与训练。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游泳柔韧动作训练教程。

2. 器材:游泳馆、游泳池、拉伸带、护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第四课时
B Let’s learn Let’s play Let’s try
C Let’s sing
本节与上节相关性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将在已学动词短语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动词过去式的构成以及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同时,谈论过去时间内所干的事情.通过对本单元A部分的学习,学生对于“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 I …”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对于本课的教学有了有利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

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把孤立的单词教学放置于一定的情景教学之中,达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的目的。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对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拓展本课知识。

课型:词汇新授课
上课时间:40分钟
教学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词组:bought presents, rowed a boat, saw elephants, went skiing, went ice-skating;并能运用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 I bought presents.等进行口语交际。

2、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 Trip to China”。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四会掌握五个动词词组的一般过去式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四会单词bought, rowed和saw的读音和拼写。

课前准备:
1、CAI课件和Let’s learn 部分的原形和一般过去式的动词短语卡片。

2、学生准备好自制的旅游故事小画册。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