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核医学PPT课件 血管核医学 心肌灌注显像【43页】

▪ 冠脉造影及CTA冠脉成像仅反映血管本身 解剖形态学改变。
▪ 心肌灌注显像反映心肌局部血流及其细胞 活性,功能改变。
整理版
24
冠脉造影能替代心肌灌注显像吗? 不能相互取代,而是互补的关系
狭窄区的心肌供血如何?
提供心肌的供血情况(无创伤)
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如何? 提供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
狭窄区心肌是否存活?
注则不能相应增加。
使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显像剂分布差异加大,以提高对
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整理版
10
整理版
11
整理版
12
整理版
13
▪ 判断标准:在同一相应心肌节段,在两个 不同轴向断面,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 上,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整理版
14
定量显示心肌缺血的程度 (低于正常平均值2.5标准差) 直观了解受累血管及分布范围
整理版
36
▪ 心肌炎
整理版
37
扩张性心肌病
整理版
38
肥厚型心肌病
显像特征
整理版
心腔缩小
间隔部增厚放
射性浓聚
39
如何鉴别不同的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整理版
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提供心肌存活情况
是否需要进行冠脉再通治疗? 指导冠脉再通治疗
整理版
25
生理转归
整理版
功能 改 变
26
解剖与功能相结合的融合影像技术问世
打破了以往各学科之间、多种影像技术之间的 界限,弥补了单一影像技术的相对局限性,实现多 影像技术“优势互补”,提高了对冠心病诊断的及 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 心肌灌注显像反映心肌局部血流及其细胞 活性,功能改变。
整理版
24
冠脉造影能替代心肌灌注显像吗? 不能相互取代,而是互补的关系
狭窄区的心肌供血如何?
提供心肌的供血情况(无创伤)
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如何? 提供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
狭窄区心肌是否存活?
注则不能相应增加。
使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显像剂分布差异加大,以提高对
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整理版
10
整理版
11
整理版
12
整理版
13
▪ 判断标准:在同一相应心肌节段,在两个 不同轴向断面,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 上,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整理版
14
定量显示心肌缺血的程度 (低于正常平均值2.5标准差) 直观了解受累血管及分布范围
整理版
36
▪ 心肌炎
整理版
37
扩张性心肌病
整理版
38
肥厚型心肌病
显像特征
整理版
心腔缩小
间隔部增厚放
射性浓聚
39
如何鉴别不同的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整理版
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提供心肌存活情况
是否需要进行冠脉再通治疗? 指导冠脉再通治疗
整理版
25
生理转归
整理版
功能 改 变
26
解剖与功能相结合的融合影像技术问世
打破了以往各学科之间、多种影像技术之间的 界限,弥补了单一影像技术的相对局限性,实现多 影像技术“优势互补”,提高了对冠心病诊断的及 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核医学PPT课件 核医学绪论及物理基础

40
Becquerel
History look back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 Becquerel发现了铀的放射 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 他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 使附近黑纸包裹的感光胶片 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 发射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 强的射线。
1903年与Curie夫人共获 Nobel物理学奖。
radiopharmaceutical β粒子或α粒子 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
8
核素治疗
131I 甲亢、甲癌转移灶
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 131I-抗AFP抗体
90Y-抗CD20抗体(Zevalin)
89锶治疗骨转移Ca
原发性肝癌 淋巴瘤
9
高度选择性
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放射性核素基因治疗
42
略
History look back
临床核医学之父
1926年美国Boston内科医师Blumgart首先应用 放射性氡研究循环时间,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 术。
将氡从一侧手臂静脉注射后,在暗室中通过云 母窗观察其在另一手臂出现的时间,以了解动 -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
后来他又进行了多领域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学 研究。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41
Marie S.Curie
History look back
1898年在巴黎的波兰化学家 Curie (1867-1934)与他的 丈夫 Pierre共同发现了镭 (即88号元素),他们从30 吨沥青铀矿中提取了2mg镭。 此后,又发现了Pu和Th天然 放射性元素。
1903年Curie与 Bequerel共 获Nobel物理学奖,1911年 又获得Nobel化学奖。
Nuclear Medicine
Becquerel
History look back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 Becquerel发现了铀的放射 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 他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 使附近黑纸包裹的感光胶片 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 发射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 强的射线。
1903年与Curie夫人共获 Nobel物理学奖。
radiopharmaceutical β粒子或α粒子 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
8
核素治疗
131I 甲亢、甲癌转移灶
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 131I-抗AFP抗体
90Y-抗CD20抗体(Zevalin)
89锶治疗骨转移Ca
原发性肝癌 淋巴瘤
9
高度选择性
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放射性核素基因治疗
42
略
History look back
临床核医学之父
1926年美国Boston内科医师Blumgart首先应用 放射性氡研究循环时间,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 术。
将氡从一侧手臂静脉注射后,在暗室中通过云 母窗观察其在另一手臂出现的时间,以了解动 -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
后来他又进行了多领域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学 研究。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41
Marie S.Curie
History look back
1898年在巴黎的波兰化学家 Curie (1867-1934)与他的 丈夫 Pierre共同发现了镭 (即88号元素),他们从30 吨沥青铀矿中提取了2mg镭。 此后,又发现了Pu和Th天然 放射性元素。
1903年Curie与 Bequerel共 获Nobel物理学奖,1911年 又获得Nobel化学奖。
Nuclear Medicine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各个光电倍增管接收的闪烁光子的数目随
其离闪烁中心(γ光子处)的距离增加而减 少;
• 由位置电路和能量电路根据不同位置的光
电倍增管接收到的闪烁光的强度来确定γ光 子的位置。
• PMT数目越多,图像上所有脉冲的X、Y位
置精度越好,图像核医学的概述医空学知间识培训分辨率越好。 33
脉冲幅度高度分析器PHA ——光子能量甄别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29
准直器的功能参数
几何参数:
• 孔数、孔径、孔长及孔间壁厚度 • 决定了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灵
敏度和适用能量范围等性能参数
• 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与灵敏度是
一个矛盾关系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30
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
• 定义:描述区别两个邻近
点源的能力,通常以点源 或线源扩展函数的半高宽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表示, 半高宽度越小,表示空间 分辨率越好。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4
影像核医学的特点
核双医学肾概述血医学流知识灌培训注图
5
核存医学活概述心医学肌知识显培训像
6
影像核医学特点
• 功能显像 • 分子显像 • 动态显像 • 定量分析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7
核医学的组成
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治疗核医学
体内
体外 内照射
近距离
分析
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核物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46
常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有效半衰期
• 15O • 13N • 11C • 18F
2.05min 9.96 min 20.34 min 110 min
其离闪烁中心(γ光子处)的距离增加而减 少;
• 由位置电路和能量电路根据不同位置的光
电倍增管接收到的闪烁光的强度来确定γ光 子的位置。
• PMT数目越多,图像上所有脉冲的X、Y位
置精度越好,图像核医学的概述医空学知间识培训分辨率越好。 33
脉冲幅度高度分析器PHA ——光子能量甄别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29
准直器的功能参数
几何参数:
• 孔数、孔径、孔长及孔间壁厚度 • 决定了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灵
敏度和适用能量范围等性能参数
• 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与灵敏度是
一个矛盾关系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30
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
• 定义:描述区别两个邻近
点源的能力,通常以点源 或线源扩展函数的半高宽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表示, 半高宽度越小,表示空间 分辨率越好。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4
影像核医学的特点
核双医学肾概述血医学流知识灌培训注图
5
核存医学活概述心医学肌知识显培训像
6
影像核医学特点
• 功能显像 • 分子显像 • 动态显像 • 定量分析
核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7
核医学的组成
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治疗核医学
体内
体外 内照射
近距离
分析
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核物医学。概述医学知识培训
46
常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有效半衰期
• 15O • 13N • 11C • 18F
2.05min 9.96 min 20.34 min 110 min
神经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脑功能性疾病诊断
通过核医学影像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脑功能性疾病进行诊断,如癫痫、帕金森 病等。
脑部疾病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脑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对脑功 能性疾病进行神经调节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
成像技术的应用
介绍核医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 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帕 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CHAPTER
脑部疾病诊断与治疗
01
脑部肿瘤诊断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等技术,对脑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02 03
神经肿瘤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神经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进行神经调节治 疗。
04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新型示踪剂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们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丰富的信息。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神经系统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方 向。这些新型示踪剂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好地定位和定性病变,从而提 高诊断的准确率。此外,新型示踪剂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更深入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总结词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将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详细描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和超声等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例如,将PET与MRI技术结合,可以同时获取病变的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 断依据。此外,这种融合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过程的监测和疗效评估,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
核医学相关PPT课件

内分泌系统诊断与治疗的案例分析
内分泌系统诊断案例
介绍一例利用核医学技术成功诊断内分泌系 统疾病的案例,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 检查、核医学检查手段及结果,以及最终确 诊的过程。
内分泌系统治疗案例
分享一例利用核医学技术进行内分泌系统疾 病治疗的成功案例,包括治疗方案的设计、
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康复情况。
20世纪50年代
核医学的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于放射性示踪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 等方面。
20世纪70年代
核医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核医学逐渐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 向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02
核医学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总结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总结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注射标记的正电 子示踪剂,利用PET成像设备获取三维图像,以评估器官功能和疾病状态。
详细描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等优点,能够提 供人体生理、生化及代谢功能的详细信息。该技术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等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核医学的应用领域
肿瘤诊断与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显像剂进 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定位,以及利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检测内分泌 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 腺肿瘤等。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检测心脑血 管疾病,如心肌缺血、脑梗死等。
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资源浪费或分配不公。
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03
在实施核医学检查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检查的目的、风险和
《呼吸系统核医学》课件

《呼吸系统核医学 》PPT课件
目录
•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 呼吸系统核医学基础知识 • 呼吸系统核医学检查方法 • 呼吸系统核医学诊断与治疗 • 呼吸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核医学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学 科。
肺功能评估
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 像等技术,评估肺部血管和气道的功 能状态,有助于诊断肺部疾病和评估 治疗效果。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重要性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确诊呼吸系统疾病。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核医学技术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核医学特点
核医学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损伤的特点,能够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 诊断信息,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肺部肿瘤诊断
肺部炎症性疾病诊断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显像剂, 如氟代脱氧葡萄糖(FDG)等,对肺 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或细胞显 像剂,对肺部炎症性疾病进行诊断和 疗效监测。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03
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方便患者
就医。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1 2
核医学与超声成像结合
利用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特点,提高核医学影像 的准确性。
核医学与CT、MRI结合
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全面了解疾病状况,为精 准治疗提供依据。
目录
•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 呼吸系统核医学基础知识 • 呼吸系统核医学检查方法 • 呼吸系统核医学诊断与治疗 • 呼吸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核医学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学 科。
肺功能评估
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 像等技术,评估肺部血管和气道的功 能状态,有助于诊断肺部疾病和评估 治疗效果。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重要性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确诊呼吸系统疾病。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核医学技术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核医学特点
核医学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损伤的特点,能够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 诊断信息,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肺部肿瘤诊断
肺部炎症性疾病诊断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显像剂, 如氟代脱氧葡萄糖(FDG)等,对肺 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或细胞显 像剂,对肺部炎症性疾病进行诊断和 疗效监测。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03
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方便患者
就医。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1 2
核医学与超声成像结合
利用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特点,提高核医学影像 的准确性。
核医学与CT、MRI结合
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全面了解疾病状况,为精 准治疗提供依据。
核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射线还可以与物质原子核发生 碰撞,使原子核获得能量并发 生跃迁。
射线的能量在物质中传播时会 逐渐减少,最终以热能的形式 散失。
放射性测量
放射性测量是利用专门设计的仪 器和设备来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活 度、能量和分布等参数的过程。
常用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包括盖革 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探
测器等。Βιβλιοθήκη 测量放射性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安 全规范,以保护测量人员的安全
随着放射性药物的需求不断增 加,如何保证放射性药物的生 产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 要问题。未来将会有更严格的 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出台 。
放射性药物的运输与储存
放射性药物的运输和储存需要 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未来将会 有更完善的运输和储存方案出 台,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 用。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核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 核医学概述 • 核物理基础 • 核成像技术 • 核医学在临床的应用 •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分支。 它涉及了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仪器设备和标记技术等多个领域。
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血流 灌注和代谢情况。
详细描述
SPECT成像通过检测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单光子,能够生成三维图像,用于诊 断心脏病、脑部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γ相机成像
总结词
γ相机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核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形 态和功能。
实时成像技术
实时核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动态的、实时的图像,有助于医 生观察病变的发展和变化,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
核医学科ppt课件

一、检测
1、3 骨密度功能检查 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骨密度的下降,骨密度下降
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指机体和骨本身生理性退化引起的骨质 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易导致此种情况。 2)继发性骨质疏松:指由于某种原因(药物或疾病)而导致 的骨质疏松,最常见的是甲亢、甲旁亢、糖尿病和长期服用 激素或卵巢切除后的患者。 骨质疏松又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因其发生后在行相关的 治疗,不仅效果差恢复也很慢。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并发症 就是骨折,尤其是骨盆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因其骨折中数量最 大、程度最严重的一种。无论男女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 升高。发生骨盆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比无骨盆骨折者高15%20%。因此骨密度的检测对有上述情况患者的监控和预测具 有重要的意义。
二、治疗
(1)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 2)药物治疗过敏、疗效差、药物治疗后多次 复发、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3)伴有WBC下降或血小板下降的患者。 4)伴有房颤的患者 5)甲亢合并桥本病,内科治疗效果差,摄碘
率增高的患者。 禁忌症: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急性心梗死患 者、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检验科只能检查前三项,以上TMAb和TGAb只能在我科进行 检查,这2项能够指导临床医生诊断甲亢的具体类型及具体用 药,比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及分型(桥本甲状 腺炎和萎缩性甲状腺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检测
1、1、1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检查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 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 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 FT3、FT4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 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或T4型 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 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 是测试甲状腺功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 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 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及甲亢等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 TMAb和TGAb显著高于正常人,尤其桥本氏甲状腺炎更为突 出,血清TMA和TGA是诊断此类疾病的“特异指标”。
核医学护理课件

核医学治疗技术
如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药物治疗等。
核医学护理流程
包括患者预约、采集样本 、实验数据处理、报告发 放等环节。
03
核医学检查的护理
检查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过 敏史等,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核
医学检查。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前的准备事项 ,如饮食控制、是否需要空腹等。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核医学领域的应用将 更加普遍,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够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核医学护理的挑战与对策
01 02
辐射防护与安全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辐射防护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确保患 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需要加强辐射防护和安全培训,完善相关法规和 标准。
吸等,以及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心理疏导
03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
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治疗后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清理和消毒
对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
随访患者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详细 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 方法、时间、考核标准等。
培训内容与方法
理论学习
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 方式,使学员掌握核医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实践操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学员亲自 操作各种核医学诊疗设备,熟 悉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器等设备,让学员进 行模拟操作,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

人员培训与资格要求
从事核医学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足 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05 核医学辐射防护实践案例
典型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案例
案例一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案例二
核医学成像中的辐射防护 措施
案例三
放射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2. 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和防护 器材,降低辐射对操作人员和 患者的影响。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
06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未来发展
核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放射性药物的研发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放 射性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辐射监测技术的升级
未来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辐射监测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针对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辐射防护标准将不断制定和完善,为医护 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不断增 加,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 剂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 国家和国际标准。
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
01
02
03
04
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和 存储,防止意外泄漏和事故。
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放射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辐
射风险。
防护设备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 、口罩、眼镜、防护服等,确
从事核医学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足 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05 核医学辐射防护实践案例
典型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案例
案例一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案例二
核医学成像中的辐射防护 措施
案例三
放射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2. 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和防护 器材,降低辐射对操作人员和 患者的影响。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
06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未来发展
核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放射性药物的研发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放 射性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辐射监测技术的升级
未来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辐射监测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针对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辐射防护标准将不断制定和完善,为医护 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不断增 加,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 剂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 国家和国际标准。
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
01
02
03
04
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和 存储,防止意外泄漏和事故。
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放射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辐
射风险。
防护设备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 、口罩、眼镜、防护服等,确
核医学甲状旁腺ppt课件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的发展,如正电子发 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核医学甲状旁腺与其他诊疗技术的结合应用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可以与其他 诊疗技术如超声、CT、MRI等结 合应用,形成多模态成像,提供
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通过与其他诊疗技术的结合,可 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进 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
3. 治疗方法
采取药物治疗补充甲状旁腺激素,同 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05
CATALOGUE
核医学甲状旁腺的未来展望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的发展趋势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将朝着更精确、更快速、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的放射性药物和标记技术的研发将进一步改进核医学甲状旁腺的诊断 效果,提高疾病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检查后的处理与报告解读
数据处理与分析
医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检查结
果。
报告撰写与解读
医生需要撰写详细的检查报告,并 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为临床医生 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患者随访与复查
医生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和复 查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健康状态得 到及时监测和治疗。
3. 治疗方法
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 旁腺,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
。
病例二
总结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和维生素D缺乏症。
1. 病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功能不 全、维生素D缺乏症等。
2.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功能实验进行诊断。
核医学甲状旁腺与其他诊疗技术的结合应用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可以与其他 诊疗技术如超声、CT、MRI等结 合应用,形成多模态成像,提供
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通过与其他诊疗技术的结合,可 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进 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
3. 治疗方法
采取药物治疗补充甲状旁腺激素,同 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05
CATALOGUE
核医学甲状旁腺的未来展望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的发展趋势
核医学甲状旁腺技术将朝着更精确、更快速、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的放射性药物和标记技术的研发将进一步改进核医学甲状旁腺的诊断 效果,提高疾病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检查后的处理与报告解读
数据处理与分析
医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检查结
果。
报告撰写与解读
医生需要撰写详细的检查报告,并 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为临床医生 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患者随访与复查
医生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和复 查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健康状态得 到及时监测和治疗。
3. 治疗方法
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 旁腺,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
。
病例二
总结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和维生素D缺乏症。
1. 病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功能不 全、维生素D缺乏症等。
2.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功能实验进行诊断。
核医学相关PPT课件

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01 早期发现
核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发现了放射 性现象和放射性同位素。
02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回旋加速器和质子加速器等 核设施的发展,核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03 现代应用
现代核医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 研究,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核医学的诊断准确性
02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及时、
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医学的治疗效果
03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
的生活质量。
核医学的挑战和困难
核医学技术的成本
核医学技术的设备成本高昂,普及程度受到一定限制。
核医学技术的复杂性
其他疾病诊断和治疗
其他疾病诊断
核医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通过 PET和SPECT观察炎症和代谢情况。
其他疾病治疗
核医学还可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其他疾病进行治疗,如用镭223(Ra-223)治疗骨转移瘤等。
04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放射性药物研发
总结词
新型放射性药物研发是核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 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核医学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核医学可分为治疗性核医学和诊断性核医学。治疗性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对病变 进行治疗,而诊断性核医学则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研究。
应用
核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利用 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利用氟化脱氧葡萄糖(¹⁸F-FDG)PET/CT显像诊断肿瘤等。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ppt课件

(2)距离防护
距离增加1倍,可使受照剂量减至1/4。 所以操作时尽可能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 比如,开瓶时使用长桶开瓶器;分装时采 用远距离移液管;注射时采用长的注射筒 等。
(3)时间防护
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所以, 迅速准确地操作和检查,缩短接触放射性 核素和患者的时间,将会减少受照剂量。 这就要求操作者要技术熟练、情绪镇定、 物品准备齐全、操作迅速准确、并尽量采 用较先进、快速的检查方法。
(非限制区)
(监督区) (控制区) (控制区)
同时要注意与临近科室的布局是否合理。
为了便于控制污染,确保操作者的安全,按
操作放射性核素总浓度的多少及污染危险程度的 大小,需要对开放型工作场所实行分区布置和管 理。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 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如制备、分装放射性药物 的操作室、给药室、治疗病人的床位区等。 ②监督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 不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如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标 记实验室、显像室、诊断病人的床位区、放射性核素 或药物的贮存区和放射性废物贮存区等。 ③非限制区
出空气浓度不应超过有关限值。
(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受到外照射辐射危害 的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的表面污染或挥发 及其他原因,有可能把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 造成内辐射危害。因此,核医学工作人员受 到的照射既有外照射,可能也有内照射。对 外照射的防护依然根据时间、距离和屏蔽防 护的三种基本方法减少受照剂量。对内照射 的防护一方面要按操作制度认真操作,防止 或减少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防 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 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 不超过年限制1/10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 梯、走廊等。
核医学概论课件

01
加强核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
质的核医学人才。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积极参与国际核医学学术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核医学的发展。
促进核医学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03
将核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全球患者提供
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07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放射性药物创新
研究新型放射性药物,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核医学成像技术升级
探索新型核医学成像技术,如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以更深入地揭 示疾病本质。
人工智能与核医学的结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核医学影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提高诊断与治疗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核力
核力是短程力,主要在质子和中子之 间起作用,使核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原 子核。
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素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射线。
核反应
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内部状态或转变成另一种 核素的过程。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当高能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可将电子从束缚状态中激发出来,形成光电子。
变组织。
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包括碘-131治 疗和锶-89治疗等,主要用于治疗甲状
腺癌、骨转移癌等。
放射免疫治疗
放射免疫治疗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标 记的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通过释放 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放射免疫治疗包括针对某些肿 瘤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治疗 等。
核医学总论PPT课件

食管癌PET-CT显像
其他核仪器
▪ 功能测定仪:甲状腺功能仪,肾图仪, γ计数探测器。
▪ 实验用仪器:γ计数器,放免仪,液体 闪烁计数器,活度计。
▪ 放射污染检测及监测仪:表面污染监 测仪,场所剂量检测仪,个人剂量监 测仪,个人剂量报警器。
第三章
基本概念
▪ 放射性制剂是指其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 放射性试剂和放射性药物的总称。
▪PET:是专为探测体内正电子发 射体湮灭辐射时同时产生的方向 相反的两个γ光子而设计的显像仪 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γ光子探 测器环形排列,在躯体四周同时 进行探测。
PET
全 身 正 常 影 像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将
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得PET 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加准确。
▪ 信号分析:信号甄别,信号位置判断,能峰 判断,时间判断,符合判断,信号增益校正, 射线散射校正,均匀性校正,旋转中心校正 等。
▪ 图像处理:衰减校正,(时间,空间)图象 平滑处理,ROI等图象定量分析,断层图象 重建(滤波反投射法,叠代法),剖切等。
▪ 图象融合:将两种不同图象融合成一幅图象 的技术,是医学影像发展的亮点。
衰变类型: α, β,γ衰变,电子俘获.
α衰变:核衰变时释出出α粒子(氦核)的衰 变。母核失去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主要发生 在质子>82的核素。
放射性核衰变
β-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过剩的核素。核 中1个中子转化为质子,释放1负电子,原子 序数加1。 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 不足的核素。核中1个质子转化为中子,释放 1正电子和1中微子,原子序数减1。
➢ 分子核医学(Molecular NM)是应用核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应用)课件

碳-14
用于放射性碳测年,用于考古学、地质学等领域 。
氚
具有低毒性和短半衰期,常用于制作发光材料和 核能反应堆的燃料。
碘-131
具有长半衰期和穿透能力,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疾 病。
放射性衰变规律和测量方法
放射性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以指数形式衰变,其衰变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具 有固定的半衰期。
放射性衰变测量方法
PET/CT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 在肿瘤诊断和分期方面具有高灵敏度 和特异性。
PET/CT成像技术的优 势
PET/CT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和高灵敏度,能够提供准确的生理和 病理信息,对早期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具有重要价值。
SPECT/CT成像技术
01 02
选择合适的放射性药物、确定剂量、照射时间和方式等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精确定位、剂量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 缺点包括治疗周期长、部分肿瘤对射线不敏感等。
常见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甲状腺疾病
利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亢进和甲状腺癌 。
心血管疾病
利用放射性碘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骨转移瘤
利用放射性锶治疗骨转移瘤,缓解疼痛并 防止骨折。
2023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医学 应用)课件
目录
• 核医学概述 • 放射性核素基础知识 • 核医学成像技术 • 放射性核素治疗与显像 •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和历史
1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发射的射线进行 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2
核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 家发现了放射性核素,并开始将其应用于医学 领域。
用于放射性碳测年,用于考古学、地质学等领域 。
氚
具有低毒性和短半衰期,常用于制作发光材料和 核能反应堆的燃料。
碘-131
具有长半衰期和穿透能力,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疾 病。
放射性衰变规律和测量方法
放射性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以指数形式衰变,其衰变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具 有固定的半衰期。
放射性衰变测量方法
PET/CT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 在肿瘤诊断和分期方面具有高灵敏度 和特异性。
PET/CT成像技术的优 势
PET/CT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和高灵敏度,能够提供准确的生理和 病理信息,对早期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具有重要价值。
SPECT/CT成像技术
01 02
选择合适的放射性药物、确定剂量、照射时间和方式等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精确定位、剂量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 缺点包括治疗周期长、部分肿瘤对射线不敏感等。
常见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甲状腺疾病
利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亢进和甲状腺癌 。
心血管疾病
利用放射性碘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骨转移瘤
利用放射性锶治疗骨转移瘤,缓解疼痛并 防止骨折。
2023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医学 应用)课件
目录
• 核医学概述 • 放射性核素基础知识 • 核医学成像技术 • 放射性核素治疗与显像 •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和历史
1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发射的射线进行 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2
核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 家发现了放射性核素,并开始将其应用于医学 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2020/6/26
.
9
SPECT与PET对比图表
项目
SPECT
PET
中文名称
单光子发射型 正电子发射型
常用核素种类
Tc-99m等
F-18等
半衰期
6.02h
109min
核素生产
钼锝发生器
回旋加速器
射线能量
140Kev,低
2020/6/26
.
11
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双探头 e.cam型SPECT
2020/6/26
.
12
2020/6/26
.
13
三.ECT的检查程序: 申请(部位器官,目的)----预约
(交费后)----医师检查(病史, 查体,其他检查资料)----制定检 查方案(扫描方式,病人准备,用 药类型、剂量、方式、时间)---用药-----检查----图像显示及处理---报告
2020/6/26
.
19
(一) 质量
1. 范围全 2. 位置标准 3. 结构层次清晰—图像处理
2020/6/26
.
20
(二) 伪影
1.受检者因素 2.显像剂 3.显像技术
2020/6/26
.
21
1.受检者因素
(1) 体动或呼吸过大 (2) 组织衰减 切除的乳腺—肋骨,下 垂的乳房---心肝,横膈----心肌下壁 (3) 体内外异物 (4) 核素污染—尿汗泪及唾液 (5) 体位不当 (6) 生理条件---甲状腺显像时哺乳期 的乳腺明显显影 (7) 病人准备---饮水不足
ECT简介
秦皇岛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020/6/26
.
1
目的:
1. 了解ECT的成像原理等有关基 本知识
2. 了解SPECT的临床应用,特 别是在骨 、心脏 、肾脏 、甲状 腺 、脑 、消化道、肺及肿瘤等 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0/6/26
.
2
核医学科归属及分支
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体外分析
影核医学(ECT)
显像原理
核素引入,体内 发出射线,穿透 分布,体外探测 身体,对侧成像
反映疾病的角度 脏器功能、代谢 脏器解剖结构
敏感性
高
低
特异性
较低
较高
分辨力及定位
差
2020/6/26
.
良好
8
3. SPECT与PET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单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核素检查
核素治疗
SPECT
PET
2020/6/26
.
3
医学影像学分类
医学影像学
超声诊断学
磁共振诊断学
X-ray诊断学 核医学影像诊断学
2020/6/26
.
4
ECT 的 基 本 知 识
ECT的含义及成像原理:
ECT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写,即放射性核素发射 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2020/6/26
.
16
5. 99mTc—SC或植酸钠用于肝脾胶体显像 6.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 7. 99mTc—DTPA/MAA肺通气/血流灌注显 像 8. 99mTc— ECD 用于脑血流灌注显像
131I:主要发射β线,用于显像的γ线只占
10%,半衰期为8.04天。
1. 131I-6-碘胆固醇 用于肾上腺皮质显像 2.131I-MIBG 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
ECT显像的实质是放射性药物在体内 的分布图。既反映了器官组织的解剖结构, 也反映了组织器官的血供、代谢及功能状 态。ECT显像特点: (1)敏感性高,可较早发现疾病,鉴别诊 断困难;
(2)像素数较小,空间分辨力较差,定 位困难。
2020/6/26
.
7
ECT与TCT对比
项目
ECT
TCT
中文名称 发射型断层显像 穿透型断层显像
2020/6/26
.
17
六 影像检查有效辐射剂量的比较:
项目
有效 辐射剂量(单位:mSv)
核医学心脏检查
3.1
核医学 骨 检查
3.5
核医学 肾 检查
1.6
X线 胸片
0.01
X线 腹片
1.1
X线 钡餐
4.6
CT 颅脑
8
CT 胸
8.3
CT 腹
7.2
2020/6/26
.
18
七.ECT图像分析 (一) 质量 (二) 伪影 (三) 正常图像 (四) 异常图像
2020/6/26
.
5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某些化合物 上构成放射性药物,引入活体内,根 据其代谢和生物学特性,能特异地分 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标 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素 衰变放出射线,被体外的探测装置接 受处理而成像。
2020/6/26
.
6
ECT的特点:
511Kev,高
探测方式
结构简单γ相机 符合线路γ相机
检查费用
相对低廉
昂贵
分辩力 2020/6/26
较低.
高
10
二. SPECT检查体系设备简介: 1. 检查床、扫描架、探测器、 准直器、操作台、控制器、显示 器。 2.钼锝发生器、活度仪。 3.身高体重计、心电图机、防护 及通风设施。 4.工作站、打印机。
2020/6/26
.
22
2.显像剂
(1) 连续数日不用的钼锝发生器内含有多量的99Tc, 造成标记率降低。 (2) 标记液容量过大,需要的标记时间长,标记率降 低。
3.显像技术
(1) 采集时间,过早则血本底过高,靶部位对比度差。 (2) 断层时步幅过大,分辨率下降,甚至产生条状伪 影。 (3) 色阶范围设置过窄,可导致缺损伪影。
2020/6/26
.
14
四.检查方法分类:
1.静态----动态 2.局部----全身
3.平面----断层 4.静息----负荷
5.阳性----阴性
6.早期----延迟(2H以后)
2020/6/26
.
15
: 99mTc 钼锝发生器产生,物理半衰期为6.02
小时,γ衰变发射能量为140Kev的单一γ射线, 被广泛应用于核素显像。 1. 99mTcO4-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显像 2. 99mTc—MIBI 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被动弥散 方式进入心肌细胞线立体,无再分布现象.也可用 于肿瘤显像 3. 99mTc—DTPA用于肾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及 GFR测定 4. 99mTc—MDP 用于骨显像
2020/6/26
.
23
(三) 正常图像 1.对称 2.均匀 3.合理 4.规整 5.通畅
2020/6/26
.
24
(四) 异常图像 1.浓聚----热区 2.稀疏或缺损-----冷区
2020/6/26
.
25
SPECT的临床应用
2020/6/26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2020/6/26
.
9
SPECT与PET对比图表
项目
SPECT
PET
中文名称
单光子发射型 正电子发射型
常用核素种类
Tc-99m等
F-18等
半衰期
6.02h
109min
核素生产
钼锝发生器
回旋加速器
射线能量
140Kev,低
2020/6/26
.
11
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双探头 e.cam型SPECT
2020/6/26
.
12
2020/6/26
.
13
三.ECT的检查程序: 申请(部位器官,目的)----预约
(交费后)----医师检查(病史, 查体,其他检查资料)----制定检 查方案(扫描方式,病人准备,用 药类型、剂量、方式、时间)---用药-----检查----图像显示及处理---报告
2020/6/26
.
19
(一) 质量
1. 范围全 2. 位置标准 3. 结构层次清晰—图像处理
2020/6/26
.
20
(二) 伪影
1.受检者因素 2.显像剂 3.显像技术
2020/6/26
.
21
1.受检者因素
(1) 体动或呼吸过大 (2) 组织衰减 切除的乳腺—肋骨,下 垂的乳房---心肝,横膈----心肌下壁 (3) 体内外异物 (4) 核素污染—尿汗泪及唾液 (5) 体位不当 (6) 生理条件---甲状腺显像时哺乳期 的乳腺明显显影 (7) 病人准备---饮水不足
ECT简介
秦皇岛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020/6/26
.
1
目的:
1. 了解ECT的成像原理等有关基 本知识
2. 了解SPECT的临床应用,特 别是在骨 、心脏 、肾脏 、甲状 腺 、脑 、消化道、肺及肿瘤等 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0/6/26
.
2
核医学科归属及分支
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体外分析
影核医学(ECT)
显像原理
核素引入,体内 发出射线,穿透 分布,体外探测 身体,对侧成像
反映疾病的角度 脏器功能、代谢 脏器解剖结构
敏感性
高
低
特异性
较低
较高
分辨力及定位
差
2020/6/26
.
良好
8
3. SPECT与PET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单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核素检查
核素治疗
SPECT
PET
2020/6/26
.
3
医学影像学分类
医学影像学
超声诊断学
磁共振诊断学
X-ray诊断学 核医学影像诊断学
2020/6/26
.
4
ECT 的 基 本 知 识
ECT的含义及成像原理:
ECT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写,即放射性核素发射 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2020/6/26
.
16
5. 99mTc—SC或植酸钠用于肝脾胶体显像 6.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 7. 99mTc—DTPA/MAA肺通气/血流灌注显 像 8. 99mTc— ECD 用于脑血流灌注显像
131I:主要发射β线,用于显像的γ线只占
10%,半衰期为8.04天。
1. 131I-6-碘胆固醇 用于肾上腺皮质显像 2.131I-MIBG 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
ECT显像的实质是放射性药物在体内 的分布图。既反映了器官组织的解剖结构, 也反映了组织器官的血供、代谢及功能状 态。ECT显像特点: (1)敏感性高,可较早发现疾病,鉴别诊 断困难;
(2)像素数较小,空间分辨力较差,定 位困难。
2020/6/26
.
7
ECT与TCT对比
项目
ECT
TCT
中文名称 发射型断层显像 穿透型断层显像
2020/6/26
.
17
六 影像检查有效辐射剂量的比较:
项目
有效 辐射剂量(单位:mSv)
核医学心脏检查
3.1
核医学 骨 检查
3.5
核医学 肾 检查
1.6
X线 胸片
0.01
X线 腹片
1.1
X线 钡餐
4.6
CT 颅脑
8
CT 胸
8.3
CT 腹
7.2
2020/6/26
.
18
七.ECT图像分析 (一) 质量 (二) 伪影 (三) 正常图像 (四) 异常图像
2020/6/26
.
5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某些化合物 上构成放射性药物,引入活体内,根 据其代谢和生物学特性,能特异地分 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标 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素 衰变放出射线,被体外的探测装置接 受处理而成像。
2020/6/26
.
6
ECT的特点:
511Kev,高
探测方式
结构简单γ相机 符合线路γ相机
检查费用
相对低廉
昂贵
分辩力 2020/6/26
较低.
高
10
二. SPECT检查体系设备简介: 1. 检查床、扫描架、探测器、 准直器、操作台、控制器、显示 器。 2.钼锝发生器、活度仪。 3.身高体重计、心电图机、防护 及通风设施。 4.工作站、打印机。
2020/6/26
.
22
2.显像剂
(1) 连续数日不用的钼锝发生器内含有多量的99Tc, 造成标记率降低。 (2) 标记液容量过大,需要的标记时间长,标记率降 低。
3.显像技术
(1) 采集时间,过早则血本底过高,靶部位对比度差。 (2) 断层时步幅过大,分辨率下降,甚至产生条状伪 影。 (3) 色阶范围设置过窄,可导致缺损伪影。
2020/6/26
.
14
四.检查方法分类:
1.静态----动态 2.局部----全身
3.平面----断层 4.静息----负荷
5.阳性----阴性
6.早期----延迟(2H以后)
2020/6/26
.
15
: 99mTc 钼锝发生器产生,物理半衰期为6.02
小时,γ衰变发射能量为140Kev的单一γ射线, 被广泛应用于核素显像。 1. 99mTcO4-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显像 2. 99mTc—MIBI 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被动弥散 方式进入心肌细胞线立体,无再分布现象.也可用 于肿瘤显像 3. 99mTc—DTPA用于肾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及 GFR测定 4. 99mTc—MDP 用于骨显像
2020/6/26
.
23
(三) 正常图像 1.对称 2.均匀 3.合理 4.规整 5.通畅
2020/6/26
.
24
(四) 异常图像 1.浓聚----热区 2.稀疏或缺损-----冷区
2020/6/26
.
25
SPECT的临床应用
20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