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带反思
主题: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正确完成一系列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足够的加减法练习题。

2. 打印好练习题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口算题,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监督他们的答题过程,纠正他们的错误。

4. 巩固:让学生做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把加减法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练习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5篇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下面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教学内容及简析】《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1、电脑课件、展示台2、学具袋(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记录我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记录我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记录我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记录我的一天》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北师大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记录我的一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内容。

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认识钟表,体会时间的流逝,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小朋友一天的活动场景,包括起床、上学、上课、午餐、课外活动、放学回家、晚餐、做作业、睡觉等。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时间。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时间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过钟表,但对于钟表的认读和时间的记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新知识。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钟表,能准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学会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时间。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记录自己一天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钟表,准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学会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时间。

2、教学难点(1)理解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观念。

(2)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钟表的图片、动画,以及不同时间点的活动场景。

(2)实物钟表若干,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操作。

(3)记录表若干,发给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时间。

2、学生准备(1)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绘制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表。

小学数学教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含反思
教学内容: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步骤:
1.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3.通过板书示范,给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加减法运算例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5.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对错题进行解析和讲解。

6.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加减法的作业题目。

反思范本: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学生对加减法有了基本
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容易
混淆运算规则,下节课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另外,在检查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还存在理解和运算能
力的问题,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让他们真正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
教案名称:加减法练习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
3. 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板书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书本、笔和纸。

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上一次课程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深化:老师进行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练习。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完成一系列加减法计算题。

4. 总结: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加强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 教学内容是否有层次和逻辑性?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4.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教学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知道有哪些值得强调的事项吗,一定要重视格式正确,以下这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是来自于作者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小鱼说:你会吗?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鱼(条)1 2 3 4 5 6三角形(个)6 12 提问: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那12呢?18、24、30、36呢?2、你能根据1x6=6,1x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六得六)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板书: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通用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通用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通用
一、教案设计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要求?
2.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3.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过程是否设计合理,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5. 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二、具体措施改进:
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要求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串联,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能力。

5.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三、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

在今后的教
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有效性,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灵活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希望我的教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激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小数乘整数课时目标导航小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会正确计算。

3.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情景引入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点名说一说)(2)在乘法算式中, 各15 150 1500 1.5 0.15部分的名称是(1)明确: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第二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从前三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3)第四栏, 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4)从后两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二、学习新课1.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观察主题图, 了解图中的相关信息。

A. 3.5元B. 4.6元C. 6.4元D. 2.8元买3个风筝A多少钱?(2)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四人一组, 展开讨论, 探求计算方法, 并分享计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3. 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方法三:4元×3=12元5角×3=1元5角12元-1元5角=10.5元方法四:3. 5元=35角105角=10.5元(3)分析各种算法的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四种算法。

提问: 上面四种算法中,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 多数会认为第四种方法比较简单, 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是把小数3.5元换算成整数35角, 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反思
教案名称:加减法练习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独立进行加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与运用;
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技巧;
3.完成加减法练习题;
4.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练习;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内容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规则,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理解不深刻、运算速度慢等问题,说明需要增加学生的练习量。

下一节课应该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运算能力,确保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达到熟练水平。

同时,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

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___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

”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___个十和___个一合起来是11。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教材分析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1.用100米篱笆,在空地上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并对实践中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得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

2.用100米篱笆,利用一堵足够长的墙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

在实践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

最后,借助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特点进行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探究中,经历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的实践活动过程,探索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1.认识到运用图表分析法收集信息、探索规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学会“问题——实践探索-——解释——再实践、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新授(一)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板书:35÷7=5(二)完成“做一做”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学生自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四、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小学数学教案说课稿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说课稿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说课稿反思
一、教案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一节认识数字8和9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8和9,掌握数字8和9的书写和读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8和9。

二、说课要点:
1. 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数字8和9,并进行相关练习。

2. 通过活动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 在教学引导上,应该更多地使用举例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在互动环节,我应该更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心。

通过反思,我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意的方面。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小学数学教案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与反思
课题: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小数是数轴上的一种数表示形式。

2. 能够用小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能够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1.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小数的比较和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

2. 教学工具:数轴、小数卡片、小数运算练习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数轴,让学生认识小数是数轴上的一种表示形式。

2. 认识小数:让学生观察小数的结构,明白小数点的作用和位置。

3. 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数的练习,掌握小数的大小关系。

4. 小数运算:教授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练习运算。

实施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比较大小和运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设计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小数的概念。

另外,我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

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和反思

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和反思

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和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题:认识数字1-10
教材:教科书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1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2. 能够用实物和图形表示数字1-10;
3. 能够简单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难点: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1-10的卡片,并让学生跟读数字。

2.学习数字1-10的书写和读法。

3.教师用实物和图形表示数字1-10,并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

4.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

5.总结:复习数字1-10,并进行小结讲解。

反思范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字1-10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
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我也要多使用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让他
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还要注意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10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
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

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

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

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

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

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

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
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