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现场调查
➢(7)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 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 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 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8)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 宣传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疫点处置要点
输入性疫情
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境外 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 病例。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 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登革热病例报告后,应尽 快调查了解病例是否为输入病例,若为输入病例,应在网 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境外输入/境内 输入”和感染地(国家或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 /×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
病例搜索
各地出现本地病例和流行季出现输入病例时必须开展病例搜索,也可 根据风险评估和疫情控制需要适时开展。按照病例来源采用不同搜索 策略,搜索时可利用入户调查登记表(表2)
对于散发病例,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 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 围为核心区,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内搜索病例
领导小组在当地(疫情所在县和市)政府的 直接领导下,由卫生、爱卫、宣传、教育、 城建、交通、财政等部门组成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现场调查
➢(1)初步核实疫情 ➢(2)调查准备 ➢(3)个案调查 ➢(4)采样送检 ➢(5)确定病例定义 ➢(6)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 ➢(7)流行因素调查 ➢(8)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 ➢(9)媒介状况快速评估
Bhatt S. et al, Nature 2013
我国登革热历史沿革
1873年,福建厦门,首次报告 1978年,广东,首次经病原学证实(DENV-4),22122例,死亡14人
1980年,海南、广东,452675例,死亡74人
1986年,广东,118881例,死亡296人 1995年,广东,6812例,无死亡病例 2002年,广东,1348例,无死亡病例 2006年,广东,1010例,无死亡病例
疫情形势---内部环境(流行因素)
人群对于登革热普遍易感,无有效疫苗预防 传染源控制难度大
➢ 隐性感染与显性比例可高达10:1 ➢ 病例输入性难以避免
临床医务人员的认知 疾控机构的监测、调查、处理能力 群众的知晓 导致发现不及时,疫情扩散
登革热输入的风险
国际间人员往来的增加 潜伏期、隐性感染难以发现 人群底免疫水平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 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并在隔离室周围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
➢采样:
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 分离血清送检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几点说明
病例的基本信息完整 报告及时 送样规范 调查处置全面到位
监测对象和调查表
监测对象包括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 (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疑 似、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病例主 要依据卫生部颁发的《登革热诊断标准》 (WS216-2008)
➢1.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 ➢1.1共同暴露者健康状况一览表 ➢2.登革热入户调查登记表
血清型内部可发生基因的的遗传变异 每型发生的基因变异均可能出现毒性强或
有发生大流行的可能。
传染源
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
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 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 受染。
登革热防控措施
5、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主动就医的意识,自觉参与防蚊灭蚊等 登革热预防控制行动
6、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登革热疫情 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疫点处理、媒介控 制、实验室检测能力等
7、制定或完善登革热防治的有关技术文件 8、加强登革热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工作 9、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现场调查
➢ (1)核实疫情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 烧”,肌肉骨关节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报告登革热 疑似病例作出初诊意见
现场核实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判定情况和严重程度
➢ (2)调查准备
人员、表格、采样器材、个人防护与蚊媒控制物(用)品
所有个案调查结果电子化,个案调查表录入epidata, 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防控重点
➢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 ➢落实清除孳生地 ➢蚊媒密度调查 ➢卫生宣教 ➢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 ➢做好传播风险评估
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1.组织协调与沟通 2.病例管理 3.流行病学调查 4.媒介伊蚊的控制
况,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本地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 的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暴发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 天)内,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 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 例及以上本 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县级疾控机构需实时关注是否发生暴发疫情,若发 现暴发疫情需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 系统报告
可发生二次感染 免疫增强
流行概况
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
• 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 •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 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Simmons CP, NEJM, 2012
Global Dengue Risk*
Climatic Transmission Suitability Simmons CP etTale(2m012p).eDreangtuuer. Neew&EnPgrlaencd Jipouirtnaaltoiof Mnesdicine, 366:1423–1432.
可根据城区或乡村不同建筑类型,推测伊蚊活动范围,适当扩大或缩 小搜索半径
对于输入病例,应详细追查旅行史,重点在与其共同出行的人员中搜 索。如病例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曾在本县区活动, 还应在其生活、工作区域搜索可疑病例
若出现暴发疫情,则根据疫情调查结果,开展风险评估,确定搜索范 围
2、开展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伊蚊措施,切实降低伊 蚊密度
3、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 防,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相关媒介,控制疫情传播
4、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和报告意 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开展医院内防蚊灭蚊,防止院内感染
全国疫情特点
国际登革热流行历史新高,输入压力大 国内本地暴发早,点多,面广 多源头输入,DNV1,2,3,4 都市或城乡结合部 白纹伊蚊(广东)和埃及伊蚊(云南)
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
疫情形势---外部环境
周边国家为登革热高发区,面临的形势 非常严峻
➢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 ➢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将日
有效清理滋生地,
➢ 三个100%:入户调查,清积水,翻盆倒罐,宣教 ➢ 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入户动员,发动群众 ➢ CDC入户,评价清理效果,BI<5
40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 门控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 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 障
益加大
疫情形势---内部环境(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 ➢伊蚊的生物分布区 ➢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 ➢病原体存在或入侵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生 活习惯、人口流动、沿海或缺水地区 ➢经济水平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 多 ➢基建项目多、建筑工地积水 ➢误诊、漏诊,报告、处理不及时
1991-2012年全国登革热报告发病数
报告发病数(例) 报告发病率(1/10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7 报告发病数
0.6 报告发病率
0.5
0.4
0.3
0.2
0.1
0
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组织协调与沟通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 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 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 调拨
➢开展宣传教育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 地治疗 ➢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 防蚊工作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 天并热退
流行病学调查
➢(3)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
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 数),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 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
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媒介伊蚊的控制
➢(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2)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疫点及周围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
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给人 无直接人传人的报导
中国主要是白纹伊蚊(海南、云南外)
白纹/埃及伊蚊
登革热通过雌蚊传播 主要在白天进食 生活在房屋周围 在清洁的小积水容器中产卵和孵幼虫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 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上海地区登革热感染风险评估
上海地区有白纹伊蚊存在,登革热输入 性散发病例时有发生
因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甚至暴发和 流行的可能性存在
预计本年度登革热疫情仍然低水平发 生,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予以一般关 注
登革热防控措施
1、不断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利用监测 信息,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现场调查
➢(6)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
①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 医学观察15天
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社区门诊、卫 生站、医院等)搜索可疑病例
③追踪可能的传染源
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发病前25天内
④必要时在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以 判定可能感染的范围或隐性感染的情况
疫情控制
登革热疫情与防控策略
目录
登革热简介 流行概况 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 现场处置要点
登革热简介
登革病毒
能引起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一种虫媒病毒 由单股RNA组成 有四种血清型 (DEN-1, 2, 3, 4) 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病毒
每种血清型能提供同型免疫,和短期交叉 免疫
所有血清型均可引起严重和致命的疾病
登革热防控措施
实施疫情日报告,科学风险评估,及时预警 向医疗机构发出预警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政府主导,卫生、城管和街道居委多部门联合 紧急杀灭成蚊,清除蚊虫滋生地 广泛社会动员,健康宣教
39
防控重点措施
紧急杀灭成蚊:
➢ 及时、快速、全面、反复 ➢ 各地市爱卫会组织消杀 ➢ CDC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和风险评估
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 天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 诊经过等
➢(2)病例搜索:
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②若发现病例在本地活动期间处于病毒血症期,需明
确患者在本地的活动地点,根据病例停留日期和外潜 伏期,开展病例搜索
疫情控制
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性疫情
➢ (3)个案调查
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活动情况、被蚊 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现场调查
➢(4)采样送检
疑似病人采集双相血清 捕捉伊蚊(成蚊)
➢(5)确定病例定义
根据诊断标准 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范围内相应病例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