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中国近代以来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清晰地显现出表达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论说”到“时评”的文体变革。
1、从“论说”到时评
2、从传播思想到判断事实
二、论点的要求1、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邵华泽对论点提出的要求:科学性有新意鲜明全面深刻2、两位美国学者Edward S.inch和Barbarrw Warnick在《批判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理应用》一书中针对论点提出了四点要求: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三、论点的辨识*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识。它不是人类已被验证的认识。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与阅读中,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有一条双方共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水平线:哪些东西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哪些东西还没有被普遍接受。那些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可以看作事实,而那些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就是记者自己的观点。
以新闻评论的读者的一般认识水平作为标准(一篇评论的论点,总是在这个水平线上增添新的认识)
从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看,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各种关系的。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
从写作的角度来辨识论点,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就是表达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所以论点就是整个认识的结果。可以说,你写出了对新闻事件最终的认识,这就是你的论点,不管你把它放在评论的什么位置。
四、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是显明的,让人易于辨识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体现于标题或文中具体的一句话(《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苏必胜,德必败》)
⏹通过开头、中间、结尾多句话共同体现
五、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形态及功能
一、重大新闻事件的主题论坛和日常的新闻跟帖二、BBS论坛中的主帖与跟帖
三、网络评论专栏四、以“专题”的形态集纳的评论
五、以实时对话形式展开的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
(一)网络新闻评论是更迅捷、更普遍的意见表达
(二)由于网评的表达更集中、更普遍,因此它本身就是舆论的体现
(三)网络的各种表达空间,已经成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大练习场。
六、社论的制度性
从本质上说,社论不是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一种写作制度。它的最基本的规定性,不是文体(如语言、结构)的特征,而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部的权威性言论”;“它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
选题、写作都有固定的机构与程序
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社论的制度性还表现在,长期以来,在我国党报,社论是一种评论的最高的等级、规格。
代表报社(媒体)的观点,是社论的基本制度;
七、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媒体的评论制度、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和具体评论作品三个方面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具体情景中的审慎判断
•新闻媒体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评论,就是使用稀缺性资源。现在随着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为公众的评论写作提供空间(比如报纸的言论版),特别是海量的网络评论的出现,言论资源原有的稀缺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但是,由于人们“注意力资源”的根本性的稀缺,
即使一个通过长期的个人写作而成名的作者,他的发表机会与影响力,仍然是稀缺性的资源。人们有理由要求他的评论正当、公益、合乎道德。
•新闻传播的伦理目标,应当是使传播对象眼更明、耳更聪,在与传播主体的关系中更自由、更自主,更具辨识力,而不是相反——更容易被传播主体左右、操纵、控制。
文本之外的伦理问题
•评论作者的“利益冲突”问题
•评论的来源与作者身份问题
•新闻评论是否应该对评论造成的影响负伦理的责任
文本中伦理问题
•在对论点的论证方面·在论证的逻辑方面·对论据的忠实态度·对于新闻事实的传播责任中国电视评论形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种模式:
1、文字稿件的口播评论形态。(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
2、以口播文本为主加上电视画面等其他电视元素。
3、报道与评论交替的电视述评。(1988年《观察与思考》——1993年《焦点访谈》)
4、演播室现场直播的交流参与性评论形态。(1999年凤凰卫视开播——2003年创办《国际观察》、《今日关注》、《央视论坛》)
电视评论能否表达理性认识
•《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
•《时事开讲》《今日关注》
理性(在人们交流思想认识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是评论的基本特性,不能有任何动摇。就形式来说,电视评论有不同于纸媒体评论的形式规律,在这方面的创造性实践,已经展示出开阔的空间。
电视评论将评论者的观点隐藏在事实的展现之中。节目的编辑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解说词的写作不可忽视。画面和声音带给观众思维的材料,解说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说明、引导观众完成思维过程的辅助作用,并提升观众对整个事件的理性认识
新闻评论是否以理性为主?
•在意见表达的公共领域,理性是有效率的,既是认识的效率,也是表达的效率,还是交流的效率标准。它比没有这种效率的表达,更有可能带来理解、说服、妥协和接受的结果。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表达正是追求这样的结果。
•理性的表达本身就是在传播理性。促进理性,正是新闻评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论证的表达,不能说是理性的。
电视评论的特征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与报纸和广播评论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传播符号多样化1、形象化2、立体化
·评论主体多元化·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