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是由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水战。

以下是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背景: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想要征服南方,统一中国。

他率军南征,但受到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阻挠和抵抗。

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地区展开了一场决战。

2.赤壁地区:赤壁位于现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上,地形险要。

曹操决定在此集结军队,并且筑造战船,准备展开进攻。

3.双方力量对比:曹操的军队号称有80万人,实际兵力可能在20万左右。

而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只有5万人左右,兵力明显劣势。

4.张昭与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向孙权建议采用火攻的计策,利用南风和干燥的天气,发动一场大火,烧毁曹军的战船。

而张昭则建议曹操尽快派兵渡江,以避免受到火攻的威胁。

5.北风阻挡:赤壁战场当地北方的山势较高,北风较为常见,曹操的军舰主要依赖风力推进。

而火攻所需的南风并不常见,这使得曹操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失去了优势。

6.黄盖自投火海:孙权派遣将领黄盖投降曹操,但黄盖借机装病,带着船只献给了曹操。

曹操相信了黄盖的病情,没有细心检查其船只。

而孙权和诸葛亮安排的火攻船正隐藏在黄盖的船队中,黄盖在战斗中纵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

7.南风火攻:在火攻之后,孙刘联军利用南风变天,再次发动火攻。

大火烧毁了曹军的大部分船只,使得曹操无法继续北上进攻,只得溃败而回。

8.结果: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曹操虽然未亲自参战,但损失惨重,战败后只带领着残余的部队匆忙撤退。

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却在此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彻底阻止了曹操的南征计划。

9.影响: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场战役展现了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合作和统一抗敌的决心,也表明了曹操武力手段的局限性。

赤壁之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勇气、智慧和谋略的象征,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

10.赤壁题材的文学作品:赤壁之战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 战争起因: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率军攻打东吴。

由于曹操的军队在渡江失败,被东吴军队打败,曹操率军撤退,随后在赤壁一带与东吴联军交战。

2. 军队兵力:曹操率领的军队约有30万人,东吴联军由孙权和刘备联合组成,兵力约有50万人。

由于曹操兵力较少,又缺乏后援,最终导致败走。

3. 战争过程:赤壁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刘备与孙权使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第二阶段是陆战,由于曹操的兵力不足,无法抵挡东吴联军的攻势;第三阶段是追击,东吴联军追击曹操,最终曹操败退。

4. 战争结果: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三国时期历史的分水岭。

这次战役使曹操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也为孙权和刘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5. 战争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使得三国时期的分裂形势更加明显,同时也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谋略——火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赤壁之战》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赤壁之战》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⑴致殷勤 殷勤之意 • 古义指恳切的情意;今义指热情而周 到。 ⑵ 当横行 横行天下 • 古义指纵横驰骋,意思是所向无敌; 今义指仗势胡作非为。 ⑶鼎足之形成 形成矣 • 古义指形,形势,局面;成,形成; 今义指通过事情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 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 面。 • ⑷地方 地方数千里 古义只地,土地(面积);方,见方, 纵横,古代称面积的用语;今义指某 • 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四、词类活用
(四)名词做状语 •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修饰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 。(像狐狸那样 “ 疑 ”) • 备南走。(表示走的方向,“走”的状语。) 。(表示走的方向 表示走的方向, 的状语。) (五)使动用法 • 必蹶上将军 • 可烧而走也 可烧而走 • 诸人持议,甚断句
• • • • • • • • • • • 田横,齐之壮士耳。 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巨是凡人。 巨是凡人。 子瑜友也。 我,子瑜友也。 此帝王之资也。 此帝王之资也。 操公,豺虎也。 操公,豺虎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乃天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三、一词多义
• 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 、割据江东,
千里。(见方, 千里。(见方,古代称面积 。(见方 的用语,纵横, 方十里” 的用语,纵横,“方十里” 即纵横十里。) 即纵横十里。) 2、操军方连船舰。(副 。(副 、操军方连船舰。( 词,正)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助画方略。(方法,办法, 。(方法 助画方略。(方法,办法, 计策。) 计策。)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将要) (将要) 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 。(方向 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 • • 事。(事情) 。(事情) 事情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特指政事) (特指政事) • 3、肃宣权旨,论天下事 、肃宣权旨, 。(特指战事 特指战事) 势。(特指战事) • 4、北面而事之。(奉事, 。(奉事 、北面而事之。(奉事, 服务) 为……服务) 服务 驻扎和住宿) 驻扎和住宿) • 2、余船以次进。(次序) 。(次序 、余船以次进。(次序) • 引:1、操军不利,引次江 、操军不利, 北。 退却) (退却) • 2、引军北还。(引导率 。(引导率 、引军北还。( 领)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治: 对付 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部署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训练,整顿 3、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治理,管理 4、故治国无法则乱 安定,太平 5、明于治乱,娴于词令 治理得好 6、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医治 7、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8、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治罪,惩处
2
故: 1、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暮去朝来颜色故 5、故久立与其客语 6、此物故非西产 7、中原遂多故 8、故治国无法则乱
仍然 旧交情 旧的,原来的 衰老 故意,特意 本来 事故 所以
3
举: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2、中江举帆 3、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4、举所配玉玦示之者三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6、杀人如不能举 8、戍卒叫,函谷举 9、孙叔敖举于海 10、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8

状语后置 (肃)与备会[于当阳长 坂] 自结[于东] 求救[于孙将军] 亮见权[于柴桑] 裹[以帷幕] 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何以言之? 欲安所归乎?

定语后置
大势(可以拒操)者 战士(还)者 荆州之民(附操)者 人马(烧溺死)者

省略句
悉浮(战船)以沿江(省宾) 可烧而走(操军)也(省宾) 说备使(备)抚表众(省兼) 避难(于)江东 (省介词) 将军起兵(于)江东,豫州收 众 (省介词) 与(备)结盟好 (省介宾) 不足与(之)图大事 ( 同上) 9
翻译句子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译:现在如果不快点前往,恐怕被曹操占了 先。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 归附之。 译: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重礼遇贤能之 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发生于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为孙权、刘备联军和曹操大军。

以下是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先后击败袁绍、袁术等诸侯,基本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亲率大军二十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此时,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轻易占据荆州。

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退往江夏。

孙权在江东根基渐稳,拥有一定的实力。

二、战争经过1、孙刘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之事。

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说下,决定与刘备联合,共同抵御曹操。

2、曹操的失误曹操的军队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

他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以减少颠簸,却给了孙刘联军火攻的机会。

3、黄盖诈降黄盖向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

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趁着东南风急,冲向曹操的船队。

4、火烧赤壁当黄盖的战船接近曹操船队时,点燃船上的易燃物,火势迅速蔓延,曹操的船队瞬间陷入火海。

孙刘联军趁机发起攻击,曹操大败。

三、战争结果曹操率领残部北逃,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影响1、政治格局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暂时无力南征,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加稳固,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四郡,并向益州发展,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

2、经济发展战争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孙刘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南方经济逐渐繁荣。

3、文化交流赤壁之战期间,各方人才汇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主要人物1、曹操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领袖,曹操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在赤壁之战中过于自信,出现了战略失误。

2、孙权孙权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展现出了其果敢和睿智。

3、刘备刘备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联盟,保存了实力,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周瑜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赤壁之战,乃三国时期一场极具影响力之战役。

在我们学习相关文言文时,有诸多知识点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文中的实词丰富多样。

如“卒”字,“鲁肃闻刘表卒”中,“卒”意为“死”;“五万兵难卒合”中,则是“仓促”之意。

“治”在“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里,指“训练”。

“次”于“引次江北”中,为“驻扎”之义。

虚词的运用亦颇具特色。

“而”字,“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此句中,前两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修饰。

“以”字,“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中,“以”作介词,“把”的意思;“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里,“以”则表“用”。

通假字也不可忽视。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之意。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卒”通“猝”,仓促之义。

古今异义词在文中亦有体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殷勤”古义为“恳切慰问”,今义多指“热情周到”。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类活用现象丰富。

“操军破,必北还”,“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

“必蹶上将军”,“蹶”使动用法,使……受挫。

特殊句式在文中也屡见不鲜。

“豫州今欲何至?”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豫州今欲至何”。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为判断句。

“受制于人”,被动句,“于”表被动。

在理解文意时,需注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势力强大,企图一举统一南方。

孙刘联军则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凭借智谋和勇气取得了胜利。

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中各方人物的决策和行动。

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学习的重点。

曹操雄才大略但又刚愎自用;孙权英明果断,能虚心纳谏;刘备忍辱负重,善于用人;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周瑜英勇善战,有勇有谋。

《赤壁》 知识清单

《赤壁》 知识清单

《赤壁》知识清单一、赤壁之战的背景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大增。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亲率大军二十余万南征,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天下。

此时,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世,根基渐固。

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暂居荆州。

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孙刘联军决定联手抗曹。

二、参战各方1、曹操方面曹操率领的军队以北方士兵为主,擅长陆战,但对于水战相对生疏。

其军队数量众多,但长途跋涉,士兵疲惫,且水土不服。

2、孙权方面孙权拥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水军实力较强,将领如周瑜、鲁肃等皆有勇有谋。

3、刘备方面刘备兵力较少,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且有诸葛亮出谋划策。

三、战争过程1、初战失利曹操大军顺江而下,孙刘联军初战不利,退至赤壁。

2、黄盖诈降为破曹军,黄盖向曹操诈降。

曹操轻信,未加防备。

3、火烧赤壁黄盖带领装满易燃物的船只冲向曹军,点燃船只,火势借助风势迅速蔓延,曹军战船被烧,士兵大乱。

孙刘联军趁机进攻,曹军大败。

四、战争结果1、曹操大败,率领残部北逃。

2、孙刘联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五、赤壁之战的影响1、政治格局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暂时受挫,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并向益州发展,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2、经济发展战争使得长江流域的经济受到一定破坏,但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3、文化交流各方势力在战争中交流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六、赤壁之战中的著名人物1、曹操一代枭雄,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但在赤壁之战中决策失误。

2、孙权年少有为,有胆有识,善于用人,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3、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善于笼络人心,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合作,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4、周瑜东吴名将,智勇双全,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是孙刘联军取胜的关键人物之一。

5、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刘备出谋划策,促成了孙刘联盟,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注:高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七.翻译下列句子:
能翻译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
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译: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力量连鲁国的
挟天子以征四方 (顺承连词)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3、为: 今为君计
(替,介词)
为操后患 (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 (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是, 副词) (才 , 副词) ( 2 乃: ○ 若事之不济,
• 4.累官故不失州郡 (本来,仍然)
•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只是)
• 6.顷之,烟炎张天 (时间词后)
多义虚词 :
1、而: 若据而有之
(连词)
理虚词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因果)
备必喜而从命 (修饰连词)
事 2权 蒙、急 以 冲以而 示 斗:不 群 舰断下乃以千((介数转(词介折,把词连),用词),却)
愚谓大计不 如迎之
(末,尽头;势,力量.) (形,形势;成,形成) (会战的婉曲说法)
• 11.权起更衣 (上厕所) •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他实际上) • 13.地方数千里 (土地方圆)
• 14.当横行天下 (纵横驰骋) •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子和儿女)

• 16.邂逅不如意 (一旦,万一) • 17.初一交战 •(初,刚刚;一,开始) • 18.去北军二里余 (距离) • 19.北军大坏 (溃败) • 20.北面而事之 (面北称臣)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一、赤壁之战的背景1. 曹操的野心赤壁之战的背景,根源于曹操的统一大业。

曹操在东征南方时期,目睹了南方人民生活富裕、地势险要,决心占据南方,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曹操曾多次率领大军南征,但都遭到了东吴和蜀汉的顽强抵抗。

2. 东吴与蜀汉的联合赤壁之战的另一背景是东吴与蜀汉的联合。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的野心。

两者联合,就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对抗曹操有了更多的胜算。

二、战役前的准备1. 孙刘联军的布阵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为战斗做了全面的准备。

主要策略包括:诱敌深入,设伏击;联合共诛曹操。

在预备战斗中,刘备亲自到处巡视文后大营,认真熟悉地理条件,智谋了解敌情。

最后,根据地理优势和兵力的分散,刘备率军迁进北岸,领水而北去星罗经良。

赤壁西北又有一斋一个载错地塌视思,密器伏甲,参见展焦电计思斗沛众。

赤壁之战暂怠于章太督十八功,有时巨造,延至道也。

2. 曹操军队的准备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无疑是场兵家必争之战,因此曹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采用火攻、集中兵力、临战泼水泡皮麦利、闭门打狗杂工斗和预备粮草物资。

三、战斗过程1. 孙刘联军的火攻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根据孙刘联军的计划,他们放飞火船,以假意欲作众军,然见风急急弃引。

胜上风弗坠谓金铁为引,独见通,走系如铁,徽碧接头、甲、关铸川币元胶瓒旗车。

诸军以旌劲劲拦门急,称赞..2. 曹操军队的失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最终遭受了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曹操军队在水战中处于劣势,且被联军以火攻打敗。

虽然曹操重兵固守,但是由于联军的火攻,曹操军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士气大伤,大败而逃。

四、战役的影响1. 东吴的崛起赤壁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吴在江南地区的地位,也使得孙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此外,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东吴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曹操的挫折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其南征之路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知识点一、通假字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住,通“驻”,驻扎)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三、一词多义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求救于孙将军(名词,高级军官)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治共治曹操(动词,对付)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卒疲病之卒(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匆猝)方助画方略(名词,次序)地方千里(名词,方圆)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乃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乃罢会(副词,于是,就)骑乃得过(副词,才)为为孙权长史(wéi 动词,是)为操后患(wéi 动词,成为)动以朝廷为辞(wéi 动词,做)保为将军破之(wèi 介词,替)安能复为之下乎(wéi 介词,在)恐为操所先(wéi 介词,与“所”连用,表被动)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wèi 动词,通“谓”)于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见权于柴桑(介词,在)肃追于宇下(介词,到)受制于人(表被动,被)资:多载资粮(物资)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能:表恶其能(才能)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盖:英才盖世(超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抚:权抚其背曰(抚摸,轻拍)上下齐同,则以抚安(安抚)难:五万兵难卒合(不易)安能抗此难乎(灾难)次:引次江北(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并:行将为人所并(吞并)将兵与备并立逆操(合)事:不足与图大事(事业)北面而事之(侍奉)事急矣(事情)足:不足与图大事(值得)精兵足用(充足)走:预备走舸(轻快的)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可烧而走也(使??逃跑)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乃罢会(于是就)骑乃得过(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四、词类活用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4、敬贤礼士(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5、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坏人)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8、敬贤礼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9、兵粮精多,足以立事(使动用法,使??建立)10、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用法,使??逃跑)11、必蹶上将军(使动用法,使??受挫折)12、操悉浮以沿江(使动用法,使??漂浮)五、特殊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2、曹公,豺虎也(判断句)3、且此帝王之资也(判断句)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5、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6、我,子瑜友也(判断句)7、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8、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11、嬴兵为人马所践踏(被动句)12、逼兵事耳(被动句)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句)14、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句)16、今战士所还者(定语后置句)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句)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句)1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句)2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21、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22、败于长坂(状语后置句)23、亮见孙权于柴桑(状语后置句)。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1. 赤壁之战原文+翻译+文言常识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整理《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擒)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张,同涨,布满)4.雷鼓大震(雷——擂)5.进住夏口(住——驻)6.卿能办之者诚绝(诚——请)二.古今异义词1.荆州与国临接(孙权所统治的地区) 2.备南走(逃跑)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6.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9.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10.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1.邂逅不如意(一旦)12.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3.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14.北军大坏(溃败)15.莫不响震失色(改变面色)三.词类活用1.名——动:a.敬贤礼士(以礼相待,礼遇) b.犹且守义不辱(被动,受侮辱)c.水路具下(向下,来)2.使动: 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b.乘犊车,从吏卒(使……跟从)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d.可烧而走也(使……走)e.必蹶上将军(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作动词,使……受挫)f.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连词,而)3.形——名:a.瑜等率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b.敬贤礼士(贤德的人)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d.除残去秽(残暴、丑恶的坏人,互文)4.名——状:a.备[南]走 b.兼有步兵,[水陆]俱下c.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d..[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内心实际上)5.意动:a.英雄乐业(以……为乐)6.形容—动:a.恐为操所先 (抢先)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2.二子不协(和睦)3.与操有隙(嫌怨)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 8 肃宣权旨(传达)9.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0.权以示群下(给……看)1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2.不复料其虚实(估计)13.今以实校之(核对) 1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15.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16.上建旌旗(插)17.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18.兼仗父兄之烈(功业)19.卿能办之者诚绝(处置)20.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对抗)21.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知识梳理

《赤壁之战》知识梳理

赤壁之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枭.雄更.衣旌麾..轻骑.蹈藉.廓.开鲁缟...邂逅奄.有番.阳羸.兵恐慑.燥荻.张.天恶.其能斫.难卒.合为.操所先王室之胄.芟.夷大难以实校.之与曹有隙.强弩.之末必蹶.上将军俱诣.孙权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2、五万兵难卒合3、卿能办之者诚决4、将军禽操,宜在今日5、顷之,烟炎张天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3、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4、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6、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7、余船以次.俱进。

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去.北军二里余。

11、北军大坏.。

12、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13、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14、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1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16、此帝王之资.也17、奉命吊.表二子18、致.殷勤之意19、今肃可迎.操耳20、将兵与备并力逆.操21、与操有隙.2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3、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4、如其克.谐25、比.至南郡26、江表英豪咸.归附之27、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28、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29、刘豫州王室之胄.30、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3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3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33、向.察众人之议34、兼仗父兄之烈.35、兵精足用.36、而操皆冒.行之37、裹以帷幕,上建.旌旗四、指出并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3、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4、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5、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6、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7、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8、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9、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10、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11、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的东汉末年,是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役以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正面对抗为主,通过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最终导致曹操军队的大败。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国分裂成了三国:魏、蜀、吴。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军事统帅,力图统一中国。

刘备和孙权则分别在蜀汉和东吴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役过程1. 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火烧赤壁和水上交锋。

2. 火烧赤壁:刘备和孙权联军采用火攻的战术,放火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曹操损失惨重。

3. 水上交锋:刘备和孙权联军利用水战的优势,采取埋伏战术,伏击了曹操的军队,导致曹操溃败。

三、影响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曹操在战役中的失败对他的统一大业造成了重大的挫折。

2. 赤壁之战巩固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关系,奠定了他们对抗曹操的基础。

3. 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彰显了火攻和水战的有效性,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其他知识点1. 赤壁之战中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提出了火攻的战术方案,并在战役中指挥作战。

2. 《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学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将这场战役描述得生动传神,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赤壁之战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权以示群下(视)2、五万兵难卒合(猝)3、雷鼓大震(擂)4、将军禽操(擒)5、烟炎张天(焰)6、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驻)7、助画方略(划)(二)古今异义1、致殷勤之意(恳切)2、莫不响震失色(没有人)3、是时(这)4、驱中国士众(中原)5、便还就孤(靠近)6、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7、其实汉贼(他实际)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9、各顾妻子(妻子儿女)10、初一交战(刚刚开始)11、去北军二里余(距离)12、北军大坏(溃败)(三)词类活用1、词性互用: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形作名)率轻锐继其后(轻锐部队,形作名)敬贤礼士(贤能之人,形作名;礼待,名作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偏僻地居住,形作动)2、动使动:必蹶上将军(使……挫败)权以示群下(让……看)操悉浮以沿江(使……浮)从吏卒(让……跟从)甚失孤望(使……失望)可烧而走也(让……逃走)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建立)3、形意动:英雄乐业(以……为乐)4、名词作状语:备[南]走( 向南)[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在外;在里面)从华荣道[步]走( 步行)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从水、陆两路)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在江中心)(四)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

(死亡动词)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士兵)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

(抚摩)5、治: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6、足: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足够,形容词)7、次:引次江北(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8、数:统兵数万(数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9、烈: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事急而不断,祸……(事情、事物)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谋划,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12、难: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困难)13、略: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五)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并列)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备必喜而从命(修饰与被修饰)事急而不断(转折)2、以:权以示群下(介词)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3、为:今为君计(替,介词)为操后患(是,动词)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乃至副词)骑乃得过(才副词)乃罢会(于是连词)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介词)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六)句式1、判断句(1)子瑜者,亮兄瑾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冲刺系列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意思) 1) 此帝王之资.也( ) 2) 二子不协.( ) 3) 与操有隙.( ) 4) 寄寓..
于表( ) 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6) 以济.大事( ) 7)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8)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 9) 晨夜兼道..( ) 10) 比.至南郡( ) 11) 致.殷勤之意( ) 12)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3)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 14)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15) 今操芟夷..
大难( ) 1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17)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18)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 19) 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 20)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 21)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2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23)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24) 曰‘必蹶.上将军’( ) 25) 与豫州协规..同力( ) 26) 成败之机.
,在于今日( ) 27) 奄.有其地( ) 28)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 29) 权起更衣..( ) 30) 向.察众人之议( ) 31)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32) 品.其名位( ) 33)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34) 今卿廓开..大计( ) 35) 兼仗父兄之烈.( ) 36) 兵精足用.( ) 37) 英雄乐业.( ) 38) 不复料.其虚实( ) 39) 今以实校.
之( ) 40)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 41) 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 42)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 4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 44) 助画.
方略( ) 45)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 46) 盖以十舰最著.前( ) 47) 延.及岸上营落( ) 48) 顷之,烟炎张.天( ) 49)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50)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5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52)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 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 将军禽操( ) 2) 五万兵难卒合( ) 3) 顷之,烟炎张天( ) 4)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
1)敬贤礼士()
2)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3)可烧而走也()4)乘犊车,从吏卒()
5)除残去秽()
6)英雄乐业()
四、古今异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致殷勤之意()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3)鼎足之形成矣()
4)犹不失下曹从事()
5)其实汉贼也()
6)地方数千里()7)当横行天下()
8)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9)北面而事之()
10)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1)邂逅不如意()
12)初一交战()
五、一词多义
1)迎
①肃径迎之()
②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卒
①鲁肃闻刘表卒()
②乘犊车,从吏卒()
③五万兵难卒合()
3)方
①操军方连船舰()
②助画方略()
③方与将军会猎于吴()4)治
①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③刘表治水军()
5)次
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余船以次俱进()
6)略
①略已平矣()
②助画方略()
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将军起兵江东()
3)受制于人()
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5)荆州之民附操者()
6)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7)卿欲何言()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七、重要语句翻译
1)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
能复为之下乎!
4)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
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6)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烛之武退秦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