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流行病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关于流行病学案例分析的例子。
案例背景近期,某城市发生了某种传染病的爆发。
该城市卫生部门启动了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调查还发现,该疾病的传播与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如在冬季、春季发病率较高。
此外,调查还发现该疾病在某些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影响因素分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社区环境:在病例密集的社区中,空气污染和环境卫生不良可能是导致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2.个人行为:如不注意个人卫生、不经常洗手、吸烟等行为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3.免疫接种:调查发现,在免疫接种的人群中,发病率明显较低。
4.医疗设施:在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疾病的传播可能更加迅速。
预防和治疗措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该城市卫生部门采取了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1.增强社区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2.个人卫生宣传: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宣传个人卫生知识,鼓励人们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
3.免疫接种计划:组织大规模的免疫接种活动,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4.医疗资源优化:优化医疗设施和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结果与评估经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实施,该城市中该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发现这些措施对于减缓疾病的传播和保护人群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不同人群的监测和研究,进一步了解了该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总结与建议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流行病学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调查步骤
44
调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经了解该乡距该县城区82公里,全乡人口8162 人,辖11个行政村,是该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该乡中学和中心小学两校共有学生801名(其 中住宿生618人),教师58人。中学有3个年 级12个班,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0个班,两校 相邻,共用食堂,教室通风条件良好,住宿条 件拥挤,学生宿舍通风和卫生状况一般。
28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29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7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8
2.核实诊断
n 目的 n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n方法 –访视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37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38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39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保护个人隐私
调查过程中,应
1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权,避免泄 露个人敏感信息
调查人员应签署
3 保密协议,承诺 不泄露被调查者 的个人信息
在收集、处理和 存储个人数据时,
2 应遵循相关法律 法规,确保数据 安全
在调查报告中, 应避免使用可能
4 识别被调查者身 份的信息,如姓 名、地址等
调查结果的分析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汇 总、统计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 解释,如病因、流行趋势等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教育等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保护被调 查者的个人信息
03
遵守调查伦理, 避免对被调查者
造成伤害
04
遵守调查规范, 确保调查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谢谢
提出防控建议:根据 调查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调查结果与启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调查结果:发 现疫情传播途 径、感染人数、 传播速度等
启示:加强疫 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健康 意识
案例分析:对 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问 题所在
改进措施:根 据案例分析结 果,提出改进 措施,提高疫 情防控效果
演讲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课件
目录
01.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03.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04.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重点案例

初步分析与事件假设
• 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召开由卫生、公安等部门参加的 现场分析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和分析。
• 发病者多数为作厂中学、汤山中学学生及镇上2个建筑工 地的施工队人员,仅有少量当地居民;发病者都进食了该 镇农贸市场“正武面点店”制作的麻团、油条、点心等食 品;第一例患者出现在4:45,患者集中在5:00~7:00 发病,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
•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病员。事发后,上述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全 部到岗,约2000余人直接投入救治工作。
• 南京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紧急从上海抢运1000支特效急救药品送往医 院。市区卫生监督防疫部门投入足够人力,对相关食品、水源采取有 效措施,超前做好防范工作。
问题2
• 在突发中毒事件处理中各类卫生应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专业机构, 是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卫生防病工作的 技术保障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规 的规定,主要负责突发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 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 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履行公共卫生 技术服务职责。
一起重大中毒事件调查
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编委会 20061212
学习目的
• 了解中毒事件发现、信息报告或信息获得途径,以及每类途径所表 达的意义;
• 掌握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方法及流程; • 掌握各类中毒事件特征,及根据现场和患者特征快速判定方法; • 掌握中毒事件病因调查方法; • 掌握中毒事件中患者处理原则; • 掌握现场样本采集要点,了解常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使用条件; • 了解常用实验室鉴定检测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点; • 了解污染的生物材料处理原则;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卫生政策的效果,为优化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
CHAPTER 05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调查流程
通过改进和规范调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
强化数据质量
加强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环节的质量控制,减少误差和偏倚。
培训专业人员
背景
伤害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 题之一。
02
调查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伤害的分布 、原因和影响因素。
01
03
控制措施
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安 全法规制定、安全教育宣传等。
结论
伤害预防与控制中流行病学调查的实 践与效果表明,科学的方法和措施能 够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05
04
效果评估
干预措施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如健康教 育和健康促进等,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伤害预防与控制
伤害监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监 测伤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了解伤害的主要类型和原因 ,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
供依据。
危险因素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研究 伤害的危险因素,如交通事 故、意外跌落等,为制定针 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
提高队伍素质
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 提高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
构建专业团队
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 ,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 服务。
CHAPTER 0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SARS爆发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背景
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首 发,随后扩散至全球,引起社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与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 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 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是流行病学向群众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流行因素分析。
·控制技术措施。
·结论与启示。
2003年8月10日下午2:35宁海县疾控中心接到西店卫生院报告,樟 树村玻璃原弹子厂及周围有十余人发热、腹泻等疫情后,立即组 织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到8月24日疫情得到控制。 共发病人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 下:
·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对公众和传媒:疾病爆发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本身就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
·遵循“合法性”:既依法调查,又要遵守法律。
·注重“证据性”:要充分依靠实验室支持:疾病爆发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体、暴露因子、传播机制等判定、特异 性实验室检测必不可少。
·面临“跨地域性”:国内外合作趋于紧密。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三、案 例 分 析
背景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三、继续进行发热、腹泻病人的监测工作
问题 5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吗?为什么? 可以开展哪些调查? 开展进一步调查: ·病例定义: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个案调查:所有病人和疑似病人。 采样:病人、粪例。 外环境:水:水井水、龙头水。
现场流行病学重点案例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伦理和法规
现场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04
临床医学为现场流行病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如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评估等。
现场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疫情应对中,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共同开展病例搜索、病因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现场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
生物信息学为现场流行病学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
实验性研究设计
采用普查、抽样调查、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等方法收集数据。
数据采集
对数据进行核对、整理、转换等预处理,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处理
现场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现场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频数、百分比、均数等指标。
推断性统计分析
采用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关联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总结词
案例一: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与控制
案例二: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本次案例描述了一项针对城市慢性病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策略的实施过程,从慢性病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进行实施。
总结词
通过对城市慢性病现状的调查,明确了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干预等措施;同时,加强了慢性病监测和评估,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场流行病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强化理论知识和方法
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现场流行病学研究质量的对策建议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应用的措施建议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案例三:某地区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
总结词
这是一个关于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调查团队 通过对环境样本和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揭示了 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
详细描述
某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居民的健康 状况堪忧。为了揭示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 当地卫生部门组织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团队收集了大 量的环境样本和健康数据,通过分析发现环境污染与呼 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一 发现,当地卫生部门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限制 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等,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权 益。
结果解释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将数据分析结 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合理的结 论和建议。
CHAPTER 0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传染病暴发调查
总结词
这是一个涉及多种传染病的暴发调查,调查团队通过 分析感染链和传播途径,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详细描述
在某地区突然出现多例传染病病例,当地卫生部门立 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团队前往现场,收集病例 资料和环境样本,对病例进行访谈和追踪。通过分析 感染链和传播途径,发现病例之间存在明显的聚集现 象,提示存在共同感染源。经过深入调查,最终确定 感染源为一所医院的患者。针对感染源,当地卫生部 门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 。
CHAPTER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
调查设计
01
02
03
明确调查目的
在开始调查前,需要明确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便 为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提供指导。
设计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详细 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范 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 和方法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精选ppt
5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6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精选ppt
7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精选ppt
9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精选ppt
10
三、案 例 分 析
精选ppt
11
背景 ·8月10日下午2:35,县CDC接到西店卫生院防保站报告,樟树 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精选ppt
8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精选ppt
19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湖 南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Hu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实验室检验
食品卫生学调查
核实诊断
食品样本
原料原料
访谈人员、查阅资料
病例定义
生物标本
搜索病例 环境样本 个案调查 从业人员 描述性分析 检验结果 工具容器 分析性研究 可疑餐次 初步判断 控制建议 可疑食品 可疑食品
现场勘查
采集样品与标本
食品污染
结论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问题2参考答案:
做好详细的电话记录; 进一步核实:向谁核实?核实的内容是什么? 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向谁报告?报告的内容? 提出建议:建议的内容
湖 南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Hu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问题4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第十五条 调查组根据健康危害控制需要,应当向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卫生处理或向公众发出警 示信息的建议。 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 发布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湖 南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Hu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市疾控接到岳麓区疾控中心的电话报告。
20:30, 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政 府指示。
湖 南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Hu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完美版PPT

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 如果病人和非病人既往暴露史无明显差异,那么要建立另一种新的假设。
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 ①临床病症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 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
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 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
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 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 〕 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 和实验室检验的过失。
②控制疾病进一步开展,终止疾病爆发或 流行;
③预测疾病爆发或流行的开展趋势; ④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
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⑥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步骤和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组织准备 核实诊断 确定爆发或流行的存在 建立病例定义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采取控制措施
五、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核实病例的目的在于根据病例定义尽可能 发现所有可能的病例,并排除非病例。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 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 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 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 数爆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识别的高危人群 ,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 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展。核实诊断应包 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 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现场流行病学重点案例ppt

将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慢性病、传染病、 营养健康等,为不同领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方案和技术支持。
完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建立以国家级、省级和基层医疗机构为核心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体系,实现多层 次、全方位的研究网络。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与临床的结合
THANKS
感谢观看
现场流行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20世纪初的流行病学调查标志 着现场流行病学的初步形成;
20世纪中叶以来,现场流行病 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现在,现场流行病学已经成为 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场数据,研 究疾病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现场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探讨疾病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因素 ;
促进卫生科技创新
在现场流行病学实践中,不断 推动科技创新和方法改进,提 高卫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04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前景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集成和创新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在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如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空间分析等,以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实验性研究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 的效果,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
02
重点案例分析
案例一: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总结词
严重影响、不可忽视
详细描述
空气污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种污染物,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如心肺功能受损、癌症等。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 的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案例讨论

流行病学案例讨论在公共卫生领域,流行病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保障人群的健康。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流行病学的应用和实践。
案例一:某学校爆发的流感疫情在一所拥有 2000 名学生的学校中,突然出现了大量学生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学校医务室在短时间内接诊了超过 200 名学生。
接到报告后,当地的疾控中心立即介入调查。
首先,调查人员对发病的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他们收集了每个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近期活动轨迹、接触人群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最早的病例出现在一周前,随后病例数迅速增加,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学校在近期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校内运动会,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
而且,当时正值流感季节,病毒传播的风险较高。
为了确定病原体,采集了部分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显示,此次疫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包括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通风,建议未患病的学生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个人防护。
同时,学校暂停了大型聚集性活动,推迟了考试安排。
经过两周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新发病例逐渐减少,最终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流行病学在疫情爆发后的快速调查、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及时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危害。
案例二:某社区的食物中毒事件在一个周末的中午,某社区的许多居民在参加完一场社区聚餐后,陆续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当地医院急诊科在短时间内接收了数十名患者。
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流行病学专家和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首先对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和共同就餐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群分布
分析患者的特征
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 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 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 暴露因素
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 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
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 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 治疾病
目标
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病例 排除非病例
建立病例定义 进行系统的搜索
利用多种信息源
列出病例清单
6.描述性分析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可用直方图表示,也称流行曲线。
2009年4月7日 2009年4月6日 2009年4月5日
龙岩市**社区诺如病毒腹泻爆发疫情病例时间分布图
相对危险度(RR)
是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 (死亡率)之比。 RR=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 ÷ 非暴露组发 病率(死亡率) 其含义是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危险是不暴露于 该因素的多少倍。
2004年某市沙门菌胃肠炎爆发与食用肉包的关系 发病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115 5 120 未发病 89 36 125 合计 204 41 245 罹患率(%) 56.4 12.2 49
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设计调查表,在全乡范围挨家挨户开展主动搜 索。经搜索共确定麻疹临床诊断病例68例,实 验室诊断病例11例,合计79例。全乡罹患率为 9.68‰。其中赤坂场村发病31例,罹患率为 45.12‰,占总发病数39.24%。
调查当地免疫规划情况
该乡计划免疫工作在该县属中下水平,2003年 计划免疫年终考核倒数第 2 名。该乡 1998 年以 前由乡村医生入户接种,1999年起实行集中式 接种。该乡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点为赤坂场村、 西坑村。两村为该乡最偏僻的行政村,交通不 便,经济落后。赤坂场村长期以来无村医,群 众防疫意识淡薄,1999年实行乡集中式接种前 预防接种基本不落实。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及案例分析
2016年8月4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三、案例分析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 严重危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 影 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现场调查的不同阶段
病例定义
确诊病例:2009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 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血清学检验麻疹
IgM阳性。
可能病例:2009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
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
疑似病例:2009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
发烧的学龄儿童。
5.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进程报告
总结报告(结案报告)
四、案例分析
案例1:龙岩市**乡**中小学麻疹爆发疫情
事件基本情况
2006年2月中下旬, 龙岩市**县**乡中心小学 和中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该县疾控中心于24 日上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乡开展现场调 查处理,共搜索到9例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 本送龙岩市疾控中心检测,经检测9例病例麻 疹IgM抗体均阳性。
完善现场调查
报告交流反馈
1.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
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
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
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
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职责分工
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
调查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必需的装备
RR=4.62,95%CI=2.04~10.60,X2=24.92,P<0.00001
比值比(OR)
指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暴露与非暴露比值的比。 OR= (病例组暴露数÷病例组非暴露数) ÷ (对照组暴露数÷对照组非暴露数)即 OR=ad/bc
某医院外科手术感染与护士A的关系 发病 与护士A接触 未与护士A接触 合计 8 2 10 未发病 5 49 54 合计 13 51 64
2.核实诊断
目的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方法 – 访视病例 – 查阅医疗记录 –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核实诊断
内容
收集病人基本情况,简单描述流行 收集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 分析作出判断
3.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1.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定义:是指从某种拟研究的疾病出发,选定患 有某病的人群(病例组)和未患该病的人群 (对照组),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 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历史),从而探讨病 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以判 断和检验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是否有关联或 (和)关联的强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①、需要的样本较少,适用于罕见疾病、潜伏 期很长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 ②、在一项研究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 疾病的关系,适用于病因不明且需要探讨多种 因素影响的研究。 ③、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在人力、物 力上较经济。 ④、能够阐明其暴露因素与某病之间的联系 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调查表、调查器材
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采样设备、试剂 现场联系资料和器材 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 适合的交通工具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2009年4月4日 2009年4月3日 2009年4月2日 2009年4月1日 2009年3月31日 2009年3月30日 2009年3月29日 2009年3月28日 2009年3月27日 2009年3月26日 2009年3月25日 60 40 20 病例数 0
空间分布
常见于
居住地点
工作地点 活动(学校、娱乐、旅行等)地点
7.建立并检验假设
目的是描述并解释相关问题 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 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对各组之间进行比较
比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考虑因果关系
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
假设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因素
查看首例病例
首例患者陈某某 ,男,15岁,初二(3)班住校学生, 住203房,2月14日开始发热(39.4℃),有咳嗽、轻 微卡他症状和明显眼结膜炎症状,2月16日开始出疹, 头面部、全身出现斑丘疹,2月16日离校回家休息, 未到医疗机构诊治,症状改善后于2月26日返校上课。 患者近期无外出史和可疑病例接触史,但有亲戚在春 节期间从三明大田县上京镇来(大田县奇韬镇文经村 2月以来有麻疹疫情),两乡镇接壤。现症状已消失, 仅见面部、躯干、四肢仍有色素沉着,血清标本送龙 岩市疾控中心检测后于3月1日确诊为麻疹。
缺点
①、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 ②、因为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在暴露较 少时,不易进行。 ③、不知道总人群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 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④、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不易确定,因而 对病因判断意义有限
定群研究(队列研究)
定义:调查者选择两组人群,一组为暴露人群, 另一组为非暴露人群,然后追踪观察两组人群 中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建立病例定义
2006年2月份以来**县**乡出现发热(38℃以上),咳 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或起病早期(一 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科氏斑,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 上呈典型经过的病例,或有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 确定为麻疹病例。 病例分类:①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 病例;②实验室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病 例,同时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或恢复期病人血清 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OR值=39.20,95%CI=5.28~390.07
注:RR或OR值可信区间的宽度反映了该值的精 确度,可信区间较宽表明该值精度较差,区间 较窄,提示精度较高,若可信区间包含1.0,则 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无明显关联。
评价因果关系的标准
关联的强度:RR和OR 关联的时间顺序:暴露在前,发病在后 关联的可重复性:与其他研究的一致性 关联的合理性:生物学上言之有理 因子去除后发病率下降
原因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9.完善现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