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教学情景。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成果以及民族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政策的论文,深入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优势、不足及改进方向。
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族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民族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五、案例亮点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对比分析、历史视角与现实联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本章节的核心。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当代中国民族政策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一起来学习些民族团结知识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总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根本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本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宪法》对我国多民族基本国情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之间交错居住。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简称“两个共同”。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个认同”的内容: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个相互”的内容: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
中考民族常识
中考民族常识的内容:
1.民族常识概述:民族常识包括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中考中,民族常识通常作为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一个考点,对于考生了解国情、认识民族问题、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其中包含了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是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同时又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和情感纽带。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贡献和作用。
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包括饮食、服饰、节庆、礼仪等方面。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点。
例如,蒙古族的摔跤比赛、维吾尔族的舞蹈、傣族的泼水节等。
4.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古迹遗址等方面。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例如,藏族的布达拉宫、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清真寺等。
5.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旨在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理解这些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和文明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这种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意义,并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原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特点。
多样性体现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丰富多彩;统一性则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为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和认同感。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题0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孕育着统一趋势。
①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 ②十六国北朝政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与汉族士人合作;
中考真题演练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
分布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 向发展
二: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
中华民族 阪泉之战 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
涿鹿之战
华夏族 中华民族
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结成联盟;在 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 “华夏族”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各民族走向大交融,华夏认同的出现。
中考真题演练
(2022·黑龙江鸡西)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
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实行有助于推动( C)
A.王国问题解决 B.多元文化形成
C.统一局面巩固 D.疆域面积扩大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汉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朝维护多元一体格局的措施: (1)西汉: ①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②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 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③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 班超出使西域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维护多元一体格局的措施: ①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地区。 ②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③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并设郡管理, 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马列教研部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2月5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2月11日〕批准〔〕批准日期〔2022年12月11日〕(一)课程性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国家规定在民族地区及民族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及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1、基本理念《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课程理念。
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道路为线索,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主线,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四个认同”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后续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学,通过学生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和世界民族的基本状况。
(2)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果。
(3)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发展道路。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2)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3)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民族观。
3、价值目标(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中华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摘要】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总结, 又是对现实社会的高度把握, 它不仅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理解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诸多政策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同时它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以及民族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值得细细体味。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问题;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秦统一之后,中国就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而伴随着国家的发展,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造就了中国历史的绵延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民族矛盾也愈加剧烈。
由于民族问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具有复杂性, 因此,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正确解读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及正确解决中华民族内的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历代统治者所面临的重要政治问题和社会文题。
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站在阶级和时代所赋予他们的高度上, 构筑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各种思想理论, 并形成为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的传统原则, 有力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发展, 并且进而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
但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时刻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民族政策来指导, 而这一政策的制定恰恰就要建立在对民族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
建国以来,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 深入研究我国民族关系, 探索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和积累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其中以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 在国际著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泰纳讲演” ( Tanner Lecture) 会上发表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影响较为广泛。
费孝通先生在以史学的视觉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变迁的脉络后, 又用社会学的理论界定了各个民族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 进而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34卷第2期2021年3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4No.2Mar.202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李璐瑶(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00)摘要:20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中国民族相关问题起到了很好[梳理作用,使民族'理问题得到了更好地解决,有g于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而加速祖国建设进程,早Z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词:费孝通;结构功能;民族团结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2-0097-03费孝通先生曾在1988年作了一篇学术演讲,这篇演是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当时这篇演讲深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与赞同,费孝通教授这一独特和新颖的研究理论对中国民族相关问题起到了很好地梳理作用&比如中华民族构成的整体问题等,因此也提了相应的学的的&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思想费孝通先生师从马林诺夫斯基,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思想很大程度体现了其结构功能主义。
除此之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也同时体现了、夫•布朗、迪尔凯姆等人的思想&然而这思想对于费,是的加减合,而是在中国文化的大,的,放弃于我们自己的,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深深地影响了后期的民族间的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讲,受到社会学时期的、斯“社会是生命体的有机体”思想的,与社会是一一的整体的思想一相承E1F(2)&斯宾塞的了社会是一整体的,这成,之间相互作用&此外,一提出了、同质性和是互相作用,不可的&这一.于也成的中,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形成起到了可估量作用&迪尔凯姆其实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注重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并且认为这个整体想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内的各个成分要发挥作用,说就是,整体与的关系,整体离不开,又对整体所作用。
浅析我国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政策
浅析我国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政策作者:王宏亮来源:《神州》2011年第26期摘要: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民族状况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在此前提之下,我国根据实际国情,制定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60年来,在民族问题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现阶段正确客观的来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有着很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一体民族政策民族政治文化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表述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近代以来,由于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许多进步人士都认识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的“民族”中就提出了其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主张,并体现在后来的临时政府的许多相关法令之中。
虽然这些主张与法令后来基本都没有能够付诸实践,但是其开创了近代民族政策的先河,對后世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些列党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自己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实行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已经形成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1]我国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其实质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民族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和谐。
民族团结多元一体共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多元一体共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多元一体共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家庭,凝聚着56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民族团结与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
只有保持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常常是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种困扰着历史的伤痛,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团结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严厉打击分裂势力。
二、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一个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特点的国家,只有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才能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
历史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大力推动了民族团结工作。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建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民族团结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民族团结,各民族文化才能彼此交流、碰撞、融合,从而孕育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多元一体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四、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民族团结,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确保各民族平等发展、共同繁荣。
我们要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共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更加强大民族团结与多元一体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一个团结、和谐、稳定的中华民族,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
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
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摘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未受到足够重视。
这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
“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发展共识,在这一理论中,多元文化教育与一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教育;差异;多样;共识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132―06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国民族教育长期以来重现代轻传统,重西方轻本土。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忽视――汉族传统文化如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尤甚。
另一方面,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对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如何在汲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吸收当代国内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摆在民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这一科学论断高屋建瓴,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包括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我国当前教育中民族文化教育的缺位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一)我国当前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近代以来的我国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落后性,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向西方学习的高潮。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摘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产物。
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其基本特征在于融合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社会体系。
这种格局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挑战,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持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中华民族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才能保持活力,继续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重要性、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优势、挑战、未来发展、发展方向、建设路径。
1. 引言1.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特征,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得中国社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多样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
在这样一个多元民族共居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成为一种共识。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多元一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1.2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几点思考作者:顾浩张远强黎运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3期[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在战争、迁移等多种形式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主,多民族文明为辅的中华灿烂文明。
在不断融合交流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但在当代中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今天,民族问题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试图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对我国民族问题做一些现实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问题;发展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背景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目前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1.民族隔阂。
民族隔阂是民族之间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备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语行动上的表现。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探索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探索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探索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实现民族团结和多元一体化。
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和民间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历史长期以来,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地理位置等差异。
然而,不同民族却有着同一的国家家园,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就决定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保证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
在当代,面对世界舞台上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更需要民族团结来应对。
同时,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多元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1.政府层面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政府坚持“一国多制”、“团结和谐”、“民族平等”等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民族工作。
在政策、法律、制度上,政府促进各民族间资源、财富、文化、信息交流与共享,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的互通与融合。
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各民族团结;各级政府,在各自的领域中,充分发挥民族自治的优势,为各民族提供公正、平等的发展机会。
2.民间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民间在推动多元一体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融合的活动和项目,如家庭文化节、民族文化展览、少数民族婚俗表演等。
这些活动让各族人民有了更多沟通、了解和互动的机会,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其次,各族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逐渐实现了互动和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与设想尽管在推动民族团结和多元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表现在: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仍未能摆脱贫困;2.文化认同方面仍存在差异和矛盾,各民族间历史、语言、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不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正在逐渐流失;3.一些地区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破坏了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稳定。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和民间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党的民族政策
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 • • • • 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 权利 • 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 自由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 民的大团结
•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 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 径。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 要靠发展 • 国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 • 国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 动 • 国家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土家族
土族
佤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仡佬族
裕固族
壮族
党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 同繁荣发展
下马家学校 陈雪婷
前
言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 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 资源富集 • 我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 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 • 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虽然各 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发展成为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 中华民族
阿昌族
白族
•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藏族
朝鲜族
达翰尔族
傣族
德昂族
东乡族
侗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哈尼族
哈
京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拉祜族
黎族
傈傈族
珞巴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
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是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研究我国民族关系,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这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经过200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汉族。
汉族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汉族遍布各地并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汉语逐渐成为许多民族的共同语言,由此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的骨架。
由于汉族的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行不悖,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高层次的民族实质上是一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从而获得这一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定条件下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几千年的密切交往中,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使命、共同的传统文化使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民族———中华民族,因此也必然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传统。
这一历史规律和历史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和发扬,成为我国国家统一完整,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我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我国的民族政策■马启智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符合国情的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得到升华和加强。
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民族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包含有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等实实在在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平等政策。
这种民族平等政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统一的国家内,才能真正实现。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里,统一的国家是“一体”,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的各项平等权利是“多元”。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民族团结,既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各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文化一脉相承。
数千年之久的中央集权统治,深刻地影响着古代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条件,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稳定牢固的复合民族共同体。
近代以来,在捍卫祖国统一、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力与向心力空前加强,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统一,反帝反殖的共同目标和寻求民族解放的共同命运,冲破了民族矛盾和隔阂,进一步把各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形成政治上的国家统一,各民族从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从更高层次上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历史表明,我国各民族的命运和根本利益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各个民族与中华民族是“多元”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各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对国家的认同的一致性,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选择,正是这种选择,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解决民族问题,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巩固和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统一是自治的前提,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体”。
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坚持从各民族、各区域的特殊情况出发,依据特殊情况处理特殊问题,极大地照顾了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从而使他们既能保留民族特色,又能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这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提供了条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道路,稳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架构,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国家的法定职责。
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7个方面。
一是在扶贫资金、建设项目上向民族地区倾斜。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
三是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
四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实行金融优惠政策。
六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重点扶持。
七是制定并实施专项规划。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在本民族认同之上,形成了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稳定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巩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物质基础。
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资本、商品、信息、人员等快速、自由流动,推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对话,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了许多国家层面的民族矛盾。
这种反差也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导致了许多国家国内层面的地区矛盾和民族矛盾。
这就决定了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大大扩展,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发展程度的民族成员汇聚到一起,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碰撞乃至冲突在所难免。
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之争、文化冲突成为民族矛盾的一种反映,在西方,往往表现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蚕食。
这种民族矛盾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
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的抗争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矛盾,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成为当代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局部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极易突破国家界限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甚至为大国霸权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利用,从而大大增加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复杂程度。
这也使多民族国家更加审慎地处理自己的民族问题,重视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与协调,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随着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的增多,各民族的包容性必然逐渐增强,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趋势也必然大大增强,也就是说,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不断增强。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的流动和交融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史上常见的现象,其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这是一个民族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存、共生、共荣,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同时又保留各民族不同特点的过程。
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认识新形势新阶段的民族及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思想上理论上解决一系列认识问题,按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要求,努力形成并巩固尊重多元、促进一体的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作者: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责任编辑:李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