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特色讲练类型1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1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1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类型1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思维建模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典题示范[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3-1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13-1材料二图13-1中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地区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题分析(1)注意关键词“有利自然条件”,该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条件(2)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地处于河西走廊西北部,位于山前冲积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3)结合图可知M城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会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答题要领(1)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题(2)必须体现“连接东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关键词[答案] 连接东西的地理位置;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规范演练1.图13-2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2(1)说明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

(2)图中M、P、Q中哪一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

(3)该城市拟在图中甲、乙两处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何处?理由是什么?2.读材料和图13-3,回答有关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总人口的6%,其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9.5%,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题答题技巧简述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题答题技巧简述

1 5 分
2 2 分 8 分 1 2 分 2 2 分 2 O 分
学生首先要明确考题 考查 的是 “ 区位 因素” 类 问 题。  ̄ 1 2 0 1 1 年海南卷2 3 读 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述图 示地 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在解答此题时要 清 楚 此题 考的是“ 区位因素” 类问题 , 同时应明确此题 的两个答题方 向: ( 1 ) 根据 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 分 析 。( 2 ) 运用 自己所学 的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答 案便很容易写出 。参考答案 : ①临近海洋 ( 位置 ) ; ② 交通发达( 交通 ) ;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 经济 ) ; ④人 口 稠密 ( 人 口) ; ⑤政策支持( 政策 ) ; ⑥大城市辐射带 动 作用强 ( 图中所给信息 ) 。
一区位因素高频考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区位因素类型题作为高考地理的考点频频出现在各类地理试卷中并且所占分值都相当可观以个别省市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为例区位因素类型题所占分数如下表所示
技法点拨

地理“ 区 位因素” 题答题技巧

■ 姜 运 和
地 理 学 是 研 究 地理 环境 以及 人 类 活 动 与 地 理 环 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习 以可 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 以当前人 类面临的人 口、 资源 、 环境 、 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 树立 可持续发展理念 , 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 面对 新课改的要求 ,学生对更简便更准确 的答题技巧的 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为解决学生 的困扰 ,本文谨以 “ 区位 因素 ” 类型题 为例 , 详细 阐述 区位 因素类 星体 的答题技巧 ,以期 为莘莘学子走 向成功提供绵薄之
力。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方法指导】城市的发展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河流:①运输功能: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水源充足;③防卫功能;④环境功能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拓展练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利轮廓形似蚯蚓,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首都圣地亚哥位于国土中部,圣地亚哥大都会区拥有720万居民,约占该国总人口的40%。

瓦尔帕莱索和圣安东尼奧是其重要的商港。

智利北部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大气质量而成为天文观测的首选之地。

2016年11月22日,我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将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2900米的山巅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材料二: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智利国民经济四大支柱,在全球贸易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智利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和产量占世界1/3以上,被誉为“铜矿之国”。

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现已成为拉丁美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材料三: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和首都周边地形示意图。

(1)简述圣地亚哥成为智利首都的区位条件。

(2)简述中国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建设天文台的理由。

(3)在智利的经济增长中,铜矿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功避开了因过度依赖单一资源造成的“资源诅咒”现象。

试分析其原因。

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13乡镇与乡村振兴(解析版)

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13乡镇与乡村振兴(解析版)

13乡镇与乡村振兴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25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A.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C.洲尾部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D.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2.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A.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B.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C.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D.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3.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B.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C.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答案】1.D2.A3.B【解析】1.因江心洲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周朔性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相互交叠,不是逐渐变化的,A错误;侧翼河水分流,由于狭管效应,河道变窄,流速较快,细小的颗粒无法沉积,而是沉积了颗粒较大的砂砾物质,B错误;尾部河水从两侧汇集,水的动力能量减弱,沉积了颗粒细小的淤泥层,C错误;迎水侧的洲头河水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粗,D正确。

故选D。

2.农垦活动围垦了大量湿地,江心洲的湿地大量锐减,A正确;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调水,对上游方向的南京没有影响,B错误;三峡蓄水后,泥沙淤积到库区,下泄的泥沙减少,江心洲的面积趋于缩小,C错误;传统工业的退出,使江心洲产业活动升级,被生态科技类的产业活动所取代,促进江心洲进一步发展,D错误。

故选A。

3.滨江堤岸本来是为了防洪、灌溉而高筑的沿河大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并成为市民滨江活动的阻力,应该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构建,增加台阶、斜坡与外部连接,提高其可达性,B正确;工业遗址等人文景观可以保留以构建文化特色景观,凸显曾经的文化元素,A错误;东侧岸线较窄,与市区只有狭窄的江水相隔,二者关系密切,应该通过桥隧联系两岸,相互融合,C错误;西侧破碎的湿地之间需要通过绿道串联成线,形成一个可以互通的整体,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而不是相互独立,D错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城市区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城市区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城市
区位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城市区位知识点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 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④河流:提供水源;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2)社会经济因素①自然资源: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黄金——约翰内斯堡有色金属——金昌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④军事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城市区位知识点2、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区位知识点》,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1.农业区位(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2.工业区位(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

3.城市的区位(1)区位要素(宏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矿产);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

③新兴要素:科技;旅游。

(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因素(微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流向、气候(风向)、植被分布。

②历史因素:城市职能、知名度。

③经济因素:距市中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

④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4.交通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地形;地质;气候。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以港口的区位为例)①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避风的海湾。

②陆域(筑港)条件: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的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才、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③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口和对外开放港口有得于港口的发展)。

(3)内河船运的区位:①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文(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地理交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是对不同区域间交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的过程,本文将介绍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的基础,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

地理条件主要指地形、地势和地貌,高山、大河、湖泊等地理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则主要影响着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运输效率。

例如,寒冷的气候条件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而湿润的气候则可能导致道路的泥泞不堪。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交通需求、交通投资和交通成本。

交通需求是指人口、商品和信息等要素流通的需求程度,它决定着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完善程度。

交通投资则体现了社会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它直接影响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交通成本是进行交通运输所需的费用,包括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和环境成本等。

经济因素对交通区位的选择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地理交通区位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规则的遵守以及交通行为方式的形成等。

例如,一些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地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传统交通方式,如骑马或使用人力车,而现代化大城市则更偏向于使用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四、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关交通政策。

它直接影响着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政府在制定交通政策时会考虑到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例如,一些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如修建高速公路、扩大机场规模等。

五、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指现代交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技术因素还包括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等的应用,它们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分享和交通流量的优化调控,有助于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一、答题策略㈠把握主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农业区位:六种地域类型及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区位选择及传统、新兴工业区城市区位:单个城市兴衰、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功能区布局交通区位: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港、汽车站商业区位: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市场最优、交通最优旅游区位:旅游点和旅游区地缘政治区位:国家和区域组织㈢整合信息提取与分析要领工业区位分析: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信息。

农业区位分析:重点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信息。

港口区位分析: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㈣建立区位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1、明确某一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2、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

3、评价区位因素优劣(对相关区位因素作出有利和不利的分析)。

4、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对其合理性或偏差性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㈤关注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关注市场、交通、科技(保鲜、冷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

工业区位:关注、原料、市场、交通、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传统工业:关注原料、动力、市场及廉价劳力等因素的变化。

新兴工业:关注技术、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变化。

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和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二常见的失分原因㈠审题时不注重条件的变化、不能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区位因素考查一般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

例如就某一城市发展纺织工业而言,考查区位分析可做出如下设问:①指出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②简述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③扼要说明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限制性因素。

注意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同学们思维的方向。

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

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

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高中教材中,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局部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存有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要点的书写丢三拉四,语言不够科学、精练等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规律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地形:由题目地图判读出:①该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等。

2.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某种气候类型,结合该气候类型特点作答。

如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种棉花和葡萄等。

3.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4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如东北的黑土、黑钙土。

5.土地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耕作;土地租金低。

(二)、人文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2.交通运输:①临近河或湖,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水陆交通便利;②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③距海港近;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3.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

4.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5.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6.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

(三)、对农业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

2.热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缺乏,土壤酸碱度偏高等。

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4。

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

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高考地理“区位布局类”问题复习建议

高考地理“区位布局类”问题复习建议

高考地理区位布局类问题复习建议茹强慧区位布局是指人类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如农业布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交通布局等,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正印证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所以该知识点已成了近年地理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高考地理中区域布局类问题的考查类型在高考能力要求中,区位布局类问题属于应用性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考查考生分析、评价、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问题的设置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1.分析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从教材上看,分析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应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设问题类型主要有: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各类区位布局的影响因子及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例1】(2004年全国文综.浙江等省用卷第39题)(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简析】这是一道呼应东北振兴热点的题目。

通常说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可考虑:原料铁、燃料煤,大量工业用水,铁路、水路等运输状况,劳动力数量、素质,消费市场的远近,农业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协作等。

根据题目中文字提示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出答案:煤铁(图示)73→有丰富的铁、煤矿产资源;东北密集铁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辽河→水源、水运;辽河平原(隐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显然,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属于煤铁复合型,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料(煤铁)。

2.评价区位布局的合理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1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思维建模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典题示范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3-1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13-1
材料二图13-1中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地区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

规范演练
1.图13-2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2
(1)说明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

(2)图中M、P、Q中哪一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

(3)该城市拟在图中甲、乙两处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何处?理由是什么?
2.读材料和图13-3,回答有关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总人口的6%,其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9.5%,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地区及英国中部地区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
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图13-3
(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崛起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四点)
(4)结合图13-3,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原因。

①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交通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清洁优美的环境
3.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在内,共9个城市,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千米2,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图13-4
(1)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是什么?
(2)下列城市中属于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是( )
A.郑州 B.洛阳C.开封 D.平顶山
(3)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认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4)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类型1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
1.(1)有河流分布,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P处。

理由:位于河流上游,邻近旅游景点。

(3)甲处。

理由: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解析] 图中市中心位于河流交汇处,说明该城市早期选址这里,主要原因是水运便利,取水方便;图中的P处位于河流上游,邻近旅游景点,说明P处为高级住宅区;分析图中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石油化工城应建在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故甲处较适合。

2.(1)南京杭州南通(2)D (3)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悠久的历史;③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④先进的文化与科技;⑤雄厚的经济基础;⑥浦东开发与上海的辐射作用;等等。

(4)①地势平坦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适宜的降水和气温③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有充足的水源④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达;靠近黄海、东海,有优良的港口,海运条件优越;位于“黄金水道”的尽头,水运便利(5)B
3.(1)便捷的交通,特别是省会郑州的交通枢纽作用显著。

(2)D
(3)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贯南北;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均呈网络状分布,京广线、陇海线呈“十”字形在郑州相交,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还有十多条高速公路在建或待建;城市密集度和人口密集度都比较大。

劣势:与其他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认知度不高,优势不够明显;整体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低;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4)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符合河南发展的现实选择,对于构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