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1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_ppt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隋朝建立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 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政府开始实 行“大索貌阅”,责令州县地方官吏检查隐漏户口,当面与户籍簿核实。 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
汉 承 秦 制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 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 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中央:丞相主管户籍制度
地方:相应官员负责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等。编 纂成册。
监察:定期进行人口普查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 户计",等同于汉朝的"编户齐民"。 元朝廷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 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 行管理。在各种不同的户计中,以 民户、军户、匠户三种户计人数 最多,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涵盖了 元代各种不同的户计分类标准。 民户是所有户计中数量最大,赋役 最为沉重的户计,也是其他不同户 计的来源;军户是具有特殊地位的 一种户计,历来被元朝廷所看重, 但是普通户计却并不愿意被签为 军户;匠户作为满足王公贵族奢侈 需要的特殊户计而受到特殊的待 遇,虽然匠户的生活也较为艰苦, 但是相对于其他劳动者还是要稍 胜一筹的。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 制度与 社会治 理_ppt 完美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共32张ppt)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 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7.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 部总而领焉。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 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 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史料,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 史因素?
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维护等级特权。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 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宋朝 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
元朝 明朝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 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清朝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黄册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 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 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 “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7.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 部总而领焉。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 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 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史料,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 史因素?
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维护等级特权。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 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宋朝 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
元朝 明朝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 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清朝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黄册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 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 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 “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5张ppt)

2、世界: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 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 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课标要求: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 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 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 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 取的重要措施。
链接: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东晋:
变化:初期分黄籍和白籍,此后发展为白籍均编入黄籍。 原因:西晋永嘉之乱,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为与本地土著 居民相区别故用“白籍”;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白籍入黄籍。
2、宋朝: 变化:户籍制度分为主户和客户。 原因:宋代城市化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农耕经
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朝代
户籍制度
战国 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①百姓入籍,成为“编户齐民”(编户制度);
②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
两汉 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③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
▲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
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
★自主学习:以时间为线索归纳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表现
朝代 秦汉 唐朝 北宋 明朝
制度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 里甲制度
基层组织
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 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课标要求: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 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 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 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 取的重要措施。
链接: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东晋:
变化:初期分黄籍和白籍,此后发展为白籍均编入黄籍。 原因:西晋永嘉之乱,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为与本地土著 居民相区别故用“白籍”;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白籍入黄籍。
2、宋朝: 变化:户籍制度分为主户和客户。 原因:宋代城市化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农耕经
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朝代
户籍制度
战国 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①百姓入籍,成为“编户齐民”(编户制度);
②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
两汉 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③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
▲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
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
★自主学习:以时间为线索归纳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表现
朝代 秦汉 唐朝 北宋 明朝
制度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 里甲制度
基层组织
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摊丁入亩, 永停编审
①中央集权制度 的不断强化; ②户籍制度下人 身依附关系逐渐 减弱 ②统治者的改革;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的任务是
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
五家为伍 互
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与相互监督机制 1.秦朝:①基层组织——乡里制度; ②社会治理——什伍组织
十家为什 百家为里
相 监 督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名词解释」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 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 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
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 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重 要途径。
民族
户别
蒙古人
军户、站户、猎户、蒙古户
色目人
军户、畏吾儿户、答失蛮户、也里可温
汉人、南人
医户、匠户、酒户、丝绵户、姜户、藤花户、阴阳户、礼乐户、 僧户、道户、盐户、军户、站户、猎户、儒户、河西户、契丹户 、舶商户、葡萄户、淘金户、采珠户、女真户……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7.唐朝:户籍三年一造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9.元朝:“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0.明朝:户贴制度、职业定籍、户籍称“黄册”;张居正一条鞭法
基层组织
乡 里 制 度
乡 里 制 与 保 甲 制 逐 步 合 一
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保甲制
诸色户计 减
户帖、黄册 弱 里甲制
十家牌法
永停编审
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社会救济
优抚政策
宗
族、
常平仓制度
慈 善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共48张ppt)

齐民,是许多地位相同的百姓,在统治阶层的统 治下,有一定的身份,其权利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同 时他们也必须承担交税赋役的义务。齐民是隶属于国 家统治机构的百姓,是这一个庞大共同体的成员,但 他们并不能分享共同体的主权。主权是属于统治阶层 的,并不属于编户齐民的百姓臣民。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隋朝:大索貌阅
发展与完善
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 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 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 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 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食货志》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隐瞒、脱漏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赋役及社会治理。 措施: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惩处不实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特点:元朝的户籍体现了户籍的属性和世袭性 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诸色户计”?
从这则史料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由丞相或御史保管;汉承秦制,编户齐民
奠定阶段
(3)西汉实行定期人口调查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 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 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 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 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 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 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 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唐会要》卷85《籍帐》 唐户籍制度更加周密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
立法更加详备;户籍登记编造频率高。
发展与完善
(3)宋朝:主户客户 宋初,统源自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
统编版《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上课课件1

通这过部统 分编内教容材同中样是“材课料程研的读重”和难“点相,关我史以事朝”等代内发容展,为培线养索学,生结分合析史史料料的,研研读读分史析实,的从能各力朝,代从组而织掌形握态“和论对从应史的出相,关史治论理结的合联”的系历来史进学行习讲方 法解,。形成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悟先辈的聪明智慧,并能够联系起来,使学 两环者节结 一合:讲历解代,户探籍究制其度关的联演、变特点。
《说中课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重中点国: 古了代解户中籍国制古度代与户社籍会制治度理发展历程、历代基础组织形态和其相关社会治理
高二年级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不是完全陌生,学生多少都会对此部分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内容时代性较突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5、说教学过程 6、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 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本课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 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历代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三个子目构成,主 要介绍中国古代各王朝关于户籍管理和社 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 具有重要意义
和身份证为切口, 法,形成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基层组织形态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及其发展、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内容。
进行说明,从而导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悟先辈的聪明智慧,并能够联系起来,使学 两环者节结 一合:讲历解代,户探籍究制其度关的联演、变特点。
《说中课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重中点国: 古了代解户中籍国制古度代与户社籍会制治度理发展历程、历代基础组织形态和其相关社会治理
高二年级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不是完全陌生,学生多少都会对此部分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内容时代性较突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5、说教学过程 6、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 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本课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 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历代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三个子目构成,主 要介绍中国古代各王朝关于户籍管理和社 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 具有重要意义
和身份证为切口, 法,形成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基层组织形态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及其发展、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内容。
进行说明,从而导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新版本《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精品课件统编教材1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任务要求的词语。
梅尧臣
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本课聚焦
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 —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徐幹《中论》
(开皇五年)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 弊政,户口租调,奸伪尤多。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阅。
——《资治通鉴》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编户 齐民
大索貌阅
战国
秦汉
隋
时期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考点分析]
户籍制
开始 主户、 以职 (5)至于泰安(至于:到、到达) 黄册、 度削弱, 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 大规模 编户 白册; 大索貌阅 客户 业定 后停止 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精品课件1

7.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 雕刻着 理想、 信念、 追求、 抱负; 每个人 心中都 有一片 森林, 承载着 收获、 芬芳、 失意、 磨砺。 一个人 ,若要 获得成 功,必 须拿出 勇气, 付出努 力、拼 搏、奋 斗。无 论何时 何地, 都要牢 记:成 功,不 相信眼 泪;成 功,不 相信颓 废;成 功,不 相信幻 影;未 来,要 靠自己 去打拼 !
——摘编自《史记》
材料三 苍(张苍)迁于计相。 ——《汉书·张苍传》
萧何
沛公至咸阳,诸将 皆争走金帛财物之 府分之,何独先入 收秦丞相御史律令 图书藏之。
——《史记·萧相国世家》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 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 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隋唐:减少隐匿户口 宋—明:以职业定户籍
秦朝的户籍除一般 百姓的户籍外,还 有宗亲贵族的宗室 籍、官吏的宦籍, 商贾的市籍等。
元朝的户口分为军户、民户、 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 渔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 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按照身份划分
按照职业划分
清:户籍管理与征调赋税彻底分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 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基层民众相互监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 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 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 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 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 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 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 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新教材统编版《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1

歌
新
生
命
的
诞
生
。Leabharlann 诗是完整
的
生
命
形
式
,
生
命
,
是
昌
耀
诗
歌
的
总
主
题
,
呈
示
生
命
,
是
昌
耀
全
部
诗
歌
的
根
本
目
的
和
内
在
逻
辑
。
•
9.如果是一组虽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 句子,就 要把握 它们各 自的主 旨或整 体所围 绕的话 题。仿 写一般 要求围 绕某个 中心话 题来进 行,但 也有自 拟话题 的题型 出现。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 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基层民众相互监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 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 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 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 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 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 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 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实施者
内容
目的
政府(主体)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
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设
立救助机构
巩固统治,
宗族
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帮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助宗族内部成员
慈善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提 供日常生活的救助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 ——社会治理的保障
施
药
局
慈
幼
局
安 济 院
“狗彘[zhì]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 济百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黄籍” “白籍”
“土断”
“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诸色户计”,一旦 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特点:①汉承秦制
②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
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③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
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④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影响:①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
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 ③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七、元朝: 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 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民族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户别
军户、站户、猎户、蒙古户
军户、畏吾儿户、答失蛮户、也里可温
医户、匠户、酒户、丝绵户、姜户、阴阳户、礼乐户、僧 户、道户、盐户、军户、站户、猎户、儒户、河西户、契 丹户、舶商户、淘金户、女真户……等
【统编版】-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1

社会治安
社会生活
古代的基层组织
秦朝
乡
里
亭
(行政事务)
(传递政令维护治安)
均由本地人担任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基层民众相互监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
萧 何
材料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征发赋役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秦朝的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按照职业划分
按照身份划分
清:户籍管理与征调赋税彻底分开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进行税制改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三 苍(张苍)迁于计相。 ——《汉书·张苍传》
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确立
社会生活
古代的基层组织
秦朝
乡
里
亭
(行政事务)
(传递政令维护治安)
均由本地人担任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基层民众相互监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行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
萧 何
材料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征发赋役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秦朝的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按照职业划分
按照身份划分
清:户籍管理与征调赋税彻底分开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进行税制改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三 苍(张苍)迁于计相。 ——《汉书·张苍传》
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客户增 多;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客户缺 乏有效管控对社会安定带来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第13课 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在甲骨文中“八日辛亥允,灾伐二千六百五十人”, “以人八千,在驭”等数字比比皆是。《尚书·多 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 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 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户籍制度的影响 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是专制政府治理百姓
的有力武器;便于充分合理地征发赋役,汲取社 会资源为国家服务;有利于强化基层管理,维护 社会治安和宗法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 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 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时期
具体史实
战国
“伍”、无论男女
秦
分类登记制度(民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
主管官员(中央:丞相;地方:专职人员) 登记内容、定期人口调查
西晋
重建户籍,“黄籍”
东晋
“黄籍”(南方土著)、“白籍”(北方移民)
东晋后期至南朝 “土断”(白籍土著化)
隋
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
唐
管理更严、三年一造、“刮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户籍 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 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相结合;
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 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宋
主户(税户)、客户(佃户)
元
职业划分户籍(诸色户计)、户籍世袭不得变动
明
职业划分户籍、黄册、户贴制度
清
基本沿袭明朝、管理相对松弛、康熙及后户籍永 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清人陆世仪说:“治一国,必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乡始; 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保甲书·广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思考活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ppt课件部编版课件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东晋和宋朝户籍变化背后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东晋:当时南方远远落后于北方,南渡的北方大 族(东晋政权的支柱)看不起南方,不愿泯灭南 北界限;东晋为招募流民进行生产,对侨人给予 免除赋役之优待。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何为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 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户 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 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 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 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 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 国家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 径。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第13课 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在甲骨文中“八日辛亥允,灾伐二千六百五十人”, “以人八千,在驭”等数字比比皆是。《尚书·多 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 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 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户籍制度的影响 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是专制政府治理百姓
的有力武器;便于充分合理地征发赋役,汲取社 会资源为国家服务;有利于强化基层管理,维护 社会治安和宗法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 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 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时期
具体史实
战国
“伍”、无论男女
秦
分类登记制度(民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
主管官员(中央:丞相;地方:专职人员) 登记内容、定期人口调查
西晋
重建户籍,“黄籍”
东晋
“黄籍”(南方土著)、“白籍”(北方移民)
东晋后期至南朝 “土断”(白籍土著化)
隋
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
唐
管理更严、三年一造、“刮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户籍 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 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相结合;
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 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宋
主户(税户)、客户(佃户)
元
职业划分户籍(诸色户计)、户籍世袭不得变动
明
职业划分户籍、黄册、户贴制度
清
基本沿袭明朝、管理相对松弛、康熙及后户籍永 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清人陆世仪说:“治一国,必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乡始; 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保甲书·广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思考活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ppt课件部编版课件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东晋和宋朝户籍变化背后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东晋:当时南方远远落后于北方,南渡的北方大 族(东晋政权的支柱)看不起南方,不愿泯灭南 北界限;东晋为招募流民进行生产,对侨人给予 免除赋役之优待。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 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何为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 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户 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 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 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 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 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 国家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