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精神性与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的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当前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当前,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强大的竞争压力,使得许多人面临着心理困扰和压力。

精神疾病的高发与增长也让人类精神健康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一问题更为严峻。

日本的“过劳死”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中国年轻人的抑郁症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现象表明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其次,屏幕时间的增长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

这种依赖和沉迷对于个体的精神健康构成了威胁。

再次,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也是当前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仍然存在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此外,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在某些地区缺乏,导致许多人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二、未来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未来,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趋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重点。

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将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人们将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扰。

其次,技术将会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提供新的途径。

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体验和处理不同情绪状态,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心理健康服务更加便捷和普及。

再次,全球合作将加强。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国际社会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跨国组织和国际机构将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全球心理健康水平。

国外心理护理研究现状

国外心理护理研究现状

国外心理护理研究现状国外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嘛,其实这话题一开始听上去就有点儿沉重,不过别担心,我会尽量让它轻松点儿。

心理护理,这个词一听就感觉跟医生、医院、药物扯上关系,其实它的背后可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满满的情感和温暖。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跟过去那些只会默默咽下情绪的日子比起来,简直像是换了个天地。

先说说美国。

你知道吗,心理咨询在这儿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咖啡馆里谈心,健身房里聊心理,街上随便问个人,他们可能都能给你推荐几个心理医生。

各大大学里,心理学课程简直是抢手货,学生们一个个像小鸭子一样排队报名。

你要是跟他们聊聊心理护理,他们可能会滔滔不绝,跟你分享各种新鲜的疗法,比如说艺术疗法、音乐疗法,还有动物疗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奇幻故事?不瞒你说,心理护理的研究者们也像孩子一样好奇,整天想着怎样能让人们的心理状态更好一点,生活得更开心一点。

再来聊聊欧洲。

这边的心理护理研究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尤其是在北欧国家,他们的心理健康可是一流的。

你知道芬兰吗?他们有个叫“心理健康日”的活动,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励大家聊聊心里的烦恼,大家聚在一起,就像老朋友一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互相安慰,真是温馨。

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很频繁,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开会、研讨,像赶集一样,争着分享自己的发现,像是在比拼谁的故事更精彩,谁的理论更先进。

说到研究方法,国外的心理护理可真是五花八门,什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都是拿手好戏。

有些学者甚至会尝试把传统疗法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像是把古老的智慧和新的科技合二为一。

你看,现在流行的那些心理应用程序,不少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像是把心理咨询装进了手机里,随时随地都能问。

想象一下,半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结果打开手机,找个心理小助手聊聊,立刻感觉好多了,真是个科技的奇迹。

不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也不是没有挑战,大家都知道,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新进展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新进展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随着心理健
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各国学者和教育从
业者关注的焦点,其研究成果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学校心理健康领域的新进展。

其次,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探索了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学校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具有
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校氛围、积极预防欺凌和暴力的校园文化,以及提供
丰富的社交支持网络的学校都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因此,学校环
境的改善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此外,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倡导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供的心理健康支持
和服务的完善和高效。

多方合作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干预协同
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最后,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生态学视角。

在此视角下,学者们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视为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视角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和
干预策略。

综上所述,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学校环境的影响、心理困扰的预防和干预、多方合作以及生态学视角等方
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指导,也为国内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长。

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然而,当前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有一些未来的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目前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有所提高。

过去,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物质追求。

而如今,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精神疾病,更包括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当前心理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

由于社会压力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和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其次,心理健康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大部分人无法及时获得心理健康支持。

同时,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服务在政策和经费支持方面存在欠缺。

未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将不断增加。

首先,心理健康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当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将成为评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政府和社会将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更为便捷和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将进一步被重视。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将引入更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人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将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为心理咨询和疗法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方式。

而要实现这些未来趋势,仍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首先,个人要注重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通过运动、放松技巧、人际交往等方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人类的精神与心理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因此,关注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心理健康现状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压力、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已成为人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再只是个体问题,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人类精神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的精神发展却并未同步跟进。

理想化的价值观、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内心逐渐迷失,精神崩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三、心理健康与精神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和精神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人们才能积极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容易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四、未来趋势和应对策略未来,人类精神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社会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权益。

此外,将科技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也是未来的趋势,例如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获得心理支持。

总之,人类精神与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公众认知以及政府的重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社会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外国人心理学研究报告

外国人心理学研究报告

外国人心理学研究报告
根据外国人心理学研究的报告,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人心理的重要发现:
1. 文化差异影响心理状态: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文化价值,社会规范,信仰系统等因素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移居他国的外国人可能经历文化冲击,导致心理适应困难,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2. 跨文化交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外国人可能面临与本土居民相比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

文化语言障碍、社交孤立、种族歧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外国人心理不适。

3. 移民心理特点:移民经历可能对外国人产生长期的心理影响。

研究发现,移民过程中的挑战,如适应新环境,解决移民壁垒,寻找工作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我认同问题。

4. 外国学生心理问题:留学生可能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流畅英语表达的压力,文化适应困难的挑战,与同龄本地学生的竞争等因素,都可能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跨文化心理治疗的需求:外国人可能需要特定的跨文化心理治疗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这可以包括提供文化适应指导,跨文化教育和培训,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支持服务等。

研究外国人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外国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作者:童敏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摘要]复原模式是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向,目前已成为西方社会占主导的精神健康服务模式。

复原模式强调把精神疾病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注重以精神疾病患者为主导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种不同的服务。

虽然复原模式在西方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却很少有人问津。

本文通过探讨复原模式的演变过程、影响复原的因素、复原的基本原则以及复原模式的有关争论等,希望能够完整地呈现出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 精神健康;复原;复原模式[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3-0001-06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复原概念以后,西方精神健康服务模式在90年代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健康研究的著名学者安托尼(w.Anthony)称之为“复原的时代”。

复原模式强调把精神疾病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人,以精神疾病患者的发展需要为主导设计、安排、组织各项服务活动。

虽然复原模式在西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占主导的精神健康服务方式,但在国内却很少有人问津。

本文将围绕着复原模式的演变,探讨影响复原的因素、复原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复原模式的争论,希望勾画出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为国内精神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复原模式(reeovery model)的演变促使西方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精神健康服务模式的转变与服务使用者运动(consumermovement)紧密相关。

借助服务使用者运动让人们看到并且相信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可能性和机会,对原有的建立在病症治疗假设基础上的服务模式产生怀疑。

这是深入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寻回原有生活所做的努力的重要条件。

精神健康服务中的复原模式依据希望、增权和支持性的社会关系等哲学理念,是精神健康服务模式在服务使用者运动之后必然出现的改革方向。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首先,心理健康研究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疾病模型转变为综合性的健康模型。

过去,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心理资源、积极心理干预和提升幸福感的研究。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而现在则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这种转变反映了对心理健康维持和促进的全面认识。

其次,心理健康研究已经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研究不仅需要关注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因,还需要考虑外在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运动、饮食、睡眠及社交活动等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被广泛探讨,如工作环境、家庭关系和社会压力等。

此外,文化因素也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文化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待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研究。

再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健康研究正逐渐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获取数据和进行干预。

例如,心理健康研究者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生物学标记物和脑成像技术来研究心理问题的生理基础。

此外,移动应用程序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干预的新工具,许多研究者正在探索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尽管这些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保护个体的隐私和确保技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研究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和技术化的趋势。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持和促进,注意个体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与政策和服务相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

国内外心理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么样心理学专业无论在美国或当今的中国还是其他外国国家,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

1、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工作领域非常的广阔,他们几乎为所有人服务。

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两项工作比别的工作要发展得快。

据统计,目前近70%的带薪心理学家受雇于保健机构和教育场所,而大约15%的人则为政府部门工作,其余的则进入了公司和非盈利组织。

40%以上的心理学家是自己开业的。

2、咨询顾问涉及许多专业,包括学校咨询、老人医学、婚姻与家庭咨询、滥用财产咨询、康复咨询、事业咨询以及多元文化咨询。

通常咨询顾问帮助客户们做出决定,适应变化,以及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突出的如个人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问题。

3、心理学学术方面的就业市场是非常狭小的,那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发现他们在为有限的就业机会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结果,有一些受雇于如市场调查、广告业、生产部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

而除了学术界,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美好的。

随着对禁毒,防止酗酒和家庭暴力的逐渐重视,保健组织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5、所以在选择美国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时候,一定要规划好今后的就业方向,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不过总体来说美国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

6、在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界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与发扬有着很大的贡献。

看看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的年纪就知道了:110年!1892年此协会成立之初,我国还处于封建制度下蒙蔽的思想中。

而美国自19世纪中期继承了欧洲心理学各学派的理论和研究后,在美国本土把心理学逐渐演变到科学化、职业化和应用化。

现在美国心理学,在学院的研究下,已经有了更完善而复杂的体系,其分支多、广、细。

7、在美国大中小企业中,心理学这还是很吃香的,因为这些企业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心理,所以心理学毕业的人除了可以做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从事市场调查研究,比如消费心理调查、传媒市场调查、广告市场调查;或是从事人与机器的关系的研究。

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趋势与现状

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趋势与现状

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趋势与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者的视角也正在发生变化。

学习者的视角正在转向更宽泛的范围,重视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者发展,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著名心理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大量地集中精力和研究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

自那以后,西方儿童心理学理论不断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20世纪初,著名的西方儿童心理学家们开始深入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多种表现,例如:家庭、学校、媒体、文化等社会和环境因素,并衍生出许多独特的理论,例如孩子要在社会中成长等。

这些理论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并加深对儿童心理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人的内在层面。

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因素,如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等,并根据这些概念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习不同策略。

例如,卡耐基(Karen K. 1951)提出了情绪反应的理论,认为孩子的学习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始重视外部因素,如文化、社会、政治,以及儿童发展的环境。

例如,布朗森(1966)提出了文化参与理论,认为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儿童内部变量的变化,并影响孩子成长发展和学习行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在发展方面出现了飞跃,如社会发展理论(Granai,1980),将儿童心理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如家庭、学校、媒体、文化等,深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个分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科学家们发展出了许多新理论,他们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孩子个性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趋势-行为理论(Vygotsky,1986),指出共同活动对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受其个体的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国内外对心理健康的研究word版本

第二节国内外对心理健康的研究word版本

人教网2010>>心理研究>>心理书库>>普通高校教材>>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国内外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认为,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一)国外心理健康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在西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之后,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很多学者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真正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研究还是从20世纪开始的。

近代的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Beers)倡导的。

他于1908年在家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

次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其后,世界各国相继推行此项运动。

193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正式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1959~196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呼吁全人类要重视心理健康。

虽然心理健康在国外很受重视,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很严重。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世界上前十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

它们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症。

据统计,在全世界,有三亿四千万抑郁症患者、四千五百万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年还有一千万到两千万人有自杀企图。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心理健康:新理解,新希望》的报告,再次强调要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疾病要有新的理解,同时提供治疗的信心。

报告提议要正确了解心理疾病是怎样由基因、生物、社会和环境因素一起导致的,理解心理和生理健康是不能真正分开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被长久忽略的心理健康对个体的整体良好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和国家必须广泛重新认识这一点。

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进展与挑战人类精神健康研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当前社会发展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环境污染等各种压力,种种因素都在催化着心理问题的不断升级。

由此,人类精神健康研究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现状、发展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现状精神健康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概念,它与身体健康不同,而是指人们在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状态,表现为个体对自身身体、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感觉、思想、情绪上的均衡、稳定与满意。

人类的精神健康状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个体个别差异、遭遇不同的社会事件的影响等,都会导致精神健康障碍的发生。

因此,精神障碍疾病也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人类精神健康研究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现代科技、生物学、计算机理论等多学科的不断结合和创新发展下,人类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在精神医学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发展与挑战虽然在人类精神健康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难题和困境。

第一,由于自身认知的限制,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尤其对于某些较普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等,致发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第二,现在仍然没有一种通用的治疗方法,且大部分治疗仍然是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由于疾病分类存在争议,不同的精神医生也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诊断,这使得治疗缺乏统一性。

第三,由于疾病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抗生素使用等情况所引起的一系列新问题依然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难题。

三、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未来展望在未来,人类精神健康研究的发展需要科学界各界人士共同投入,以实现对精神障碍诊疗的更加深入理解。

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述评

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述评

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个西方心理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取向的多样化、研究范式的新颖化、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主题的拓展延伸,新思潮、新方法、新趋向、新理论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研究主题、解释取向以及理论建构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元化的心理学研究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西方心理学丰富多样的发展盛况,在此有必要梳理一番,以尝试构建当今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清晰图景。

一、困境与机遇——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契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主流心理学发展危机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20年代兴起并风行心理学界的行为主义将实证研究范式在心理学领域内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水平。

他们主张研究外在可见的行为,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使用精确的数据来解释研究结果。

60年代兴起的信息加工认知主义,虽然把研究对象从外部行为转到了内部加工机制,但是在方法上却一如既往地传承了实证研究取向,认为需要严格控制条件以得到更准确的解释。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这种科学主义研究理念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追捧,甚至将实证研究方法奉为经典标准。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味地追求实证研究造成了现代主流心理学忽视了文化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以方法为中心以及脱离生活实际的研究,等等如此的做法使得西方主流心理学不断遭到外界的质疑,同时也面临着包括来自自身领域的多方面诘难,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西方科学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困境和危机。

遭受着来自心理学学科内部与外部多方面质疑与批判的西方心理学也意识到需要改变思维、超越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心理学对以往的研究视界、理论建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思考。

“在困境面前,许多心理学家另辟蹊径,开始寻找一条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道路,因而导致了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

”西方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相互融合,加之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新思想的不断涌入,新理论的相互借鉴,从而使得当代西方心理学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导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健康是维持个体生活平衡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1. 精神健康现状在当代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成为许多人常常面对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并随着社会压力增加而增长。

高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了许多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恶化。

2. 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导致了人们长时间面对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缺乏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其次,社会分工的加深和人口的城市化增加了人们的工作负担和人际关系压力。

此外,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健康问题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失衡等生物学因素有关。

3. 精神健康的未来趋势虽然目前人类精神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但未来仍然存在改善和发展的趋势。

首先,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政府和社会组织将加大对精神健康的宣传与教育力度,促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关心、关爱精神健康的氛围。

其次,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将为人们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精神健康咨询和治疗机构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 个体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个体精神健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认识到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只有个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积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个体应该关心自己的精神健康,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 提升精神健康的方法为了提升精神健康,个体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首先,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有助于保持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

其次,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一、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美、欧等国家中发展起来。

美、欧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及其资格水平的认定。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出现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其培养工作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专业训练前的准备,包括安排受训者现场工作,在教育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参加晚间工作室活动,进行专题学习,掌握有效的工作策略。

(2)专业训练与现场工作,即在大学内学习一年,学习与学校心理健康领域有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掌握专门的技术技能,承担小课题的研究,完成督导下的实践工作。

(3)高级专业训练,即使受训者能及时巩固、更新知识,发展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在英国,心理学会审查认证受训者的资格水平。

英国心理学会规定工作者的最低资格条件: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至少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指导下的实践)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也设置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包括受训者的专业学习和见习两个部分。

专业学习包括心理学基础学习,内容涉及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应用学习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学习结束后,受训者还要进行两年的见习工作。

法国对工作者的资格要求:进入大学学核心理学专业学习两年,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

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为主,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申请者要进入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APA)认可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

学校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五个方面:心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和职业心理课程等。

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西方人格心理研究因为其研究对象直接指向人类心理的最底层——人性而备受关注,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在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的前提下,西方人格心理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进展纵观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历史进展,不难看出其中都蕴涵着研究者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或假设,即“有什么样的人的本质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格理论与之相适应”。

zhlzw.com中华勵志网当代人格心理的研究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在研究者的人性观的假设下进行,采取一定的人格研究方法方式,影响到其研究取向及理论建构的。

但是,当代人格心理研究的人性观前提更趋向于综合化、系统化,因而人格心理研究也随之有了新的进展。

(一)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范式1.人格生物学范式及进化心理学。

基于这样的人性熟悉:承认先天的生物学因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环境的影响在人格形成中有更大的作用,而它们的影响必须通过体现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来体现,人格心理研究不再针对遗传是否决定了部分人格展开争论,而是在遗传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人格上展开探讨,即人格研究的生物学取向颇为流行。

同时,行为遗传学、进化心理学对人格研究的较大影响,使人格研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展开了更为精细的钻研。

由此,形成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范式——人格生物学范式及进化心理学。

(1)人格生物学范式。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尤其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人格研究的生物学取向又有流行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人格与神经、生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Cloninger(1987)研究发现,多巴胺与人的趋向机制相联系,人的外倾、冲动性以及感觉寻求与多巴胺有密切相关。

pop.(1994)研究发现,荷尔蒙的含量与攻击和暴力行为联系密切。

与此同时,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也备受关注,其研究目的是要分析在人格特质的全部个体差异中,能够分别用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的程度。

西方关于宗教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西方关于宗教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西方关于宗教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陈绿平;刘学兰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西方宗教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等几个时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宗教应对、宗教与情绪、宗教与幸福感、宗教与问题行为等;主要研究趋势表现为概念上更多采用"精神性"、研究取向上趋于整合性、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陈绿平;刘学兰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东,广州,510180;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相关文献】
1.走进西方灾害心理研究世界——《灾害心理健康研究方法》评介 [J], 谢建东
2.汉族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倾向及其后世影响——以西方宗教传统为镜 [J], 杜鹏
3.中西方宗教音乐教化的对比研究——以孔子礼乐教化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例[J], 王联
4.从社区心理学视角看宗教与心理健康研究主题 [J], 陈永胜
5.论当代西方现代性危机中的宗教元素——哈贝马斯与福山关注宗教问题的逻辑及启示 [J], 彭玉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精神性与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趋势
【摘要】精神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性相关。

本文通过综述了精神性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的三种定义取向,主要探讨了精神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且考察了作为精神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调节机制,最后分析了精神性与心理健康的主要研究趋势,把精神性纳入到精神病学教育中,同时应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中。

【关键词】西方;精神性;心理健康;现状;趋势
0.引言
近20年来,随着关于精神性的测量量表的开发,大量的研究者一致认为精神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把人的健康看做是生理、心理和精神性的整体模型,精神性干预日益成为健康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

1.概念
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证明,精神性提供了心理和生理的幸福感。

然而,一般认为精神性是高度主观的、个人的和个体化的概念,却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为了澄清精神性的概念,精神性的定义一般有三种取向:
1.1超越性,超越性是精神性的重要特征。

超个人是和上帝的连接感,一般是针对那些归属于某种宗教信仰的人的研究;内在超越是指自我的潜能。

1.2价值观引导,精神性是内含于任何一种能给与生活意义和目的的价值观中。

把精神性是一种对意义的探寻。

1.3结构化行为,主要集中于与制度化的宗教信仰有关的行为,关注宗教性和宗教认同与实践。

2.测量
2.1精神幸福感问卷
由Paloutian和Ellison编制的首次用来测量精神幸福感的工具。

精神幸福感测量的是主观的生活质量。

该问卷由20个题目,三个分数,分别是总分精神幸福感、宗教幸福感和存在幸福感。

2.2精神经验指数
此量表由Kass等人编写的,共有7个题目,主要用来测量核心的精神经验。

通过对两个领域的测量来定义精神性,一是独特的精神性事件和对此事件的认知
评价;二是与上帝的亲密的情感以及对上帝同在的觉察。

2.3米勒精神性测量问卷
Miller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的,亲社会信仰量表主要测量生活反思、人际同情和利他行为等亲社会行为;存在意义量表主要测量超然体验、与上帝的交流和对一些超然力量的尊崇等存在感状态。

2.4幸福感的精神性指数
Timothy等人通过质性研究产生的,用以测量与病人的幸福感相关程度的问卷。

该问卷12个题目,两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和生命图式。

信度结果为:自我效能问卷的a=0.86;生命图式问卷的a=0.89。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精神性与抑郁
抑郁的一个定义特征是静止的稳定感的缺失,这种缺失是精神性和抑郁的主要方面。

Koenig等人认为,宗教倾向在宗教和抑郁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宗教性和抑郁有负相关,这表明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使用宗教的人,抑郁的可能性更高;相反,那些具有内部宗教性的人更少可能抑郁[3]。

3.2精神性与焦虑
Wink和Scott对150名被试追踪了近30年,从中年到晚年,研究宗教信仰和卷入对死亡焦虑的影响[1]。

研究发现,那些较低焦虑水平的被试,他们的宗教性或者是最高或者是最低,对于那些高焦虑的被试,他们的宗教性是中等程度的,尤其是那些相信死后有生命,但又没有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人。

说明宗教卷入的程度对减少死亡焦虑很重要。

3.3精神性与幸福感
Pargment(2002)在对宗教信仰和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认为,关于幸福感,信仰的有效性与人们把这种信仰融入到个人的生活中的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那些较好融入宗教信仰的人有更高的幸福感。

精神性是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获取意义的重要源泉。

对于妇女来说,意义是信仰和幸福感的关系的主要的中介调节者,即意义是通过信仰影响幸福感的主要手段。

4.调节因素
4.1宗教应对
宗教应对通常是用来解释精神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调节变量,尤其是在压力时期中。

宗教应对方式有三种,即合作型、推托型、和自我指导应对方式。

合作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而延迟型和自我指导型对心理健康的关系比较复杂。

宗教信仰能提供一种意义感和目的感,尤其是处在生活困境中的时候,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心理整合,通常还能提供乐观和充满希望的世界观,让人们更好地接受苦难;同时也能提供团体的支持,避免隔离感和孤独感,和其他的应对方式不同的是,宗教应对可以任何人所使用,不管经济的、社会的、生理的或者心理状况如何。

4.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能是精神性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的重要促进因素。

精神性也和社会支持的供给和收益有关。

事实上,从使用更多精神性活动的人可能很大程度上使用有宗教机构或精神团体提供的资源,并且反过来有提高精神信仰和精神的体验。

和其他的社会支持一样,精神性支持也是赢得自尊、信息、友谊和实际帮助的有价值资源,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负性的生活事件。

5.主要趋势
基于对精神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渐地把精神性问题纳入到精神病学的教育中,同时也在尝试着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使用。

病人一致地表达了希望在治疗中医生能考虑到他们精神性的问题。

Brian对心理治疗中的精神性的实践综述发现,治疗师对精神性问题持开放的态度,病人也想在治疗中探讨精神性问题,对一些病人来说,把精神性干预和传统的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3]。


【参考文献】
[1]Koenig ,H.G., McCulough , M.E.,& Larson, D.B.(2001).Handbook of religion and heal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Wink P,Scott J.Does religiousness buffer against the fear of death and dying in late adulthood.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5;60B:207–214.
[3]Brian C. Post and Nathaniel G.Wade.(2009)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Psychotherapy.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IN SESSION,V ol. 65(2),131—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