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发病原因及分类

便秘发病原因及分类
便秘发病原因及分类

发病原因及分类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1.器质性病因

主要包括: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如果便秘无上述等明确病因,称为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约占50%。

2.功能性病因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便秘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两大类: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肠道收缩运动减弱,使粪便从盲肠到直肠的移动减慢,或由于左半结肠的不协调运动而引起。最常见于年轻女性,在青春期前后发生,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1次),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肠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缺乏出口梗阻型的证据,如气囊排出试验和肛门直肠测压正常。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与渗透性通便药无效。糖尿病、硬皮病合并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多是慢传输型。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腹部、肛门直肠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障碍。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见,其中许多患者经常规内科治疗无效。出口梗阻型可有以下表现:排

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肛门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全胃肠或结肠传输时间显示正常,多数标记物可潴留在直肠内;肛门直肠测压显示,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异常等。很多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也合并存在慢传输型便秘。[1]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疾病症状

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疾病危害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 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1.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报告。

2.便秘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导致生命意外,有很多惨痛事例让我们警觉。

3.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诊断鉴别

临床上并不是每个便秘患者均需进行检查。检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不是检查越多越好。对便秘患者实施过多不必要的检查,会加重病人的负担。我们反对为患者做毫无针对性的、“撒大网”式的检查。

辅助检查

在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根据临床需要,应做必要的检查。首先要注意有否存在报警症状及全身其他器质性病变存在的证据;对50 岁以上、有长期便秘史、短期内症状加重患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肿瘤的可能;对于长期滥用泻剂者,结肠镜可确定是否存

在泻剂性结肠(cathartic colon) 或(和) 结肠黑变病;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如疑为OOC ,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均是必须的。特殊的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GITT) 、直肠及肛门测压(anorectal anometry, RM) 、直肠- 肛门反射检查、耐受性敏感性检查、气囊排出试验(balloonexpulsion test, BET) 、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试验及肛管超声检查等,这些检查只在难治性便秘时选择。

难治性便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粪便常规和隐血,应为常规检查。

2.有关生化和代谢方面的检查。如果临床表现提示症状是由于炎症、肿瘤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所致,那么需化验血红蛋白、血沉、有关生化检查(例如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糖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3.肛门直肠指检,可以了解有无肿块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4.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有助于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因。特别是当近期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中带血或其他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发热)时,建议全结肠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结肠狭窄等。

5.胃肠传输试验(GITT)对判断有无慢传输很有帮助,常在48h和72h拍片。

6.排粪造影能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解剖和功能变化。排粪造影可评估直肠排空速度及完全性、肛直角及会阴下降程度。此外,排粪造影可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巨大的直肠突出、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等。

7.肛门直肠测压能检查肛门直肠功能有无障碍。

8.24h结肠压力监测,对是否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缺乏特异的推进性收缩波(SPPW)以及结肠对醒来和进餐缺乏反应,均表明为结肠无力,可考虑手术切除。

9.肛门测压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能显示肛门括约肌有无力学上的缺失和解剖上的缺损,可为手术提供线索。

10.应用会阴神经潜伏期或肌电图检查,能分辨便秘是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

11.其他对伴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应作有关的调查,并判断和便秘的因果关系。疾病治疗

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

生活治疗

1.分析便秘的原因,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酒;避免滥用药。有便意时需及时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长期、反复抑制排便可导致排便反射阈值升高、便意消失,导致便秘。

2.提倡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

(1)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2)补充水分: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可在1500ml以上,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3)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及叶酸: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内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4)增加易产气食物:多食易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

(5)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3.适量的运动以医疗体操为主,可配合步行、慢跑和腹部的自我按摩。

(1)医疗体操: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练习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和转体运动。仰卧位,可轮流抬起一条腿或同时抬起双腿,抬到40°,稍停后再放下。两腿轮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车运动。举双腿由内向外划圆圈以及仰卧起坐等。

(2)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进肠管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

(3)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活动的幅度较平时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

(4)腹部自我按摩: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

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泻剂

①容积性泻剂: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容积性泻剂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对妊娠便秘或轻症便秘有较好疗效,但不适于作为暂时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疗。②润滑性泻剂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使用方便,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③盐类泻剂如硫酸镁、镁乳,这类药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慎用。④渗透性泻剂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是对容积性轻泻剂疗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较好选择。5刺激性泻剂:包括含蒽醌类的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等。刺激性泻剂应在容积性泻剂和盐类泻剂无效时才使用,有的较为强烈,不适于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便病或泻药结肠,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停药后可逆。

(2)促动力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普卡比利可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可根据情况选用。

其他治疗

1.器械辅助

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肛门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排便动力较差或缺乏者,可用结肠水疗或清洁灌肠的方法。

2.生物反馈(biofeedback )疗法

可用于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其长期疗效较好。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专门的设备,采集自身生理活动信息加以处理、放大,用人们熟悉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显示,让大脑皮层与这些脏器建立反馈联系,通过不断的正反尝试,学会随意控制生理活动,对偏离正常范围的生理活动加以纠正,使病人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优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而不是手术。

3.认知疗法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疗法,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

4.手术治疗

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病例选择一定要慎重。在便秘这个庞大的病症群中,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还是属于极少数。[2-3]

疾病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 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 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 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ml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 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刺激方法。

饮食注意

饮食习惯不良或过分偏食者,应纠正不良习惯和调整饮食内容,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杂粮如标准粉、薯类、玉米、大麦等。油脂类的食物、凉开水、蜂蜜均有助于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多饮水及饮料。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及润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银耳、蜂蜜等,炒菜时适当增加烹调油。忌酒、浓茶、辣椒、咖啡等食物。

疾病护理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便秘是由于食物纤维摄入不足导致的。记录患者进食谷物、全麦面包、米饭、面食、蔬菜及水果的量,是粗略计算食物纤维摄入量的方法。对每日仅摄入少量膳食纤维的患者,便秘的病因是显而易见的。嘱患者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天25g。起初患者会感到腹胀,但一般会逐渐改善。给患者一张富含纤维食物的食谱,鼓励其食用食谱上的食物。如果患者无法从常规进食中获取足量的膳食纤维,可予补充纤维制剂。常用的纤维制剂有欧车前、甲基纤维素及聚卡波非。[4]专家观点

便秘治疗在于建立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晨起饮用凉开水促进排便,避免抑制便意;平时多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和多饮水,避免久坐不动、多做放松性运动;调节好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报警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对于部分慢性便秘者短时间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必须的,有助于正常排便反射的重建。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练习题:便秘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练习题:便秘 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便秘的病因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病机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糟粕内停。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病性——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燥热内结于肠胃—热秘;气机郁滞—实秘;阴寒积滞—冷秘或寒秘;气血阴阳亏虚—虚秘。 四者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寒、热、虚、实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不愈,津液渐耗,可致阴津亏虚,肠失濡润,病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久而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如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 【A2型题】

气虚秘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以下何方() A.麻子仁丸 B.更衣丸 C.六磨汤 D.黄芪汤 E.大补元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气虚秘——黄芪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病后续发。 病机 基本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 病位—脾、胃、肝、胆。 病理因素—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湿邪既可从外感受,亦可自内而生。如外感湿热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病后瘀阻湿滞,属湿自内生。 病理性质—以实为主,病久则正虚邪恋。 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阳黄治疗不当,病情发展,病状急剧加重,热势鸱张,侵犯营血,内蒙心窍,引动肝风,则发为急黄。 如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 如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病情较为复杂。 【A2型题】男,50岁。一月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形体倦怠,头晕泛恶,纳食不佳,厌食油腻,过一周后两目黄染,随后皮肤亦黄,黄色尚鲜明,伴胁痛脘胀,头重如裹,小便短黄,大便稀溏,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选用() A.茵陈五苓散 B.栀子柏皮汤 C.大黄硝石汤 D.茵陈蒿汤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题干可知此为湿重于热的阳黄,当治以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减。 水肿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一一便秘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讲义之精深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科学——便秘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分泌及代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 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 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3.病性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虚为气虚、阳虚、血虚、津亏、精亏;实为热结、气郁、寒凝。 4.病势初起多为其它脏腑失调而影响大肠致病,久则病势逐渐向大肠发展,大肠传导失常,伤阴耗液,反过来又影响其它脏腑。 5.病机转化初起多为肠道积热,耗伤津液,或七情不和,气机郁滞;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耗气伤津,形成虚实夹杂;久则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阴寒内生,乃成虚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排便时间延长,间隔3天以上,粪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2.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3.多见于老年、大病久病体弱、体质偏盛偏衰者。 二、鉴别诊断 1.大肠癌粪便形状进行性变细,原有排便正常而近期出现便秘,年龄在45岁以上,粪便表面可见鲜血,或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肛门指检多可触到结节状坚硬肿块,指尖常染有血迹,直肠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制定的"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规范便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一、便秘的概念[1,2]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和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二、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 (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3]。(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3.结直肠内因素: (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14,15]。(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16,17]。 三、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有关便秘的症状及病程、饮食和排便习惯、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便秘有关症状包括便次、便意、是否困难或不畅、便后有无排不尽、肛门坠胀及粪便形状;注意询问有无肿瘤的预警症状,如便血、黑便、腹痛、贫血、消瘦、发热等。 2.一般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能了解直肠有无粪便滞留及形状,肛管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况,肛管和直肠有无狭窄和占位病变,有无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是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的重要检查;血常规、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细目四:辨证论治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系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导致大肠传导失常,以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便而不畅的病证。便秘既可以作为独立病证存在,亦可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伤寒论》称“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等;后世又因其病因不同有“风秘”、“气秘”、“寒秘”、“热燥”、“风燥”等病名。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等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本章仅讨论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证。临床上许多病证如胃痛、腹痛、臌胀、黄疸、噎膈等出现便秘症状时不属本病范围,应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临床以便秘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其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一)病因 1.饮食所伤过食醇酒辛辣厚味,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粪质干燥,难以排出,形成便秘;或恣食生冷,阴寒凝滞胃肠,胃肠传导失司,糟粕停留而成便秘;或过服辛香燥热之物,耗伤阴血,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难解。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脾伤气结,凝滞胃肠;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致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或失血,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导致大便难下。若气血亏虚未复,可发展为阴阳两虚,阴虚则大肠失荣,而致便结难解;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大便艰涩难出。 4.感受外邪外感燥热之邪伤肺,燥热之邪下移大肠,肠燥津枯而大便秘结;或外感寒邪,直趋胃肠,大肠传导失司;或外感它邪化热伤津,大肠失润,可致大便干结难出。

便秘诊疗规范

第一节便秘 便秘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腹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表现。 一、诊断依据 1、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粟,可伴有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 减退等症。 3、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二、辨证施治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或口臭, 舌苔黄燥,脉滑实,治宜清热润肠,方如麻子仁丸加减。 2、肠道气滞证: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嗳气频作, 舌苔白,脉细弦,治宜顺气行滞。方如六磨汤加减。 3、脾虚气弱证:大便不畅,临厕时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 色光白,神疲气怯,舌淡,舌苔薄白,脉弱。治宜益气润肠, 如黄芪汤加减。 4、肾阳亏虚证: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 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淡,舌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阳通便,方如济川煎加减。 5、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纳呆,舌 质红,舌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方如尊生润肠丸 加减。

三、针灸治疗 以理肠通便。以大肠腧、募穴,下合穴及胃下合穴为主。 主穴:天枢大肠腧上巨虚支沟足三里 配穴: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太冲、中脘;冷秘:加神阙、关元;虚秘:加脾腧、气海,兼阴伤津亏者加照海、三阴交。 慢传导性便秘:加大横、腹结、归来;出口梗阻型便秘:加八廖、长强、承山。 四、耳针疗法: 取大肠、直肠、三焦、腹、皮质下、交感。毫针刺入,或压丸法。 五、穴位埋线法 天枢透大横、气海透关元、大肠腧透肾腧、足三里、上巨虚。 用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将羊肠线埋至穴内,每2周1次。 六、穴位注射 天枢、大肠腧、上巨虚、足三里。用生理盐水或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2ml。 七、注意事项 针灸对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其中慢性传输型的疗效优于出口梗阻性。经治疗无效,应查明原因。 长期便秘的患者常伴精神心理因素,当注意心身同治。平时应坚持体育锻炼,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便秘中医护理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 1、病因病机 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 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 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2)虚秘: 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作者:————————————————————————————————日期:

中医内科学——便秘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2.常伴腹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 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便秘

便秘 概述 一、病名概念 便秘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情志失调,或年高体衰及阴寒内盛所致。主症见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可兼有小便短赤,腹部胀满,口舌生疮;或目赤易怒,口苦;或嗳气频作,胁腹痞满;或神疲气怯,或头晕目眩,面黄无华,甚则脱肛等。 二、源流 1. “大便秘”之称,首见于《活人书》,但中医很早就有关于“便秘”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认为便秘与热邪内郁有关。 2.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将本病分为阴结与阳结两类。 3. 《诸病源候论》说:“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较清楚地阐明了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圣济总录》指出:“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阐述了便秘的病因病机。 4. 《医学启源》说:“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5. 《景岳全书》说:“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 6. 《证治汇补》曰:“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 三、范围 病范畴,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提高,饮食结构得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与社会因素得影响,便秘得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得生活质量。2008年制定得"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规范便秘得诊断与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得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得提高,对慢性便秘得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得修订。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与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慢性便秘得病程至少为6个月、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得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得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 (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不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3]。(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3、结直肠内因素: (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14,15]。(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得药物[16,17]。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有关便秘得症状及病程、饮食与排便习惯、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便秘有关症状包括便次、便意、就是否困难或不畅、便后有无排不尽、肛门坠胀及粪便形状;注意询问有无肿瘤得预警症状,如便血、黑便、腹痛、贫血、消瘦、发热等。 2.一般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能了解直肠有无粪便滞留及形状,肛管括约肌与耻骨直肠肌得功能状况,肛管与直肠有无狭窄与占位病变,有无直肠前突与直肠内脱垂;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就是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得重要检查;血常规、

病因病机

病名、病机、病位、辨要、症型小结 1.感冒 邪犯肺卫,肺失宣肃,卫表失和;辨表寒热,辨夹湿暑燥;六淫风邪为首; 风寒束表荆防/风热犯表银翘/暑湿伤表新加香薷/气虚参苏/阴虚加减葳蕤。 2.咳嗽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肺,肝脾肾;辨外/内咳嗽;因宿痰与火;六淫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止咳散/风热桑菊饮/风燥桑杏汤/痰浊二陈三子养亲/痰热桑白皮汤/肝火黄苓泻白代蛤/肺阴亏耗沙参麦冬。 3.哮证 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肺,脾肾肝心;辨已发/未发;因宿痰根本; 寒哮小青龙/热哮定喘汤/寒包热哮二陈三子养亲/风痰华盖散/虚哮平喘固本/肺脾气虚六君/肺肾两虚生脉地黄。 4.喘证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肺肾出纳失常;肺和肾,肝脾有关;辨虚实; 风寒麻黄汤/表寒里热麻杏石甘/痰热郁肺桑白皮/痰浊阻肺二陈汤/肺气郁闭五磨饮/肺气虚耗补肺玉屏散/肾虚不纳附桂六味。 5.肺痨 阴虚火旺,正气虚弱,感染痨虫,肺失宣降;肺,及脾肾;特点三性四大主症:传染慢虚弱性;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肺阴亏损月华丸/虚火灼肺百合固金汤/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虚损补天大造丸。 6.心悸 心神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心,与脾肾肺肝;辨虚实,辨惊悸/怔忡;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心血不足归脾汤/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心阳不振桂草龙牡/心血瘀阻桃红花/痰化扰心黄连温胆。 7.胸痹 心脉痹阻;心,肝脾肾;辨疼痛性质,辨气血阴阳气虚;辨气滞血瘀痰阻寒凝;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痰浊闭肺蒌薤半夏汤/寒凝心脉蒌薤白酒/心肾阴虚天王补心/气阴两虚人参养荣汤/心肾阳虚参附合右归。 8.不寐 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肝脾肾;辨虚实; 肝火扰心龙胆泻肝/痰热内扰黄连温胆/心脾两虚归脾/心肾不交六味地黄/心胆气虚安神定志。 9.痫病 脏腑失调,顽痰闭阻心窍,气机逆乱,肝风内动,蒙蔽清窍;五脏关联,主心肝;辨病情轻重; 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涤痰汤/瘀阻脑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亏虚左归合天王补心丹。 10.胃痛 气机阻滞,胃失所养;胃,肝脾相关;辨别寒热,虚实,气滞血瘀; 寒邪客胃良附香苏散/饮食伤胃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内停失笑丹参饮/胃阴亏耗芍药一贯煎/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11.呕吐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脾肝;辨寒热虚实性状气味;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食滞内停保和丸/痰饮内阻小半夏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四七汤/脾胃气

便秘的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种病因病机之间常常相兼为病,或互相转化,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便秘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便秘 便秘 便秘的病因病机 便秘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年老体虚等。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所致。 便秘的辨证论治 (一)实秘 1.热秘 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气秘

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3.冷秘 证候: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二)虚秘 1.气虚秘 证候: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2.血虚秘 证候: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阴虚秘

证候: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 证候: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 例题: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泄泻 泄泻

泄泻的病因病机 泄泻基本病机为脾病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病证鉴别 泄泻与痢疾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泄泻的辨证论治 寒湿内盛证 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伤中证

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初探

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初探 (北京市第六医院中医科 100007)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有40% ~65. 38% 的中风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1],长期卧床的中风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2]。便秘除了能够加重胃肠道原有的症状, 如腹胀腹痛、恶心欲呕、厌食外, 同时容易使患者血压升高,情绪急躁,如用力排便 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病情,甚至诱发脑出血、脑疝危及患者生命。西医学对于中风后便秘 的治疗多采用灌肠或口服通便药物的方法, 虽有一定疗效, 但因为中风病人活动不便以及消化 功能受限等原因, 效果并不理想[3]。中医学对于便秘早在《内经》时期便有“后不利”、“大 便难”等认识,认为与脾胃受寒、肠中又热等有关。以后的历代医家更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剖析认识。这些都为研究认识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而指导临床,应用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目前中医疗法,疗效较为显著,越来越受国内广 大医师的重视而备受推崇。下面为笔者在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后,粗浅的总结和归纳了一些对 于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1、中医学对于便秘生理病理基础的认识 1.1中医学对于大肠生理功能及特性的认识 中医认为大肠生理功能主要为传导糟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大肠的传导功能,既是脾之健运,胃之降浊功能的体现,亦与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肺气的肃降,可推动糟粕下行,有利于大肠的传导。故《医经精义脏腑之官》说:“大肠之所以能传道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大肠的生理特性是以通降为顺,传导有度。故必须保持通降的特点,这样饮食糟粕才能及时排泄于人体外部。若大肠腑 气不通,糟粕不能及时排泄,则可见腹胀、腹痛、便秘等[4]。 1.2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 所以中医学认为便秘系由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亏虚、阴寒凝滞导致脾失健运,大肠传 导失常而引起的大便干结不同,或排便时间延长,或便质虽不干结但排出困难,甚至伴有饮 食不下,腹胀、腹痛的病证[5]。便秘常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在中风这一特定 的疾病环境下,便秘的病因病机演化与患者中风前的体质,和中风后的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质推演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 2.1中医学对于中风的认识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 身不遂,口舌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病证[5]。 2.2体质为实者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演化 中风病患者在中风之前的体质可分为虚实两种,实者一可见形体肥胖,尤以腹部肥满松软为著,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性情温和恭谦,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黄 胖而黯,眼胞微浮,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此类 体质者发中风正如《内经》中“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之说,如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运,气不 化津,反聚湿生痰,痰郁化火;或肝木素旺,木旺乘土,致脾不健运,内生痰浊;或肝火内热,炼津成痰,痰热互结,风阳夹痰而横窜经络,上蒙清窍,发为中风,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或可见形体偏瘦,性格内郁,敏感多疑,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或面红目赤,心情不快易烦,健忘,急躁易怒,睡眠较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类体质者多因七情失调起病,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瘀阻脑脉;或素体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武汉)

?共识与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制定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对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巳发表的罗马Ⅲ标准,2007年该指南在扬州被第1次修订。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人,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该指南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研究之间患病率有差异,除与地域有关外,抽样方法及应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亦有影响。对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 1.22-1:4.56。国内目前有关慢性便秘发病率的报道尚少。 慢性便秘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女性、低BMI、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表1)。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 表1慢性便秘常见病因与相关因素_______________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因素______________ 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器质性疾病肠道疾病(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结直肠术后、肠扭转、直肠膨出、 直肠脱垂、涛、肛裂、肛周脓肿和瘘管、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多发内分泌腺瘤、重金属中毒、髙钙血症、髙或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口卜啉病、 慢性肾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

4.5.1.便秘科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要求规范

马应龙肛肠医院 便秘科中医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 目录 第一节中药保留灌肠疗法 (2) 第二节中药坐浴疗法 (3) 第三节中药涂擦疗法 (3) 第四节中药贴敷疗法 (4) 第五节中药直肠滴入疗法 (5) 第六节中药塌渍疗法 (6) 第七节小针刀治疗术 (7) 第八节穴位注射术 (8) 第九节针刺术 (9) 第十节灸法 (14) 第十一节耳穴埋豆疗法 (15)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具体容 第一节中药保留灌肠疗法 【适应症】 用于治疗和缓解各种大肠疾病引起慢性腹泻、便秘、腹痛等临床症状,肛肠术后下坠、憋胀、疼痛等诸不适。 【禁忌症】 皮肤过敏者禁用。 【术前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肛周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告知:肛门周围可能出现疼痛。药物有污染衣物的可能。不同药物的气味也将产生刺 激。 【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 细肛管一根、50-100ml注射器、弯盘、橡胶布、治疗巾、石蜡油、棉签、水温计、便盆、中药温度在39℃-41℃。 2.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协助患者取侧卧屈膝位,暴露臀部,并抬高10cm,注意保暖。 2.铺治疗巾,胶布固定,用棉签给予细肛管及肛周涂石蜡油以润滑并排气。 3.插管注药: 1)一般保留灌肠时应缓慢插管,直至15cm左右,缓慢注入药液约100ml左右,压 力不超过30cm。 2)肛肠术后患者插管约5-8cm,注入药物约10ml左右。 4.观察有无外漏,灌完后拔除肛管,按揉肛周,局部清洁处理。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床单,使患者安置于舒适体位。 6.整理所用物品,作好记录并签字。 【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