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
1.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两栖动物是指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具有四肢,皮肤裸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两栖动物通常在水中产卵,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有些种类会在水中度过一段时间。
两栖动物的分布:两栖动物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也有一些种类在温带地区生活。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两栖动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通过视频或动画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栖动物的了解和观察。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通过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理解两栖动物生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
2.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通常通过外部受精,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受精卵通常附着在植物上,发育过程中经历蝌蚪阶段,最终发育成为成体。
两栖动物生殖的生态适应性: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需要水的环境,它们通常生活在水域附近,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通过案例研究或小组讨论,分析两栖动物生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两栖动物生殖方式对它们生存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方式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3.1 教学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理解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
3.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孵化成为蝌蚪,蝌蚪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发育成为成体。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和卵胎生,并理解其生活史中的变态发育过程。
使学生认识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变态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图表。
实物或模型,如青蛙、蝾螈等两栖动物的标本或模型。
实验材料:蛙卵、蝌蚪、发育观察盒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青蛙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繁殖后代和发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新课讲解】(25分钟)1. 两栖动物概述(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群,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两栖动物。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些两栖动物,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卵生和卵胎生,配合图片和视频展示。
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求偶行为、交配方式和产卵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10分钟)详细介绍两栖动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蝌蚪阶段、变态阶段和幼体生长等。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小制作
四连体折纸青蛙
小制作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目标与方法学习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发育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特点,掌握变态发到陆生的过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的改变 对生物生殖有一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教学内容 复习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 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导入新课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都是两栖动物,它们的 生殖和发育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青蛙和生殖和发育 出示课件 1. 青蛙的叫有何意义? 2. 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 吗? 3. 雌雄蛙抱对有何意义? 4 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形态上的不同点 自学、小组讨 论,全班交流 观察讨论 学生活动 课前演练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 分析 有人认为导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 原因之一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 进行,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你认为这种 说法对吗? 得出结论 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环境。 练习巩固 习题 回答问题 自学书本 利用 资料证明自己 观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生物通过生殖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又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本节教材包括两栖动物的生殖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两部分类容,教材以蛙为例,描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全过程及特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内部结构等的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本课有关课件、挂图;资料:导学案。
学生:预习课本P14至P17页,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和与两栖动物相关的知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2、蛙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九、教学反思1、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就大胆放手,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两栖动物的发育这一板块类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将所列问题逐一解决,通过讨论交流不能明确的,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解决并进一步概括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这个类容则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两栖动物是指能够在水和陆地两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青蛙、蟾蜍等。
它们具有湿润的皮肤,通常有四个腿,一个短尾巴,以及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的特殊的肺和皮肤。
2.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不同之处。
2. 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通常通过外部受精的方式进行生殖,即雌性和雄性将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水中,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成为幼体,幼体最终发育成为成体。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通过图表和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受精、蝌蚪期、幼体期和成体期。
2. 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具有长尾巴、呼吸器官为腮,幼体具有四肢和肺,成体具有湿润的皮肤、四肢和特殊的肺和皮肤。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通过图表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章:实验观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自学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再通过观看青蛙发育浸制标本,逐步展开,以此为基础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习惯,养成探究的习惯。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者破坏。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第九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青蛙发育浸制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八年级普通班授课日期:2013年3月11日教学过程:1.导入先让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西峡县五里桥镇初级中学李素洁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l、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理解两栖动物韵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韵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畅所欲言说青蛙导入新课。
如: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到处找妈妈,它长大以后尾巴就逐渐消失了。
青蛙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青蛙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它是用肺来呼吸,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较强大的,前肢短小,特别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它的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肤很光滑,在游泳时是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的。
讲授新课设疑自探l、引导学生设疑教师用话:同学们,看到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或者你想详细了解哪些知识?请你说出来。
活动形式:学生设疑,教师板书(副板书)。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梳理归纳设疑自探题:教师用语:同学们设置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这节应该学习的知识。
我将大家设置的问题梳理为这样的自探题,为大家学习教材提供帮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两栖动物?2、青蛙的鸣叫和抱对各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4、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在哪里进行?5、什么环境下能听到蛙叫?解疑合探1、以上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在小组内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讨论,时间6分钟,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展示题目展示小组展示方式评价小组1 板书2 口述3 板书4 板书5 板书展示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答题规范,语言流畅。
评价要求:面向全体,神态自然,声音宏亮,敢于发表不同观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内容
教学过程
内容
具体做法(教法、学法、师生活动等)
用时及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展示谜语: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儿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
2、青蛙属于哪类动物?
3、什么是两栖动物?
4、常见的两栖动物举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
出示宋朝诗人赵师秀的《有约》
展示下列问题:
(1)、什么时候什么环境条件下才能听到蛙叫?(描述的季节和地点)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青蛙为什么鸣叫?(出示图片、鸣叫)
(3)、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比较特别精子和卵细胞排倒水中。
(4)、归纳:
雌雄蛙成熟后,在的池塘边,通过鸣叫来,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
小结:青蛙的生殖特点: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出示受精卵图,青蛙的受精卵能直接发育成青蛙吗?
2、青蛙的发育
(1)、播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回答:两栖动物
3、回忆、回答
4、举例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朗读分析
自主探究、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1、结合诗,生活经验回答
2、分析回答:
雄蛙,求偶,吸引雌蛙进行交配。
3、有利于精子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4、归纳生殖过程,完成回答。
总结: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下生物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下生物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观看、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进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彼此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进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直观教学增强感性熟悉,通过观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明白得、把握。
教学目标:一、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进程及特点。
二、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彼此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看试探----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专门大的不同,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阻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需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激发爱好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看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论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水池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进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青蛙生殖发育进程的特点。
问题:一、青蛙都能鸣叫吗?二、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进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无不同?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说明说明知识回忆感悟与收成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讨布置作业跋文:本节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进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衍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生殖和发育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两栖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发育阶段和变态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变态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环境适应问题。
6. 总结提升:归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强调生态环境对它们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
2. 调查周围环境中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两栖动物变态现象的认识。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4.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态保护。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效果。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说出蛙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变化(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和结构上的不同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设计思路3、教学方法:课堂小组汇报,教师即时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
4、学法指导: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提高效率。
四、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与全班同学互动,互评互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
应用1:蝌蚪早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是什么?应用2: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请全班同学阅读教材,提出问题—青蛙鸣叫的意义?抱对的意义?即而得出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图片归纳青蛙的生殖过程:鸣叫-抱对-排精卵-受精;通过图片介绍青蛙的发育过程:孵化蛙卵、蝌蚪的发育过程。
了解蝌蚪和青蛙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得出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师生合作,从两个层面阐述同一知识点,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得到知识与情感的双益。
【深入探究】即时评价展示搜集到的各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资料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请大家来判断这些生物哪些属于两栖类,以此检验其它小组同学对其讲解内容的接受情况。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学习难点:1.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2.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学习过程:导入:第一环节: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12——P151、要求:(1)请同学们依据下面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
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新的疑问记录在下面相应处;(2)你是最棒的,相信你会做的更好!2、自学提纲:(1)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诗人在什么环境中能听到的蛙鸣?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青蛙的受精卵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4)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青蛙的生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并归纳出两栖动物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6)比较幼体蝌蚪与成蛙的主要区别。
比较蝌蚪成蛙呼吸器官尾巴四肢生活环境(7)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动物与青蛙的生殖发育方式相似?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并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你认为两栖动物的确切含义是什么?(8)蝌蚪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逐渐发育出来的。
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也与鱼相似:从这些事实中,你能推测出什么?(9)P14-15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问题。
并思考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保护两栖动物?3、您新的疑问是:第二环节:合作释疑:(1)各小组同学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好“问题”的答案(2)相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互帮互学尽可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3)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做好标记,连同讨论成果一起准备展示到黑板上;(4)组长掌控好,保证高效、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
4、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
2. 生殖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3.发育卵受精卵→小蝌蚪→小蝌蚪→青蛙(有尾、头,无四肢)(有尾、头,有四肢)
精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
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后感
2.回答:
(1)有益;好。
(2)吃过或没有;不对。
(3)以后不吃青蛙了。
(4)我们也要告诉身边的人,青蛙是我们的朋友,也不让他们去捕食青蛙。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不但要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也要教育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变迁对青蛙生殖发育的影响。重点要掌握的是青蛙的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陈述:青蛙不但会捕食一些昆虫,更重要的是它会在田间捕食害虫,保护庄稼。
1.回答:青蛙吃蚊子、果蝇等。
2.提问:(1)同学们,你们觉得青蛙对我们人类有益吗?我们称呼它为“庄稼卫士”好吗?
(2)请问你们吃过青蛙肉吗?现在你们觉得吃青蛙对吗?
(3)那以后你们会怎么做呢?
(4)你们不去吃青蛙肉了,很好,但是还有很多的人在捕食青蛙,怎么办?
难点
雄性青蛙的鸣囊及其作用。
雄性青蛙鸣叫的意义。
体外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关于两栖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录像带。
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带。
准备青蛙捕食田间害虫的图片、资料和统计数字等;
准备人类捕食青蛙的图片、资料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两栖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特点。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等。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体外受精、卵生等。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卵、蝌蚪、幼蛙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生能够解释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体外受精、卵生等。
3. 通过示例或图解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卵、蝌蚪、幼蛙等。
3. 通过示例或图解展示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章: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2. 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如水域和陆地的交错区域。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如繁殖、食物来源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定义:两栖动物是指一类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特征:两栖动物通常具有光滑湿润的皮肤,四肢用于在陆地上行走,同时拥有适应水生生活的肺和皮肤呼吸系统。
2.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繁殖行为:两栖动物通常在水中进行交配,雄性动物会排放精子,雌性动物会排卵,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生物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会回顾课堂的互动情况。我会考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质量。如果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和提问方面不够积极,我可能会考虑采取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案例研究和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发育阶段:两栖动物的发育通常经历受精卵、蝌蚪、幼体和成体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
导入新课
1、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2、什么叫变态发育?
3、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这是描绘江南
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
此
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
呢?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
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
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回忆知识,回答问
题。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
答问题。
检测上节
知识掌握
情况。
进
一步巩固
知识。
鼓励学生
动脑思
考,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引入新
有尾,课。
学会观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使知识形象、准确,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能力。
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
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
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
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环境影
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
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
在水中或陆地。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
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地生活。
Q:
两栖动物面临濒危是什么原因造成?
结束语:两栖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它们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
2.雌雄蛙抱对—--提高受精率
3.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4.发育:受精卵→小蝌蚪→幼蛙→青蛙
蛙的生殖特点:鸣叫,抱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受精过程离不开
水;具有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