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接工艺

合集下载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2024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2024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胀接方法和工艺要点。

胀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方法,常用于管道、输油管等场合。

通过胀接可以实现管道的可靠连接,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和强度,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本文将从工艺要点的角度出发,介绍胀接的各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压胀法1.1压胀法的工艺原理1.2压胀法的适用范围1.3压胀法的操作步骤1.4压胀法的注意事项1.5压胀法的应用案例第二大点:液压胀接法2.1液压胀接法的工艺原理2.2液压胀接法的适用范围2.3液压胀接法的操作步骤2.4液压胀接法的注意事项2.5液压胀接法的应用案例第三大点:机械胀接法3.1机械胀接法的工艺原理3.2机械胀接法的适用范围3.3机械胀接法的操作步骤3.4机械胀接法的注意事项3.5机械胀接法的应用案例第四大点:热胀接法4.1热胀接法的工艺原理4.2热胀接法的适用范围4.3热胀接法的操作步骤4.4热胀接法的注意事项4.5热胀接法的应用案例第五大点:电气胀接法5.1电气胀接法的工艺原理5.2电气胀接法的适用范围5.3电气胀接法的操作步骤5.4电气胀接法的注意事项5.5电气胀接法的应用案例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常用胀接方法和工艺要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压胀法、液压胀接法、机械胀接法、热胀接法以及电气胀接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胀接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注意事项的遵守是保证胀接质量的重要保障。

胀接技术的应用案例也证明了其高效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胀接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

锅炉胀接工艺1 适用范围本胀管工艺适用于安装现场锅炉的胀接工作。

要使胀接部分得到好的质量,关键是必须使管子主要发生塑性变形,而管孔壁主要发生弹性变形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因此,胀接工作是锅炉安装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胀接质量的好坏将是决定今后锅炉能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评价锅炉安装质量优劣的主要内容之一。

2 胀管工具2.1 胀管器:采用固定胀管器和翻边胀管器,每台锅炉应配用每种不少于4只的胀管器,目前市场供应的胀管器,同一规格胀管器外壳长度不一,应按锅炉汽包壁厚选择,一般管子胀大部分伸出壁外15mm为宜,胀管器使用前应检查达到以下要求:(1)胀珠和翻边胀珠转动灵活,不会从珠巢中脱落。

(2)胀珠、翻边珠及胀杆表面完好,无损坏、起皮、麻点、快口以及变形现象。

(3)用游标卡尺检查,胀珠的位移,应达到下列要求。

胀杆抽出时的检测,误差小于0.1mm;胀杆插入时的检测,测量时应在胀珠上下两个位置,同一位置胀珠的误差不超过0.1mm。

2.2 自动控制仪,由一台电动板手和一台控制仪组成,使用前应测试,开关灵活,动作正确。

2.3 游标卡尺,L=300mm,精度0.01mm。

2.4 内径千分卡标准及规格按所需胀管的内径配定。

3 胀管要求胀管率按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26条的规定,当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应控制在1-2.1%范围内。

4 退火4.1 适用范围退火为锅炉受热面管胀接前的准备工作,胀接钢管管端退火一般采用铅浴法和电加热法将需胀接管子的管端加热至600℃~650℃左右,经过保温,缓慢冷却,使管端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降低硬度,增强塑性。

4.2 退火必备材料及工具1.布氏硬度计:测量管壁和管孔金属的硬度;2.高温热电偶:测量铅材溶化的温度,以便控制退火温度;3.溶铅锅:600mm×400mm×300mm,一般由铁板(6─8mm)加工而成。

4.管塞5.保温材料:石棉灰贮槽一般为1000mm×800mm×600mm6.青铅;7.木柴、煤炭。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胀接工艺守则

胀接工艺守则

胀接工艺守则1总则管板和换热管是换热器的主要受压元件,二者之间的连接处是换热器的关键部位。

而胀接是实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方法之一,胀接质量的好坏对换热器的正常运作起着关键作用。

2胀接型式和方法胀接型式按胀接进度可分为贴胀和强度胀2.1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直径缝隙的轻度胀接,其目的是为了小处缝隙腐蚀和提高焊缝的抗疲劳性能,贴胀后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应达到IMPa 以上;2.2强度胀是包装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轻度的胀接。

强度胀接后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应达到4MPa以上;2.3胀接方法按胀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胀和柔性胀接(橡胶胀、液压胀、液袋式液胀等)。

3胀管器的选用胀管器主要根据换热管的直径、管板厚度、胀接长度及胀接特点来确定,通常有胀接器生产厂家按胀接条件选定。

4换热管与管板硬度测定4.1胀接的远离是胀接时硬度较低的管子产生塑性变形,而硬度较高的管板产生弹性形变,胀接后塑性变形管子收到弹性变形额管板孔壁的挤压而使管子和管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试胀前应首先测定管子与管板的硬度值是否相匹配;4.2换热管与管板的材料应有适当的硬度差,管板硬度应大于换热管的硬度,其差值最好达到HB30以上,否则胀接后管子的回弹量接近或大于管板的回弹量而造成胀接接头不紧,如果二者硬度差相差很小时,应对管子端部进行退火处理,管子端部退火处理长度一般为管板厚度加IOOmmO5试胀5.1正式胀接之前应进行试胀。

试胀的目的是验证胀管器质量的好坏,验证预定的管子与管板孔的结构是否合理,检验胀接部位的外观质量及接头的密封性能,测试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孕照合适的胀管率,以便制定合理的产品胀接工艺;5.2试胀应在试胀工艺试板上进行,试板应与产品管板的材料、厚度、管孔大小一致,试板上孔的数量应不少于5个,其管孔的排列形式应与产品管孔排列形式一致,试胀所用管子的材料、规格应与产品用换热器一致,但长度可以不一致,一般为管板厚度加50mm;5.3试胀前应根据胀管率计算公式推送出换热管胀接后的内件尺寸,胀管率计算公式可按我国锅炉规程中给出的公式计算:H=(dι-d2-δ)∕d3×100%δ一一胀前管孔直径与管子外径之差5.4胀管率应在0.9%~2.2%之间选取,胀管率小于0.9%为欠胀,管子胀后为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不能保证资金质量;胀管率大于2.2%为过胀,管子胀后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容易导致管子处理裂纹等缺陷,管板也可能产生塑性变形而使胀后的管板不能有效的回弹,从而影响胀接接头的性能。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简介不锈钢管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较好的管材,常用于化工、石油、医药等领域。

而不锈钢管的胀接工艺则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法,能够将两段不锈钢管通过胀接的方式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锈钢管胀接工艺的原理、步骤、要点以及工艺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原理不锈钢管胀接工艺是通过在不锈钢管上施加力,使得管壁产生塑性变形,然后将其他管材插入其中,利用塑性变形的恢复力将两段管材紧密连接起来。

步骤不锈钢管胀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切割不锈钢管为所需长度,并清理管端面的污垢。

2.安装工装:将胀接工装安装在不锈钢管上。

胀接工装包括固定夹具、推胀头和胀接接头。

3.胀接准备:将不锈钢管端面放置在固定夹具上,用推胀头将管端面推开一定距离,以便容纳胀接接头的插入。

4.插入胀接接头:将另一段不锈钢管的端面插入被推开的管端面。

插入时注意对齐,并保持一定的插入深度。

5.胀接操作:用推胀头施加力,使得管壁产生塑性变形,将胀接接头紧密固定在管内。

6.检验工作: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胀接处的连接强度进行检测,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7.收尾工作:清理工装和工作区域,保持工艺环境的整洁。

要点在进行不锈钢管胀接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工装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管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装,确保胀接质量。

2.参数设置:根据不同的管径、管材以及需求,合理设置推胀头施加的力量和胀接接头的尺寸。

3.对齐和插入深度:在插入胀接接头时,要保持两段管材的对齐,并保持一定的插入深度,以确保胀接的牢固性。

4.工艺环境的净化:在进行不锈钢管胀接工艺前,要进行充分净化处理,避免灰尘和杂质对工艺过程的干扰。

工艺优势不锈钢管胀接工艺相比其他连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强度高:通过胀接工艺连接的不锈钢管接头强度高,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扭矩。

2.耐腐蚀:胀接接头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化学腐蚀环境中长期稳定使用。

3.安全可靠:胀接接头连接牢固,能够有效避免漏水、漏气等问题,提高了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机械胀接工艺

机械胀接工艺

机械胀接工艺
机械胀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金属管道连接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机械力将管子的两端胀开,使其与管件连接,从而实现管道的连接。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机械胀接工艺。

一、机械胀接的原理
机械胀接的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将管子的两端胀开,使其与管件连接。

具体来说,机械胀接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胀接器,将管子的两端放置于机械胀接器的两个胀口中,然后通过旋转机械胀接器,使其产生机械力,将管子的两端胀开,使其与管件连接。

二、机械胀接的优点
机械胀接工艺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机械胀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使用焊接、螺纹连接等复杂的工艺。

2. 机械胀接工艺连接的管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密封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内压和外力。

3. 机械胀接工艺连接的管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不易出现泄漏等问题。

4. 机械胀接工艺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管道连接,包括钢管、铜管、不锈钢管等。

三、机械胀接的缺点
机械胀接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
1. 机械胀接工艺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胀接器,成本较高。

2. 机械胀接工艺需要对管子进行胀口处理,会对管子的原始结构产生影响。

3. 机械胀接工艺不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下的管道连接。

四、机械胀接的应用范围
机械胀接工艺适用于各种管道连接,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快速连接、易于操作的场合下,机械胀接工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

例如,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都广泛应用机械胀接工艺。

总之,机械胀接工艺是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管道连接方法,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密封性能,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管道连接。

胀接通用工艺

胀接通用工艺

胀接通用工艺1. 总则:本通用工艺适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管子的胀接。

2 胀管前准备2.1 管端及管板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渍污物、毛刺、铁屑、锈蚀等杂物;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紧密性的缺陷,如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

2.2 测量管板厚度,检查所领的胀管器是否符合要求。

2.3 准备润滑油及冷却用油。

3 胀管长度3.1 胀接连接时,其胀接长度不得伸出管板背面(壳程侧),换热管的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不得有急剧的棱角。

4 胀管率ρ对于钢管和钢管板,ρ=12~18%为强度胀接;ρ=7~10%为紧密胀接;ρ=3~7%为贴合胀接,不能保证联接强度和严密度。

过大的ρ会使管壁加工硬化严重,甚至发生裂纹,胀接强度也会降低。

如果管子直径较大,管子的金属材料较软,且管板的金属材料较硬时,则选取较大的胀管率。

其值可按下式计算:ρ=(d K-d N-e)/Do×100%式中:d K——管子胀接后的内径d N——管子胀接前的内径e—胀接前管子与管板的间隙(即管子胀前外径)Do—胀接前管板孔径5 胀接过程5.1 为减少管板胀后变形,推荐按梅花状的顺序定位胀。

5.2 对大直径,(D N>1000)特别是薄管板,为避免胀后变形,在定位胀前,将两管板保持与管子垂直,测量四点,其中两管板间距之差不得超过:D N<1000时2mm;D N≥1000时3mm。

两管板按上述要求调好后,靠近中心处临时用拉杆若干根将两管板拉紧,再按上述步骤胀接。

5.3 胀接过程中允许施用润滑油,但一定要防止润滑油带入管板孔内。

5.4 胀管时,一旦过胀,发现管子胀裂,需更换管子,管子抽出后,修磨管板孔。

管孔最大直径应不大于Do+1㎜。

5.5 管子全部胀完后,应逐根检查管口是否有漏胀。

如果管头超差应用钻头锪到允许范围,见下表6 胀管质量要求:6.1 胀口内壁光滑平整,无凹陷擦伤、重皮、起毛。

6.2 胀口扩大部分的过渡区应无明显棱角,不准出现裂纹。

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1胀接前的准备工作1.1受热面管子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1.1管子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等缺陷。

当管子表面有刻痕、麻点等其他缺陷时,其深度不应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10%。

1.1.3对流管束应作外形检查及矫正,校管平台应平整牢固,放样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mm,矫正后的管子与放样实线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应大于2mm,并应进行试装检查。

1.1.4受热面管排列应整齐,局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

1.1.5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不应大于管子公称外径的1.5%,且不大于1mm。

1.1.6受热面管子应作通球检查,通球后的管子应有可靠的封闭措施,通球直径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通球直径(mm)注:1、Dw—管子公称外径;Dn—管子公称内径;2、试验用球一般采用不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造。

试验用球一般应用钢材或木材制成,不宜用铝等易产生塑性变形材料,通球所用的球要逐个编号,严格管理,防止球遗忘于管内,对完成通球检查的管子临时封堵。

做好通球记录。

1.2管子的硬度测定,每根管子的两端均应测试硬度,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布氏硬度(HB)和洛氏硬度(HRC)等。

1.3管子端头退火1.3.1胀接管子的锅筒(锅壳)和管板的厚度应不小于12mm。

胀接管孔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9 mm。

外径大于102 mm的管子不宜采用胀接。

1.3.2胀接管子材料宜选用低于管板硬度的材料。

若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应进行退火处理。

管端退火不得用煤炭作燃料直接加热,管端退火长度不应小于100 mm。

1.3.3管子胀端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控制在600~650℃之间,并应保持10~15min,退火时间应为100~150min,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

1.4胀接管孔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4.1胀管管孔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μm,且不应有凹痕,边缘毛刺和纵向裂痕,少量管孔的环向或螺旋形刻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宽度不应大于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mm。

锅炉安装胀接工艺

锅炉安装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1 胀接前的准备工作1.1 炉管退火(详见4 炉管退火工艺)。

1.2 管端、管孔的清理及管端打磨1.3 管端的清理及打磨a、管端的胀接表面存在的锈蚀点、氧化皮、纵向沟纹及退火进沾上的铅点等缺陷,在胀接前进行清理打磨。

b、管端的打磨常用机械打磨和手工打磨,机械打磨采用角式砂轮机对管端进行打磨处理,手工打磨用锉刀将管端打磨光滑,消除缺陷后,再用砂布沿圆弧方向精磨。

c、胀管前,管子胀接端应磨锉至出现金属光泽,磨削量要控制好,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管端打磨长度至少为管孔壁厚加50mm,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刻痕等缺陷。

d、磨锉合格后的管端,在装管前应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胀接段外径,应测量几处,取其平均值,并作好记录。

磨锉后管口应包扎好,若因某种原因不能立即胀管,应妥善保护,防止管端生锈。

e、距管口100mm内管端内壁必须用钢丝刷和刮刀将锈层及退火时沾的铅点清理掉,以免在胀管时,造成测量误差,影响胀管率的计算准确性。

锈层、铅点对胀管器的磨损比较严重。

1.4 管孔的清理、检查及修整a、安装前,对汽包管孔必须逐个进行清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b、除油、除锈。

用棉纱将防锈油及管孔上的污垢去掉,再用细砂纸沿圆周方向将锈层磨净,使管孔露出金属光泽。

c、测量管孔(1)管孔直径、椭圆度及不柱度。

采用内径千分尺或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沿汽包外壁方向测量管孔的直径及椭圆度。

(2)测量方法是管孔直径的十字线方向,互成90°分别测出直径的两个数值。

(3)应逐个测量管孔,并按排号、管孔号记录在展开图上。

测得的两个方向上的直径差值即为椭圆度。

(4)应测量管孔的不柱度。

用上述量具在汽包内壁方向测出管孔直径,再与沿外壁方向测得数值相比较,其锥度大小可由沿外壁测得的直径与沿内壁方向测得的直径之差除以壁厚计算出来。

(5)记录时,汽包上的管孔编号应与展开图上的编号一致。

d、管孔检查中应注意事项:(1)管孔环形或螺旋形沟纹深度不应大于0.5mm,宽度不得大于1mm,沟纹至管孔边缘距离不应小于4mm。

胀接

胀接

1 机械胀接1.1 机械胀接的原理机械胀接是一种传统的胀接技术,又称为滚轧法(rolling),如图1所示,图1 机械胀接示意图实施机械滚胀时,由胀珠胀撑滚压管内壁,管壁径向扩大,首先胀满间隙。

之后进行紧胀,胀珠轧碾管内壁,管壁被胀珠和孔壁挤压,挤压区中的局部管壁发生塑变;进行径向扩大的同时,金属轴向流动。

孔壁在胀率小时,处于弹性状态;胀率增大,孔端抗挤压强度小,先塑性变形,成喇叭口;当管外壁被胀珠挤压,其接触压力使得管壁中间接触区的局部层面,开始塑性变形,产生径向扩大和轴向流动。

层面之下的孔壁仍处于弹性状态。

施胀中,该层面上的变形随同胀珠的螺旋运动进行变形过程,但每次重复,层面加深,层层深入。

管壁和孔壁的受轧碾层面,晶粒破碎,晶格畸变,而硬度增加。

撤去胀管器后,管端和板孔进行回弹,由于管桥厚度远大于管壁而弹性变形量大,则管孔弹压管端。

此时,实现了以胀接的严密性、抗拉脱性的牢固性为目的的胀接要求,完成胀接1.2 机械胀接的特点机械胀接是国内外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除了具有劳动强度高和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外,还难以对管板厚度超过100毫米以上的换热器实行全厚度胀接。

而现代化工装置都在高参数下运行,换热器的管板厚度越来越厚,管板厚度超过200毫米的换热器已不鲜见,用传统的机械胀接技术已无法对这种厚管板换热器进行全厚度胀接,使得换热管和管板之间的间隙难以消除,留下间隙腐蚀的隐患。

(1) 胀接程度在全长上不一致;(2) 管内壁经受反复辗压,沿管横截面上金属内外纤维的变形程度不一致,过大的内壁应力会加剧应力腐蚀倾向,甚至产生疲劳脱层;(3) 不同的胀接长度需要不同的扩张力,采用机械传动方法很难准确控制胀接扭矩,当管板较厚时甚至无法在全长上胀紧,这将导致在某些具有间隙腐蚀倾向的设备中管过早损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是管壳式换热器生产中最主要的工序之一。

由于这类工程需耗费大量工时,更重要的是,连接的地方在运行中容易发生故障。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精品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精品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胀接工艺规程

胀接工艺规程

xxxxxx有限公司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机械胀接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定了“管板”“折流板”“管子”的胀前预处理、胀接方法和胀接密封效果的检验及泄漏处理以及胀后清理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适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钢制管板和铜制换热管的机械强度胀接。

2、胀前预处理2.1管板、折流板、换热管胀前应用钢玉砂布清除孔口周边及管口内外边缘的锐边和毛刺。

2.2管板、折流板表面和有油迹的管子应做脱脂处理,对油脂浓重部位,用丙酮或四氯化碳喷射或刷洗,然后用无油压缩气体吹干。

2.3孔内和胀槽边缘有毛刺的管板孔,须用相应尺寸的铰刀铰光,然后用无油压缩气体吹净切削。

2.45钢制折流板、拉杆、定距管应喷砂去除表面氧化层或用钢玉砂布除锈,也可用HP-2金属清洗剂作化学除锈钝化处理。

有色材料折流板脱脂用四氯化碳或洗涤剂溶液进行清洗晾干。

2.5凡经加工的管件,如翅片管、U形管、螺旋管应按图纸要求逐根进行压力试验,不漏为合格。

2.6管件长度要按设计或工艺尺寸下料,不留余量,锯口用专用刀具或锉刀去毛刺、倒角。

2.7管子两端即按设计及工艺文件要求范围内应用管端磨光机或180目以上细钢玉砂布做抛光处理,然后用无油压缩气体吹除磨料粉末。

2.8管板、管子在预处理过程中应用木质工位器具保护,避免磕碰划伤。

2.9所有经预处理后的零件,均用塑料布覆盖防尘。

3、胀接方法3.1接管应尽量采用带有扭矩控制仪的电动或风动胀管机。

3.2按管子规格和管板厚度选择合适规格的胀管器。

胀接中一般用洗涤剂溶液润滑,胀后及时清洗掉管子材质的颗粒物以减少胀管工具的损坏,并注意检查胀针和胀杆的磨损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换。

若发生断杆卡壳情况,应慎重从胀接前端用笔管径小一定尺寸的、硬度合适的圆钢通入管内将断杆和胀套、胀针一起打出,切忌损伤管内壁,造成内漏的质量事故。

3.3为了避免管端和管孔的抛光面再次被氧化,施胀与清理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4小时。

3.4先胀4~5根管子掌握适当胀大量(参看3.5)。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引言概述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连接工艺,用于将换热器管束与壳体有效连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步骤、工艺优点及适用范围。

正文内容1.工艺原理1.1胀接原理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是通过利用金属材料的可塑性,在管束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力学连接,实现换热器部件之间的良好密封和传热效果。

胀接工艺利用管束内放置胀接管,通过在管束两端施加一定的胀接力,使得管束与壳体之间产生形变,从而实现紧密连接。

1.2胀接原理的基本要求胀接工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换热器的密封性、传热效果以及结构强度。

在进行胀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

一方面,胀接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器应用。

另一方面,根据换热器的工作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合理设计胀接力的大小,确保胀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2.工艺步骤2.1前期准备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换热器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胀接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胀接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然后进行胀接工艺的参数计算和工艺方案设计。

最后是制定胀接施工方案,并准备必要的工艺设备和工具。

2.2胀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清洗和检查,确保管束表面光洁无污染。

接下来将胀接管按照设计要求放置于管束两端,并进行包封和固定。

然后通过工艺设备施加一定的胀接力,使得胀接管与管束和壳体发生变形,实现胀接连接。

胀接力的施加需要控制力量和速度,避免过度胀接导致破裂或松动。

2.3检测和验收胀接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

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胀接质量检测和尺寸测量。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管束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无裂纹、变形等缺陷。

胀接质量检测可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放射线等,检测胀接处的内部质量。

尺寸测量则是对管束直径、壳体孔径等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

胀接工艺GB151-1999标准中规定,强度胀接适用于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300℃、无剧烈振动、无过大温度变化及无应力腐蚀的场合;强度焊接适用于振动较小和无间隙腐蚀的场合;胀、焊并用适用于密封性能较高、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有间隙腐蚀、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由此可见,单纯胀接或强度焊接的连接方式使用条件是有限制的。

胀、焊并用结构由于能有效地阻尼管束振动对焊口的损伤,避免间隙腐蚀,并且有比单纯胀接或强度焊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密封性,因而得到广泛采用。

目前对常规的换热管通常采用“贴胀+强度焊”的模式;而重要的或使用条件苛刻的换热器则要求采用“强度胀+密封焊”的模式。

胀、焊并用结构按胀接与焊接在工序中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先胀后焊和先焊后胀两种。

1 先胀后焊管子与管板胀接后,在管端应留有15mm长的未胀管腔,以避免胀接应力与焊接应力的迭加,减少焊接应力对胀接的影响,15mm的未胀管段与管板孔之间存在一个间隙(见图1)。

在焊接时,由于高温熔化金属的影响,间隙内气体被加热而急剧膨胀。

据国外资料介绍,间隙腔内压力在焊接收口时可达到200~300MPa的超高压状态。

间隙腔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外泄时对强度胀的密封性能造成致命的损伤,且焊缝收口处亦将留下肉眼难以觉察的针孔。

目前通常采用的机械胀接,由于对焊接裂纹、气孔等敏感性很强的润滑油渗透进入了这些间隙,焊接时产生缺陷的现象就更加严重。

这些渗透进入间隙的油污很难清除干净,所以采用先胀后焊工艺,不宜采用机械胀的方式。

由于贴胀是不耐压的,但可以消除管子与管板管孔的间隙,所以能有效的阻尼管束振动到管口的焊接部位。

但是采用常规手工或机械控制的机械胀接无法达到均匀的贴胀要求,而采用由电脑控制胀接压力的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可方便、均匀地实现贴胀要求。

采用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为了使胀接结果达到理想效果,胀接前管子与管板孔的尺寸配合在设计制造上必须符合较为严格的要求。

只有这样对于常规设计的“贴胀+强度焊”可采用先胀后焊的方式,而对特殊设计的“强度胀+强度焊”则可采用先贴胀,再强度焊,最后强度胀的方法。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二)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二)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常用的胀接方法及其工艺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胀接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本文将继续介绍其他常用的胀接方法,并着重讨论每种方法的工艺要点。

正文内容:I. 胀接方法一:热胀接热胀接是一种常用的胀接方法,适用于许多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

以下是热胀接的工艺要点:1. 温度控制:热胀接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熔点或相变温度来确定合适的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胀接效果。

2. 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应根据材料的热导率、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过长或过短的加热时间都会导致胀接效果不理想。

3. 加热方式:常用的加热方式包括火炬加热、电阻加热和感应加热。

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可以提高胀接的效率和质量。

4. 压力控制:在热胀接过程中,适当的压力可以保证金属材料的完全接触,从而提高胀接的质量。

5. 冷却方式:胀接完成后,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以避免材料的变形或质量的下降。

II. 胀接方法二:冷胀接冷胀接是一种常用的胀接方法,适用于许多材料,特别是塑料材料。

以下是冷胀接的工艺要点:1. 材料选择:冷胀接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以便在胀接过程中能够适当变形。

2. 压力控制:在冷胀接过程中,适当的压力可以保证材料的完全接触,从而提高胀接的质量。

3. 胀接温度:冷胀接通常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材料熔化或变质。

4. 胀接速度:胀接速度应根据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来确定。

过快或过慢的胀接速度都会导致胀接效果不理想。

5. 胀接力度:胀接力度应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来确定。

过大的胀接力度可能导致材料的破裂。

III. 胀接方法三:液压胀接液压胀接是一种常用的胀接方法,广泛应用于管道和容器的连接。

以下是液压胀接的工艺要点:1. 胀接液选择:液压胀接需要选择合适的胀接液,常用的液体包括水、油和液氮等。

胀接液的选择受到胀接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2. 胀接压力:液压胀接需要根据管道或容器的材料和尺寸来确定合适的胀接压力。

胀接工艺流程

胀接工艺流程

胀接工艺流程发泡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造方法,可以将材料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气泡,从而实现材料的膨胀和变形。

它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航空器、家具、建筑材料等领域。

胀接工艺是发泡工艺的一种,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材料胀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结合。

胀接工艺通常在制造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时使用。

胀接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材料准备。

在胀接工艺中,通常会使用发泡材料和基底材料。

发泡材料有多种选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基底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

在进行胀接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清洁,确保表面无油污和杂质。

第二步,设计模具。

根据胀接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模具。

模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胀接后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第三步,准备发泡材料。

将发泡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发泡剂。

混合过程通常使用机械搅拌器进行,确保混合均匀。

然后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模具中。

第四步,加热胀接。

将装有发泡材料的模具放入加热设备中,通常是使用加热炉进行加热。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

在加热过程中,发泡材料会产生气泡,从而使材料膨胀和变形。

第五步,冷却和固化。

待胀接材料膨胀完毕后,将模具从加热设备中取出,待其冷却和固化。

冷却的时间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厚度,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第六步,去除模具。

待材料冷却固化后,将模具从材料中取出。

通常需要用一把工具小心地撬起模具,从而不损坏材料。

第七步,加工和整理。

胀接后的材料可能需要进行加工和整理。

加工可以包括切割、打磨、抛光等,以得到预期的形状和尺寸。

整理包括清理表面杂质和修饰外观,使材料更具美观性和实用性。

胀接工艺流程清楚明了,但实际操作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在混合发泡材料时要确保混合均匀,否则可能会导致胀接后的材料质量不稳定。

另外,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材料过度膨胀或变质。

此外,使用合适的模具和合适的加工工具也对胀接后的材料质量和外观有很大影响。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
一、胀接工艺介绍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它通过利用不锈钢管的弹
性和塑性来实现管道的连接。

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
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石油等领域。

二、胀接工艺流程
1.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不锈钢管、胀接头、切割机、钳子等。

2.切割管道
将要连接的两根不锈钢管分别放在切割机上进行切割,保证两端平整
且无毛刺。

3.安装胀接头
将胀接头插入其中一根管道中,并轻轻拧动以确保其与管道紧密贴合。

4.使用钳子进行胀口处理
将另一根管道插入胀接头内部,并使用钳子逐渐扭转直到其完全卡住。

注意力度适中,过度扭转会导致胀口变形或者破裂。

5.检测连接质量
使用手感或者外观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并且没有漏气现象。

三、胀接工艺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胀接头,确保其与管道直径相同。

2.切割管道时,要使用专业的切割机,并且保证两端平整无毛刺。

3.在进行胀口处理时,要注意力度适中,过度扭转会导致胀口变形或者破裂。

4.检测连接质量时,要仔细检查是否牢固并且没有漏气现象。

四、总结
不锈钢管胀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在进行该工艺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胀接头、使用专
业的切割机进行管道切割、注意力度适中以及仔细检查连接质量。


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不锈钢管的快速连接,并达到牢固可靠的效果。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

常用胀接方法与工艺要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的胀接工艺,必须做到:尺寸准确、结构牢固、对接严密、胀缩自由、内部清洁、外形美观。

一、胀管前的准备:1、管孔清洗、检查、编号首先应将管孔上的尘土、水分、油污、铁锈等用清洗剂或汽油擦干净,露出金属光泽。

管孔的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12.5μm,边缘不得有毛刺,管孔不得有裂纹和纵向划痕。

允许有个别管孔存在一条螺旋向或环形划痕,但不得超过5mm。

划痕至管孔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管孔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偏差应符合JB1622《锅炉章节管孔尺寸及管端伸出长度》的规定。

用经计量合格的内径千分表测量管孔的直径偏差、椭圆度、不柱度。

并将测量的数值,填写在胀管记录表中或管孔展开图上,做到清楚、正确,以便选配胀管间隙。

2、换热管的准备管子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其钢号与图样要求一致。

擦去表面污物,检查外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严重锈蚀等缺陷。

如有缺陷,缺陷深度不得超过该标准厚度负偏差规定。

内表面也不得有严重缺陷。

检查管端外径偏差在标准范围内;检查管端壁厚偏差在标准范围内。

3退火一般要求管孔硬度大于管子硬度50HB左右,管板硬度与管子硬度不匹配时,应对管端进行“退火”,使其硬度降低。

3、清理胀管前,应对已经退火的管端打磨干净,露出金属光泽。

打磨长度应比管板厚度长50mm。

打磨应用磨光机打磨或手工打磨。

打磨后,外圆要保持圆形,外表面不得有起皮、棱角、凹痕、夹渣、麻点、裂纹和纵向沟纹。

打磨掉的壁厚不宜超过0.2mm。

打磨好的管端应用经校验过的卡尺测量其直径偏差、圆度、壁厚。

并做好记录和分组。

4、管孔和管子的选配按照管孔和管子的记录表,将管孔和管子选配,打孔配大管,小孔配小管。

力求管孔与管壁间的间隙适中,以利于胀管和控制胀管率。

经过选配后的管子应进行编号,以便胀管时“对号入座”,避免混装。

管子与管孔间的允许间隙5、试胀鉴定试胀是胀管工序的关键。

通过试胀可以掌握胀管器的性能了解所胀材质的胀接性能,确定合适的胀管率和控制胀管率的方法。

胀接工艺原理

胀接工艺原理

胀接工艺原理哎,你知道吗,我最近在搞一个项目,就是那种听起来就让人头大的“胀接工艺”。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像是那种只有工程师才会关心的玩意儿,对吧?但别急,让我给你慢慢道来,保证你听了之后,会觉得这玩意儿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胀接工艺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金属部件紧紧地粘在一起,但不是用胶水,也不是焊接,而是用一种叫做“胀接”的方法。

这方法挺神奇的,就像是两个金属部件之间的“爱情”,一旦结合,就牢不可破。

具体来说,这胀接工艺啊,就是把一个金属管子,比如说钢管,插进另一个金属件里,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让这个管子膨胀起来,紧紧地抱住里面的金属件。

这就像是你把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塞进一个瓶子里,气球一膨胀,就牢牢地卡在瓶子里了。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过程,是在工厂里。

那天,我跟着师傅去学习,看着他把一根钢管插进一个金属块里。

然后,他拿出一个特制的工具,有点像是锤子,但是比锤子复杂多了。

他把这工具放在钢管上,然后开始敲击。

我看着那钢管,一点点地膨胀起来,就像是气球一样,慢慢地,慢慢地,紧紧地抱住了里面的金属块。

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也太神奇了吧!就像是两个金属部件在跳华尔兹,一个旋转,一个紧紧跟随,最后紧紧拥抱在一起。

而且,这胀接工艺的好处是,它不会破坏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像焊接那样会改变金属的性质。

这就像是两个人结婚,不是通过外在的压力,而是通过内在的默契和理解,这样的关系才更稳固。

说到这儿,我得提一下,这胀接工艺在很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比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甚至是建筑行业。

这玩意儿就像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英雄,虽然不常被人提起,但却在背后默默地支撑着这个世界。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胀接工艺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它的原理和过程都挺简单的,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看似不起眼,实则大有学问。

就像我们平时吃饭用筷子,看似简单,但里面包含了多少年的文化和智慧啊。

所以,下次你再听到“胀接工艺”这个词,不妨想想我今天给你讲的这个故事,说不定你会对这玩意儿有新的认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胀接工艺分析根据换热器的使用条件不同,加工条件不同,连接的方法基本上分为胀接、焊接和胀焊结合三种,由于胀接法能承受较高的压力,特别适用于材料可焊性差及制造厂的焊接工作量过大的情况。

因此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相继开发出滚柱胀管、爆炸胀管及液压、液袋和橡胶胀管等新工艺。

本文拟对这几种胀管工艺进行比较,为实际生产选择合理的胀管工艺提供参考。

1传统胀接工艺1.1 滚柱胀管法该方法是在一个构架上嵌入三个小直径的滚子,中间有一根锥型心轴的胀管器,如图1所示。

胀管时将胀管器的圆柱部分塞入管孔内,利用电动、风动等动力旋转心轴,通过滚子沿心轴周向旋转,使心轴挤入管内面并强迫管子扩大,达到一定的胀紧度,使管子紧紧地胀接于管板的孔上。

胀管操作可分为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前进式是将构架插入管内,旋转心轴,前进挤大,达到所定的紧固程度后电动机反转,由管中拔出完成胀管过程。

反转式和前进式一样旋转心轴前进,达到原定的紧固程度后电动机停止,同时后退装置的离合器啮合反转,滚子和心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一边反转一边由该深度到入口处连续均匀地进行平行胀管。

由于这种胀接过程是由里至外,管子的伸长,发生在管板外侧,可以消除管束的受力状态,提高产品质量[2],故用于胀接长度大于60cm的连接。

1.2 爆炸胀管工艺该方法是利用高能源的炸药,使其在爆炸瞬间(10×10-6~12×10-6s)所产生冲击波的巨大压力,迫使管子产生高速塑性变形,从而把管子与管板胀接在一起,实现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图2为爆炸胀接的示意图,图中柱状炸药放置于管端的中心,为防止冲击波对管壁的损伤,炸药的周围有一管状缓冲填料(粘性物或者塑料),使压力能均匀地传递到管壁上。

2胀接新工艺2.1 液压胀管工艺液压胀管工艺又称软胀接,一次可以胀接较多的管接头。

液压胀管是一种新的胀接技术,它是通过对管子内表面施加高的液压力,使管子塑性变形而胀接于板孔内表面的。

液压胀接的胀管头是直径略小于管子内径的一段芯棒,芯棒两端的外圆表面上有多个密封件,在芯棒中部设有进油孔,在两段密封件之间的管段内施以高压,使管子发生塑性胀大变形而实现胀接。

2.2 橡胶胀管工艺橡胶胀压新技术是在橡胶受力变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橡胶弹性体的轴向压缩产生的径向压力将管子胀接于管板上的。

橡胶胀管机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当加载拉杆施加拉力时,胀管橡胶便受到轴向压缩,并同时产生径向扩展,该扩展力足以使管子材料发生变形,从而实现管子与管板间的连接。

为防止橡胶在高压下的轴向移动,在胀管头的两端装有特殊的硬橡胶密封环。

橡胶胀管的拉杆是用高强度钢做成的。

它是通过约20MPa的压力水或油加载于拉杆上,由于拉力是背靠压环达到平衡的,故组成了一个内力系统,而不需要其他支撑或约束。

胀管橡胶则采用弹性大,强度高的材料制成。

3几种胀管工艺方法的比3.1 机械胀管工艺优缺点分析机械胀接是利用胀管器来完成的,胀管器按进给方向的不同而分为前进胀接和后退胀接两种类型。

前者适用于一般换热器及管孔直径小于 38mm管子的胀接,它的胀杆带有1:25~1:50的锥度,使周向分力小于摩擦力,从而避免了滚柱与胀杆间的相对滑动为使胀管器导入方便,滚柱上设计有一定锥度的头端;后者通常用于深度胀接和直径大于 38mm的胀接,其滚子的径向胀大是靠胀杆后退拉力实现的,胀管时管子轴向伸长,因此可向外端自由变形,故避免了前进式胀管器给管子连接造成的轴向压应力及变形。

机械胀接不仅能承受一定的轴向力、热冲击和反复热循环,而且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在制造和维修中应用较为普遍。

但是机械胀管也存在如下缺点:各管子间的胀度不一,连接强度和紧密度不均;胀管接口的内表面产生硬化现象,给重复补胀带来困难。

管子与管板材料胀接的相容性有一定的限制,如钛管与碳钢的胀接、铝管与碳钢的胀接等均受到了限制;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小管径或存厚壁管管子的胀接较困难。

3.2 其他胀管工艺与机械胀管工艺比较分析液压胀管除具有使管壁受力均匀、管子轴向伸长少和加工硬化均匀等优点外,又因管壁金属几乎能完全添满管孔槽,而具有较大的轴向拉脱力和良好的密封性。

橡胶胀管的优点:属于软特性的胀管工艺,胀接区与未胀接区的交界不明显,过渡光滑,残余应力小,抗应力腐蚀和抗疲劳的性能好;无管子轴向延伸,与爆炸胀管一样适用于先焊后胀;管径偏差要求不严,且适合于椭圆管的胀接;适用范围大, 10~ 100mm的管径及1mm的薄壁管均能进行良好的胀接;液压控制拉杆,易于控制胀管质量和调节胀紧度。

爆炸胀接的基本要求仅仅是使管子能胀接到管板上,并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

因此对于换热器常用规格管子的胀接,大都采用硝铵一类低爆炸速度的炸药,且药量较少,所以普通的胀管,亦可以直接采用雷管或导爆索进行爆炸胀接,而管壁则用牛皮纸作保护层。

由于爆炸时管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呈瞬时超塑性状态,而能充分地挤满孔槽,因此爆炸胀管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可靠的密封性;又因爆炸胀管有较好的材料可容性,故适用不同材料各种管径的胀接;此外爆炸胀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工艺工装简单,生产效率极高。

但管子与管板材料胀接的相容性有一定的限制,如对钛管与碳钢的胀接等不适用。

4结语(1)要保证管子与管板连接的可靠性,不仅要求按设计条件(如温度、压力、接头连接强度、疲劳及介质的腐蚀性等)正确合理地选用连接形式,而且在制造施工中还应有适用于不同连接形式的合理的工艺制度和检验制度。

实践证明,连接接头的可靠性,除由设计条件决定外,还往往受制造施工可行性程度的影响。

(2)几种胀管工艺中,从胀接性能来看橡胶胀管与液压胀管最好;爆炸胀管的生产效率最高;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机械胀管目前使用最为普遍。

(3)在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接头加工过程中,若仅需要胀接,则应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尽量选择胀接性能比较好的胀管工艺方法,以保证获得优良的胀接质量。

(4)对于使用条件苛刻的场合,如耐高温高压、承受动载荷和耐腐蚀的换热器,则应采用胀接与焊接相结合的连接形式。

许多实验资料表明,无论采用那种胀焊连接形式,其接头处的抗拉强度和密封性能都较单独胀接或焊接为高,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管子材料强度。

中低压锅炉安装胀接工艺目录一、胀接准备1·1胀接前专项检查处理1·1·1锅筒胀管孔的检查处理1·1·2对胀接管管端的检查1·1·3对胀管器的选择和检测1·2胀管管端退火1·2·1铅裕加热热退火法1·2·2远红外线电加热退火法1·3试胀接1·3·1试胀接的基本步骤1·3·2试胀接的检查试验1·3·3试胀接工艺评定1·4胀管管端清理打磨1·5插管准备二、胀接2·1插管初胀(俗称挂管)2·1·1定位管初胀2·1·2从中间向四面“外展式”推进挂管2·2翻边扩胀(俗称终胀)2·2·1胀管管端翻边2·2·2胀口扩胀2·3胀接操作提要三、锅炉胀接常见缺陷和预防纠正措施3·1欠胀。

整体或局部漏水补胀3·2过胀。

换管或降级使用3·3外观一般缺陷四、胀接交工验收五、中低压锅炉胀接依据中低压锅炉安装胀接工艺锅炉胀接是散装锅炉安装的关键工艺过程,也是锅炉安装技术难点之一。

一、胀接准备。

做好大量的较为复杂的胀接准备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胀接质量。

1·1胀接前的专项检查处理。

在对锅炉锅筒和对流管束等受热面管进行数量、外观和通球、单管水压试验及放样校正(见《散装锅炉工艺》5·2·2和5·2·3及9·1)等检查基础上,胀接前还应对锅炉管孔,炉管胀接端,和所使用的胀管器等进行100%专项检查,并处理查出的缺陷。

1·1·1锅筒胀管孔的检查处理A、对锅筒的管孔清洗:除掉孔壁的防腐油漆和污垢及铁锈。

要求达到:(1)管孔壁发出金属光泽;(2)其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 3;(3)管孔边缘不得有毛刺、裂纹和纵向刻痕。

如果有刻痕,其深度不得超过0.5mm;宽度不得超过0.5mm;刻痕至管孔边缘距离不小于4mm。

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对管孔用汽油清洗或用1#砂布沿管孔壁环向打磨,在其形状偏差允许时,可用刮刀环向轻轻刮或用绞刀绞光、绞圆。

B、用经计量检测合格的内径千分表,测量管孔的直径偏差、椭圆度、不柱度,其尺寸偏差应满足下表:注:①根据锅壳式锅炉穿管需要,管孔尺寸允许加大0.2mm 。

②对于管径Φ51,管孔允许按Φ51.500.4+加工。

如果管孔尺寸有偏差,其超差数值不得超过规定偏差值的50%。

当管孔总数不大于500个时,超差孔数量不得超过管孔总数的2%且不得多于5个;管孔总数大于500个,超差管孔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1%且不多于10个。

C 、 管孔壁硬度测试。

D 、 画锅筒的管孔部位展开图。

将胀管孔编为“排”和“序”列号,注意上锅筒和下锅筒对应号码要一致(如果原设计图有管孔编号,施工不另编号)。

E 、 做管孔检测记录。

将所检测的每个管孔的实际尺寸和硬度值填入胀管记录表。

F 、 锅筒管孔处理后,如果离胀管还有较长时间间隔或环境较潮湿,应立即将管孔壁涂以黄干油,并用管塞或胶带纸暂时封闭管孔至挂管。

1·1·2对胀接管管端的检查A 、 炉管胀接端缺陷允许值。

胀接管如有沟纹、麻点等缺陷,其深度应使管壁厚损失小于10%,如超出此标准应更换管子。

B 、 炉管胀接端的内外径测量。

①管子外径检测:将得实测管子外径标记在管端。

②管壁厚检测C、检测胀接管管端硬度。

D、胀接管编号。

要求编写胀接管的管号与所对应的孔号相一致,例如某管管号为15排25号等等。

这种编号要注意的关键是,对同一种形状和规格的管子,进行调整编号使管外径偏差,与锅筒管孔的偏差值接近。

并满足管子与管孔的允许间隙。

E、做管子检测记录。

将所检测的每根管子的管端实际尺寸,填入胀管记录表。

1·1·3胀管器的选择和检测。

实际胀接工作中常选用自进式固定胀管器和自进串列式或错列式三珠翻边胀管器。

如图:A、胀管器的规格选择。

所用的胀管器盖板上应有产品规格钢印附有说明书和质量证明等技术文件,其说明书应明确该胀管器可胀接的管子的规格。

使用前还应根据对锅筒和管子的检测(见1·1和1·2)结果,对胀管器的可适用性进行检查。

①将胀杆向里推进,使胀珠尽量向外形成的切园的直径应大于管子的终胀内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