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标准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月标准工时,计件,计时工资的计算
一、月标准工时是多少?日工资和小时工资如何折算?《劳动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二、计时、计件工资如何计算1、怎样计算计时工资?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
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7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2、怎样计算计件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完工产品产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的。
标准工时、综合工时
现在我国存在三种工时制度。
(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工作的,就属于加点;超过8小时部分的时间,就是加点的时间。
休息日、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就属于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间,就是加班时间。
因此,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选择调休,不支付加班工资;也可以选择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不定时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也称为不定时工作制,它是指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的工时制度。
通俗地讲,不定时工作制就是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主要有以下三种:(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固定工作时数限制,所以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无法认定其加班加点的时间。
因此,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 [1994]489号)第13条第4款规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即关于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规定)”。
但是,地方性立法如上海、深圳等都规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标准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也称为标准工作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劳动者在一个周期内,非个人原因工作时间没有达到法定工时的话,工资不应该被扣减。
2、周6、周日工作的话,应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的规定执行。
3、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超时的,应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的规定执行。
4、周6、周日,工作时间超时的,应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5、法定节假日工作及超时的部份,应支付《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6、工作一天休一天,不属于标准工时制而是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
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一个周期内只要总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总的工作时间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00%加班工资;但法定休假日安排职工工作的,应按300%支付职工工资报酬;其他时间按150%支付职工工资报酬。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员工的工作负荷,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包括工时计算、工时分配、工时监控、工时调整和工时评估。
正文内容:1. 工时计算1.1 理论工时计算:根据工作内容和难度,计算出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理论工时。
1.2 实际工时计算:记录员工实际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计算出实际工时。
2. 工时分配2.1 合理分配: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某些员工过度负荷,而其他员工工作不饱和的情况。
2.2 适度弹性:为应对突发事件或者暂时任务,工时管理规范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允许暂时调整工作时间。
3. 工时监控3.1 实时监控:通过工时管理系统或者软件,实时监控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工时符合标准。
3.2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工时超标或者低于标准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例如适当调整工作任务或者重新分配工作。
4. 工时调整4.1 弹性调整:当某些员工工作负荷过大或者过轻时,可以适当调整工时,以平衡工作负荷。
4.2 考虑个人需求:在工时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工作能力,确保调整合理。
5. 工时评估5.1 定期评估:定期对员工的工时进行评估,了解工时是否合理,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5.2 员工反馈:鼓励员工对工时管理规范进行反馈,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优化工时管理。
总结: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员工工作负荷至关重要。
通过工时计算、工时分配、工时监控、工时调整和工时评估,能够确保工时合理分配、员工工作负荷平衡,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同时,工时管理规范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暂时任务的需求。
通过定期评估和员工反馈,不断优化工时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标准工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两种常见的工作时间管
理制度,它们在工作时间的计算和管理方面有所不同。
1. 标准工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工作制是根据企业内部规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工作时间的计算
和管理。
一般来说,标准工时是指每天工作的小时数或每周工作的天数。
企业会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定不同的标准工时,以规范工
作时间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标准工时工作制一般不会计算加班时间,因此员工的工资是按照基本工时进行结算。
2.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进行工时的计算和管理。
员
工的工作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综合计算工时将这两者
的时间综合计算,作为具体工资计算的依据。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可
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的工作需求,但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员工的工
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加班。
两者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标准工时工作制适用
于工作相对稳定、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更好地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适用于工作较为灵活、
变化较大的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工作制度,企业都应遵守国家劳动
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企
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员工协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时间管理
制度。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它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概念和作用标准工时是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来确定的,它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两部分。
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时,如操作设备、加工产品等;间接工时是指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时,如维护设备、管理工作等。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可以用于制定生产计划、评估员工绩效、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
准确计算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基准产量× 单位时间生产量) + 间接工时其中,基准产量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产量;单位时间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间接工时是指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时。
三、标准工时计算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我们以某家电厂的生产车间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该电厂生产一种电视机,基准产量为100台/天,单位时间生产量为10台/小时,间接工时为2小时/天。
那么该电视机的标准工时如何计算呢?我们将基准产量和单位时间生产量代入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100台/天× 10台/小时) + 2小时/天= 10小时/天 + 2小时/天= 12小时/天所以,该电视机的标准工时为12小时/天。
通过计算标准工时,该电厂可以根据每天的生产任务量来安排工作时间,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标准工时还可以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依据,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标准工时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制造业,还可以应用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
标准工时简介
1.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观测工时*(1+宽放率) 2.观测工时 一般是由秒表测量所得,使用秒表实际测量6〜12次数据取平均值,第一次测量 时间命名为T1,依次类推,T2,T3,-----T12等,取样越多,样本平均值越可信, 对于时产能计算就越准确.这个平均值就叫作观测时间。 (另外观测时间有的公司使用MOD 或者BWF 法制定观测时间) 3.宽放率 宽放一般分为:疲劳宽放,私事宽放,管理宽放 总体而言累加之宽放总和一般在10%以下,宽放的大小要按照实际工位 劳动强度及工位作业难度来定义宽放率的大小.
观测T1 观测 观测T3 1.00 1.50 1.60 1.00 2.00 3.00
观测T4 0.90 4.00
观测T5 1.20 5.00
更精确的算法,例如下: 更精确的算法,例如下: 观测T6 STDEV AVERAGE 1.70 0.33 1.18 6.00 1.87 3.27
MAX 1.51 5.14
这个站有无涉及 ,
尤其是
的产能大小 越接近
MIN 0.84 1.40
样本值在MAX与MIN之间 0.4〈X〈1.51 1.4〈X〈5.14
4.平衡工时 平衡工时这个数据是为瓶颈时间服务的,因为瓶颈时间(BT)是所有站平衡 时间中最大的一个平衡时间,平衡时间=标准工时/人数 ,或者等于 标准工时/机台数。如何选择这个公式,关键在于两点:第一点是这个站有无涉及 到治具或者机台,第二点也是最关键一点,就是当机台或者治具数量一定时, 任意加人对于该站,检验该站产能是否会提升,如果有,那么说明机台或者 治具对于该站的产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平衡时间=标准工时/人数 ,如果人力增加产能不增加,那么平衡时间=标准工时/机台数. 其实以上公式仅仅适用于组装厂,如果涉及到系统厂的人机相关作业,尤其是 测试站,机对于产能影响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平衡工时会是另外一种算法. 5.瓶颈时间 英文缩写为BT ,B是bottleneck ,T 是time ,这数据的大小取决该条线的产能大小 ,时产能=3600/BT ,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BT越小越好,BT 是无法消除的, 决定一条流水线的人力成本是否合理取决于BT 于其它站时间是否接近,越接近 人力闲置就越少,那么该线的排线人力分布就越合理.这个合理性有一个新的 指标来衡量 即线平衡率 (LB=line balance)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瓶颈工时
在IE中,有几个关于产品的工时需要了解并掌握,特整理如下:
1、循环工时(Cycle Time)--C/T
单个站位周期作业时间、不包含作业放宽的工时,一个产品的Cycle Time,即为该产品所有站位的Cycle Time总和。
2、标准工时(Standand Time)--S/T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其构成为:
计算方式为:
标准工时=正常时间+放宽时间
=正常时间×(1+放宽率)
=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放宽时间
=平均操作时间×(1+评比系数+放宽率)其中:平均时间是指观察后:(∑产品C/T/观测周期数)
3、瓶颈工时(Bottleneck Time)--B/T
在流水线作业下,产品产能可透过B/T进行计算,如下:
日平均产能=日工作时间/Bottlenect Time×生产效率
4、实际作业时间(Actual Tact Time)--T/T
与客户需求量相关,取决于客户需求,其计算过程为:
T/T=日工作时间/日客户需求量
其中,又以T/T来变更产品的C/T,当C/T接近于T/T时为最佳管理要求。
C/T>T/T时,
说明产线有改善空间,而C/T<T/T时,又会造成多生产,增加库存。
5、总制造时间
即一个产品所有站位的C/T总和。
6、总制程时间
包含平衡损失的工时通常为:
B/T*站位数
7、平衡率
即编程效率,计算过程为:
总制造时间/总制程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二、目的和范围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工时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员工的工时合理计算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适合于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员工。
三、标准工时计算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标准产量 ÷单位时间产量2. 标准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产量,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单位时间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确定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例如每小时、每天或者每周的工作量。
四、工时记录和统计1. 员工工时记录:员工每天上班前需打卡,并在下班后再次打卡。
打卡记录包括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歇息时间。
2. 工时统计:每月末,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统计,并生成工时报表。
报表中应包括员工姓名、工号、部门、工作日期、上班时间、下班时间、歇息时间和实际工时等信息。
五、工时管理1. 弹性工时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可以实施弹性工时制度,即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由调整上班和下班时间,但总工时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工时。
2. 加班管理:员工加班需提前向上级主管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加班时间应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3. 请假管理:员工请假需提前向上级主管请假,并填写请假申请表。
请假期间的工时不计入实际工时。
4. 工时考核和奖惩:根据员工的实际工时和工作表现,进行工时考核和奖惩。
考核结果可作为晋升、薪资调整和奖励的依据。
六、工时监督和改进1. 工时监督:各部门主管应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监督,确保工时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发现工时记录异常或者不合理,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工时改进:根据工时统计数据和员工反馈,不断改进工时管理制度,提高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产品工时额定标准
1.0目的:为了有效的规划和改善制造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单位。
3.0名词解释:标准工时: 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标准工时(T)=准备工时(R)+单件工时(V)*批量(N)4.0标准工时定额:4.1准备工时(R)4.1.1准备工时: 指作业员熟悉图纸、开机、换程式、换刀模具、备料、首检、移料等时间的总和。
各工4.1.2在工时定额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的准备工时作以适当的调整。
4.2 单件工时(V)4.2.1 单件工时(V): 一位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具完成一件合格料品所需的时间.单件工时(V)=上下料时间(Ts)+机器/人加工效率(Vr)*(1+宽放率(Aw))+辅助时间(F)4.2.24.2.34.2.4各工序/机器单件工时具体定额4.2.4.1剪床:(均以标准板材(4尺,8尺)计算,则有剪条料单件工时=(材料长/条料宽+1)*12"/N剪净料单件工时V=[(A+1)*12”+(C+1)*Vr]/N*(1+Aw) B DA=材料长B=工件长C=材料宽D=工件宽N=一张板加工工件数量Vr=单刀时间(当工件L<5000时,Vr=0.1’; 当工件500>L>1000时,Vr=0.15’;当工件L>1000时,Vr=0.2’)4.2.4.2数冲:a. V=Ts+ [(C+D)/*Vr+E*H+F*K]*(1+Aw)C=工件外周长D=工件内孔周长(孔径大于60mm)E=换刀次数F=孔数(孔径等于或小于60mm)Vr=切边速度0.15'/1000mm(按刀长为60算)H=自动换刀速度0.15'/次K=冲孔速度(松散孔1”/下冲一次,密集孔1”/下冲6次(液压AMADA))b. 覆膜与去毛刺时间=数冲单件工时(V)。
c. 当加工工件板材厚度大于2.0时,其单件工时须乘以1.2的系数.4.2.4.3切割机:a.平台切割机:V=Ts+Vr*N*(1+Aw)+F (可根据材料截面的大小对其机器工效率作以适当的调整)N=下切刀数b.等离子切割机:V=Vr*L*(1+Aw)+FL=切割缝长4.2.4.4网孔机:V=Ts+Vr*N*(1+Aw)+FN=下冲次料=孔总数一次冲孔数4.2.4.5冲床:a.抽孔、压铆:V=Ts+Vr*N*(1+Aw)+FN=压铆数量或抽孔数量当N>15时,其单件工时(V)须乘以0.8系数;b.成形、落料、冲孔、切边、冲凸包、冲桥等:V=Ts+Vr*N*(1+Aw)+FN=下冲次数剪条料后落料的单件时间须乘以0.6系数;c.当料件长大于1200mm,宽大于500mm时,其机床加工效率应乘以2。
工时制的三种标准
工时制的三种标准
工时制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目前有三种工作制,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也称为标准工作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
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2、综合计算工时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
3、无定时工时制,也叫不定时工作制,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而采用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是中国现行的基本工作时间制度之一。
它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前言: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三个概念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标准化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2—标准工时的界定条件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2、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3、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4、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5、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6、达成一定的品质要求。
—3—标准工时的作用1、效率管理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时间作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置之依据,及采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3、设备计划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4、人员及负荷计算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且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期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时间来计算。
5、标准产能计算的依据依照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各产品的标准产能。
6、生产计划进度安排依照标准工时来安排各产品的生产进度。
7、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制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8、人机配合的计算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9、生产线平衡的计算生产在线各工作站若配置不当,会造成瓶颈及过多空闲时间而造成浪费,需在标准时间适当地安排工作。
员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员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员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的文章:在咱们日常的工作场景中,员工标准工时的计算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
这就好比是我们做饭时的量杯,能精准地衡量出每个员工投入工作的“份量”。
咱先来说说标准工时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讲,标准工时就是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一个熟练员工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分析和计算得出的。
那标准工时怎么算呢?通常来说,它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标准工时 = 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 + 宽放率)。
就拿我之前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的经历来说吧。
当时我们要计算生产线上组装一个零部件的标准工时。
我们先找了几个熟练的工人,让他们分别操作,然后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完成这个组装动作的时间。
这就得到了观测时间。
可别以为这就完事儿了,这观测时间还不能直接用。
为啥呢?因为每个人干活儿的速度可能会受到当天的心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得给这个观测时间乘上一个评定系数。
这个评定系数就是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评估出来的,一般在 0.8 到 1.2 之间。
接下来还有宽放率这一项。
宽放率包括了员工的生理需要时间,比如喝水、上厕所;还有工作中的不可避免的延误时间,像机器故障、物料等待等等。
这个宽放率一般在 10%到 20%之间。
比如说,我们观测到一个工人组装这个零部件的平均时间是5 分钟,评定系数是 1,宽放率是 15%。
那标准工时就是 5×1×(1 + 0.15) =5.75 分钟。
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不能马虎,要是算得不准,那麻烦可就大了。
比如说,如果把标准工时定得太短,员工为了赶工,可能会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要是定得太长,企业的效率就提不上去,成本也会增加。
就像有一次,我们公司新来了个经理,他对标准工时的计算不太懂,把一个工序的标准工时定得特别短。
结果员工们为了完成任务,累得够呛,质量也出了问题,客户投诉不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工时
序号
单件重量 W (kg)
准备时间 T (Min)
1
W≤2
0.2
2
2<W≤5
0.4
3
5<W≤10
0.8
4
10<W≤20
1.2
5
20<W≤50
1.5
7
50<W≤100
2
8
100<W≤200
3
9
200<W
4
激光切割下料工时
准备时间包括 换激光头 巡边及调换程式,上下料板的时间
单件下料工时 = 单件切割时间+准备工时 T
50<W≤100
2
8
100<W≤200
3
9
200<W
4
单件下料工时 = 单件切割时间/割嘴数+准备工时 T
坡口工时 = 1.2*坡口长度 L(MM)/坡口切割速度 B
打磨工时 = 零件周边长度(M)/0.3
工时计算说明: 1、割嘴数由编程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坡口切割工时计算时,板厚规格应取坡口斜边实际切割厚度。
0.2
3
3<W≤5
0.3
4
5<W≤10
0.5
5
PL≤3
10<W≤15
1
6
15<W≤20
1.5
7
20<W≤30
2
8
30<W≤50
3
9
50<W≤70
4
10
1<W≤3
0.5
11
3<W≤5
0.5
12
5<W≤10
1
13
10<W≤15
1.2
14 15
PL>3
15<W≤20 20<W≤30
1.5 2
16
30<W≤50
PL22
1
PL25
0.8
等离子切割工时
穿孔时间 B(sec/个) 0.5(10HY)
0.6 0.7
0.8
0.9 1 1.2 1.5
单件切割时间 = 割嘴行程 L(M)/切割速度 A+穿孔次数*穿孔时间 B
注明:孔数≥5 个时,增加切割割嘴的空程时间,即: 单件切割时间 = (割嘴行程 L(M)/切割速度 A+穿孔次数*穿孔时间 B)*1.1
10<M≤20
— 2.25
3 3.75 5.25 6.75
9
单位:Min/个
20<M≤30
30<M≤50
—
—
4.5
7.5
6
9
7.5
10.5
9
12
10.5
13.5
12
15
工时计算说明:1: 当孔数 N<5 按上述工时进行计算报价; 2: 当孔数 N≥5 按上述工时定额的 80%进行计算报价.
编制
审核
4 0.4
3 2 1.8
0.6 1.2
1
0.8
0.9
1.2
0.6
1.2
—
—
—
—
铝板
下料切割速度 穿孔时间 A(M/min) C(Sec/个)
6
0.2
5
0.3
3 0.4
2
1.5 0.6
—
—
—
—
—
—
—
—
—
—
—
—
编制
审核
会签
共2页 第 1 页
工时定额标准
单件切割时间 = 割嘴行程 L(M)/切割速度 A+穿孔次数*穿孔时间 C
PL60
240
170
1.2
22
PL65
23
PL70
220
155
1.25
24
PL80
200
140
1.35
25
PL90
190
135
1.5
26
PL100
180
125
1.7
27
PL120
180
125
2
28
PL160
150
105
2.2
单件切割时间 = 割嘴行程 L(M)/切割速度 A+穿孔次数*穿孔时间 C 注明:孔数≥5 个时,增加切割割嘴的空程时间,即:
焊接总工时 = 纯正焊接工时+打磨工时+火焰校正工时
工时计算说明: 1、 单边坡口及 V 形坡口焊接时参照上表计算溶入速度。 2、 多层多道焊按 10mm 焊缝尺寸计算熔入速度。 3、 对接焊缝按 60g/min 熔入速度计算。
编制
审核
会签
共1 页 第 1 页
编制
审核
会签
共2 页 第 1 页
工时定额标准
等离子切割工时
准备工时:
序号
1 2 3 4 5 7 8 9
单件重量 W (kg)
W≤2 2<W≤5 5<W≤10 10<W≤20 20<W≤50 50<W≤100 100<W≤200 200<W
准备时间 T
(Min) 0.2 0.4 0.8 1.2 1.5
0.42
9
PL18
10
PL19
400
280
0.5
11
PL22
12
PL25
350
245
0.6
13
PL28
320
225
0.7
14
PL30
300
15
PL32
300
310
0.75
16
PL36
280
200
0.85
17
PL40
260
180
1
18
PL45
260
180
1
19
PL50
240
170
1.1
20
PL55
21
工时定额标准
火焰切割下料工时
火焰切割速度参数:
序号
板厚规格 (mm)
下料切割速度 A(mm/min)
坡口切割速度 穿孔时间 B(mm/min) C(Min/个)
1
PL4.5
2
PL6
500
350
0.3
3
PL8
4
PL9
480
335
0.35
5
PL10
6
PL12
450
315
0.4
7
PL14
8
PL16
420
295
5.5(和阳 2.3)
0.3 (HY0.5)
4.5(和阳 2.0)
4(和阳 1.8)
2.6(和阳 1.3)
0.4
2.3(HY(1.0 2)
0.5
1.9(和阳 0.8)
0.6
1.2
0.7
0.8
1
0.4
1.2
0.3
1.5
不锈钢
下料切割速度 穿孔时间 A(M/min) C(Sec/个)
7 0.2
6 5
0.3 4.7 4.5
3
17
50<W≤70
4
18
70<W≤100
6
19
100<W
10
0.1
0.1
0.2
0.2
0.3
0.3
0.5
0.5
0.5
1
1
1
1
1
2
1.5
3
1.5
0.5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0.5
0.5
0.5
0.5
0.5
1
1
1
1
1
2
1.5
3
1.5
4
2
5
3
单件工时 = 折弯处数×折弯 1 处工时+翻身时间+辅助时间
工时计算说明: 1、折弯 2 处以上时计入翻身时间; 2、折弯 2 处以上时(含 2 处)单件工时应乘以难度系数 1.2。
150
7
2.5
10000
100
—
—
6750
130
8
3
6000
100
—
—
6750
110
数冲冲切时间 = 切边长度 L(mm)/切边速度 C + 冲孔个数/冲孔频率 C(个/min)
数冲辅助时间:
图纸图元
换模/修改程式 时间(min)
上料时间(min)
1-5 个图元
3
1
6-10 个图元
5
1
11-15 个图元
1
—
—
—
1
1.5
3
5
1.5
2
4
6
2
2.5
5
7
3
3.5
6
8
4
4.5
7
9
5
6
8
10
攻丝的工时定额:
螺纹孔径 M 板厚
PL0.5~3 PL3~10 PL12~16 PL19~22 PL25~32 PL36~50 PL50
M≤5
1.25 1.5 — — — — —
5<M≤10
1.5 1.5 2.25 3 4.5 6 7.5
7
1
16-20 个图元
9
1
20 个以上图元
15
1
数冲单件辅助时间= (换模/修改程式时间+上料时间)/零件批量数 单件加工工时 = 数冲冲切时间 + 数冲单件辅助时间
工时定额标准
折弯机折弯工时
折弯 1 处 ST
翻身时间
辅助时间
序号
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