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与苏皖边区政府论文
李一氓与苏皖边区政府文化建设
李一氓与苏皖边区政府文化建设作者:王卫清王苏淮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年第06期[摘要]2013年是曾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同志110周年诞辰,虽然李老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苏皖边区政府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关键词]党和政府;文化工作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成立,李一氓被推选为边区政府主席。
为了让人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政府,进一步保卫和建设本地区,12月10日,李一氓接受了《新华日报》(华中版)记者的采访,就边区政府施政方针作了具体阐述。
不久,在李一氓主持下,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正式讨论了施政纲领,并经临时参议会讨论通过,作为全边区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在李一氓同志的带领下,全区人民进行民主建设,改造政权,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发展教育,繁荣文化,为创造一个“全中国民主建设的楷模”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李一氓酷爱并重视文化工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之日,便是苏皖解放区文化蓬勃发展之时。
在这短短一年时间内,李一氓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卓越的领导艺术为苏皖边区的文化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许多成绩。
一、旗帜鲜明的坚持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边区政府从成立的那一天起,苏皖大地上便充满了文化的氛围。
边区政府主席兼华中分局宣传部长李一氓是个大文人,能诗善文,书法也独树一帜,他不仅懂文化、重视文化,决策文化工作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还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领导。
边区政府成立后不到一个月,他亲自倡导成立了以华中文协为龙头的10多个文化团体,积极发展边区文化事业,将一大批文化人才聚集到一起,在政治上委以重任。
正因为李一氓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了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所以他思贤若渴、爱才惜才。
华中文协负责人、曾是鲁迅学生的文坛骁将黄源,当年就是路过淮阴,在边区政府热情挽留下,通过组织关系才留在了边区。
1945年12月2日,华中解放区文化界人士在清江举行会议,组织华中文化协会,推举孙冶方、江上峰、韦悫等19人为筹委会委员。
李一氓记述中的皖南事变
李一氓记述中的皖南事变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14期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李一氓奇迹般地全身逃脱辗转至香港,并向延安连发7份电报,详细报告事变的全过程,以及他本人对造成皖南事变主客观原因等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此后,他的报告成为后人研究皖南事变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
李一氓是中共党内富有传奇色彩的文人。
抗战爆发后,从延安奉派到由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担任新四军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掌管军部机要文电及保卫工作。
皖南3年期间,他见证并参与了新四军军部所有重大活动的决策。
正如他在1941年4月1日致中共中央电中所说:“除叶、项、袁、周外,我知道的经过比任何人为多。
”虎口脱险1941年1月12日,是皖南事变发生的第7天,也是石井坑保卫战打得最激烈的一天。
遭到国民党第三战区重兵围剿的皖南新四军伤亡惨重,东流山等制高点相继失守,皖南事变已接近尾声。
当天深夜,新四军军长叶挺下令分散突围。
在电台向延安发出由叶挺署名的最后一份电报后,身为军部秘书长的李一氓命令电台台长将电台设备彻底砸毁,又目睹机要员销毁全部密码本。
等他摸黑爬上山坡时,发觉已和军部其他人员失去联系。
1941年元宵节后不久,李一氓自皖南险地突围,经皖、浙、赣、湘、桂、粤6省,有惊无险,历时一个多月,他终于在香港与中共驻港地下组织取得联系。
写出皖南事变七份报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后,李一氓通过中共地下电台,先后向延安党中央发去关于皖南事变的7份报告,为后人研究这一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留下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文献。
第一号报告电文不长,先是向中央报告已“安全脱险到粤”,然后简要汇报个人突围沿途经过及见闻。
第二号报告时间为3月6日,内容是回答延安来电询问皖变失败是否与敌特内奸机密泄露有关的问题。
李一氓分析,“我行军作战皆未下达纸上命令,完全口述行动路线……决定作战布置系六日上午讨论决定,下午传达,是晚即发出,且知道的人很少”,而且第三战区联络参谋陈淡如“四号黄昏由泾县回云岭,(假如陈预知我四号晚行动,他绝不会回来)”,因此他认为:“估计这次失败并非机密泄漏或有内奸的问题。
胡谈李一氓
胡谈李一氓七、王府井和琉璃厂父亲不喜欢逛公园,看风景,除了看戏看电影,他只喜欢去两个地方:王府井和琉璃厂。
逛王府井主要是东安市场,后来有了百货大楼。
街上还有一些有名的店铺,如“盛锡福”是卖帽子的,“雷蒙”是卖男装的,“造寸”是卖女装的,“中央普兰德”是洗衣服的。
当年的东安市场是木结构的房子,中间的通道有天窗,两边是店铺。
周末总是从北长街叫三轮车到王府井,吃一餐晚饭,逛一逛。
东安市场有两家西餐厅,一家叫大地,另一家叫吉士林,是我们经常去的。
市场的北门有两家中餐厅,一家叫森隆,淮扬菜,另一家是东来顺。
父亲不喜欢吃涮羊肉,去那里是叫孩子们自己动手,开心热闹。
旧书摊和古董店总有货真价实的玩意儿,父亲在那里买过德国印刷的《世界美术全集》和伦勃朗、弗美尔的画集,买过大明宣德年的铜香炉和镀金佛像。
父亲抽烟很凶,客厅里用铜香炉作烟灰缸,又有汉代铜镜,铜镜凹凸不平的一面可以摆放点燃的香烟和揿灭烟头。
当年这些古董的价钱是很低的,记得父亲在东安市场买过两个做工精美的印度尼西亚爪哇人像木雕,每个只有150元。
东安市场周围有很多上海迁京的店铺,“雷蒙”就是一家,在八面槽,是上海滩做男装的名店,父亲在那里做了两套西装。
“雷蒙”的西装用的是英国所谓“套头料子”,即出厂的一个包装几百块料子,每块料子的原料、颜色、织法各不相同,每个城市只能得到一个包装,因此用这种料子做的西装,在一个城市里没有相同的料子,称为“套头料子”。
“雷蒙”的西装全部手工制作,极考究,雇客须三次试穿方可完工。
“造寸”也是上海迁京的服装店,父亲在那里为母亲买过一件浅绿色英国烤花呢大衣。
父亲这样解释他的逛街爱好:“世界上有两类人爱逛街:艺术家和女人。
”逛东安市场会碰到朋友和熟人,碰到那些同样喜爱逛街的艺术家。
有一回碰到廖承志先生,父亲叫他“廖胖子”,“他是学过画的,也算艺术家。
”父亲这样说。
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先生最爱去的地方是理发店,东安市场北门外的四联理发店是北京最好的理发店,上海迁京,全是扬州师傅。
何方:李一氓的政治人生
何方:李一氓的政治人生——《李一氓书法选》序1984年夏,李一氓在书房查阅资料著名的老共产党人李一氓同志的家人,携来一部由黄苗子题签的《李一氓书法选》,要我为之作序。
这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因为第一,我虽然和一氓同志有过四十年的亲密交往,积累下了深厚友谊,使他成为我今生最要好的一位忘年交,但我一直把他当作恩师,而且由于他的渊博深邃,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我连做他门生的资格都没有。
既然如此,作为学生,为老师作品写序,就有些僭越了,这只能使我感到惶恐。
第二,一氓同志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我在这方面却一窍不通,实在是没有资格妄置一词。
虽然如此,对于他家人的要求,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因为谈一点有关一氓同志的情况,既是对我们四十年深厚友情的回忆,也是我对他深切怀念的一点解脱。
而且我也认为,既然是为《李一氓书法选》作序,主要还是应当交代一下书法主人的为人和生平事迹,至于对书法的欣赏和评论,那应当是属于读者和专家的事。
所以下面就先从他的简历谈起。
李一氓,1903年2月6日出生于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1919年,他到成都上中学,很快就成了当地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
1921年去上海求学,在上海学习的五年间,李一氓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著作,参加了一些进步学生的活动,使他的思想得到升华,于1925年经中学同学李硕勋(前总理李鹏的父亲)和何成湘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开始时主要活跃在文化界,这期间,他结识了郭沫若,创办了《长虹》月刊。
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李一氓当即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受参与北伐军政治工作领导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直接领导。
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向广东撤退途中,他和周恩来在江西瑞金一起介绍郭沫若参加中共。
后来他又被派回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地下保卫工作,公开身份主要是文化工作者,前后五年,为左翼文化界的团结作出了巨大努力。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 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求全歼,不使漏网。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 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
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
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 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 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 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 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
三、军事方面
1、国民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固守城市 而共产党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 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2、派性斗争严重,不团结。政令军令不统一 3、因贪污腐败导致意志消退 4、共产党善于在部队搞思想政治教育化敌为友,改 造俘虏兵。国民党军队共有188万人投诚 5、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
的行政院的名单。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 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
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
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 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 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 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 两部长及不管部。’”[1] [1]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参观苏皖边区的感想
参观苏皖边区的感想今天是十月十五,机电系系党组织党员的积极分子参观了苏皖边区。
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踏上公交车,在车上我们想象着我们即将看到的苏皖边区,想象着我们的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付出了那么多,他们用他们可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繁荣,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富强,今天的……很快我们就到了苏皖边区,在门口老师先为我们讲了苏皖边区的发展,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位于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1985年由中宣部批准成立纪念馆,目前为江苏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江苏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然后我们合了影。
接着我们便开始我们的展览。
共有六个展厅的参观,进入第一展室。
第一展室,陈列的是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背景。
走出第一展室向北,便是一个天井式的三座两层小楼组成的四合院。
展现内容就分别布置在西边、东边和北边三幢青砖青瓦的小楼中。
第二展室,是《民主建设革故鼎新》。
边区政府颁行《施政纲领》作为边区政府的行动指南,动员人民重建家园的宣传,在政权建设上,实施“三三制”;在乡村废除保甲制,实行民选,改造了基层政权。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五、六展室再现了当时烽火的阶段,其中的人物蜡像和再现场景逼真并且震撼着我们爱国主义情怀。
第五展室,是“积极备战全力自卫”。
第六展室,是“坚持敌后解放华中”。
院东北角上有造型别致的六角亭,亭接葡萄垂挂的长廊,花墙月门,别有洞天。
当年这里曾有李一氓亲笔题写的“叶园”二字匾额挂在墙上,是为了纪念遇难的叶挺将军的。
现在已仿照以前格局,重新落成。
苏皖边区政府原有房屋96间,大门朝南,门前有石狮一对,门内两侧有对称的两排4幢平房,四合院的楼北还有7间平房。
1984年,省、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并在旧址开辟了6个展览室,陈列有关的文献图片和历史文物,次年经中宣部批准正式建立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时间过的很快,参观出来已经中午了。
站在门口再一次感受到他的历史气息,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更加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和对党的敬仰。
李一氓:不战沙场亦英雄
李一氓:不战沙场亦英雄作者:李苏苏李薇薇来源:《中国报道》2009年第07期李一氓,又名李民治,出生于四川省彭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青年时代离开家乡奔赴上海,边读书边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南昌起义,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
在中共特科工作。
李一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新四军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担负起淮海区、苏北苏皖边区、旅大区等地方党组织或政府的管理工作。
解放后,李一氓同志—直在中国外交战线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晚年,李一氓致力于中国的古籍整理工作,为整理出版中国的珍贵古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一氓回忆录》(2001年1月第2版。
第1版原名《模糊的荧屏》,再版时更名)详细记述了他1949年解放以前的革命生涯。
本文通过对李一氓两位女儿的采访,展现一代革命家鲜为人知的一面。
通过跨越时空的追述,跟随一代革命家,寻访他人生中重要的几个片断。
遗憾从未上前线父亲一生的遗憾之一,是没有直接参加前线的武装斗争。
从我们记事起,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就很少,对父亲的经历,很多都是在父亲去世后,从父亲的回忆录上和一些长辈那里了解的。
父亲出生于四川省彭县的一个小职员家庭。
虽然祖上是县里的大地主之一,有好几百亩土地、一处大宅院、一处绸缎店和一处杂货店。
但后来家道中落,到祖父这一代已经是比较穷困了。
我们都没有见过祖父母,只是听父亲说,祖父非常爱整洁,父亲则遗传了这一点。
父亲小时候的家境不士子主要靠他在军阀部队供职的三哥接济学习费用。
五四运动时期,受到民主自由精神的鼓舞,1921年,父亲没有和家里打招呼|向亲戚借了一百块钱,和同学一路到上海去了。
父亲先后在大同、沪江、东吴大学读书。
他并不把精力过分放在学业上,而是更关心当时的时局。
1925年,父亲在他的好朋友李硕勋、何成湘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离开学校投入了革命的大潮中。
在父亲的革命生涯中,皖南事变对他来说“是一件恨事”,让他在精神和情感上都感到沉痛,为此做过一些诗词。
浅述中共中央派驻新四军活动地区的代表机构
202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特定地区建立派驻机构,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0多个中央地方局。
主要有,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江局、南方局、中原局、东南局、西北局、华中局、华东局等。
此文专述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活动地区的代表机构。
这段时期,中共中央在新四军活动地区派驻的代表机构有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东南局与中原局、华中局、华中分局4个时期。
与这4个时期有关联的有中共中央长江局、鄂豫皖中央局和华东局,此文一并简述。
这些中央局或分局的设立,保证了这一地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从而使新四军与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的协议,共同抗战,双方同意改编南方游击队为新四军。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结束前专门讨论了南方游击队的编制工作,通过了《关于南方区游击工作》的决议。
张闻天代表党中央宣布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作为中共中央驻东南地区的代表机构。
同时宣布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为中共东南分局委员,项英为书记,全面负责东南分局工作。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迁入南昌后,东南分局正式成立。
随后黄道、袁国平加入东南分局。
东南分局机关驻南昌明德邨4号(现东书院街21号),对外统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
东南分局成立后,委员们积极动员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组织部队集中并开赴抗日前线,大力推动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同年夏,东南分局移驻皖南泾县云岭。
东南分局在组织上受长江局领导,同时也受中共中央指示。
这里简述一下长江局。
1937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在武汉成立。
王明任书记,周恩来任副书记,委员有项英、博古、叶剑英、董必武和林伯渠。
项英兼中共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
李一氓与根据地"农民文化"建设研究
者 民众 茶 馆 , 号 召 每 个 农 救 会 会 员 都 要 认 得 五 百字 , 农 民妇女要进农 救会 , 不 信神信 鬼 , 破 除 迷 信 等 等 ”; “ 青 救 会 的 工 作 作 风 也 该 有 个 转 变, 除 了读 书 与 游 戏 之 外 , 知识青 年 , 也 还 有 别 的 工作 可做 , 一 个 小 学 附 设 一个 农 民识 字 班 , 一 个农 民 识 字 班 一 年 教 育 二 十 个 农 民 识 得 五 百 字, 那 真 功 德无 量 。 ” l 】 J 抗 战胜 利 后 , 他仍 一 以贯之地 坚持 根据地 文 化 工 作 应 以农 民 为 主 要 对 象 , 思想也更 为成
李 一 氓 是 一 位 熟 读 马列 主义 著 作 并 善 于思 考 的革 命 家 , 他 在 中 央路 线 方 针 指 引 下 领 导 群
众 开 展 文 化 活 动 的 同时 , 对 如何 结 合 实 际 , 进 一 步搞好根据地 的文 化建设 , 也 在 不 断进 行 总 结
熟、 系 统 。在 《 论 文 化 》一 文 中 , 他 进 一 步 从 文 化与文化任务 、 农 民文 化 与 经 济 的发 展 、 农 民文 化 的一 般 内容 、 农 民宣 传用 语 、 为 农 民 文 化 服 务、 消灭 文盲 、 反对封 建 文化及其 基础 、 文 化 与
大力发展“ 农 民文 化 ”, 其 思 想 集 中 反 映 在 他 的 《 五 四论 根 据 地 的 文 化 》 和《 论 文 化》 这 两 篇 著
述 中。
发 展 的文 化 。他 说 : “ 文化 , 作 为 社 会 经 济 的 上
淮安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设计
() 2原交际处东侧党史陈列馆 为一座二层歇…顶建筑 , 框架结构 , 建筑质量低劣 , 内部空间可改造性
不大 , 建筑风格与其他遗 留建筑风格极不相符。其东侧沿淮海路现有商业建筑体量与整体保护极不相 符, 规划建议拆除。 () 3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东与天颐医药公司综合楼相接 , 南与市卫校宿舍楼相邻 , 、 西 北与乐园
李 雯婷 , 玉宁 成
( 东南大学 建筑学 院 , 江苏 南京 209 ) 10 6
摘
要: 以一个典型历史地段 更新的实际工程为例 , 尝试利 用综合的分析评价 方式 , 解析空间
与人 , 间与 社 会 , 间与 文化 的关 系 , 结合 不 同 的设 计手 法 , 得 城 市 空 间 、 史 空 空 并 使 历
23内部空 间分 析 .
原交际处旧址保护修复完好( 如图 1 , )内部的庭 院空 问以及北 侧花 园的空间环境状况较好 , 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 东侧现有 党史 陈列馆所在院落则相形见绌 , 布局杂乱无章。 院布局规整 , 南 环境有 待改善。
3 创作理念 、
31 . 历史风貌的保护是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的前提 建筑是城市 的精神 , 历史建筑本身凝聚着城市 文化 、 历史发 展 的印迹。保留传统的城市建筑风格和特征 , 即是对历史建筑风貌的一种保}I 户l 。 苏皖边区政府 旧址遗留建筑保护较好 , 有原交际处和南院四幢一层硬山顶办公建筑 , 因而旧址纪念 馆应是基于对原有建筑风貌进行保护和整治 的扩建工程 。扩建部分的设计不仅要考察扩建总体部分本 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 还要处理好扩建部分与历史性建筑 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形象 的联系 与 过渡 , 从而保 持该历史性地段 内建筑文化的延续性。 在扩建部分的立面设计中应从 比例 、 尺度 、 材料 、 色彩等诸方面延 续和尊重原有建筑 , 与之取得协调与呼应 。 3 . 2以保 护为 前提 的更 新举措
方之《内奸》原型考
大城市条件更好的医院治疗。一路上,田玉堂与杨
第二件事发生在 1942 年底到 1943 年初,当时
曙以兄妹相称,并利用伪县长杨石斋的亲笔信和土
十九团的政委张彥 ⑧ 从高荡找到韩兰田,说自己的
匪头子高八鲶的名片,再加上金钱的打点,穿过了
爱人杨纯 ⑨ 肚子痛要流产,因后方医院条件较差,
由伪军、二黄、土匪、地头蛇层层把控的关卡。但
写了 《组长和女婿》 发表在 《说说唱唱》 第 4 期,
并得到了主编赵树理的推荐和好评,《文艺报》 还
二
田玉堂与韩兰田
完成于 1978 年的小说 《内奸》,其人物和事件
专文进行了评论。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 《乡长买
都有生活原型。编写组成员孙超给方之讲了一个爱
笔》《在泉边》《曹松山》《浪头和石头》 等小说,
方之曾在辅导青年作者写作时说:“小说不能
养。抗战爆发后,方之全家返回湖南农村避难。当
光靠编,乱编胡写成不了小说。小说要写自己熟悉
时方之才上初小二年级,没有书念,失业在家的父
的事物,熟悉的人,这些事这些人就发生在我们身
亲便教他作作文,为了训练他的形象思维能力,经
边,如实记述,稍有艺术加工,就成了,好比一盘
产党人代买枪支弹药、钢材煤炭;照看当时领导人
当时韩的货船正要去上海,于是便把钟的妻小带到
的父母、妻子儿女;营救革命人士等等。这其中最
船上。因沿途关卡查得很严,刘婉澜母子又无日本
大的有三件事,在 《内奸》 中皆有具体体现。
人发的“良民证”,无法从运河走,只能沿宝应
1942 年 7 月间,新四军三师第七旅十九团团长
方之 《内奸》 原型考
方之 《内奸》 原型考
◎翟永明
摘要:方之父亲对他的文学启蒙、他自身团委的工作经历以及赵树理的影响,决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今天又是我的故乡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日。
1943年3月18日,在刘老庄发生了一场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战斗。
我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的82位勇士,为了挡住3000多日寇对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突然袭击,进行了浴血奋战。
这些战士大多经过战火的锤炼,有的还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
他们决心以少抗多,拖住敌人,决不让我党政领导机关蒙受损失。
同时,为减少村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四连指战员决定撤到村外开阔地与日寇决战。
从拂晓到黄昏,敌人发动了5次冲锋,但在82位勇士面前,除留下200多具死尸,带走300个伤员外,未能前进寸步。
恼羞成怒的日寇集中了上百门山炮、迫击炮,向我四连阵地整整轰击了5个多小时。
四连勇士在弹尽粮绝,敌人炮火不停轰击的情况下,上好刺刀,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
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四连勇士全部壮烈殉国。
但日寇妄图合围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的阴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82烈士气壮山河的气概,激励了解放区的抗日军民。
朱德总司令在《论解放区战场》中,称赞82烈士是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陈毅代军长说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刘老庄的乡亲们待日寇刚刚撤走,就在当时我区长周文科带领下,趁春夜的黑幕含着热泪收殓了烈士忠骸,堆起一座3丈高的坟茔。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皖边区政府又用砖石砌成陵墓,在墓碑上刻着:“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
”此外,还设有一些纪念性建筑。
1946年9月,苏晓边区政府北撤后不久,82烈士墓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
淮阴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5年拨专款重修了烈士公墓并兴建了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80亩。
坐北朝南的拱形大门楼上,横书大字“八十二烈士陵园”,门两旁镌刻着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凌园中轴线偏北有壮志亭,八角飞檐,内置李一氓撰写的“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行文流畅,饱含激情,热烈歌颂了烈士们视死如归、杀敌报国的大无畏精神。
苏皖边区政府的实践为新中国治国理政提供经验
2019.5苏皖边区政府是华中解放区的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地方性最高联合政府。
她于1945年11月1日在江苏淮阴成立,标志着抗战胜利结束苏皖边区进入了一个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苏皖边区政府团结率领人民“贯彻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之主张及和平、民主、团结之正确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局部执政的成功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革命胜利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皖边区政府的神圣使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应运而生的苏皖边区政府,着力把苏皖解放区打造为民主建设模范区。
抗战期间,苏皖边区军民抵抗了数十万日伪军残酷的扫荡、清乡,进行了4万次以上的战斗,有二十多万人员伤亡和数百万人民财产遭受破坏。
苏皖边区政府建立民主政权,保卫着用血肉换来的胜利成果。
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之际,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内和平尚未实现之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在中国命运、中国前途的根本问题上与国民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苏皖边区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方针,使边区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受惠良多。
苏皖边区政府把苏皖解放区建设成跻身于全国民主建设的先进行列,对全国民主运动产生巨大的模范和推动作用。
两淮政治中心的确立,形成了对南京、上海的包围态势。
国民党借口苏皖解放区“威胁京沪”,集中二十余万兵力对苏皖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在谈判桌上提出“必须让出苏皖解放区”,作为商谈五个先决条件之一。
苏皖边区政府理政的鲜明特色为了忠实履行政府的神圣责任,苏皖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引领下,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在理政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形成了鲜明特色。
理政的目标明确,旗帜鲜明,深得民心。
《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指出:“本府为团结全边区人民,贯彻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之主张及和平、民主、团结之正确方针,加强本边区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保卫与进一步建设本边区,配合全国的民主运动,促成全国性的联合政府早日实现。
论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论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目录一、景点二、新四军纪念馆相关三、关于新四军的文学资料四、有关反映盐城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五、新四军盐城事记(来源:盐城晚报)六、附调查表和采访稿一、景点1、新四军纪念馆2、泰山庙3、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4、抗大五分校旧址5、重建新四军军部纪念碑6、盐城烈士陵园7、盐南战斗烈士陵墓二、新四军纪念馆相关(一)简介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给盐阜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和这座人杰地灵的沿海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具体位置:2、馆舍组成该馆由主馆区、建军广场(铜马广场)、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部分组成。
(主馆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坐落在建军东路北侧,于1986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
据有关数据显示,主馆区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50亩。
共分群雕、碑林、展厅、园林四个景区。
广场正中立有一座11.75米高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的正面为李先念的题字,背面刻有黄克诚写的《盐阜会师记》碑文,碑前有喷泉。
广场东西两侧屹立着“英勇战斗”和“拥军支前”两组高5米、宽7米的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半圆雕、高浮雕组合的高大的红色花岗雕塑。
桥头两旁各有一座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少先队员塑像。
两侧碑廊分别陈列着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知名书法家作品的石碑120余块。
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造型体现新四军的“四”字,正面上方东、西各有一幅“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和“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的花岗石阴雕画。
两幅中间是新四军佩戴的“N4A”臂章图案。
门前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
大厅左面墙上,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江淮英杰,卫国干城”,高度评价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右面墙上,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用血换来的!”教导后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正面巨幅屏风上,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屏风两旁挺立着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五位领导人的雕像,使人感受到“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军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取消新四军的图谋,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坚强意志。
淮海戏溯源
淮海戏溯源作者:***来源:《寻根》2020年第04期淮海戏,江苏省地方戏之一,又称淮海小戏、小戏。
因其早期多为走村串户,上门卖唱、乞讨的民间艺人,故又被群众称为“唱门头词”。
历史上流行于江苏省连云港、淮安、宿迁及徐州、盐城等市部分县区。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别。
其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
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海地区北接豫鲁、南连吴地,淮海戏的总体风格也是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
淮海戏扎根农村,生活气息浓郁,唱腔优美动听。
男腔高亢,雄浑有力;女腔委婉,柔润甜美。
它的伴奏主弦是板制三弦,也伴之二胡、笙、笛、琵琶等乐器。
其表演形式简便灵活,早期是拉着二胡走唱、站唱;后来有坐唱,逐步发展演变为舞台表演艺术。
淮海戏原始曲调多数吸收本地民间小调,传唱民间故事,深受淮海地区人民的喜爱。
源自民间说唱衍生多个剧种淮海戏的发展,根系于苏鲁交界淮海地区民间,与流行于山东的柳琴戏和安徽的泗州戏曲唱腔近似,有人研究说应是同根同源,笔者认为此说不无道理。
据《泗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山东历城说唱艺人唐大牛、唐二牛兄弟,家徒四壁、穷困潦倒。
他们听说南方经济较好,于是沿路卖唱乞讨来到苏北海州(今连云港)一带。
当地有邱、葛、杨姓三人拜他们为师,从其学艺。
在海州卖唱期间,他们在原有唱腔的基础上,结合海州一带地方小调,形成以“怡心调”“拉魂腔”为主的新唱腔。
说唱的内容多数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如《劝嫁》《骂鸡》等,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后来葛姓去山东传艺,发展成柳琴戏;邱姓去泗州卖艺,发展成泗州戏。
其他仍然在海州一带说唱,群众称唱小戏,就是淮海戏的前身。
由于淮海戏、柳琴戏、泗州戏唱腔都有尾腔翻高的特点,同有“拉魂腔”基础,所以说它们都源自清初“海州小戏”。
苏北抗战文艺运动中的淮海戏
牢房里有一个俘虏天一会儿唱小戏。
李一氓听后,赶忙让士兵带来俘虏。
人称马大个子的俘虏很快就被带来了,发现他果真唱过戏,是被抓来当兵李一氓在向他宣讲我党的宽大俘虏政策后,戴罪立功。
后来,马大个子还在抗战中立了功。
淮海戏得以快速的发展,潘长发等淮海戏工农作涌现出大量宣传抗日剧目,文艺工作者。
《李月《三星落》《十里好《晴天》等淮海戏在根与淮海实验剧团受到李一氓的表彰,并奖给新四军第三师阅兵庆祝淮海戏《小板凳》被东灌沭边区中学组织学生成首演汤增桐所作的淮海戏《三星落》,其内容为一个伪军大队长怎样在妻子赵桂芝及中共地受到新四军三师师抗日战争已进入反攻阶不仅要加紧训练,准备还要开展政治攻势,对敌伪军进一道底幕,观众从三面看戏。
用铜盆装上豆油,花捻点燃,作舞台照明。
扮演战士即借军衣,姓则向看戏的观众借用,具,有时还将真树砍下搬上舞台。
海戏《柴米河畔》基础上,《柴米河畔》律,创作小戏新腔区根据地流传,海戏女腔艺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是淮海戏中最美的声腔。
四、小 结1945年8月产党依靠文、武两支大军的配合奋战,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1945市政府在城南公园召开万人大会,阴解放,五百多名淮海戏、员参加演出致贺。
1945淮阴成立,苏北全境解放,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民所有制淮海戏剧团——大众淮海剧团。
解放战争年代,艺人们肩背步枪,北,编演了为现实服务,州》《大后方》《三世仇》1943年,李一氓在淮海区抗战全面爆发。
注释与参考文献韩庆.中国近代航运发展史 晚清篇2012:页)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曹建林.苏北根据地抗战文艺研究[J].档案与建设,。
苏皖边区政府观后感
缅怀我们的李主席——观苏皖边区政府有感4月13号下午,我们来到了苏皖边区政府遗址。
离得老远,我们就看见了质感粗超的石砌大门,没有石狮看上去很是简朴。
走进石门,顺着窄窄的青石板路就来到了旧址入口。
青砖、青瓦和若有若无的草木香,正应了古色古香四个字。
这样神圣的地方,让我的心也不禁肃穆起来。
石板路有些潮湿,那头是两株白玉兰。
别的地方白玉兰都已经凋谢,唯有这儿的一株还在盛开。
在玉兰层层盛开的纯白花叶下便是正堂了。
正堂里仅有两张八仙桌和四把椅子,两侧是楼梯,踩上去吱吱直响。
楼梯末端一抬头是个小牌:“李一氓会议室”。
“李一氓”?忽然想起老师说过李一氓先生,他是我们苏皖边区政府的主席,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想着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带着苏皖边区政府在敌后发展壮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崇敬。
下了楼,我们来到李一氓主席的事迹馆,为数不多的照片、简朴的遗物,把我们的心拉向了那个时代。
就是这样一位革命老人,这样一位顽强的战士,将边区政府建设得生机勃勃。
照片上的老人笑容可掬,强烈的革命精神、一心为国的正义感和他亲民、爱民的作风、刚毅的性格,全在这打动人心的笑容中了。
当我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踏出馆门,一眼就看见几株修竹在闪烁着光芒,仿佛老人精神的写照。
沿着小径又是一间卧房。
仅有十几平方的小屋中,只有一张字案和一张床,一切都保持着以前的样子。
用到发白的毛笔搁在砚台边上,是在题写建设边区大地之案吗?整齐而稍稍发黄的被子能看出折痕,是不是又彻夜无眠?为了边区,李一氓主席已经付出太多太多!卧室旁边是一个小园,园内有个小小的石碑,上面题写着:“李一氓同志骨灰敬撒处”。
建设边区政府还不够,最后李一氓主席将身体都献给了淮安大地!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我真的被深深震撼了。
转过小园就是出口了。
我看见一棵常青的松柏傲然挺立。
忽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会有这么多植物了:玉兰象征清廉、修竹代表气节、松柏表达正义,这是鞭策、是激励,让革命者向上、向上、再向上,也是让后来者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次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之旅,让我收获颇丰!。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的建立及其重要贡献
为 了搞好 生 产 自救 , 展农业 生 产 , 发 苏皖边 区
政府 十分 重 视水 利 建 设 。据 钱 正 英 回忆 , 皖 边 苏 区政 府成 立后 , 被 调 到 苏 皖 边 区政 府 水 利 局 任 她 工程科 科 长 , 负 责 以高 邮 为 中 心 的运 河 南 段 堤 并
斋、 蒋鸿芳 、 周公望 、 玉 书和沙 贵章 等人 , 被正 李 或
法, 或被判 无 期徒 刑 。 14 9 6年 初 , 结 合 审 查 公 民权 , 贴 红 、 、 又 张 绿
于颁 布 商 标 注 册 办 法 》 , 护 了边 区 工 商 企 业 J保
产 品商标 的专 用权 不被 少数 奸商 假 冒。苏 皖边 区 政府 发放 了工商业 贷 款 , 为吸 引 民间资金 , 部分 把 公 营工 厂改 为 了公 私 合 营 , 积极 开 展 贸 易 进 出 并 口活 动 , 解决 了供 销 问题 。
( ) 力发 展 了工 商业 三 大
为 了安定 社会 秩序 , 边 区 开展 了声 势 浩 大 全 的惩 奸反 特 运动 , 镇压 了一 批罪 大恶 极 、 民愤 极大
的汉 奸 、 特务 。如 苏皖 边 区的大 汉奸 刘湘 图 、 宓志
为 了搞 活经 济 , 展 工商业 , 皖边 区政府 一 发 苏 是停 止 使用 法 币和 白银 , 禁用伪 币 , 以华 中银 行发 行 的华 中币作 为 唯一 货 币 。二是 14 9 6年 4月 l 8 日, 皖边 区政 府 对 外 颁 布 了 《 皖边 区 政 府 关 苏 苏
设华 中解放 区 , 争取 全 国和平 民主的实 现 , 决定 统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一氓与苏皖边区政府李一氓,大家都尊称他“氓公”。
1990年12月4日,曾经担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同志以87岁高龄谢世,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的与世长辞,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无限忠诚的老共产党人,淮安人民失去了一位备受敬仰的老领导。
一氓同志生前曾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
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其他任何称谓。
不开送别会和追悼会。
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大地上”。
一氓同志的高贵品质、高风亮节和无私胸襟,使我们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
一氓同志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彭县,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秘书长,皖南事变后辗转来到淮阴。
历任淮海区行署主任、中共淮海区党委副书记、中共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等职,对巩固淮海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李一氓被推选为苏皖边区政府主席。
正如李老诗中所述:“风雨六塘堤上下,八年长与国销磨”。
一氓同志把自己的青春壮年,人生中最美好和宝贵的年华都贡献给了淮安人民。
处在抗战胜利结束、国内和平尚未实现的历史转折关头,李一氓和刘瑞龙、方毅、韦悫、季方等主要发起人,根据党中央关于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和“同意成立苏皖行署或由边区政府统一行政”的指示,在已经完全统一的广大苏皖解放区,积极筹备组边区联合政府,以铁的事实“还政于民”。
经过近一个月紧张的准备工作,苏皖边区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城宣告成立。
一氓同志在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时正值42岁,是一个黄金铸成的年龄,人的精力、智慧、经验都处在高峰值上,为了让人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政府,进一步建设和保卫本地区,1945年12月10日,李一氓接受了《新华日报》(华中版)记者的采访,就边区政府施政方针作了具体阐述。
为团结全边区人民,贯彻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主张及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加强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建设,配合全国的民主运动,促成全国性民主政府早日实现,在李一氓的主持下,1945年12月3日,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根据民主统一战线的原则及边区的具体情况制订《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月底经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审议通过),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
这个纲领明确提出了苏皖边区政府施政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了保障民权、巩固与扩大人民自卫武装、加强民主建设、改善民主政策、增加工农业生产、实行财政收支统一、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生平、改进健全司法制度、确立男女平等、主张民族平等等十项具体任务。
1946年2月,李一氓在《民主建设》创刊号卷首篇上发表了《苏皖边区地位》的重要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苏皖人民创建根据地的功绩和经验,并满怀信心的号召人民:“我们在这个平原上流了血,打了敌人,过了八年的敌后生活,保卫了人民,保卫了国土,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个有八年历史的解放区,我们还要进一步把它富裕起来,繁荣起来,彻底的民主起来,更好地文化起来。
”在苏皖边区政府一年的任期内,一氓同志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政权机构,前后颁发了53个法规、法令。
1945年12月上旬,李一氓指出:“不管目前形势怎样,将来局势有何种变化,我相信苏皖边区目前70个县(即53个旧县治)必将以民主政治的制度来存在。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苏皖边区政府在民主建设上采取一些重大改革措施:(1)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参议会,发挥监督作用。
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成立后,在生产救灾,动员人民保卫家乡,保卫土地,争取自卫战争胜利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政策,实现民主政治;如第二副主席季方,为“第三党”领袖之一,第三副主席韦悫博士,曾在孙中山大总统府下任秘书。
(3)废除保甲制,民选基层政权。
通过民主选举改造基层政权,使全体人民受到了一次民主教育,加强了人民管理政权和政权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4)组织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边区群众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仅5分区,至1946年5月工农青妇会员就发展到90余万人。
(5)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行为。
1945年12月30日,李一氓主席在边区临时参议会上要求各级政府“严治贪污,树立廉洁政治,制订统一惩治贪污条例,严格审计制度”,堵住了贪污腐败政策上的漏洞。
创造了继陕甘宁边区等先进地区之后华中的一个民主政治模范区。
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之初,摆在李一氓面前的是八年抗战留下来的经济创伤,他和边区政府其他领导人一起,把经济建设作为民主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来抓,在经济建设上开创了新局面。
(1)全区动员,生产救灾。
1946年春,边区发生了40年不遇的灾荒,挣扎在死亡线上急需救济的灾民多达420余万人,边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救灾,比如发放农业贷款、发行救灾公债,实现减租减息、互助合作组织生产等。
据不完全统计,边区各级政府用于救灾的粮、钱、物,折合华中币3.84亿元。
在此期间李一氓亲自抓了苏皖第六专署(淮海区)抗灾救灾的典型,召开大会明令褒奖,并在全区推广他们的经验,帮助人民树立战胜灾荒的决心。
(2)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
1945年冬至1946年春,边区最浩大的水利工程是京杭运河的春修工程,工程全长300公里,共投资5000万元。
全边区共疏浚大小河流97条,总长650余公里,挖土约1000余万方,受益面积超过200万亩。
(3)积极扶植工商业。
建立一批日用品工厂,例如淮阴光华化学厂、淮阴卷烟厂等,日用品等能基本满足边区的军需民用。
(4)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迅速恢复。
苏皖边区以淮阴为中心,修复公路2127公里,水路方面,以运河、串场河为重要干线,各主要城镇均可通航。
全区邮政干线以清江为中心,共14条,计1600多公里,连同各支线,全边区邮路3850多公里,还架设电话线1250公里以上。
(5)重点发展食盐的运、产、销,为增加财政收入提供保证。
如此等等,都有力促进了边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又极大地巩固了胜利果实。
苏皖边区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也日臻繁荣。
由于李一氓酷爱并重视文化工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之日,便是苏皖边区文化蓬勃发展之时。
在李一氓的倡导和支持下,华中解放区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学术活动空前活跃。
1946年3月18日至4月27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中军区在淮阴召开规模浩大的华中宣教大会,与会代表881人,历时一个多月。
这次大会可以说是边区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的大检阅和总动员,有力地推进了边区宣传、文化、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李一氓任职期间,他十分关心新闻出版事业,边区政府创办了《民主建设》、《边区生活》两个刊物,还经常亲自撰写重要文章,并为《华中少年》创刊号题词。
他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苏皖边区政府制定的《苏皖边区国民教育实施发(草案)》,被推广到全解放区。
李一氓同志还经常到学校考察,解决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在当时政府财力很困难的情况下,李一氓同志还决定给予大学教师高于一般干部的特殊供给,仅一年多时间,全边区8个行政区仅中等以上学校就创办了94所,包括一个建设大学,一个工专,两所军事学校,六所师范学校,一个医务学校,一所新闻专科学校,六所综合性干部学校,以及大部分的普通中学。
由于苏皖边区政府的存在,淮阴城成为当时华中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李一氓强调:“政府本身必须以更大的力量来巩固这个区域,协助华中军区司令部,加强一切军事设施,保卫边区,保卫政府”。
因此边区政府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把民主建设与巩固人民自卫武装工作结合起来。
6月全国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重点向苏皖解放区发起进攻。
李一氓亲自兼任自卫备战后勤动员局局长,统一指挥两淮地区的后勤工作。
在边区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广大复员的抗日战士和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纷纷投入自卫战争的最前线,各县都成立了参战团,进行紧张的战术训练;土改运动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积极分子被吸收到民兵中来,各地陆续建立了区大队部、县支队部及分区民兵司令部,仅一分区就发展民兵66000多人。
广大民兵开展了射击、投弹等技术训练,大大增强了战斗力。
另外,各行各业积极支前,工农商学兵都卷入了支前的热潮,组织了数以千计的支前大军,抬担架、运粮草。
留在家的男女老少则纷纷组织起生产大队、姐妹团等,尤其是妇女,与男人一样吆牛扶犁,为争取胜利而忘我劳动,争做贡献。
9月中旬,苏皖边区政府北撤,李一氓等领导人继续进行战略动员、组织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两淮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和宿北战役的繁重支前任务。
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一氓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携夫人王仪故地重游来到淮阴,视察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当时的旧址千疮百孔,一块江苏省人民政府刚刚颁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挂在断墙残壁上。
面对这一段凝固的历史,面对这一段曾经叱咤风云的阵地,一头白发的一氓同志感慨万千。
半响才对有关同志讲,这儿可以树一块石碑,我写碑文,以作纪念。
语缓声慢,却发人深省。
1985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旧址成立了纪念馆,一期工程修复并对外开放。
纪念馆的领导同志曾专程进京向一氓同志汇报,体弱多病的一氓同志亲切接见,并一再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你们办馆,千万不要宣传我个人,要宣传党的领导,宣传群众,把它办成传统教育阵地。
一氓同志还讲起了廉政,讲了党纪党风问题。
谈起不正之风,他声色俱厉,而谈起苏皖边区政府,谈起他魂牵梦绕的淮阴,声音柔和了。
他讲:淮阴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还要发展。
讲起淮阴的地形地貌,讲起淮阴的历史,一氓同志兴奋的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同志溘然逝世,一氓同志生前在遗嘱中嘱托中央领导同志把他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
1991年03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的蒋光化同志来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视察参观,确定李一氓同志骨灰盒安放在“旧址”后院,地面堆放假山石,定名“李一氓同志骨灰敬洒处”。
1991年04月17日,在中顾委原副秘书长黎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孙家正、市委原书记黄冰和李一氓同志夫人王仪及其子女、李一氓生前好友等近四十人的护送下,乘米格8型直升机从洪泽、淮安、涟水、泗阳上空将李一氓同志的部分骨灰洒向祖国大地后,将剩下的李一氓同志骨灰安放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后院假山下面。
1991年3月,由中共淮阴市委申报,经江苏省委宣传部同意,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增设“李一氓生平陈列室”,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亲自题写了馆名,于1993年5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联部原部长李淑铮、李一氓夫人王仪以及省市领导参加了开幕仪式。
2003年纪念馆对李一氓生平陈列室进行了维修改造。
该陈列室位于交际处后侧,除了大量的图文展示外,还陈列了部分李一氓同志的使用过的物品及著作,对李一氓同志的革命生涯做了全面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