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合集下载

外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外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外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方法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足球、篮球等高强度运动中。

这种损伤会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

因此,康复训练对于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疼痛缓解外侧副韧带损伤后,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为了缓解疼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冰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冰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3-4次。

2. 热敷:在疼痛缓解后,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2-3次。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二、肌肉强化外侧副韧带损伤后,由于受伤部位的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需要进行肌肉强化训练。

肌肉强化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重建,预防再次受伤。

具体方法如下:1. 伸展训练:可以进行踝关节的伸展训练,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

可以坐在椅子上,将受伤脚的脚跟放在地面上,然后将脚尖向上抬起,保持5秒钟,再放下,每次进行10-15次。

2. 强化训练: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强化训练,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可以使用弹力带或者举重器材进行训练,例如踝关节屈曲和伸展、外翻和内翻等动作。

3. 平衡训练:可以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使用平衡板或者单脚站立等训练方法。

三、功能恢复外侧副韧带损伤后,受伤部位的功能需要逐步恢复。

具体方法如下:1. 步态训练:可以进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步态和步伐。

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2. 运动训练:可以进行轻度的运动训练,例如慢跑、跳绳、自行车等,以逐渐恢复运动能力。

3. 功能评估:可以进行功能评估,以了解受伤部位的恢复情况和进展。

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例如踝关节运动范围、平衡能力、步态等。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汪学松,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翟吉良【关键词】踝关节踝关节前方有胫骨前肌肌腱和趾长、长屈肌腱,后方有壮大的跟腱,较少发生前后方向的不稳固和软组织损伤。

而踝关节内侧仅有三角韧带,外侧仅有外侧副韧带和腓骨长短肌肌腱,相对较薄弱,易发生损伤。

临床上常常碰到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的损伤,可是常常有医生不重视,致使延误医治,后期发生踝关节不稳及骨关节炎。

1 踝关节应用解剖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距骨位于由内、外、后三踝组成的踝穴内。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

双侧的关节面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胫腓骨下端由顽强的骨间膜和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和横韧带连接在一路。

踝关节前后较松弛,以利于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内外侧韧带较顽强,以维持踝关节的稳固。

内侧为三角韧带(也称跟胫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止于载距突上部,深层呈三角形止于距骨颈及体部。

外侧副韧带可分为跟胫、距胫和距腓三束,较薄弱,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止于距骨颈。

距腓后韧带为外侧副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止于距骨滑囊后缘,止点宽大。

跟距韧带为关节囊外韧带,起自外踝尖端,向后内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后上方。

Ozeki[1]通过12例新鲜冰冻标本的研究说明,当踝关节跖屈°时,距腓前韧带达到最长,张力最大,现在易发生距腓前韧带断裂,而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那么别离在踝关节背伸18°、°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跟胫韧带,即内侧三角韧带,在背伸°时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2 相关的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运动机制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 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因此使下胫腓联合韧带紧张,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面贴紧,使踝关节稳固,因此背伸损伤易发生骨折。

跖屈时,距骨体较宽的部份滑出踝穴,较窄的部份进入关节内,踝穴变窄,同时,下胫腓联合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易发生韧带损伤。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参考PPT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参考PPT
踝关节侧副韧带 损伤
1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扭伤右称“踝缝伤筋”. 包括踝部韧带、肌腱顿号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主
要是韧带的损伤
2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的组成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成。
3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4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5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15% 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
27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指征: 严重3度损伤合并 1 外踝较大撕脱骨折 2 较严重踝内侧损伤 3 距骨骨软骨骨折
28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非手术治疗:不少于10周 腓骨肌力量训炼 跟腱牵拉 踝平衡板和平衡盘练习 绷带和支具外固定
29
30
31
32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 机械性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失败 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类:
其足趾部做牵引拔伸,同时轻轻摇动关节,并配合逐 渐向内翻牵拉,然后再做足部外翻动作,重复3-5次。 5)在损伤局部施擦法,以透热为度,然后用推抹法自上 而下理顺筋肌。局部可加湿热敷。
21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2、外侧副韧带 1)患者侧卧位,健肢屈曲,患肢伸直,自小腿下端经内
踝足弓部施按揉法或滚法上下往返操作。重点在内踝 下方,手法宜轻柔。 2)在内踝下用掌根或鱼际揉法,配合按揉商丘、照海、 太溪等穴。 3)施拔伸法摇法。术者以一手托住患足跟部,另一手握 住其足趾部做牵引拔伸,在拔伸同时轻轻摇动踝关节, 并配合足部逐渐向外翻牵拉,然后再做足部内翻动作。 4)在损伤局部施擦法,以透热为度,然后用揉抹法自上 而下理顺筋肌,局部可加用湿热敷。
17பைடு நூலகம்

怎样处理韧带损伤

怎样处理韧带损伤

禄明人们进行剧烈的运动时,经常会出现韧带损伤等现象。

韧带是骨头与骨头之间连接的组织,是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运动时容易造成韧带损伤。

在日常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崴脚即踝关节韧带拉伤;还有就是膝关节韧带损伤,这两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韧带损伤。

一、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脚踝关节部位损伤。

因为胫腓韧带联合韧性度高且具有很强的弹性,不容易造成损伤;内侧副韧带覆盖的面积较大,相对来说韧带纤维更为细密与坚韧,所以,内侧副韧带发生损伤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外侧副韧带就不同,其很容易就会发生韧带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使恢复的时间延长,并且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比如在日常的走路或上下楼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崴脚,甚至是在进行需要用到下肢的体育运动时,脚踝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一)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发生损伤1. 发生损伤的原因当你在进行跑或跳等动作时,当腾空要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一不注意一只脚落到别人的脚背上或者踩空时,踝关节运动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关节内外受到激烈的拉扯,造成外侧副韧带发生 损伤。

2. 损伤后的症状发生损伤过后脚的外侧部会产生疼痛感,并渐渐肿胀,损伤的轻重程度与伤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踝外侧韧带发生损伤可以持重、跛行,关节会发生肿胀,在局部位置会有阵阵压痛。

踝关节内翻试验,也就是一手将踝关节上方固定小腿,另一只手握住外缘的踝关节内翻,虽然疼痛会加重,但踝关节是稳定的,没有什么异常活动。

如果踝外侧韧带是完全断裂的病状,则伤者是不能持重,外踝部位有剧烈的疼痛、严重的肿胀,皮下还发生了瘀血;在进行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过程中,损伤处剧烈疼痛,同时会有踝关节不稳与异常活动。

3. 损伤后的处理韧带在发生损伤后,首先要马上进行应急治疗,利用冷水对伤处进行浸泡治疗或用冰块对伤处进行按摩,在冬季要注意防止冻伤。

其次用绷带对伤处进行加压式包扎,并且让包扎部位尽量静止不动,减少损伤部位运动后的再次损伤,有利于缓解局部的肿胀、瘀血,减轻疼痛感,利于进一步的治疗恢复。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包括踝部韧带、肌腱顿号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主
要是韧带的损伤
踝关节生理结构

踝关节的组成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成。
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15% 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
病因病理

踝关节扭伤是由行走时不慎踏在不平的 路面上或腾空后足跖屈落地,受力不均, 而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造成踝 关节扭伤。 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尤以跖屈内翻 损伤多见。 跖屈内翻位拉伤,造成踝部外侧的距腓 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刻用冰敷止血。推拿应视出 血程度在伤后24-48小时才能进行。 2、急性期足宜固定,用弹性绷带包扎固定1-2 周,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应内翻位固定,外侧副 韧带损伤者应外翻固定,以减少损伤韧带的张 力,有利于韧带的修复。 3、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避免重复损伤。

急性损伤治疗

临床表现
X线检查: 踝关节正、侧位 踝穴位 应力位
临床表现
应力位
临床表现
应力位
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手法:揉法、滚法、拔伸法、摇法、 扳法、擦法等。 3、取穴与部位: 外侧副韧带:阳陵泉、足三里、丘墟、 解溪、申脉、金门等穴及外踝部。 内侧副韧带:商丘、照海、太溪及内踝 部。
急性损伤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 严重3度损伤合并 1 外踝较大撕脱骨折 2 较严重踝内侧损伤 3 距骨骨软骨骨折
慢性不稳定治疗
非手术治疗:不少于10周 腓骨肌力量训炼 跟腱牵拉 踝平衡板和平衡盘练习 绷带和支具外固定
慢性不稳定治疗
手术治疗: 机械性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失败 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类: 1 解剖修复方法 2 非解剖性重建方法

想彻底解决踝关节韧带损伤,需要看这个!

想彻底解决踝关节韧带损伤,需要看这个!

想彻底解决踝关节韧带损伤,需要看这个!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约占全身所有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1/4,为关节韧带损伤发生概率中第一位,严重的韧带损伤可以导致踝关节发生:①急性严重的韧带损伤伴关节破坏;②单次的创伤或反复的“过度使用”造成程度较轻的韧带损伤,导致关节发生非破坏性的、显微镜下可见的病变;③加重关节原先存在的病变。

与骨折和脱位不同,踝关节韧带损伤有时候未能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足够重视,对其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遗留疼痛、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骨关节炎等后遗症,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显著的影响。

踝关节扭伤后59%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伤后较伤前运动水平下降,甚至日常生活受限。

接近40%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易致反复扭伤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

【应用解剖】踝关节韧带组成包括3个部分:1.外侧副韧带组成结构可分为三条韧带(图1):图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①距腓前韧带厚2~2.5mm,宽6~8mm,长约2cm。

向后附着于外踝前缘,向前附着于距骨颈,韧带的朝向与踝关节的位置相关,在跖屈其平行于足的纵轴,在背伸则几乎垂直于胫腓骨,此韧带在背伸或自然位较松弛,而在跖屈或内翻,内旋位时韧带张力增加。

②跟腓韧带比距腓前韧带强壮,向上附着于外踝尖端,向下附着于跟骨外侧面,向后内呈30°走行,是唯一的关节囊外韧带。

③距腓后韧带为最强壮的外侧稳定结构,距腓后韧带有3条,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走行,止点较宽,附于距骨的外侧结节及附近部分;而外侧距跟韧带(越过距下关节)位于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之间并与二者交织融合。

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张力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最多。

2.内侧副韧带(亦称三角韧带,图2)图2 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分浅深二层:浅层起于内踝前丘部,远端大部分止于舟骨和载距突的上部,深部或三角部及跟舟跖侧韧带,小部分止于距骨,亦称跟胫韧带;深层粗大(包括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起于内踝后丘及前,后丘间沟,止于距骨,舟骨及跟舟跖侧韧带,能限制距骨侧向移位。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Ⅳ°损伤的治疗进展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Ⅳ°损伤的治疗进展
l 应 用解 剖及 力学机 理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2— 53 2 l )8 02 0 17 22 (O 10 — 08— 2
度踝 关节外侧 副韧带 损伤 的长期 随访 结 果采 取 手术 治疗 , 期 经长 随访 , 了 良好效 果 。乔晓 红 报道 对 4 取得 5例踝 关 节 内翻位 韧 带损 伤的患者 分组采用 手术及非 手术 治疗 , 6个月 一 经 9年 随访 , 其 中手术组取得 较好疗 效。 322 开放手 术韧 带解剖 重建 K rsn】 .. alo 【 s 研究 表 明 : 急性踝关 节外 侧副韧带 断裂的患 者 即使通 过合 适 的保 守治 疗或 手术 治疗 , 仍有 3— 0 的患者不 能恢复踝关 节功 能, 2% 产生慢 性外踝 不稳 , 韧 带解 剖重建术 , 术简单 , 手 长期疗效 好 。唐三 元 临床 总 结 : 为 认 非解 剖重建后易 发生关 节退 行性 改变 与 此有 关 , 议解 剖重 建 方 建


伤: 韧带部分撕裂或部分从附着点撕脱 , 肿胀和疼痛严重 , 功能明 显受 限。 Ⅲ。 : 带完全撕裂 或撕 脱 , 伤 韧 肿胀 迅速 , 痛剧 烈 , 疼 功能
完 全受限 。唐 农轩 将韧 带损 伤分 为 损 伤 : 。 , I 轻 距腓 前 韧 带部
4 小 结及展望
随着人 们生活水 平的提 高 , 人们 对踝 关 节损 伤后 恢复 运 动 的
2 8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dcl n s h  ̄ me 2 1 年 第 9 ekMei dA kT e aA Me c 0 1 卷
第 8期
急性 踝 关 节 外 侧 副韧 带 Ⅲ。 ~Ⅳ。 伤 的治 疗 进 展 损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PPT课件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PPT课件
III级:ATFL和CFL完全撕裂土关节囊破裂土PTFL撕裂。明 显肿胀,踝关节外侧及足跟部皮下淤血,踝关节前外侧及 ATFL、CFL压痛。
可编辑课件PPT
12
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4.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前抽屉试验 1
2 内翻应力试验
MRI检查 6
诊断 方法
3 正侧位X线检查
居关节后外侧较atfl位于踝关节的后方位置较深起自腓骨外踝内面的指状窝呈三角状水平向后内侧走行行走于距骨后面而止于距骨后突外侧结节上方为胫腓后韧带及胫腓横韧带毗邻足拇长屈肌腱越过其内后方进入足底局部有纤维与腱鞘融合与距跟外侧韧带共同参与构成腓骨肌上支持带的内侧壁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与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前韧最为薄弱且在踝关节屈曲内翻的各
个角度下,距腓前韧带最先受到应力并
且受到的应力最大。
可编辑课件PPT
1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分级
I级:ATFL拉伤,未断裂。轻度肿胀,外踝皮肤无或少量皮 肤淤血,ATFL韧带压痛,无或轻度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负 重困难。体查未见松弛。
II级:ATFL完全撕裂土CFL撕裂。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局 部肿胀,皮下淤血,踝关节前外侧压痛。踝关节无或轻度松 驰。
可编辑课件PPT
16
手术治疗指征: 严重3度损伤合并 1 外踝较大撕脱骨折 2 较严重踝内侧损伤 3 距骨软骨骨折
可编辑课件PPT
17
慢性不稳定治疗
非手术治疗:不少于10周 腓骨肌力量训炼 跟腱牵拉 踝平衡板和平衡盘练习 绷带和支具外固定
可编辑课件PPT
18
手术治疗: 机械性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失败 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类: 1 利用局部组织的重建手术 2 利用肌腱的重建手术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

38147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连晨宇,王安鸿,熊世凯,杨帅,郭秦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191)[摘要]反复的踝关节扭伤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通过韧带修复手术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解剖修复,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

当受损韧带的质量允许时,推荐进行解剖修复。

当韧带残端无法修复时,则应考虑采用韧带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进行解剖重建。

踝关节镜是踝外侧副韧带手术的常用辅助工具,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效果。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不稳定;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赛事中最常见的突发性损伤。

特定的或有风险的运动、竞技强度等即为踝关节扭伤的外在危险因素[1],因此,踝关节扭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有高达40%的比例[2]。

在美国,由于脚踝扭伤而至急诊就诊的比例超过10%[3]。

75%的脚踝损伤都会涉及外侧踝。

其中,90%的踝关节扭伤涉及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 TFL),50%~75%涉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只有10%涉及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4]。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也具有一些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踝关节扭伤患者常见的主诉是:自觉踝关节不稳,尤其于不平地面行走时、反复内翻或旋后扭伤、踝关节活动时疼痛。

除此之外,有55.0%~77.2%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长期伴有残余症状。

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可以由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导致。

机械性不稳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重复性应力引起的韧带的解剖学改变。

通过临床检查或应力位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存在韧带松弛所引起的不稳定,其病理机制是踝关节病理性的松弛,如距腓前韧带和(或)跟腓韧带陈旧性撕裂,并常合并有或导致滑膜炎、软骨损伤、骨赘形成、退行性改变等。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鉴别诊断
本病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症状典型,一般不难确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3.跟腱断裂:
疼痛较为剧烈,常伴有出血,当出血量 多时可看到皮下淤血、青紫等,有时局 部可摸到凹陷。患侧无法单腿站立或踮 起脚尖,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 损伤当时伤者可听到肌腱断裂的声响。
传统康复技术 推拿技术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 健康宣教
1.踝部骨折:
踝部扭伤史更明显,局部肿胀严重,疼痛 更剧烈,踝关节功能活动丧失,不能行走。 骨折处严重压痛,有时可触及异常活动或 骨擦音。X光片检查即可确立诊断。
三、鉴别诊断
本病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症状典型,一般不难确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2.关节骨软骨损伤:
由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的关节软骨 的破坏,不一定伴有局部肿胀,时有卡 顿感和疼痛感。MRI检查可确诊。
Ⅰ度损伤为轻度扭伤,侧副韧带仅有扭伤而无撕裂,轻度肿胀,无或仅有轻 度功能障碍,无关节不稳。 Ⅱ度损伤为中度扭伤,侧副韧带有部分撕裂,中度肿胀,丧失部分关节功能, 轻度关节不稳。 Ⅲ度损伤为重度扭伤,侧副韧带完全撕裂,严重肿胀,患肢不能负重,关节 不稳。
三、鉴别诊断
本病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症状典型,一般不难确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2. 踝关节被动内、外翻并跖屈时,局 部疼痛剧烈。如足内翻跖屈时,外 踝前下方发生疼痛,且有明显局部 压痛。
一、病史及临床表现
3. X光片可排除外踝部的撕脱骨折。被 动强力使足内翻或外翻位,在此应 力下拍摄X光片,可见踝关节间隙明 显不等宽或距骨脱位的征象,则提 示韧带完炼
2. 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避免重复扭伤。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恢复到踝关节全范围的活动度。 (2)加强踝关节各肌群的肌力训练:使用弹力带或踝关节训练器进行 等张抗阻肌力训练,使用等速肌力训练仪进行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 静蹲训练,蹬踏训练,上下台阶训练,提踵训练。

踝关节韧带损伤 病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 病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病案
病案:踝关节韧带损伤
主诉: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现病史:
患者,男性,30岁,因右踝关节剧烈扭伤来就诊。

患者回忆
起他在进行激烈的运动活动时不慎将右脚踝扭伤,之后立即感到剧痛,并出现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患者未用任何药物治疗,上周开始自行休息。

然而,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前来就诊。

既往史:
无相关疾病史。

家族史:
无相关疾病史。

个人史:
患者无任何过敏史,不吸烟,偶尔饮酒。

查体:
右踝关节疼痛,肿胀,有明显压痛。

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行走。

在检查过程中,踝关节稳定性减弱,有明显的侧副韧带松弛。

辅助检查:
X光片显示踝关节未见明显骨折。

MRI显示右踝关节副韧带
损伤。

诊断:
右踝关节副韧带损伤
治疗方案:
患者被建议接受非手术治疗。

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压缩和提升(RICE疗法),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帮助恢复关节稳定性和
力量。

患者被安排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特定的练习和疼痛管理。

患者被建议避免任何剧烈运动,并配戴踝带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药物疗法包括非处方的止痛药和消炎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随访计划:
患者将在两周后进行随访以评估症状的缓解情况。

如症状仍持续或加重,需要考虑进一步的评估和可能的手术治疗。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 踝关节扭伤 认识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 踝关节扭伤 认识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五、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跛行,走路时患足不敢用 力着地,踝关节活动时损伤部位疼痛 而致使关节活动受限。
六、预后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占全身肌骨系统损伤的25%。单纯距腓前 韧带撕裂伤占66%。伴跟腓韧带撕裂伤占20%。外侧副韧带中,距 腓前韧带最容易损伤。10-40%会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传统康复技术 推拿技术
认识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壹 概述
陆 预后
贰 解剖生理
录 叁 病因病机
肆 分类
伍 临床表现
一、概述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中医 称为“踝缝伤筋”。包括踝部韧带、肌腱、 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但主要是指韧带的 损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尤以轻壮年 更为多见。
二、解剖生理
三、病因病机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于行走时不慎 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后足 跖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而致 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造成 踝关节扭伤。
四、踝扭伤的分类
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 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翻损 伤和外翻损伤两种,其中尤以 跖屈内翻位损伤最多见。
五、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损伤后局部疼痛,尤以 内、外翻活动及行走时疼痛明显。轻者可见局部 肿胀,重者则整个踝关节均肿胀。踝部的软组织 较少,损伤后常可引起局部血管断裂,见皮下淤 血明显,尤其是在伤后2~3天,皮下淤血青紫更 为明显。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 成。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 踝,后缘稍向下突出称为后踝,腓骨 下端向下突出称外踝。外踝细长,较 内踝长约1cm,且位于内踝后约1cm。
二、解剖生理
内踝、外踝和后踝构成踝穴,可容纳 距骨。距骨分头、胫、体三部,共接,其两侧关节面与内、外踝 关节面相嵌合。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

综述•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王安鸿,郭秦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191)[摘要]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损伤机制为内翻和旋后扭伤。

临床上急性损伤表现为肿胀和疼痛,慢性损伤以反复扭伤和疼痛为主,通过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可进行初步诊断,需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通过MRI、超声波及关节镜探查进一步明确损伤程度。

急性扭伤导致的Ⅰ、Ⅱ级损伤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对于Ⅲ级损伤,手术缝合撕裂的韧带可较好地恢复关节运动的功能。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如果保守治疗无效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Broström-Gould术、改良Karlsson术及韧带解剖重建手术等。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解剖重建[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A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即使在非运动人群中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1]。

在美国,每年每1 000人中有2.15例会发生踝关节扭伤,而体育运动所致的损伤占了近一半[2]。

据估计,每10 000例扭伤患者中大约有1例是内翻伤[3]。

内翻伤约占肌肉骨骼系统所有损伤的25%,其中约50%的损伤与体育运动有关[2-5]。

急性踝关节外副韧带损伤常发生于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由于损伤程度的不同,韧带或完整,或部分受损,或完全断裂。

本文旨在从病因、解剖、损伤机制及分级、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和总结。

1 危险因素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肉强度等。

通常认为女性发生踝关节外侧扭伤率更大[6]。

随着体质量和体质指数的增加,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而肌肉疲劳和损伤前强度的损失则可能加剧神经肌肉及韧带的损伤[7]。

外在因素包括特定的或有风险的运动、竞技强度等,如经常从事跑步、跳跃等运动的运动员发生踝关节不稳定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风险更高;同时,随着竞技强度的提高,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也会增加[6]。

踝关节扭伤治理方法

踝关节扭伤治理方法

踝关节扭伤治理方法[概述]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

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

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

[症状体症]1.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使足向健侧翻转者,患侧痛加剧。

[诊断依据]1.有明显的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X线摄片,可见有踝关节半脱位表现,或伴有骨折。

[治疗原则]1.不全断裂行局部制动,对症治疗。

2.完全断裂,或合并有撕脱骨折,踝关节半脱位者,早期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1.治愈:无痛、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活动多有轻度肿痛,关节稳定,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仍有肿痛,关节不稳,功能受限。

[专家提示]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可合并有骨折和踝关节半脱位。

同时韧带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日后反复扭伤。

因此踝关节扭伤,应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诊治、彻底治疗。

以免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

听说踝关节扭伤可以和骨折一样严重,是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的。

“扭伤”通常指韧带扯伤或者撕裂,踝关节损伤则可轻可重,取决于哪些韧带遭受损伤。

位于踝骨前外侧的韧带(前踝韧带)受伤,一般只是轻度扭伤。

症状为不太剧烈的疼痛、触痛和青肿,踝关节仍可屈曲。

轻度扭伤的治疗比较简单: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尔后用绷带扎紧,尽可能休息几天。

完全复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韧带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韧带损伤,通常会造成严重扭伤。

踝关节承受体重,这些韧带起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伤处肿胀疼痛更加厉害,而且可能踝关节前后均肿胀疼痛,以致走路或踝关节的任何活动都非常困难。

实际上,严重扭伤完全可能像骨折—样,剥夺伤者的活动能力,伤处往往必须上石膏以利痊愈。

拆除石膏后,应该立即开始渐进的锻炼计划,做伸展运动和恢复活动范围的运动,这是重要的。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和不稳 林剑浩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和不稳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写在课前的话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尤其是篮球、足球等运动员。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继发很多疾病,给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因此,针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病人,如何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什么后果?一、概述(一)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其中内翻扭伤最多,占 85% 。

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53% 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 21% 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一份统计资料中,每一天在美国会发生 23000 例的踝关节扭伤。

右图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示意图。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合并症踝关节外侧副韧的损伤常伴有:1. 腓骨肌腱炎:踝关节内翻时,在外侧部位的两个肌腱即腓骨长短肌,由于慢性牵拉出现肌腱炎。

2. 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3. 踝关节滑膜炎:病人外侧副韧带瘢痕愈合,副韧带相对延长,踝关节内外侧失去平衡,病人走路时会出现距骨内翻,长时间将导致踝关节滑膜炎。

4. 93% 患者关节镜下可发现,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继发的滑膜炎、游离体、骨软骨病变及骨赘。

所以如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远期会继发很多疾病。

(三 )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慢性不稳定发生率为 10-30% ,病人表现为反反复复的踝关节扭伤。

走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患者自述有不稳的感觉。

所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必须得到及时治疗。

如果治疗不当,踝关节韧带断裂处,会变成瘢痕连接,导致韧带变长、松弛,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不平衡,在日常活动当中会出现距骨过度活动,踝关节反复扭伤,于是导致踝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关节内侧发生退行性改变。

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踝关节外侧有哪些韧带?强度如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二、踝关节外侧功能解剖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关节外侧最主要的韧带。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又名三角韧带,起自内踝下缘,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前内侧,根据纤维走向及止点分为3束,呈三角形,分为胫跟韧带、胫距后韧带及胫舟韧带;此韧带分为深浅两层,十分坚韧不易断裂。

主要功能是限制踝关节外翻及过度外旋,大多数情况下内侧韧带损伤由外翻或外旋暴力所致,此种外力通常引起内踝和(或)外踝骨折。

但如果暴力十分突然,亦可引起三角韧带断裂。

一、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典型临床症状1、疼痛急性三角韧带损伤的表现症状包括内踝部肿胀,疼痛,瘀血等,这是因为当韧带受到了损害以后,局部会迅速肿胀,然后导致内踝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堆积,甚至还会造成局部痉挛,用手触碰就会出现很强的疼痛感,使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

2、足部外翻如果损伤的非常严重,还会出现足部外翻的现象出现。

而这时疼痛感会更加明显。

一般单纯性的急性三角韧带损伤比较少见,多数患者还会伴有外踝和双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症状同时出现。

3、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慢性的三角韧带损伤除了踝关节内侧会有肿痛和压痛感以外,还会导致踝关节内侧不稳定,使患者在不平的地面上走路、或上下下楼梯时,出现腿发软的现象。

另外,患处的毛细血管一旦发生了破裂,还会引起出血。

一旦形成了血肿,还容易造成关节肿胀,影响到关节的活动,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由于会关节的不稳定性,甚至会诱发关节炎症,并产生腓总神经损伤,胫前和胫后动脉损伤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二、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是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的。

踝关节应力试验阳性,包括外翻或外旋应力试验和重力应力试验。

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 线片、CT、MRI 以及超声。

非应力状态下踝穴X 线片可根据踝穴内侧间隙大小来判断三角韧带损伤程度。

踝关节应力位X 线片检查,需在麻醉下进行,可借助重力或利用外力使踝关节处于外翻或外旋状态。

CT 可发现内踝小的撕脱性骨折。

MRI 被广泛认为是评估软组织病变的金标准。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方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方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断裂)的康复方案一、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的运动损伤很常见,我们通常说的“扭脚”通常指的就是踝周围韧带的急性损伤。

可以分为三类:踝的旋后损伤造成外侧韧带损伤;踝的旋前损伤造成踝内侧的三角韧带损伤;踝的外旋损伤造成胫腓骨间的韧带损伤。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1. 较轻微的韧带损伤可以通过弹力绷带固定及休息治愈缓解;较为严重的韧带撕裂可能需要石膏固定3-4周左右使其愈合。

2. 严重的韧带断裂一般需要手术缝合才能治疗。

3. 陈旧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如果伴有关节不稳应损伤治疗,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三、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断裂缝合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不同,但手术的方式和临床处理以及愈合恢复过程基本相同。

仅仅是因损伤严重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各项练习开始的时机和练习的量和强度不同。

开始练习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

1.术后一天:(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

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大于500次/每日。

2.术后2-3周:(1)继续以上练习。

(2)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开始直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 2-3次练习/日。

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

(4)逐渐开始腿部肌力练习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

练习腿部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3.术后4周(1)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

必须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0-15分/次,2次/日。

可在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外踝部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与疼痛局限于外 踝的前下方,可出现皮下瘀斑、行走时跛行步态、伤足不敢 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当足被动跖屈内翻时疼痛加重 ,外翻时则减轻。
▪ 外侧副韧带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韧带扭伤和韧带断 裂,严重损伤发生韧带断裂时,在韧带断裂处可摸到凹陷, 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二、内侧副韧带损伤
▪ 【病因病机】 ▪ 多因行走或跑步时突然踏着不平的地面,或上
下楼梯、走坡路不慎踏空,或骑自行车、踢球等体 育运动时不慎跌倒,致使足过度外翻而产生踝部扭 伤。 ▪ 【临床表现】 ▪ 内踝前下方肿胀、皮下青紫,有瘀血斑、有压 痛、足被动外翻时疼痛加重。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时多合并有外踝骨折或腓骨下端骨折,并可伴有下 胫腓韧带及骨间膜的损伤,出现下胫腓骨分离。
▪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于行走时不 慎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 后足跖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 而致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 而造成踝关节扭伤。
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 不同,可以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 损伤两种,其中尤以跖屈内翻位 损伤最多见。
跖屈内翻位损伤时,多造成踝部 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 伤,距腓后韧带损伤则少见。
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什么外侧多于内侧?
(1)由于外踝比内踝约长1cm,且靠后方, 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 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
(三)处理
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 止血,同时做强迫内翻试验和踝抽屉试验, 检查有否韧带完全断裂。
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 迫以加快止血,然后用较大的棉花块或海 绵垫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概 述
▪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 最易发生的外伤,尤以外 侧副韧带扭伤最为多见。
▪ 但对这类损伤迄今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尤以青壮年更为多
见。
▪ 事实是,严重的损伤可使韧带断裂,治疗不当可后遗关节不 稳定,容易反复扭伤,久之可继发关节粘连或创伤性关节炎, 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对其治疗应加以重视。
行走不慎 腾空落地
足部受 力不均
踝过度
外翻 内翻
内收力
韧带附着处骨膜撕裂出血 韧带纤维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 撕脱性骨折,距骨半脱位
旋后力
内侧副韧带 损伤
外侧副韧带 损伤
外展力外侧副韧带损伤70% ▪ ①外踝长,内踝短,外侧副韧带薄弱。 ▪ ②足内翻背屈肌力>内翻力。
一、外侧副韧带损伤
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方向,即内翻 损伤应呈轻度外翻位固定,使受伤组织处 于松驰状态。
24h以后,根据伤情可选用新伤药外敷、 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 带固定等,并应及早练习踝关节功能。
对较严重的韧带捩伤,也可采用石膏 管型固定。
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经急救固定后 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注意事项
2、外固定期间,应练习足趾的屈伸活动 和小腿肌肉的收缩活动。拆除外固定后, 要逐渐练习踝关节的内、外翻及跖屈、 背伸活动,以预防粘连、恢复踝关节的 功能。
3、注意踝部保暖,避免重复扭伤。
检查方法
(一)强迫内翻试验 (二)强迫外翻试验 (三)踝关节抽屉试验 (四)捏住坶趾足外翻抗阻力试验 (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 临床上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多见,下 胫腓韧带单独损伤较为少见,多与踝关 节骨折、脱位合并存在。
解剖概要
▪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成。
▪ 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后缘稍 向下突出称为后踝,腓骨下端向下突出称外 踝。
▪ 外踝细长,较内踝长约1cm,且位于内踝后 约1cm。
病因病机
治疗
▪ 侧韧损伤在踝关,小腿滚按揉往返, ▪ 外侧三里阳陵泉,内侧商海溪穴专, ▪ 损伤周围轻揉按,按揉诸穴莫使偏, ▪ 拔伸摇动内外翻,擦揉推抹施术完。
踝部筋伤
踝关节扭挫伤理筋手法
1、作踝背伸 2、作踝跖屈 3、作踝内翻 4、作踝外翻
按压内外踝,上下理筋,反复数遍。
注意事项
▪ 1、如果踝关节韧带损伤轻者,可用绷带或 胶布将踝关节固定于韧带松弛位。即外侧 副韧带损伤将足外翻位固定,内侧副韧带 损伤将足内翻位固定。韧带撕裂严重者, 也可采用石膏托按上述方法固定之。约三 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即可。
如合并有关节骨折或关节不稳等后遗 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二)检查
▪ 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若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则外踝前下方有 明显疼痛,即足内翻试验阳性。当可疑韧带断裂时,可用抽 地试验鉴别。
▪ 其方法为:一手抬足跟向上,一手向下压小腿下部,与健侧 比较,活动度大者为阳性。
诊断要点
X光片可除外踝部的撕脱骨折。
被动强力使足内翻或外翻位,在 此应力下拍摄X光片,可见踝关节 间隙明显不等宽或距骨脱位的征象, 则提示韧带完全断裂。
【病因病机】
▪ 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侧副韧带薄 弱,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行 走或跑步时突然踏着不平地面或上下楼梯、走坡路 不慎踏空;如果足部来不及协调位置,容易造成内 翻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 外力,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
▪ 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的张力 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