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及参数
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及参数1、硼①含量全量5-100PPm②速效在内地0.05-1PPm新疆0.19-66PPm 平均2.95PPm③分级标准全国少于0.4PPm为缺0.4-0.8边缘值>0.8 丰新疆:<0.5PPm 极缺, 0.5-1PPm 微缺, 1-4PPm 边缘值, >4PPm 丰富2、锰①200-500PPm; ②速效在内地10-20PPm; 新疆0.604-57.8PPm 平均7.13PPm ③分级标准: <7PPm缺7-9PPm边缘值>9PPm丰富3、铜①全量3-100PPm, ②速效内地0.1-10PPm, 新疆0.224-11.9PPm 平均1.87PPm ③分级标准内地<2.5PPm缺2.5-4.5边缘值, >4.5PPm 丰富; 新疆<0.2PPm缺0.2-1边缘值>1丰富4、铁①全量3%; ②速效在内地0.1-30PPm, 新疆0.29-125.2PPm 平均17.9PPm; ③分级标准: 缺<2.5PPm 2.5—4.5PPm边缘值, >4.5PPm丰富; 新疆<5缺, PPm 5--10边缘值, >10丰富5、锌①全量80-100PPm; ②速效内地1-2.7PPm新疆0.109-10.6PPm 平均0.796PPm③分级标准: 内地<0.5PPm缺0.5-1.0边缘值>1.0PPm丰富新疆<0.5PPm缺, 0.5-1.0边缘值,>2.0丰富6、钼①全量0.1-10PPm(草炭土高达200PPm), ②速效国内0.1-0.2PPm, 新疆0.01-0.1PPm<0.1PPm缺, 0.1-0.15边缘值,>0.15丰富(五)养分含量范围有机质% 0.7-2 1%左右全N: 0.02-0.07全P: 0.05-0.1全K: 1-2.2速N: 40-90PPm速P: 3-5~30PPm速K: 140-200PPmP>15高、5-15中、<5低折P2O5=2.29×P K80-200PPm200PPm不缺<200PPm 缺折K2O=1.205×K。
土壤学
NH
3
氨
吸收
挥 发
硝化
NO3-
可交换态 固定态
地下水
淋 洗
粘粒矿物
NO3-
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氮素循环示意图
第二节 土壤中的大量元素
一、土壤中的氮
氮素是构成一切生 命体的重要元素 在植物生产中,植物 对氮的需要量较大: 肥料三要素 氮素肥料施用过剩 会造成江湖水体富 营养化、地下水硝 态氮(NO3-N)积累 及毒害等。
铁(Fe)硼(B)锰(Mn)铜(Cu)锌(Zn)
钼(Mo)氯(Cl)镍(Ni)
Ni
二、土壤养分来源
1、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矿物岩石
P、K、Ca、Mg、Fe、B、Mo、Cu、Mn、S等
2、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森林凋落物 N 灰分元素 凋落物 灌、草、伐根等 保存 聚集
3、土壤养分的其他来源
生物固氮、大气降水、人工施肥、客土、灌溉等
Fe3(PO4)2Fe(OH)2存在。
(3)闭蓄态磷(O—P) 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4)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 磷酸盐成分更复杂,种类也多,溶解度极小 ,数量不多。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一般分布有以下规律:
风化程度较高的南方砖红壤、红壤中,以O—P占的比重 最大,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是Fe—P, Al—P; Ca—P 很少。 风化程度较低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中,Ca—P所占比例大,
N2
收获
灌施 水肥 枯枝落叶 腐殖质 微生物 矿化 固持 风化 固持
NH4+
NH
3
氨
吸收
挥 发
硝化
NO3-
可交换态 固定态
地下水
土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名称
土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名称土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名称在土壤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化学元素,其中包括一些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在土壤中相对含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元素。
这些元素虽然只存在于土壤中的微量,却对植物的生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壤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铁(Fe)铁是土壤中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植物叶绿素的合成和呼吸作用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来说,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土壤中,铁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Fe2+和Fe3+。
然而,土壤中的铁往往以Fe3+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对于植物来说很难吸收利用。
当土壤中铁的含量过低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症状,甚至影响整个植物的生长。
二、锰(Mn)锰是另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植物中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锰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有关酶系的活化所必需的。
它还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并参与了植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形成。
锰的缺乏会引起植物叶片出现锰叶病的症状,如叶片出现褪绿和褐色斑点。
土壤中的锰含量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三、锌(Zn)锌是土壤中的另一种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锌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活化,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调节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当土壤中缺少锌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减缓,叶片出现黄化和缩小的现象。
锌的缺乏还会影响植物的生殖能力和种子质量。
四、铜(Cu)铜是土壤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铜参与了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和储存,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等过程都至关重要。
如果土壤中缺少铜,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咖啡斑和卷曲,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铜的缺乏还会导致植物抗病能力下降。
通过对土壤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中合适的微量元素含量能够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元素。
尽管它们的含量较低,但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酶活性以及植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的几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一、铁(Fe)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代谢过程。
铁还是叶绿素的合成所必需的。
当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黄化、白化等症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二、锌(Zn)锌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酶活性以及植物的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锌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NA合成、激素合成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土壤中锌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缘烧焦、叶片变形等症状。
三、锰(Mn)锰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氮代谢等重要代谢过程。
锰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中锰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黄白斑点、叶片变形等症状。
四、铜(Cu)铜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重要过程。
铜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对于植物的酶活性以及氮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中铜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缘干枯、叶片变黄等症状。
五、硼(B)硼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硼还参与了植物的糖代谢、氮代谢以及钙吸收等重要代谢过程。
当土壤中硼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新生叶片会出现畸形、叶缘卷曲等症状。
六、氯(Cl)氯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离子平衡等多个重要生理过程。
氯还是植物体内维持渗透平衡的关键离子。
当土壤中氯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黄、萎蔫等症状。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以及优缺点分析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以及优缺点分析壤中的元素是植物的生长素材颗粒,它的含量和比例不同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特殊分析方法、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优缺点,以期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首先,常见的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有密度梯度离心法、溶出-离子交换法、溶出-沉淀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密度梯度离心法主要是利用修约-阿拉伯醇作为溶剂,利用密度梯度将土样中的微量元素分离出来,得到测定结果;溶出-离子交换法则是先将土样中的微量元素溶出,然后经过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分离出不同物质;溶出-沉淀法则是先利用不同pH等特殊条件将土样中的微量元素溶出,然后激发显影,最后进行测定;而气相色谱法则是先将土样中的微量元素释放到气相中,然后再经过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最后得到测定结果。
其次,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的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采样、样品的组分、前处理方法、测定方法以及分析仪器的选择等。
采样时应当尽可能保证样品的统一,避免其中有偏差;进行样品前处理时,除去潜在的干扰因素,如有机物和金属离子之类;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样品的复杂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在选择分析仪器的时候,应根据实验的精确度要求,来确定合适的仪器。
再者,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的优缺点也是需要重点分析的。
从优点来看,大多数测定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得大量样品的数据;结果可信,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而从缺点来看,测定方法受到室温和月份的影响较大;有些微量元素检测到的特征波效应不明显;部分仪器的价格较高,因此普通实验室成本较大。
综上所述,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验,可以根据样品组成、特征波效应以及用于测定的分析仪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测定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参考。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制定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以便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的需要。
一、氮素。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土壤中全氮含量,可以将土壤氮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二、磷素。
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磷含量,可以将土壤磷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在0.3%以上,适中级别为0.1%~0.3%,不足级别则低于0.1%。
三、钾素。
钾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钾含量,可以将土壤钾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四、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中级别为2%~3%,低级别则低于2%。
五、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将土壤微量元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标准范围内,适中级别为接近标准范围,不足级别则低于标准范围。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于科学合理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化分析 第七章 - 土壤微量元素
趁热观察,凹形,表面均匀一致,无气泡和不熔物
趁热,坩埚钳夹住、转动,使熔融物凝固在壁上,仅留少量在底部
(2)溶液中B的测定
滤液(<1mg)1 ml 于瓷蒸发皿中 姜黄素-草酸溶液4ml 55±3℃水浴蒸干,继续蒸干15min,蒸发过程显色 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20ml溶解残渣 干滤纸过滤,1cm比色杯550nm比色,乙醇做空白调零 如果吸收值过大,乙醇稀释后比色,或改为580、600nm比色 同法作标线
1970年代,Goldman等(1975)进一步改进为醋酸介 质姜黄素法,测定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与醌类显色剂不同, 姜黄素中的发色基团是苯烯酮。
次甲基蓝与BF形成络合物,用二氯乙烷萃取后比色, 其中的发色基材为次甲基蓝的醌结构。
1970年代以来,将甲亚胺法加以改进用于测定土壤和 植物中的硼。该方法是显色原理是H酸与水杨醛通过Schiff 反应生成甲亚胺后与硼生成桔黄色的络合物。
趁热观察,凹形,表面均匀一致,无气泡和不熔物
趁热,坩埚钳夹住、转动,使熔融物凝固在壁上,仅留少量在底部
(2)溶液中B的测定
滤液(2.5-20mg)于25ml容量瓶 乙酸铵10ml,甲亚胺5ml 同法作标线
23℃左右,显色2h,420nm比色,4h内颜色稳定
主要干扰物:F(5 g/L), Al(3g/L), Fe(10mg/L), Cu(2.5g/L),Si;F、Al、
萃取等原因,空白值较高。
测B的比色方法 水溶液中显色法
硼与某些有机溶剂能在水溶液中显色,其操作简便更
适宜于自动化分析,近年来得到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其缺 点是方法的灵敏度稍低,干扰的因素也较多,如甲亚胺 (Azomethine-H)法、茜素-S法等。0.05 mg L-1
第九章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中微量元素肥料PPT课件
7. 硫肥的施用方法与技术
1)以提供硫素营养为目的石膏施用技术
石膏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
旱地作基肥, 一般每亩用量为15-26kg,将石膏粉碎后撒于地面,结 合耕作施入土中。花生是需钙和硫均较多的作物,可在果针入土后1530天施用石膏,通常每亩用量为15-25kg。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与植物的中量元素营养与中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硫钙镁素营养 二、植物体内硫钙镁元素的主要功能 三、硫钙镁肥的性质及其施用
第二节 土壤与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二、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2024/8/2
1
第一节 土壤与植物的中量元素营养 与中量元素肥料
2024/8/2
24
第二节 土壤与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与微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二、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三、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2024/8/2
25
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养分确认时间:
Fe Mn B Zn Cu Mo Cl
1844 1922 1923 1926 1931 1939 1954
转化:
矿物态镁↔非交换性镁↔交换性镁↔溶液镁
2024/8/2
4
(三)土壤中S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含量:
土壤中全硫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条件、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影响。 温暖多湿地区,在强风化、强淋溶条件下,含硫矿物大部分分解淋失,可
溶性硫酸盐很少集聚,硫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 干旱地区土壤中Ca、Mg、K、Na的硫酸盐则大量沉积在土层中,1:1型
3)硫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4)许多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
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
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
土壤微量元素是土壤中重要的化学元素,在土壤中构成了植物生长与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是主要的营养元素。
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呈现,而这些形态与微量元素的功能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土壤微量元素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提供态、可溶态和固定态。
其中,提供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其可以直接参与生物的合成,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可溶态和固定态则主要是调节土壤pH和粒径分布,并通过其中吸附型来强化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在决定土壤元素分布的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因素,它可以有效的把握土壤的营养特性、同时了解土壤盐类的作用及其污染现状,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的肥力。
而这种控制,源自于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的准确认识和合理的利用。
综上所述,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对土壤肥力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应时刻关注土壤微量元素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
从而保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可以为植物有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
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在地球的表面上,土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对于维持生物圈的平衡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则是构成土壤营养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土壤中微量元素进行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级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和含量分级标准的意义我们需要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钼和镉等。
这些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情况。
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级标准则是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丰度进行划分,它对于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合理使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制定合理的分级标准,可以有利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并且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依据和支撑。
2. 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的研究和调查第二次土壤普查是我国对土壤资源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解土壤资源总体情况,为国家的土壤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次土壤普查中,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含量分级标准。
通过对全国土壤样点进行取样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人员得出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丰度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分级标准,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 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意义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研究成果,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级标准的制定,包括了不同元素的丰度水平和相应的合理范围等内容。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在土壤中含量较少的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很低,但它们对植物的生理代谢、酶活性以及植物对病害和逆境的抵抗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土壤中,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铜、锰、铁、钼、镍和钴等元素。
本文将对这些微量元素的作用和土壤中的含量进行介绍。
1. 锌(Zn)锌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锌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嫩叶畸形、生长受阻等症状。
土壤中锌的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2. 铜(Cu)铜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酶活性调控等生理过程。
铜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叶缘脱绿,叶片干枯。
土壤中铜的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锰(Mn)锰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酶活性调控等生理过程。
锰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斑点、叶片间隙增大等症状。
土壤中锰的含量受土壤pH、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4. 铁(Fe)铁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酶活性调控等生理过程。
铁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叶缘脱绿等症状。
土壤中铁的含量受土壤pH、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5. 钼(Mo)钼是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氮代谢和酶活性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
钼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叶缘脱绿等症状。
土壤中钼的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6. 镍(Ni)镍是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酶活性调控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镍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出现黄化等症状。
土壤中镍的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7. 钴(Co)钴是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酶活性调控和氮代谢等生理过程。
土壤中微量元素补充方案
1 土壤中微量元素补充方案第一部分微量元素对土壤的重要性 (2)第二部分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影响 (5)第三部分典型微量元素缺失类型与症状 (7)第四部分土壤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9)第五部分补充微量元素的必要性 (12)第六部分各类微量元素补充策略 (14)第七部分有机肥料在补充微量元素中的应用 (16)第八部分化学肥料在补充微量元素中的应用 (19)第九部分微生物制剂在补充微量元素中的应用 (21)第十部分微量元素补充方案的效果评估 (23)第一部分微量元素对土壤的重要性微量元素对土壤的重要性摘要:本文将介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性,包括它们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农业生产以及环境健康。
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尽管其需求量相对较低,但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微量元素的概念与分类微量元素是指植物需要但需求量相对较小的一类化学元素。
通常情况下,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有硼(B)、铜(Cu)、铁(Fe)、锰(Mn)、锌(Zn)、钼(Mo)等。
这些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2.1促进光合作用许多微量元素参与了光合作用过程。
例如,铜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成分;铁则参与到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中。
2.2影响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传递微量元素还参与了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传递过程。
例如,硼能够促进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从而调节细胞伸长和分化;锰参与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发育。
2.3参与植物防御机制微量元素可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如锌可以提高植物对真菌、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抵抗力;钼有助于植物抵御氧化应激。
3.微量元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1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
例如,施用适量的硼肥可以增加棉花、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铜肥则能提高油菜籽的含油率。
3.2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通过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并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7.1概述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除了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全含量稍高外,这些元素的含量范围一般为十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少于百万分之一。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农业化学、植物生理、环境保护等很多领域。
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硼、猛、铜、锌、铁、钳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对某些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钻、机是豆科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随着高浓度化肥的施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作物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
有时候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土壤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缺乏、适量和致毒量间的范围较窄。
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不仅有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供应过多造成毒害的问题。
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形态和转化的规律,有助于正确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主要是由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决定,变幅可达一百倍甚至超过一千倍(见下表),而常量元素的含量在各类土壤中的变幅则很少超过5 倍。
表7-1 我国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刘铮,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土壤条件包括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通透性和水分状况等,其中以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最大。
土壤中的铁、锌、猛、硼的可给性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而钳的有效性则呈相反的趋势。
所以,石灰性土壤中常出现铁、锌、猛、硼的缺乏现象。
而酸性土壤易出现钳的缺乏,酸性土壤使用石灰有时会引起硼猛等的“诱发性缺乏”现象。
土壤中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
一般可以区分为四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态”;吸附在土壤固体表面的“交换态”;与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的“螯合态”;存在于次生和原生矿物的“矿物态”。
前三种形态易对植物有效,尤其以交换态和螯合态最为重要。
因此,无论是从植物营养或土壤环境的角度,合理地选择提取剂或提取方法以区分微量元素的不同形态是微量元素分析的重要环节。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
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1. 引言在当今社会,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土壤的肥力、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级标准,以便指导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在土壤和植物中含量极少的元素,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却至关重要。
硒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铜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评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评估方法第二次土壤普查采用了全国范围内的样点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技术,得出了我国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级标准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评估结果,制定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六大类微量元素,分别为锌、铜、锰、铅、镉和硒。
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优质土壤、良好土壤、中等土壤和贫瘠土壤四个等级,以便指导不同土壤类型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观点和理解,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评估和分级标准的制定,为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有助于预防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发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级标准,并探讨了该标准对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标准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微量元素要点
<20
25~150
>400
铜(Cu)
<4
5~20
>20
硼(B)
<15
20~100
>200
钼(Mo)
<0.1
0.5~20
-
氯(Cl)
-
<0.3%
>0.4%
第二节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 含量、形态和转化
一、含量
多少顺序:Fe>Mn>Zn>B>Cu>Mo 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等
二、形态与转化
水溶态: 交换态: 氧化物结合态:包含 氧化锰、 无定型氧化铁 和晶型氧化铁结 合态 有机结合态:包括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态 矿物态: 包括 与原生和次生 矿物结合态
(二)直接用于植物
1. 种肥:Zn、Mo、Mn、Cu
(1) 拌种:用少量水溶解微肥,均匀喷于种子上, 边喷边拌匀,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
硫酸锌 2~6g/kg
钼酸铵 2g/kg
硫酸锰 4~8gkg
硫酸铜 1g/kg
(2) 浸种:把微肥配成稀溶液,浸没种子8~12小时, 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硫酸锌 0.02~0.1% 钼酸铵 0.05~0.1% 硫酸锰 0.1~0.2% 硫酸铜 0.01~0.05%
或酸性土施用过量石灰时
缺B:
有效硼低的土壤
缺Mo:
南方酸性红壤地区
缺Cu:
有机质土
我国微量元素缺乏面积和施用面积
营养元素 缺素临界值 低于临界值面积 施用面积
(毫克/公斤) 亿亩 占耕地% 亿亩(93年)
锌(Zn)
≤0.5
7.29
51.1
1.454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
利5、用作(物Z间u的o e根t 际al.互2作00提0 P高la花n生t a铁nd效S率oi,l克22服0花, 1生3-缺25铁)黄化症
田间单作,花生叶片缺铁失绿
田间间作,花生不缺铁
单作模拟试验,花生叶片缺铁失绿物体含铜量<4 mg/kg时,就有可能缺铜。 缺铜明显影响禾本科作物的生殖生长,缺铜分蘖增加,秸秆产量高,不能结实。 铜还影响花药和花粉的发育。 禾本科植物缺铜时植株丛生(主茎丧失顶端优势),顶端逐渐变白。燕麦是缺 铜的指示作物。 果树缺铜,叶和果实褪色,顶梢枯死——顶枯病 植物缺铜时花的颜色发生褪色——白瘟病
部分植物缺硼的典型症状:
甜菜“腐心病”
油菜“花而不实”
棉花“蕾而不花” 花椰菜“褐心病”
芹菜“茎折病”
苹果“缩果病”
植物硼中毒症:
老叶尖端和边缘干枯。植物体内B含量>200mg/kg时表现出硼中毒症。盐碱 土、硼污染土壤上经常出现。
2、锌 植物缺锌症状:生长受阻、节间不能伸长,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 苹果枝顶叶小并呈簇状“小叶病”,芽苞形成减少,树皮粗糙易碎。 锌中毒:植物含锌量>400mg/kg。
3.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含水量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pH值上升,CO2分压升高,会导致 铁锰氧化物还原而溶解,同时释放出所吸附和包蔽的微量元素;
还原条件下,锌、铜、铁等会形成难溶的硫化物;
渍水后土壤有机质因分解缓慢而积累,一些微量元素如铜,被有机质紧 密吸附而固定,使其有效性下降。
4. 土壤有机质
中等
高
0.51~1.0 1.01~2.0
0
0
0.16~0.2 0.21~0.3
0
0
2.1~3.0 3.1~5.0 101~200 201~300
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
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农业上所指的微量元素是作物在其生长和生命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并且这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一般不超过千分之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的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主要包括铁(Fe)、锰(Mn )、硼(B)、锌(Zn)、钼(Mo),还有铜(Cu)和氯(Cl),由于铜和氯这两种元素在北方地区土壤中相当丰富,且有效含量都比较高,所以在这里就不作为主要元素加以介绍。
一、铁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铁(Fe )是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植物体中铁的含量一般为百万分之50~250毫克/升,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非常小,进入植物体内的铁常处于被固定状态。
铁在土壤中常常以矿物态、有机态、可溶态和代换态等形态存在。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铁主要是还原态的铁,而大多数土壤中铁的原初形态主要是氧化态的铁,此种形态的铁不能被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
因此植物在吸收利用铁元素之前,首先要将难溶性的三价铁变为可溶态,然后再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的铁才能吸收并运送到根系内。
植物对铁的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植物根系所分泌的酸性物质或某些络合剂把土壤中的铁溶解吸收,另一种则是土壤中难溶的高价三价铁在根表面被还原为低价的二价铁后进人植物根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铁被吸收进人植物根部后便被运往地上茎、叶各部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中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因土壤缺铁而导致植株缺铁的情况一般很少见,但由于土壤pH过高使得土壤中一些易溶性的低价铁变为难溶性的高价铁,从而间接地导致作物缺铁症状的情况比较多。
因此,土壤pH值是决定铁元素对植物有效性吸收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部为石灰性土壤,碳酸钙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铁大多以氢氧化铁、碳酸铁和氧化铁等形式存在。
另外由于石灰性土壤pH值相对较高,大多在8左右。
但是可供植物吸收利用,并且能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有效铁所需的适宜土壤pH值为5.5~6.5之间,超过6.5时土壤中的铁就会被固定下来,很难再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1、土壤中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其含量受 成土母质种类与成土过程影响。 2、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也受土壤质地影响。质地细或 细粒部分含量高,而砂质土和砂粒部分中含量较低。 3、其含量还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较 高,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有机质含量超过 5-15%时,其含量反而减少。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
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 氧化物结合态(包括氧化锰、无定型氧化铁和晶型氧化 铁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包含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 态)和矿物态(包含原生与次生矿物结合态)等,在石 灰性土壤中还可分出碳酸盐结合态。
其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的活性最强,其占总含量的5-10%。
2、转化:
各形态在土壤中的转化因植物的吸收而处于动态平衡,且 不断补充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供植物正常生长。
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中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的原因有: 1、含量过低,由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决定。 2、有效性过低,微量元素大多以植物不能吸收 利用的形态存在,受土壤中许多因子如pH值、 氧化还原电位、质地、通透性、水分状况以 及有机质和微生物活动等的影响所致。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微量元素:指在土壤中的含量(百万之几到十 万分之几,最高不超过千分之几,但只有铁例 外,土壤中铁的含量可达4%)及其可给性较低, 植物对其需要量(n×10-1-n×10mg/kg)很少的一 类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然很少,但是它们 同大量元素一样,也直接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 过程。 • 目前研究和施用较多的有B、Mo、Zn、Mn、Fe、 Cu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