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建以及发展留下了良好的空间。
宁波博物馆是展示宁波人文、历史、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宁
波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文
化名城,宁波在发展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
建设。
宁波博物馆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来看像个盒子,但其
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
材料。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
成……把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功能融为一体,
采用“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外观简约而富有创意。
1.2 基地分析
——城市的断层(外部环境、项目背景)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 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这里是位于城市与田野的交接地带。场地处于一片 由远山围绕的平原,不久前还是稻田,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
主要作品: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2002-2003年);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2002-2003年); ■广州、北京拆筑间(2003年); ■杭州HZ093—728(2003年); ■南京三合宅(2004-2005); ■杭州三合宅(2004-2005);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 (2003-2004,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2002-2005); ■宁波五散房(2004-2005); ■宁波博物馆(2005年,在建)。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业余的建筑只是不 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看的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 筑更基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的,通常是琐碎的。在做一个建筑师 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 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能比任何专 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没有彻底性,任何建筑实验活动 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2.3 平面图
1 主大厅 2 展厅 3 办公室 4 入口 5 后院 6 多功能厅 7 自助餐厅 8 餐厅
一层平面图
2.3 平面图
2 展厅 5 后院 7 自助餐厅
3 办公室 6 多功能厅 8 餐厅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2.3 立面分析
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 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境的“中国”品质。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微 小差异,较之文化之间的差别,更能赋予环境乡土的特质。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 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 荒凉,有别于日本式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 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
——王澍
四个山洞,分布在 入口、门厅和室外 山谷的峭壁边侧。
三道有大阶梯的山 谷,两道在室内, 一道在室外。
3.2 空间与流线
第二层线路图
第三层线路图
3.2 空间与流线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空间细节特色: 其一,博物馆
主入口处以及北侧 环绕建筑的水池,博物馆南侧环绕建筑外侧 的鹅卵石“河滩”,形成特有的江南水乡环 境。其二,遍布博物馆入口、建筑内部和屋 顶的庭院,其中既包括真实的竹子庭院,也 包括虚拟的“竹影” 庭院(毛竹作为模板 的清水混凝土庭院)。这三个能够唤起宁波 参观者传统记忆的要素,并未处于某种毫无 秩序的随意分布状态,而是经过建筑师精心 而细致的安排。
特殊的外 立面开窗
立面不同材质的配合使墙面从不同距离观看都能有 明朗的形象和丰富的表情,形式统一而又富于变化
2.4 剖面图
3.1 造型特点
宁波博物馆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 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 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从远处看, 宁波(鄞州)博物馆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穿 越历史时空,即将成为宁波的精神坐标。从近处 看,你会发现它有微型的山川地理,很锐利,像 是宁波的四明山,山水依然是主角,人只占了很 小的一部分。再看下去。你会发现,平凡是一种 智慧,好像自然中的山水一样。
近年新建的高 层办公楼
河水环绕中 是区政府大 楼和广场
未被开发的 稻田及拆迁 的村落
政府办公楼
历史博物馆
文化中心
东侧为商住楼 和高层小区
南侧不远,是一 个公园,隔着公 园是一大片麦田
1.2 基地分析
——总平面、场地分析
宁波博物馆处在区政府大楼以 南,市民广场以西,与广场东侧的 文化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地段为南 北约260 m、东西约110m的长方 形,北面地界沿道路呈弧形。主体 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 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 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 独特方式。
垂 直 山 的 造 型
3.1 造型特点
四个特点:
“当我着手设计这座建筑时,我想到了巍峨的群山。我 无法为这座城市设计什么, 因为这里还不存在城市。因此 我想做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最后我决定设计一座山。”
——王澍
采用简洁的长方 形集中式平面布 置,尺度很大。
从建筑整体分裂出五单 体,营造出宁波历史文 化街区的氛围和园林建 筑一步一景的意味。但 却运用了现代的设计手 法。
1 主入口
2 行政人员入口
4 办公区入口 5 货运入口
7 池塘
3 次入口 6 餐厅
2.1 王澍简介
生平经历: ■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 究生 ■1988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 术学院)工作 ■1999年,加第二十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青 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八人展”(北京)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开始 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03年,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 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东美术馆和北京中央美 院美术馆巡回展出。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 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曾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 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 参 ■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宁波博物馆和鄞州文化艺术中心相呼应,建于中心轴线的西侧。而临湖而建(景区)也 是偶然中的必然。仔细观察河道明显可见四面环水,一面临湖,想一想紫禁城不正是。
1
巧若天成,河道是建筑的整体规划之一。而湖水又显得自然,而
博物馆和艺术中心,正是两块区域的缓冲。让动静和自然人文(联办)
得到了有机结合。而博物馆使用了不到40%的基地,为将来的博物馆
“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现代钢 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为什么 还要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在 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果不用,即使 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必死;而如果传统 一旦死亡,我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
——王澍
清水混凝土墙处理: 采用的特殊模板是毛竹做成的,竹条加入混凝
3.3 历史与现实的拼接
——材料的运用
青砖的数量 最多,他们的“ 出生”年代也多 为明清至民国时 期,有部分甚至 是汉晋时代的古 砖。不少青砖上 ,还刻有“福寿 ”等铭文。
“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 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 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 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 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 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 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 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它的北段浸在人工 开掘的水池中蕴涵 宁波历史从渡口到 江口再到港口的发 展轨迹
利用江南水乡的 细部元素,高墙、 深院、坡顶、小 窗
3.2 空间与流线
人们从中部一个扁 平的、跨度接近30 米的穿洞进入博物 馆。
四个坑状院落, 两个在中心,两 个在幽深之处。
“空的中心与边界,内与外, 高与低,打开与关闭,无目的 的漫游,行动与完全静止,轻 与重,通过与突然中断,一瞥, 从暗到明或从明到暗,偶遇, 实体的实感,空间的空虚,纯 粹物料的物感。如果说她的外 表已给人一种强烈期待,真正 的震撼应该在内部等着他。”
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利用毛 竹板随意开裂后的肌理效果。“竹条模板混凝土” 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 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使其质感 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
瓦爿墙处理方法:
旧砖瓦来自宁波周边地区,大多是宁波旧城改 造时存留下来的,相当于把宁波历史砌进了博物馆。 主要有青砖、骨砖、瓦,甚至还有打碎的缸片。年 代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期的 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 合的。
2.2 王澍设计思想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关键词:
追寻传统文化,业余的 建筑,质朴天然,基于 传统,面向未来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也是王澍的建筑观的体现。表现出了他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 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 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 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 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 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 去套文化,谓之概念。普利兹克的获奖评审辞说明了王澍的获奖原因:“讨论 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 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 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 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2.3 立面分析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采用宁波地区特有的瓦 爿墙形式和特殊模版清水混凝土墙,墙体砖瓦都 是采用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全长144 米,最高处24米,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旧砖瓦, 总量在百万块以上,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次如此 大规模地运用废旧材料。
建筑解析——宁波博物馆
设计师:王澍
目录
一
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概况 基地分析
王澍生平简历
二
设计思想解析
王澍思想总结 平面解析
立面解析
剖面解析
造型特点
三
设计构成解析 空间与流线
历史与现实的拼接——材料使用
细部构成
四
设计技术解析 生态环保工程
施工亮点
1.1 宁波博物馆概况
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载体,宁波博物馆带有手工印记和时间信息的旧砖瓦作为博 物馆外墙出体材料,很好地表达了建筑性质。砖墙的砌筑和窗口的布置在无序和有序间找到 平衡,在不同距离观看,墙面都有清晰地形式和丰富的表情。从纯形式角度看,博物馆形体 构成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从形式的历史意义和类型学角度考察,能在此听到江南水乡的高墙、 深院、小窗、坡顶、水街的回响。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竹刻馆 展厅
天井廊道
大厅 入口
厕所 内院 展厅 展厅
临时展厅 贵宾区
博物馆室内的中庭是展厅空 间组织的核心,极简的体块 处理和用竹模板浇成的素混 凝土表面丰富的肌理成为变 化空间的特色。
一 层
二 层
顶 层
3.3 历史与现实的拼接
——材料的运用